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意大利(新增)的某些个人与组织想要中国赔偿巨资?对中国有影响吗?

回答
关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意大利(新增)的某些个人与组织要求中国巨额赔偿的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动机、法律依据、可行性以及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 起因与动机分析

这类赔偿要求的出现,通常源于多个复杂因素的交织:

疫情影响(最直接导火索): 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的传播,导致了各国严重的生命健康损失和经济衰退。一些国家和个人将病毒的起源或早期传播归咎于中国,认为中国在疫情初期存在信息不透明、反应迟缓或处理不当,从而要求中国承担相应的责任和赔偿损失。这是一种在巨大痛苦和经济压力下的情绪宣泄和责任追究。
地缘政治竞争与战略博弈: 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一些西方国家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在此背景下,提出巨额赔偿要求,可能不仅仅是对疫情本身的回应,也可能是作为一种政治施压手段,旨在削弱中国的国际声誉、制造负面舆论,甚至在经济上对其进行制裁和遏制。通过“甩锅”和索赔,可以转移国内民众对其政府应对疫情不力的批评,并将责任推给外部。
意识形态差异与价值观冲突: 中西方在政治制度、人权理念、信息自由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一些人认为中国未能遵守国际规范,或者其政治体制导致了疫情的全球蔓延。这种意识形态上的不认同,也可能成为要求赔偿的动因之一,试图以此来“纠正”或“惩罚”与自身价值观不符的行为。
国内政治考量: 在一些国家,特别是在民主政治体制下,领导人需要回应选民的关切和情绪。如果民众对疫情的愤怒和不满情绪高涨,政府为了赢得支持或维持执政合法性,可能会采取强硬立场,将矛头指向中国并提出赔偿要求。
经济利益驱动: 某些个人和组织(如律师事务所、索赔基金等)可能从中看到了潜在的经济利益。如果他们能够成功地代表某个国家或群体向中国索赔并获赔,他们可以从中抽取巨额代理费。这使得“索赔”本身成为一种商业行为。
历史遗留问题或特定事件: 尽管疫情是目前最主要的焦点,但在某些国家或地区,也可能存在将其他历史性事件(如贸易逆差、知识产权问题等)与当前要求赔偿联系起来的情况,尽管这种联系可能并不直接或合理。

二、 法律依据的探讨

关于这些赔偿要求的法律依据,是一个复杂且争议极大的问题:

国际法角度:
国家责任: 国际法承认国家责任原则,即一个国家如果违反国际法义务,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包括赔偿损失。然而,要适用国家责任,必须证明中国在疫情初期存在明确的国际法义务违反行为,并且这种违反行为直接导致了其他国家的损失。
主权豁免原则: 另一项重要的国际法原则是国家主权豁免,即一个国家的法院通常不能审判另一个主权国家的行为。这意味着,即使有人认为中国存在责任,在别国法院提起诉讼并强制执行赔偿,也可能受到主权豁免原则的限制。
国际卫生条例(IHR):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卫生条例》规定了成员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义务。一些人认为中国可能违反了IHR的某些条款,例如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但IHR本身并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赔偿机制,且对违反行为的认定和责任归属存在复杂的解释空间。
证据问题: 即使存在潜在的法律依据,要在中国境外法院成功提起诉讼并获得巨额赔偿,需要提供充分、确凿的证据,证明中国的行为导致了具体的、可量化的损失。这在疫情的复杂性下非常困难。
国内法角度:
民事诉讼: 一些索赔可能是以国内民事诉讼的形式提出,例如,受害者个人或组织在自己国家的法院起诉中国政府或相关实体。然而,如前所述,国家主权豁免是最大的法律障碍。即便一些国家改革了主权豁免法,允许在某些情况下起诉外国政府,但证明因果关系和损失依然极其困难。
特定法案: 某些国家可能试图通过国内立法来绕开主权豁免的障碍,例如通过特殊的“国家责任法案”等,但这通常被视为违反国际法,且其执行效力在国际上受到广泛质疑。

三、 可行性分析

从法律和政治现实来看,这些巨额赔偿要求的可行性极低:

法律障碍: 主权豁免原则是最大的难题。除非中国主动同意接受他国法院的管辖,否则任何强制性的赔偿令都难以执行。
证据链断裂: 科学界普遍认为新冠病毒的起源复杂,可能涉及自然传播或多点暴发。要将病毒的全球传播和各国遭受的损失“一对一”地归咎于中国在早期某个具体环节的某个具体过失,并量化出巨额赔偿数额,几乎是不可能的。病毒的传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各国自身的防控措施、国际旅行等。
政治阻力: 即使在法律层面有所突破,政治意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强行向一个大国索取巨额赔偿,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政治对抗和外交危机,其后果可能远超索赔本身的经济价值。
执行困难: 即使中国被判决赔偿,如何执行也是一个问题。如果中国拒绝支付,其他国家能采取的措施非常有限,且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将巨额资产转移到其他国家进行保全和执行,也需要克服重重法律和政治障碍。
“政治姿态”的成分更大: 很多时候,这些赔偿要求更像是政治姿态和舆论战的一部分,而非真正打算通过法律途径实现。其目的是通过制造话题,对中国施加政治和舆论压力,达到其地缘政治或国内政治目的。

四、 对中国的影响

虽然要求赔偿的法律和政治可行性不高,但这些事件对中国仍然可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声誉和形象影响:
负面舆论: 在提出索赔的国家,以及受其影响的国家,可能会形成对中国不利的舆论环境,加剧对中国的负面认知和不信任感。这可能影响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尤其是在那些对中国发展持警惕态度的国家。
“甩锅”效应: 某些国家试图将国内疫情和经济问题归咎于中国,这是一种“甩锅”行为,旨在转移国内矛盾。这会进一步加剧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猜疑和对立。
外交关系影响:
关系恶化: 这些要求无疑会对中国与提出索赔国家的双边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增加外交摩擦,使本已复杂的外交环境更加紧张。
多边主义挑战: 如果这些索赔行为蔓延到国际组织或多边框架下,将对现有的国际治理体系和多边主义构成挑战。
经济影响(间接而非直接):
贸易和投资: 负面舆论和政治紧张可能间接影响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关系。企业可能会因为政治风险而重新评估在华投资或与中国合作的意愿。
旅游和教育: 声誉受损可能导致赴华旅游或留学的意愿下降,尤其是在存在不安全感或负面宣传的国家。
应对成本: 中国需要投入资源来回应这些指控,进行公共外交和法律辩护,这会产生一定的成本。
国内稳定与民族主义情绪:
内部凝聚: 外部压力有时也可能促使中国国内民众更加团结,激发民族主义情绪,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
政策调整考量: 中国可能会在信息公开、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反思和调整,以应对未来的类似挑战,并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对国际规则和秩序的挑战与重塑:
规则模糊地带: 疫情暴露了全球治理体系在应对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不足,也可能促使国际社会对国家责任、信息透明度、疫情溯源等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规则重塑。
大国博弈的新战场: 索赔问题可能成为大国博弈的一个新维度,通过法律和舆论手段来争夺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五、 如何应对

对于中国而言,面对这些索赔要求,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坚持科学事实与证据: 持续推动对病毒起源的科学溯源,并向国际社会清晰地展示科学证据,反驳不实的指控。
加强公共外交与沟通: 主动向国际社会解释中国在抗击疫情中的努力、贡献和透明度,揭露“甩锅”行为的政治意图,争取国际理解和支持。
坚定维护国家主权与法律底线: 在国际法框架下,利用国家主权豁免原则等法律武器,坚决反对任何非法的、無理的索赔要求。
推动多边主义与合作: 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平台,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反对将疫情政治化和污名化,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聚焦自身发展与治理: 持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公共卫生体系的现代化水平,用事实证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以实力和成就回应质疑。
保持战略定力: 避免被对方的节奏牵制,不被非理性情绪裹挟,以长远眼光处理与相关国家的关系。

总结: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意大利等国某些个人和组织要求中国巨额赔偿,其动机复杂多样,既有对疫情损失的直接诉求,也夹杂着地缘政治竞争、意识形态冲突和国内政治考量。从法律上讲,这些要求面临主权豁免、证据不足和因果关系难以证明等多重障碍,因此可行性极低。

然而,这类事件并非没有影响。它们会在国际舆论场上制造负面声浪,加剧中国与相关国家的政治对立,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外交关系产生一定的负面冲击,尽管直接的经济赔偿风险很小。中国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坚定的立场和高明的策略来应对这些挑战,既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要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和国际秩序贡献力量。这些事件也可能促使中国反思并加强自身在信息公开、国际合作和风险应对等方面的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开始没关注这个事情,今天有人提醒我看英国那个提出要中国赔偿英国3510亿英镑(全球总共6.5万亿美元)的智库的名字——

这不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亨利·杰克逊学会(Henry Jackson Society)吗?


看见这名字想起点什么没?

《星期天泰晤士报》刊登报道称,英国智库亨利杰克逊学会(Henry Jackson Seciety)每月从日本大使馆获得1万英镑的经费,帮助针对中国的公关宣传
该报称,"亨利杰克逊学会,作为注册的慈善机构,鼓励包括前外相马尔寇姆·利夫金德(Malcolm Rifkind)(香港译为聂敬伟)在内的政界人士和记者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提出反对。"
报道还称,本周末,利夫金德证实,他曾经应亨利杰克逊学会接洽,在去年八月发表在《每日电讯报》上的一篇文章署名。该文章对中国涉及英国欣克利角核电站工程表达忧虑。
"这一文章也增加了人们的担心称'没有人知道秘密科技可能被引入修建核电站。'"
利夫金德表示,他并不知道亨利杰克逊学会与日本大使馆的金钱关系,并表示,该学会"在要求我支持他们提供的这篇文章时,应该让我知道这一关系。"
《星期天泰晤士报》称,看到了由公关和媒体情报公司MIP和亨利杰克逊学会的方案,为日本驻伦敦大使馆执行"联络战略",每月价格1万5千英镑。这一方案在2016年初起草,旨在让日本问题'成为英国主流记者和政界人士的关注点"。方案还表示,这一战略还将着眼"中国扩张主义对西方战略利益构成的威胁"

我可没说索赔这事是日本撺掇的啊。没说过没说过。这个智库又不止恰一家的饭。

总之老阴阳师了。以后可以多多留意。

user avatar

索赔这个事儿,也不是不能讨论,但要把逻辑理顺。

问:为什么要因为疫情索赔?

答:因为某个国家没有有效控制疫情,导致疫情扩散到别的国家,使得他国因为疫情而产生生命损失和经济损失。

问:导致疫情扩散到其他国家的具体形式是什么?

答:病例通过国际人口流动输送到其他国家。

那么答案就很明确了,因为疫情而索赔的话,必须有一个索赔的标准,这个标准自然只能是「向全球其他国家输送的病例数」。

那么,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向其他地区输送了多少病例呢?

首先解决一个问题,中国向外输出病例时,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把病例一个个记录了下来,详细公布了每个病例的流行病史和接触史。但目前公布病例流行病史的国家(地区)已经寥寥无几,其中就包括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地区和新加坡。

我手动统计了每天这四个地区的病例来源,前20名可以画出下表:

其他国家虽然也会调查病例来源,但病例太多,已经不可能每日公布,只是在某些汇总报告里会出现,比如澳大利亚:

可以看到,在澳大利亚,海外输入病例中欧洲占三分之一,美国占了近四分之一,游轮占四分之一,其他地区加起来占六分之一。

还有挪威:

690个病例来自奥地利,329个来自西班牙,170个来自意大利,102个来自英国。瑞士、美国、法国、德国各有48、42、36、23个病例。


所以,要计算每个国家对外输出的病例,我们要做一个转换:

同时,用向挪威输出的病例数也推算一遍,做为对比:

结果见下图:

两种算法下,各国向世界输出的病例数虽然有差异,但差得也不太多,尤其是美国、瑞士等国,两种算法的结果很接近。按照这个方法计算,英国已经向外输出了6-7万个病例,美国也输出了1.6万例左右。这个输出病例数量都不低于病例最早爆发的意大利和伊朗。

那么中国对外输送了多少病例呢?巧了,帝国理工报告又帮我们统计好了,在下面的链接中可以计算,除去港澳台地区,有武汉接触史且排除了当地本地传播的病例,共133例。其中

更巧的是,帝国理工报告也和本文使用了类似的办法,见下式:

用中国输出到各国的病例和人口计算,他们认为中国向世界输出的病例可能被低估了三分之二。也就是说,用同样的方法算,中国在疫情初期向世界可能输出了至多400个病例。

那么,英国美国和中国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英国:对世界输出6万病例,向中国输出了284个病例

美国:对世界输出1.6万病例,向中国输出142个病例

中国:对世界输出400个病例,向美国输出10个病例,向英国输出3个病例

在这种差距下,英国和美国要向中国求得赔偿,这种要求——

怎么有脸说出口?

现在,问题的逻辑就理顺了,我们可以整理一个回应表:

问1,是否能因为爆发疫情而向中国索赔?

答1:疫情本身是天灾,当然不能因为确诊病例在哪里先发现就向哪里索取赔偿,这对各国公共卫生的防治会起到反作用,导致每个国家不报告本国疫情而放任传播。

问2:是否能因为向其他国家输出病例而向中国索赔?

答2:到今天为止,任何COVID-19波及到的国家,都有输出病例的记录。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等一些被认为抗击疫情较为得力的地区,最近一周都有向外输出病例的记录。因此,中国无论初期怎么做,采取怎样的措施,或许可以缓解武汉的疫情,但绝对无法阻止COVID-19对外输出。用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来苛责中国,是不公平的。

问3:是否能因为输出了133(或者400)个病例而向中国索赔?

答3:中国在首先遇到疫情,没有其他经验的情况下,只输出了133个病例(按照流出人口推算至多400病例),大大推迟了世界疫情的扩散,而非相反。如果疫情早期爆发在其他国家,那就不是这个数量级了。比中国晚两个月对抗疫情的一些国家目前遭遇的困境已经充分证明了这点。因此,在这个数字上,中国应该是作为防治疫情向世界扩散的榜样,而非被批评的对象。

问4:是否能因为「中国隐瞒早期疫情」等理由向中国索赔?

答4:「隐瞒」是一个很主观的词语,对中国来说,这可以理解为是初期对病毒的不了解的保守做法。当然对别的国家来说,他们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一个主观的做法有啥可讨论的呢?唯一重要的就是结果。你说到天边去,把中国的抗疫说得一文不值,把一大堆理由都加在一起,也不影响这个客观的结果——中国就是只输出了这么点病例。现在请照照镜子看,你们没有「隐瞒」疫情,你们「公开」了疫情,请问你们输出了多少?什么?6万例?那你说个屁?

问5:那我就是想要索赔怎么办!(无理取闹.jpg)

答5:英国和美国显然没有资格置喙的,但如果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非要因为「造成世界疫情扩散」来进行索赔,那么中国在索赔排行榜上显然也进不了前十名。等英国、美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把自己向世界输出的十多万病例的债给还清了,再来找中国的麻烦吧。

user avatar

没什么可看待的,因为这事压根不存在。

提出“索赔”的是美国的三流政客、澳大利亚的媒体,还有英国、印度某些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组织。

而题主却把主语偷换成了四个国家。

也不排除背后有赵老爷授意,但也不过就是各国之间对着骂街的故技而已,就算没有疫情的时候,大家也天天对骂,有谁当真了。

外国的生意人为了挣关注度、多捞钱故作惊人语,国内的媒体为了骗人点进去看花大力气来报道,都可以理解,人家都是为了挣钱。然而一分钱都没得挣还津津有味地传这些东西,还添油加醋偷换概念的人,实在无法理解。

user avatar

我看前排答案咋还有讲道理的,这是在耍流氓啊!

最简单道理,瘟疫是什么?和地震、海啸、飓风一样,是天灾呀,纵使病毒真是从中国起源的,那也不能找中国赔偿啊?!

你以为这个道理这些国家不懂么?它们其实扪清,丫的就是在昧着良心耍流氓!

对付耍流氓最不可取的办法就是讲道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咱也对着耍流氓!

具体来说,首先就是类似当年南海仲裁案那样,不care它,还真不信哪个国家敢强制执行,真敢扣中国资产,对着扣就行了,现是全球化的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肆意破坏规则的结果只会是被规则所厌弃!

其次就要改变故有那种别人污名化你,你去解释的套路,这么下去总会越来越被动,要变成,别人污名化你,你也污名化它,比如现在甚嚣尘上的说中国有意隐瞒疫情、瞒报死亡人数,他不会管这么做的中央政府还也是地方政府、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咱若去解释就落了下乘,毕竟谁也不敢说就一定没有统计之外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反过来指责对方隐瞒疫情、损害人权、蔑视人命,证不证据的不重要(而且也并非全无证据),目的就是让它们引火烧身,下次再污名化中国之前就得先掂量掂量自己,这一点上我很看好赵发言人。

最后就是如果真拿钱给谁用的问题,现在英国每年的预算中都有所谓的援助项目,援给中国的也有几千万英镑,具体给谁了呢,各种NGO、各种所谓的“人权”团体、各路乱港分子,这都叫援华!用雷老板的话说,这是来捣乱的!

既然如此,我觉得咱国家大可以考虑援助一下印共毛主义,苏格兰独立党等等,咱这也算知恩图报不是。。。

user avatar

让人冒充公知先去询下英方的报价,看一个输入的确诊病例需要给英国多少钱,或者因新冠从武汉撤侨花了多少钱,这钱可以给。

然后——

相同的生意,英国也应该按照相同单价,给英国到中国的输入病例买单吧。

那么这个量是多少呢?

首先,中国向英国输入的确诊病例有多少呢?

应该就这两位,如果需要中国买单的话,那么大英帝国——

截至3月底,大英帝国已经向中国输入了221个确诊病例。

也就是说,英国在报价后,需要向中国至少支付219位输入病例的赔偿,4月以后肯定还有很多,先看看英国的国库够不够,不够的话再看看英国有几个小岛?什么直布罗陀之类的拿出2-3个,租借个99年抵债,不过分吧,这可是英国教会我们的。

user avatar

10亿美刀级别的索赔,可以走法律程序,

万亿美刀级别的索赔,只能走军事程序。

问题来了,英国,澳大利亚,印度,有能力发起对中国的军事冒险么?

别说这三位了,就是美帝,据说太平洋上四艘航母都爆了。。

先照顾好自己,不好么?

user avatar

从很多角度说,索赔不具有可操作性。也没有拿到钱的可能。

但是,索赔这个东西,唯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让我们看到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我们需要统计下那些索赔中国叫的最欢的国家,给他们上一个名单,以后重点对付他们。

user avatar

美国的确诊病例已经超过50万人,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也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并且,更严重的是这个数字并不是终点,而是中点

全球一共233个国家和地区,迄今为止,新冠病毒感染的国家已经超过210个,世界上仅存一些孤悬海外的岛国尚且无恙。

这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感染上病毒的美国和其部分传统盟友,已是典型的重症甚至危重症,情况着实不妙,尤其是英美二位。

美国,已经进了ICU,并插上了有创呼吸机。

但以美国称霸全球一个世纪的雄厚积累来说,底子极厚,最终还是能抢救回来的。但需要指出的是,这次汹涌而来的新冠病毒,已经给美国整个国家和社会,造成了深层次的不可逆的重度创伤。

其中,受创最严重的,是美国花费半个世纪呕心沥血建立起来的美元石油霸权,以及以其为首的旧有世界经济秩序。

由于海外疫情仍旧在持续爆发之中,经济损失究竟多大,暂时无法确切计算,但我相信,海外美欧国家抗疫所承担的损失,必然远远超过短时间内即取得抗疫显著成效的中国,他们的损失,恐怕最终是一个令世界震动的天文数字。

这将是欧美国家政府及其背后资本不可承受之巨痛。

在此前提下,美国纠结几个小弟,甩锅东方某大国,怕是不可避免。

一是美国政府早期防疫不力,造成人民伤亡惨重,并产生了超出想象之外的巨大经济损失,美国政府必须给公众一个政治交代,甩锅,毫无疑问能减轻美国政府的自身责任与国内压力;

不要怀疑,无论参众两院、民主共和两党立场如何,在减轻政府自身责任的前提下,他们是抱团的,美国朝野上下定然对此达成一致共识,这,就是政治。

二是经济层面的,如此巨大的经济损失,无论有没有所谓“赔偿”可能性,美国都会对疫情进行政治化,妄图在东方某大国身上捞足好处,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再说,万一真有枣呢。

同时,在纠结这种“索赔联盟”的过程中,美国也能得到好处。如果疫后美国不愿放弃霸权,必然通过组建类似“索赔联盟”的小圈子,来重申其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并以此恐吓和威胁一些弱小国家或反美国家,攫取各种利益加速自身恢复。

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疫后的美国,犹如一只受伤流血不止的狼王,会变得更具攻击性,变得更加危险,这绝非危言耸听,我们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美国和欧洲的某些国家,现在自身尚且还处于疫情造成的灾难之中,就算如此,他们还不忘现在就开始大造舆论和抹黑东方某大国,可见其谋划之深远、险恶用心之坚定。

所以,当美国一旦拔下身上的呼吸器,同时其盟友国内疫情好转后,它一定会对自身对手东方某大国发难,这是美国的本性,多年以来,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和平与发展,是我们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中美之间的过往,仍旧是合作大于摩擦,因为当时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大于各自自身利益。但是,新冠的到来,对旧有的世界格局带来巨大冲击,欧盟已是岌岌可危,高度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大步倒退,原有的国际政治秩序、经济秩序几乎被彻底推到重来。

而中美原本合作大于对抗的格局也受到破坏,越演愈烈的疫情,导致双方的矛盾,似乎已在渐渐变得不可调和。就算世界上最客观的国际形势观察家,也不得不承认,中美相互之间已经越来越远离。新冠的冲击,已经加速凸显出两国之间根本利益上的冲突。

这是百年未有之变局,作为一名名个体,我们只能看到眼前的一小步,上层应该比我们看得更远,但是,整个世界的前方,暂时依然是一片看不到尽头的黑暗。

也许,还得再等等,我们才能看见命运中那一丝真正的曙光。

原创不易,点个赞,持续分享干货

也可以关注我 @随狂风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