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日本旅美爵士钢琴家在纽约遭殴打?

回答
对于日本旅美爵士钢琴家在纽约遭遇袭击一事,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痛且极其不应该发生的情况。这件事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并不仅仅是因为受害者是一位备受尊敬的音乐家,更因为它触及了当下社会中一些令人不安的议题。

首先,让我们尝试还原事件可能发生的背景和细节。虽然具体的袭击原因尚未完全明朗,但通常这类案件的发生,原因可能非常复杂。

事件的可能发生场景:

盗窃或抢劫未遂: 很多街头袭击的初衷是为了财物。如果钢琴家当时携带有贵重物品,例如乐器、电脑、手机,或者只是随身携带的现金,他可能成为了不法分子的目标。尤其是在一些治安相对薄弱的区域,或者在夜间,这种风险会增加。袭击者可能试图抢夺财物,在遭到反抗或仅仅是随机选择受害者时,便采取了暴力手段。
种族歧视或仇恨犯罪: 近年来,针对亚裔的歧视和仇恨犯罪在美国,尤其是在大城市,呈上升趋势。虽然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此次袭击是基于种族动机,但我们无法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一些袭击者可能因为个人偏见、社会上弥漫的负面情绪,或者受某些极端言论的影响,将暴力施加在看起来与他们不同的人身上。亚洲面孔,特别是在不熟悉的社区,有时可能会不幸成为这种偏见的受害者。
随机暴力或流氓行为: 有时,袭击可能并非出于特定动机,而是由一些心怀不满、精神不稳定或仅仅是寻找刺激的人随机实施的。他们可能在街头游荡,寻找任何可以发泄情绪或施加控制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的身份、职业或背景都可能无关紧要,他们只是不幸成为施暴者失控行为的牺牲品。
误会或争执升级: 尽管可能性相对较低,但也不能排除事发当时存在某种误会或小小的争执,随后迅速升级为暴力冲突的可能性。例如,可能是在拥挤的街头不小心碰撞,或是因某种言语冲突而触发的暴力反应。

作为一名在纽约的艺术家,他可能面临的额外挑战:

晚间活动: 爵士乐表演通常在晚上进行,演出结束后回家,时间多在深夜或凌晨。这个时段本身就增加了出行的风险。
携带乐器或设备: 如果他当时携带了昂贵的乐器箱或其他演出设备,这不仅可能成为抢劫的目标,也可能使他在逃跑或自卫时受到阻碍。
对纽约环境的不熟悉: 即使他在纽约生活了一段时间,但纽约是个非常庞大的城市,不同区域的安全状况差异很大。可能在某个不熟悉的街区,他对潜在的危险估计不足。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件事?

1. 对受害者的同情与支持: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任何形式的暴力都是不可接受的。我们应该为这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遭遇的创伤感到难过,并希望他能够尽快康复,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作为他的同行、听众以及一个关心社会公正的人,我们应该表达声援。
2. 呼吁严惩凶手: 法律的公正对于维护社会秩序至关重要。如果袭击者的动机是犯罪,那么他们必须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这不仅是对受害者的交代,也是对潜在犯罪的震慑。
3. 反思城市安全与治安问题: 纽约作为国际大都市,其治安状况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焦点。此类事件的发生,无疑会加剧人们对城市安全问题的担忧。我们需要思考,现有的警务措施、社区支持系统以及社会福利是否足够有效,能否为市民提供一个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4. 警惕和反对一切形式的歧视与仇恨: 如果事件确实与种族歧视有关,那么这更是对社会良知的拷问。我们需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仇恨犯罪和歧视性行为,努力构建一个包容、多元的社会。这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从教育到法律,从媒体到个人行为,都要传递积极的价值观。
5. 关注艺术家群体的生存状态: 艺术家往往是社会中最敏感也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群体之一。他们的生活可能不稳定,对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更加敏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为艺术家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和保护?他们的创作环境和人身安全是否得到了足够的保障?
6. 信息的传播与事实的求证: 在事件初期,各种猜测和信息可能会充斥网络。作为旁观者,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关注官方发布的信息,避免不必要的传谣和道德审判。同时,也希望媒体能够以负责任的态度进行报道,既要揭示真相,也要保护受害者的隐私。

总而言之,这不仅仅是一起孤立的街头袭击事件,它触及到了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作为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们,我们有责任去理解、去关注、去发声,并为此付出努力,以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这位钢琴家的遭遇,是对我们所有人的一种警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才打了一个,说难听点,够干啥啊?当你看到一个黄种人被打,说明暗地里已经有一屋子黄种人尸体了。

美国总是擅长制造别的国家不存在的问题。

你们就是把美国西海岸炸平,这个日本钢琴家也得挨揍。

没有了日本钢琴家,谁来斡旋美日关系?我的心里只有感恩。

美国不但给了这位日本钢琴家一顿乱揍,还给了他一笔捐款,给的实在是太多了。(逃……能逃哪儿去?)

美国一弹钢琴的老头光绿卡都价值千万……呃我是说,抛去那台钢琴这老头不就是个混混……呃我是说,我要代表中国男性向被打的钢琴家下跪道歉……

……

……

去他M的,打倒国男!

user avatar

A、1982年陈果仁事件(老广华裔被当做日本人遭殴打至死),日裔马上站出来跟华裔共同进行抗争,后来韩裔、越南裔、菲律宾裔共同加入,形成一个现象级的亚太裔运动。该事件是北美的亚太人第一次产生了共同的意识

B、这次事件,建议华裔社团主动联系日裔社团,询问他们是否打算组织抗争,这次是日本人被当做华人,遭殴打后可能此生再无法弹钢琴。他凸显了亚太裔在北美的共同处境,团结共同进行抗争的又一个契机。

C、联系 China Mac,他最近已组织一系列名为「They can't burn us all」的亚太裔权益抗争活动,源于纽约一老广华裔老妇遭到纵火。而本次日本人被当做华人遭到殴打,完完全全就如 China Mac 所说:At the end of the day, we are all ASIANS!

下面这个是9月份China Mac刚在旧金山组织的活动。一般来说亚太人的跨族裔联合抗争,最合适的地点是洛杉矶。因为洛杉矶都会区集中了所有族裔、所有阶层的亚太人,不论是老广华裔、台湾华裔、大陆华裔、日裔、韩裔、越南裔、菲律宾裔,数量都非常庞大。

user avatar

唔,高华们都不急,我们着的什么急?

作为一个阴谋观察者,个人提供几个视角。

1、伟人曾经说过一段话,大意就是:坏事、烂事、恶心的事,让反动派去做。我们要多做好事、促进团结的事、光明的事。

所以,做为在美丽国受种族迫害的人,都是在为将奴隶匪帮的罪恶暴露于众尽了一份力量,都是为埋葬奴隶匪帮刨土、添砖加瓦。

不管是伤,还是死!不管是流血,还是丢了性命。

伤得其所,死得其所。

2、高华们不论做出什么选择,当鸵鸟也好,当附庸也好,恐怕对事情的进程都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船要翻了,往船前跑、往船后跑,多大区别?

3、不要拿现在的美籍华人和100年前的美籍华人对比。

100年前美国正处于《排华法案》高潮期,广大华人日子不好过,所以才会想念故土,才会支持国内的革命事业。

事实证明,刀没有架在脖子上之前,海外华人的内心只有对大陆中国人的优越感。而像马来西亚这种长期受到压迫的,才会对大陆格外的亲切。

现在才哪到哪,远还没有到进集中营、烧房子的时候。

4、不要简单地拿今天的形势和当年日美贸易战时在美日本人的处境来类比。

美国人心里清楚得很,即使当年的日本牛如日中天、牛X冲天,日本也无法撼动美国对世界体系的掌控。

日本的命根被美国死死掐住。

同样,美国人也清楚得很,它们将来面临的是怎么样的一位对手,将来谁会去掀翻它的桌子。

所以,美国人将来一段时间对亚裔的丑化和攻击,只会更甚于以前,而不会弱于以前。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

user avatar

纽约时报在9月9日发了一篇文章《与中国划清界线——美国华人当中的新“切割派”》

今年春天,美国2020年人口普查开始以后,一些美国华人团体或个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出呼吁,要求华人在填写普查表时,在“族裔”一栏不要选表上列出的“华人”,而要选择“Other Asian”(其他亚裔),或者在旁边手写“香港人”、 “台湾人”,甚至早已尘封在历史中的“满洲人”。很多人都提到了同一个原因:新排华即将开始,不选“华人”是为了免受牵连。

看的我觉得好笑。

除了呵呵真找不到第二个词。按道理说,华人生活在美国,应该比在中国的中国人更了解这些东西。

海野雅威是一个日本人,尚且如此,华人呢?

种族主义就是种族主义,中美现在闹得这么厉害,见过几个美国人在华被打了?

想起某些中国人乃至于美国人指责中国搞“种族主义”。

谁搞种族主义,不是靠那点什么BLM所能彰显的。

只是上次是日美贸易战的时候,华裔陈果仁被当成日本人杀害,这次中美摩擦,海野雅威被当成中国人被打,奇怪吗?不但不奇怪,甚至是天经地义的。


顺便再来个新闻:

据英国《每日邮报》消息,美国海军陆战队已对一名队员展开调查。这名陆战队员此前在网上分享了一段自拍视频,威胁说要在舰队服役期间向中国人开枪。据报道,美国海军陆战队发言人约瑟夫·巴特菲尔德确认这名队员名叫贾勒特·莫福德。莫福德在视频里还提到特朗普在推特上针对中国的说法,并说他要对中国人使用“556”,即美军术语中的“5.56毫米弹药和武器”。对此,巴特菲尔德上尉回应称,“美国海军陆战队里没有种族主义的容身之地。那些人……不能代表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一个是例外,两个是例外,三个还是例外,都是不能代表你的核心价值观

那你的核心价值观是啥?

user avatar

必须要指出的是,这起种族歧视犯罪事件正在被北美舆论掩盖

  • Reddit上只有亚裔自己的板块在讨论这起犯罪事件。然而,不断有帖子被Reddit删除

#图中“removed”就是被删除的帖子


很快有人发帖称,Reddit删除帖子的理由是“缺乏可靠的新闻来源”。

我开始没发(JapanToday新闻报道的)帖子因为文章是引自日本Soranews的,就是那个我之前发过的(被reddit视为)“有问题”的文章。
我又试了一次,但因为此时美国人都在睡觉所有帖子流量很少所以我发在国际版blablabla。
卧了个大槽什么鬼!我的帖子立刻就被毫无理由地删除了!我看见有别人贴在国际区然后那个帖子也被删了,理由是因为这是美国内政。
Reddit獾狸猿脑子有猫饼!
原文:
Yeah I didn't post it because they cited from Soranews, the same "questionable" article I originally posted.
Well I tried again, but generally posting at this time generates less traffic since most of the US is asleep. At best you hope international picks it up so US wakes up tomorrow and sees it.
WOW WTF IMMEDIATELY REMOVED FOR NO REASON. I saw someone else posted in r/worldnews and it also got removed since it's US domestic.
WTF is this censorship?

除了不断被Reddit以“新闻来源有问题”删除的帖子外,一些亚裔用户也在吐槽亚裔被袭击根本上不了英语新闻的版面

  • Quora上搜索这个新闻,起初根本搜不到任何东西。

后来搜到了唯一一个相关问题

只有两个回答...... 提问的和图中回答的看名字都应该是中国人或美国华人......

非常有意思的是,另一个回答则说“我们现在面对一场疫情和一场潜的法西斯政变,没人能为一个人在地铁上被打分心”。

比较讽刺的是,这个说没人为亚裔音乐家在地铁上被打“分心”的英国黑人,是Black Lives Matter的支持者。

看来有的人只反对一部分种族歧视,对于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他们没法“分心”

  • 至于北美主流媒体,目前还没看到报道......当然,这次我非常希望被打脸,可是即使美国当地主流媒体报道了,估计也很难掀起什么波澜

北京时间10月10号早上更新:

北美主流媒体CBS的纽约地方台终于报道了。

然而CBS News York官方账号在油管上发布的视频的引起的社会关注么...... 基本等于没有。

目前还没见到CNN和Fox报道。


截图来源:





居然捕捉到了2020年知乎上的特靠谱粉[惊喜]不容易啊,珍奇动物!

user avatar

既然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打错人的新闻,而且远多于直接被打的,那么没打错的,是不是连新闻都不配上了?

user avatar

一位美国公民因为长得像某个美国少数民族的美国公民而遭到了另外一些美国公民的殴打,你跑来问中国公民怎么看待?


本中国公民的看法是:


1、美国的少数民族政策不行;


2、美国的治安不行;


3、美国公民素质不行;


4、美国的人权现状不容乐观。


至于美国人能不能有效识别亚裔之间的区别,拜托,这谁也没这个能耐啊。中国人也不行啊,大家都穿日常服饰,你能区别谁是汉族谁是满族谁是蒙古族谁是藏族苗族傣族白族?多民族国家都是这样嘛,凭什么美国就能准确识别?因为他是灯塔么?


中国公民无论从法律上还是实际上都无权干涉美国的国内事务,我们只能从道义上谴责美国针对其国内某少数民族的暴力行径,对这种针对特定人群的歧视表示谴责,敦促美国落实人权宣言,保障其公民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不受侵犯,尽快制止人权遭到粗暴侵犯和践踏的现状,维护当今世界人权进步态势,不要沦为二十一世纪的野蛮国家。


另外,中国对旅居美国的中国公民拥有领事保护权,不能因为中国公民恰好长得像某个美国少数民族的人,就可以肆意侵犯,这一点有中国护照加以区分。中国有责任有义务有权利保证每一位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必要时会提供领事服务或者撤侨,因为他是中国公民,不是某个美国少数民族公民。希望美国认清这一事实,就像泰国公民来到中国,不能享受傣族中国公民的待遇一样,尽管他们血统上是一个民族。美国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应该视为战争行为。


至于某个美国少数民族公民,我们仅有人道主义关切,与印第安人、意大利裔美国人、非洲裔美国人并无二致。




鉴于目前美国粗暴践踏人权、种族歧视横行、人民健康权荡然无存、社会动荡不安,我们建议:


1、如果你是美国某少数民族公民,请你自求多福,不要跑来碰瓷蹭饭,你宣誓效忠美国那一刻,你自己说的,放弃了对原有国家、君主及一切政治实体之忠诚与拥戴的。你也没有向中国纳税,没有参与中国建设,没有与我们同甘共苦,中国对你不负有任何责任与义务。


2、如果你是中国公民,请你放心,有强大祖国作为你的后盾,有200万解放军愿意为你的合法权益战斗到底,有14亿中国人密切关注你的命运,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等待你回家。

user avatar

这类话题其实已经说烦了,说厌了,说到不想说了,说了他们还不领情,还抱怨你不盼着他们好。

所以最后说一次吧。

1在拥枪国不拥枪,约等于在黎凡特不念经,找死也请找点死的不窝囊的。

2你挨打是因为你黄皮黑毛,不是因为我不盼着你好,就算我盼着你好天天给你念妙法莲华经,你该挨的打照样一顿都少不了。

3黄人受教育程度高,收入水平高,然而怂。德薄而位尊乃万祸之源,武德是第一德,高于其它所有德。

4不要内斗,不要细分,不要做自我催眠大师,这三招德国犹太人玩过了,把你坑骗留学生和老乡的本事拿出来,你们算计起自己人来那是一套一套的,但凡把三成本事拿出来搞外人,你们不至于是今天这个局面。

5什么时候意识到与中国的关系是优势而非劣势,什么时候高华们就有救了。

6宁做傅满洲,不做陈查理。

话到了,各位看着办。

user avatar

我想知道这事儿是非墨裔干的,还是说又是盎撒人干的。

美国高华日常看不上黑墨,坚持要抱盎撒的大腿。然而实际上如果你们拥抱支持非墨裔,人家真能为你们出头,而坚持抱盎撒的大腿,就永远只能当__。

不,事实上,盎撒对真正的__都比对高华要更信任。

所以最终结果只有一个,就是高华夹在非墨裔和盎撒之间,两边看着都是一个观感:

这里我要再次毫无慈悲的提醒美国高华一声,非墨裔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重正在快速上升,留给你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所以美国高华最好祈祷这次是盎撒大人下的手,如果是非墨裔下的手,那就真是未来可期了



另外就是,这个情况我在一年多之前就写过相关回答了

美国日裔碰上你们这样的亚裔同胞也真是倒霉。

user avatar

哪个左衽快去给这几位“阶级兄弟”好好上上课,团结教育他们一哈?

Read after me:

“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

“不同民族不同人种之间没有遗传上的差别,每个民族都有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世界上没有民族矛盾,只有阶级矛盾。”

“认为国外的无产阶级并不存在或者无法团结的观点是片面的。我们应当主动去接近他们。”

“在你是中国人之前,你首先是个人。”

user avatar

谢邀。不知道怎么才能谢邀两个。

我想起来我前几天刚刚经历过的事情。这发生在澳洲墨尔本市,不在美国。

当时是傍晚,我在开车,刚过一个路口,后面一辆车加速从路边缘(一般用作停车位)超过来,正好前面不远处停了一辆车,所以他要并道回来,挤到我前面。平时我就让了,但是我当时忘了在想什么心情很不爽,于是就急加速,他车头已经快要进来了,我生生拐了一下超回去,他应该是被逼得急踩刹车了。反正我是听到了刹车的声音和喇叭声。

然后他就一直跟我车。我发现了就停路边。他车慢慢从我车边开过去,是个挺胖的红脖子。我俩都没有下车,打开车窗互相问候了几句,他就走了。

之前我后面的车拐弯了,所以他如果不是非要挤我前面,在我后面并道会很舒服,这是他的问题;我急加速拐弯超回去也属于危险驾驶,尤其是对面车道是有车的,很容易造成事故,这是我的问题。

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俩互相问候,也就是互相问候对方而已,绝没有涉及到其他,比如家人或者种族之类的。现在回想起来我居然感觉很好。我的确有些后悔,但是后悔是后悔不该危险驾驶,而不是后悔招惹他。我当时已经想好了,如果他提到我家人或者拿我的亚裔面孔说事,我就下车动手。尽管我很有可能吃亏,但是该动就要动。结果他没有。

总体来说,我在澳洲没有遇到大的种族歧视问题。我遇到最大的一次是墨尔本大学个别教职工。但是他们并不能算歧视,而是轻视,或者是怠慢。对待本国白人学生就很热情,对待中国学生就敷衍了事。有时候我去问问题,他们故意和别人聊半天让我等着,然后回答我问题几个单词就把我打发了。这些都让人很不爽,但是没法找他们麻烦,毕竟这还不能构成歧视。但是即使是这种情况也是个别人的个别案例而已。

回到美国发生的事情,白人把亚裔混为一谈根本就不是新闻,瑞典人和意大利人的差异大到我们难以想象,我们不也用白人两个字随意就概括了吗?我不关心美国的事情,美国这个国家中国人之后的一二十年能不去就别去,就这么简单。我很早就相信,川普以及之后的美国总统解决当下美国社会矛盾的可能性是没有的,唯一的“出路”就是找一个钱多人少又听话的群体宰了给其他人分肉,而现在这个群体的最佳选择毫无疑问是华人(亚裔)。现在大部分美国人还竭力保持着理智,但是理智不能当饭吃,饿着肚子看谁都是肉,未来美国的状况肯定会进一步恶化,饿肚子的人会越来越多,华人(亚裔)的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

我甚至猜想美国会有可能纳粹化,和纳粹德国相似,所有的多元化成果全部被“净化”,无论是民族多元文化多元还是思想多元。加州山火都被红脖子形容成上帝对索多玛城降下的天罚,面临危机的并不只是华人(亚裔)群体。针对华人(亚裔)的敌对最终肯定会扩大化。

美国就这些,关键是其他白人国家会不会,或者者说什么时候会受到美国的舆论渗透,出现反华的思潮。

对于澳大利亚来说,只要还能卖煤铁和牛羊,只要澳洲人还能在沙滩上躺着拿补助,那么即使美国控制的媒体疯狂鼓吹,思潮也不大可能有市场。只有一种例外,就是澳洲成为了中美对抗的锋线。这个情况不大可能出现,但也不是异想天开。祖国完全统一(绝对不会远)之后,台湾和关岛之间的海域就成了前线,对于南洋来说,东南亚肯定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区。那么如果中国把印尼纳入核心利益,而不是作为缓冲的话,澳大利亚就成为了前线,那个时候澳洲人就不得不面临抉择。他们的答案我肯定不乐观。不过这种情况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中国不大可能为了一个添头而给自己多制造一个敌人。

user avatar

看到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他们就会想到“这是美利坚的敌人”。

由此可见北美奴隶主匪帮洗脑之成功。

在北美种族主义者看来,什么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越南人,都没什么区别,都是“黄祸”。

当年他们可以把中国人看成日本人,今天他们也能把日本人看成中国人。

所以,这个时候你搞身份切割、说自己不是“中国人” ,都没用,他们不会去翻你的护照,他们只认你这张脸。

懂王一口一个China,似乎美国的所有灾难,都怪China……我们觉得这种甩锅可笑愚蠢荒唐无耻,但在北美红脖子们看来,这就是圣训神谕,他们并不知道China在哪里,也不需要知道,红脖子也没有本事越过太平洋来找我打架,他们只能找自己身边的“亚洲人”的麻烦。“治不了东方蛮子,还治不了你?”

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不同,这是一种极其恶劣、倒退、反动的意识形态,就是把人类按照血统分成“同类”和“异类”,非我族类,就连人都不算。有人说过,普通美国人并不关心中国在哪里,更不关心中国人想什么,中国人在他们心目中,其实比黑人还陌生……这不光是因为他们长期强大导致傲慢,更是对异类的轻蔑和无视,你会把猩猩狒狒当做同类吗?

美国《排华法案》实行时期,中国人曾被认为是“比黑人还低贱、愚蠢、智力发育不全的“类智人”、低等生物”。

真正的种族主义,就是“不把对方当人”。

北美奴隶主匪帮,在这方面,是纳粹的祖师爷,屠杀印第安人,剥头皮、绝育,《排华法案》,制度化系统化搞种族歧视种族灭绝,美国是近代地球第一家。而在当代,以血统分族群,大搞身份政治,挑动种群撕裂内斗,美国也是全球第一家。

今天,在特朗普匪帮政府的长期舆论洗脑之下,美国的种族主义情绪已经到了一个历史的高点,美国在长期的疫情、死亡、失业、经济下滑的压力下,民意必然要找到一个发泄的出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对外转移矛盾,这是帝国主义的传统艺能了。

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一结合,那就是个可怕的怪物了。以美国当今的世界霸权、实力、地位,那将会比纳粹德国可怕十倍。

如果换了许多年前,他们会对最大的对手直接发动侵略战争;但是在今天,这个对手手上有“剑”,不是单纯靠武力就可以轻易摧毁的……所以,他们征服东方的胆子没有,煽动红脖子在本国搞“水晶之夜”,迫害东方人的胆子有,而且很大。

可以说,美国华裔,不是,在美亚裔,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user avatar

当年华裔被当成日本人打死,日裔主动跟华裔以及其他亚裔一起联合起来,发起运动。

如今日裔被当成中国人打,华裔们么……急急忙忙跟中国做切割,到处喊我不是中国人,我是那什么人……

所以啊,海外华人就不是中国人,咱们也做切割好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对于日本旅美爵士钢琴家在纽约遭遇袭击一事,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痛且极其不应该发生的情况。这件事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并不仅仅是因为受害者是一位备受尊敬的音乐家,更因为它触及了当下社会中一些令人不安的议题。首先,让我们尝试还原事件可能发生的背景和细节。虽然具体的袭击原因尚未完全明朗,但通常这类案件的发生,.............
  • 回答
    看到这份日本国家男足的旅欧名单,我脑海中浮现出几个鲜明的印象。首先,这份名单的球员构成非常均衡,年龄结构也很合理。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将坐镇,也有潜力无限的新星涌现,这种配置是球队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石。锋线上,我们看到了几位在欧洲联赛中有着稳定表现的攻击手。像那些在五大联赛打拼多年的前锋,他们的进球效率、.............
  • 回答
    日本福岛县政府确实有过计划,希望通过出资邀请中国和韩国的网络红人(网红)来推广当地的旅游业。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有必要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下。为什么是福岛?为什么是网红?首先,福岛县作为一个地区,在经历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和福岛核事故后,其旅游业受到了严重打击。虽然多年过去,很多地.............
  • 回答
    旅顺博物馆近期举办的日本古陶瓷艺术展,无疑是一场值得深入探讨的文化盛事。这次展览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欣赏精美日本古陶瓷的难得机会,更引发了关于文化交流、历史记忆以及艺术价值的多重思考。首先,从艺术角度来看,这场展览的意义非凡。日本古陶瓷,尤其是如绳文、弥生、古窑、桃山、江户等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 回答
    这确实是一则让人倍感担忧的新闻,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疫情尚未完全平息的背景下。一位在泉州旅游的南京籍女子,其活动轨迹集中在酒吧、KTV等娱乐场所,之后在日本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这个事件背后牵扯出几个关键点,值得我们仔细剖析。首先,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这个事件。 一个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并不能简单地将其活动场所.............
  • 回答
    日本宣布禁止所有外国旅客入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充分体现了各国在面对奥密克戎变种时,在防控策略上的高度警惕和不确定性。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奥密克戎变种对各国的影响,并解释为什么日本会采取如此极端的措施: 一、 奥密克戎变种的出现与特性奥密克戎(Omicron)变种在2021年底被世界卫.............
  • 回答
    如何看待男子举鲤鱼旗带团参观中山陵,游客提醒反被驳「中国传到日本去的」?旅游行业应如何规范导游行为?事件梳理与分析:这起事件的核心在于一名导游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中国国家级纪念场所——中山陵,展示了源自日本的“鲤鱼旗”,并在游客提出质疑时,以“中国传到日本去的”为由进行辩解,甚至反驳游客。这种行为存.............
  • 回答
    奥运会临近,日本对赴日旅客实行每周不超过3400人的限制,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举措。从各个角度来看,这个数字都显得相当保守,甚至可以说是“严苛”。我们要理解这个决定的背后逻辑,就得把眼光放到当前的全球疫情形势以及日本国内的特殊情况上。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疫情防控的需要。尽管全球疫苗接种率在.............
  • 回答
    “读读日报”在4月12日推送的那篇关于不丹旅游的文章,确实提供了一个挺有意思的视角,它不仅仅是在介绍不丹的旅游资源,更像是在为不丹的“高价低硫”旅游模式做辩护。文章的核心观点似乎是围绕着不丹政府一直以来推行的“高价值、低影响力”旅游政策。 你能感受到作者在努力解释为什么去不丹要花那么多钱,而且还有一.............
  • 回答
    2019 年 6 月 25 日南航的那件事,说实话,挺让人唏嘘的。简单来说,就是一位旅客在航班上因为没能及时拿到毛毯,表达了自己的不满,结果却被乘务员集体在网上“反击”,用一种比较尖锐的方式回怼了旅客。这事儿一出来,立刻就在网上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站旅客的觉得,花钱买服务,遇到问题提意见是很正常.............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12日宣布,将暂停所有来自欧洲(不包括英国)到美国的旅行,为期30天。这项禁令立即生效,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禁令的背景和原因这项禁令的宣布,正值新冠病毒(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的背景下。欧洲特别是意大利,成为了疫情的重灾区,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急剧上升。美国国内也出现了越来.............
  • 回答
    旅顺博物馆就网红“党妹”身穿日式洛丽塔裙在馆内跳舞一事发表官方回应,此事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发生:网红行为与公众场所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发生经过。“党妹”作为一名在社交媒体上拥有大量粉丝的网红,她在旅顺博物馆内,身穿一套日式风格的洛丽塔裙.............
  • 回答
    3月26日,在巴黎19区发生的一起由法国警察开枪导致旅法中国公民死亡的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痛心且深感不安的悲剧。这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执法事件,它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引发了关于警察执法尺度、少数族裔待遇、以及在异国他乡生活的不确定性等一系列复杂而敏感的讨论。事件经过及关键疑点:虽然具体的细节仍在调查之.............
  • 回答
    2016年8月26日,《晓松奇谈》声称因加拿大旅游部门的“强烈阻挠”,导致原定当晚播出的关于加拿大的节目被无限期推迟。这则消息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当时的情况和可能的解读。事件的起因与官方说法: 节目内容: 《晓松奇谈》是一档由高晓松主持的脱口秀节目,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通.............
  • 回答
    9月4日格尔木警方发布的公告,禁止未经备案前往可可西里进行旅游、探险和非法穿越,这则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对于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首先,这则公告的出台,直接的动因和目的是为了保护可可西里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脆弱的自然景观。可可西里,作为中国最大的高原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世.............
  • 回答
    1月3日,一趟名为“末班6451次”的列车如往常般驶入了黄村站。对于许多摄影爱好者来说,这种带有时代印记的绿皮车,尤其是作为末班车停靠在某个特定车站,无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然而,当车上一些旅客,出于对这趟列车的喜爱,在站台上安全线内拍照留念时,却遭到了车站工作人员的驱赶。这件事,说起来,挺让人有些复.............
  • 回答
    这起事件涉及多方面的问题,既有法律、道德层面的考量,也有公共卫生和社会责任的议题。我们来逐一分析:一、 事件回顾与核心问题分析 时间点: 公婆在1月21日前往湖北。这个时间点非常关键,因为当时正值新冠疫情爆发初期,虽然可能还没有广泛封锁,但病毒的传播风险已经显现。 目的: 前往湖北讨薪。这本.............
  • 回答
    2021年5月1日,浙江义乌通报新增1例无症状感染者,这在当时引发了广泛关注。尽管仅仅是一例,但其出现仍然牵动着公众和防疫部门的神经,尤其是在“五一”小长假期间,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加,这例病例的出现无疑为本就紧张的防疫形势增添了一层不确定性。对义乌这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关注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无症状感染.............
  • 回答
    哎呀,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问题。要是我的朋友,哪怕是认识不久的人,突然提出要去靖国神社,我心里肯定得咯噔一下,然后开始琢磨怎么回应。首先,我会尽量保持冷静,不直接表现出反感。毕竟,别人有想去的地方,我不能上来就泼冷水,那样显得我有点太强势,而且也容易让气氛变得尴尬。我会先问问他为什么想去,是出于什么原因.............
  • 回答
    日本最高法院于2015年12月16日做出了一项备受关注的判决,裁定现行民法规定夫妇强制同姓的条款并不违背日本宪法。这项判决在日本社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并触及了婚姻、家庭、性别平等、个人自由等多个深层议题。要理解这项判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判决的背景和法律依据: 民法第750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