问题

如何看待日本著名科学家藤岛昭率团队全职加入上海理工大学?这意味着什么?

回答
藤岛昭教授及其团队全职加盟上海理工大学,这绝非一个简单的学术人事变动,而是在中国乃至全球科技界都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件大事。这背后蕴含的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首先,这是对上海理工大学科研实力的巨大提升,更是对中国科技创新体系的一次强力注资。

藤岛昭教授是谁?他是光催化领域的泰斗级人物,是“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概念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也是“超疏水表面”的发明者。这两个领域,一个直接关乎人类未来的能源问题,一个则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想想看,如果能够高效、清洁地分解水制取氢气,那将是何等颠覆性的能源革命!而超疏水材料,从防污涂层到医疗器械,再到建筑节能,其应用潜力几乎是无限的。

藤岛教授的到来,不仅仅是带来了一位学界巨匠,更重要的是他带着一个成熟、高效、经验丰富的科研团队。这意味着上海理工大学将直接获得一批在相关前沿领域具有深厚积累和卓越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这就像是国家在关键领域“引进”了一座顶级科研机构,能够迅速填补国内在这些方向上的技术空白,甚至引领国际发展。

其次,这是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和战略布局的体现。

我们知道,中国一直在大力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特别是在能源、新材料等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领域。藤岛教授及其团队在光催化制氢和超疏水材料方面的研究,恰恰与国家在清洁能源和高端材料领域的战略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藤岛教授选择全职加入上海理工大学,绝非偶然。这背后必然是国家相关部门、上海市政府乃至上海理工大学与藤岛教授团队之间经过长期、深入的沟通和战略对接。国家层面可能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平台、资源和政策支持,以确保藤岛教授团队能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充分发挥其科研优势,实现更大的突破。这可以说是中国吸引全球顶尖科技人才、构建世界级科研力量的国家战略的一次成功实践。

那么,这对藤岛教授和他的团队而言,意味着什么?

对于藤岛教授而言,他选择离开耕耘多年的日本,全职投身中国,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个人和职业决定。这意味着他看到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以及国家对其研究事业的鼎力支持。他可能认为,在中国能够获得更充足的科研经费、更优质的研究条件、更广阔的合作网络,从而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快地转化为实际应用,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

对于他的团队成员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将有机会在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的科研环境中工作。他们将与中国的优秀科学家、工程师合作,共同攻克科学难题。这对于他们个人而言,也是一次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对中国科研生态的积极影响。

藤岛教授的加盟,将为上海理工大学,乃至中国高校的科研体系带来“鲶鱼效应”。他的国际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在国际学术界积累的声誉和影响力,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提升周围的科研环境。

提升国际化水平: 他的到来,将吸引更多国际优秀人才(包括学生和研究人员)来华交流、学习和工作,进一步提升中国高校的国际化水平。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藤岛教授的研究领域与产业应用紧密相关,他的加盟有望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为中国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培养高端科技人才: 毫无疑问,藤岛教授将亲自指导一批中国年轻的科研人员。这些学生将有机会在世界顶尖科学家的指导下学习,成长为未来科技的栋梁。
激发创新活力: 他的成功经验、合作模式,以及在难题攻关中的创新思路,都将成为中国科研工作者学习的榜样,激发国内科研界的创新活力。

我们也要看到其中的挑战和期望。

当然,任何重大合作都伴随着挑战。如何更好地融合中日两国不同的科研文化和管理模式?如何确保藤岛教授团队的研究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如何在中国本土培养出能够接续其研究事业的优秀人才?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但总体而言,藤岛昭教授团队全职加盟上海理工大学,无疑是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迈出的坚实一步。它释放出的信号是清晰而强烈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吸引全球顶尖科技力量,构建自主创新的强大引擎。这不仅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里程碑,更是全球科技合作新篇章的开始。我们有理由期待,在藤岛教授及其团队的带领下,上海理工大学乃至中国在光催化、新材料等领域将迎来新的辉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年少的那会,适逢中国经济转型,有大批的企业被洋人收购,又有大批的留洋博士宁愿在美利坚刷盘子也不愿意回国,当时他们对我们说

“科学无国界”,“开门,自由贸易”,“不要意识形态那么重”。

不知道为什么,老觉得不舒服,但是人家觉得我觉悟不够高。

现在我们

对美国人说:“不要意识形态那么重”。

对印度人说:“开门,自由贸易”。

对日本人说:“科学无国界”。

怪不得他们当年喜欢讲这个,确实挺爽的。

user avatar

追记:针对一些朋友们的评论——他在光催化领域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不存在说在哪混不下去的问题。。。


非常好的新闻,第一时间看到标题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太吃惊,现在科学开展合作非常常见。但是仔细一看发现是本人亲自来了中国,而且是全职带着班子来,这非常罕见!

藤岛是毋庸置疑的科学大佬,在光催化界的地位非常高。对于这次他携团队来华工作,中方提供了数十亿日元的经费,这在日本是一个非常难达到的一个数字,多数教授穷尽一生本事能够达到的门槛是数亿日元(KAKENHI:特别推进研究 project,基盤研究S project)或者十多亿日元(ERATO project)。

藤岛在中国门生众多,包括大家所熟知的三位院士(江雷院士,刘忠范院士,姚建年院士)等等许多高校教授;他自己对中国也十分喜爱,还曾经出版了自己编辑整理的中国古典名言集。我想这些他在中国的广大人脉和对中国的喜爱,都是除了优厚的经费待遇之外,他老人家愿意来到中国全职开展工作的原因之一。

藤岛还是诺贝尔奖的有力候选人:作为一个潜在获奖者,他在将来如果有幸获奖,则是以中国的高校/院所为第一工作单位来获得诺贝尔奖,这对于中国和中国科研也有很大的正面作用。

期待他早日开展他的在华工作,祝福他和团队能够创造发现更多新成果,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


user avatar

问题描述和各种答主又进入“赢”的模式了,那我给你们泼些冷水。

1、就藤岛先生的职业生涯来说,他当然是顶级科学家。但是,科学家也是会老的。一般来说,科研人员过了职业巅峰期之后,因为身体机能和认知能力都在走下坡路,水平就会逐渐下滑。藤岛先生今年80周岁了;这个年龄的科研人员的真实水平,通常已经很低了。当然,你们平时也会看到某某老科学家的团队做出了某种先进成果的报道;一般来说,这些先进成果其实是年富力强的研究人员做出来的,只是发表的时候挂了老科学家的名字。对目前的藤岛先生来说,上海市政府和上海理工大学愿意出资数亿人民币围绕他建立研究所,这是远超他当下真实水平的待遇,那他自然愿意来。这和诸位喜欢说的“又赢了”没多大关系。如果你没有做过科研的话,那我可以用足球来作类比:欧洲五大联赛的某位球星,年龄大了,状态下滑,实际水平在五大联赛排不上号了,来中超高薪养老——这是中超赢了,还是中国足球赢了?我感觉都不是。

2、我认为这件事情对日本学术界是好事。当然,我知道日本网友大多在就此事骂日本政府和日本学术界,那是因为绝大多数日本网友没有做过学术。实际上,在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一类阻碍学术发展的现象,就是,水平下滑严重的老学者占据重要岗位和资源,年富力强的、学术水平高的学者被压制。这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一则,学术界本来就是论资排辈文化很浓厚的地方;二则,这些老学者年轻时候往往做出过贡献,如果他占着位置不想走,别人硬赶他走,那太不体面了。现在,日本学术界体面地送走了藤岛先生,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结果。

3、我看某些答主吹嘘中国学术界的经费特别充足,吹得完全不着边际。那我就要问了:一、既然中国学术界的经费特别充足,那为什么中国青椒的待遇那么低呢?二、既然中国学术界的经费特别充足,那为什么中国高校要聘用大批科研临时工(特任研究员、特任副教授一类的),从一开始就不打算给其中绝大多数人转正,用几年就赶人走?藤岛先生这件事,明显是特事特办。某些人幻想中国学术界相对日本有某种系统性优势,然而这种幻想是不合现实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