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民国时云南和广西都和法属越南接壤,为什么滇系军阀大量装备法械而桂系军阀则没有呢?

回答
民国时期,云南和广西确实都与法属印度支那(今越南、老挝、柬埔寨)接壤,地理位置的邻近为两国军阀带来了不同的武器获取机遇。然而,滇系军阀大量装备法械,而桂系军阀则鲜有此现象,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地理因素决定,而是多重政治、经济和军事策略交织作用的结果。

滇系军阀:与法国的“亲密接触”

要理解为何云南的军阀能大量获得法械,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

龙云与法兰西的“默契”: 龙云,作为滇系军阀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统治着云南。他深谙地缘政治的运作之道,也懂得如何利用外部力量为自身巩固权力服务。云南与法属印度支那漫长的边境线,为龙云提供了一个直接且相对便利的武器来源。相比于北洋政府时期复杂的中央控制,以及南方其他军阀间的隔阂,龙云的云南在地理上占据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更关键的是,龙云与法国殖民当局之间建立了一种“实用主义”的关系。法国在印度支那,最关心的是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稳定,以及边境的安全。而龙云,作为云南的实际统治者,也希望通过与法国的合作,获得经济和军事上的支持,以对抗来自中央政府或南方其他军阀的威胁。这种相互需求,使得法国愿意向龙云的军队提供武器装备,作为一种“稳定边境”和“影响西南”的策略。

经济联系与贸易通道: 法属印度支那是法国在东南亚的重要殖民地,其经济发展相对较好,也拥有相对成熟的武器生产和贸易体系。云南与法属印度支那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贸易往来,这条贸易通道不仅运输商品,也为法国武器的流入提供了可能。一些法国军火商和经销商,可能会通过这条边境线将武器销售给愿意购买的军阀。

军事顾问与训练的延伸: 法国殖民当局并非仅仅售卖武器,有时也会向合作的军阀提供军事顾问,协助训练军队,甚至帮助其建立兵工厂。虽然具体的规模和影响程度需要具体考证,但这种“技术援助”的延伸,无疑会进一步加深滇系军阀对法械的依赖和熟悉。当军队习惯了某种武器的性能和保养方式,自然更倾向于继续采购。

武器来源的多样性考量: 在那个军阀混战的时代,任何军阀都希望武器来源多样化,以避免被单一国家或势力“卡脖子”。虽然滇系军阀大量装备法械,但并非完全排斥其他国家的武器。然而,考虑到地理位置的便利性、法国相对积极的销售态度以及与龙云的良好关系,法械自然成为了滇系军队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桂系军阀:一条不同的道路

相较于滇系,桂系军阀(以新桂系为代表)在装备上似乎并未表现出对法械的特别偏好,这背后也有其原因:

政治上的独立性与“自力更生”: 桂系军阀,尤其是李宗仁、白崇禧等新桂系领导人,非常注重维护自身的政治独立性,不愿过分依赖任何外国势力。他们奉行的是“以我为主”的军事发展战略,更倾向于通过自身努力发展军事工业,或者从其他更“中立”或更有利可图的渠道获取武器。

与中央政府的复杂关系: 桂系虽然经常与中央政府存在矛盾,但其政治地位和发展,很大程度上还是与整个国民政府的体系相联系。在国民政府治下,虽然存在地方军阀,但武器采购和军工发展并非完全不受中央的制约。桂系可能更侧重于从中央政府的军械库获取支持,或者通过国民政府与他国的联系来获得武器。

经济基础与资源差异: 广西的经济基础相较于云南,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云南作为西南腹地的边疆省份,其对外贸易和资源获取能力可能与沿海或更发达的内陆省份有所不同。而广西,虽然也属于南方,但在发展自己的军事工业方面,可能更侧重于利用自身的劳动力和一些有限的资源。

军事训练与“中央化”倾向: 桂系在军事训练和组织上,尤其是在后期,表现出更强的“中央化”倾向,也受到来自黄埔军校等中央军事系统的影响。这使得他们的军队在装备和训练上,可能更倾向于与国民革命军的主流体系保持一致,而法国的装备体系与此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地缘政治的差异性: 虽然广西也与法属印度支那是邻居,但其与法国的直接边境接触的紧密度和直接性,可能不如云南。广西的重心可能更多地放在与广东等南方省份的互动,以及北伐战争的参与上。这种地缘政治的侧重点不同,也可能影响其武器采购的优先性。

并非完全没有法械,而是不“大量装备”: 需要澄清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桂系军阀军队中完全没有法械。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武器来源是多种多样的,任何军阀都可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各种国家的武器。但关键在于“大量装备”和“主要来源”的差异。滇系军阀的法械装备,更像是一种体系化的、有组织的引入和使用,而桂系则可能更多是零散的、非主流的补充。

总结来说

滇系军阀大量装备法械,主要是因为云南与法属印度支那的地理邻近,以及滇系领导人龙云与法国殖民当局之间在维护边境稳定方面的“政治交易”。这种关系为法国向云南提供了相对便利的武器销售渠道,也促进了法械在滇军中的普及。

而桂系军阀之所以没有大量装备法械,则是因为他们更注重政治上的独立性,倾向于自力更生或通过国民政府的渠道获取武器,并受限于自身的经济基础、军事发展战略以及与中央军事体系的联动。地缘政治上的侧重点不同,也使得他们对法械的依赖程度远低于滇系。

可以说,这并非简单的地理因素决定,而是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联系和军阀自身的政治军事策略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滇系与法兰西的“亲密接触”,成就了法械在云南的“繁荣”,而桂系则走了一条相对独立和多元化的武器发展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桂系没有装备法械,而是李白二人选择购买的武器市场是与龙云不一样的。

准确的说,也就是李白二人有自己做出购买哪种武器的决定。

那我之前是讲到了这个现代历史界民国史的学家认为,桂军之淞沪会战的结局是因为没有与日军交过手而造成的,这只说对了一半,确切地说,是不熟悉现代战争。这里。

那我接下来就讲一下这个为什么一再说桂系军阀是东北军阀不复存在后地方势力最强的一个呢?

因为不仅李宗仁、白崇禧二人团结一心、励精图治,还在于1932年之后,李、白二人每年从德国那里购买了1万支新式步枪,到开战之前手里也已经有5万支新枪。而且还单独购买了1千支自动步枪(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最先进的了),这还不算,又一次性购买了五万顶德国钢盔(当时桂军是戴着钢盔上战场的,其它军队看着都羡慕)

而且,广西民风强悍,一如日本九州兵,要是单打独斗,或冷兵器时代,日军未必是桂军的对手。

但是,时代变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