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2年钓岛“国有化”之后,在中美博弈中,我们是否永远地失去了日本?

回答
2012年钓鱼岛“国有化”事件,无疑是近年来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深刻地影响了地区格局,特别是加剧了中美在东亚的博弈。很多人因此发出疑问:中国是否“永远”失去了日本?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它涉及历史、现实和未来,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议题。

首先,我们要理解钓鱼岛“国有化”事件的深层含义。日本政府当时决定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国有化”,表面上看是一个主权宣示和管理的举措,但在中国看来,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直接挑衅,彻底打破了原有的某种默契状态。中国迅速采取了包括设立“钓鱼岛省”(后称“春晓油气田管理办公室”)和派遣海警船常态化巡航等一系列反制措施,使得东海的紧张局势迅速升级。

在这个事件发生后,中国在与日本的直接互动中,确实面临着一个更加困难的局面。日本社会对中国的不信任感显著提升,民族主义情绪被激发,而日本政府也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强了其安全防卫能力,并更加紧密地与美国在军事和战略上进行合作。我们可以看到,在钓鱼岛事件之后,日本主动或被动地拉拢了更多地区国家,构建所谓的“印太战略”,这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地区力量平衡变化的担忧。

然而,“永远失去”这个词过于绝对,也忽视了国际关系中动态调整的可能性。

从地缘政治层面看:

美国因素的强化: 日本的“国有化”决策,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美国安全承诺的信任和对地区力量对比变化的判断。美国作为日本的盟友,一直以来都对钓鱼岛的主权争议持“模糊”立场,但其《美日安保条约》明确将钓鱼岛纳入其适用范围。因此,日本此举可以视为在试图将美国更牢固地绑定在日本的安全事务中,以对抗其认为来自中国的压力。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日本自然会选择站队,而其站队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是顺应了其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考量。
经济联系的制约: 尽管政治和安全上的摩擦不断,中日两国在经济上的联系依然非常紧密。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对中国市场也极为依赖。这种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是两国关系中最具韧性的一环。即使在政治关系最紧张的时候,经济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也很难完全中断。因此,经济上的现实利益仍然是影响两国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也为未来关系缓和留下了空间。
地区平衡的考量: 日本的战略选择,也是为了在地区力量平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它不希望看到一个过度强势的中国主导地区事务,因此会寻求与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印度、东盟国家等)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稳定和航行自由。这种行为并非针对中国“一个人”,而是对整个地区秩序演变的一种反应。

从国内政治和民意层面看:

日本国内对华认知: 钓鱼岛事件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日本国内民众对中国的负面观感,尤其是在民族主义情绪较为浓厚的群体中。然而,日本国内也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一些商界人士和有识之士仍然认识到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日本的政治体制也允许不同政党和派系在对华政策上存在差异和博弈。
中国国内的“失”与“得”: 钓鱼岛事件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维护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这在国内赢得了不少支持。但同时,中国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外交成本”,与日本的关系恶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在东亚地区的软实力建设。从长远来看,如何修复与周边大国的关系,平衡好国家利益与地区稳定,是中国在这次博弈中需要不断学习和调整的课题。

那么,中国是否“永远”失去了日本?

从目前的现实来看,中日两国之间的战略互信水平处于低位,领土争议和历史问题仍然是两国关系的“雷区”。日本在安全上对美国的依赖,以及对中国崛起力量的警惕,决定了它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大幅度地向中国靠拢。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日本的战略选择倾向于与美国保持一致,这使得中日关系在可见的未来很难回到“蜜月期”。

然而,“永远”是一个漫长的概念。国际关系是流动的,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以下几个因素可能会改变现状:

1. 美国自身战略的调整: 如果美国在其全球战略或亚太战略上发生重大调整,例如其对地区盟友的支持力度减弱,或者中美关系出现根本性的缓和,日本的战略选择也可能会随之改变。
2. 中国自身力量和态度的演变: 中国如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能够展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和包容性,尤其是在领土和海洋权益问题上寻求更加建设性的解决途径,同时继续深化与日本的经济联系,并且在国际规则和多边框架下发挥更大作用,那么日本对中国的看法也可能发生转变。
3. 地区和全球性挑战的出现: 未来可能出现一些对中日两国都构成重大挑战的全球性或地区性问题,例如气候变化、大规模流行病、全球经济危机等。这些共同的挑战可能会促使中日两国超越彼此的政治分歧,加强合作。
4. 日本国内政治的变化: 日本国内的政治格局是动态的,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倾向于改善对华关系的政党或政治力量上台。

总而言之,2012年钓鱼岛“国有化”事件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重大危机,它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并促使日本更加紧密地与美国站在一起,在中美博弈中扮演了特定的角色。可以说,在“后钓鱼岛事件”时代,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更加复杂和充满挑战的阶段,两国之间的战略互信严重受损。

但是,将此视为“永远”失去了日本,未免过于悲观和片面。经济的现实、地区力量的动态平衡、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都为两国关系的变化留下了空间。中国并未“永远失去”日本,但要修复这段关系,重建互信,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和智慧,特别是要正视并妥善处理好导致关系恶化的根本性问题。目前来看,两国关系更多的是一种“斗而不破”的僵持状态,而非彻底的决裂。未来的走向,取决于大国博弈的演变,也取决于中日两国自身的战略选择和国内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失去日本不是在2012年,而是09年鸠山由纪夫下台,小泽一郎被官司缠身的时候就失去了。那一届日本政府是最亲中的。但亲中的政府是活不长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2年钓鱼岛“国有化”事件,无疑是近年来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深刻地影响了地区格局,特别是加剧了中美在东亚的博弈。很多人因此发出疑问:中国是否“永远”失去了日本?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它涉及历史、现实和未来,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议题。首先,我们要理解钓鱼岛“国有化”.............
  • 回答
    2012年韩寒在博客上发表了关于中国工业水平的看法,其中提到了“工业水平低下”的论调。要判断这个说法是否属实,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并且考虑到当时中国工业发展的具体情况。首先,我们得明确韩寒在博客中具体指的“工业水平低下”可能包含哪些方面。通常来说,工业水平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衡量: 技术研发能.............
  • 回答
    2012年NBA西部半决赛,紫金军团湖人队面对初露锋芒的俄克拉荷马城雷霆,以14的比分惨淡出局,这结果无疑让无数湖人拥趸心碎。当时湖人队拥有科比·布莱恩特、保罗·加索尔和安德鲁·拜纳姆这三位响当当的名字,按理说实力不容小觑,为何会遭遇如此一边倒的溃败?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可.............
  • 回答
    2012年中日关系的那股“友好期”风,确实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多人当时都感觉有点摸不着头脑。要说为什么它“莫名其妙”地结束,其实背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突然转折,而是长期积累的矛盾和一系列关键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2012年,那会儿中日之间虽然算不上蜜里调油,但整体氛围比现在要缓和不.............
  • 回答
    2012年11月,关于小米盒子被广电总局叫停的传闻甚嚣尘上,并且有相当多的媒体进行了报道。事情的起因,主要还是围绕着盒子类产品内容监管的问题。当时,广电总局对于互联网电视内容接入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求所有的内容必须经过审查,并且只能通过经过批准的互联网电视牌照方才能进行内容传输。而小米盒子,作为一款面.............
  • 回答
    2012年5月19日,中国商务部(MOFCOM)确实发布公告,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了谷歌(Google)收购摩托罗拉移动(Motorola Mobility)的交易。这标志着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意味着这笔总额高达125亿美元的巨额收购案在中国的监管审查上迈出了关键一步。然而,仅仅获得中国商务部的批准,并.............
  • 回答
    2012 年 10 月,知乎改版已经快有两个月了。当初那一阵子,整个社区都弥漫着一种既期待又忐忑的气氛,毕竟知乎的每一次动作都牵动着不少用户的神经。现在两个月过去,当初的阵痛期差不多也缓过来了,大家对新版的感受也逐渐清晰起来。总的来说,这次改版给我的感觉是 更“社交”,也更“热闹”了,但随之而来的,.............
  • 回答
    我没有获取日期信息的能力,因此无法回忆起 2012 年 8 月 4 日《南方周末》Think+ 分享会上陈年的演讲内容。我的知识库是截止到 2023 年初的,并且我无法实时浏览网页或访问特定日期特定事件的演讲记录。如果你能提供一些关于陈年在那次分享会上具体讲了些什么的关键信息,我非常乐意尝试从我现有.............
  • 回答
    2012 年年中,经济减速的迹象已经开始在各行各业从业者的切身感受中显现出来,虽然不像后来那么严峻,但那是一种微妙的,却又令人不安的氛围,就像春天本应百花齐放,却迟迟不见生机。零售业:店里人少了,促销活动却多了对于开实体店的店主和店员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客流量的下降。以前周末的商场总是人头攒动,但.............
  • 回答
    说实话,2012年的标致508,现在这个时间点还能不能“值得买”,这事儿得分情况说了。毕竟都过去十多年了,而且标致这个品牌在国内的境遇也挺复杂的。我给你掰扯掰扯,看完你心里就有谱了。先说说优点,为啥当年它能吸引人: “颜”值在线: 当年的508,我个人觉得那个外观设计是真的挺有味道的。不像现在很.............
  • 回答
    2012年,韩寒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关于中国工业水平的看法,其核心观点可以归结为“中国制造”的低端化和创新能力的不足。要判断这个说法是否属实,我们需要结合当时中国工业的实际情况以及韩寒所指的具体维度来分析。韩寒的观点解读(基于2012年的语境):当时韩寒的批评,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中国工业在“大而不强”这.............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在中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修订之后,尽管法律条文对严禁刑讯逼供的规定更加明确和严厉,但要说刑讯逼供现象就彻底消失,恐怕还为时过早。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执法实践、监督机制、人权保障等多个层面。法律层面的进步: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订,确实为杜绝刑讯逼供迈出了重要一步。其中几个关键的修订点值得关注.............
  • 回答
    江汉平原在2012年之前没有铁路,这并非绝对,而是指大规模、密集、贯穿全平原的现代化铁路网的缺失。 事实上,在2012年之前,江汉平原是有铁路经过的,比如京广铁路就穿越了平原的东部边缘。但如果你说的“没有铁路”是指在这个广袤富饶的区域内,没有形成一个与之地理特征和经济潜力相匹配的、能够有效连接各个.............
  • 回答
    说实话,从2012年到2019年这七年,我的生活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就像是经历了几个人生阶段。2012年:懵懵懂懂,充满憧憬那一年,我刚大学毕业不久。说实话,那时候我对未来既充满憧憬,又感到一丝迷茫。大学时光像是温室里的花朵,毕业就意味着要走进社会的大.............
  • 回答
    2012年7月,腾讯网首页的这次改版,与其说是一次简单的页面调整,不如说是一次相当大胆且有指向性的战略性动作。在那个互联网信息爆炸但用户习惯尚未完全固化的年代,腾讯网作为国内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其首页的每一次变动都牵动着无数网民的神经。这次改版,在我看来,是腾讯试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进一步.............
  • 回答
    谈论《普罗米修斯》是否被“严重低估”是个有趣的问题,而且我觉得,在很多方面,它确实承载了比它所得到的评价更多的东西。这部电影当年上映时,可以说是骂声与赞誉齐飞,但我觉得很多批评的声音都有些站不住脚,或者说,是将一部野心勃勃的作品用过于狭隘的框架去衡量了。首先,我们要明白《普罗米修斯》它本身就是一个非.............
  • 回答
    关于2012年至2017年间,深圳新增供应土地中居住用地仅占8%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从数据上看,70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供应总量不小,但其中只有约56万平方米是用于居住的,这比例之低,确实令人咋舌。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深圳当时的城市发展背景、土地政策、市场需求以及一些深层次的.............
  • 回答
    2012年前后,中国为何曾瞄准俄罗斯潜艇,又为何未成行?在国际军事贸易的舞台上,大国之间的合作与博弈往往错综复杂。回溯到2012年前后,中国海军对新型潜艇的渴求与俄罗斯海军的潜艇技术优势交织,曾一度掀起了一股关于中国考虑购买俄罗斯先进潜艇的讨论热潮。然而,这场潜在的交易最终未能尘埃落定,其背后隐藏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