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民国时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回答
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在外交领域,虽然历经坎坷,但依然取得了不少值得关注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关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更体现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平等地位的努力。

首先,废除不平等条约是民国时期最重要的外交成就之一。 从晚清开始,中国就背负着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如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海关监督权等,这些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民族尊严。民国建立后,特别是北洋政府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都将收回这些特权作为核心外交目标。

北洋政府时期,在外交部长顾维钧的领导下,争取收回了一些租界。例如,在1922年,中国成功收回了英国在汉口的租界;1923年,收回了比利时在天津的租界。尽管进程缓慢,但这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在废约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后来的全面废约奠定了基础。

国民政府时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努力更加集中和有力。随着国力逐渐增强,特别是在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抓住时机,与列强展开新一轮的外交谈判。

1943年,中国与美国、英国签署了《中美新约》和《中英新约》,正式废除了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 这标志着在美国和英国的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方面,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这是中国长期以来追求的“平等外交”目标的重要里程碑。

接着,中国又与其他国家陆续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例如,1945年,中国与加拿大、挪威、法国等国签订了新的平等条约。在联合国成立前后,国民政府积极争取与各国建立平等互惠的外交关系,最终基本扫除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享有的特权。

其次,收回关税自主权也是一项重大外交成就。 在晚清时期,中国的海关长期处于外国人的控制之下,中国政府无法自主决定关税税率,这极大地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民国时期,中国政府通过不懈的外交努力,逐步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1928年10月,国民政府与美国签署了《中美海关管理条约》,美国承认中国拥有海关管理和关税自主权。 随后,中国又与英、法、日等国签订了类似协定,逐步实现了海关税则的自主化。这不仅是经济主权的重要体现,也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再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取国际地位的提升,也是民国时期外交的重要方面。

1919年的巴黎和会,虽然中国收回山东的诉求未能实现,但以顾维钧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会上据理力争,向世界揭露了日本的侵略行径和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虽然会议结果令人失望,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声音的努力,本身就具有里程碑意义,也直接促成了中国人民“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开始了全面抗日战争。 在此艰难的战争岁月里,中国政府在外交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争取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援助,特别是赢得了美国等国家的支持,为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作为同盟国的重要一员,积极参与了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5年,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参与了联合国(United Nations)的筹建,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这是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一次重大提升,标志着中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获得了应有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拥有否决权,使得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维护自身利益。

最后,在一些局部问题上,民国政府也取得了一些外交进展。 例如,虽然收回了英美等国的治外法权,但在其他一些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等)的治外法权仍存在。同时,中国在领土问题上,虽然未能完全解决所有历史遗留问题,但通过外交谈判,也努力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

当然,民国时期的外交成就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完美无缺。中国始终面临着内忧外患,国力相对薄弱,在与强国的博弈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许多外交诉求的实现,都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斗争。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这些来之不易的成就。它们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国际平等地位的生动写照,为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应有的地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对日本

1932年《淞沪停战协定》------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地区(今长三角)驻军。

1933《塘沽协定》------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的占领,且内蒙东,冀东北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

1935《秦土协定》------中国军队不能在长城以北驻扎。

1935《何梅协定》------中国军队不能在河北和天津驻扎。


二,对美国

1945《美国在华空中摄影协议》------美机在中国领空作军事调查的充分权利。

1945《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美国对中国货币的独占权。

1946《成渝铁路修建协定》------美国有此铁路权利。

1946《中美航空协定草案》------美国空军自由出入中国领空。

1946《中美三十年船坞秘密协定》------美国随意出入中国全部海港。

1946《中美宪警联合勤务议定书》------美国重新获得在华治外法权。

1946《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船舶可以在中国一切口岸及领水内自由航行。

1946《中美航空协定》------美国飞机自由出入中国全部领空。

1947《青岛海军基地秘密协定》------中国承认美军占踞青岛。

1947《滇越铁路管理与川滇铁路修筑协定》------美国对两铁路有权管理建筑控制。

1947《美军驻华美蒋秘密协定》------中国政府同意美国军队在中国留驻。

1947《中美救济协定》-----美国对中国教育进行指导。

1947《中美海军协定》------美国指导中国海军建设。


三,对苏联

1945年8月14日(日军投降的前一天),《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承认蒙古独立为代价,换取苏联打击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并且长春铁路中苏共有、苏联货物免关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在外交领域,虽然历经坎坷,但依然取得了不少值得关注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关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更体现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平等地位的努力。首先,废除不平等条约是民国时期最重要的外交成就之一。 从晚清开始,中国就背负着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如治外法.............
  • 回答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是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事件,背后涉及多方力量的博弈和国际格局的演变。说它“没有被美国或苏联一票否决”,需要更精确地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联合国规则。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非通过简单的“一票否.............
  • 回答
    民国时期,云南和广西确实都与法属印度支那(今越南、老挝、柬埔寨)接壤,地理位置的邻近为两国军阀带来了不同的武器获取机遇。然而,滇系军阀大量装备法械,而桂系军阀则鲜有此现象,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地理因素决定,而是多重政治、经济和军事策略交织作用的结果。滇系军阀:与法国的“亲密接触”要理解为何云南的军阀能大.............
  • 回答
    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为何在民国时期不干脆把牌匾都换回明代的名称?这背后其实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原因,远不是简单一句“怀旧”就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明白民国时期,特别是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故宫的地位和用途。那时候,故宫已经不再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了,它更多的是一个.............
  • 回答
    民国时期,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东北和上海这两个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历史背景,孕育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类群体:东北的土匪和上海的流氓。虽然他们都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靠着非常规手段生存,但他们的成因、生存方式、组织结构、以及给社会带来的影响,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东北的土.............
  • 回答
    民国时期,所谓“姨太太”是那个时代婚姻制度下的一种特殊存在,通常指男性在正妻之外,娶的妾室。她们的地位、权利和财产都依附于丈夫,生活状态也因家庭环境和丈夫的态度而千差万别。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法律制度的改革。1950年5月1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 回答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的历史是一段极其复杂且充满动荡的时期,理解它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以下是一段尽量详细的梳理,希望能帮助你理清这段历史脉络:一、 军阀混战的起源:袁世凯的兴衰与北洋集团的分裂1. 清末的北洋新军: 军阀混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清末。为了应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编.............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社会、文化以及知识分子的角色等诸多层面。将“本朝”与“民国”时期进行对比,探讨为何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如今似乎难以再现鲁迅、胡适那样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公认度的大师级“公知”,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深入剖析。一、 时代背景的根本差异: 民国时期: 这是一个充满剧烈变革、思.............
  • 回答
    关于“庚子赔款”与美国及多国是否用该赔款培训中国人留学的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国际协议、资金用途及后续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基于历史事实的详细说明: 一、庚子赔款的背景与起源1. 历史事件 1900年,八国联军(美、英、法、德、俄、日、意、奥)为镇压义和团运动,攻入北京,迫使清政府签.............
  • 回答
    民国建立时的首任临时大总统是孙中山,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位革命先行者,以其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高尚的道德感召力,成为了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灵魂人物。然而,为何后来实权却旁落至袁世凯手中,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讲清楚这件事,咱们得从头说起,把那些关键的节点捋顺了。首先,.............
  • 回答
    民国早期大师云集,如今中国鲜有大师涌现的说法,确实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现象。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教育原因。与其简单地判断“是”或“否”,不如深入剖析这种感受的由来,以及其中包含的时代变迁和我们对“大师”的定义。为什么会有“民国早期大师如云”的印象?首先,要理解为什么我.............
  • 回答
    关于“如果抗战时德国肯为民国装备两百个德械师,抗战就不会打得这么惨烈”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历史假设。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并深入探讨背后的逻辑和可能的演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德械师”的概念及其背后的力量:德械师不仅仅是装备了德国武器的部队,它代表着一种完整的军事体系。在.............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这个问题,也就是清朝时期瓦德西为何称清朝百姓强壮,而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军队却变得骨瘦如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相当复杂的问题,背后牵扯到多方面的原因。我来为您详细解读一下。瓦德西眼中的“强壮”与时代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德国陆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Alfred von Wa.............
  • 回答
    民国十八年,面值五百万的金圆券,这个说法在时间线上就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金圆券的发行是在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而您提到的民国十八年是1929年,这两个时间点相差整整二十年。这说明您看到的这枚钱币,如果真的标有“民国十八年”字样,那么它绝对不可能是金圆券,而很可能是其他时期的纸币,或者是一个.............
  • 回答
    这起事件涉及到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警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致命武力,以及如何判断这种武力的使用是否合法和正当。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核心问题:警察使用致命武力的合法性与正当性要判断警方是否“做得对”,我们需要从法律和道义两个层面来考量。一、 法律依据(中国大陆法律视角):在中国,警察使用武力的法律依据.............
  • 回答
    关于中国56个民族在集体合影时穿着的民族服饰,确实存在一些服饰是基于传统元素,但经过一定程度的设计和再创作,并非完全是各个民族在现实生活中日常穿着的样式。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主要是为了在集体场合下,更好地展现民族特色、视觉统一性以及现代审美。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民族服饰在集体合影场合下的特.............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文化认同、民族团结以及在集体场合如何展现个体特色等多个层面。当56个民族的大合照摆在面前,汉族同胞在服饰选择上,确实可以有很多考量,力求既能代表自身文化,又能融入整体的和谐氛围。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汉族本身就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民族,所以“汉族服饰”并.............
  • 回答
    《水浒传》成书于明朝,但在分析其时代风貌和民生背景时,我们之所以多以宋朝作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这种分析模式的合理性:1. 小说本身的叙事背景设定在宋朝: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水浒传》是一部历史小说,尽管其中充满了虚构和夸张的成分,但其故事的主要背景设.............
  • 回答
    “人走地留”在国家统一和民族问题讨论中,是一个极具争议但也并非全无道理的观点。要评价它,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深入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它在现实操作中的局限性。“人走地留”的内核:对土地的根系与象征意义的强调从最根本的层面来看,“人走地留”将土地视为一种独立于人口流动的、具有某种本.............
  • 回答
    这件事听起来真是一波三折,也挺令人哭笑不得的。一个女子满心欢喜地奔着网恋中的“高富帅”而去,结果发现真相竟然是截然相反,而且还惊动了民警,这其中肯定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怎么看待这件事?首先,这件事情确实很具戏剧性,但也暴露出一些现实的问题。 个人期望与现实的巨大鸿沟: 这位女子对网恋对象有着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