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开始也挺生气,搜了一下这个基层书记陈奉涛的名字,才发现他被报道不是一次了,2月19日就有关于他的一则报道:
小区一户居民被隔离急需办理一张新sim卡,陈书记联系移动公司,并且想办法满足了移动公司非本人办理sim卡的相关规定并且满足了疫情环境下的隔离措施。
过几天还是这户居民,因为处方药用完,处于隔离期间无法配药,还是这个陈书记和他们街道,协调和市北医院配给药品,并且工作人员帮他们送货上门。
如果这位陈书记对待小区居民和进入辖区的外国人一视同仁,为小区居民和这个外国人一样负责,那我觉得没有什么可喷他的。人人平等。
在很多微博键盘侠的眼里,根本没有“依法办事”的概念。他们想要的,是按照他们的想法,为所欲为。
该外籍人士,并不属于上海规定必须集中隔离的人员(这跟国籍无关),而新闻发生在3月14号,当时还没有居家隔离“一人一户或一家”的规定(17号才开始),否则政府的大巴车也不会将他拉回小区。把他换成中国人,也是一样的。
同时,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有隐瞒申报的情形。
从新闻可以看出,他的身份是中国人的亲属,常住地也在中国(新闻中用“回到小区”的字眼),因此政府并没有任何法律法规依据,拒绝他回到自己的住所,或者强制他集中隔离。
换言之,回家是他的权利。
之前那些被处罚的人员,无论是疫情初期的某些湖北返乡人员,还是最近的某些回国人员,原因都是他们违反了疫情防控的明文规定。
这次的纠纷,是他的家属不愿意他回家居住——本质上是个家庭纠纷。无论他是外籍还是中国籍,性质都是一样的。
对这种家庭纠纷,政府人员可以调解,但并没有强制介入的权力。
换个例子:夫妻吵架了,难道就可以叫街道办的人,把另一方强制赶出家门吗?
政府的执法人员,绝对不应该拥有将法律法规任意扩展、解释的权力。还记得疫情初期,某些村庄随意填埋、封堵道路,结果救护车无法驶入,导致突发急病的老人死亡的事件吗?
还有很多人提到的,近期湖北人在某些地区遭遇法律法规外的限制的事情。
没错,这都是某些执法人员,随意扩展解释法律法规的恶果。
我们都知道,对国人这样随意“扩展执法”,显然是错误的。可是对外国人“扩展执法”,难道就是对的吗?
因此,除非有证据表明:同一街道工作人员对同样情形(境外返回,符合居家隔离条件,家人不愿其回家)的中国人员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措施,例如不经调解直接强制隔离。否则街道人员的行为无可厚非。积极调解家庭纠纷的态度,甚至值得表扬。
英国籍女婿不愿去集中隔离怎么办?居委会书记出妙招!
一位去过德国、法国、瑞士,最终通过台北转机回到上海的英国籍女婿到达小区后,丈母娘和妻子都希望他能去集中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以免影响才2个月大的孩子,但英国籍女婿不太愿意。三泉路517弄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陈奉涛出了个两全其美的招,难题迎刃而解。防控输入性疫情,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的社区干部们既严格执行政策,又暖心关怀,让国外返沪居民动容。
记大功!
合个影!
上报纸!
齐拍手!
另一边呢?
同一家媒体,
同样的内容,
不同的宣传口径。
人人,生而平等吧。
但愿真有更加平等的一天。
日子过好了,
很多人丧失了该有的血性。
虽然全球一体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迟早的事儿,但此时此刻,绝大多数人还是有深厚的民族、国家概念的。
谁都无法忍受其他国家的人在本国国土高人一等,这是舆论爆炸的点所在。
血性啊,血性。血性何在?
平等自由博爱?
要是这不愿隔离的是个河南人,他上海公安不但会把人抓了,还会挂个条幅,红底白字写着“严厉打击河南籍新冠病毒传播者”。
当年他们不就是这么打击“河南籍犯罪分子”的吗?传统艺能了,不奇怪不奇怪。
说起这个条幅,不禁使人感慨,物是人非啊。当年看小黄文,“河南籍农民工”是突出男方地位卑贱的常用标签,现在连这个标签都被黑人给抢了,真是惨的不行。
对比澳洲华女跑步被驱逐出境,可见关键不在国籍,在于白皮。原来之前豌豆公主要矿泉水不是错,是错在她也配要?
作为自认深接地气的人,我倒不特别惊讶上海社区工作人员会这么做,而是惊讶于这家上海人能接受让月子中的女性和孩子搬出。然后记者还能“欣然”把这个当业绩报道出来,这上上下下真是......深入骨髓。
最魔幻的是,从上海那家人到街道办到记者,都表现得这么自然而然。
ps:我看这几件事对所有留学生和华侨都有强烈警示作用,不要以为喝了洋墨水换了国籍,就换了皮了。想做国际友人,还是下辈子再投胎吧。
随着疫情的持续爆炸,几个新的动向在逐渐积累量变:
A、东亚裔在美加澳开始受到攻击,范围包括所有东方人种:华裔、韩裔、日裔、越南裔、老挝苗裔、泰裔、缅甸裔、菲律宾裔、外蒙古裔、哈萨克裔。虽然的确会有部分人因此而更加仇恨中国,但在共同面对的险情面前,这个群体对外的边界将越来越清晰。从美国东亚裔涌入枪店买枪,有人呼吁组织联防,再到人们开始讨论东亚裔应当加强聚居,从第一代的互相鄙视到第二代开始坐在一起合作,都是在逐渐迈向未来的新民族 Pacific Asian。——这个族群2015年在美加澳即便按最严格的标准,也已经达到1698万人(华、日、韩、越、老挝苗、泰的姓氏人口+菲律宾的第一代人口)。
B、这次的事件已经充分体现了,盎格鲁白人的融合能量,仅限于所有的基督教白人(这里先不说魁北克的法语白人无法同化)。所有不属于基督教白人的族群,实际上美加澳的社会都是不愿意也没有能力融合的——比如大部分墨西哥人、中美洲人。在北美的东亚裔没有强烈宗教倾向、最崇拜白人、最希望白人接纳自己,依然不可能融合。所以白左的多元文化和移民政策,最后只会造成社会的彻底分裂沉沦。
中国人也要清楚自己的融合能力有几斤几两。实际上中国人除了能跟海外华人、日本人、朝鲜人、越南人融合之外,也只剩下 蒙古族~外蒙古、哈萨克族~哈萨克斯坦、傣族~泰国老挝、缅族(阿昌、波拉、勒期、浪速、载瓦,后四个现在算景颇族)~缅甸 这四组融合组合而已。
其他的国家民族,统统是无法融合的,不要对融合有天真的幻想。
C、一方面,东亚裔在欧美被攻击、袭击;另一方面,欧美人却在东方不戴口罩四处传播病毒,这已经招致对欧美人仇恨心理的量变积累,程度或深或浅,但随着局势的演变会继续积累:
泰国卫生部长:「肮脏的欧美人在泰国四处传播病毒」https://asiatimes.com/2020/03/thailand-blames-its-covid-19-crisis-on-caucasians/
越南网民在社交媒体抱怨不戴口罩的欧美人,甚至越南餐馆、酒店、公交车拒绝欧美人进入:
D、毫无疑问「英国女婿事件」会引爆中国网民情绪,接下去随着局势演变,情绪会更加高涨。
现在很明显,欧美人在东亚不戴口罩,危害东亚的社会安全,量变终究会质变。
近日,有网友爆料广东三水市一家人拿着湖北下发的绿码和健康证明回到广东后,居家隔离被举报,街道工作人员和警察上门劝说这一家子必须去酒店进行强制隔离。
对此广东省卫建委回应称,3月20日前从湖北到广东的人员需要去酒店隔离,3月20日晚已下发新文件,从湖北来的人员不用再去酒店隔离。
据媒体报道,近日,湖北一家五口返回广东佛山三水,在家居住时遭到邻居的举报,说是从湖北回来的人一定要集中隔离,并叫来了民警和工作人员。
在场邻居认为:必须去酒店集中隔离,害怕受到感染,住在这里心里会不安。
工作人员也表示:酒店隔离是自费的,而且只认当地的绿码,湖北的绿码在这里不行。
一家五口则认为:
来佛山之前,有咨询过相关人员,并且告知不需要集中隔离,因此才从湖北返回,返回之后,基本上不出门,害怕给他人带来恐慌,现在一家五口,几个月没有上班,也承担不起酒店自费隔离的费用,如果你们不放心,可以把门上贴上封条都没有意见。
双方就因为绿码的事情争执了许久,邻居还是一直坚持自己的意见。
一家五口这时候也有些生气了:
不出门怎么会被感染,湖北回来就是有病?绿码并不是我自己造的,是全国都认可的,你现在让我们去酒店 ,你能保证去酒店不被感染吗?如果你认为不会,就和我们签订一个不被感染的保证书……
这个提议遭到了邻居和工作人员的拒绝。
3月20日,三水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解释:
不是不让外地人员来佛山,而是当地一些留观点人员已满,只能劝说他们暂缓返回……持绿码人员抵达佛山,在居委会登记核实后,可以居家隔离。但来自高风险地区比如武汉,或者跟境外人员接触过,还是需要强制定点隔离。
截至发稿,佛山市相关部门尚未对此事作出详细说明。
今天上午,广东省卫健委正式回应称,3月20日前从湖北到广东的人员需要去酒店隔离,3月20日晚已下发新文件,从湖北来的人员不用再去酒店隔离。
(封面视频等)
诸公从早骂到晚,再从晚骂到早,能骂翻基层无脑人员不?打开微信,关注 上海12345 直接提交举报诉求!
在上海有一点好,12345遇事就举报,事情成不成另说,但是民意要让他们看到!
另:12345会把该诉求提交到该单位的上级,上级根据情况,或者会把该单子再发给此单位责成办理,或者问询、调查等。一般情况下不会石沉大海。而且每个件一定会有电话回访。
三更:评论区有朋友说想让把全文贴出来,他拿去复制粘贴了,也来个一键举报。那就给你吧!
3月20号新民晚报报道,三泉路517号居委,对待一个从英国来华人员(所谓英国女婿),在明知其有国外高危地区(瑞士 德国 英国)旅行经历、并拒绝配合隔离的情况下,不采取强制手段隔离,反而花费4小时反复劝说安抚,最终让其家属去其他亲戚家里,留该人在家独自隔离。在目前抗疫大前提下,按照国家和上海市有关规定,类似该人不配合的情况,应该警方介入强制隔离,为什么该居委会还要反复怀柔,给人“跪舔”的印象?换成中国人会是啥待遇?具体点换成湖北老百姓是啥待遇?是不是外国人都比中国人高一等?报纸竟然也把它当好人好事报道!希望有关领导能意识到这里面的不当甚至危险之处,对外国人不当行为的姑息,是在破坏政府公信力,也是在挖抗疫斗争的墙角!
四更:上海的行政效率,我个人认为是国内数一数二的。现在已经看到件被派到静安区政府,刚才也有静安区政府电话打来专门告知已收到件。我会等等看结果如何。相信党和政府!
说个自己的经历。
在高中以前,我也与很多人一样,觉得社会是公正的,直到中考。那时我在青岛读书,但我户口在兰州,老师早早就通知我,青岛有规定,外地户口不能考市区高中,只能读私立和郊区学校。我一想,结果既然如此,那还努力什么,听天由命吧。后来家人看我抑郁消沉,就打了个电话,听筒对面说:“青岛比较好的中学就是二中,九中,五十八中,你自己选一个吧……”
时光飞逝,转眼高考临近。当时甘肃有个规定,要求外省读书的考生最后一年必须回甘肃读,才能在甘肃参加考试,但我没有。当我再次万念成灰时,我哥和我说,G叔就住咱单元三楼,你明天早点起,赶他上班前和他说一下。从此以后,甘肃对这个问题,便不再硬性规定了……
有网友反应说,从网上查了这个居委会的电话,打电话到这个居委会,居委会接电话人员态度异常恶劣,直接威胁打电话的人说电话已被录音,并且将报警调查处理打电话的人,然后就挂了电话,鉴于该工作人员态度恶劣,网友已向上海市长热线对该工作人员的态度进行了投诉,等待市长热线给予回复中。
对比前几日对澳大利亚跑步华裔和矿泉水公主的处理,寒了天下华人心。
话说不知道上淘宝买个钙片给这边寄过去的话会不会被请喝茶?
上海一名英国女婿拒绝集中隔离,最终由居委会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使他“如愿以偿”,最终得以居家隔离。这个故事被当地媒体做正面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
老胡想问的是,如果一名普通中国人拒绝集中隔离,可以这样变通吗?如果可以,就应广而告之,只要有独立住房,就可以不去集中隔离点在家隔离,此法适用于中外所有人士。
如果这种变通不可以,那么对不起,那名英国女婿就不该有此特殊待遇,他就应该无条件配合,前往集中隔离点住14天。如果他不配合,应由公安机关强制其配合,哪用得着居委会负责人帮他想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
外防输入,必须一视同仁。希望各地基层政府和居委会的骨头都硬一些,别一见到黄头发蓝眼睛的老外就打怵,坏了防控的质量,也伤了中国老百姓的心。
怕老外是中国不少人的心理,给他们“超国民待遇”就是这种心理潜移默化的外在表现。由于很多老外在中国人生地不熟,属于客人,周围的人对他们在生活层面多照顾一些,老胡并不反对。但这种照顾不能与制度相冲突。
上海三泉路517弄居委会的这个例子,大家在防控规定上对那名英国女婿做了让步,这是对原则不应有的变通。在基层,由于情况很复杂,很难保证这种悄悄的变通绝对不会发生。然而令老胡诧异的是,当地一家媒体居然把这当成积极的例子加以报道宣扬,这就太不像话了。这算什么价值观?让老胡怎么说他们呢?
如果那个居委会和相关报道者就觉得这样对待洋女婿好,为此骄傲,罢,由他们去。但问题是现在抗疫当前,一视同仁是必须绝对遵守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堵住可能的漏洞,确保对入境者隔离14天的质量。上海居委会对那个洋女婿变通居家隔离,再进行如此宣扬,是会产生误导的。作为高度关心外防输入的一个媒体人,老胡坚决给这个故事打零分。
来源:胡锡进微博, @胡锡进
百年易过,形形色色,半是买办,半是劳工,但有一线生机,留与断脊狼狗
十里难行,彳彳亍亍,七为租界,三为江河,无关六道轮回,也跪金身神佛
干的漂亮,既然新民晚报是当好事宣传的,就该送锦旗!
我觉得许多回答都骂错了人,上海的境外输入政策跟北京是不同的,北京目前是一律集中隔离,而上海是居家隔离为主,不符合条件的集中隔离,摘录如下:
2020年3月17日下午,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发布会上,上海市民政局宣布:
即日起,针对从上海口岸入境的过去14天来自或去过重点国家的入境人员,本市将进一步从严从紧落实14天居家隔离健康观察措施,管理流程将更加严密,居家隔离标准将更加严格,主要措施如下:
01
严格居家隔离条件
明确居家隔离条件为“一户一人或一家”,即同一家庭中,居家隔离对象和非居家隔离对象不可以住在同一套房子里;承诺一起居家隔离健康观察的,可以住在同一套房子里。全家人都需要居家隔离健康观察的,也可以住在同一套房子里。该措施更有利于防止交叉感染的风险。
02
集中接送
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重点国家入境人员抵达后,全部由各区工作人员集中接送到各区的“临时集中留验点”。统一采用“集中接送”方式,目的是最大程度实现接送各环节、各空间之间的全程封闭管理、无缝衔接。
03
增加“核酸检测”环节
即日起,被接送到各区“临时集中留验点”的重点国家入境人员,将先进行核酸测试,结果为阴性的,再由各区护送至居家隔离场所进行为期14天的居家隔离;结果为阳性的,则按规定流程转送至规定的医疗机构诊治。
04
严格查验隔离条件
重点国家入境人员在各区“临时集中留验点”等待核酸检测结果期间,相关社区将上门核查其是否具备居家隔离条件。如不具备,则一律实行集中隔离。此举,将有效减少不具备居家隔离人员的多次往返、转送,最大程度地避免交叉感染风险。
05
严格加强居家隔离管理
重点国家入境人员进入小区开始居家隔离健康观察后,地区公安、卫健部门将会同社区更加严格落实管理措施,确保居家隔离人员不离开住所。对擅自离开的,将依法处置。也欢迎居民群众进行监督。
06
集中隔离费用自理
如居家条件不具备隔离要求的,一律集中隔离。集中隔离的重点国家入境人员需自理住宿费和餐费。其中,住宿费原则上有每人每天200元左右或400元左右两档。
另外,从国内其他口岸入境中转来沪的过去14天来自或去过重点国家的入境人员,参照上述标准落实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也就是说,强制集中隔离只有在居家条件不满足隔离要求时才进行,不是一上来就默认拉走隔离的,跟北京不一样。如果家里人自愿跟他一起隔离,那么是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但这次的事情中,家里还有新生儿和产妇这样的高危人群,估计家里人也不是很愿意,但也没有明确拒绝,这样基层工作人员也是没有办法直接要求集中隔离的,只能劝说,但这个洋女婿显然是比较固执,坚持要在家(也许害怕集中隔离的地方是集中营那样性质吧),最后只能是家里其它人搬走让他一个人隔离。
所以这件事情上基层工作人员完全没有错,如果非要问对错,只能问问这家人为什么对女婿这么纵容,不敢明确拒绝居家隔离,要是中国女婿,怕是早就撕破脸了吧。
社区做的没问题
你要是对洋大人还是白皮洋大人强制手段,会被上边处分
你要是不作为,出事儿了你也是要挨处分
能憋出来这个办法,社区真不容易
但是倒霉就倒霉在
上边很自然的认为这是好事,要表扬要宣传,最近青岛不也宣传工作人员给韩国人买泡菜了么
然后事儿大发了,最后倒霉的还是社区干部
我的话说完了,问题出在基层。实际上根子还是在上层
你不把某某无小事的祖训撤了,怎么都白瞎
当然通过这个,我也明白古代变法的先驱面对祖训是多么的难了
大人,鸦片战争已经打完180年了。。。
上海街道真神奇,
英国女婿拒隔离。
为战病魔想办法,
社区居民献妙计。
你带一瓶矿泉水,
她赶孕妇走亲戚。
跟我努力学英语,
出门跑步锻炼起。
口罩抛到云霄外,
亲切慰问暖心底。
热情传遍七大洲,
来生还得做白皮!
3月23日 上海黄浦江西岸 洋大人的狂欢
乍一看还以为标题写的英国女王呢,仔细一看原来是普通英国老百姓???华人在国外被歧视,洋人在国内高人一等,难道这种超国民待遇已经让官方都习以为常了吗?
看看下面这些新闻,“英国女婿”在上海根本就不是个例!同样是被隔离要喝矿泉水,中国籍的女留学生被工作人员理直气壮结结实实的怼了一顿,可咱们洋大人就得到了连夜协调运送的优待?字里行间还生怕照顾不周!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在大肆宣传,呸!
从居委会干部到全家男女老少都非常奇怪,为什么两位母亲愿意带着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娃娃转移到亲戚家,只为了把自己家腾出来留给洋女婿隔离?为什么这位洋女婿愿意让妻儿岳母奔波,自己在家舒舒服服?这不是巨婴吗?这位女士,你是嫁了个老公还是嫁了个祖宗呀?
网友们之所以愤怒,是官方的区别对待让大家失望。要知道,危急时刻为这片土地挺身而出的,是无数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中国人民,而并非被如此礼遇的外国“友人”。
上次回答这类洋大人搞特权的问题,我很含蓄的念了一句诗,被删帖禁言了三天,这次直白点骂应该没事了吧~
我希望我们的干部能够一碗水端平,对待那些不听劝告,违反规定的“洋大人”理直气壮、掷地有声的说出一句:“你违法了!”,这真的有那么难吗?
去了这么多地方,简直是一级感染源隐患了,再怎么隔离都不为过。
隔离就隔离,哪有他自己愿不愿意的余地,不愿意?英国都是这种人的话难怪躺平任由病毒摆布。
这个党支部书记还真有脸把名字等出来,还颇有沾沾自喜的感觉。
国外返沪居民动容,你且说说是怎么动容的,竟然没想到自己在本国就是一个辣鸡,到了中国竟然成大爷了,中国脸都被丢尽了。
就那么一个本国都待不下去的人,你真以为他上边有人啊,英国人知道他跑了估计巴不得他死在外边呢
但凡强硬一点,他在这么个异国他乡的,还能那么牛气?
还要翻译?连中国话都不会吗?滚回家三个字贴他脸上看他认不认得。
两个月的孩子的安危都不管!
这特么叫人渣。
他的妻子,孩子和丈母娘,对他来说似乎一点意义都没有
到底图的啥才跟他结的婚啊。
这个干部跟他打交道的时候就没觉得恶心吗?
怎么就能当一个尊贵客人对待啦。
这做法,妥妥的洋垃圾啊,留来中国都嫌脏了大天国的空气。
还妙招,确实是够妙的,建议派往非洲大使馆,维护与非洲人民的友谊。
对洋大人想到妙招,对湖北人重拳出击。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有一个两个月大的孩孩子,等于是刚生完孩子就走了。因为疫情或别的原因又回来了。
你品你细品。如果是中国女婿,女权要出击了。
呼叫拳师。这个问题可以喷的点太多了。
上海真是漏成筛子了,今天的两个新增病例全是上海漏的,估计江苏和山东的防控部门急得要骂人。
今天之前,从湖北20多天无新增的低风险地区进上海的都还需要自费每天400集中隔离呢。今天居委会才通知湖北低风险地区不用隔离了。之前上海对湖北低风险地区一刀切的集中自费隔离操作本来就很莫名其妙,严重和国家推动低风险地区复工复产的指导思想相违背,最后搞的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呼吁请求兄弟省份善待湖北人民”都通过全国媒体喊出来了。
18,19,20三天连续爆出湖北点对点返沪班车被劝返,人可以走去上海或者叫其他非鄂牌车来接,但鄂牌大巴不让进。结合这个新闻看不知道上海在干啥。
另外我怼上海现在的入境隔离政策也是为上海人民好。
这两个漏的人,一个做出租走的,一个做朋友私人的车走的,都不是很多评论说的什么省份之间无接触交接,上海这边对海外非重点地区来沪的没有隔离措施,只能说庆幸他们两个是到其他省份的,如果他们只到上海,这就是两个埋在上海社区的定时炸弹,最后倒霉的还是上海人。
建议上海入境的外籍人员,统一自费隔离14天,还可以给上海因为疫情萎靡的酒店行业增加很多收入,一举两得。
这里我要放个地图炮,上海排外是全国第一,不排外是全球第一。
我能说脏话么?
这几天都是怎么骂那个拜耳跑步女的?
这几天都是怎么从16岁未成年居家隔离脱身的?
XXX?
————————————————————
借这里发一点“阴谋论”:https://www.zhihu.com/answer/1097507133
————————————————————
借这里发一点“为何我们被骂却又不好还口”:https://www.zhihu.com/answer/1081359090
———————————————————
借这里发一点大型“双标翻车”现场:
https://www. zhihu.com/answer/108028 2315
———————————————————
借这里要说一句,华人华侨绝大部分是我们的亲人,这些高等黄人和自认为的外国人,只是一少部分,他们不是这次素质差,他们是一直素质差只是这次表现出来了。广大的留学生和华人华侨都是亲人,之前我们国内有难,他们捐口罩捐钱,现在他们有难,我们当然该去欢迎他们回家,
”捐口罩的人大概率不是现在撒泼那些人”,
我看了很回帖,发现普通人也是这样想的。那么,到底是谁在把那些高等黄人和广大同胞混淆呢?到底是谁在国内外的华人间制造对立呢?原谅我,我阴谋论地觉得呆蛙蟑螂车轮在搅混水,大家要警惕。
新中国建立这么久了
还是有很多人跪着
还是有很多人不懂平等待人
下面的图展示一下丑态:
在微信里面搜 国务院客户端 ,投诉上海市静安区彭浦三泉路517弄居委会 。
我已举报
我写的是
上海市静安区彭浦三泉路517弄居委会,对英国女婿区别对待,网开一面,破坏了团结抗疫的大局,产生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另外这事还涉及伤害妇女婴儿的健康权(妇联和女权组织应该参与了)。
也可以提建议,反对 外交无小事 的祖训
兄弟高中学过 《官场现行记》 53回 《制台见洋人》 ,听说现在已经从高中课文取消了,原文在这里有。这个文制台管两江几省,也管着松江府,因此这个还编成越剧,有空多观摩摩,顶级服务是怎么做。
且说这位制台本是个有脾气的,无论见了什么人,只要官比他小一级,是他管得到的,不论你是实缺藩台,他见了面,一言不合,就拿顶子给人碰,也不管人家脸上过得去过不去。藩台尚且如此,道、府是不消说了,州、县以下更不用说了,至于在他手下当差的人甚多巡捕、戈什,喝了去,骂了来,轻则脚踢,重则马捧,越发不必问的了。
正在为难的时候,文制台早已瞧见了,忙问一声:“什么事?”巡捕见问,立刻趋前一步,说了声“回大帅的话,有客来拜。”话言未了,只见拍的一声响,那巡捕脸上早被大帅打了一个耳刮子。接着听制台骂道:“混帐王八蛋!我当初怎么吩咐的!凡是我吃着饭,无论什么客来,不准上来回。你没有耳朵,没有听见!”说着,举起腿来又是一脚。
那巡捕挨了这顿打骂,索性泼出胆子来,说道:“因为这个客是要紧的,与别的客不同。”制台道:“他要紧,我不要紧!你说他与别的客不同,随你是谁,总不能盖过我!”巡捕道:“回大帅:来的不是别人,是洋人。”那制台一听“洋人”二字,不知为何,顿时气焰矮了大半截,怔在那里半天。后首想了一想,蓦地起来,拍挞一声响,举起手来又打了巡捕一个耳刮子;接着骂道:“混帐王八蛋!我当是谁!原来是洋人!洋人来了,为什么不早回,叫他在外头等了这半天?”巡捕道:“原本赶着上来回的,因见大帅吃饭,所以在廊下等了一回。”制台听了,举起腿来又是一脚,说道:“别的客不准回,洋人来,是有外国公事的,怎么好叫他在外头老等?糊涂混帐!还不快请进来!”
那巡捕得了这句话,立刻三步并做二步,急忙跑了出来。走到外头,拿帽子探了下来,往桌子上一摔,道:“回又不好,不回又不好!不说人头,谁亦没有他大,只要听见‘洋人’两个字,一样吓的六神无主了!但是我们何苦来呢?掉过去,一个巴掌!翻过来,又是一个巴掌!东边一条腿,西边一条腿!老老实实不干了!”正说着,忽然里头又有人赶出来一迭连声叫唤,说:“怎么还不请进来!……”那巡捕至此方才回醒过来,不由的仍旧拿大帽子合在头上,拿了片子,把洋人引进大厅。此时制台早已穿好衣帽,站在滴水檐前预备迎接了
关键词是上海啊。
国际大都市+前租界+曾经多年把买办当做人生偶像。
英国籍啊。那是当年的顶级洋人,虽然现在败落成晚清了,也有过辉煌不是?
说实话,咱不是地域歧视,但是有些地域确实更容易对某国洋人实施特殊待遇。
因为本身某些地域有腔调的生活就包含英式下午茶。
这么干,没问题。
诡异的是还沾沾自喜,赶紧发新闻.........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这操作也够6了。
不说其他,洋女婿对自己家人不够体贴啊
半月谈评论员 王新亚
近日,防控疫情中一些与外籍人士有关的事件引发社会关注:上海一位有疫情严重国家旅居史的“洋女婿”入境后不愿意被隔离,当地居委会非但不强制其执行,反而帮其做工作开绿灯,还将此事作为“正面事例”宣传;在一个集中隔离点,一些外籍人士频繁索要咖啡、果酱、西餐巾等不必要物资,导致工作人员频繁穿脱防护服,疲于奔命。这些事刺痛社会敏感的神经,引发又一轮对外籍人士享受“超国民待遇”的强烈反感。
当下是抗击新冠肺炎、严防疫情输入的关键时期,在隔离政策方面为外籍人士“开后门”,不但妨害社会公平,更侵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利益。这些事件引发了网民的愤怒情绪,值得我们警惕。
其实,即使没有疫情的因素,“超国民待遇”现象的存在也早已不合时宜了。我们要看到,这一提法最早来自经济领域,很大程度上是“外强中弱”历史格局的产物。除了列强入侵的历史记忆,在改革开放早期,中国经济十分弱小,为了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外资进入中国可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那时就产生了“超国民待遇”的说法和争议。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强大和法制不断完善,建设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成为现实要求。随着2008年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的出台,外资享受“超国民待遇”的政策被逐渐扭转,时至今天已成为一段历史。今天的外资外企,基本是作为中国市场主体的平等一员参与市场竞争。
我们还要看到,今天的中国社会与改革开放之初在对外交流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今天的中国人,每年有1亿多人次走出国门游走于地球村,许多人具有全球化的广阔视野,内心更为自信自尊,面对外籍人士已能自如地平等交往。而外籍人士来华则从早期少数素质较高人群为主,转向大量素质参差不齐的人群,与中国普通百姓生活的碰撞也更为普遍和多元,其所影响的社会利益、所激起的社会反响也日益复杂。在这样的格局变化之下,外籍人士享受“超国民待遇”在中国社会已显得格格不入,令人难以接受。近来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包括外国人居留条例,以及疫情防控中“内外有别”的做法,之所以招致大量批评之声,原因正在于此。
可以说,在中国社会取消外籍人士的“超国民待遇”已是普遍要求、大势所趋,逆这一社会潮流而动必然导致不良影响,作为制定、执行政策的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不可不察。其实,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同时也符合外籍人士的长远利益:与特殊待遇相比,一个平等的法治环境和社会文化更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更能让包括外籍人士在内的全体公众受益。
病毒面前没有国界,世界各国在防控疫情方面正在走向步调一致,尤其是防止输入、隔离病毒方面,中国的一些做法被广泛借鉴,这不是什么“抄作业”,而是尊重科学的举措。对新冠病毒的科学研究还在路上,我们目前只有严防死守,对所有人员必须一视同仁。只要入境,都必须进行集中隔离,不能有“特殊待遇”。我们呼吁,各地不要再搞什么特殊情况和超国民待遇了!防控政策不能有漏洞,否则前期成果很容易付之东流。所谓的“超国民待遇”,应该像病毒一样被拒之门外,就让它在中国社会消失吧!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
怎么看,怎么不拿对待外地人的态度,来对待老外?老外不是比外地人还外地吗?
湖北籍女婿不配合,估计得判刑吧;
澳籍华女不配合被解雇驱逐出境;
真正的洋大人不配合,那我们配合他呀。
P.S.
正是因为给外国人太多的超国民待遇,才让我们的女性更愿意嫁给外国人,更迁就外国人。
嫁给外国人不用买房不用落户孩子就可以有学籍,有医保。
如果这是个中国女婿,让生完孩子的老婆和丈母娘去隔离,房子留给自己一个人住,怕是已经被女拳把狗头都锤爆了吧?
湖北省和武汉市,已经连续5天没有新增病例了,
湖北的很多市,甚至已经连续1个月都没有新增病例了。
反之,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大不列颠王国:
最近10天狂加了近五千例确诊病例。
很多粉红,在网络上爱抽象的中国,恨抽象的英美;
同时,他们又鄙视仇恨具体的中国人,跪舔具体的英美白人。
这就是中国式民族主义。
这种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前几天就曾看到报道,隔离的德国人,免费隔离期间要咖啡果酱红酒披萨,吃西餐的专用刀叉,半夜还要喝矿泉水,一个外国人产生的垃圾是国人的三倍。
重点不在于“区别对待”,而是在媒体口径与态度上。对于外国友人,新闻媒体不仅没有指责他们挑三拣四,反而通篇报道的是我们国人如何不辞辛苦的满足对方要求。体现了我国体贴、人性化的隔离服务。
其实某种思想,在国人心中已经深入骨髓了。这种思想的表现就是两个极端,要么是卑躬屈膝似的崇洋媚外,要么是打了鸡血一般的战狼精神。或许什么时候做到了不卑不亢,才是真正的大国崛起。
以前看到这种新闻很愤怒,后来感觉很无奈,现在感觉这种新闻能上热榜也挺好的,说明我们大部分都是清醒的,社会就是在不断的讨论、争辩、批判、反思中才能不断进步。祝我国越来越好。
附:新闻报道截图。
里面的很多用语都让人感觉工作人员的辛苦。但是矿泉水那段,联想到近日留学生喝矿泉水,让人感到很双标。难以想象,如果把这个新闻中的主人公换成中国人,会被骂成什么样。
“即便如此,还是有老外不满意。3月13日晚上,他们要求喝矿泉水,大晚上的我上哪儿去给他们弄矿泉水?他们就很着急,托同事朋友打了12345投诉。第二天早上,我们顶着熊猫眼,终于把连夜协调运来的矿泉水给他们送去了。”
我每次写这种问题的回答都是7天小黑屋, @知乎小管家 你别想再骗我写回答了
这种事情总是有几种声音缺席。
1、女权。
2、人权。
3、集权。
这要是湖北籍女婿不配合,直接抓去拘留。
这还不算啥。
这要是东北籍女婿不配合,我都能想象到新闻爆出去之后会啥样,上海这一波搞不好会来个对东北人商店的水晶之夜。
当然最后躺地上的是谁不好说。
宁予外邦,不予家奴。
你以为他们是国际主义,其实他们是国籍主义。
湖北开来的复工大巴,政府点对点调动都进不了上海的高速入口被劝返,只能困在高速过夜,不配站在上海土地。而外籍的洋女婿他们就绞尽脑汁,极具创意,顶有办法,甚至腾空三居室,把老丈母娘和刚坐上月子的少妇请出去,空出整个家室来配合,包容,服务,伺候。
哪有什么外国人能够真正辱华?从来都只是中国人自己不尊重自己。
没想到我居然有认错的一天。
在英国也就是个群体免疫,抗不住就收尸的屌丝,到中国就享受起五星级跪舔待遇了,要是他的英国同胞听闻此消息,组团飞上海,再给上海带一波疫情,那简直可以竞争诺贝尔文学奖+达尔文奖了。
基层工作人员本来以为混过去这事就完了,没想到还被当成光辉事迹写了出来,现在投诉信箱估计已经炸了,搞不好除了费力还要背锅。
记者也是按部就班写的官样文章,现在一同陪绑。
我就很好奇,整个事情,哪个中国人得到了便宜?
其实这种事情这三十年来已经太多了,官僚系统的惯性使得大家都已经见怪不怪,萧规曹随,写点官样文章而已,但是俗话说的好,大人,时代变了。
舔外国带来的收益和风险越来越不对等了,比如这波,基层舔爽了英国人,然后呢?这个能当政绩汇报吗?哦,民意汹汹,借尔狗头一用?万一这英国佬有病。。。。。。这锅背好。
事情再恶劣一点,美国人再听闻此消息,又可以说中国人心虚了,更加佐证了Chinese Virus的论调,然后川普的脸上浮现出了纯真的笑容,挑起大拇指说“Very Good!”
你还真别说,后面这句话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这么熟练,可能小时候练多了吧。
但是讽刺的是,要治疗三十年来的顽固Virus,还真的要靠新冠Virus和美国Virus。
和上海这种“人性化”管理方式一对比,就能发现北京街道办在处理拜耳女时的操作是多么值得“反思”。
我们可以看到,拜耳女并不是一直这么蛮横,在基层民警上门进行“亲切而友好”的沟通之后,马上拜耳女就很听话的居家隔离。与这位上海女婿相比,拜耳女一家不仅不需要到亲戚家借住,给她留下空间,也不需要基层社区人员反复劝说,而是很快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听从民警的劝诫,完全按照中国疫情防控管理办法进行自我隔离。
因此啊,北京街道办可长点心吧!你们怎么能宣传自己和拜耳女这种剧烈的冲突方式呢?这种事情,说出去,谁脸上都不好看。
你要分成三个阶段这么宣传:
据悉,跨国集团拜耳公司某高管,在进入我社区之后,对于国内的疫情防控形式并不了解,与基层工作人员产生了误会。但是,在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及当地民警上门亲切友好沟通之后,该归国人士迅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马上向基层工作人员表达了歉意,并且表示自己将严格按照国内疫情防控管理办法进行自我隔离。
然后,再让拜耳女去Facebook上就这段经历,发一个感谢致辞,最后再夸一下社区工作人员的辛苦以及人性化管理。
这是第一阶段,跨国集团、外籍华人、误会、道歉、Facebook,这些闪光点都有了,这妥妥就是一个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经典成功案例啊!找几个社区笔杆子,花团锦簇写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往上级部门一报,这都是亮闪闪的政绩啊!
你以为这就完了?肯定没有啊!这么好的新闻素材必须要整成连续剧啊!
在拜耳女居家隔离期结束之后,拜耳女火速做一面锦旗,送到社区,并且再带着口罩和当初那位与自己产生误会的工作人员热情拥抱!
快门唰唰唰那么几闪,一篇感人至深、体现社区工作人员人性化服务的文章就这么出来了,这都疫情防控期间难得的亮点啊!
你以为就此结束了?必然不行啊!这么好的素材,一定要利用到极致!
疫情结束后。让拜耳女联系一下拜耳中国公司,社区在和那边沟通一下,我相信,拜耳中国但凡脑子不出问题,都会很乐意派一个人以公司前来社区露个面,再邀请点媒体,双方握个手,拥个抱,这就是一篇非常具有正能量宣传意义的事件啊!此次疫情结束后,吸引外资一定是我国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以此事为契机,拼命的向“营造良好经商环境”上靠。亮点也有,也符合大环境,这个素材实在太完美了!
可惜,北京人还是太直爽了,不服就干、生死看淡,把这么好的一系列素材,完美的转化为了归国人员与社区冲突这种上上下下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北京这个街道办啊,可长点心吧!
你手中的宣传之笔可是能生白骨、活死人,颠倒乾坤、转黑为白的利器啊!
(狗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