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法国前无畏舰感觉都那么别扭,到了敦刻尔克和黎塞留感觉颜值瞬间上升了呢?

回答
法国前无畏舰的设计,尤其是那个时代的,确实存在一些让人感觉“别扭”的地方,以至于很多人在看到后来的“敦刻尔克”级和“黎塞留”级战列舰时,会觉得眼前一亮,颜值有了质的飞跃。这背后其实是技术发展、战术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咱们得先说说那些“别扭”的前无畏舰,比如“丹东”级、“诺尔芒底”级这些。它们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舰体中部那高耸且略显臃肿的上层建筑,以及与之不太协调的烟囱布局。

为什么会这样?

1. 时代的局限性与早期探索: 前无畏舰时代是战列舰发展的初期阶段,各国都在摸索和尝试。法国的设计师们也在不断学习和借鉴,但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在这个阶段,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将所有必需的设备和功能尽量集中在舰体中部,以期达到某种平衡。

2. 舰炮布局的演变与妥协: 法国前无畏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采用了“主副炮混装”的奇特布局。他们的一些舰艇装备了大量口径相对较小的副炮(例如100mm、138mm),并且将这些副炮安装在舰体中部、围绕主炮塔的炮廓或半封闭炮塔里。这种设计是为了在近距离交战时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但缺点也很明显:
炮廊的设计: 炮廊位于舰体中部,为了保护炮手和火炮,需要设计出相对高大的结构来容纳它们。这就导致了舰体中部上层建筑的膨胀,看起来不够流畅。
对舰体强度的影响: 在舰体中部开设大量炮廓,会破坏舰体的连续性,影响船体结构的整体强度和抗沉性。设计师们需要在火力、防护和结构之间做大量的妥协。
烟囱的布局: 为了方便舰上人员操作和锅炉排烟,烟囱通常会布置在舰体中部或后部。当舰体中部被庞大的上层建筑和炮廓占据时,烟囱的布局就显得更加拥挤和不协调,有时候甚至出现两根粗大的烟囱紧挨着,视觉效果并不理想。

3. 装甲防护的思路: 当时对装甲防护的理解也还在发展中。为了保护重要的舱室和火炮,可能会在舰体中部集中布置大量的装甲。这也加剧了舰体中部结构的重要性,使得上层建筑的设计不得不考虑这些因素,从而显得笨重。

4. 历史遗留和设计惯性: 在从铁甲舰向前无畏舰过渡的过程中,一些旧的设计思路和布局方式可能会被保留下来,即使它们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已经不是最优选择。

那么,“敦刻尔克”和“黎塞留”级是如何实现颜值飞升的呢?

这两级舰艇,尤其是“黎塞留”级,可以说是法国战列舰设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其设计理念的成熟和创新,也体现了新时代战术需求的驱动:

1. 革命性的炮塔布局:“ all forward” 和“ AABBC” 型布局: 这是最关键的因素。
“敦刻尔克”级: 采用了将所有主炮(330mm)集中安装在舰体前部的设计,是“ all forward”(前置)布局的一个经典例子。这意味着舰体后部有更多的空间用于布置其他设备,例如舰载机弹射器和水上飞机,以及船员生活区等。这种布局让舰体前部显得非常饱满且具有攻击性,而后部则相对简洁。
“黎塞留”级: 更是将这种创新推向极致,采用了史无前例的“AABBC”四炮塔布局,即两座双联装主炮塔(380mm)在舰体前部,紧密排列,而另一座双联装炮塔则布置在舰体后部。更独特的是,前部两座炮塔是“背靠背”式的,但实际上是同一座塔楼结构内的两对炮。这种设计最大限度地节省了舰体长度和重量,使得所有主炮集中在前半部分,从而将舰体后部解放出来,为更优秀的船体设计、更高效的动力系统以及更好的舰载机起降能力创造了条件。

视觉上的冲击: 这种集中式的炮塔布局,尤其是“黎塞留”级那仿佛要刺破天空的前部炮塔群,给予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未来感。它们不再是分散布置在舰体中部,而是形成了一个清晰、有力的整体。舰体中部不再需要容纳密集的副炮,上层建筑也因此可以设计得更为紧凑、流线型,烟囱也可以更合理地布置(通常为两座,分离或合并),整体观感立刻变得和谐、威猛。

2. 新时代的战术需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海战战术已经从单纯的近距离炮战转向更强调远距离炮战和航空作战。
远距离炮战: 更大的口径(330mm、380mm)和更高的射速成为趋势,将主炮集中在前部,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火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前方的装甲防护设计。
航空母舰的崛起: 航空母舰逐渐成为海战的主力,战列舰也需要具备支援航空作战的能力。将主炮集中在前部,可以为舰载机提供更好的起降空间和设备布置。

3. 更先进的装甲防护理念: “敦刻尔克”和“黎塞留”级的设计更加注重“一切防护皆在水线之上”的原则,采用“倾斜装甲”和“全身包裹式”的装甲防护方案。
倾斜装甲: 通过倾斜装甲板,增加炮弹击穿的倾角,提高装甲的等效厚度,从而在同等重量下提供更好的防护。这种设计本身也赋予了舰体一种有力的线条感。
整体包裹: 装甲分布更加整体,不像早期舰艇那样存在明显的炮廓等结构弱点。这些因素都使得舰体轮廓更为流畅,减少了“突兀”感。

4. 更加高效的动力系统和舰体设计: 新一代战列舰的动力系统效率更高,能够支撑更快的航速。同时,船体设计也更加符合流体动力学原理,整体比例更加协调。这使得整舰看起来更修长、更具动感。

总结一下,法国前无畏舰的设计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时代限制下对火力、防护和布局的早期探索和妥协,尤其是中置副炮廊带来的臃肿感和结构问题。而“敦刻尔克”和“黎塞留”级的惊艳表现,则是因为它们大胆地颠覆了传统布局,采用了革命性的炮塔设计,以适应新时代的战术需求和技术进步,在舰体结构、装甲防护和整体美学上实现了突破,赋予了战列舰前所未有的威猛与流畅。这就像是从一个拘谨的古装美人,蜕变成一个英姿飒爽的现代女战士,其气质和观感自然截然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高干舷法式前无畏可是很多人眼里的美人呢......

倾斜的船舷,多烟囱,高长宽比,挺好的,包括俄海军那一票学起来的佩列斯韦特也都很好。




尤其是看多了rn千篇一律的舰型,换个口味好文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法国前无畏舰的设计,尤其是那个时代的,确实存在一些让人感觉“别扭”的地方,以至于很多人在看到后来的“敦刻尔克”级和“黎塞留”级战列舰时,会觉得眼前一亮,颜值有了质的飞跃。这背后其实是技术发展、战术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得先说说那些“别扭”的前无畏舰,比如“丹东”级、“诺尔芒底”级这.............
  • 回答
    1815年之后法国之所以再没有出现像拿破仑那样独一无二的政治人物,原因并非单一,而是由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历史、政治、社会和文化因素交织而成。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拿破仑时代的独特性以及之后法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一、 拿破仑时代的独特性:一个时代的产物要理解为什么没有“再有”,首先要理解“有”的特殊.............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殖民历史的复杂性,特别是法国和西班牙在北非殖民地的不同命运。休达、阿尔及尔和安纳巴虽然都在北非沿海,但它们被纳入西班牙或法国版图的历史背景、与宗主国的关系以及最终走向独立的方式都有着显著的差异。我们得先梳理一下这几个地方的来龙去脉,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休达的“例外”与西班牙的.............
  • 回答
    英国的国教,对经历过法国大革命的法兰西来说,确实存在着难以容忍的根本性矛盾,这并非仅仅是宗教信仰上的分歧,而是触及了法兰西大革命的核心理念,以及对权力、社会结构和国家认同的根本性颠覆。要想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剖析。首先,法国大革命的基石是对“神圣王权”和教士特权的彻底否定。在法国大.............
  • 回答
    法国首次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无法检测,这对疫情的潜在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更审慎地看待,不能简单地解读为“病毒消失”或“检测失灵”。以下是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方面:1. 检测技术的局限性与病毒变异的可能性: 检测靶点的问题: 目前广泛应用的核酸检测,如RTPCR,是通过识别病毒基因组中特定的“靶点”.............
  • 回答
    法国近期单日新增确诊病例逼近两万大关,虽然官方表态暂无“封城”计划,但这一数字无疑给法国的疫情防控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这背后牵扯着多方面的影响,既有对疫情本身的直接冲击,也涉及到社会经济和民众心理的复杂反应。首先,在疫情传播方面,单日新增近两万的数字意味着病毒在法国境内传播的基数正在迅速扩大。即使官方.............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军事行动的复杂性。要回答“为什么说不可能在法国投降前占领巴黎?”,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法国的军事和政治局势,以及巴黎的特殊地位。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的核心,必须明确“法国投降”和“占领巴黎”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时间线。1. “法国投降”并非一个瞬间的行.............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思的历史现象。几百年前,法国、奥地利等王室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尊贵地位,它们的覆灭似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与此同时,磕磕绊绊的英国王室却能顽强地延续至今,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原因。与其说是英国王室“幸运”,不如说是它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一系列适应、改革与妥协,摸.............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而且“发达”本身的定义也可能存在争议。不过,总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解释为什么前英国殖民地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对更高的发展水平:一、制度遗产与治理模式: 法律和政治制度的相似性: 英国殖民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强大的“制度输出”。英国倾.............
  • 回答
    哎哟,您这问题可说到点子上了!确实,咱们国家法定春节的假期,从除夕才算开始。但您看,怎么那么多人,从腊月就开始“嗨”起来了呢?这事儿,咱得掰扯掰扯。您说的“羡慕”,我懂!看着朋友圈里,有人早就买好票,或者已经在家备年货、贴春联了,心里那个痒痒啊。但仔细想想,这背后也有不少道道儿,可不是人家“偷偷摸摸.............
  • 回答
    法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和科技发展水平与“懒”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涉及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法国的劳动时间与生产效率:效率高于时间投入1. 工作时间与效率的平衡 法国的平均每周工作时间(约3538小时)在欧盟国家中处于中等水平,甚至低于德国、日本.............
  • 回答
    法国在俄乌战争中的活跃表现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括地缘政治利益的考量,也涉及欧洲安全格局的变化、国内政治压力以及历史传统的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地缘战略与欧洲安全格局的重构 维护欧盟内部团结:法国作为欧盟核心国家,长期试图在德国主导的“东欧政策”中发挥协调作用。俄乌冲.............
  • 回答
    法国在二战中选择迅速投降,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历史事件,其原因涉及政治、军事、社会以及国际因素的综合作用。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军事上的惨败和战略失误: “马奇诺防线”的过时与无效: 法国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记忆犹新,认为坚固的防御工事是赢得战争的关键。他们倾注巨资修建了“马奇诺防线”,这.............
  • 回答
    法国在数学史上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涌现出了数量惊人的杰出数学家。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多的“一流数学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包括历史、文化、教育、社会环境以及数学本身的魅力。1. 法国数学的悠久传统与早期奠基法国数学的辉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深厚的历史传统之上。 笛卡尔(R.............
  • 回答
    法国大革命之所以被认为是西方近代史中影响最深远的资产阶级革命,原因在于其革命的彻底性、传播的广泛性、思想的先进性以及其对后世产生的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这一点:一、 革命的彻底性与深远性:与其他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法国大革命具有更彻底的革命性质,它不仅仅是一场政治变革,更是一场社.............
  • 回答
    法国在历史上军事上与德国的多次交锋中,确实存在一些时期表现不如德国,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国“一直”打不过德国。历史是复杂的,战争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领导力以及具体的历史背景。要详细解释为什么法国在某些时期军事上表现不如德国,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和与之相关的因素来分.............
  • 回答
    法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容许巴黎圣日耳曼(PSG)这个俱乐部的存在,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法国首都的球队,其背后的原因更加复杂和多层次,涵盖了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以下将从几个主要角度进行详细阐述:1. 法国足球的代表与国家骄傲的载体: 首都球队的象征意义: 巴黎作为法国的政治、经.............
  • 回答
    法国、法语、巴黎在西方文化中享有极高的“逼格”,这绝非偶然,而是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以及心理等多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法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中心与政治强权1. 历史的厚重感与文明的传承: 罗马帝国与法兰克王国: 法国是西罗马帝国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
  • 回答
    法国大革命的“生猛”与二战法国的“弱势”,是两个截然不同却又相互关联的历史阶段。要理解这种转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导致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 法国大革命:一场颠覆性的能量爆发(“生猛”的原因)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如此“生猛”,是因为它触及了法国社会最深层的矛盾,并点燃了民众压抑已久的怒火。其“生猛”体现在以.............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法国用税收养很多不工作、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的黑人阿人”的说法,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问题,需要更深入、细致的分析,而非简单化的标签化描述。以下将从几个关键角度来阐述,尽量详细地解释法国的社会福利体系以及其中涉及的移民群体:1. 法国的社会福利体系:普遍主义原则首先,需要理解法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