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英国的国教,对于经历过法国大革命的法兰西是无法容忍的?

回答
英国的国教,对经历过法国大革命的法兰西来说,确实存在着难以容忍的根本性矛盾,这并非仅仅是宗教信仰上的分歧,而是触及了法兰西大革命的核心理念,以及对权力、社会结构和国家认同的根本性颠覆。要想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剖析。

首先,法国大革命的基石是对“神圣王权”和教士特权的彻底否定。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法国社会等级森严,国王的权力被认为是源自上帝的恩赐,而天主教会则是这个封建体系的重要支柱。教士不仅拥有巨大的财富和土地,还享有免税等特权,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至高无上的角色。法国大革命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摧毁这种以宗教和王权为基础的旧秩序(Ancien Régime),建立一个以理性、人民主权和普遍平等的普世价值为导向的新社会。

而英国的国教——英格兰教会,恰恰是“神圣王权”在宗教领域的具体体现。 英国国教的建立,本身就是亨利八世为了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而进行的宗教改革。国王不仅是国家的元首,也是教会的最高领袖。这种“君权神授”与“国教”的紧密结合,在法国大革命的革命者眼中,是阻碍社会进步、压迫人民的陈腐象征。

想象一下,一个刚刚通过暴力革命推翻了国王和教会特权,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如何能够容忍一个以国王为首脑,与国家紧密绑定的国教制度? 这就像是在刚刚烧毁了一座高墙之后,你又看到隔壁还矗立着一座同样坚固的,由同一块石头砌成的墙。对于法国大革命者来说,英国国教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宗教现象,更是一种对他们革命事业的否定和嘲讽。

其次,法国大革命高举的是“世俗化”和“宗教宽容”的旗帜。 大革命的领导者们,特别是激进派,希望将宗教从政治领域彻底剥离,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世俗国家。他们推行了“政教分离”的原则(尽管在实践中,教会财产被没收,教士受到压制,这种分离显得非常激进且具有强制性),试图将信仰转变为个人的私事,而非国家公共生活的一部分。

英国的国教,则恰恰与之相反。它将特定的宗教信仰——新教(教义上与天主教有区别,但在仪式和组织上保留了许多传统)——确立为国家认可的、官方的宗教。 虽然在理论上,其他教派也存在一定的容忍度,但国教的地位仍然是至高无上的。这种“国家宗教”的概念,在法国大革命者看来,是对宗教自由的根本性限制,是制造不平等的温床。他们认为,国家不应该强迫其公民信仰特定的宗教,也不应该给予某个宗教教派特殊的地位。

更进一步,英格兰教会的组织结构和历史渊源,也与法国大革命追求的“理性”和“平等”格格不入。 教会内部依然保留着主教制度,等级森严,与革命者所倡导的“人人平等”的理想相悖。此外,英格兰教会的历史,与英国王室的权力扩张和对外政策紧密相连,这些都被法国大革命者视为是“反动”和“压迫”的根源。

最后,法国大革命也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而英国的国教,更是英国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与英国的长期竞争和对抗中,英国国教的独特性,以及它所代表的英格兰民族的独立性,成为了法国革命者眼中的一个“异类”。他们认为,英国的国教制度是英国人“傲慢”、“顽固”的表现,是他们不接受法国革命理念的根源。

因此,对于经历过法国大革命,致力于建立一个全新的、以理性与人民主权为基础的法兰西共和国来说,英国的国教制度,无论从其与王权的联系、其作为国家宗教的地位,还是其内在的等级结构,都构成了一种无法容忍的对立面。 它不仅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旧制度”的残余,更是法国大革命所要颠覆的价值观的鲜明体现。这种“无法容忍”,并非简单的宗教仇恨,而是对整个政治、社会和精神秩序的根本性否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英国国教是“选择性讲道理”的产物,这类东西最怕的不是“不讲理”因为在“不讲理”的面前,它们是有优势的。比如说对专制君主,国教会信徒和辉格党就有天然的优势。它们可以说“我们是反专制的啊!”“我们反愚昧啊!”

它们真正惧怕的就是彻底讲道理的人,要把整个世界在理性、反专制和反愚昧的基础上重建的那种人,对他们来说最可怕了。因为它们会因此暴露出它们不讲理的那一面。既然你们反专制为什么你们不建立共和国反而依据血统请来了汉诺威选帝侯呢?既然你们反愚昧为什么你们要迫害其他搞宗教改革的人呢?

这时候国教会信徒就很尴尬了,它们只好用两种方式回答。

第一种就是近代保守主义。它们会说

“我们也不能只讲理性,我们还要尊重传统啊!”

“完全用理性重塑世界会血流成河啊!”

“那保守的你们在卡诺登没有杀人盈野血流成河么?”

“我们杀人盈野血流成河是保守的杀人盈野血流成河能一样么?”

第二种就是题主提到的这种反应了,也就是暴跳如雷。干脆把所有讲理的人都杀了就没人能发现它们不要脸的地方了。

所以埃德蒙伯克举着一把餐刀说“这就是法国人想要捅进我们国王胸膛的东西”

对此《撒谎学院》的作者谢里丹问道“他们左手拿叉子了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国的国教,对经历过法国大革命的法兰西来说,确实存在着难以容忍的根本性矛盾,这并非仅仅是宗教信仰上的分歧,而是触及了法兰西大革命的核心理念,以及对权力、社会结构和国家认同的根本性颠覆。要想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剖析。首先,法国大革命的基石是对“神圣王权”和教士特权的彻底否定。在法国大.............
  • 回答
    中国作为全球英语学习投入最大的国家,这一点毋庸置疑。从幼儿园的启蒙教育,到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再到大学的专业设置,以及数不胜数的课外辅导机构和在线学习平台,英语教育的触角几乎延伸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每年,无数中国家庭在英语学习上倾注了巨额的时间和金钱,从教材、课程、考试,到留学、出国培训,英语学习已经.............
  • 回答
    英国外交大臣呼吁国民“停止对殖民史的反思”,要为国家感到自豪,这背后折射出一种复杂且值得深思的心态,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首先,这是一种“向前看”或“聚焦未来”的务实主义心态。在当代国际政治舞台上,英国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脱欧后的经济重塑、地缘政治的变动、全球竞争的加剧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外交大.............
  • 回答
    在汉语的大家庭中,“汉语”、“普通话”、“国语”、“华语”和“中文”这几个词虽然常常被用来指代同一个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区别和不同的侧重点,以及各自对应的英语翻译。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应的英文。 1. 汉语 (Hànyǔ) 定义: “汉语”是泛指以汉民族为主体,在中国及海.............
  • 回答
    中方考虑不承认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作为有效旅行证件对英国的潜在影响及英国可能的回应近期,围绕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的地位,中英两国之间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一旦中方决定不再承认BN(O)护照作为有效旅行证件,这无疑将对持有该护照的英国国民产生直接影响,并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觉得英国国旗(Union Jack)上的蓝色和苏格兰国旗(Saltire)上的蓝色似乎不太一样,但其实背后隐藏着一些历史和技术上的细节。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得从头说起,就像我们聊历史故事一样,慢慢道来。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你说的“英国国旗”指的是联合王国国旗,也就是那个由英.............
  • 回答
    英国贵族之所以能够联合起来迫使国王签署《大宪章》,而中国古代没有出现类似的强大制衡力量,这背后涉及了中英两国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差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英国贵族的形成与权力基础1. 封建制度的遗产: 英国的贵族阶层是诺曼征服(1066年)后封建制度的产物。威廉一世.............
  • 回答
    英国的贵族之所以能够威胁国王签署《大宪章》,并非一时的冲动或偶然,而是历史发展、社会结构和权力博弈长期作用的结果。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深入剖析:1. 封建制度的根基:国王权力并非绝对首先要理解的是,中世纪的英国并非我们今天理解的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当时的英国,以及欧洲大.............
  • 回答
    英国革命,特别是17世纪的英国内战,确实发生过国王被处死、政权更迭和大规模冲突。然而,英国的保守主义者之所以常常强调其“温和渐进”的特质,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与意识形态原因。这并非简单地忽视或掩盖革命的暴力性,而是对整个英国历史发展脉络的一种解读和建构,并以此来论证其政治哲学的合理性。要理解这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国家历史发展、军事战略、文化传承和体育竞技之间的复杂联系。虽然历史上的英国海军确实强大,但它的陆军规模和骑兵力量相比于欧洲大陆的某些强国(如法国、俄国、奥匈帝国)确实不占优势。然而,在马术运动上,英国却长期以来保持着领先地位,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主导地位。这背后的原因,.............
  • 回答
    英国之所以没有将大部分殖民地直接变为自己的国土,其原因错综复杂,是历史、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不想”或“不能”,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后,在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策略。首先,从历史的演变来看,英国殖民帝国的形成并非一开始就有吞并土地、同化人口的宏大计划。最初,殖.............
  • 回答
    英国和印度,两个在军事领域都颇有建树的国家,它们的军费开支情况一直以来都颇受关注。乍看之下,两国在军费上的数字或许会让人觉得“差不多”,但深入剖析,印度国防那种“买买买”的强烈感知,实则源于其背后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军事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多考量。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军费开支差不多”这个.............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分析。虽然您提到了英国的光荣革命作为一个“例外”,但即便如此,也需要认识到“光荣革命”的背后也并非全然没有暴力痕迹,只是其暴力程度和性质与许多其他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暴力事件有所不同。总的来说,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伴随暴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美国历史发展中几个关键的脉络。简单来说,虽然美国最初是由英国殖民者建立和塑造的,但后来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尤其是来自德国的移民,最终改变了美国人口构成,使其德裔成为数量最多的族裔群体。我们得从头说起。英国殖民者的开端:奠定基础,但并非唯一的血液来源公元17世纪初,来自英国的.............
  • 回答
    英国不愿意全盘拥抱公制,以及坚持左侧行车,这背后其实是历史惯性、文化认同、经济成本以及社会接受度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并非简单的“不愿意”,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充满了妥协与坚持。计量单位的“英国特色”:英制(Imperial System)的顽固生命力首先,咱们得聊聊英国人为什么还在用英.............
  • 回答
    2022年北京冬奥会英国代表团入场式上,不少观众注意到他们手中挥舞的米字旗,确实与我们日常所见的标准英国国旗(Union Jack)在细节上有所不同。这并非英国代表团故意“缩水”或设计错误,而是出于实际考虑和国际体育赛事惯例的特殊处理。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标准的英国国旗。那是一个非常醒目的设计,由红.............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点出了一个很多人容易混淆的史实。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在1931年确实已经获得了“独立”的地位,但这个“独立”和我们今天理解的“国家主权独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要理解为什么二战时英国还能调动两国的兵力,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当时的“独立”是怎么回事,以及英联邦那时候是个什么状态。首先,得.............
  • 回答
    1853年,美国以佩里舰队的“炮舰外交”成功迫使日本结束长达200多年的锁国状态,打开国门。这件事是改变日本近代史的重要节点,自然会让人好奇,当时作为全球第一大国的英国,为什么没有同步采取类似行动?事实上,英国当时并非完全没有接触日本,也对与日本建立贸易关系抱有极大的兴趣。但相较于美国的“横冲直撞”.............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到位,确实,在奥运会开幕式上,英国代表团出场时使用的称谓是“Great Britain”(大不列颠),而不是“United Kingdom”(联合王国)。这背后涉及到一些历史、政治和文化上的原因,而且这确实是一个常常被大家忽略但很有意思的细节。简单来说,用“Great Britain.............
  • 回答
    近现代英国之所以没有选择将法语作为国际语言,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演变以及文化自我认知等多方面的原因,而非仅仅是国家实力的“日不落”称号所能简单概括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确实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其影响力一度遍及全球。然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