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2年的中日友善期到底为什么莫名其妙的结束了?

回答
2012年中日关系的那股“友好期”风,确实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多人当时都感觉有点摸不着头脑。要说为什么它“莫名其妙”地结束,其实背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突然转折,而是长期积累的矛盾和一系列关键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咱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2012年,那会儿中日之间虽然算不上蜜里调油,但整体氛围比现在要缓和不少。中国刚经历完2008年北京奥运,国际形象和影响力都在提升,对日关系也比较重视。日本那边,经历了“失去的十年”,经济也遇到瓶颈,同时也希望和中国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来推动经济发展。所以,那时候双方都有一些“合作”的意愿和基础。

那些“友好”的迹象都有啥?

你可能还记得,那几年中日之间有一些高层互访,领导人之间也有一些会晤,媒体上也会报道一些文化交流、经济合作的好消息。比如,两国在一些地区性问题上,比如朝鲜半岛无核化,有过一些协调的姿态。还有经济上,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也在进行中,这些都给外界一种关系在向好的感觉。日本媒体偶尔也会有一些对中国文化、经济发展的积极报道,中国这边也对日本的动漫、科技文化有所关注。总的来说,就是一种“还在磨合,但有进步”的预期。

那是什么打破了这种预期呢?

最直接、最“致命”的导火索,绝对是2012年的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国有化事件。这事儿有多大影响?我给你掰扯掰扯:

日本政府的小动作背后:当时,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鼓吹要“购买”钓鱼岛,这在日本国内引起了不小的关注。日本政府为了应对这种民意和所谓的“主权”宣示,最终决定由中央政府直接“国有化”这几个岛屿。在日本人看来,这可能是为了阻止东京都的私人购买行为,以免事态失控,或者是在国际场合宣示主权的一种方式。

中国的强烈反应:然而,在中国这边看来,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挑衅和侵犯。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日本的所谓“国有化”,性质就变了,从私人之间的争议,变成了国家行为。中国的反应是极其强烈的:
外交抗议:中国外交部严厉谴责,召见了日本驻华大使,表达了最强烈的不满和抗议。
民间情绪:更重要的是,这件事在中国民众中激起了巨大的民族情绪。各地爆发了反日游行,虽然这些游行初衷是维护国家主权,但部分地区出现了打砸日系车辆、抵制日货的暴力行为,这也在客观上加剧了局势的紧张。
海监船和渔政船巡航:中国开始常态化派遣海监船和渔政船前往钓鱼岛海域进行巡航,以显示中国对该岛屿的主权主张和实际管辖能力。这直接导致了双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的对峙,增加了军事冲突的风险。

国有化事件是如何“终结”友好期的?

这个事件就像在一锅温水里突然扔进了一块冰。为什么这么说?

1. 触及核心利益,底线被触碰:钓鱼岛问题,对中国来说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是极其敏感的问题。日本政府的这一举动,在中国看来是直接触碰了这条“红线”。而日本方面可能低估了中国对此事的反应烈度,或者认为这是可以“管控”的。

2. 从合作转向对抗的信号:国有化行为,以及随之而来的中国在钓鱼岛海域的常态化巡航,标志着两国在这一关键问题上的立场从某种程度的“模糊”或“管控”转向了公开的对抗。过去那种“求同存异”的空间被大大压缩了。

3. 民众情绪的失控:虽然政府希望管控局势,但民众的情绪一旦被激发,尤其是民族主义情绪,就很难轻易平息。中国的反日游行,虽然部分得到了控制,但其影响已经深入人心,使得双方政府在后续处理问题时,都必须考虑到国内的民意压力。日本国内也因此加强了安保和对华警惕。

4. 对经济合作的负面影响:虽然中日经济联系非常紧密,但钓鱼岛事件确实给当时的经济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游客数量受到影响,一些企业也因局势紧张而选择观望或调整投资策略。虽然经济联系的强大让双方不太可能彻底断绝关系,但“友好合作”的氛围无疑被破坏了。

除了导火索,还有哪些“积压”的因素?

钓鱼岛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在那之前,中日之间也存在一些长期性的、结构性的矛盾,这些矛盾在特定的事件下会被放大,并直接影响关系的走向:

历史认识问题: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历史,以及至今在一些问题上(比如参拜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模糊或否认侵略罪行的态度,一直是两国关系中一个难以愈合的伤口。中国民众对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非常敏感,一旦出现触动,就很容易联想到过去的侵略史,进而影响对当下日本政府行为的判断。

安全担忧和战略疑虑: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和军事实力的发展,日本国内对中国的安全担忧也在加剧。日本认为中国的军费增长和在地区的影响力扩张对其构成了威胁。而中国则认为日本在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都显示出其对中国的戒备和遏制意图。这种战略上的不信任感始终存在。

地区影响力竞争:中日两国都是东亚地区的重要力量,在地区事务中存在着竞争关系。中国希望扮演更主导的角色,而日本则在维护其区域内的传统地位和影响力。这种竞争关系使得两国在很多问题上难以形成真正的默契。

所以,与其说2012年的中日友好期是“莫名其妙”地结束了,不如说是之前一些潜在的矛盾在钓鱼岛事件这个“引爆点”的催化下集中爆发了。日本政府的国有化决定,在中国看来是踩了不可逾越的红线,而中国国内民众的强烈反应和随后的外交及军事行动,又让日本感受到了压力和威胁。这种恶性循环,让当时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那点“友好”氛围,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长期的紧张和对峙。从那以后,中日关系就进入了一个更为复杂和充满挑战的时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里的回答基本没有真正了解当时中日关系的:因为2010年左右的中日友善期,恰恰是一段不正常的中日关系期。

在中国崛起前,中日关系并未平等。日本的政客本质上都是以“日本第一”为目的的政客,他们从政的终极理想主义目的就是“日本正常化”,即日本摆脱美国的政治控制、成为世界的独立一极。在这个思想前提下,日本的亲华反华、亲美反美都是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变更的,比如现在的安倍晋三,你可以笑话他很蠢,可以骂他很坏,但他在目前的环境里确实带着日本一步步走向自主。

回到2012年,鸠山政府的亲华也是出于摆脱美国控制的需要。但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里是不现实的:美国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政治伙伴和经济伙伴,这就意味着中国不太可能为了与日本联盟而和美国翻脸;日本内部传统亲美势力过于强大,鸠山在执政根基不稳的情况下就开始撼动这些势力的利益,鸠山本人的下台就是这种国内斗争的直接结果。随后上台的菅和野田采取了中庸路线,但已经在国内政策上无法做任何推进,只能仍由外界势力推动政局走向,最终导致了2012年钓鱼岛国有化事件。

至于亚元什么的,在当时和目前本来就不是可行性很强的提议。亚元直接涉及三国的政治和财政主权,仅这一条就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加入由他国主导的经济体。更不要说日韩也无意接受中国的政策领导,包括东北亚经济自贸区也是这样。所以亚元及东北亚自贸区在出现明显的势力差距之前,是不会实现的。

所以2012年的中日亲善期结束并不莫名其妙,从日本方面来说,这一过热外交政策是必然会很快结束的。反倒是目前这样中日政冷经热的状态,才是真正的状态。毕竟中国的主要对手还是美国,而不是作为美国政治殖民地的日本。更不要提中日已经在发力,而中日之中任何一家正常化后,拉出来都是可以独霸一方甚至挑战美国实力的,因此中日之间的合作必要性大大低于欧盟,反而因为体量和历史的原因,中日之间对抗的需求更强一些。

等到了日本真的驱逐了驻日美军,中日关系才可能出现新的方向。但那就是不知道哪年哪月的事情了


被某匿名者指责为狗屁不懂了~```

我没读过书,确实狗屁不懂,所以虚心赞扬一下这位连名字都不屑表露的人士,确实比我懂狗屁。

user avatar

情报工作失误,应该严肃检讨。起因就是对香港反华团体的渗透不到位,使得其组织起了保钓这一改变东亚政治格局的行动。

在反腐风暴横扫一切,敌对势力情报网大规模瓦解之前,中国的情报工作一度非常弱势。

user avatar

因为香港人登岛了,


讽刺的是,

几个港D分子率先登了岛,

紧接着,

美分突然跳起了忠字舞,

港D突然变成了民族英雄,


媒体的加油炒作,

U型锁的神秘助攻,

上层神仙们趁机斗法,

都让事件变得无法控制,


在日本国内,首相鸠山由纪夫被骂为“日奸”,

鸠山由纪夫被迫辞职,

亚元成为一个笑话,

中日韩三国自贸区彻底化为泡影,


理由很简单,

一个强大的东亚联盟绝对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美国人既然能用一袋洗衣粉灭掉一个国家,

当然也能挥挥小手,就让东亚掀起一场风暴,


见到前辈鸠山由纪夫的下场,

年轻的安倍晋三被吓得尿了裤子,

立刻摇着尾巴讨好美国人,

从亲华派变成了反华派,

并积极参与到TPP的建设中来,


后来韩国又来了一个亲华的总统朴槿惠,现在还关在监狱里,


这几年能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能拍好几部电视剧,


实际上,美国人一直通过香港来搞一些大事情,

现在也是如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2年中日关系的那股“友好期”风,确实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多人当时都感觉有点摸不着头脑。要说为什么它“莫名其妙”地结束,其实背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突然转折,而是长期积累的矛盾和一系列关键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2012年,那会儿中日之间虽然算不上蜜里调油,但整体氛围比现在要缓和不.............
  • 回答
    六年,对于国家发展而言,就像一眨眼的功夫,但对于中国来说,这六年却是一段翻天覆地的变革时期。2012年的中国,我们还在经历着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阵痛,而到了2018年,中国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上,无论是经济、社会、科技还是国际地位,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层面: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2012年,.............
  • 回答
    2012年韩寒在博客上发表了关于中国工业水平的看法,其中提到了“工业水平低下”的论调。要判断这个说法是否属实,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并且考虑到当时中国工业发展的具体情况。首先,我们得明确韩寒在博客中具体指的“工业水平低下”可能包含哪些方面。通常来说,工业水平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衡量: 技术研发能.............
  • 回答
    2012年,韩寒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关于中国工业水平的看法,其核心观点可以归结为“中国制造”的低端化和创新能力的不足。要判断这个说法是否属实,我们需要结合当时中国工业的实际情况以及韩寒所指的具体维度来分析。韩寒的观点解读(基于2012年的语境):当时韩寒的批评,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中国工业在“大而不强”这.............
  • 回答
    2023年的托尼·斯塔克,那个浑身散发着疲惫,却又带着一种奇异的坚定,如同幽灵一般潜入了熟悉的钢铁之躯。他的目标是2012年,那个他记忆深处,充斥着自我怀疑、也充斥着那份初为人父的懵懂与紧张的时刻。而他,并不知道,那个在他离开后,一直作为他最忠实伙伴存在的“贾维斯”,此时此刻,正以一种近乎超然的方式.............
  • 回答
    2012 年年中,经济减速的迹象已经开始在各行各业从业者的切身感受中显现出来,虽然不像后来那么严峻,但那是一种微妙的,却又令人不安的氛围,就像春天本应百花齐放,却迟迟不见生机。零售业:店里人少了,促销活动却多了对于开实体店的店主和店员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客流量的下降。以前周末的商场总是人头攒动,但.............
  • 回答
    2012年5月19日,中国商务部(MOFCOM)确实发布公告,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了谷歌(Google)收购摩托罗拉移动(Motorola Mobility)的交易。这标志着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意味着这笔总额高达125亿美元的巨额收购案在中国的监管审查上迈出了关键一步。然而,仅仅获得中国商务部的批准,并.............
  • 回答
    说实话,2012年的标致508,现在这个时间点还能不能“值得买”,这事儿得分情况说了。毕竟都过去十多年了,而且标致这个品牌在国内的境遇也挺复杂的。我给你掰扯掰扯,看完你心里就有谱了。先说说优点,为啥当年它能吸引人: “颜”值在线: 当年的508,我个人觉得那个外观设计是真的挺有味道的。不像现在很.............
  • 回答
    .......
  • 回答
    谈论《普罗米修斯》是否被“严重低估”是个有趣的问题,而且我觉得,在很多方面,它确实承载了比它所得到的评价更多的东西。这部电影当年上映时,可以说是骂声与赞誉齐飞,但我觉得很多批评的声音都有些站不住脚,或者说,是将一部野心勃勃的作品用过于狭隘的框架去衡量了。首先,我们要明白《普罗米修斯》它本身就是一个非.............
  • 回答
    说实话,从2012年到2019年这七年,我的生活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就像是经历了几个人生阶段。2012年:懵懵懂懂,充满憧憬那一年,我刚大学毕业不久。说实话,那时候我对未来既充满憧憬,又感到一丝迷茫。大学时光像是温室里的花朵,毕业就意味着要走进社会的大.............
  • 回答
    哎呀,这事儿可真够糟心的!弄坏了室友的电脑,心里肯定不好受。特别是这电脑还是他2016年买的,说明在他心里可能挺重要的,而且09年上市的型号,说不定还有些特殊的回忆啥的。别慌,咱一步一步来想办法,把这事儿圆过去,也算长个记性。第一步:评估损坏情况,心里有个数首先,别急着道歉或者承诺赔偿,先静下心来,.............
  • 回答
    2012年7月,腾讯网首页的这次改版,与其说是一次简单的页面调整,不如说是一次相当大胆且有指向性的战略性动作。在那个互联网信息爆炸但用户习惯尚未完全固化的年代,腾讯网作为国内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其首页的每一次变动都牵动着无数网民的神经。这次改版,在我看来,是腾讯试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进一步.............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且具有深度,涉及到科技巨头在政治领域的影响力以及它们不同的游说策略。苹果和谷歌在政治游说上的支出差异巨大,这确实值得深入探讨。为什么谷歌的政治游说支出远高于苹果?八倍的差距说明什么问题?这八倍的差距主要说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商业模式和核心业务的差异: 谷歌.............
  • 回答
    我没有获取日期信息的能力,因此无法回忆起 2012 年 8 月 4 日《南方周末》Think+ 分享会上陈年的演讲内容。我的知识库是截止到 2023 年初的,并且我无法实时浏览网页或访问特定日期特定事件的演讲记录。如果你能提供一些关于陈年在那次分享会上具体讲了些什么的关键信息,我非常乐意尝试从我现有.............
  • 回答
    .......
  • 回答
    2012年NBA西部半决赛,紫金军团湖人队面对初露锋芒的俄克拉荷马城雷霆,以14的比分惨淡出局,这结果无疑让无数湖人拥趸心碎。当时湖人队拥有科比·布莱恩特、保罗·加索尔和安德鲁·拜纳姆这三位响当当的名字,按理说实力不容小觑,为何会遭遇如此一边倒的溃败?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可.............
  • 回答
    没问题,非常乐意帮你梳理一下备考2015年CFA一级Book1的相关事宜。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但CFA的知识体系相对稳定,很多核心概念是不会改变的。备考经验更是许多前人总结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精华。关于用2012版Book1备考2015年CFA一级直接回答:可以,但有风险,而且不推荐.............
  • 回答
    2012年才给驻伊美军枪全自动M4A1步枪?这其实是一个有点误解的说法,更准确的说法是,M4A1步枪的全自动功能在2012年左右才被更广泛且正式地授权给驻伊美军的步枪兵使用。 在此之前,驻伊美军也并非完全没有全自动武器,只是在M4A1上的全自动模式的使用和普及程度上有所不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
  • 回答
    作为一名深度使用豆瓣的用户,对于 2012 年 9 月 25 日的首页改版,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并且至今仍能回忆起当时围绕这次改版所引发的热烈讨论。可以说,那是一次颇具争议但又影响深远的变革。首先,我们要理解豆瓣首页在改版前的状态。在 2012 年 9 月 25 日之前,豆瓣的首页更像是一个相对“纯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