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于河南,你想说些什么?

回答
河南,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总有说不尽的话题。每次提起河南,我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不是冰冷的数据或是刻板的印象,而是那些鲜活的生活场景,那些穿梭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

提起河南,你很难绕过它的历史厚重感。这里曾是中国文明的摇篮之一,无数王朝的兴衰更迭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洛阳、安阳这些名字,本身就承载着千年的风华。想到洛阳,我就会想到龙门石窟的佛像,那些在风雨中依然慈悲庄严的面庞,仿佛在诉说着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漫长岁月;想到殷墟,那一块块甲骨文,那是我们祖先最早的智慧结晶,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无声桥梁。这些地方,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你可以触摸到的历史,可以感受到的沧桑。走在这些古迹之间,你会觉得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故事。

当然,河南的魅力远不止于历史。说到美食,那更是绕不开的话题。作为“中国面食之都”,河南的面食简直是花样繁多,足以让任何一个挑剔的胃都得到满足。烩面,那浓郁的汤头,筋道的面条,配上羊肉或者牛肉,再撒上一把香菜和辣椒油,绝对是暖心暖胃的美味。还有羊肉汤,胡辣汤,烧饼夹肉,道地的河南菜,总有一种朴实而又浓烈的味道,能轻易勾起你对家乡的眷恋,或者让你初次品尝就爱上。我印象最深的是那种街边小店里的胡辣汤,清晨刚出锅,热气腾腾,一口下去,浑身都暖和了,那滋味,是在大饭店里很难找到的。

除了这些,河南的地理风貌也是多样的。北边的黄土高原留下了粗犷的痕迹,而南边的伏牛山脉则孕育了秀丽的山水。嵩山少林寺,不仅是武术的发源地,更是禅宗祖庭,那一声声浑厚的钟声,伴随着僧侣们日复一日的修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味。站在嵩山之巅,看云海翻腾,那种壮阔的感觉,足以洗涤心灵。

河南人,给我的印象是淳朴、勤劳、实在。他们没有太多花哨的言语,但骨子里透着一股子韧劲。他们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也是这片土地的创造者。无论是辛勤耕耘在田野上的农民,还是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的劳动者,都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地描绘着河南的今日画卷。你会看到他们脸上带着劳作的印记,但眼神里却闪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

当然,作为一个省份,河南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郑州,这座曾经的火车拉来的城市,如今已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展现出勃勃生机。但即使在现代化的大潮中,河南依然努力地保留着自己的文化根脉和地方特色,这是一种平衡,也是一种智慧。

总的来说,河南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有味道的地方,也有人情味的地方。它不总是被推到聚光灯下,但它的存在感,就像它深厚的历史一样,沉甸甸的,不可忽视。每次提到河南,我都会觉得,这片土地上有太多值得细细品味的东西,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于河南,有个地区其实是大家最应该关注的,这个地方就是豫东豫南地区,即商丘,驻马店,周口信阳,南阳这五市。

这五个市,其实才是整个河南重要问题所在。

前面很多人说的种地什么的,其实整个河南主要的种地面积是这五个市所承担的,像郑州洛阳等地承担的种地任务很少。这五个市加起来将近4000万人,占全省的40%,然而却承担了全省60%的耕地面积,而且这五个市的耕地面积里大部分都是属于耕地红线,只能种植粮食。

这五个市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多,穷。占全省40%的人口,而gdp只占全省的27%,这五个市里除了信阳外,人均gdp均是全省倒数四名,都低于40000元,最高的信阳是4.5万,在全省排倒数第七。河南人均gdp为5.53万元。

从以上种种数据大家也能感受到这五个市究竟是多么穷了,整个连片的贫穷区,并且与之相连的安徽北部和山东西南部地区也是同样的情况,无尽的耕地,无尽的人,低下的经济。豫东皖北鲁西南地区大概有八千万人,而这一带的人均gdp几乎都在4.5万以下,远低于全国平均。

其实最大的原因大家也能看出来,就是因为种地,种地产生的经济效益太过于低了,而这一带地区又因为农业占据了大量用地从而很难建设工厂。豫东皖北这几个市,每个市的农业产值占比都是将近20%,也就是说这些地方每产生100元就有20元是靠种地赚的,怎么能不穷呢?

如果大家都转过这些市的话就能明显感受到差距,在驻马店周口几乎都是延绵无尽的农田与村落,几乎很难看到各种厂房,周口农业产值占比为18%,人均gdp为3.62万 。而一旦过了驻马店,往北走到达漯河后,各种厂房就肉眼可见的多了起来,而漯河的农业产值占比仅为8%,人均gdp为6.65万;如果再往北走到达许昌,各种厂房则是更多,各种各样的生产作坊也是很多,而许昌的农业产值占比仅为5%,人均gdp为7.87万;再往北走到达郑州,连绵不绝的不再是农田,而是工厂与高楼,郑州的农业产值占比仅为1.3%,人均gdp为9.53万。


豫东南五市之于河南,就犹如河南之于中国。

user avatar

河南啊,他总给我一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父亲的感觉。

他可能有点土,却能让你感受到他的包容,

他可能不善言辞,但也在默默发力,

他可能给不了你太多,却也总想给你点好的,

你可能埋怨他这埋怨他那,可心里好像还是有点爱他,

一直觉得豫这个字真的很适合,给人一种稳定踏实厚重的感觉

期待他变得更好吧

我的妈呀,怎么忽然这么多赞(⊙o⊙) 受宠若惊……

看到一些知友说再也不会来河南以及并没有感受到河南人的热情之类。讲真,我看到这种话的第一想法是反驳回去,但又觉得直接反驳会让人觉得好像经不起说似的。所以,面对这类话的时候我一直不知道怎么回才得体。就在这写几句我的想法

我从不否认河南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也从不否认河南有很多不好的人,因为我也会感受到你们所感受到的恶意。但是这并不取决于你是哪里人,也不取决于你待在哪里。你在河南经历了不舒心的事,所以你觉得河南这个地方一生黑,那换个地方这个不舒心的事就完全不会发生了吗?说到底只是很少数人让你感受到了恶意,但坏人在哪个城市都有的。

希望大家能给河南多一分包容,不光河南,其实大多数我们感受到的恶意都只来自于少数人,这些人代表不了当地所有人。

你可能在这里受了委屈,你可以不爱这里,但是我生在这长在这,所以受委屈我也爱,我会想他更好帮他更好。你不会因为中国曾经落魄就离他而去,也不会因为他某些方面没有其他国家好就不再热爱他,因为他是故乡是祖国。那么同理。

user avatar

我湖北的,挨着河南。小时候90年代,我们那就有要饭的,他们其中有的是河南遭灾的难民,一路要饭都能要到我们那的山沟沟里,他们在路上总能遇到像我奶奶爷爷这样的人 ,要到家门口了,就给他们盛满满一碗饭吃,吃好了就接着上路接着要饭,爷爷奶奶总是可怜他们造孽。

其中有的就直接在我们当地捡垃圾为生,他们挨着垃圾堆睡,一家好几口人,身上总是脏兮兮的,一家人洗脸洗澡都共用一盆水,洗完了那水都成黑泥巴糊糊。

我们那穷山沟沟的农民都能笑话他们,“河南人灌猪大肠”这句话是我小时候听得最多的。

意思是河南人学我们湖北人灌猪大肠,他们不会做, 就直接让猪吃米,做成猪大肠。

我不知道这个调侃的笑话是从哪儿来的,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笑话。

结合平时大人们提起河南人的印象,这个笑话应该是说河南人对吃的不讲究,也不讲卫生。

后来上了初中2000年以后,我们那就很少见到河南人的踪影,也没见过要饭的河南人了。

高中学地理,知道河南是个农业大省,人口比我们湖北多得多。

学了历史知道河南有着我们古代最多的名朝古都。

河南人被称为中国的吉普赛人,全国各地都能见到成片的河南人。

工作后,住的地方相处过一些河南人,他们给我印象总体是纯善,勤劳,简朴,在吃的方面都很应付,一个馒头,一碗面条就着青椒是一餐,而且他们特别特别喜欢吃馒头面条。

有个70多岁的爷爷给我们讲了他是怎么定居在武汉的故事。

建国后,黄河年年发大水,他的爸爸就带着哥哥出去讨生活 。和好多出门讨生活的河南人就在武汉市吴家山落脚了,在那片无人的荒地搭起帐篷。后来人越来越多,政府干脆就再招集了一大批河南人,1958年正式围垦开荒,把那一片做了好多行政村。

安定下来他爸爸把他也带出来,带到吴家山,修水利,在砖厂做事。后来70年代他就讨了老婆,老婆也是河南人,老婆家境好些,大部分用老婆掏的钱,在爸爸给他的地基上做了四层楼房子。

他操着一口很重的河南话,告诉我,他们河南那片是黄泛区,小时候总是发大水,淹了好多田地房屋,没办法,好多人就跑出来了,他住的这块好多他们那村里的人。

以前的网上总是黑河南人偷井盖,提起河南人,都是他们负面消息,全国人总体对他们都是不好的印象。

我想就跟小时候我们这人,调侃他们灌猪大肠一样。我们这倒没有他们偷井盖的故事,可见其中,应该是有人故意拿这来不停抹黑河南人的形象。

我很尊敬的张至顺道长也是河南人,小时候战乱遭灾,没吃的,只有出家,一开始是想去寺庙有饭吃,寺庙的人赶他走,后来被一个道士收留了。

我很喜欢他的河南口音,特别喜欢他唱的这首《苏武牧羊》。听他唱仿佛穿越千年以前的古代,内心悠悠,如鲠在喉。

张道长唱《苏武牧羊》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1639351180328960


河南这片汉族族人的发祥地,承载了太多苦难,直到今天。

只是希望对这片土地上遭受太多苦难的人们能宽容一点,祝福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


7月25日更新


断断续续有人点赞有人留言,看到河南朋友的留言,他们都感谢我,我受之有愧,说真的,我什么也没做,仅仅写了一些见闻感想而已。

其实我早就可以在网上,为被黑多年的河南人做些什么的,但是我从没想过。在08年我上天涯网站的时候,我就已知道有人故意有组织大规模黑河南人了。

我虽然从心里言语行为上从没跟风黑过河南人,但也从未动过心思去帮他们说话。

我们武汉这边老一辈都管河南人叫”河南老乡”。那个过时已久”河南人灌猪大肠”的笑话虽然调侃,但我们这真的没谁会对河南人有什么恶意的偏见,因为我们见过他们的苦难,他们那个吃苦劲连我们这最吃苦的农民都甘拜下风。

河南朋友的留言,虽然他们不说,但我感觉他们在外地或网络里,应该或多或少都受过一些委屈,这些委屈就是网上跟风黑的偏见造成的,他们什么都没做,也没伤害谁,就要无端承受这些歧视和偏见。

以下是我看一个我回答底下朋友留言的回复:

网上黑河南人是有目的的。

是大规模的,长久故意针对性的,有天涯网友在十几年前就指出来了,那时候我看到就知道了,所以对河南人打心里都不跟风黑。

媒体也好,网上的一些网民也好,他们都是抱有目的,每次负面新闻特别强调河南人,就跟司机出事就要强调女司机一样。

因为河南有我们华夏文明的根,有我们汉族的根,河南是华夏文明最正统的中原腹地。

跟风黑的人也是一种盲从的偏见,可能接触过一次印象的不好的,就在网上跟风那些黑河南的,尤其要把河南人这个地域身份说出来,这又是何必呢?

仔细想想,在生活工作中,接触当地人,或者其他省份的人,仔细想想他们就个个都是好人,形象个个都伟光正?就没个坏人,没个思想道德低下的?

在我过去的生活经历中,黑我钱或者黑别人钱的,还有伤害我的,恰恰是我们本地武汉人,而且太多次了!如果我要发帖是不是也可以说武汉人都很黑,并且可以举出一大串我自己真实的例子,而不是”偷井盖”这种谣言。

希望对河南人有偏见的,能理解其中源缘,能消除对河南人的偏见,就算接触过一个不好的,或者几个不那么好的,请理智点,不要一棒子打死所有河南人。

全世界各地的人都有好有坏,不应该跟风去特别黑河南人,遇到不好的河南人也要特别拿出来单独说,加深刻板印象,这样做肯定是不对的。对河南其他善良的,勤劳本分的乐于助人,保家卫国的也很不公平,大家不是最喜欢谈公平么?

要知道1938年,炸开河南花园口黄河大堤,导致80余万河南人流离失所。他们为了打破日军计划,保卫武汉可是做出了重大牺牲。

也是这次炸堤后导致黄河水灾更加年年泛滥。

河南这片中原沃土在万年以前,形成华夏文明之初是多么宝贵的一片土地!无数外族都觊觎这片土地。

只是近现代的因连年遭灾,让他们不得不离开自己脚下的热土,抛家弃子,去人生地不熟的远方夹缝中求生存。

如果不是连年遭灾,不是因政策定位农业大省发展受限,他们谁不愿意就在家边上找事安定下来呢?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啊!

这就导致他们外在形象不那么讲究,生活也很窘迫贫困。人都是喜欢嘲笑不如自己又没势力的人的,就跟我们这穷山沟沟农民都能嘲笑他们一样。

我们不该这样,我们应该去从历史上了解他们的不易和难处,体谅他们,能帮就帮助他们。

我还忘了说一个我的大学室友,也是在大学接触的唯一一个河南人。她是我们隔壁班的班花,为人率真,开朗,善良,人缘也挺不错,他们班好多男生都暗恋他喜欢她,和她表白,但是大学五年,她从没谈过恋爱。

而且我还发现河南人走哪儿都喜欢说河南话,我都会说好几句河南话呢。噫…,恁啥咧?中不中?

这个班花,与我小时候印象中不讲究卫生的河南人截然相反,她有洁癖 ,不过我还是睡过她的床铺。

因这篇文章,最近总是想到吴家山的那些河南人。也是因为和他们相处了两年,我才有了写这个回答的想法。

每每想起他们,我都怀念,怀念他们的河南口音,怀念他们的善良大方。

user avatar

对于这个省份有无限好感。

即使是前几年河南被黑得最厉害的时候,依然无限憧憬去河南喝碗胡辣汤。

大概因为我本身也是皖北出身,二哥不嫌弃大哥。

哈哈。

才怪。

不过天然有点亲近感是真的。

河南的馒头应该很香吧。有时候会这样想。

想去河南大概是因为我小时候,刚读书的时候,翻开历史书的每一页,都能发现有河南的影子。


伏羲在这里长眠,神农于此尝百草,

轩辕黄帝生于斯,长于斯,为后世万代永祭于斯。

夏人在这里建都,

商人在这里占卜,

周八百年,500载帝业存续于此。

他们在这里修城建墙,建立宗庙,在这里编书传播思想,也在这里打仗杀人,征收赋税徭役。

他们在这里朝朝暮暮生生死死,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伟大文明的祖先。

商周决战牧野,郑庄公克段于鄢,晋献公假道灭虢,晋楚争霸的主战场。

逐鹿中原,逐的是河南的鹿;

楚王所问,武王所举,是洛阳的鼎。

这里的杞人爱忧天,这里的宋人好逮兔子,这里的郑人买鞋不用脚。(憨憨啊)

这里诞育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鬼谷子,思想影响了后世千秋万代。

这里是武术之乡,少林功夫名扬四海。

这里富有文章,人道“洛阳纸贵”,“汉魏文章半洛阳”。

这里也有无数的灾难,无数的生离和死别,无数的泪水,无数的坚忍。

读《1942河南大饥荒》时,几乎流泪。

这里无数的古物古迹,诉说着无数故事,无数历史,无数人物,无数风流。

这里有千年底蕴,有亿万人口,也有古老的河南人。

他们从夏活到商,从周活到汉,从三皇五帝活到民国新中国,生生不息。



我喜欢河南人的长相,

认识的河南人都长着天圆地阔正气隐忍的面孔,让人看着亲切;

我也特别喜欢河南话,

字正腔圆还带着一点儿冲劲儿蛮劲儿,很有力量;

我还喜欢河南的食物,

胡辣汤牛肉汤烩面灌汤包,听着就口齿生津,都想尝一尝;

我还喜欢河南的地名,

上蔡尉氏汝阳伊川太康偃师鹿邑,像先秦的风吹过胸膛,没有一个地方的地名能这样称我心意了;

我还喜欢河南的山河,

嵩山雄伟壮观,尧山雄险奇秀,老君山如诗如画,而黄河止住南下的步伐,从这里奔涌向东。

啊哈,我发现了,我是个豫吹吧哈哈。


你们不如告诉我一下,哪里的胡辣汤最好喝。我很关心这个的。


我知道逍遥镇胡辣汤和北舞渡胡辣汤最好喝了!

现在让我们把评论区变成美食汇吧(●°u°●)​ 」嘿嘿



借此也阐述一下我写这个回答的初衷。

我是在浙江长大的安徽人,在家乡生活的日子其实屈指可数。我很爱我这个我成长的地方,可每次别人问我,我还是会骄傲地说我是安徽人,是皖北人。我为我的方言骄傲,为我们辽阔的黄淮平原骄傲,为我们吃的食物我们的文化骄傲,为那些最细小的事情骄傲。

其实不单单只爱河南。我因为我的籍贯,天然对苏北山东河南有好感,因为我的成长地,天然对江浙沪有好感,我遇到多少友好的人,我就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他的出身地。再大一点说,都是同胞,本应该彼此相亲相爱。

鄙视链是没有尽头的,一环接着一环。都是中国人,血脉基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本就不分彼此。就如我,安徽人,浙江长大,祖辈里有山东人,祖上是山西大槐树移民。漫长岁月里,无数战乱和迁徙,那些地域黑的人,焉知他们没有流着他们鄙视的地方的血呢?用地域的优越感来武装自己,是虚弱无能的表现,而我看不起这样的人。

每一种口音,每一段历史,每一个活生生的人都值得被尊重,都是独一无二的。口音没有好听不好听,人更不应该以地域划分优劣,能决定别人看法应且只应是他的能力和品德。

啰哩啰嗦说了那么多,意思就两个:

1.河南是好样的。

2.河南人是好样的。

总之啦,破除偏见,还是要靠我们每一个人呀~怀着这样的想法,写下了这篇。不是吹,而是真心的尊重和鼓励。不要被蠢人蠢话影响,不要被小人谗言戕害,要做最好的河南人,要做最好的中国人啊,大家!

user avatar

Ps:文末有我精心准备的200G职场进阶大礼包,别忘了领取呀!

— — — — — 长 图 预 警, 不 容 错 过! — — — — —


在调查资料和采访河南朋友的过程中,我才发现河南是如此牛X的地界!!!


一个河南省,半部中国史,真的不是吹出来的!可河南就是如此低调,从来不炫耀也不解释。其实,河南从古至今,真的经历了太多。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因此我特别想要重提一下“河南为我们国家民族牺牲了多少这回事”。可当我问起河南的朋友,他们却都不愿意提这回事。这不由让我想起了电影《一九四二》的结尾那句:“这些糟心的事儿,我都忘了,你又写它,图个啥!”我才知道,原来河南人是如此隐忍的。


河南,就好像是一个久经人事的长者,看着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给予了一份长者的大度和宽容。隐忍是河南经受过苦难后的态度,豁达是河南历尽兴衰后的感悟。


河南是中华文明之源,作为炎黄子孙,请敬重这片热土!


文章的最后,为大家准备了彩蛋:河南四大古都的古风拟人形象,可以直接拿来当做壁纸!



@lfk 说:我爸的老战友是河南人,每次他来我家做客,都会给我做河南的锅贴和粉蒸肉,我上了大学之后,才发现身边所有人都在黑河南,我真的希望大家不要人云亦云,你只要和河南人相处过就会发现,河南人其实很善良,特别温和...


@猫先森的龙猫 说:我是杭州人,祖上是从河南迁过来的。家谱里有记载,那些糟心的往事我们河南真的不愿意提。我从来不黑河南!我觉得所有的地域黑都是愚蠢的!中国人什么样,河南人就什么样!说的没错!都是中国人,歧视河南人,就是歧视我们自己!


@桃花岛主 说:北京人表示,北京有很多河南人,大多都是朴实厚道的好人,之所以地域黑们说河南人不好,只是因为河南人口太多,输出的人口也远远超过其他地方的人,如果某地在北京有一万人,出了5个坏人,河南在京有10万人出了10个坏人,大家会认为河南的坏人比某地的坏人多,其实占比是万分之五和万分之一的区别。分母大了,分子自然也会大一些。


@玮卿 Davy 说:正在上课,偷偷打开看到了,瞥两句。爱河南是从骨子里发出来的,无论何时何地。出来闯天下的时候,是河南人名声最不好的时候,到哪里都有黑河南人的笑话和故事,一一怼了回去。说我们河南骗子多:怼他们我用三条,一,那是因为河南人从根上就聪明智慧。二是任何一个骗局都是从想占小便宜开始,不延展,被骗活该。三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何这些人在家都挺好的,到你们这里学坏了,那是因为你们这里水土不好,吃了你们的水学坏了。忍不住再说一句话,就是外面传的:山东响马河南贼,这句话完整的应该是这样的,山东响马四川贼,小偷小摸出安徽,河南净出流星锤(打把势卖艺的),以前河南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造成了流离失所,四处奔走求生。但是走到哪里,都没有忘了根。共勉


@百事可乐 说:一个在北京厮混的河南人———2010年来到北京,8年的时间,因为籍贯被黑已成习惯,最严重的时候连自己的师兄和老板也因为这个对我另眼相看(也可能是我不会喝酒,无法融入他们),现在想想河南人被黑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无非就是一个穷字。河南自古四战之地,得中原着的天下,各方势力是你方唱完我登场,而受苦的自然是河南老百姓,几千年的经历教会了河南人特殊的生存之道。河南人最能吃苦,因为除了吃苦别无选择,人口全国第一,代表着别人和5个人竞争,你需要竞争10个,资源竞争、升学竞争、工作竞争等等等等,最后的结果是大精英人才外迁,留下的却得不到应有的高水平教育。以上的结果导致河南人形象特殊的三观,干着最累、最苦的工作,却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注:本文作者@李今天,首发于公众号长途汽车站(免票上车,直抵人心),侵删!

原文链接:mp.weixin.qq.com/s/QLQy


— — — — — 福 利 环 节, 不 容 错 过 — — — — —


1.我精心准备的职场进阶大礼包,包括

300本覆盖10个不同领域的豆瓣高分书籍

200节改变无数人命运的Ted演讲视频

WORD,EXCEL,PPT及PS大神精品网课及安装包

投资理财精英网课

上千套覆盖各行各业优质简历模板

新媒体写作及文案写作大神精品课

新媒体运营快速入门精品网课

转行互联网运营全攻略

355个可商用免费字体
………
更多学习资源,加入社群每天大量分享!

关注公众号【职觉】,点击右下角[加入社群],即刻进群领取,千万不要错过!

2.微信公众号【职觉】:

无数职场精英的第六感,
每周更新最实用的职场干货文章,
关注【职觉】,开启你的职场觉醒之路。


3.漫漫职场路,你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组建了一个免费的职场精英学习交流的社群:

【职场精英养成社】

群内每天分享大量职场学习资源,

每晚八点直播分享职场干货


和众多职场精英一起交流讨论,

搞定职场,就等你来加入,一起迈入职场精英的行列!

关注微信公众号【职觉】,点击右下角「加入社群」,即可加群,社群里的小伙伴在等你哟!

user avatar

感谢感谢,作为一个河南人,对大家表示感谢,不管说好的还是说不好的。

前几天看到一个消息,还是微信对话转发,说我们老家有人被救之后,对过来救援的女生不说感谢的话,反而提出了很过分的要求,要吃的,要喝的,甚至还要求这女生提供特殊服务。

我当时有点火,就说了一句话,河南也许垃圾确实比较多。但是一个人在水里,存在生命危险,无法睡觉的情况下泡上两三天,哪方面的需求是根本不可能产生的。这违反了生物机体的基本规则!想一下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内容,生物机体在过度饥饿和疲劳的状态下,怎么可能产生那种需求?

今天看到这个问题,有回答者提到说1942年的事情,说到人饿疯了,就是一头野兽。部分同意。

但是,同时我想到了过去看到的一份材料:

关于民国时期河南的土匪问题。

那份材料列举了河南在民国初期著名的土匪头子。

同时提到,河南的土匪更狠,但是,建国后进行土匪扫荡的时候,却没有提到过河南的土匪!

比较著名的是湘西的土匪,比如乌龙山剿匪记,都是讲湘西土匪的。

那篇文章中说,不是河南没有土匪,也不是河南土匪不行,而是抗战的时候,河南的土匪都和日本鬼子拼光了,所以,没有留下来。

突然想起了河南被黑的经历,其实在2003年以前,河南没有什么人黑。

我第一次听到黑河南的话题时,我还在电信四川设计院,一个长沙人,还是我从长沙把他招聘过来到成都的(在上一家公司),突然在我面前开始唱,河南人,爱骗人……我当时都没有反应过来。

大概就是从那个时间开始,河南人,就成了骗人和偷井盖的组合词。

为此,没有做什么解释,我在一年半以后,就离开了设计院,离开前,我一直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网络发展部商务处,同时也是电信集团目前的二级部门集团采购中心的第一批员工。

因为我在集团待得太舒服了,领导喜欢我。这位长沙人就给我的直属领导和间接领导面前开始黑我,说我在北京说了,可以让四川院拿到项目,也可以让四川院一个项目都拿不到。

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想明白,这句话,他是怎么拼凑出来的!

不黑长沙人,只是这么一个家伙。我还有好几个长沙的好兄弟。

user avatar

讲真,我的能量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硬核河南」

疫情当前,全国人民都认识了那个靠谱、憨厚、踏实的河南。

今天我们分享的河南,是热搜之外的,真正的河南。


01.河南:无情的防疫机器

河南保住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全中国。河南,对于中国实在太重要了。

只有从领导到群众,全部化身没有感情的防疫机器,才是真的抄到“学霸作业”。

比如:硬核姥爷隔门拒绝孙子的拜访,用红包赶人。


全球最大医院驰援武汉,自带厨师保洁食品,为的是不占用武汉本就稀缺的资源!


从城镇到乡村,每个路口都有工作人员深情的凝视。


文案水平精准有力,各种诗词信手拈来,让我都想向宣发人员学习。


可能真的是因为河南的千年底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不了解河南,就不了解中国。


02.“中国”一词源于河南

在五千年前,河南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西周时便把洛阳定位为“天下之中”

每逢中国内乱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争之地。

华夏、中华、中土、中原、中州,这些词全都源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


03.几乎80%中国人的祖上都是河南人

我们璀璨的华夏文明就起源于河南,轩辕黄帝就是在河南建的国,甲骨文也是在河南发现的。

河南省是中国姓氏发源地最多的区域,现存的3千多个姓氏中,有80%以上都源自河南,包括五大姓:李、王、张、刘、陈。


04.我们的语文和历史课本几乎被河南人占领

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诗谜李商隐以及“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全都是河南人。

还有历史上被人翻来覆去研究的大“明星”们:黄帝,商汤,老子,墨子,鬼谷子,庄子,韩非……

在正史《二十四史》中被立传的人物,河南籍贯人数最多。



05.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占了四个

中国八大古都中,北京西安南京杭州,都是顶顶有名的大都市。

瞧瞧河南,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以及五朝古都郑州,都在低调做着历史研究。

盗墓小说里大名鼎鼎的“洛阳铲”(考古学名“探铲”)便是当初洛阳附近村民李鸭子于20世纪初发明,最早广泛用于盗墓,并为后人逐渐改进,成为考古学工具。

等我们能再出发的时候,去河南看一看吧,豫见那些曾经辉煌万分的历史。


古都洛阳

洛阳,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中国与汉族的命运始终相依。文化辐射远达日本,京都最早便是仿造洛阳而建


这里有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龙门石窟


这里有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中国佛教的起源地:白马寺


这里是古代文明和历史交汇的中心,是华夏文明的起源,是“天下之中”


宋城开封

开封,梦回大宋,在那个时代,开封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城市。《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北宋繁荣盛况,画的就是汴京城(今开封)。


包拯包青天,曾在开封府的牌匾下,断案无数。


苏轼、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等人,都曾在开封留下他们辉煌的职业生涯。


虽然再也重现不了当年的鼎盛,但是我们依然能在复刻的清明上河园中,感受大宋之气。


靖康之乱后北宋灭亡,河南开始从中心滑向边缘,颓势来得迅猛至极,长达800年。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虽然命运跌宕起伏,时代流转,但是今天的河南,慢慢地在拾回曾经中原霸主的气势。


06.全国速冻饺子、火腿肠和方便面的宇宙中心

著名的三全速冻饺子和双汇火腿,都创始于河南。

河南,当之无愧的速食产品宇宙中心。在疫情面前,河南省向湖北捐赠了12多吨的速食产品。


拥有小麦优秀产量,承包了全国人的辣条——没错,卫龙也是河南的。

在特殊时期,河南用硬核数据向人民保证,粮油肉蛋奶的储备充足。

河南有粮,心中不慌。


河南的速食产品是输出,但它绝不是美食荒漠!

不来不知道,一来吓一跳。那胡辣汤的爽辣,那烩面的劲道入味,那羊肉汤的喷香。乖乖,如此美味的省份,要装一打胃才够。

河南菜,中!


07.河南籍优质偶像承包我们的快乐

河南的偶像天团,简直是承包了中老青少年,各行业全包揽。写出《三体》《流浪地球》的刘慈欣祖籍是河南的,并在河南读完了大学。

“小岳岳”岳云鹏,全民欢乐源泉。

还有刘昊然,王一博邢昭林,孟美岐,张子枫,都是河南人。


越了解河南,越觉得糟糕。糟糕,是心动的信号。


08.从河南开始的中国功夫,是中国最成功的文化输出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

看着歌词都能哼出调的这首歌还记得吗,少林寺功夫,中华神功之一,少林寺就位于河南登封。


李连杰、周润发、甄子丹、王宝强,许多影视都拍过少林,许多明星也真的来这里拜师学习。


据说少林寺里还藏有武功秘籍,不仅是小学生,连外国人都会慕名而来,学几招少林功夫。


另一个中国功夫的代表:太极拳,也是发源于河南的陈家沟。听说陈家沟近三千人几乎人人都会太极拳,村里有句民谣都说“喝喝陈沟水,都会跷跷腿”。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河南真的不可小瞧。


09.无数个普通的河南人一生,就是中国人的一生

河南汉子刘大哥,自己打车去武汉支援火神山医院建设。


河南开封市北郊乡四个村民,开了两天两夜的卡车,捐了两大车泡面和水给疫情前线。


河南村支书载着5吨蔬菜连夜开车送往武汉。


我相信,每个地方都还有很多很多像他们一样的人,都在为这场疫情的胜利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亿河南人的奋斗,像极了14亿中国人的奋斗。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河南人的作业,真的很值得抄一抄。

很多人说,这次对河南路转粉,但我同样更希望,武汉人不要再承受同胞的偏见。

只有放下偏见,共同努力,才会迎来希望的曙光。


❤喜欢我的回答,欢迎关注&置顶:

知乎机构号:@行影旅行

全球攻略专栏:@行影 | 全球旅行计划

为河南老乡点个赞叭

user avatar

有啥捐啥!继「硬核河南」之后,「厚道河南」又火了


2020年的春节是灰色调的。而河南,一个常年被地域黑到怀疑地生的省份,却成了最闪亮的存在。

从率先禁止售卖活禽、率先设卡劝离相关人员,到硬核乡镇防控等,在对抗新冠肺炎上,全国网友都喊着#来抄河南的作业#。

作为一个河南人,夹着尾巴做人这么多年,我第一次想当街大喊一声:“我是河南人,我骄傲。”

骄傲,不仅是因为硬核,更是因为“厚道”。

疫情期间,河南人在自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自发向武汉捐钱,捐医疗物资,捐葱、挂面、火腿肠,甚至捐人。

全省上至亿万富翁,下至平民百姓,无论身份地位,手里有啥都想着送给武汉人民。

继硬核河南之后,下一个要上热搜的恐怕是“厚道河南”了。

防疫一线,最急缺的就是医护人员。

1月25日,大年初一,河南省各家医院连夜开会召集人员,2小时内,就组建了一支由5家三级医院共137人组成的河南支援武汉救援医疗队。

次日,这支平均年龄33岁,上有老下有小的队伍,片刻不停地奔赴了武汉一线。

河南援鄂医疗队队员,图源:河南商报■

人员还是不够。2月2日,河南又派出第二批,由122人组成的医疗队支援湖北。

2月4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46人也出发驰援武汉。这是河南唯一一支,也是全国19支队伍之一的国家卫生应急队,他们有能力应对各类卫生应急救援事件。

跟郑大一附院医护人员同行的,还有8辆急救车,200套防护服,以及米、面等物资。

河南唯一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出发支援武汉■

2月5日,第四批81人的医疗队出征。今天,又有来自河南郑州、洛阳、新乡等地49家医院,涉及呼吸科、感染科、重症监护、护理专科等多个科室的300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

截至目前,河南共向湖北支援了5批医疗队,共计686名医护天使。

今天,河南第5支援鄂医疗队出发。图源:都市报道■

虽然烩面也生病了,但热干面的情况更紧急。我们能做的,就是相互支援,一起挺过去。

口罩告急,防护服告急。医疗物资短缺也是武汉不得不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河南长垣,是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基地。1月25日,长垣的一家医疗器械生产公司河南亚都集团就无偿捐赠300万支防护物资到武汉疫区。

河南亚都集团无偿捐赠300万支防护物资■

另一边,大年夜,长垣市各厂家又紧急召回已经放假回家的员工,加班加点生产口罩防护服。

面对春节加班期间工人工资翻倍、原材料涨价、物流成本增加等因素,部分企业即使面对亏损,依然坚持生产,坚持供应不涨价。

这些企业日均可生产100万余副口罩、10000余套防护服,供政府统一调配。

河南长垣全面复工,生产防护用品输送武汉■

你在前面对抗病毒,我在后面提供防护。这是河南长垣送给湖北武汉最美的情书。

河南是粮食大省,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1/5的汤圆,7/10的速冻水饺。

疫情时期,为了让武汉er吃饱了更有力气战斗,河南人自发赠送了大量米面粮油和速冻食品。

河南向湖北支援123.7吨食品■

2月4日,一列满载123.7吨物资的列车从河南郑州出发驶向湖北武汉。这批物资是河南省政府从双汇、三全、思念三家企业采购的,包含火腿肠19000箱,汤圆水饺各4600箱。

除政府捐赠,河南各食品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

三全食品捐赠了2600箱21000多份自加热米套餐,不需要水电,一线医护人员15分钟就可以吃上饭。紧接着,南阳想念面业5天连送了720吨挂面,安阳一些企业也送215吨挂面到武汉......

三全食品捐赠2100份自加热米套餐■

在平时,这些速冻食品也许不足为道,而此刻,对武汉来说却是最需要、最经济实惠的。

送吃的,还不够,不少河南企业默默问道,还可以送点啥?

河南宇通,向武汉送去了10辆负压救护车。负压救护车被称为“戴了N95口罩的救护车”,是极其稀缺的医疗救助物资。而这些车,是宇通公司将1个月的生产周期压缩到10天左右赶出来的。

河南宇通捐赠10辆负压救护车■

大年初五,得知武汉火神山医院急需医疗柜,河南洛阳14家家具企业主连夜加班,争相捐赠,当晚凑齐了大器柜180台、二斗柜230个、1.2米办公桌80张,共约20万元的货物,即刻送往武汉。

这些企业都不显山不露水,小到新闻报道后也鲜有人记住他们的名字,但捐赠时他们只有一个最朴实的想法:“手里正好有,就想尽一份力。”

洛阳14家小企业主连夜赶制家具送往武汉火神山■

也许我没有最好的,但我有的,都想送给你。这就是最朴实的手足之情。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句话对河南人而言,从来都不只是说说而已。

图源:人民日报■

牧原董事长秦英林从养殖22头小猪起步,20多年打造出一个市值千亿的上市企业,多次蝉联福布斯排行榜,成为河南首富。平时牧原集团很少出现在广告宣传和媒体上,此次疫情却频频见报。

除了从全球采购防控物资130余万套(个),免费捐赠15万个KN95、N95等口罩用于基层疫情防控,牧原股份还捐赠人民币1亿元,实际控制人秦英林、钱瑛夫妇捐赠人民币1亿元,共计2亿元。这是湖北、山西、安徽、江西、湖南、河南,中部6省中最大的一笔捐款。

牧原股份实际控股人秦英林夫妇共捐赠2亿■

在全国捐款榜单中,大企业一抓一大把,有个小商超却十分显眼:胖东来。它是一个只在许昌和新乡才有的河南三四线连锁超市,老板于东来却直接捐款5000万。5000万跟阿里巴巴等大公司的捐款体量不能比,却应该是小商超胖东来能拿出来的最多了。

另外,2003年的非典,胖东来就捐款800万,2008年的汶川地震,于东来不仅捐款1000万,并且亲自带队去支援一线。

河南企业家于东来宣布捐赠5000万■

吃火锅,在全国最有名的是海底捞,但在河南最有名的是巴奴。为支援武汉,巴奴也在2月3日宣布捐赠500万元现金和200万元的物资,并作出了全体员工随时支援政府的决定。

巴奴向武汉捐赠500万元现金和200万元物资■

穷则踏实能干,达则兼济天下,这是最典型的河南人代表。

疫情面前,不止是企业家们,每个普通人也都想出一份力,而勤劳质朴的河南人把“有啥送啥”发挥到了极致。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县里的闫庄镇竹园沟村种植了百余亩大葱,听说武汉疫情严重,村民们决定做些什么。又听说大葱有抑菌作用,大家就想到了送大葱。

河南村民免费向武汉送10万斤大葱■

过年期间,联系不到刨葱机器,300名村民就自发到地里用手拔葱,3天拔了10万斤。然后,由4名司机志愿轮流驾驶将大葱送到了武汉市蔡甸区。

接受采访时,村长说:“咱农村人没啥本事,种的有这,就想着多少尽一点力吧。”

10万斤大葱都是村民用手拔出来的■

无独有偶。河南开封农民姚现力,得知疫情后也一心想为武汉献力。他准备捐出一亩地共2000斤的白菜,却因为捐赠电话打不通急得团团转。他说:我也没啥能力,就2000斤白菜想捐给武汉!

农民大叔向武汉捐赠2000斤白菜■

信阳小伙李俊是个菜农,过年前,地里还有75~80吨左右蔬菜。听说疫情,他决定全部捐出。武汉疫情最严重,他就先给武汉送去了50吨,怕疫情蔓延,给河南留了20多吨。

听亲属说,李俊去年刚还清种地的贷款。他却说,如果有钱,我就捐钱了。

河南菜农李俊向武汉捐赠50吨白菜■

没钱,没物资,那就出力。

河南驻马店的刘海龙师傅,过年期间没回家,因为听说武汉要建设火神山医院时,他就自己打车跑到了火神山工地,自愿参与建设。

在武汉,他没有认识的人,虽然自己是白班,但工地上没有具体上下班时间,有事情他就会主动去做。

面对镜头,刘师傅一直很平静,记者说谢谢他,他就重复着:应该的。直到记者问他是哪里人。他腼腆地说,自己是河南人。

其实,参与火神山建设前,刘师傅已经一年没回家,无比挂念家里80多岁的母亲。但大义让他义无反顾。

河南农民工大叔只身到武汉建设火神山医院■

前几天,湖北籍导游发起了“武汉护城队”,组织导游圈募捐、筹措医疗物资。

一个河南女孩看到消息后就和十多名乘客,像蚂蚁搬家一样,从泰国人肉背回了2000件防护服,分发到了武汉5家医院。

网上搜了很多信息,我都没找到这个河南女孩的名字,只知道她姓胡。

“一线的医护人员用生命在保护我们。我们只想像蚂蚁一样,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做点事儿。”这也是她留给我最印象深刻的话。

女导游人肉背回的防护物资■

疫情面前,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像小蚂蚁,微不足道,却汇成了一股温暖,冲向武汉。

一直以来,河南都是被地域黑黑得最惨的省份。但正如网上一句话:“河南没赢过一次网络暴力,但也没输过一次民族大义。”

烩面与热干面一起“战疫”■

从医疗物资到粮食蔬菜,从亿万富翁到平民百姓。疫情面前,河南人把把能掏出来的最好的,都给了隔壁兄弟。正像网上的一个段子:

其实,除了河南以外,全国各地的人都在尽最大的努力支援武汉。

每一个默默付出的人,都不应该被辜负。有血有肉的河南人也不例外。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部分已标注来源,侵删)


文案丨卢月丽

运营丨李广博卢月丽李婧琨

来源:冬呱视频侵删


来更新啦 刷到了一条抖音 想分享给你们

另:那些地域黑们,请放过河南吧,河南好人并不少!

https://www.zhihu.com/video/1214207951982219264



二更....


user avatar

这次疫情,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河南:靠谱,温暖,踏实,聪明。

在今年各省援助武汉的清单里,河南省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当别的省都在捐各种特产蔬菜,河南捐的是火腿肠、速冻水饺&汤圆……

我们好奇扒了一下,发现河南的方便食品真的hin硬核,称霸全国!

这不是我们乱吹的,请看河南书记的发言感受一番:

这段话,被媒体调侃为“官方炫富式稳定物价”

河南确实有资本炫,这个耕地面积只占全国1/17的省份,生产了全国超过1/4的小麦,产量稳居全国第1位,每年向外输送400亿斤粮食及其制成品。

你以为河南是只有胡辣汤的美食荒漠吗?其实,它不仅是中国粮仓,还是全国方便食品的宇宙中心。你吃的大多数速冻饺子、速冻汤圆、火腿肠、方便面、辣条……都made in河南。

今天就带你看看,河南的食品加工业,到底硬核到什么程度。

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诞生在河南省

说河南是中国速冻之都,一点也不夸张。中国大陆第一颗速冻汤圆、第一个速冻粽子,都是河南人做出来的。

河南是中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据河南省食品办统计,2019年河南速冻米面食品卖了300个亿,年产量占全国2/3以上。

它在速冻界的江湖地位有多高?每年中国冷冻食品产业大会,都是在河南省会郑州举办的。

如果到这里你还没什么感觉,让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河南速冻饺子产量占全国70%以上,这是什么概念?走进超市随便拿起一包饺子,很可能就来自河南。

物美价廉的速冻饺子,几乎让河南手工水饺毫无立足之地。

某台湾综艺上,财经专家说河南河北消费不起速冻饺子。河南人: 您家的速冻饺子可能都是咱们大河南运过去的呢。

河南速冻饺子的老大是三全,除了香港的湾仔码头,全国再无对手。年报显示,2018年三全的产量是569248……吨。

别以为它只是卖得多,这个集团实力超群,科研人员都是博士后,甚至参与起草了国家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堪称中国食品加工行业之光。

疫情期间,三全集团就向武汉捐了110多万速冻食品和自热米饭。

那些黑河南是美食荒漠的人可能没想到,自己曾被河南饺子滋养过无数次。

河南不仅是速冻饺子的大本营,也是速冻汤圆的老家:第一颗速冻汤圆诞生于此。全国每10颗速冻汤圆里,就有6颗是河南产的。

这可能是继胡辣汤后,河南最强的美食文化输出——连小汤山医院,都被当地人喊成了“小汤圆医院”。

远在外地的河南人,会用思念大汤圆回味一把老家的味道。

但他们不知道,速冻汤圆只是思念的一部分产业,据其CEO透露,肯德基的蛋挞面皮、冷冻油条都是思念代工的。

河南不仅让13亿人在元宵节吃上了汤圆,还抚慰着海外游子的思乡情。2018年春节,当全国人民准备欢度元宵,河南人正忙着把308吨速冻汤圆出口到国外各大唐人街。

宁波人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引以为傲的汤圆,居然在河南被发扬光大。

图片来自THE NEW YORK TI图片来自THE NEW YORK TIMES,摄影师MASSIMO VITALI图片来自THE NEW YORK TIMES,摄影师MASSIMO VITALIMES,摄影师MASSIMO VITALI

问题来了,为什么是河南?

作为历史悠久的“中原粮仓”,同时是人口大省,河南农产品极其丰富,劳动力密集,加上政府扶持食品加工业,大型工厂扎堆,形成集聚效应,成本大幅降低。打起价格战来,河南没在怕的。

然而,对速冻食品行业,还有一个关键点:物流。

河南自古是"九州腹地、十省通衢",地理位置贯通南北,冷链运输水平也强,放在全国看都是尖子生: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河南占了7家,其中两家每年霸榜前十名,仅次于顺丰和京东。

作为水饺消费重镇,东北不是没试过从河南分一杯羹,推出高端手工饺子与其竞争。但物流成本太高,当地卖卖还行,在全国市场上,还得喊河南一声老大。

河南,低调的粮食大省

河南的耕地占全国的1/17,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5亩,在全国都属于中下游水平。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河南省的粮食产量占全国1/10,投入产出比非常高了,甚至种的小麦、花生、芝麻产量都是全国第一……

河南人用实力说话——他们真的很会吃饭!

这里想好好聊河南产量第一的小麦,影响力可能大到超乎你的想象。

比如,大家都很喜欢吃的辣条,发明者是湖南平江人。本来呢,平江人更擅长做豆类加工品,但98年闹洪灾,湖南的大豆产量锐减,于是平江人纷纷用更廉价的面粉做食物,辣条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

问题是,湖南省不怎么产小麦,面粉成本很高啊,辣条只卖几毛钱一包迟早要撑不住的!

于是,无数平江人就跑到小麦第一大省河南去创业了。据报道,全国90%以上的辣条从业者都是湖南平江人,但是其中的一半人都在河南,郑州甚至有专门的平江商会……

所以河南才拥有了今天中国名气最响亮的辣条企业——卫龙,一年要卖出一百多亿包辣条……

而且,河南在辣条制造产业的话语权也超过了原产地湖南。去年12月,辣条生产终于有了正规的国家标准。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几百亿的辣条产业,直到最近才有国标?

因为河南省和湖南省一直在打架呀!河南省坚持自己的「调味面制品」标准,湖南省坚持自己的「湘式挤压糕点」标准,吵吵闹闹好多年。吵完的结果呢,就是辣条国标属于「调味面制品」。

看,最后还是坐拥小麦优势产量的河南省赢了。

再比如,最近大家应该都吃了不少的方便面。作为小麦大省,河南的方便面产量全国第一:中国每生产10包方便面,就有3.3包来自河南省。

方便面里绝对的品牌霸主——统一和康师傅,在河南都设有大型工厂。河南省本土的知名品牌也不少,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白象了。不过很多人(比如我……)对白象的印象还是停留在很久以前,包装有点土,很便宜。

其实,白象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核心产品——骨汤。就拿白象的精炖大骨面来说,这个单品卖得有多好呢?巅峰时期,月销量超过了3亿包。

在全国方便面十强里,有五家来自河南。

除了走向全国的白象,各地都能看到河南方便面大军的影子:北京人爱吃的南街村麻辣方便面made in河南,山西晋城人民最爱的豫竹方便面made in河南,还有名气不大但散粉也不少的思圆、科迪、国华、海嘉、天方……

不仅如此,河南南部还是全国最大的软质小麦产区,这种小麦蛋白质含量低,适合做饼干糕点。

所以……没错,河南的饼干产量也是全国第一!像台湾的旺旺啦、福建的达利食品啦,都把主要工厂设在河南。

从辣条、方便面、饼干,到肯德基的油条、必胜客的披萨、味千的拉面……一切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的食物,都绕不开河南。

八到这里,我们真的瑞思拜了。

河南,也是低调的养猪大户

20多年前,全国第一根火腿肠,诞生在河南的春都食品厂。而这次,河南向武汉灾区捐了很多火腿肠,其中就有宇宙大厂双汇。

双汇来自河南漯河市,我们之前提到的卫龙辣条,也在漯河市。这个食品巨头的密集度你感受下……

双汇的销量自然不用多说,市面上每卖出10根火腿肠,就有3根来自双汇。那整个河南省的火腿肠销量呢?答案是,占了中国的一半。如果算上全部肉类加工产品,河南省占了全国七成份额……

2003年,双汇收购了美国巨无霸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这个美国猪肉商的体量甚至要大过双汇自己,是商业收购史上著名的蛇吞象案例。

不得不说,河南人胆子真的很大,现在,双汇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

河南的火腿肠厉害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中国养猪最多的省之一,每年要出栏6000多万头猪。

就连河南省首富都是养猪的!这位首富叫秦英林,武汉疫情他和他的公司一共捐了两个亿。

除了猪肉,河南省的鸭、牛、禽肉,随便拎一个出来都不输,畜牧业总产值全国第一。

所以河南也是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巨头的重要半成品产地,比如主打冰鲜鸡的河南永达食业集团,就是肯德基的全国第二大供应商。

没想到吧?连王守义十三香也是河南制造

河南最硬核的地方,不止是承包了你家的速冻饺子汤圆方便面火腿肠,还把你家厨房的调味品也包圆了。

大名鼎鼎的王守义十三香,就是从河南诞生的。

当年河南家家户户必备一种万能料包,南街村南德调味料。如果你没听过,也许知道90年代最时兴的北京方便面,它也是河南南街村产的。

靠着一包调味料和一包方便面,早在1990年,这个河南的小村子就做出14亿元年产值,成为最早的“亿元村”,全体奔小康。

河南还出了“味精大王”莲花味精,最辉煌时期产量世界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43.4%,在1999年就是上市企业了。

用一句话形容它的地位:莲花味精一个厂就能代表整个行业。以至于它的衰落,成为味精市场萎缩的实锤。现在,在河南项城的每条街上,都可以找到一个下岗的莲花员工。

连老干妈近年也放弃贵州辣椒,pick起价格更便宜的河南辣椒。毕竟一斤价格便宜1/3,一年下来能省1.5亿呢……

河南还有一个神奇企业它是超市界的茶颜悦色+海底捞

最后,河南还有一家超市成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这家超市叫胖东来,只在河南省内经营,不但不扩张,甚至还主动闭店,堪称超市界的茶颜悦色,规模肯定比不上家乐福大润发这种巨头。

然而这次疫情,胖东来居然捐了5000万!有网友说,这笔钱拿出去扩张都都够嘞……

在微博豆瓣搜胖东来,更多是为这家超市打call的河南网友。了解了一下,我们发现这家超市真的很神奇!

有人说它是超市版海底捞,因为服务好到令人发指……

这次疫情一来,超市不仅不断货不涨价,还在门口大字写着:“疫情期间,蔬菜将按成本价销售”

网友说,这家超市只要一开新店就堵车排长队。当年新乡胖东来因为房租太贵要撤走,政府官员跟市民苦苦挽留,于是它决定重新开业。

第一天场景不输Costco……我们震惊了

据说沃尔玛和家乐福在当地就很惨,连胖东来每周二主动闭店一天都干不过……

说实话,在了解这一切之前,我们跟大多数网友一样,对河南的刻板印象是:馒头、胡辣汤、人口大省、美食荒漠。

这次疫情,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河南:靠谱,温暖,踏实,聪明。

它默默给全国供应着口粮,生产的食物平时显得廉价平凡,但却在关键时刻,提供了最方便、最踏实的安全感。只要家里还有几袋方便面、速冻饺子,日子再难,总觉得还能熬一会。

文 | Blu&eimo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城市指南:

福州:【福州有什么好吃的推荐吗?】

广州:【广州有哪些值得一去的餐馆,有哪些一定要尝试的菜式?】

【有什么是你去了广州才知道的事情?】

南京:【南京有什么必须品尝的美食和值得一去的地方?】

柳州:【螺蛳粉到底好吃在哪里?】

北京:【北京有哪些深藏不露的餐馆?】

上海:【上海有哪些值得一去的餐馆,馆子里一定要尝试的菜式有哪些?】

【上海有哪些好吃又不贵的餐厅?】

【多久了,终于又在上海找到一块好吃宝藏地……】

上海面馆:【2020年,愿我们喜欢的小面馆永不消失】

上海面包店:【碳水炸弹 | 我们一年吃了1000只面包,这是最爱的50只!】

上海咖啡:【上海有哪些好喝的连锁精品咖啡馆?】

佛山:【佛山哪里有美食?】

汕头:【汕头有什么不能错过的餐厅、小吃店?】

西双版纳:【去云南旅游有什么建议?】

海口:【海口有哪些好吃的美食?】

杭州:【去杭州一定不能错过的美食有哪些?】

杭州咖啡:【杭州 | 八家最好喝的咖啡馆,请转给有需要的人 】

苏州:【苏州春季限定:甲鱼最肥,塘鳢鱼最嫩,还有松花团子樱桃肉…】

湖州:【湖州:一座太湖南边的宝藏小城,春笋湖鲜河鱼,嘴巴好忙 】

恩施:【恩施:最难修的铁路,通往最好的山水和美味】

潜江:【我们去了趟潜江,这里的小龙虾可!真!大!】

user avatar

私以为最不应该黑的地区,一个是河南,一个是东北。

闹饥荒的时候,种种原因,河南是最惨的一个省,饿死的人也特别多。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很多城市蓬勃发展,但河南肩负着产粮的重任,种种限制,没办法随心所欲的发展。大部分河南人只能去外省打工,妻离子散,散养的孩子更容易走上歪路,即使没有走歪,也要跟全省近一百万人在高考中竞争那少量的名额,毕竟河南只有一所211。

还有东北,日军侵略中国的时候首当其冲,他们真的承担了很多。

北上广,江浙沪等,不过赶上了好时候。是城市努力成为了优势地区,不是你自己努力成为了优秀的人,所以收起你的优越感吧。

那些地域黑的人,跟那些看不起大陆人的香港人有何区别,希望有一天你们被香港人,被外国人,被比你们更高级一点的人(跟你们一样自以为更高级)鄙视的时候,能够想起来你也曾是这样的人,心甘情愿的受着。

鄙视链一直都存在,你们也不过是其中一环。没有谁比谁跟优越,你在嘲笑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嘲笑你。

愿你们能有独立的思维吧。

user avatar

我这周偶然买了一整套某年河南省委点名重点攻关的省级研究课题成果,说河南发展不起来,真是活(gai),确实有点过了,但拿给河南官、学两届好好反思一下绰绰有余!

当举全省之力的资源就这么点,当时代发展浩浩荡荡时,身在其位,应该做点什么,才能不愧对1万万河南人的期待?

做不好

怪不了别人,都是自己糊弄的。

———————————————————————————河南是中原故地,华夏文明几千年余泽做成这样真是不应该。

就这样糊弄着浪费大好机遇。

让别的省份拼命挽留人才,发展创新,咱们组织的人才在搞这样的成果

后来者看到这样的成果有几人不心生迟疑?

————————————————————————

这是2007年出版的一套关于研究豫商与河南商会文化传承的省级科研课题。

拥有河南各界70余位专家学者,然后花费数年,结果是如下。


我们看书名,还算是很认真科学的。然后看看目录


是的,真是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啊!所以他们的研究成果就是把河南的小故事从别的地方摘出来,然后合集,就这么一个事需要这么多专家吗?

在看这个



前面好歹是摘的古代典故。这本打着大旗要研究河南集体经济企业家研究的那就直接参考的是各地报纸了


然后我们再看看它到底是怎样写的呢?

我们拿出第一章来拜读









我本身买这套书的时候也是突然注意到豫商这个概念,想着认真找点资料来看看。

巧合的是看到有这样的课题成果。

然后在淘宝上那是一顿搜索,还是从二手书贩那里才勉强凑到的。

当我打开书一看,简直懵了。

河南古代豫商列传,不应该展现更多河南当地对豫商的考证,梳理。还原其经典商业案例,商业领袖,以及历史文化意义吗?

不过还好,虽然这个是小故事合集好歹还扣题

关键是另外几本明明写的是河南集体经济企业家研究

那么研究怎么会变成了村干部新闻通讯了呢?

不应该找到

1、河南集体经济企业家的独特性;

2、独特的管理结构分析

3、独特的人文价值

4、河南集体经济企业家对市场独特的理解

5、河南企业家独特的人文性格对企业文化的塑造对国内外同行市场的革命性或者独特性

我搞不明白这样的研究意义在哪里?

难道宇宙双汇的案例不能剖析和研究吗?

难道不能像分析阿里,分析华为,分析海尔,分析索尼,分析松下,分析IBM一样去研究研究吗?

然后这么多大佬,这么多学者最后花钱花时间就做个这个出来,窃以为,这个连知乎的入门级水平都尚有距离哦

不知道可不可以直接投给知乎,也许效果会好点。

然后我想说这样的研究最后真的可以帮助河南的企业家们提升自己吗?

能帮助以后想要创业的河南弄潮儿吗?

能影响全国企业家重视并且想豫商学习吗?

看看旁边的晋商文化

看看南边的徽商文化

更近一点的还有浙商

然后这个项目收到了这么高的重视与支持

最后我要讲为什么写这个

第一、我作为一个消费者,我花了钱买了一套水平很菜的书,我有权评价它!

第二、书的最后诚挚邀请我对他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帮助他们提高

不信你自己看嘛

算个小账:15次会议,打算每次会议20人参加,每次2天,吃3顿饭,住一晚,每次大家都是免费出席。

每人每顿餐饮标准100元,则每次会议人均餐饮300元,20人,一次会议餐饮6000元。

来回车费人均1000块,一次会议车费则为20000元。

住宿人均200,一次会议住宿费4000元。

一次会议场地费用10000,

合计一次会议花费:4000+6000+10000+20000=40000元。

15次会议,合计花费15*40000=60w;如果每次全员出席则需要再乘以3.5

费用为60w*3.5=210w

出版费用:该套丛书合计12本,单本费用5w(按最低费用计算),出版费用为60w

70位专家,辛苦工作,按他们单月收入5000元,工作12个月,6w/人/年,费用则为70*6W=420w;

故该科研项目最低费用预计为:420w+60w+210w(60w)=690w(540w)

我其实想,这是个好事,同时也真的会花钱,花时间

但是这样的成果很难称得上是合格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群博士与高知人群竟然认可和出版了这么一套书,这才是令人费解的

如果把这个钱拿来做点其他不晓得会不会更有意义

我相信知乎上还是有很多基层的zf人员,还有很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精英。

对想研究又没有经费的困苦,当比旁人更知

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是,这里面被研究的案例过了十年,他们有真的有通过这次的研究而得到提升或者真正的成长吗?

然后我现在仍然再找一些河南豫商的资料来看,但是我这套丛书显然没法给我答案。

结束:如果我冒犯了给位大佬,请给我留言,我将及时删改

原谅我是一个花钱买书

但是却诚惶诚恐的消费者。

关于网友问我这些大佬是谁

我只是个买书的,我也不知道

————————————————————————楼下有朋友评论说我说得太过了,我想接着讨论一下。

70位专家学者,每一位需要耗费多大的精力才能读完博士,才能在这么大的竞争中走出来。好不容易有这点精力这样耗费他们合适吗?

古人千金求马,为求贤良高筑金台

如果不能组织这些人真正研究,发挥他们多长 这个不是浪费纳税人钱的这么多简单。

这是买椟还珠+自欺欺人,更是暴殄天物

而且他会让后来的新生人才望而却步

试想,哪个有抱负有学识的青年专家学者会愿意浪费自己最为宝贵的时间来做这些无用功呢?

他们会想要去真正能让他们一展所长的地方,并不余遗力的建设它。

战国之事,齐魏人才冠绝天下,而秦用之!

魏人何不事魏,独助秦邪?

深圳并无多少自己培养的人才但是广聚人物,不分先后,能者为上。

河南乃中华百姓之祖,不踏踏实实做好这些,有负这么吃苦耐劳的河南人。

user avatar

尽管9012年了,“地域黑”的行为已经逐步减少

但许多人对河南,还是有刻板印象——

说起河南,负面的词语不绝于耳

但说着这些话的人,又有几位真正了解河南呢?


论学术,河南有悠久灿烂的中原文化

哲学、史学、经学、语言文字学

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河南人参与编著了著名的《二十四史》

还编纂了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这些,值得被我们铭记

论科技,河南有着享誉中外的科学成果

河南不仅有《九章算术》、《墨经》、《石氏星经》等科学巨著

还有“浑天仪”、“侯氏定理”、“电子流体现象”等发明发现

从古至今,河南人一直在开拓进取,锐意创新

这些,值得被我们铭记


世界很大,河南也很大

河南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魅力

等着人们去发现

而这些,才是更值得炎黄子孙去铭记的地方


河南,真的被低估了!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网易哒哒(dadatime),欢迎扫码关注

user avatar

来自河南的白象方便面,再一次为河南正名。

说真的,现在跟河南沾边的,好话太少了,要说中国被黑的最惨的省份是哪里?河南绝对是第一,贫穷、偷井盖、素质低成为了河南人的代名词。

明明是个宝藏大省,为什么被黑的这么惨呢?

作为郑州大学毕业的我,给你们说说我眼里的河南。

河南人为什么这么穷?是经济不行吗?不是的,这跟河南承担的任务有关系。

有些地方是用来发展经济的,比如上海、深圳、杭州,但总不能都发展经济,14亿人还得吃饭,河南就是那个默默扛起锄头解决我们吃饭问题的,几千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河南农民,用占全国1/16的耕地,解决了我们国家1/10的粮食生产,一年产的粮食可以养活全国3.8亿人,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7/10的水饺都来自河南,可以说河南是14亿人的衣食父母,为了种好粮食,到2017年河南还有36.9%的人口在务农,但是只贡献了河南9.6%的产值。

可以说为了让全国人民吃饱饭,河南人放弃了工业,牺牲了自己的收入。作为农业大省,河南要守着国家的18亿亩耕地的红线,这是我们粮食安全的生命线,那么河南工业用地就很难被批复,但就这样的情况下,河南人还是诞生了一批好企业,比如养猪龙头牧原股份,把大巴车卖到全国40多个国家的宇通客车,还有在河南发大水默默捐了五千万的胖东来,甜蜜蜜的蜜雪冰城,以及这两天的主角白象方便面。

河南人的素质真的低吗?全国见义勇为的人,十有八九都是河南人,感动中国人物河南人更是连年上榜。

你要是觉得没有说服力,我在郑州坐了4年的公交车,只要是老人上车,很多人站起来让座,老人都不知道坐哪,河南,是宝藏的河南,是有着华夏最悠久历史的河南,河南宣传口号是老家河南,为什么叫老家河南?

因为百家姓里面有78个姓来自河南,占汉族人口80%以上,可以说中国人什么样,河南就是什么样,河南就是中国人的根。为河南点赞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