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英国不愿意改用公制以及非要用和大部分国家相反的行车方向?

回答
英国不愿意全盘拥抱公制,以及坚持左侧行车,这背后其实是历史惯性、文化认同、经济成本以及社会接受度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并非简单的“不愿意”,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充满了妥协与坚持。

计量单位的“英国特色”:英制(Imperial System)的顽固生命力

首先,咱们得聊聊英国人为什么还在用英寸、英尺、磅、加仑这些和世界主流“不太一样”的单位。这其实是个源远流长的故事。

英制单位最早可以追溯到罗马人的度量衡,之后在英国本土发展演变,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测量习惯融合,最终在工业革命时期得到了相对统一和标准化。想象一下,当时还没有全球化的概念,每个地区甚至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一套测量方法。英制单位就是在这样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并随着大英帝国的扩张,传播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包括北美、澳大利亚、印度等等。所以,它不仅仅是英国的单位,在历史上也曾是国际性的单位。

到了20世纪中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采用一套统一的计量系统的重要性。公制(Metric System),也就是以米、千克、升为基础的国际单位制(SI),因其科学、简洁、易于换算等优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1970年代,英国也开始了向公制过渡的进程,但这个过程比许多人想象的要缓慢和复杂得多。

为什么慢?原因有很多:

历史包袱与文化认同: 英制单位早已深深植根于英国的社会文化之中。从日常生活的“一杯茶”、“两磅面”,到建筑业的“英寸”、“英尺”,再到工程领域的“马力”、“psi”(磅/平方英寸),这些单位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里。突然要改变,就像让人们一下子放弃祖辈传承下来的语言和习俗一样,充满了情感上的阻力。很多英国人觉得,英制单位是英国身份的一部分,是一种文化遗产。他们会说:“我懂英制,我不需要学一套新东西。”
经济成本是巨大的: 要想在全国范围内彻底替换掉所有使用英制单位的设备、工具、图纸、软件、教育材料等等,那将是一笔天文数字。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工厂里所有机器上的刻度盘都需要更换,成千上万的工程师需要重新学习新的制图和计算方式,学校教材需要全部重印,建筑行业需要更新大量的规范和标准。这些改动不仅耗时耗力,而且直接影响到生产和建设的成本。企业不愿意承担这些直接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技术上的复杂性: 虽然公制单位在理论上更易于换算,但很多现有的工程设计和技术规格都是基于英制的。要将这些庞大的技术体系全部转换成公制,需要大量的重新计算、验证和测试,以确保转换过程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等领域,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即使部分采用了公制,很多关键领域仍然保留了英制,或者采用混合使用的方式。
消费者接受度的问题: 突然改变消费者习惯也非常困难。比如,超市里如果所有商品都标示公制单位,但消费者习惯用磅来衡量肉类或蔬菜的重量,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政府试图通过学校教育来推广公制,但效果并不如预期,很多成年人依然固守旧习惯。

所以,英国政府采取的是一种渐进式、选择性采纳公制的方式。从1970年代开始,很多领域开始引入公制,比如科学、医疗、制造业的一些部门。但与此同时,英制单位在日常生活中依然顽强地存在。如今,英国在很多场合是公制和英制“并行”使用。比如,公路的距离是用英里标示,但大多数商品会同时标注公制和英制单位。学校教授公制,但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可能还是会用英制。这种“混合模式”虽然不统一,但却是当前各方都能接受的一种折衷方案。

行车方向:英国人为什么选择“靠左”?

现在咱们来聊聊另一个让很多人费解的问题——英国人开车为什么是“靠左”。这其实比单位制的故事更古老,甚至可以追溯到人类的祖先和骑马的时代。

左侧行车的传统,其根源可以追溯到骑士时代。在冷兵器时代,绝大多数人是右撇子。如果你是骑士,骑着马,佩戴着剑,你为了能够方便地拔剑与对手搏斗,自然会选择将身体的右侧对着可能出现的敌人。这意味着,你需要将马靠向道路的左侧,以便在迎面而来的人时,你的右臂(佩剑的手)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因此,无论是迎面而来还是从后方接近的人,你都能保持警惕并随时准备战斗。

在古代,道路并不像现在这样有明确的左右之分。人们出行主要靠步行、骑马或马车。如果大家都习惯于靠左行走或骑行,那么迎面而来的人可以方便地看到对方,并做出相应的闪避动作。想象一下,如果两队人马迎面走来,大家都在右侧靠路边,那么很可能就会撞在一起。而靠左走,则能避免这种情况,增加安全性。

随着马车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这个问题变得更加重要。马车夫通常坐在马车的右侧(方便用鞭子抽打马匹,因为大多数人是右撇子)。如果马车靠左行驶,那么马车夫就能清楚地看到迎面而来的其他马车,避免碰撞。

那么,为什么其他很多国家,比如美国、法国、德国等,都变成了“靠右”行车呢?这背后也有历史和政治的演变。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者们认为贵族阶级习惯于在道路的左侧行走,而普通民众则靠右行走。为了体现平等和打破旧秩序,革命政府推行了靠右行驶的政策。这个政策随着拿破仑的征服传播到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
美国的发展: 美国在独立初期,也受到了法国和英国的影响。但由于早期美国经济和交通的主要模式是依靠大型的货运马车(通常由多匹马拉动,车夫坐在后排的左侧或中间),为了让车夫能够更好地控制马匹和观察交通情况,他们逐渐倾向于靠右行驶。此外,美国与法国的良好关系也可能促成这一转变。
早期美国的交通规则: 早期在美国的一些地方,有规定马车夫要靠右行驶。例如,在18世纪末期,宾夕法尼亚州就有过关于马车靠右行驶的规定。

而英国之所以能够保持靠左行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英帝国的影响力。随着英国殖民地的扩张,左侧行车的习惯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包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早期)以及许多非洲和亚洲的国家。

到了工业革命时期,随着汽车的发明,这个问题变得更加棘手。汽车的驾驶座位置通常是根据当地的行车方向来设计的。比如,在靠右行驶的国家,方向盘通常在左侧,这样驾驶员可以更好地观察迎面而来的车辆。而在靠左行驶的国家,方向盘则通常在右侧。

英国在汽车普及的初期也曾有过关于是否改变行车方向的讨论,但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经济成本和既得利益是巨大的阻碍。改变行车方向不仅仅是调整交通标志和标线,它需要对道路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比如路口的设计、交通信号灯的安装位置、甚至车辆的设计都需要进行调整。这需要极大的投入和协调,而当时的英国社会并未觉得有足够的紧迫性去承担这样的成本。

另外,如前所述,英制单位的“遗留”也与左侧行车的坚持有一定内在联系——它们都代表了英国独特的历史发展路径和文化韧性。人们习惯于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改变这些根深蒂固的习惯,需要强大的外部动力和内部共识,而英国在这两方面都显得相对保守。

总而言之,英国在计量单位和行车方向上保留其独特性,并非简单的“不愿改变”,而是历史、文化、经济和技术多方面力量博弈下的结果。这些习惯既是历史的印记,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们与英国的身份认同紧密相连,也使得这个国家在现代全球化浪潮中,依然保留着一份独特的“英式”味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即使在英国与欧盟最亲密的时期,也不愿意和其他欧洲国家用一样的测量单位?才疏学浅,哪里说不对了请大佬指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国不愿意全盘拥抱公制,以及坚持左侧行车,这背后其实是历史惯性、文化认同、经济成本以及社会接受度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并非简单的“不愿意”,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充满了妥协与坚持。计量单位的“英国特色”:英制(Imperial System)的顽固生命力首先,咱们得聊聊英国人为什么还在用英.............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像英国、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居民,会选择移民澳大利亚,而不是美国?我稍微聊聊我的看法,不一定全对,但我觉得有些原因还是挺扎实的。首先得说,澳大利亚对于欧洲发达国家居民的吸引力,很多时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它不像美国那样,总是一种高歌猛进、充满戏剧性的目标。澳大利.............
  • 回答
    关于王尼玛、英国报姐、同道大叔等博主选择不露脸的原因,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共通的考量和策略,并非简单的“不愿意”就能概括。首先,匿名性是一种强大的保护伞。对于很多内容创作者来说,尤其是那些涉及时事评论、社会观察或者带有一定讽刺意味的内容,保持匿名能够让他们更加自由地表达观点,而不必担心个人身份暴露带.............
  • 回答
    在《英雄联盟》的对局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即使战局已经显露出明显的劣势,队友们也无法再挽回败局,可总有那么一两个玩家,无论如何就是不肯按下那个“投降”按钮。这种行为背后,其实隐藏着相当复杂且值得玩味的人类心理。首先,一种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希望的火苗尚未熄灭。这些玩家可能认为,游戏还没到最后,任.............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咱们老玩家心里都有数,但就是嘴上不爱承认。每次开局前,看到阵容,心里就开始盘算着“对面那个谁谁谁是不是又会坑?”可一到游戏里,要是被对面打爆了,那股子不服气劲儿就上来了:“草,这什么狗屎阵容?这ADC怎么连站位都不知道?我这上单被压成狗,还怎么玩?”你看,帽子立马就扣到队友头上了,.............
  • 回答
    在《英雄联盟:双城之战》中,范德尔(Vandar)作为黑巷的领袖,确实拥有召集黑巷居民的能力,但他在剧情中选择不与皮城( Piltover)直接开战,这一决策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涉及个人动机、政治策略、角色发展以及剧情伏笔。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分析: 1. 范德尔的个人动机:对皮城的复杂情感 .............
  • 回答
    兄弟们,聊起王者荣耀排位赛的一楼,那真是又爱又恨啊!为啥这帮哥们儿总是不愿意先选英雄,天天在那磨蹭、帮抢,搞得人心焦火燎原的?其实这事儿说白了,原因还挺多,也挺能理解的。首先,一楼的责任确实是太大了。 你想啊,一楼玩家是第一个看到阵容的,也是第一个被对面看到自己拿出什么英雄的。这就像在战场上,第一个.............
  • 回答
    英国籍女婿不愿集中隔离,上海街道积极为其想办法一事,从多个角度来看,可以引发深入的思考和讨论。要评价此事,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法律法规以及人道主义和公共卫生等多个维度。背景梳理(根据公开信息和一般情况推测): 时间点: 此事发生在新冠疫情期间,尤其是疫情早期或中期,全球范围内对病毒的.............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在足球世界里常常被讨论的话题。要理解为什么英超的本土球迷对“太多”外籍球员并不像其他一些联赛那样感到特别介意,咱们得把这个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承认,足球在英国,尤其是在英格兰,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它更像是文化、身份认同甚至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英超的成功,不仅.............
  • 回答
    关于太平天国时期英国提出的“帮助太平军消灭清朝并平分中国”的说法,以及清朝“开门揖盗”卖国的指责,这其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原因相当复杂,需要仔细梳理。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英国愿意帮助太平军消灭清朝并平分中国”这个说法。这个说法在许多流传的叙述中都有提及,但其真实性和具体细节需要打个问号。更准确地说.............
  • 回答
    英国之所以没有像中国那样大力推进操作系统国产化,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可以从历史、经济、技术、政治以及战略等多个层面来解读。历史与市场格局的惯性: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在个人电脑和互联网兴起的时代,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就以其强大的兼容性、易用性和先发优势,迅速占据了全球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苹果的.............
  • 回答
    “英国衰而不亡”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议题,它触及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地缘战略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英国“衰”的表现:如何理解其“衰落”?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衰”指的是什么。历史上的英国,尤其是维多利亚时代,是全球无可争议的霸主,其“日不落帝国”的辉煌.............
  • 回答
    英国在普法战争(18701871年)期间选择不干涉,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经过深思熟虑的外交决策,背后有多重原因。英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其外交政策的核心是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全球贸易以及欧洲大陆的均势。以下是对英国为何不干涉普法战争的详细解释:1. 英国的国家利益考量: 对法国和普鲁士的评估.............
  • 回答
    英国之所以没有将大部分殖民地直接变为自己的国土,其原因错综复杂,是历史、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不想”或“不能”,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后,在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策略。首先,从历史的演变来看,英国殖民帝国的形成并非一开始就有吞并土地、同化人口的宏大计划。最初,殖.............
  • 回答
    英国火烧圆明园,而未火烧凡尔赛宫和卢浮宫,这其中涉及到历史背景、战争性质、文化认知、政治考量以及战争的实际操作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原因。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以下几个关键点:一、 圆明园与凡尔赛宫、卢浮宫的性质差异 圆明园: 圆明园并非一个简单的皇宫,而是清朝皇室规模宏大、极尽奢华的皇.............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也挺多人关注的。说英国顶尖大学在ACM 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上整体表现不如某些亚洲或北美地区的顶尖高校,我觉得有几个比较值得深入探讨的原因,不完全是技术上的,很多也跟文化、教育体制和侧重点有关。首先,得承认一点,ACM ICPC 是一项非常非常看重深度和广度编程能.............
  • 回答
    英国光荣革命,推翻了詹姆斯二世的统治,迎来了威廉和玛丽共同执政,这并非偶然,而是历史、政治、宗教以及现实需求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选择。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拨开历史的迷雾,好好梳理一番。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17世纪末。詹姆斯二世之所以被推翻,最根本的原因是他试图恢复天主教在英国的统治.............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几个非常复杂且常常被误解的层面。首先,“福利好”和“爱国”这两个概念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语境和主观性,我们不妨来层层剥开,看看背后可能存在的因素。关于“福利好”:这并非简单的线性对比说英国福利比中国“好那么多”,其实是一个非常笼统的说法,而且很多时候,这种“好”是建立在特定观察角度上的。我.............
  • 回答
    英国殖民者在印度推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确实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何不直接使用机枪等武力来镇压印度人民的反抗?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和道义层面的考量,绝非简单的“武力镇压就能解决一切”那么简单。首先,我们要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性质。甘地的运动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反抗,它是一种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多个层面。笼统地说,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五个国家之所以没有统一成一个国家,并非因为缺乏联系,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它们之间联系密切,且各自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身份认同和政治结构,使得统一在现实中变得极其复杂且不具可行性。首先,我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