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民国入常时,为什么没有被美国或苏联一票否决?

回答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是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事件,背后涉及多方力量的博弈和国际格局的演变。说它“没有被美国或苏联一票否决”,需要更精确地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联合国规则。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非通过简单的“一票否决”来实现的,而是经过了联合国大会的表决过程。 在1971年10月25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就是直接导致这一转变的关键性文件。

那么,为什么美国和苏联都没有能够或没有主动采取行动来阻止这一进程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 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历史渊源与背景

联合国成立之初的安排: 联合国于1945年成立时,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并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当时代表中国的国民政府(中华民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国共内战与中国政局变化: 随着中国国内国共内战的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逐渐取得了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布取代中华民国政府。然而,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继续宣称是中国的合法代表。
代表权之争的持续: 从1949年起,联合国就面临着“两个中国”还是“一个中国”的问题。在联合国,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台湾)一直占据着中国的席位,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则在努力争取国际承认和联合国的代表权。

二、 美国在此问题上的立场与策略的转变

美国在初期极力支持中华民国继续拥有联合国的代表权,并多次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重要问题”程序(即需要三分之二多数才能通过的议题),以阻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进入。这种立场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意识形态对抗: 冷战时期,美国是西方世界的领导者,与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对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被视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张,美国不愿看到其在国际舞台上获得合法性。
政治考量: 美国国内存在强大的反共势力,支持中华民国政府符合其国内政治需要。
战略考量: 美国在亚洲地区有重要的战略利益,支持中华民国有助于其在该地区的战略布局。

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在此问题上的立场开始发生转变:

国际形势的变化:
中苏关系破裂: 中苏友好同盟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破裂,甚至爆发了边境冲突。这使得美国看到了分化社会主义阵营的可能性,利用中国来制衡苏联的战略空间。
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增加: 尽管被联合国排除在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亚非拉国家中的影响力却在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要求其进入联合国的声音越来越大。
越南战争的泥潭: 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急需改善其国际形象,并寻求新的外交突破。
政治和外交策略的调整:
尼克松政府的“打开中国大门”政策: 由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主导,美国开始秘密接触中国,并最终促成了1972年尼克松访华。这一政策的核心就是利用中国来制衡苏联。
承认现实: 美国逐渐认识到,将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排除在联合国之外是不现实的,也无益于解决国际争端。
对联合国规则的利用和规避: 美国知道,在联合国大会层面,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进入安理会,需要三分之二的多数票。而当时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已经接近这个门槛。虽然可以通过“重要问题”程序来阻挡,但这本身也会让美国在国际上更加孤立,并且难以长久维持。

最终,美国选择了一种更为灵活和务实的策略: 他们并没有投“否决票”,因为中国代表权问题是在联合国大会上表决的,而且主要是关于“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性表决,而非安理会内部的否决。美国虽然仍然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即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但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上,美国采取了不干涉、不反对,甚至某种程度上的默许态度。这意味着美国不再积极动用其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影响力去阻止这一进程。

三、 苏联在此问题上的立场与策略

苏联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上,立场与中国共产党政府是一致的,都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

意识形态的亲近: 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初期是盟友,同属社会主义阵营。苏联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符合其意识形态和国际政治的需要,有助于扩大社会主义阵营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
对中华民国的反对: 苏联始终反对中华民国政府作为中国的代表,认为其是“帝国主义扶持的政权”。
利用中国代表权问题制衡美国: 苏联也看到了利用中国在联合国问题上的进展来孤立美国、削弱美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的机会。

因此,苏联不仅不会否决,反而会积极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苏联在联合国大会上会利用其影响力,争取更多国家投票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 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的表决过程和结果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第2758号决议,其核心内容是: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
决定“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表决结果:

赞成:76票
反对:35票
弃权:17票

分析为什么没有被否决:

压倒性的多数票: 超过三分之二的赞成票,使得任何少数派的反对(包括美国可能进行的反对)都无法改变决议的通过。
国际共识的形成: 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已经认识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必要性。它们在联合国大会上形成了强大的政治集团,积极推动这一决议。
美国态度的转变: 如前所述,美国放弃了强硬阻挠的态度,虽然一开始有犹豫,但最终选择不投反对票,将票投给了弃权。这使得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票数更加显著。
苏联的支持: 苏联及其盟友积极投票支持,为决议的通过提供了重要的力量。

总结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入常,之所以没有被美国或苏联一票否决,是因为:

1. 表决机制不同: 这是在联合国大会上进行的代表权问题表决,而不是安理会内部的否决程序。
2. 苏联的态度是支持而非反对。
3. 美国策略的转变: 美国认识到形势的变化,为了制衡苏联和改善自身国际形象,选择默许甚至不反对,而非强力阻挠。
4. 国际共识的形成: 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并希望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形成了压倒性的多数。
5. 中国实力和外交的进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外交努力也在不断增强。

因此,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的通过,是多方面力量博弈和国际格局演变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美国和苏联在这一事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不是以“一票否决”的方式来阻止,而是以各自的外交策略和立场来影响了最终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联合国里有一个特别霸道的权利,叫一票否决权,五大常任理事国均拥有这个权力。

这个权力是什么意思呢,它代表就算其他四大常任理事国及全球所有小国均同意某一件事,只要有一个常任理事国投下了反对票,那么这件事就通不过,这个权力之大,堪称政治霸权。



这权力好啊,太霸气了,我也想要,能给我么?

你想多了,这权力不是谁能给的,而是靠自己真刀真枪打出来的。

所谓一票否决权,核心含义就是,只要我投了否决权,那么就算是你们一起上,要硬来,我也有能力把事情给你搅黄了。

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一票否决权在1945年设立,赋予美国、苏联、法国、英国和中华民国等五个国家以一票否决权。

咦,中华民国不是很弱么?怎么他也配给一票否决权。

放到1945年的背景下,中华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是美国的铁杆支持者,而且也是二战的重要参与国和战胜国。

扣除美苏英法,扣除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战败国,中华民国还真不虚谁,蒙古越南老挝印度那样的国家是打不过中华民国的,非洲那帮就更不用说了,排名第五也算当之无愧,在美国的支持下,勉强进入五常阵营也说得过去。

但是即便如此,中国民国手里的一票否决权也是废纸一张,从来不敢动用,遇到事都是和美国站在一边或者直接弃权。

从1945年获得一票否决权到1971年退出联合国,中华民国仅使用过一次否决权,那就是在1955年否决蒙古共和国加入联合国,此举获得美国支持以遏制苏联势力的发展,否则龟缩台湾的中华民国连这一次否决权也不敢动用。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不一样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提出反对联合国武装干涉朝鲜战争,等同于投下反对票,但是当时的中国连联合国会籍都没有,反对意见自然没有人在乎。

于是,在美国为首的带领下,联合国军队武装入侵朝鲜,而中国也果断出兵,以一国之力对抗整个联合国。

结局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了,中国硬生生的把联合国军赶回了38线,逼迫美国坐到了谈判桌上,最后大家握手言和,领土大致恢复到开战前的水平。

因为中国的反对美国不听,中国硬刚联合国军,大战了一场之后发现对双方来说除了损失大量的生命和资源,相比开战前大家谁都没得到什么好处。

这就是一票否决权,哪怕我不是五大常任理事国,甚至我连联合国会籍都没有,我说不行,你就得考虑下我说不行的后果。

有能力搅黄联合国决议的国家投下反对票,那就必须一票否决,因为他有这个能力。

看到这里你还会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朝鲜战争联合国投票的时候,苏联没有投反对票,因为那个时候苏联离场,等同于弃权。

为何弃权,因为在联合国的潜规则里,投票不是投着玩的,你的每一次投票,都是你真实意思的表达。

你说支持,那就代表你支持,你说弃权,那就代表你保持中立,你动用一票否决权,那就代表如果其他国家强行推动此事,你一定会武装干涉。

如果你一票否决了联合国提议,其他国家强行推动此事,但是你不敢出兵干涉的话,那大国脸面就没有了,以后你的所谓一票否决权,也就没什么威慑力了,等同于被剥夺一票否决权。

所以,在朝鲜战争的联合国投票中,苏联选择弃权,最终他的行为也是保持中立,最多是私底下支援一下中国。

苏联此举是为了避免和美国正面冲突,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所以他选择弃权,而不是一票否决。

而在中东冲突等很多美国引导的联合国决议中,明显不符俄罗斯的利益,但是俄罗斯也是投弃权票并强烈抗议和谴责美国的行为,并未滥用否决权。

因为如果他使用了一票否决权,而美国绕开联合国,以北约的名义进行武装干涉的话,他就会很尴尬,没有出兵搅黄事情的能力但是你又不开心,那你就弃权,这就是联合国一票否决权下面的潜规则。

乌克兰曾提议取消俄罗斯在联合国的一票否决权,这件事却被俄罗斯一票否决。

在这种事上,俄罗斯使用否决权不是和你开玩笑的,就算其他四常都同意,他也能用武力让乌克兰乖乖听话。

那么,中国是怎么样拿到联合国席位,把台湾挤出去,并获得了自己的一票否决权呢?

我们看看从1951年中国谋求联合国席位到1971年正式加入联合国并成为常任理事国这二十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1950-1953年,中国抗美援朝,直接出手对抗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一战立威。

1962年,印度不服中国,中印开战,然后印度一直到今天都对中国军队有心理阴影。

1965-1968,美国在越南直接参战,中国抗美援越,暗地大量支持越南来对抗美国,硬生生的把美国的好事给搅黄了,导致美国损失惨重,最后被迫撤出越南。

1969年,中苏关系极度恶化,双方在珍宝岛爆发武装冲突,中国直接和北极熊苏联在陆地交战,双方争夺世界陆军第一的宝座。

和美国打,和苏联打,和印度打。在1971年,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极度恶化,和美国的关系也很僵。

中国在和苏联关系好的时候没办法加入联合国,如今和苏联美国同时闹僵的时候反而加入了联合国并位列五常,获得了一票否决权。

这说明什么,说明联合国是中国硬生生打进去的,打到世界其他国家发现还是把中国拉进来一起讨论讨论事情,大家和平交流更符合自己的利益,免得这边做出了决议那边中国不同意,双方都下不来台,最后打一场大家都不好过。

中国的一票否决权,是用军队的流血牺牲换来的。

1971年的中国,没有能力干涉全球事务,但是至少在东南亚这一带,中国说不行,那就是不行。

美国和苏联都对中国进行了武力测试,证明了中国的否决能力之后,中国才加入了联合国并获得了一票否决权。

没有中国的联合国是不完整的,没有中国的联合国,做出的决议,也许在全球其他地方有效,但是在东南亚这一带是无效的。

只有把中国吸收进联合国,并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联合国做出的决议才具备权威性,五大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事情,才能在全球直接落地,不会成为一纸空文。

联合国的存在目的不是为了发动战争,而是为了避免战争,是大家为了发展经济,尽量的少打仗多赚钱,而设立的一个会议场所和谈判机构。

为什么有五个国家与众不同呢,因为在全球的战争史里,所有国家都看清楚了,要干一些大事,有那么五个国家必须要同意,至少不能捣乱,否则这件事是一定干不成的,这是常年打架打出来的信任感。。。

所以,这五个国家就具有了一票否决权,这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权力,你要是不同意你就早点说,我们都认,大家有事好商量,别动刀动枪的。

哪怕我人都不在联合国,我说不行就是不行,行也不行,这么牛逼的国家,全球一共有五个。

中国是其中之一。

工号:远方青木(ID:YFqingmu)

user avatar

谢邀

其实这个问题高中历史课就讲过,只不过课本上写的不是那么详细,所以很多人一直概念模糊甚至有误解。

(特别致歉,受到题主邀请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夜里,当时只想主要说明安理会无权否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合法席位,有很多措辞模糊,很多说法也不严谨,根据知友的意见一直在订正)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安理会并无权否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合法席位。

首先,我们回顾历史: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8号决议进行表决。表决的结果是,决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


敲黑板,划重点时间。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由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及利亚提出的联合国大会决议(简称为两阿决议),也就是说CHINA这个席位的代表权归属是由联合国大会投票决定的,而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三章第七条规定:联合国安理会只是联合国的下属机构之一,专门负责处理国际安全方面问题的,中国在联合国是恢复会员席位的问题,安理会是无权过问的。

附:

联合国宪章_百度百科

既然联合国安理会作为一个下属机构无权过问联大决议的会员国身份问题,那么美国和苏联一票否决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否决权听起来很屌,但是只作用于安理会决议啊。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以后,根据两阿决议,国民党集团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所属机构中被驱逐,那么联合国所属机构之一的安理会,其中常任理事国CHINA的席位自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继承。苏东剧变时,苏联分裂成10几个国家,这10几个国家都自动获得了联合国会员国的身份,同时苏联的联合国安理会席位也是用差不多的程序由RUSSIA俄罗斯继承。

历史上,苏联对于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以及入常是乐见其成的,即使在中苏关系对立的情况下,苏联也没有进行过阻挠(只是也没使过多大力就是了,甚至在安理会朝鲜战争等关键决议时卖过队友)。毕竟中国虽然和苏联当时尿不到一个壶里,和美国等国家可是连外交关系都没建立,敌人的敌人或许是朋友,这一条国际法则苏联人玩的很熟,他们不介意放个中国进来恶心美国。

其实,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的决议自共和国建国以来就一直有,1950年,第五届联合国大会上,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否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的决议。别看安理会不能管中国恢复会员资格的问题,但是大会上美欧阵营可没少下绊子。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18条:

第十八条

一、大会之每一会员国,应有一个投票权。

二、大会对于重要问题之决议应以到会及投票之会员国三分之二多数决定之。此项问题应包括:关于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建议,安全理事会非常任理事国之选举,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理事国之选举,依第八十六条第一项(寅)款所规定托管理事会理事国之选举,对于新会员国加入联合国之准许,会员国权利及特权之停止,会员国之除名,关于施行托管制度之问题,以及预算问题。

也就是说,由于美国的操纵,中国恢复合法席位提案先是连年无法付诸表决,其次被作为重大问题。在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想恢复合法席位必须拿到2/3多数票,然而1950年时,联合国只有60个会员国(45年创始51个会员国),这些会员国大多数属于美欧阵营,中华人民共和国想拿到足够的票数难比登天。

到1960年时,已经有99个会员国,这些会员国中大多数是亚非拉等新解放独立国家,中国当时长远布局亚非拉可谓一路艰辛,用心良苦。

1961年,第十六届联大总务委员会通过了讨论中国在联合国席位问题的议题。这无疑是对美国为阻止中国恢复其席位设置的重重障碍敲响了第一声警钟。但美国,强行把恢复中国代表权作为必须由联大以2/3多数票赞成方算通过的“重要问题”。这就是说在美国处于少数情形时,仍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只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以周恩来总理为代表的新中国外交集团继续苦心经营第三世界国家,甚至用一些我们现在不能理解的牺牲换取亚非拉新兴国家在联合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支持(包括国内饿肚子的情况下输血援助亚非拉,包括包容在中国交通肇事的阿尔及利亚外交官)。同时,中国国力在动荡中稳步前进。

1964年10月17日,美国总统约翰逊阴沉着脸在国会向议员们宣告:“这是一个对自由世界不幸的消息,我们有充分的证据显示昨天下午GCD中国成功试爆了一枚核装置”



这道蘑菇云代表什么?代表1840年以来,中国的屈辱史真正一去不复返了,从这一刻起神州大陆上撑起了神圣的保护伞,轩辕神剑重闪华光,两弹元勋们用他们的智慧用他们的担当实现了中华再起,炎黄为有这样的儿女而充满自豪。

1967年中国氢弹试爆成功,在非结盟国家眼中,中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领袖地位(虽然当时中国没参加不结盟运动组织)也许现在的人们不清楚那个年代的国际社会是怎样的情况,并不是说世界各国坐下来谈生意,只有ISIS之流不时出来捣乱,那个年代的国际社会,力量聚集于两极,一言不合核武器就瞄准你,一言不合核讹诈就降临在你头顶,什么国与国之间平等?这个世界唯一的真理就是力量。

到1970年时,联合国已经有127个会员国,在1970年第二十五届联大上,支持恢复我国席位并驱逐国民党集团“代表”的表决结果是51票赞成,47票反对,赞成票第一次超过了反对票。当时联大圆屋顶的会议厅里,掌声四起,持续时间之长和气氛之热烈是少有的。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为首的北约阵营,已经很清楚长时间把中华人民共和国隔绝在联合国之外是不可能的,1971年,美国谋求与中国秘密接触,基辛格秘密访华。而台湾当局也弄明白了形势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此时美国还试图说服台湾当局同意所谓联合国一中一台的方案,当然这样的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法接受的。蒋介石在权衡利弊之后,长叹一声:“汉贼不两立”,指示台湾代表团在10月25日投票前抢先宣布退出联合国,“体面”的结束了在联合国的历史,同时也避免了某些国家在联合国事实分裂中国的阴谋。

以上,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恢复席位的基本历史脉络,我想已经可以很好的回答题主的问题。

回望历史,有一件事恐怕需要我们每个中国人永远牢记:尊严不是他人施舍来的,地位不是白白捡到的,我们今天能和平幸福的生活着,是因为曾经有周恩来,邓稼先这样的伟人为我们开辟了道路。



user avatar

最高票大V简直扯淡。不懂还虚构事实。

我先放个赛艇吸引观众:蒙古表示,我是新国家,想进联合国!然后就被台北一票否决了(外蒙古明明是中华民国领土,哈士奇吐舌头表情)。


比如...

最高票说:
在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想恢复合法席位必须拿到2/3多数票(其实这条宪章就是因为中国问题后来修改的。意在给中国制造困难)

联合国宪章历史上一共就修改了五次。没有一次是跟这玩意沾上一点点边的。知道改宪章的门槛多高吗?


一、在联合国大会不存在一票否决权,安理会才有。

联合国有三大重要机构:大会(General Assembly)、安理会(Security Council)、经社理事会(ECOSOC)。三者是平行关系。所谓五常,那是安理会五常。

【三者分管不同的事情,大会只有在极个别情况下(如Uniting for Peace先例,召开特别会议 or 紧急特别会议),才可以做安理会的事】

最高票说:
敲黑板,划重点时间。...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三章第七条规定:联合国安理会只是联合国大会的下属机构,专门负责处理国际安全方面问题的

安理会什么时候成了大会的下属机构了?这竟还是专门查了宪章之后说的话...还敲黑板?大会的下属机构,是难民署、儿基会之类的东西。大会跟安理会是同一级别的。


二、中国不是新国家加入,在大会讨论即可。是由北京政府取代了台北政府在联合国的China代表权。只是一个权利移转。China是创始会员国,加入个毛线。


三、只有加入新国家才需要安理会。

加入新国家的程序是,由安理会向大会推荐,然后大会表决。这种时候,你可以在安理会否掉这个推荐案。

比如:外蒙古加入联合国,被China在安理会否决掉了。

对于这个“中华民国领土外蒙古”的入联案,后来美苏均向台北施压。台北没有办法,下次表决的时候表示我水喝多了,去上厕所。就没投票。就过了…

最高票说:
联合国会员的资格问题,安理会是无权过问的。

根据宪章,会员国的加入、冻结、开除,都必须由安理会向大会建议。实质审查根本就不在大会。安理会的大流氓们都同意过的资格案,谁见过大会投不过?当年美苏互相在安理会否决对方的盟国加入联合国,玩的高潮迭起,持续良久。你不知道?


四、中国代表权的移转问题,长期以来台北(及美国)方面 是这么抵抗的:

1)本来投这个票,只需要simple majority,也就是比50%多一票。这个门槛,台北很早就守不住了。

2)每次台北/美国方面,就先提一个案,叫重大问题案。意思就是中国代表权问题属于"重大问题",按照规定需要2/3 majority才能通过决议。

3)1971年大会,赞同“重大问题案”的国家没有过半,所以中国代表权问题就不是“重大问题”。所以之后一投就过了,不需要三分之二。

最高票说:
但美国,强行把恢复中国代表权作为必须由联大以2/3多数票赞成方算通过的“重要问题”。这就是说在美国处于少数情形时,仍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我去…说得像联合国是美国开的公司一样,这还能强行?“重大问题案”是一项正经的决议,是经过表决(50%+1票)通过的。

不管你的个人立场是什么,分析逻辑问题的时候,带了一大堆的个人情绪进来,还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搞与主题无关的煽情,只会把思考带偏。靠事实和数据说话,冷静分析,盲目爱国有害无益。


五、苏联本来就赞同北京取代台北,即使在中苏分裂时期。


-----

另外,还有很多答案从政治经济各种局势 分析美国为什么支持大陆的,我只想起杨绛老师的那句话:想的太多,读得太少。

事实就是:在1971年的联合国,美国是明确反对北京取代台北的。最后一看实在搞不定了,美国还弄了一个“双重代表权”案,就是给台北至少保留一个普通席位。结果连台北都不太情愿,因为会造成两个中国,分裂国家。台北代表团退场之后,美国驻联大使老布什(小布什的爸爸)猛地追上去,不断说对不起,还是没保住你们。

不要让爱国的情怀迷失了历史的双目。不要用雄辩来反对事实。


---- Update ----

看你们这么热情啊,我不多说一句也不好。看图说话吧

(彩图们版权属美联社,其他的我也不知道)

首先,主席宣布表决“重要问题案”。可见苏联反对此案、美国支持:


然而这年的“重要问题案”没有通过(54:59,差4票)。第二列的中间,可见中国(台北代表)投了赞成票。这个数字一出来,全场沸腾,支持北京的非洲国家代表们站起来跳舞鼓掌。


那么既然“重要问题案”没过,下一场表决中国代表权案,就必过无疑了。台北代表此时已无路可退,只能在表决前主动退出,试图保留一点尊严。于是外交部长周书楷上台,表示刚才的决定是个"flagrant violation of the Charter",所以“The deleg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has now decided not to take part in any further proceedings in this General Assembly." 然后就带着全团离场了(全场鼓掌):




于是接着就表决中国代表权案(2758)。第二列的中间,可以看到China没有投票(已经离场)。


可以清楚看到,美国反对、苏联和英国赞成。


于是:


就在几天前,这个板凳还属于:



------

看一下2758号决议的全文嘛,不累的:





我的其他回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是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事件,背后涉及多方力量的博弈和国际格局的演变。说它“没有被美国或苏联一票否决”,需要更精确地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联合国规则。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非通过简单的“一票否.............
  • 回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取代中华民国取得中国代表权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外交斗争过程,其背后涉及政治、军事、经济以及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以下将详细讲述这一过程。一、 历史背景: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内战及联合国成立初期 国共内战与中华民国代表权: 在联合国成立之初(1945年),中华民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是联.............
  • 回答
    1998年印尼发生的排华事件是一段非常沉痛的历史,其中中国政府的“不干涉印尼内政”原则的适用性,至今仍是讨论的焦点,也牵动着许多中国人的心。要评价当时的做法是否“合适”,需要将历史背景、国际法原则以及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等多种因素都考虑进去,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考量。首先,我们必须回到1998年的印尼。.............
  • 回答
    《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争议:是民族主义作祟,还是合理担忧?近期,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讨论甚嚣尘上,网络上充斥着激烈的争论。不少声音认为,对《条例》的反对主要源于“狭隘的民族情感”,将持反对意见者一概打上保守、排外的标签。然而,深入探究之下,我们会发现.............
  • 回答
    同性婚姻合法化在中国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法律、社会、文化、经济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法律层面:当前,中国的法律体系尚未明确承认同性婚姻的合法性。1980年代的刑法曾将同性性行为视为犯罪,但该条款在1997年被删除。目前,中国现行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规定“.............
  • 回答
    关于“公摊面积”,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普遍存在且经常被讨论的话题。很多人对这个概念感到困惑,甚至认为这是中国独有的“创举”。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地球上唯一有公摊面积的国家吗?答案是:不是。“公摊面积”这个词语,或者说收取公共区域分摊费用的做法,并非中国独有。世界各地,尤其是在商品房市场发达的国.............
  • 回答
    在中国,“大而不能倒”(Too Big to Fail, TBTF)这个概念,虽然不常被官方公开使用,但实际情况中,确实存在一些企业因为其体量、市场主导地位、对经济的潜在影响以及与国家战略的紧密联系,使得它们在面临危机时,政府往往不得不出手相助,以避免系统性风险。这些企业并非简单地“大”,更关键在于.............
  • 回答
    新中国成立至今,这七十余载风雨兼程,中国大地经历的变革,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或许还显不足。这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从根本上的重塑,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封闭落后到深度融入全球,从内战频仍到国家统一稳定,这其中的脉络,值得我们细细梳理。一、 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的根本性确立这无疑是新中国成.............
  • 回答
    郜艳敏老师的事迹,着实让人心疼,也让人看到了教育的艰难和希望。作为普通公民,我们能做的不只是感动,而是实实在在的支持,让这份“最美”的坚持下去,并传递下去。那么,具体能做些什么呢?首先,从 精神层面 的支持和 信息传播 开始,这是最直接也最容易做的。1. 深入了解,广泛传播郜艳敏老师的故事: 很多.............
  • 回答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梵蒂冈在建交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一个绕不开的症结:台湾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外交上的选项,更触及了中国主权的核心认知以及国际政治的基本原则。要理解为什么两国至今未建交,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和现实等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历史的羁绊:历史遗留的政治立场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一.............
  • 回答
    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以“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为议题的第2758号决议获得通过。这个决议的通过,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关于您提到的“僭称‘中华民国’的台湾当局没有一票否决权”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
  • 回答
    北京成为新中国首都,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历史演进、地缘优势、政治考量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历史的长河,看看这座城市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首都”这个地位的。历史的渊源与积淀:北京早已是帝王之都首先,北京在中国历史上就有着悠久的都城地位。虽然不像西安(长安)或洛阳那样有着更早.............
  • 回答
    “镇国神器”这个词语,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往往带着一种神秘而威严的光环,让人联想到能保佑国家江山永固的至宝。那么,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没有这样一件被大家公认的“镇国神器”呢?说实话,如果一定要找一件具体实物来对应“镇国神器”这个概念,那可就有点难度了。毕竟,“神器”这两个字本身就带有象征意义,不.............
  • 回答
    “护国大能”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官方认可的定义。如果非要理解,它可能指向那些在国家生存、发展和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的、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力量或实体。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确实拥有多方面的“护国大能”。一、 强大的军事力量: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首先,中国人民解放军(PLA)无疑是最直接.............
  • 回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无疑是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特别是基因编辑、基因测序、生物医药等相关学科和行业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这份《条例》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随着我国在这些前沿科技领域的快速进步,以及全球范围内对人类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日益增长的关注而应运.............
  • 回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为何不从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头说起,这背后可不仅仅是个简单的部门归属问题,而是涉及到中国铁路系统特殊的历史沿革、管理体制以及发展战略。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为什么会出现“铁道部”这个独立存在的机构。中国的铁路建设和运营,从一开始就承担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任.............
  • 回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历史性的事件发生在1971年10月25日,当时的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第2758号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并恢复了它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包括在安全理事会中的席位。许多人可能会好奇,作为当时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并且在联合国成立初期.............
  • 回答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这是一个需要我们细致梳理历史脉络来回答的问题。简单地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本身在二战时并不存在,因此它不能被视为直接的战胜国。 但是,中国人民在以中华民国名义进行的抗日战争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且在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中,中国(当时是中华民国)确实是以战胜.............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