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2年5月1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决定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谷歌公司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公司。为什么Google还需要获得其他地区所有监管部门的批准?

回答
2012年5月19日,中国商务部(MOFCOM)确实发布公告,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了谷歌(Google)收购摩托罗拉移动(Motorola Mobility)的交易。这标志着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意味着这笔总额高达125亿美元的巨额收购案在中国的监管审查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然而,仅仅获得中国商务部的批准,并不能让这桩交易真正落地。为什么Google还需要去敲开其他地区监管部门的大门呢?这背后涉及到全球化交易的复杂性以及各国出于自身国家利益考量而设立的监管体系。

全球化交易的本质:跨越国界的商业行为

首先,我们得明白,谷歌和摩托罗拉移动都是在全球范围内运营的公司,它们的业务、资产、技术以及市场都遍布世界各地。谷歌是一家美国公司,而摩托罗拉移动则是一家美国公司,但其生产制造基地、销售网络以及专利资产也广泛分布于全球。

当一家公司收购另一家公司时,尤其是在如此庞大的规模下,这不仅仅是两家企业内部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它会对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消费者权益、技术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安全产生潜在影响。因此,几乎所有国家,尤其是那些拥有相对成熟市场经济和监管体系的国家,都会对这类大型跨国并购进行严格的审查。

各国监管部门的“审视权”:保护本国利益的机制

各国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负责审查大型企业并购,其核心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反垄断审查(Antitrust Review): 这是最重要的考量之一。监管部门会评估收购行为是否会导致市场支配地位的形成或加强,从而可能损害公平竞争和消费者利益。例如,如果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后,在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移动通信技术专利(特别是摩托罗拉积累的大量专利)以及硬件制造领域拥有过度的市场力量,可能会:
限制竞争对手: 谷歌可能会利用其对Android系统的控制权,以及摩托罗拉移动的硬件优势,来压制其他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设备制造商,或者进一步限制其他竞争性操作系统的发展。
提高价格或降低选择: 消费者最终可能面临更少的产品选择、更高的价格,或者质量下降的风险。
专利壁垒: 摩托罗拉移动拥有大量关键的移动通信专利。如果谷歌能够独家控制这些专利,并以此作为武器,可能会对其他依赖这些专利的公司(例如其他手机制造商)施加不公平的许可条件,甚至通过专利诉讼来阻止其进入市场。

2. 国家经济安全和战略考量: 很多国家会将信息技术、通信设备等领域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对涉及这些产业的大型跨国并购,监管部门会审视其是否会对本国在该领域的自主性、创新能力以及就业造成负面影响。例如,一些国家可能会担心关键的通信技术落入外国公司手中,或者影响本国企业在该领域的竞争力。

3. 消费者保护: 这是反垄断审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监管部门会评估收购是否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例如通过限制产品多样性、提高价格或降低产品质量。

4. 数据隐私和安全: 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高度发达的今天,数据是重要的资产。虽然这次收购主要是围绕硬件和专利,但在某些司法管辖区,监管部门也可能关注到用户数据的潜在流转和处理,尽管这在此次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的案例中可能不是最核心的担忧。

主要面临的监管“战场”

基于以上原因,谷歌在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过程中,需要获得以下主要地区监管部门的批准(这其中也包括了我们开头提到的中国商务部):

美国司法部(DOJ)和联邦贸易委员会(FTC): 作为谷歌和摩托罗拉移动的注册地和主要运营地之一,美国的监管机构必然会进行非常深入的反垄断审查。他们会关注交易是否会影响美国的市场竞争,以及对美国消费者的影响。
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 欧盟拥有强大的反垄断执法能力,其审查往往非常细致。欧盟会评估该交易是否会在欧洲经济区内产生显著的市场集中,影响到欧洲的竞争环境和消费者选择。尤其是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和专利领域,欧盟的关注度会非常高。
其他主要经济体: 除了中美欧之外,其他一些拥有重要市场份额或在该领域拥有战略利益的国家,也会要求进行审查。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加拿大: 竞争事务局会审查交易是否会影响加拿大的竞争。
巴西: 行政经济保护委员会(CADE)会评估交易对巴西国内市场的影响。
日本: 公平交易委员会(JFTC)会检查是否存在反垄断问题。
韩国: 公平交易委员会(KFTC)同样会进行类似审查。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
以及其他可能涉及的国家, 如中国台湾、印度、以色列等,根据交易对当地市场的影响程度而定。

附加限制性条件:平衡各方利益的艺术

中国商务部在批准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时附加的“限制性条件”,是监管部门在权衡利弊后,试图在促进商业交易和维护市场秩序之间找到平衡点的一种方式。这些条件通常是为了缓解监管部门担忧的潜在反竞争效应。

例如,对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交易,常见的限制性条件可能包括:

专利池的开放性: 谷歌承诺在一定时期内,对其通过收购获得的摩托罗拉移动专利(特别是与移动通信标准相关的核心专利)采取更开放的许可政策,不得滥用这些专利来排挤竞争对手。
Android平台的开放性: 保证Android操作系统的开放性,不限制其他设备制造商使用Android系统,或者在其他设备上预装谷歌的服务。
技术信息共享: 在某些领域,可能要求谷歌承诺在一定程度上分享与摩托罗拉移动相关的技术信息,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市场准入承诺: 确保在特定地区,不会因为收购而限制其他公司的市场准入。

这些条件并非一成不变,具体内容会根据不同监管机构的担忧以及与交易双方的谈判结果而定。

总结来说,谷歌之所以在获得中国商务部批准后还需要寻求其他地区监管部门的批准,是因为:

1. 交易的全球性: 谷歌和摩托罗拉移动的业务遍布全球,收购行为会产生跨越国界的市场影响。
2. 各国监管的独立性: 每个国家都有其自身的法律体系和国家利益,会独立审查交易是否符合其国内的竞争法、经济安全和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3. 反垄断的普遍性: 大型并购交易普遍会面临各国反垄断监管机构的审查,以防止形成垄断或损害市场竞争。
4. 战略产业的特殊性: 信息技术和通信领域被许多国家视为战略产业,其并购受到更严格的审视。

因此,谷歌必须耐心且细致地与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的监管机构进行沟通和协商,满足他们的审查要求,并可能需要接受各种形式的“附加限制性条件”,才能最终完成这桩复杂的跨国收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传统的法律理念里,确定一国法律对某事是否具有管辖权,有属人原则、属地原则等方式。通俗地说,属人原则,就是这个人是我的国家的人,我就有管辖权;属地原则,就是这个事情发生在我的国家,我就有管辖权。

随着时代的发展,效果原则也就应运而生。效果原则,就是外国人在外国实施的行为如果对我国产生影响的效果,那么我也有管辖权。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正是基于这一原则。我国《反垄断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适用本法”。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在外国实施的垄断行为也会对本国市场造成限制竞争的效果。为了保护本国市场的竞争秩序,各国往往会对在外国发生的垄断行为进行管辖。这种管辖,被称为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2年5月19日,中国商务部(MOFCOM)确实发布公告,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了谷歌(Google)收购摩托罗拉移动(Motorola Mobility)的交易。这标志着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意味着这笔总额高达125亿美元的巨额收购案在中国的监管审查上迈出了关键一步。然而,仅仅获得中国商务部的批准,并.............
  • 回答
    .......
  • 回答
    2012年韩寒在博客上发表了关于中国工业水平的看法,其中提到了“工业水平低下”的论调。要判断这个说法是否属实,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并且考虑到当时中国工业发展的具体情况。首先,我们得明确韩寒在博客中具体指的“工业水平低下”可能包含哪些方面。通常来说,工业水平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衡量: 技术研发能.............
  • 回答
    2012年NBA西部半决赛,紫金军团湖人队面对初露锋芒的俄克拉荷马城雷霆,以14的比分惨淡出局,这结果无疑让无数湖人拥趸心碎。当时湖人队拥有科比·布莱恩特、保罗·加索尔和安德鲁·拜纳姆这三位响当当的名字,按理说实力不容小觑,为何会遭遇如此一边倒的溃败?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可.............
  • 回答
    2012年钓鱼岛“国有化”事件,无疑是近年来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深刻地影响了地区格局,特别是加剧了中美在东亚的博弈。很多人因此发出疑问:中国是否“永远”失去了日本?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它涉及历史、现实和未来,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议题。首先,我们要理解钓鱼岛“国有化”.............
  • 回答
    2012年中日关系的那股“友好期”风,确实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多人当时都感觉有点摸不着头脑。要说为什么它“莫名其妙”地结束,其实背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突然转折,而是长期积累的矛盾和一系列关键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2012年,那会儿中日之间虽然算不上蜜里调油,但整体氛围比现在要缓和不.............
  • 回答
    2012年11月,关于小米盒子被广电总局叫停的传闻甚嚣尘上,并且有相当多的媒体进行了报道。事情的起因,主要还是围绕着盒子类产品内容监管的问题。当时,广电总局对于互联网电视内容接入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求所有的内容必须经过审查,并且只能通过经过批准的互联网电视牌照方才能进行内容传输。而小米盒子,作为一款面.............
  • 回答
    2012 年 10 月,知乎改版已经快有两个月了。当初那一阵子,整个社区都弥漫着一种既期待又忐忑的气氛,毕竟知乎的每一次动作都牵动着不少用户的神经。现在两个月过去,当初的阵痛期差不多也缓过来了,大家对新版的感受也逐渐清晰起来。总的来说,这次改版给我的感觉是 更“社交”,也更“热闹”了,但随之而来的,.............
  • 回答
    我没有获取日期信息的能力,因此无法回忆起 2012 年 8 月 4 日《南方周末》Think+ 分享会上陈年的演讲内容。我的知识库是截止到 2023 年初的,并且我无法实时浏览网页或访问特定日期特定事件的演讲记录。如果你能提供一些关于陈年在那次分享会上具体讲了些什么的关键信息,我非常乐意尝试从我现有.............
  • 回答
    2012 年年中,经济减速的迹象已经开始在各行各业从业者的切身感受中显现出来,虽然不像后来那么严峻,但那是一种微妙的,却又令人不安的氛围,就像春天本应百花齐放,却迟迟不见生机。零售业:店里人少了,促销活动却多了对于开实体店的店主和店员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客流量的下降。以前周末的商场总是人头攒动,但.............
  • 回答
    说实话,2012年的标致508,现在这个时间点还能不能“值得买”,这事儿得分情况说了。毕竟都过去十多年了,而且标致这个品牌在国内的境遇也挺复杂的。我给你掰扯掰扯,看完你心里就有谱了。先说说优点,为啥当年它能吸引人: “颜”值在线: 当年的508,我个人觉得那个外观设计是真的挺有味道的。不像现在很.............
  • 回答
    2012年,韩寒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关于中国工业水平的看法,其核心观点可以归结为“中国制造”的低端化和创新能力的不足。要判断这个说法是否属实,我们需要结合当时中国工业的实际情况以及韩寒所指的具体维度来分析。韩寒的观点解读(基于2012年的语境):当时韩寒的批评,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中国工业在“大而不强”这.............
  • 回答
    .......
  • 回答
    在中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修订之后,尽管法律条文对严禁刑讯逼供的规定更加明确和严厉,但要说刑讯逼供现象就彻底消失,恐怕还为时过早。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执法实践、监督机制、人权保障等多个层面。法律层面的进步: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订,确实为杜绝刑讯逼供迈出了重要一步。其中几个关键的修订点值得关注.............
  • 回答
    江汉平原在2012年之前没有铁路,这并非绝对,而是指大规模、密集、贯穿全平原的现代化铁路网的缺失。 事实上,在2012年之前,江汉平原是有铁路经过的,比如京广铁路就穿越了平原的东部边缘。但如果你说的“没有铁路”是指在这个广袤富饶的区域内,没有形成一个与之地理特征和经济潜力相匹配的、能够有效连接各个.............
  • 回答
    说实话,从2012年到2019年这七年,我的生活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就像是经历了几个人生阶段。2012年:懵懵懂懂,充满憧憬那一年,我刚大学毕业不久。说实话,那时候我对未来既充满憧憬,又感到一丝迷茫。大学时光像是温室里的花朵,毕业就意味着要走进社会的大.............
  • 回答
    2012年7月,腾讯网首页的这次改版,与其说是一次简单的页面调整,不如说是一次相当大胆且有指向性的战略性动作。在那个互联网信息爆炸但用户习惯尚未完全固化的年代,腾讯网作为国内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其首页的每一次变动都牵动着无数网民的神经。这次改版,在我看来,是腾讯试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进一步.............
  • 回答
    谈论《普罗米修斯》是否被“严重低估”是个有趣的问题,而且我觉得,在很多方面,它确实承载了比它所得到的评价更多的东西。这部电影当年上映时,可以说是骂声与赞誉齐飞,但我觉得很多批评的声音都有些站不住脚,或者说,是将一部野心勃勃的作品用过于狭隘的框架去衡量了。首先,我们要明白《普罗米修斯》它本身就是一个非.............
  • 回答
    关于2012年至2017年间,深圳新增供应土地中居住用地仅占8%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从数据上看,70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供应总量不小,但其中只有约56万平方米是用于居住的,这比例之低,确实令人咋舌。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深圳当时的城市发展背景、土地政策、市场需求以及一些深层次的.............
  • 回答
    2012年前后,中国为何曾瞄准俄罗斯潜艇,又为何未成行?在国际军事贸易的舞台上,大国之间的合作与博弈往往错综复杂。回溯到2012年前后,中国海军对新型潜艇的渴求与俄罗斯海军的潜艇技术优势交织,曾一度掀起了一股关于中国考虑购买俄罗斯先进潜艇的讨论热潮。然而,这场潜在的交易最终未能尘埃落定,其背后隐藏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