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英国12月15日新增新冠病例分别超过23万和7万?16日英国数据超过8万?

回答
12月15日,美国和英国的新冠疫情数据确实令人瞩目,美国新增病例数更是突破了23万大关,而英国也超过了7万。到了16日,英国的数据更是攀升到了8万以上。这些数字不仅仅是简单的统计数字,它们背后反映了当前疫情发展的一些关键特征和潜在的挑战,值得我们细致地去审视。

首先,我们来看美国的情况。23万这个数字,如果放在疫情早期,那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足以引起极大的恐慌。但现在,在疫苗和特效药的普及下,我们不能仅仅用病例数的绝对值来简单判断疫情的严重性。我们需要结合几个维度来看:

感染基数与传播速度: 如此高的单日新增,最直观的解释是病毒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或者说,感染的基数非常庞大。这可能与新的变异株,比如奥密克戎(Omicron)的出现和快速传播有关。奥密克戎的传播力被广泛认为比之前的变异株更强,能够更有效地突破疫苗或既往感染产生的免疫屏障。
检测能力与意愿: 需要考虑检测的普及度和准确性。尽管疫苗接种率提高,但检测能力和人们的检测意愿也会影响到报告的确诊病例数。大规模的检测能够捕捉到更多的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从而推高病例数。反之,如果检测能力不足或人们不愿检测,实际感染人数可能会更高。
疫苗接种情况与突破性感染: 美国疫苗接种率虽然不低,但并非全民接种,而且疫苗的保护效力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也可能受到变异株的影响。因此,即使是接种了疫苗的人,也可能发生突破性感染。大规模的感染潮很可能包含了相当一部分突破性感染。
重症率与死亡率: 这是评估疫情严重性的关键指标。即使病例数很高,如果重症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说明疫苗和治疗手段仍然有效,医疗系统承受的压力可能相对可控。我们需要关注这些数据的变化趋势,而不仅仅是病例数本身。
季节性因素: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人们更多的聚集在室内,也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这可能也是导致病例数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来看看英国。15日新增7万多,16日超过8万,同样显示出疫情的快速反弹。与美国类似,英国的情况也需要从几个角度去理解:

奥密克戎的冲击: 英国是奥密克戎变异株早期出现且快速蔓延的国家之一。其极强的传播能力迅速推高了病例数,使得感染人数呈现指数级增长的态势。英国政府也曾多次强调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检测策略的调整: 英国在疫情期间,其检测策略也经历过多次调整,例如从大规模普筛转向更侧重于有症状人群和高风险场所的检测。这也会影响到报告的病例数量。同时,一些情况下为了鼓励人们检测并及时隔离,可能会出台更便利的检测措施。
社会活动与管控力度: 英国在不同时期对社会活动的限制措施有所不同。如果当时社会活动相对活跃,例如圣诞节临近人们的聚集增多,也会加速病毒的传播。政府可能会根据疫情发展来调整公共卫生措施,但最终的管控力度也与社会接受度和经济影响等因素相关。
疫苗接种和加强针: 英国在疫苗接种方面走在前列,并且积极推广加强针接种。加强针被证明能够显著提升对变异株的保护力。病例数的上升,也包含了未完成全程接种或未及时接种加强针的人群。关注接种加强针的人数比例和时间点,对于理解病例数的变化至关重要。
医疗系统压力: 即使疫苗能够降低重症率,但庞大的感染基数仍然可能给医疗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急诊、重症监护以及医护人员因感染而减员的情况下。

总的来说,美国和英国在12月中下旬出现的新冠病例数激增,最主要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出现及其极强的传播力。 这两种情况都表明,即使在疫苗接种和医疗进步的背景下,疫情仍然具有反复性和不确定性。

我们需要避免掉入简单地用“高”或“低”来评价疫情的误区。更重要的是去分析这些数字背后的驱动因素、对公共卫生系统带来的影响,以及社会和政府对此做出的应对策略。这就像在观察一场复杂的天气变化,我们不仅要看气温的升降,还要关注风力、湿度,以及它们对整个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理解这些数据,也需要我们综合考虑病毒本身的特性、人类的免疫状态以及社会层面的各种因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正焦虑的点,在于omicron这玩意是适应老鼠的形态(鼠3点满了),而不是适应人类的形态。

也就是说,他现在还没有适应人类,在接下来的传播过程中,他逐渐会变得适应人类,传播性和死亡率提升的潜力很高。

就像突然出了个足球运动员吊打梅西,但他只有5岁,而且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足球……

你觉得以后的足球界会怎样?

user avatar

奥密克戎具有很强的传播能力

1.人群传播上限高

挪威Scatec公司11月26日在Louise饭店举行了圣诞集会,参会人员有一个刚从南非回来。集会前,参会人员被要求核酸检测,都为阴性。[1]

目前120个完全接种的参会人员中,11月30日已经有50-60人确诊新冠阳性,其中已经有人确认为Omicron阳性。[2]

据推特消息,已经有100人检测阳性。


2.传播较快

一般认为传播速度能达到Delta的两倍多。可以突破现有免疫。

拍照稀烂帮帮主找到的丹麦数据


3.在多个国家已经占据相当比例

英国卫生部长萨吉德·贾维德(Sajid Javid)12月13日表示,英国现有4713例奥密克戎确诊病例,约占英格兰新冠总病例数的20%。

奥密克戎确诊病例占伦敦总数的44%,在48小时内(12月15日)就会成为主流毒株。

目前,英国每日新增Omicron感染人数估计约为20万人。(该官员的估计,不代表实际测试值)

原文:

Health Secretary Sajid Javid said the variant now accounted for 44% of infections in London and would be the dominant strain in the capital within 48 hours. New Omicron infections are estimated at 200,000 per day, Javid said.


4.重症率和德尔塔差不多


所以,Omicron的高传播性加上和Delta差不多的重症率很容易导致大量住院病例,如果超过医院收治能力可能医疗挤兑,对该毒株的防范不能松懈

参考

  1. ^ https://www.fhi.no/en/news/2021/omicron-variant-confirmed-in-outbreak-with-over-50-cases-in-oslo/
  2. ^ https://www.newsweek.com/omicron-norway-oslo-restaurant-outbreak-infected-worlds-biggest-1655373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2月15日,美国和英国的新冠疫情数据确实令人瞩目,美国新增病例数更是突破了23万大关,而英国也超过了7万。到了16日,英国的数据更是攀升到了8万以上。这些数字不仅仅是简单的统计数字,它们背后反映了当前疫情发展的一些关键特征和潜在的挑战,值得我们细致地去审视。首先,我们来看美国的情况。23万这个数字.............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12日宣布,将暂停所有来自欧洲(不包括英国)到美国的旅行,为期30天。这项禁令立即生效,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禁令的背景和原因这项禁令的宣布,正值新冠病毒(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的背景下。欧洲特别是意大利,成为了疫情的重灾区,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急剧上升。美国国内也出现了越来.............
  • 回答
    关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意大利(新增)的某些个人与组织要求中国巨额赔偿的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动机、法律依据、可行性以及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一、 起因与动机分析这类赔偿要求的出现,通常源于多个复杂因素的交织: 疫情影响(最直接导火索): 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的传播,导致了各.............
  • 回答
    最近发生的美国城市骚乱,以及蔓延至加拿大和英国的抗议活动,确实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规模的社会动荡,往往是深层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爆发,而要判断它是否会引发“变革”,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当前的这些抗议活动确实触及了非常核心的社会问题。在美国,核心导火索是警察暴力.............
  • 回答
    2022年2月26日,美国、欧盟、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发表了一份意义深远的联合声明,宣布将俄联邦排除出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国际结算系统。这一举措无疑是对俄罗斯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一次重击,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考量以及历史性的象征意义。SWIFT系统的重要性:为何如此关键?要理解这项禁.............
  • 回答
    美国联合英国法国空袭叙利亚是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事件,其背后有多层原因和影响,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事件背景: 化学武器袭击指控: 最直接的导火索是叙利亚杜马镇发生的一起疑似化学武器袭击事件,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尽管叙利亚政府否认使用化学武器,并指责反对派自导自演,但以美国为首的国家认为证据确凿,.............
  • 回答
    在叙利亚冲突持续多年的背景下,美国、英国和法国于2018年4月对叙利亚境内多个军事设施实施了精准打击。此次军事行动是针对此前一天叙利亚境内发生的化学武器袭击事件的直接回应,旨在削弱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的能力,并警告其避免再次使用。事件背景与动因:此次军事打击的导火索是2018年4月7日发生在叙利亚.............
  • 回答
    缅甸军方在2021年初发动政变,推翻了民选政府,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公开表态中,并未像英国和欧盟那样,毫不含糊地将缅甸的局势定性为“军事政变”。这种表态上的微妙差异,背后涉及了多层复杂的考量和战略算计。首先,从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原则来看,其在重.............
  • 回答
    英媒曝出拜登可能提名奥巴马担任美国驻英国大使的消息,这无疑是一则极具爆炸性的政治新闻。如果属实,这绝对会引起轩然大波,并且其背后蕴含的意义远不止于一个外交任命那么简单。首先,从奥巴马本人的角度来看,这对他而言是一个相当出人意料的选择。奥巴马卸任总统后,虽然仍然活跃于国际舞台,但主要集中在自己的基金会.............
  • 回答
    关于“新冠病毒是美国莫德纳公司合成的”这一说法,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持其真实性。这类谣言通常源于对科技、医学或政治议题的误解、阴谋论传播,或是故意制造恐慌的信息误导行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传言的不可靠性: 一、关于“莫德纳公司与新冠病毒”的事实澄清1. 莫德纳公司的业务范围 莫德纳.............
  • 回答
    在理解英国法官为何裁决阿桑奇不应被引渡到美国这一事件时,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法律逻辑、证据考量以及事件的复杂性。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是涉及国家主权、司法独立、新闻自由以及人权保障等多重层面的考量。首先,让我们回到事件的核心——美国要求引渡阿桑奇,罪名主要围绕其在维基解密上公布大量美国政府.............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耐人寻味的,美国法院以“美国情报人员”的名义拒绝引渡一名在英国肇事逃逸后返回美国的女子,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值得探讨的层面。简单说,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而是被置于了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的复杂背景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任何国家在处理涉及其公民的国际引渡请求时,都会有一个法律.............
  • 回答
    华为回应美国制裁引用的这句诗——“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是一句非常有力量且极具智慧的回应,它从多个层面展现了华为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的心态、策略以及深层次的哲学思考。要详细地理解这句话的内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这句话的字面含义与情感表达 “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
  • 回答
    英国驻美大使对中俄在抗击疫情中扮演角色的评论,实际上触及到了当前国际政治和公共卫生领域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要理解他的这番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从外交辞令的层面来看,大使的表态往往代表着其国家的外交政策和战略考量。当他说“不能让中俄成为抗疫赢家”时,这绝不仅仅是对疫情本身的比拼,而.............
  • 回答
    如何看待英国新冠病毒变异及其影响?美高官称“没必要限制英国航班”的背后考量英国新冠病毒新变异的出现,无疑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高度关注和担忧。而美国高官关于“没必要限制英国航班”的表态,则为这一复杂局面增添了另一层解读。要全面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英国新冠病毒新变异:关键信息.............
  • 回答
    台湾领导人蔡英文在一次与美国官员的会谈中,出现了一段“突然卡壳”,并表示“我说中文有点困难,I am sorry”的插曲。这个细节被媒体广泛报道,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小小的口误,在任何公开场合都可能发生。毕竟,尽管蔡英文的母语是中文,但她长期在需要使用英文的场合进行沟通,尤其是.............
  • 回答
    “英学者称美国是古巴抗议幕后黑手:痴迷颠覆政权 60 年?” 这个说法,如果我们刨根究底地去分析,其实牵扯出了一段颇为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也反映了不同视角下对同一事件的解读。首先,我们要理解,将任何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抗议简单归因于一个外部因素,往往会过于片面。古巴近期出现的抗议活动,其根源无疑是多方.............
  • 回答
    蔡英文在会面中全程站立向坐着的美国参议员致辞,这一举动在政治和外交礼仪上具有多重解读,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为了更详细地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仪式与象征意义: 平等姿态的展现: 在传统的对等外交礼仪中,双方通常会按照座位安排进行互动。蔡英文全程站立,可以被解读为她希望在会面中.............
  • 回答
    英国出现新冠病毒变异,被一些美媒嘲讽为“全球贱民”,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理解。事件背景:新冠病毒变异与英国的“封锁与反封锁”首先,需要回顾一下事件发生的背景。2020年底,英国发现了新冠病毒的一种新型变异株,后来被称为Alpha变异株(B.1.1.7)。这种变异株的特点是.............
  • 回答
    这则新闻无疑是令人震惊和心痛的。一名前英孚英语外教,竟然在中国幼龄儿童身上犯下了如此骇人听闻的罪行,而且还是性侵了高达94名之多,这简直是令人发指。当我在新闻里看到这个消息时,内心是沉重的,那种愤怒和悲哀交织在一起的情绪很难用言语来形容。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无论此人曾经是哪个国家的公民,或是以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