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3 日新增 45 名影视从业者抵制于正、郭敬明,如何看待他们的主张?可能会给影视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回答
这几天,影视圈里可不太平。一份由45位影视从业者联署抵制于正、郭敬明发布的声明,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这背后,是多年积压的不满和对行业生态的深刻忧虑。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可能会给整个影视行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

45位从业者的主张:为何而战?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这45位联署者的诉求。这份声明,与其说是一纸声讨,不如说是一份对行业乱象的集体控诉。他们之所以站出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

1. 对“抄袭门”的零容忍态度: 于正和郭敬明,这两位名字在国内影视和文学圈里几乎是与“抄袭”绑定在一起的。虽然他们曾经因为抄袭行为被判赔礼道歉,但后续的作品中,质疑抄袭的声音从未停歇。对于许多辛辛苦苦创作、却因为被剽窃而心血付诸东流的创作者来说,这种“屡教不改”的态度是最大的伤害。这次联署,很大程度上是对著作权保护、对原创精神的一种捍卫。他们认为,抄袭不仅是对原作者的侵犯,更是对整个创作环境的毒害,如果放任这种行为,原创的价值将荡然无存。

2. 对流量至上、内容至死的担忧: 于正和郭敬明在商业上无疑是成功的,他们善于抓住观众的“嗨点”,制造话题,用华丽的包装和“吸睛”的元素吸引流量。但这也导致了一个现象:很多时候,内容本身的深度、艺术性、价值观反而被抛到了脑后。剧情逻辑不通、角色塑造扁平、思想内核空洞,却能凭借明星阵容、精美画面或强力营销获得高票房、高收视。这种“流量至上”的风气,让很多真心想打磨作品的创作者感到寒心,也让观众的审美变得越来越被动和单一。联署者们希望通过此举,呼吁行业回归内容为王,重拾对艺术和品质的敬畏。

3. 对行业生态恶化的反思: 这种对抄袭和流量的容忍,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一旦抄袭能够带来商业成功,那么模仿、借鉴甚至直接照搬的门槛就会大大降低。而一旦流量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资本就会更倾向于投资那些能快速变现的项目,而那些需要时间沉淀、可能风险更高的艺术追求则会被边缘化。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是对整个影视行业健康发展的巨大威胁。联署者们,很多本身就是影视行业的基石——编剧、导演、演员、制片人,他们对这种生态的恶化有着切身的体会和强烈的危机感。

4. 对“成功学”贩卖的反感: 于正和郭敬明在自己的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也常常在公众面前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但对于一些真正热爱创作的人来说,这种将“成功”简化为模式、贩卖“秘籍”的做法,有时显得过于功利和肤浅,也可能误导了许多初入行、尚在摸索的年轻创作者。他们或许希望,行业内能够传播的是对创作本身的热爱和坚持,而不是对某种单一成功模式的盲目崇拜。

可能带来的影响:一场行业洗牌的序曲?

这45位从业者的发声,虽然不至于立刻颠覆整个行业,但其潜在影响是深远且多维度的:

1. 舆论压力的升级与行业反思的深化: 这次联署,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将关于抄袭和流量至上的讨论推向了新的高度。这意味着,公众和业内对于这两位导演的作品乃至他们所代表的某种创作模式的关注和审视将更加严苛。这种舆论压力,可能会促使相关部门、平台和更多从业者重新审视现有规则,并可能推动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内容审核机制。对于于正、郭敬明本人及其公司来说,未来在项目选择、宣传策略上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阻力。

2. 原创力量的提振与行业价值的重塑: 尽管抄袭者有时也能获得商业成功,但长期来看,没有原创力的作品终究难以赢得口碑和长久的生命力。这次联署就像是给所有坚持原创的创作者打了一剂强心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并非孤军奋战。如果这次事件能够引发行业对原创的真正重视,那么未来会有更多优质、有深度的原创内容脱颖而出,观众的审美也会被引导得更加多元化和健康化。

3. 市场规则与商业模式的调整: 流量虽然重要,但如果它不再是唯一或首要的标准,那么资本和市场的风向可能会有所转变。那些仅仅依靠营销、炒作和模仿就能大卖的项目,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而那些真正注重内容质量、敢于创新和探索的团队,可能会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市场认可。这可能是一场小范围的“行业洗牌”,促使整个链条更加注重内容生产的“硬实力”。

4. 对新人创作者的示范效应: 对于刚刚进入影视行业、还在摸索创作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次事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他们会看到,坚持原创和追求艺术品质,虽然道路可能更艰难,但却是值得尊敬和长期坚持的方向。这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创作观,避免过早地被流量和功利所裹挟。

5. 可能引发的争议与行业内部的分化: 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赞同这次联署。影视行业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有不同立场的从业者。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部分从业者“挡人财路”,或者是对商业模式的不理解。也有人会认为,过于强调“纯粹”的艺术,会脱离市场和观众。这可能会导致行业内部在创作理念、商业逻辑等方面出现进一步的分化和讨论。不过,争议本身也是行业进步的一种催化剂。

总而言之,这45位影视从业者的联署,绝非一场简单的“口水仗”,而是对当前影视行业发展方向的一次深刻诘问和有力反击。他们的主张直指行业弊病,而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则关乎着影视行业的未来生态和原创精神的存续。未来如何发展,还要看行业各方如何回应,以及市场和观众的选择。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抵制”已经拉开了更广泛、更深入的行业反思的序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我先旗帜鲜明的说下:于正——“文贼”,这个称呼可是当年琼瑶阿姨跟于正打官司的时候主流媒体的定性!不是我说的!

官司输了以后,不到道歉,只赔钱——很明显,没有任何悔意!

所以对于正此人,一直就没有好感。

至于郭敬明之流,懒的说!《演员请就位2》中,该说的已经被大佬们说的差不多了,至于他的导演能力,相信正常观众是有目共睹的,我就不说了!


但是我要说的不是这些。我要说的是这帮影视从业者们联名抵制于正和郭敬明。

为什么抵制?真的是为行业着想?恐怕没那么高尚,大概率是因为眼红,或者别的事情。如果为行业着想,应该自己先抵制自己!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就是五十步笑百步!王八笑蛤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正的编剧,是具有原创能力的编剧,做改编的编剧,也就是个合法的“剽窃”,本质上跟“不合法”的剽窃没什么区别!没给钱,就是白嫖,白嫖当然要被骂了!给钱了,那就是嫖!你好我好大家好!反正有钱大家一起赚,很符合市场行为。

众所周知,电影的首要任务是讲好一个故事。然而,改编的编剧们在做什么事情呢?

1、把文学化表述的部分改成影像化表述。例如原作作者写“小明上学迟到了”,改编编剧们写“上课铃声响起,门卫老大爷看了一眼手表,按下了手里的遥控器,大门缓缓关上,远处的小明背着书包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

2、挑选原作者故事中矛盾最激烈的部分,可能原作者凑字数,写了很多支线情节,改编编剧们拎出主线,剔除不必要的支线,让矛盾尽量集中。例如原作者在写王二狗和李翠花爱情的同时,还写了他们村王寡妇的偷情,用来衬托王二狗和李翠花纯洁美好的爱情。改编编剧把王寡妇的部分拿掉,专心把王二狗和李翠花的爱情做好。毕竟时间就那么多,哪有空

3、规避审查风险,毕竟文学作品的审查要宽松的多,然而影视作品……大家懂!所以改编编剧要把握尺度,比如有人用自杀来获取关注,从而惩奸除恶,找回正义,洗刷冤屈,但是大BOSS始终没被拿下,小坏蛋死了还获得了表彰,被称为“好同志”。编剧一想,这不行啊,正义必胜!还有为正义努力的人才应该收到表彰,所以,影片中要给我们那些追求正义的PC们,开个表彰会!合个影!哎,看到这里,我好想吐啊,还有什么脸面开表彰会?

看,这就是改编编剧在专业层面做的事情,是不是感觉做了很多?但是他们完成“首要任务”——讲故事了吗?

至于恰饭层面,干什么事呢?

1、喂,大哥,最近有项目没?我有空,可以做!好好好,晚上喝酒!

2、喂,姐啊,最近有项目没?我有空,可以做!好好好,晚上K歌!

3、喂,爷爷,最近有项目没?我有空,可以做!好好好,晚上给您老煲汤!

4、喂,老婆,不是我不写啊,还没接到项目,什么?原创?你还不了解我,我哪会讲故事!

5、喂,小王啊,有没有空?最近接了项目,你抽空替哥写两集,什么?你要期末考试?那你再介绍个同学啊,大一的就行!老规矩,不署名,高报酬!

这就是大多数改编编剧的日常!知道北电中戏那帮孩子为什么那么有钱了吗?不是家里有矿,也不是靠脸吃饭,人家真的是靠才华!


为什么不做原创?

其实哪个编剧不想做原创呢?都想!自己的孩子总比替别人养孩子要有趣的多。

但是,资方不允许啊!能“拿来主义”,为什么要“自力更生”?你当资方傻吗?

别听他们一天天道貌岸然的说要支持原创,真让他们真金白银支持的时候,他们跑的比谁都快!在起点扫榜,去翻拍古龙金庸和琼瑶他不香吗?

什么?你说他们看剧本能看出好故事?

先不说他们到底能不能看出来,他们就算能,也没时间看啊!带着女明星去跟一帮上层人物喝喝酒,吹吹牛,融点资,他不香吗?为什么要熬夜看剧本?

什么?你说观众不给烂片买单?他们会赔钱?

电影就是个资本游戏,真以为靠票房赚钱呢?对于一手资方来说,电影还没开始拍,有些都已经圈钱离场了!拍的好不好,观众买单不买单,跟我有屁关系!要赔钱,也是那帮接盘侠们!

跑题了,我们说的是编剧!


所以,那些打着为行业好的编剧们于其去抵制于正、郭敬明之流,还不如抵制不良资方,坚持原创,抵制无脑改编!

可惜啊,只要扔一块骨头,这些口口声声为行业着想的人,就会奋不顾身的扑上去,先赚为敬!

抵制个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