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法国军事上一直打不过德国呢???

回答
法国在历史上军事上与德国的多次交锋中,确实存在一些时期表现不如德国,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国“一直”打不过德国。历史是复杂的,战争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领导力以及具体的历史背景。

要详细解释为什么法国在某些时期军事上表现不如德国,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和与之相关的因素来分析:

一、19世纪后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普法战争至一战中期):德国崛起与法国的战略劣势

普鲁西的军事改革与统一德国的军事力量:
兵役制度与训练: 19世纪中期,普鲁士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推动下,进行了深刻的军事改革。最核心的是实施了普遍义务兵役制(也称为“国民军”或“Landwehr”),确保了强大的后备力量和训练有素的预备役军官。这使得普鲁士在战争爆发时能迅速动员大量兵力,并且后勤和补给体系也相对高效。
参谋部体系: 普鲁士建立了世界领先的参谋部体系,尤其是由老毛奇(Helmuth von Moltke the Elder)建立的参谋部,它负责战略规划、战术研究、地形分析、铁路运输以及参谋人员的培养。这种高度专业化和计划性的参谋工作,使得普鲁士军队能够进行更精密的战前准备和战场指挥。
武器技术与工业基础: 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在军事技术上的优势,并凭借其迅速发展的重工业,在武器制造方面走在前列。例如,克虏伯公司的钢炮在普法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战术思想: 德国军事思想注重主动进攻、快速机动和集中优势兵力于决定性地点。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18701871):
军事准备不足与改革滞后: 法国在战争前,尽管拥有职业化程度较高的军队,但在军事改革上相对保守,未能有效应对普鲁士的现代化改革。其兵役制度的灵活性和后备力量的动员能力都比普鲁士逊色。
指挥体系混乱: 法国军队的指挥体系相对分散,缺乏统一高效的协调,尤其是在战争初期出现了混乱。
战略规划失误: 法国的战略规划未能有效预见到普鲁士的快速动员和铁路运输优势。
政治不稳定: 法国在战争期间政治动荡,导致了指挥决策的犹豫和不一致。
结果: 普法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巩固了德意志帝国的统一,也为德国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奠定了基础。法国则失去了阿尔萨斯洛林,并遭受了巨大的心理创伤。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僵局(19141918):
施里芬计划的失败: 德国最初的战略是依赖“施里芬计划”,旨在快速击败法国,然后再转头对付俄国。然而,马恩河战役的失败使得这个计划破产,战争迅速转入了漫长的堑壕战。
法国的防御能力: 法国虽然在战争初期处于被动,但其工业基础、人口数量以及坚韧的士兵使其能够支撑长期的战争。法国军队在防御战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例如在凡尔登战役中成功抵挡住了德军的猛烈攻势。
同盟国的协同作战: 法国作为协约国的重要成员,获得了英国、俄国(初期)以及后来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这分散了德国的兵力,并最终导致德国在多线作战中精疲力尽。
战争的性质: 一战是典型的总体战,双方的工业生产能力、资源动员能力、人力储备以及国民士气都成为决定性因素。在这方面,法国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依靠协约国的支持最终能够坚持下来。
“人力优势”与“战略失误”: 在某些关键阶段,法国可能因为战术决策或战略部署上的失误(例如在战争初期的一些进攻性战役中损失惨重),导致兵力消耗过大,未能充分发挥其人力优势。然而,德国也同样面临人力和资源枯竭的问题。

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的战略困境与德国的战略优势

《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与法国的防御战略:
对德国的限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施加了严苛的限制,包括削减军队规模、禁止重整军备等。法国希望借此来确保其安全。
马奇诺防线: 基于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堑壕战的经验教训以及对德国的恐惧,法国建造了宏伟的马奇诺防线。这条防线在军事技术和工程上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但其战略思想过于僵化,侧重于静态防御,且并未完全覆盖到与比利时的边界。
军事思想的滞后: 法国军事领导层在战术思想上未能及时跟进德国的装甲作战和闪电战理论。他们仍然倾向于传统的步兵和炮兵协同作战,对机械化部队的潜力认识不足。

德国的战略革新与“闪电战”:
古德里安等人的理论: 以古德里安(Heinz Guderian)为代表的德国军事思想家大力倡导利用坦克、装甲部队和空军协同作战,形成“闪电战”(Blitzkrieg)。这种战术强调集中优势装甲兵力,快速突破敌方防线,然后深入敌后,切断补给,瘫痪敌方指挥系统。
工业复苏与再军事化: 在希特勒上台后,德国迅速打破《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闪电战提供了物质基础。
实战检验: 德国在入侵波兰、挪威、丹麦、荷兰和比利时等国时,成功地运用了闪电战,展示了其摧枯拉朽的威力。

法国战役(1940年):
战略部署的失误: 法国在德国进攻时,将大部分精锐部队和坦克部署在比利时地区,试图在此地与德军决战,认为这是“最有可能”的战场。然而,德国的闪击部队却绕过马奇诺防线,通过阿登森林这个法国认为“不可能”的地形,集中优势兵力实施了决定性突破。
马奇诺防线的无效: 由于德军绕过了防线,马奇诺防线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即使在侧翼的盟军部队也因德军的快速推进而陷入被动。
坦克部队的运用: 法国虽然拥有不少坦克,但其坦克在部署上分散,未能形成有效的装甲集群。许多坦克装备了更重的炮弹但机动性较差,与德国用于突破和追击的快速、机动性强的坦克形成了对比。法国坦克部队的指挥和协调也存在问题。
空军的劣势: 法国空军在战前规模和现代化程度上均不如德国空军。在战争爆发后,法国空军未能有效压制德军的空中优势,未能为地面部队提供有效的空中支援和侦察。
政治与士气: 法国在战前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政治不稳定和政府更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队的士气和整体的准备状态。德国的宣传和心理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结果: 德军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迅速击败了法国,法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进入了被占领和维希政府统治的时期。

三、战后至今:法国军事力量的转型与德国的战略定位

法国的独立防御政策与核威慑:
发展独立核力量: 在二战后,法国吸取了惨痛的教训,开始发展独立的核武器和洲际导弹力量,以确保其国家安全和在国际事务中的自主性。这是其军事战略的核心。
参与国际维和与军事行动: 法国积极参与北约、欧盟框架下的军事行动,并在非洲等地区保持军事存在。其军事力量注重专业化、现代化和快速反应能力。

德国的军事限制与角色转变:
战后限制与非军事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导致德国被盟军限制了军事力量的发展,并经历了去军事化。
冷战与西德军队: 在冷战时期,西德重新建立了军队(联邦国防军),并成为北约的重要成员,其军事力量主要用于防御苏联的威胁,并受到盟国(尤其是美国)的深刻影响。
统一后的德国: 统一后的德国继续作为北约和欧盟的重要成员,其军事力量在规模和现代化水平上有所提升,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国内政治因素,其军事介入的意愿和能力仍然受到一定制约。德国的军事战略更多地侧重于集体防御和参与国际维和行动。

总结一下法国军事上在某些时期“打不过”德国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

1. 军事改革的步伐和方向: 德国(特别是普鲁士)在19世纪率先进行了系统性的军事改革,包括兵役制、参谋部建设和武器技术,使其在普法战争中占据优势。
2. 军事思想的创新: 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成功发展并实践了“闪电战”等革新性战术思想,而法国的军事思想则相对滞后,过于依赖静态防御。
3. 战略规划与执行能力: 德国在关键战役中展现出更强的战略规划能力和战术执行力,能够有效地利用其优势,并在关键时刻出奇制胜。法国则在战略部署和应变能力上出现过重大失误。
4. 工业与技术支持: 德国强大的工业基础为其军事现代化和武器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其在技术和装备上能够保持领先。
5. 政治与社会因素: 政治稳定、国民士气和领导层的决策能力,都会对战争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历史上的法国也曾是军事强国,在拿破仑时期更是叱咤风云。而且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法国也为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展现了顽强的抵抗精神。法国与德国的军事较量是历史发展中特定时期下的产物,反映了双方在国家建设、军事思想和战略选择上的差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你的德国=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成立的德意志联邦始到目前为止的政权的话,我只能告诉你,普法战争的德国从经济到人口再到钢产量全面超过法国;一战法国只是惨胜,没有所谓的发怵;二战时法国因为受施里芬计划的影响导致的战略性失误。

那....之前的呢?如果你肯用心去了解卡佩王朝到波旁王朝时期法兰西王国的历史,你就不会提出这种明显对法国军事力量有轻视态度的问题来了。

user avatar

你说的很对,法国从百年战争被黑死病祸害了三个英格兰的人口到最后把英格兰彻底赶出欧洲, 到在北意大利叱咤风云威震神罗,到吞并洛林和科西嘉,拿破仑在位的时候解散了神罗,把德意志当时最大的国家奥地利打的割地赔款在德国土地上建莱茵联邦,一战士兵阵亡总人口的4%换来阿尔萨斯回归都是输来的。

你德一个勃兰登堡起家靠波兰内讧联姻了普鲁士,三十年战争凭借高强度内讧加诸国干涉阵亡了各国一半男性,一战先送阿尔萨斯加洛林套餐顺便让波兰在东边独立赔了旦泽进去,二战死心不改甘心做欧陆白求恩再送工业强地西里西亚加祖宗土地普鲁士。我寻思近代比德国还能做慈善的不算殖民地国家也就同为德意志的奥地利了吧。

user avatar

就二战和普法战争输了。

一战哪个时空法国输了?到底谁给了你法国不能打的错觉。

从结果来看,倒是德国是全欧洲最费拉的。毕竟从成立以来,唯一一次对外战争的胜利是八国联军侵华。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