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为伊战道歉 承认IS崛起与之有关?

回答
要评价托尼·布莱尔为伊拉克战争道歉并承认其与“伊斯兰国”(IS)崛起有关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判断。这件事情的复杂性在于,它涉及到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政治人物的责任归属、以及公众对真相的认知和期待。

首先,我们必须回顾布莱尔的道歉及其背后所传递的信息。在近年的几次公开表态中,布莱尔确实表达了对伊拉克战争带来的人道主义灾难和政治动荡的遗憾,并承认这场战争的决策过程以及后果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地区的动荡埋下了伏笔,包括IS的崛起。他通常会强调,虽然他仍然认为推翻萨达姆是正确的决定,但他对于战争所带来的混乱和伤亡负有责任,并且承认在战争开始前的预判上存在失误。

为何布莱尔此时或过去表达这样的立场?

责任感与历史反思: 作为发动战争的主要政治领导人,布莱尔无疑承受着巨大的道义和历史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情报被揭露,战争的实际后果也日益清晰,这让他本人可能也经历了一个反思和自我审视的过程。承认错误,即使是部分错误,也是承担责任的一种方式。
重塑历史叙事: 布莱尔及其支持者可能也在试图重塑历史的叙事,将他描绘成一个并非完全错误的领导人,而是做出了艰难但有理由的决定,只是未能预料到所有后果。这种说法有助于他在历史评价中减轻一些负面影响。
回应公众舆论: 伊拉克战争是英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军事行动之一,也极大地损害了布莱尔政府的支持率和声誉。公众对战争的反感从未消失,公开承认错误或遗憾,一定程度上是对公众情绪的回应。

布莱尔的说法是否合理?他承认IS崛起与之有关,这一联系有多大?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伊拉克战争与IS崛起之间的因果链条:

1. 推翻萨达姆政权造成的权力真空: 这是最核心的联系。萨达姆政权虽然残暴,但其高度集权和世俗化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宗教极端势力。在他被推翻后,伊拉克陷入了长期的内乱和宗派冲突。西方国家扶持的临时政府无力有效控制局面,反而催生了地方武装力量和反抗势力。
2. 原有的伊拉克军队和情报机构的解散: 布莱尔政府(以及后来的美国布什政府)决定解散萨达姆时期的军队和安全机构。这导致大量训练有素的军事人员失业,许多人转而加入了各种反政府武装,其中就包括“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分支——“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AQI),后来演变成了IS。这些前军队成员的军事技能和组织能力极大地增强了反抗力量。
3. 宗派矛盾的激化: 萨达姆政权是以逊尼派为主导,但伊拉克人口多数是什叶派。战争后,什叶派在政治上获得了主导权,导致逊尼派被边缘化,加剧了宗派矛盾。IS正是利用了逊尼派阿拉伯人对什叶派主导的政府的不满,吸引了大量逊尼派成员加入。
4. 地区不稳定和外部因素: 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以及随后的地区动荡,为“基地”组织等极端势力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叙利亚内战的爆发更是成为了IS壮大的重要温床,它得以利用叙利亚的混乱局面,建立其所谓的“哈里发国”。

因此,布莱尔承认IS崛起与伊拉克战争有关,这是一个相当站得住脚的说法。 虽然不能说伊拉克战争是IS崛起的唯一原因,但它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催化剂之一。伊拉克战争造成的权力真空、社会瓦解以及军事人员的流失,为极端主义的滋生和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如何评价布莱尔的“道歉”?

评价布莱尔的“道歉”,关键在于辨析他道歉的“程度”和“性质”:

有限的承认与推卸责任的界限: 布莱尔的道歉通常是“有限的”。他会承认战争的后果比预想的要严重,对造成的人员伤亡表示遗憾,但很少或从未承认发动战争的根本理由是虚假的(例如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说法)。他可能更倾向于将责任归咎于“执行不力”或“预测失误”,而不是“决策本身是错误的”。这使得他的道歉更多地被解读为一种“为带来的痛苦感到难过”,而非“为发动这场错误的战争而道歉”。
公众的期待与现实的距离: 对于许多遭受伊拉克战争及其后果(包括IS的兴起)的受害者来说,布莱尔的这种道歉可能远远不够。他们期待的是一个更彻底、更清晰的承认,承认战争的合法性受到质疑,承认当初的理由是错误的。
历史定位的拉锯战: 布莱尔的表态,也反映了他在试图影响历史对他的评价。他希望被记住的是他致力于和平与民主,而不是一个带来战争和混乱的领导人。通过承认部分过失,他试图在历史的审判中争取一些空间。

总结来说:

托尼·布莱尔为伊拉克战争道歉并承认其与IS崛起有关的说法,在事实层面是站得住脚的。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及其后果,直接导致了地区权力格局的剧变,为包括IS在内的极端组织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然而,评价布莱尔“道歉”的性质则要复杂得多。他的道歉更多地体现在对战争后果的遗憾和部分决策失误的承认,而不是对发动战争这一行为本身性质的根本否定。对于许多人而言,这是一种不彻底的道歉,它没有完全满足公众对于战争责任认知的期待。这更像是一个试图在历史的巨石上留下一道并非全然负面的印记的尝试。

理解这一点,需要将布莱尔的言论置于更广阔的政治和历史语境中,看到其背后复杂的动机和多层面的意义。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前首相的忏悔,更是关于战争的因果链条、政治人物的责任以及历史评价的不断博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报告是拿来打击工党的,尤其在现在保守党做出的脱欧公投不得人心的背景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评价托尼·布莱尔为伊拉克战争道歉并承认其与“伊斯兰国”(IS)崛起有关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判断。这件事情的复杂性在于,它涉及到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政治人物的责任归属、以及公众对真相的认知和期待。首先,我们必须回顾布莱尔的道歉及其背后所传递的信息。在近.............
  • 回答
    玛格丽特·撒切尔,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力量,一种不可忽视的重量。她不仅仅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更是二战后英国政治舞台上最具争议,也最具颠覆性的人物之一。要评价她的历史地位,绝不能简单地打个标签,而需要深入到她执政时期的具体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英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无论赞同还是反对,她都以一种近乎“.............
  • 回答
    英国前卫级战列舰,作为皇家海军在冷战后期建造的最后一代战列舰,其设计理念和建造历程,都充满了那个时代海军发展的一些独特印记和思考。要评价这级战列舰,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艘普通的战舰来看待,而是要结合其诞生的背景、设计上的权衡以及实际服役中的表现来理解。首先,前卫级战列舰的出现本身就极具时代特色。 .............
  • 回答
    特蕾莎·梅宣布将于2019年6月7日辞去英国首相一职,这一决定在英国政坛和民众中都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和复杂的讨论。这不仅仅是她个人政治生涯的终结,更是英国脱欧进程中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英国未来的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辞职的直接原因:脱欧僵局的无解特蕾莎·梅任期内最核心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无疑是执.............
  • 回答
    英国首相宣布辞职,这绝对是英国政坛上一个足以引发震动的消息。虽然在政治舞台上,领导人的更迭并不罕见,但具体到这位首相,他的辞职以及选择的这个时间点,都透露出不少值得玩味的信息。首先,我们得看看这位首相的执政历程。他上任以来,无疑是带着一股强烈的改革派色彩,并且试图在脱欧后的英国经济和社会转型期扮演关.............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特蕾莎·梅在“斯克里帕尔事件”后宣布驱逐 23 名俄罗斯外交官这件事。这件事在当时可是闹得沸沸扬扬,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咱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好好分析一下。一、 事件背景:导火索与英国的立场首先,必须得说“斯克里帕尔事件”是整个事件的直接导火索。2018年3月,前俄罗斯双面间谍谢尔.............
  • 回答
    英国首相和教育大臣在公开场合答不出简单的乘法问题,这件事的出现,着实让人大跌眼镜,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抛开具体的个人表现不谈,单就这件事本身,它所折射出的一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首先,这件事情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一种“反差感”。我们通常认为,能够身居高位,尤其是教育领域最高决策者之位的人,理应具.............
  • 回答
    鲍里斯·约翰逊继任英国首相,无疑是英国政治史上一件极富戏剧性和争议性的事件。要评价他这次上任,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剖析,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他上任的背景。当时英国正处于脱欧僵局的泥沼中,前任首相特蕾莎·梅在如何达成脱欧协议的问题上屡屡碰壁,党内党外一片混乱。正是这样一个烂.............
  • 回答
    要评价戴维·卡梅伦作为英国首相的六年任期(20102016),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并认识到他所面临的独特时代背景和留下的复杂遗产。他的任期,可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决策艰难,并最终以脱欧公投为转折点的时代。宏观经济背景与紧缩政策:卡梅伦上任之时,英国正身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混乱之中。前工党.............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鲍里斯·约翰逊接替特蕾莎·梅成为英国首相这件事,以及它对脱欧进程的深远影响。首先,评价鲍里斯·约翰逊上位,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他的上位之路:政治资本与个人魅力鲍里斯·约翰逊并不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政治新手。在此之前,他有着辉煌的履历:伦敦市长、外交大臣。这些经历为他积累了大量的政治资.............
  • 回答
    作为一名深耕电竞领域多年的观众,听到 Bang 宣布退役的消息,心中百感交集。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 SKT 传奇 ADC,他的名字与 S3、S5、S6 三座全球总决赛奖杯紧密相连,也代表了一个属于他的辉煌时代。评价 Bang 的职业生涯,绝不仅仅是罗列荣誉,更要深入挖掘他身上所闪耀的特质,以及他留给整.............
  • 回答
    马前卒的《睡前消息》245期以《李焕英拒绝饭圈更轻松》为题,对电影《你好,李焕焕》及其引发的社会现象进行了一次带有鲜明马前卒式分析的解读。要评价这一期节目,需要将其置于《睡前消息》的整体风格和马前卒的分析框架下进行审视。《睡前消息》的风格与马前卒的分析框架:首先,需要理解《睡前消息》的特点: “.............
  • 回答
    “睡前消息”第249期《你好,李焕英》站在史诗片的门槛上,这个标题本身就极具挑衅性和话题性,也正是马前卒团队惯常的风格。他们的评价一向是直击核心,不回避争议,往往能引发大量的讨论。那么,我们不妨就这个观点,来剖析一下《你好,李焕英》究竟有没有资格“站在史诗片的门槛上”,以及马前卒团队可能会从哪些角度.............
  • 回答
    关于“河南生殖医院评论英国取消新冠限制措施,称‘大英帝国始终走在前列’”这一言论,需要从历史、现实、语境和逻辑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避免误解或误判。以下是对这一言论的详细解读: 一、事件背景与事实核查1. 英国取消新冠限制措施的背景 英国在2022年5月宣布取消大部分新冠防疫限制(如口罩、社.............
  • 回答
    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ctoria,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君主之一,她的统治时期(1837年至1901年)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期不仅见证了英国的巅峰崛起,也深刻影响了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格局。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她的历史地位和评价进行详细.............
  • 回答
    英国籍女婿不愿集中隔离,上海街道积极为其想办法一事,从多个角度来看,可以引发深入的思考和讨论。要评价此事,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法律法规以及人道主义和公共卫生等多个维度。背景梳理(根据公开信息和一般情况推测): 时间点: 此事发生在新冠疫情期间,尤其是疫情早期或中期,全球范围内对病毒的.............
  • 回答
    英国公投脱离欧盟成功,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它的发生不仅仅是简单的政治决策,更是英国国内社会经济结构、国际地位以及未来走向的深刻调整。要评价这件事的“成功”与否,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并且要认识到“成功”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多重解读的概念。首先,从支持脱欧阵营的角度来看,他们认为这次公.............
  • 回答
    英国在爱尔兰大饥荒(18451852年)中的角色和反应,至今仍是历史学界和社会舆论中极具争议的话题。普遍的评价是,英国政府的应对措施 严重不足、迟缓且带有冷漠色彩,这使得一场原本就已非常严峻的自然灾害演变成了一场空前的人道主义灾难,并对爱尔兰社会和民族认同产生了深远影响。要详细评价英国在爱尔兰大饥荒.............
  • 回答
    利物浦大学邮件使用中文书写禁止作弊的举措,其评价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才能判断是否构成种族歧视。要详细说明,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1. 利物浦大学的初衷和背景: 国际化背景下的学生群体多样性: 英国的大学,特别是像利物浦大学这样享有国际声誉的高等学府,通常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其中,.............
  • 回答
    英国电信(BT)近期宣布将从其4G网络中移除华为的设备,并禁止华为参与其核心5G网络的建设。这一决定无疑是地缘政治与技术发展交织下的一个重要节点,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其影响和背后逻辑。首先,从英国电信自身角度来看,这是一个艰难但或许是必要的战略调整。 安全顾虑是核心驱动力: 英国政府在国家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