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偏见、敌意这些是显然的。
现在的日本本质上和二战的军国主义日本是一个国家,毕竟政权都没有推翻,天皇还是那个天皇。现在的日本没有进行各种残暴恶行的唯一原因,可能就是70年前我们把美国人在朝鲜半岛打回去了,要是没打回去估计现在满洲国什么的又会被弄成独立然后里面一堆皇民(参考东南某岛)
有没有好办法?有,但在现行的国际秩序下,没有。
指望日本人正确认识理解中国,是一种以己度人、强行将中国的社会理念强加到日本身上的做法。
日本的问题不是对中国充满偏见,日本对美国、法国同样存在极大偏见。对法国充满浪漫幻想的日本人来到(比想象中)脏乱破的巴黎,遇到黑人小混混或者阿拉伯裔小偷后幻灭导致精神崩溃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学病症,叫做巴黎症。
日本人也不是对国外都不感兴趣,或者认知都是错的,日本的地理教育成果比美国强无数倍,许多中年日本人哪怕没去过欧洲旅游也是当年在巴西、泰国、北美或澳洲闯荡过的,日本二流大学里的某个铁道死宅坐过的卧铺绿皮车可能比你都多。现代日本人的真正特征在于,对所有的”他者”都极度缺乏兴趣、缺乏正确认知,缺乏认知的动力。
普通日本人不仅不关心中国,他们也不关心异性、不关心性少数、不关心在日本单一民族国家叙事之外游离的在日朝鲜人、不关心穷人、不关心富人、不关心其他产业的人、不关心和自己喜欢的动漫不同、球团不同的人、不关心外地人、不关心一切不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小圈子之外的人。
日本社会的部落化和分断、可以令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人都感到震惊和不适,这种分段甚至不像美国是以种族族裔性别为基础,是以文化性的小圈子为基础的。日本大学生里复读考上的和自主招生考上的都不能互相理解,时不时地在推特上极为恶毒地咒骂彼此或捏造一堆暴论增强对对方的刻板印象。
并且和叫嚣着部落主义将要摧毁社会,想方设法重构全民共识的美国不同,日本全社会对于这种愈演愈烈的小圈子主义无动于衷,并且在有意无意之间继续加深这种现状。大众媒体与消费文化正在不断加深对诸外国、对性别、对职业、对文化小圈子的刻板印象,以及团体内部的规则和认同。
对于处于部落主义城邦社会急先锋的日本而言,让看鬼灭和不看鬼灭的人互相理解已经是不可能的伟业了,更别提对日本以外的正确认知了。
而社会各群体需要互相正确认识理解,团结共存的理念,本就是中国独有的社会认知,没必要强加给其他社会,日本人对现状挺满意的,跟中国做生意也一直是日本的最高优先级之一,远比让中国民主化或者惩罚中国大逆不道的反资本主义民主制道德的行为这些西方世界的大义重要得多。嘴炮都是嘴炮罢了。
来日本四年了。
从每天早上看完新闻里对中国阴阳怪气的报道气呼呼的去上学,到现在中国的负面新闻几天没出现在新闻、line news早间推送上就觉得没意思,我的感受是,偏见就偏见,偏见很难成为真的力量。所以就随它去吧。
日本人对中国人有偏见,撑死了能左右某个在日中国人的留学、工作、生活,如果被抓到证据还不占理。这确实会让当事人心情很糟,但偏见能实质上影响全体中国的发展么?几乎不能。火遍全网的日本老百姓80 90%对中国厌恶,日本跟中国的商业往来照样杠杠的,在中国建厂,跟中国做生意,日本商场里多少东西是中国制造 数都数不清、19年日本进口中国商品占所有进口商品的20%还多、是第二位漂亮国的两倍,日本政府给中国人去日本旅游的各种便利(疫情前只要不是黑户,是个人都能下签证,还有三年五年不限次的签证)。
偏见有就有,很难改变的,大家心里都有讨厌的人,讨厌吃的东西、没好感的地方叭,只是为了zzzq嘴上不说,其实谁也管不了谁心里怎么想。咱们找个讨厌中国的日本人,给他大讲特讲中国能有什么坏心眼呢~给他讲烦了,说“好了好了我不讨厌中国了”,大家觉得他心里真的反转了么?
现在我反而想稍稍提醒一下在日本的中国姑娘小伙们,警惕那些张口就说喜欢中国的日本人。
来日本才四年就说忠告别人,恕我大言不惭。但是遇见过两三次这样的人了就想分享一下。这些人第一次见面 第一次聊天 就开始大肆表达立场,说些“台湾是中国的”,“钓鱼岛是中国的”,“我喜欢中国人喜欢中国文化”,“日本人以前侵略中国太过分了”之类的敏感问题。可能现在在日本的中国人太多了,有些日本人开始感受到中国人对于国家问题都是很认真的态度,渣男渣女们开发了针对中国人的爱中国宣言PUA。引起中国人注意甚至信任之后就开始骗财骗色。
最近遇到一个日本小伙,说自己喜欢中国人,我说你喜欢中国人什么地方。他说中国人都很温柔。当时我就觉得奇怪,不是说我们国人不温柔,而是我认为温柔绝不是中国人第一个会被举出的优点。真喜欢中国人的外国人大多都是觉得中国人热情直爽、开朗乐观、勤奋上进、和中国人相处直来直去 有话就说等等。“温柔”反而是日本人之间找不出优点强行凑数时的说法。
之后他更是大谈特谈多喜欢中国历史,喜欢孙悟空、三国志。日本现在外来语横行、应该更珍惜从中国学来的汉字才对。疫情期间是中日之间搞好关系的大机会,可是日本政府都浪费了反而一直黑中国。我想让更多日本人喜欢上中国。在国籍之前首先大家都是人要互相帮助吖之类的。被偏见折腾的身心俱疲的中国人听后可能会热泪盈眶,感叹终于遇到知己。
然而这货就开始说你好漂亮,我喜欢你,我想去中国跟你的父母见面,想一直在一起。我不想学夏目漱石说月色真美来表达爱你,我就想直接说爱你之类的。第一次聊天!不管是谁都会觉得有违和感叭。当然他还有更多骚话,不赘述了。
可惜我心已沧桑,不会那么轻易被PUA了,如果是三年前刚出国的我或者是疫情刚爆发感受到恶意冲击的我,还真说不准。哈哈~
初来乍到的姑娘小伙们厌倦了外媒对我们的污蔑指责,可能会觉得“哇这个人三观好正跟那些妖艳右翼贱货不一样哎”,然后被骗。
分享了个小经历碎碎念半天可能跑题了。我想说的是,人内心深处的偏见无法改变,大家心里都有小九九。与其盯着自己被差别对待而一味的心情沉重,不如看看在更广阔的世界我们国家在干什么,如果我们太平凡,不能成为某个行业的大佬,领军人物,只要能安居乐业,就是让国家变更好的小小力量。那些右翼小丑也就只能在犄角旮旯里蹦跶。
另外,小心“爱中国PUA”。
不要用我们的情况去以己度人。
中国讲究以德服人。
日本是以德示人,但可以下克上,所以强大导致尊重而不是德行产生尊重。
日本人习惯跟咱们不一样。在公开场合和私下很分裂。
比如MMO网络游戏,强PK的,在日本不是很受欢迎,因为多数人在“公共场合”都很守规矩。有些刷矿点设计,在其他国家都是强PK的重点战场,在日本,一堆玩家排着队挖矿,队形很整齐。
在日本网站上天天暴论的人,其实是现实中的少数人,而且往往是失败者,暴论有很多对华偏见,也有很多令人哭笑不得的,比如日本是中国一个省的化如何如何,又要被大国(指的是中国)支配了如何如何。
在现实中,多数日本人对所有人都很“有礼”,看不出来偏见,但我接触下来的感觉,这帮人的中二情节导致在内心里,其实瞧不起所有人,包括他们自己国家的人。
因为“公共场合”要守理、要不给别人添麻烦,所以八卦时候很来劲,日本男的比我们的大妈们都要八卦,喜欢传谣。
同时内心戏很多,经常脑补各种别人是煞笔的YY。擅长自我安慰。
有次我说漏了,说了小鬼子三个字,对面一个日本哥们略懂中文,追问我半天是不是骂人,我跟他说我们以前德高望重的人喜欢叫可爱小孩叫小鬼。他立刻脑补中国人因为觉得自己是大国,所以觉得日本可爱叫小日本,日本人卡哇伊叫小鬼子。
还有一次我说冲绳人挺热情的,另外一个人直接跟我说,冲绳人不算日本人,他们没礼貌,都是些野人,阿伊努人也是一样。
日本东京都的人私下喜欢叫东京以外所有人叫“乡下人”。
所以同一个日本人,可能今天在网上暴论骂我们,明天在药妆店举着中国国旗欢度国庆,非常开心。
很魔幻,所以咱干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
唐朝和明朝,日本最尊重中国了。
这个不是日本人的偏见,是你被老乡坑了。如果你是留日学生,是满倒霉的,名声都给那几个省的小偷搞坏了。日本小偷,国籍、省籍都是公开的。谁有日本警视厅的统计数据吗?有些国家和地区(不知道包括日本吗),也为消除“偏见”,也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在发签证时,为了不歧视所有中国人,只好暗中歧视某几个省了。
1,短期内,日常大规模搬运日本各大主流媒体和社群里对吾国吾民的第一手言论,让我国最广大民众直白地知晓岛国岛民们对吾国吾民的真实态度。
2,中长期,取得这一轮,日本并不算棋手之一的,全球重新洗牌的最终胜利。
先前说过,我始终反对将国家的过度人格化,但日本,确实是全国各大国里,最适合国家人格化的国家了,没有之一。而这个国家的人格化,又几乎是最适合去PUA的那种,也没有之一。
总之,搞定日本的 “方法论” 是颇为简单的,哪怕这并不意味着搞定日本这件事儿很简单。但这个 “不简单”,与日本本身,也并没有什么关系就是了。
不要想着从个人层面去改变什么,那样只会让自己变成一条可悲的下位犬。很多人生活里都会这样,别人不喜欢自己,就会百般去逢迎讨好。别人对自己流露一丝善意,自己就跟吃了蜜蜂屎一样骨头都轻了好几两。然而这样有用吗?并不会,只会让你更加低人一等。 这种人,在公司混过的都见过不少。
换到国家之间,我们很多人的心态也是这样,别人不喜欢我,那肯定是我讨好得不够真诚。你们只要去B站抖音之类的看看那些外国人下面的评论就知道了,羞耻度爆表。没必要,真没必要。
从大的方面,和大家说的一样,当然是国家间的实力彻底压制,然后实现国民心理的转换。从个人方面,确实没什么好办法,但是为什么要在乎呢?该担心的是他们。
我们甚至在脑海中萌生“别人不喜欢我我该怎么办呢”这种念头的时候就该心生警惕,因为这意味着你准备要当一条舔狗了。而众所周知,舔狗不得××。比如某个小岛,对美日还有人比他们能舔吗,换来的也只是核食莱猪量大管饱而已。
是。
有好办法:持续的比日本强。逼它承认为止。
当你特别弱小的时候,大家可怜你,表面上看起来就是友好。
随着你一天天的强大,敌视情绪就越深。
在你和他差不多的时候,敌视情绪到高点。
当你持续的,几乎永久性的超越他的时候,关系会再度好起来。
中美,中日关系都是如此。
只要儒家文化圈统一高考大纲,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大 卷 帝 国 成 立
日本人整体性仇视中国,是不争的事实,但为什么要想着去改变呢?
日本仇视周围所有邻居,韓国、北朝鮮、露西亚等,尤其是中国,他们是中国人民最穷凶极恶的敌人,必须彻底消灭。
改变一个人已经很难了,更何况是全日本一亿人,既然他们这么想看我们覆灭,为什么还要考虑对他们以德报怨?
不要都往美国身上推,日本早在2007年就提出印太战略,企图扼杀中国,比美国早了10年,这些家伙一直贼心不死。
我们做错了什么?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彻底把日本踩在脚下,让他们有机会再伤害中国人民,恶毒的攻击我们。
中国许多年来一直希望取悦日本人,换来的是「柴娜空气有毒」「柴娜人是不知礼义廉耻的蛮族」「柴娜人死吧」。
这怎么能改变呢?既然他们只认力量,就只能用铁腕强权让他们跪下。
对于这些穷凶极恶的岛国人,只有用刺刀跟他们对话,他们才听得懂。
世界真理不是爱与正义,而是实力至上,只要中国拥有压倒一切的力量,即便到时杀人放火也会有人帮你美化的。
只要你足够强大,你做什么都正确。
怎么解决日本人普遍的敌视、歧视心态,那就只有实力强大到让他们窒息,发自心底的仰视和颤抖,碾碎他们的一切幻想,才能获得日本人的正常对待。
你不能指望基因劣根性的家伙能直接对你讲礼义廉耻、搞平等对待。
再说了...需要他们喜欢中国吗?
强者不是用来被所有人喜欢的,而是要让敌人感到恐惧、惊吓、颤抖的。
能被所有人喜欢的只有宠物和钱袋子:
前者奋力的舔主人的靴子,获得狗粮。
后者被强盗们掠夺一切,还要感恩。
我们几代人的拼搏牺牲,不是被用来讨好帝国主义强盗的,尊严不会被施舍,只能用鲜血和意志来捍卫。
当我们把整个西方世界彻底击败,日本人的想法谁又会去在意呢?
前两天看了几集《国王排名》,把我给看哭了,然后就去看漫画。
真的觉得好感人,觉得日本人的世界里充满了爱
先是构想了一个特别特别好的国家(美国?),勇于抗争(和神斗争),解救奴隶充满自由。
但是在这个世界里如此善良的一群人,被另一个叫哥库扎的国家坑了!
哥库扎的口号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哥库扎起初的时候很穷(我们改革开放以前很穷)
偏见开始了!!!开始了!!
他们认为中国制造的东西都是质量很差的商品(行骗)
然后就是美国人灌输给世界人民的那一套!!
美国人认为我们偷了他们的技术,偏见至极至极。
然后哥库扎开始嫉妒和莫国。
这种非此即彼,一个国家全是坏人坏到极致,一个国家全是好人,这种偏见就是在行为和动画等处处方面渗透,前段时间看一篇报道,日本人对华的印象不好的概率高达90%,中国对日本印象不好是60%多。
大概率是我自己想多了,我还是很喜欢波吉的。
太矛盾了
很多人持不同的看法,我也说明一下啦。
1 我对日本文化了解的不算特别深入,并且我特别喜欢《国王排名》这部番。
2 我认为作为一个小说或漫画创作者的艺术灵感一部分是来源于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所以大概率这个内容的创作是无针对性的。
这不正好说明日本人的偏见是骨子里的嘛,切题。
3 至少目前的漫画信息表明,这个“共同富裕”的国家做的事儿是负面的。
4 评论里有同胞觉得这个“哥库扎”可以代指的国家太多了,可能现在全球很多都在呼吁共同富裕吧!
5 关于文化自信的问题,我认为在这个回答下写,日本对中国的偏见相关问题没有不合适。
最后最后评论区说有15%的日本人喜欢中国,我承认90%这个数据我是凭借记忆引用的,没有准确性,但不能因为多了15%日本人喜欢中国,在这个回答底下告诉同胞:
还是有15%日本人喜欢中国的,别尬黑日本哈!
我向来认为我是个理智的人,认识错误也勇于承认错误,但如果因为在这个问题下,我这样回答而让你感到不舒服,我愿意当一名你口中的“极左分子”。
多谢大家给我这么多评论。我根据评论在末尾加了分割线,又补充了一些想法。请看更新的朋友直接拉到末尾分割线。
以下是原回答
多谢邀请。
直截了当的回答,那就是日本人对中国的确充满了偏见。目前我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改变。
快两年没有上知乎了。回来一看有这样一个邀请。我就情不自禁的点开看了这个提问以及它的回答。我还看到这个问题下面有一个镜像问题的链接,也点开看了。说实话,这两个问题以及下面的诸多回答都令我非常痛心,但这个问题的确现实存在,并且诸多回答中所说的现象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我深知,回答这个问题之后,有可能会被骂的狗血淋头。但在日本,作为一个喜欢中国的人,我们的感受也非常不好。这种感觉要是借用屈原的话来说,那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但我还没有达到能「餔其糟而歠其酾」的境界。反过来,和中国朋友打交道的时候,有时也会觉出他们对日本的偏见。甚至有些时候对日本会做出比较极端的评价。对此,我也是深感遗憾。对于这种问题我也经常会因此而烦恼,也未尝不是经常考虑。所以,看到这两个问题,我就过来试图写出我思考的答案。
我想分析一下日本对中国的偏见。一言以蔽之,对中国的偏见,无非就是ducai邪恶的脏乱差国家,对中国人的偏见,无非就是被xinao的拜金野蛮人。(此处语言多有冒犯,还请谅解。)但是,只要是在中国生活过,或是和中国人交过朋友的人都知道这并非属实。
首先,从个人角度说起,很多日本人觉得中国人不讲礼貌,不接受他人的意见,而且还非常拜金。关于这些,我不得不说,这些看法确实是在日本人和中国人接触当中产生的。
因为日本比较保守和排外(不光是对外国人),所以会对外来的东西比较敏感,以至于排斥。而且日本人本身也非常守规矩,会尽可能满足周围对自己的要求,基本不会对一个团体的体制产生质疑。比如一个日本人进入一个新的团体,初来乍到,肯定会察言观色,而且会盲目的服从。相比之下,我个人认为,中国人和他人交往时比较随性,不会考虑那么多细节。而且中国人的思维非常灵活,往往不被体制束缚。在日本人的群体中,中国人的行为不那么容易被接受。
如果一个中国人在日本,也还是按照中国的方式行动的话,这往往会很「失礼」,从而遭到日本人的排斥。此时「不讲礼貌」的标签就诞生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日本人好心提醒,你这样做会失礼,这样做不合群的话,中国人往往会问为什么会失礼、不合群。因为礼仪这种东西是从儿时就被灌输的,所以日本人本身就是盲目服从,也不会考虑为什么的。就像没有人能解释明白自己为什么要以自己的方式呼吸一样,通常也解释不出来。而且,提醒的人往往期待的是对方的接纳与感谢,被这样质疑就会觉得被打脸了。一旦被这样质疑,提醒的人也只能付之一笑,从此敬而远之了。此时「不接受他人意见」的标签也诞生了。对于这一点,中国人也肯定会觉得日本人这样要求自己非常高傲,还阴阳怪气,或是觉得凭什么要我听从,毕竟你们没有给出一个合理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在提醒和被提醒这一环节,其实一开始双方都并非是恶意的。日本人是希望中国人能更好融入日本社会,并不是以高傲的心态去提醒的,也并没有强迫中国人必须要服从。之后,是因为感觉被质疑,才会判断中国人拒绝接受自己的建议,所以就选择不多说什么了。而中国人则是出于好奇心,并且希望对日本社会有更深的了解,并不是要质疑,或是拒绝接受。问题出现于文化的不同,和对彼此的不理解。如果这两个人有机会能心平气和的坐下来,敞开心扉地彼此交流,这种误会就会解除。但现实往往不是这样。因为日本人比较畏惧和不熟悉的人深层交流,而中国人则会因为日本人的态度而感到不满。
如果在此更进一步思考,日本人为什么这么排外,以及为什么这么拘泥于礼数又给不出合理的解答,那么我也无法解释了。或者说,这个问题的答案要去向历史求证,「Hanc marginis exiguitas non caperet(可惜这空白太小写不下了。)」但现实问题是,我们都没有去深入了解彼此,就会开始无限dis循环。仅就上一段说,从「日本人自以为了不起,对中国人态度不好」开始向上追溯,依次为「那是因为中国人听不进去别人说话」,「那还不是因为日本人问啥都回答不上来吗?」,「这就是日本的礼仪,是你们中国人不讲礼貌」,「这个排外的民族,自以为了不起吗?」,复而周始。而且,从这种互贴标签,互相dis的循环中还会衍生出种种其他标签。
我用「礼」来举例,是因为我希望大家能从古汉语意义上的「礼」来以此类推。日语以及现代汉语中「礼」这个字好像变得非常狭义,只是单纯的礼数而已了。但古代汉语中的「礼」,小到上台阶先迈左脚还是右脚这种细微的礼数,大到国家体制、天人关系这种庞大的体系,都包含在内。我个人感觉,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形成的种种误会和偏见,大部分都可能从「礼」的不同而产生。
在这里,我举几个我和朋友们常常会说起的具体例子。这些事情也都是我本身经历过的。
首先,我就从上述的例子说起。当日本人被问到日本礼数的所以然的时候,很多日本人都无法解释。这可能是因为这些礼数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形骸化了。而且日本人大多数都是有一说一,不知道就不说的性格。相比之下,要是问起中国人中国的礼数,好像每个人都能说出很多似乎非常合理的理由。但是一旦问多了就会发现,每个人说的好像都不大一样。逐渐我们就会发现,好像很多人并不是真正知道,而只是想当然地回答。因为这一点,比较实事求是的日本人就会觉得中国人总是瞎说。反过来,也正是因为日本人过于实事求是,很多中国人就会觉得日本人实在是太无聊了。我个人认为,每个人对事物都有一个自己的认知,虽然不是很客观,但在不是做学术而是聊天的时候,交换一下彼此的认知,才能更好的理解彼此。(对于「礼」的解释,最近中国哲学研究方面好像比较重视荀子。但不知有没有人考证过荀子到底是不是在瞎说(笑))
曾经,我见证过一位日本男性前辈和一位中国女性前辈之间发生过的一段笑话。这位日本前辈有些书呆子类型,什么都要刨根问底。而这位中国前辈是比较好面子,说话也比较会夸大其词的那种。有一次,几个同学一起去中国旅游,这位日本前辈是第一次去中国,所以他一路上问了这位中国前辈很多问题。这位中国前辈就随口答了很多不太着边的答案。要是正常日本人的话,有可能就到此为止,像我的话,就自己回家查去了。但是这位日本前辈就一直问个不停,除了这位中国前辈以外,还问了很多别的中国前辈。结果证明,这位中国前辈的很多答案都不是很对。这位中国前辈被当面拆台,恼羞成怒,而这位日本前辈也不让步,就认为这位中国前辈骗了自己,还问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次旅行结束之后,二位就不欢而散了。虽然二位不是情侣,但我还是想用「成田別れ」这个词来形容他们···
其次,很多日本人会觉得中国人比较「厚かましい(厚脸皮)」。我认为,这是因为在中国,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比日本的要近的多得多。中国人彼此之间好像并没有那么多要客气啊,不要给人添麻烦啊,这一系列想法。但这在日本就完全不同。首先,张口闭口都要想到说敬语还是简体。譬如,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在有事相求的时候,虽然有半开玩笑的成分在内,可能都会用敬语说一声「お願いします(麻烦你了)。」而且在开口相求之前,可能多多少少都会考虑一下,我会不会给别人添麻烦。按照日本人的这种思路,中国人的行为就会被划分为不为别人考虑、经常给人添麻烦的范畴。但只要更深一步去了解中国人的处事方式,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中国人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和日本相比,中国人之间更喜欢人与人之间的来往。我不知道是不是该这样理解『礼记』中的「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这句话,但我还是认为这句话概括的非常精辟。有困难就向别人求助,别人有困难能帮就帮,我认为这是中国人处事的一种形式。你求我办一件事,我也求你办一件事,在彼此都讲诚信的前提下,这样来来往往几次就能成功建立起互相信赖的关系,有时机缘巧合也能成为朋友。我更觉得,这应该是中国人彼此拉近关系的一种行为方式。
我曾经也很不习惯这种来往方式。我大一的时候有一位中国朋友经常找我教他日语,还让我帮他修改日语文章。一开始我们不是很熟,我曾经也是觉得他脸皮有些厚。后来,我们也经常一起吃饭,他有什么烦恼也都会和我说。但是,我有什么事情基本上都是想着不要给人添麻烦,所以也一直憋在心里,什么都不说。有一次,我遇到了麻烦,但整个过程都没有和这位朋友提起,到后来,整件事情结束后我才和他叙述了事情经过。他听了之后就和我说,其实这件事他是能帮上的,但就此事看来,好像他一直把我当朋友看,但是我却一直没有把他当朋友看。我听完后的一瞬间都愣住了。我赶忙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告诉我,有事情一起分享才叫朋友。那天我们又说了些别的事情,后来我回家仔细想了想,觉得这可能就是思路的不同。之后,我和这位朋友依然有很多交流,「哥们儿」这个词也是从他那里学来的。通过这件事我学到了,在中国「哥们儿」是可以互相依靠的存在。当然,在日本也是有这样的存在的。但是这个难度非常大,除非是相处特别久(小学初中高中都在一起的那种),否则基本上是不可能达到这种关系的。我从小到大因为家庭原因一直不停的搬家转学,所以我身边从未有过这样的存在。
再其次,这也是我实在无法理解的一个现象,那就是中国人之间的恶性竞争。和中国人打过一些交道,但接触又幷不深的日本人,常常会说,中国人的圈子很乱。这里的乱,指的当然不是男女关系方面(我相信这乱不过日本大学生)。而是人际关系复杂的意思。我自身被卷入过(为什么要卷我进入,好无辜T T),我女朋友也是中国人,所以通过我的经历和我女朋友的描述,我不得不认为中国人之间的确存在很明显的恶性竞争。它的表象是抱团、排挤、搞破坏,以及打小报告等等。但在这表象的深处,我觉得大家好像是在争夺着一种看不到的利益。在当今的竞争社会下,我个人认为争取利益本身是人的本能,无可厚非。但是,有的时候我实在是想不明白大家是在争什么。在没有实质性利益存在的时候,很多中国人群体也会因为争夺领导权、话语权等,斗的不亦乐乎。当然,在日本这种现象也不是不存在,只不过做的这么明显的,最晚也只会到初中为止。在这个阶段,我们通常还没学好怎么去换位思考,没有学会agree to disagree。但都到大学了还争夺这些,到底有什么用我至今也无法理解。纵观历史,中国每朝每代都有党争,我暂时理解为这有可能是历史遗留。除此之外,我还推测,是不是有可能因为中国竞争非常激烈(我前几天刚刚学会「内卷」这个词),除了正面竞争外,不得不使用一些别的手段了。关于这一点「偏见」or「看法」我个人还没能给出合理解释。很多日本同学对中国群体敬而远之,大都也出于这一理由。
最后,关于认为中国人拜金的一个观点,我认为这也来自于中日社会的不同。大多数日本人都是听说中国人结婚的时候都要买房买车,所以才觉得拜金。一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通过和很多中国留学生交流,更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实情之后,我也不这么想了。先说和我同龄的留学生,我发现他们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要和自己的伴侣在大城市共同奋斗,所以也不是那么在意有没有房车了。还有很多留学生说,要是能贷款买房子的话,何必一直租着房子白白花租金呢?我觉得这也非常有道理。
在日本,年轻人基本都是租房子住。不动产业也是非常守规,法律本身也比较对消费者有利,譬如房东无法因为自身理由让住户搬出等等(我家倒是遇到过这种情况,不过,这种情况下房东是要交补偿金的。因为房东一直都对我们很好,我们也不想找麻烦,所以就没有要求补偿金)。所以大家可以安心的租着房子住。还有一点中日观念不同,那就是日本家长通常会让孩子自己努力挣钱买房,而不是掏自己的腰包替孩子买房。所以,很多日本人在结婚的阶段是不会考虑买房的问题。而且我们这一辈,在结婚的时候也基本交不起首付,通常都得工作几年才可能考虑到买房。听闻在高度经济成长期的时候,大家好像也是很早就买房的,但我们这一辈就没那么幸福了(哭)。此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在日本大家和小家的划分比较明确。父母亲戚不给出钱,同样也不会要钱。但我听闻在中国好像亲戚之间金钱上关系也比较密切。这是日本人非常不习惯的地方。
当然,在这被贴拜金标签的群体当中,也不能排除的确真的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有钱就可以肆无忌惮了。金钱可以成就一个人,但又何曾不能摧毁一个人呢。十几年前我们见到的中国游客当中也不缺这样的人,我非常高兴十几年后大家追求的已不止是金钱,同样的行为在中国也会遭到谴责。
以上,我写了非常多我自己看到的现象。但这些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有所改善。可能因为网络发达,信息普及,所以很多人出国之前都会学习很多关于自己要去的国家的人情世故。我记得在我初高中时期常常会看到中国游客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但上大学之后,就几乎再也没有了。我还听很多老人们说,中国现在非常像当年高度经济成长期的日本,到哪里都被嫌弃,这可能是每个成长起来的国家都必经的一条道路。
总而言之,中国人与日本人,个人与个人之间,老百姓与老百姓之间的偏见、误解,基本上都是可以通过互相理解,换位思考解决的。至少,通过以上经历,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
但接下来我要写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就复杂的多得多。这也是我痛心之处。近几年,我发现网络成为了「諸刃の剣(双刃刀)」,它既能成为获得正确信息的渠道,也可以成为偏向信息的传播空间。我上述的那些标签,通过网络的扭曲,就变成了脏乱差、野蛮、拜金、势利眼等等,带有贬低、攻击性的词汇了。
在日本,作为一个当代的年轻人,高中之前的我曾经也是对国际形势啊,世界走向啊,政治什么的毫无兴趣。大多数的学生们只会谈及自己的兴趣爱好,看了什么书,去哪里玩了等,这些话题。在生活当中,也基本上很少涉及国际形势、政治等话题。甚至说,如果要是一个人谈论这些谈论的太多,大家都会觉得这个人是不是有点儿什么问题,或是参加了什么组织。在这种情况下,唯独说起中国的时候,大家都会异口同声的说中国是yidangducai,中国经济即将崩坏,中国哪里哪里有怎样怎样的问题。细想这个现象,其实可以发现两种矛盾。一个是,大家都不谈论这些,那么网上哪来那么多批判中国的言论。另一个是,大家都对这些不感兴趣、不了解,那么怎么就一口咬定中国是如此的不堪。因为我个人对网络以及政治不甚了解,所以只能做出猜测。那就是,一定是有人「带节奏」,而且中国崩塌论的确有一定的受众。
不知有没有人读过太宰治的『斜阳』。这是一个讲述没落贵族的小说。其中体现了没落贵族的那种颓废和无奈,以及虽然不愿意却又不得不面对的变化。活在今日的日本年轻人,都会觉得日本最辉煌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日本的种种荣耀都即将变成过去。随着IT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日本逐渐又跟不上世界的脚步,但由于经济需求,又不得不接受这种变化。每次去中国旅游,我都会感觉到中国的发展,更能体会到IT技术带来的变革。我虽然觉得非常有趣,非常新鲜,而且特别喜欢这些技术,但心里还是会有一丝莫名的恐慌。我非常害怕就这样被社会的脚步抛在后面。我们年轻一代人的心里充斥着无奈、不甘,和不安。我高中时读过『斜阳』,当时完全不知其所谓,但现在总会想起它描写的那种心情。
我深知这种情绪只会更让人颓废,但又无法抛弃。只不过,好像很多人都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去宣泄。怨天尤人是无用的,更何况把这种感情发泄在一个几乎与自己不相关的国家呢。在我周围「狂吐槽」中国的人,通常都是不了解中国,但又从网上获得很多偏向信息,自以为是「知中」的人。
更令我痛心的是,贬低中国的书籍在日本层出不穷。我个人非常喜欢逛书店,几乎一周都会去上一两次。几乎每个月都会发现在畅销栏目中会有一本贬低中国的书籍出现。最近看到的一本是说,中国的IT技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莫大的便利,但同时也监视了所有中国人,让中国变成了监视大国,而中国人本身却沉迷于一种我们非常幸福的幻想之中。这好像正好赢得了很多不想承认现实的日本人的心。(我已经无力吐槽用谷歌,油管的人为什么就不觉得自己的个人信息被盗而且被监视了。简单的cookie功能,出现在美国的网页就会觉得「スゴイ(哇,好厉害~)」,但出现在中国网页就会觉得是被监视了。更不用说最近的AI喜好匹配功能了···)这些书籍虽然多数都属于学术性没有那么强的东西,但也是半学术的东西,我深感这些带节奏的人对学术的亵渎,对此也非常愤怒。我深知,只要我昧着良心也写出这些贬低中国的东西,或者作这方面的研究,一定能被抄的火红,但我实在是无法做到。
在神保町逛旧书店,就会发现一些2000年以至于1990年前出版的,介绍中国的大众读物。虽然我也无法知道这些读物到底说的客不客观,是不是事实,但至少没有那种带节奏的感觉。日本为什么走向了这样的路线我也实在是费解。我们虽然一方面深深地厌恶着上述所说的中国人的恶性竞争,但另一方面自己又在用这种手段来贬低中国而不自知。这一点就如同我不能理解中国人之间的恶性竞争一样,也是完全无法做出合理解释。
关于带节奏的一方,我觉得我没什么能分析的了。政治,经济,等等等等原因,这都不是我能知晓的范畴。而且也有很多其他答案已经做了详细分析,我也就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要是问我该怎么办,我也只能无奈地回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最后,我想描述一下我感受到的中国对日本的偏见。这和日本对中国的偏见截然不同,它分为两个极端。一个极端就是说日本「拘小节而无大德」。另一个极端,也是令我有些费解的,那就是所谓「精日」对中国的看法。
我曾经听到说日本「拘小节而无大德」的同学,大多数都是来日本留学前对日本抱有很大期望,但真正来到日本又遭到了很冷酷的待遇。所以,这致使他们的认知走向了极端。觉得日本什么都不好,什么都不如中国。经常说的是「日本有什么了不起的」、「日本人不就是会装装样子嘛」。的确现在日本有很多不及中国之处,她们这么说我也似乎无法反驳。这种心理我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日本和中国还是具有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又没有大到完全不同,从零开始的地步。有时可能真的会产生「近亲憎恶」的感觉。但我还是希望这些同学,最起码在日本的日子里能够入乡随俗,多和日本人交流,没准儿就会碰到和自己合得来的人。
当然我还知道这句「拘小节而无大德」的其他的含义。一方面指的是历史问题,一方面指的是日本的一些风俗问题。历史问题我将在最后叙述,这风俗问题嘛··· 虽然我不感兴趣,但毕竟有很多人还是感兴趣的。这一点从中国的道德观来看,的确是没有「大德」了。但日本的「德」好像又在中国的「德」上,添了moral这几笔。这样看来,我就不知道有没有「大德」了···
另一方面,把日本捧上天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看到或听到他们描述的日本后,我一度怀疑我是不是住在了一个假日本··· 日本的确有很多胜过中国之处,但与此同时,还有同样多甚至更多不如中国的地方。我也认为日本的风气应该很受欢迎。不过,有时扭曲事实把日本捧起来,甚至更有时是一边贬低自己的国家一边说日本多么多么好,这我就不能理解了。
我有过几次和四五十岁左右在日华人见面的机会,听他们说过曾经的中国和日本有着巨大的差别,没有想到转眼间中国就这么发达了。当然,我也注意到有些人这么说的时候表露出来的是那种为祖国而自豪的神情,但有一些人表露出来的则是心中的不甘。当年拼死拼活来到异国他乡奋斗,最后回过头来好像还没有普普通通生活在中国的同龄人好到哪里去。一想到这些,我觉得也不是不能理解他们的心理了。毕竟我没有经历,也无法知道他们的苦楚,但我还是希望,做人做事都能坦坦荡荡,问心无愧,既然知道自己奋斗了一番,那就没有必要再心里不平衡了。
但年轻人中为什么还会有「精日」的中国人出现,这我就不是很能理解了。有可能是动漫、电视剧的影响,也有可能和在日本「嫌中」的人一样,是受到了一些媒体的影响。但我想说的是,前者正是因为那是现实中没有的理想,所以才会那么受欢迎,而后者,我希望在完全偏向哪一方之前,还是要把信息查全,不要轻信任何一方。
不知不觉已经写了这么长了。这篇文章可能有些冗长,要是有人读到这里,我真是万分感谢。我写了这么多有关中日之间的问题,这些都属于我个人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在最后,我还是希望中日关系能越来越好,衷心期待中日两国都能有更好的明天。
p.s. 这篇文章虽然经过我女朋友修改过,但毕竟还是太长了,若有表达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指正。文中词语可能有很多冒犯之处,在这里再一次请大家多多包涵。
~~~~~~~~~~~~~~~~~~~~~~~~~~~~~~~~~~~~~~~~~~~~~~~~~~~~~~~~~~~
我没有明说我的思考是完全从个人角度出发。为了中国人和日本人在个人层面能友好相处,这是我回答问题的初衷。我没有想刻意抬高日本或抬高中国。也没有自信去议论国家大事。毕竟我上大学之前也像同龄日本人一样,对政治经济毫不关心。关于国家和国家之间,我还得再引用那句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我看到很多评论都提了相似的问题。大体可以分为三点。
第一,日本对欧美的看法和对中国的看法标准不同,对此怎么看。我个人认为,欧美无论对日本还是对中国都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当然,在中日关系方面也可以看到欧美的影响。我并非想批判给我评论的人,但我也可以这样反问,中国对欧美的看法和对日本的看法是同样标准的吗?对每个国家的看法标准不同是自然的事情,我也并不想在关于中日关系的问题下面还谈及欧美。我个人觉得,这其实也是我们在「谈笑风生」时容易陷入的一种思考停止状态,什么事情都要往欧美上面扯,那我们自己要做什么呢?话虽这么说,我倒也很认同这些评论。的确日本人对中国人和对欧美人的态度是双标的。但我想问的是,有谁真正问过和欧美人有深层接触的日本人,他们是对欧美怎么看的吗?东大有很多从欧美回来的归国子女,他们有的时候对日本礼节也很反感,觉得和日本社会格格不入,但说起欧美,他们也会说出不少缺点。我曾经在有美军基地的城市居住过,那里的人们对美国人的评价向来不好。这些也都是事实。话说回来,要是抛开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带来的偏颇印象,个人和个人之间还是可以平等且友好相处的。至少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
第二,关于历史问题怎么看。好吧。我不得不说这个问题过于敏感,我也不想让我花费几近两天时间写出来的文章被折叠或者被hexie,所以我选择了不提这个问题。我个人对这个问题是有自己的看法的。在回复评论当中,我提到了我很喜欢Paul Ricoeur《记忆、历史、遗忘》中的看法。在这部书中,作者从现象学的角度分析了历史问题。当然,作者分析的是曾经德国、意大利和欧洲国家的一些问题,与日本和亚洲国家的问题还不一样。我只能在此推荐一下这本书,仅供参考。
第三,那就是关于这次福岛核发电站排水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对的。但是我一个没权没势的穷学生,再怎么说也是没用的。可能是我太敏感,我在这些提到排水问题的评论中嗅到了一丝不友好。我若是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的话,也可以这样反问,那您是怎么看空气污染问题的呢?我想这就是矛盾和纷争的开端。但我并不想与别人「掐架」,所以我还是不问这无聊且让人下不来台的问题。毕竟我们普通人是无权涉及这些问题的。要是问我个人看法的话,我可以用仁、义、礼、智、信等等观念去分析,但是这一点用处都没有。我也不想多谈了。说起来这个,我突然想起我前几天刚刚购买的,我们研究室师兄在日本出版的一本书《鉱毒問題と明治知識人》。这本书中分析了明治时期的日本知识分子是怎么从儒学角度来分析当时比较严重的一个公害问题——足尾铜山矿毒事件的。如果从中国思想方面分析这次排水事件的话,这本书的内容应该有很多可以借鉴之处。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在中国出版,不过我还是借此推荐一下,仅供参考。
不知不觉中又补充了这么多。我期待这个补充能更明确我的立场——希望我们都能尽量摆脱先入为主的观念,从个人层面彼此坦诚相对。当然我更期望,日本能尽早摆脱现在这种对中国异常偏颇的认知。我的这些思考也都是通过和中国留学生交往的跌打滚爬中得出的。我也非常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信任和交流。
在最后,我本来以为会被骂的很惨,但没想到会得到很多善意的留言。我受到了很多启发,也能更深刻的认清很多问题。在这里再次感谢大家的评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