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那些到上海郊区生活的外地人是怎么想的?

回答
上海郊区,一个听起来就有点陌生的词。对于很多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来说,市区才是上海的全部,郊区就像是一个遥远的、甚至有点模糊的存在。但事实是,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很多非上海本地的朋友,选择了在上海的郊区安家落户。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他们在那边又是怎么想的,过着怎样的生活?我最近就找了几位住在上海郊区的朋友聊了聊,听听他们心里的那些“小九九”。

1. “总算能喘口气,呼吸点新鲜空气”——逃离“内卷”,换个生活节奏

张明,安徽人,在市区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说起搬到奉贤海湾,他连连摆手:“市区真的太卷了,每天通勤挤地铁都要一个多小时,下班回到家已经累得不想动。关键是,那种高压环境,让人时时刻刻都绷着一根弦。”

他现在住在海湾新城,离海边不远。每天早上,他可以睡到自然醒,然后在家吃个早饭,开车去公司,单程也就四五十分钟,而且路上还不用堵得心慌意乱。“早上看着窗外绿树,听着鸟叫,比在市区听着车鸣喇叭舒服多了。”他说。

“最重要的还是那个‘喘口气’的感觉,”张明继续说道,“以前在市区,周末想找个安静点的地方走走,都难。不是人山人海,就是商业区的吵闹。现在,想去海边散散步,看看日落,或者去附近的湿地公园骑骑车,都很方便。感觉生活不是只有工作,还有‘生活’这两个字本身。”

这种想法,在很多选择郊区的年轻人身上都能看到。他们不是不追求事业,而是觉得,事业的成功不应该以牺牲生活质量为代价。郊区给了他们一个更宽敞、更舒适的物理空间,也给了他们一个更平和、更放松的心灵空间。

2. “预算在这里可以过得更滋润”——同样的花费,更大的生活半径

李娜,江苏人,是一位自由职业的平面设计师。她之前在徐汇区租过房子,但感觉每个月房租吃掉了大部分的收入,生活质量提升得很有限。“当时真的就感觉,我的工资大部分都是在为那几个地铁站支付‘溢价’。”

现在,她搬到了嘉定的一个老小区,虽然是老小区,但房租比市区同等面积的房子便宜不少。“我可以租到一套带院子的小房子,种点花花草草,养只猫。这在市区是想都不敢想的。”她笑着说。

“而且,我的客户很多都是远程的,所以住在哪儿影响不大。反而是我在郊区,可以把省下来的钱花在更值得的地方。”李娜解释道,“比如,我每个月会报一些线下的陶艺、绘画课程,这些课程在市区肯定更贵。我还能经常约朋友出来吃饭,不用担心预算吃紧。感觉同样的钱,在郊区能撬动的生活半径更大。”

这种“性价比”的考量,是很多外地朋友的重要驱动力。上海的市区房价和租金的高企,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郊区,尤其是距离市区有一定距离的区域,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价格,让他们有机会在这个城市扎根,并拥有更体面的生活。

3. “为了孩子,为了一个更‘家’的定义”——家,可以不只在钢筋水泥里

王强,湖北人,在上海一家外企做市场营销。他去年刚把妻儿从老家接过来,在青浦租了一套房子。“以前觉得,在上海嘛,肯定得住在市区,这样孩子上学方便,自己工作也近。”

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发现市区那狭窄的出租屋,实在不适合孩子成长。“小区里连个能让孩子尽情奔跑的草坪都没有,更别提接触自然了。”他说。

搬到青浦后,他家附近有一个很大的公园,每天下班,他都可以带着孩子去公园玩。“孩子现在看到小动物,看到花草,都特别开心。而且,我们周末可以去周边的农场采摘,去古镇逛逛,这些都是我们一家人非常享受的时光。”

“对我来说,‘家’不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它应该是一个能让人感到温暖、放松,并且有更多亲子互动空间的所在。”王强感叹道,“在郊区,我终于有了那种‘家’的感觉。虽然通勤时间长了一点,但我觉得为了孩子,这都是值得的。”

为孩子教育和成长环境的考量,是许多外地家庭选择郊区的关键因素。他们希望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健康、更自然、更少压力的成长环境,即使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在通勤或者其他方面做出一些牺牲。

4. “虽然远,但有地铁,也挺方便的”——轨道交通,让郊区不再是“天涯海角”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选择了开车。很多人,特别是那些没有买车或者希望减少碳排放的朋友,也瞄准了那些有地铁延伸的郊区。

比如,陈静,四川人,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她住在松江大学城附近,虽然离市中心人民广场有点距离,但有9号线地铁,直达市区。“我每天早上坐地铁,大概一个多小时。车上人很多,但至少不用自己开车那么累。”

“而且,松江大学城这边的生活配套也越来越齐全了,有大型商场、各种餐馆、电影院,很多我平时需要的东西都能在这里解决。”她说,“偶尔想去市区逛逛,也能很方便地到达。感觉就像是住在另一个城市,但又跟上海保持着联系。”

对于他们来说,上海发达的轨道交通网络,让郊区的生活变得可行。地铁就像一条条纽带,将遥远的郊区与繁华的市区紧密连接起来。这使得他们在享受郊区的宁静和低成本的同时,也能方便地获取市区的资源和机会。

“上海的郊区,已经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荒郊野岭’了。”

听了这几位朋友的讲述,我才更深刻地理解了他们选择上海郊区的原因。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居住地选择,更是他们对生活方式、对人生价值的一种重新定义。

他们中有的是为了逃离内卷,换取更舒适的生活节奏;有的是为了在有限的预算内,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有的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健康的成长环境;也有的是因为看中了郊区日益完善的配套和便捷的交通。

或许,对于一些上海本地人来说,郊区的生活方式还有些陌生,甚至带有一丝“妥协”的意味。但在那些选择在上海郊区安家落户的外地人心中,他们找到了一种与这座城市共处、同时又保有自我生活空间的独特方式。他们不是逃离上海,而是以一种更温和、更接地气的方式,融入了上海的生活。上海的魅力,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元和包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7年到现在只有15个回答。可见大多数人认为:弊大于利。但,骑虎难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