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英国顶尖大学在acm icpc表现不佳?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也挺多人关注的。说英国顶尖大学在ACM 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上整体表现不如某些亚洲或北美地区的顶尖高校,我觉得有几个比较值得深入探讨的原因,不完全是技术上的,很多也跟文化、教育体制和侧重点有关。

首先,得承认一点,ACM ICPC 是一项非常非常看重深度和广度编程能力、算法功底、团队协作以及心理素质的比赛。它不仅仅是写代码,更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解决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我们先从教育体制和大学的侧重点来看。

1. 课程设置与考试导向:

英国的计算机科学教育,尤其是顶尖大学,很多时候更偏向于理论深度和数学基础。课程设置可能更注重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原理、形式化方法、人工智能的理论研究、操作系统底层等等。这意味着学生们在大学期间,可能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计算机科学的“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快速解决一个特定类型的问题”。

相比之下,一些在ACM ICPC表现突出的高校,比如亚洲和北美的一些顶尖院校,他们的课程设置可能更强调工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并不意味着理论不重要,而是说在课程设计中,会更直接地对接编程竞赛的需求。例如,可能会有专门的算法课程,而且会有很多实战项目和练习,甚至直接就是面向竞赛的训练。

英国大学的考试评估方式也可能是一个因素。很多课程的评估依赖于期末考试和长篇的论文报告,这更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表达,而不是在压力下快速且准确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ACM ICPC的赛制,就是极致的压力测试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比拼。学生们习惯了“慢工出细活”,可能不太适应“快准狠”的比赛节奏。

2. 竞赛文化与社群氛围:

这一点非常关键。在很多亚洲(特别是中国、韩国)和北美地区,编程竞赛拥有非常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强大的社群支持。

“竞赛是硬实力”的普遍认知: 在这些地区,参加ACM ICPC并取得好成绩,往往被视为个人能力和未来就业的一大优势,甚至是一种荣誉的象征。许多学生会主动投入大量时间进行训练,学校也会提供相应的支持,比如成立专门的竞赛社团,提供训练场地、资源,甚至配备教练。
强大的校友网络和传承: 这些高校的竞赛社群通常有非常成熟的运作模式,老队员会指导新队员,形成一种良性的传承和激励机制。这种社群的力量能够吸引更多有天赋的学生加入,并且在长期的训练中不断提升整体水平。
“从零开始”的基数差异: 英国顶尖大学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可能已经在高中阶段接触过一些编程,但普遍来说,对编程竞赛的认识和参与度可能没有那些高度重视竞赛的地区那么高。很多学生可能是“顺理成章”地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专业,但并没有将参加ACM ICPC作为首要目标。

3. 资源投入和侧重点的差异:

教练团队和训练资源: 在一些竞赛强校,会有专门的教练团队,他们可能本身就是退役的竞赛选手,或者有丰富的竞赛指导经验。他们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训练计划、深入的算法分析和针对性的模拟赛。
学校的战略性支持: 一些学校将ACM ICPC视为提升学校国际声誉和吸引优秀生源的重要途径,因此会在资源投入上更加倾斜。这包括提供参加国际赛事所需的费用、允许学生将竞赛训练计入学分、甚至在招生时对有竞赛经验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倾斜。
英国大学的全球化策略: 英国顶尖大学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它们的吸引力更多体现在其整体学术实力、研究成果和国际影响力上。相较于ACM ICPC这样一个相对“小众”但又极具代表性的竞赛,学校的资源分配可能更偏向于支持更广泛的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项目。

4. 学生个人选择和兴趣转移:

即使是在顶尖大学里,学生的选择也是多样的。有些人可能更喜欢参与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或者对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前沿领域的研究更感兴趣,这些领域可能与ACM ICPC的题目类型有一定差异。

而且,学术压力本身也是一个现实因素。英国大学的学习强度并不低,很多学生在完成本专业的课程和研究项目之外,可能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ACM ICPC如此高强度的训练。

5. 题目本身的风格和偏好:

虽然ACM ICPC的题目覆盖面很广,但其中不乏一些对特定算法和数据结构有深度考察的题目,例如图论、动态规划、组合数学等等。如果学生的训练过程中对这些领域的接触不够系统和深入,就容易在比赛中吃亏。

举个例子来理解:

想象一下,参加ACM ICPC就像是要参加一场高水平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如果你是一个数学专业很强的学生,你能理解数学的深刻原理,但如果你没有专门练习过竞赛中的各种解题技巧、证明方法和陷阱设置,你可能不如那些专门为竞赛而训练了数年,熟练掌握各种竞赛技巧和套路的“数学运动员”表现好。英国的顶尖大学可能更侧重于培养第一种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是什么”,而有些地区的大学则更侧重于培养后者——“如何赢得数学竞赛”。

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意味着英国顶尖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学生不行。 恰恰相反,他们在理论深度、问题分析能力上可能更胜一筹,这使得他们在一些研究型工作、理论设计或者需要深刻理解的岗位上非常有优势。很多英国大学的毕业生在Google、Meta、DeepMind等科技公司都非常受欢迎。

只是在ACM ICPC这个特定的赛场上,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他们的整体表现可能没有那么耀眼。这更多的是一个“侧重点”和“文化土壤”的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

总而言之,英国顶尖大学在ACM ICPC表现相对“不佳”,是一个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包括课程设置的理论导向、竞赛文化的差异、资源投入的侧重点以及学生个人兴趣的选择等等。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声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他们完全不在意。

牛津计算机系本身就更偏向于理论相关的研究,本科计算机教育对编程能力的培训在我看来远远不够(当助教的时候简直是大开眼界)。更别提编程竞赛了。 参加竞赛的一般都是学生自发组织。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想做学术的去读论文做研究,想进大公司的去实习,想转行的去金融公司实习,还有自己创业的。 竞赛,竞赛是什么?能当饭吃么?对职业发展有很大帮助么?

对牛津学生来说:

1. 有学校在,足以让他们的简历通过大公司的筛选。竞赛是可以锦上添花,但考虑到收益/付出,这锦上添的花极其有限。

2. 没教练,没宣传,没环境,队友都未必凑得齐。还不如振臂一呼我要创业呼啦啦啦涌来的人多。

3. 没有竞赛经历(就算有了也不写),没准面试官出题还简单点。

(脑补一下面试官内心:哦哟这个人去过final,那我得找个难题。。。)

作为一个搞了很多年竞赛的人,明白了这个道理的时候简直是一把辛酸泪。原来Hard模式是我自找的?

--------

2009年牛津拿到了World Final的第6名, 2008年是23名。其余我就没听说过进final了。

我09年秋天到牛津,收到了一封标题为[programming contest]的邮件,问全系学生有没有人愿意去参加一个叫做acm icpc的编程竞赛。我区域赛去过4次,大二去final后退役,还有资格参赛。于是回信,表示有兴趣。对方非常开心:

1. 他们是学生自主参赛,系里可以报销路费。

2. 上届选手们(世界第六,分别是波兰人和斯洛伐克人)退役了,想要当教练再组一支队伍。

3. 已经俩人了就差你了!你快来,大家认识一下就可以参加区域赛了。

当时我有点惊呆,不需要培训的吗?而后得知:

1. 区域赛只有一次机会,不过出线名额很多。

2. 招了挺久,只有2人报名,经验都不丰富。

3. 收到这封邮件的时候距离区域赛还有近二周…… 呵呵呵呵。队长说还能训练一两次。

(想到大一第一次组队训练的时候,我们女队三个人还在互相谦让说你们先用键盘吧我不急……)

然后我以来不及申请去区域赛的签证为理由推脱了。

队长很吃惊地问我:你在英国,去德国还要签证吗?

然后又问我:你愿意来当教练吗? (4个教练2个队员这样真的合适么呵呵呵呵)

4年之后,当年的3个队员都在牛津博士毕业而后去Google了。

后来在Facebook London里遇到的大部分去过World final的人,大部分是从中东欧国家去参赛的,比如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等…… 英国人目前我还没遇到过一个。其实计算机系里我都没遇到过几个英国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也挺多人关注的。说英国顶尖大学在ACM 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上整体表现不如某些亚洲或北美地区的顶尖高校,我觉得有几个比较值得深入探讨的原因,不完全是技术上的,很多也跟文化、教育体制和侧重点有关。首先,得承认一点,ACM ICPC 是一项非常非常看重深度和广度编程能.............
  • 回答
    英国的相对衰落与牛津、剑桥两所大学依旧屹立于世界顶尖之林,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两者之间看似矛盾,实则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独特的运行机制和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共同造就了它们的持久生命力。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一个国家的相对经济或地缘政治地位的变化,直接套用到其教育系统的顶端,尤其是像牛津和剑桥这.............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确实拥有令人生畏的太平洋舰队,其吨位和技术水平在当时仅次于美国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位列世界第三。很多人会好奇,既然日本海军如此强大,为何不将其力量投入到欧洲战场,协助德国攻打英国皇家海军,甚至登陆英伦三岛呢?这其中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远非简单的海军实力对比就能解释。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代表性,很多家长在带孩子观看《你好,李焕英》这样充满情感共鸣的电影时,都可能会遇到孩子哭得很惨但回家后行为似乎“原地不动”的困惑。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孩子的情感体验、认知发展、行为模式以及家庭互动方式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一、 情感共鸣的深度与.............
  • 回答
    .......
  • 回答
    英国脱欧公投的成功,恰恰凸显了政治决策的复杂性,以及民意与专家判断之间可能出现的巨大鸿沟。尽管脱欧似乎前景堪忧,但支持脱欧的理由在当时的确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并触动了许多选民的情感和利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1. 对“主权”的深层渴望与对“被剥夺感”的反弹:这是脱欧公投背后最核.............
  • 回答
    “英国衰而不亡”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议题,它触及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地缘战略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英国“衰”的表现:如何理解其“衰落”?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衰”指的是什么。历史上的英国,尤其是维多利亚时代,是全球无可争议的霸主,其“日不落帝国”的辉煌.............
  • 回答
    英国火烧圆明园,而未火烧凡尔赛宫和卢浮宫,这其中涉及到历史背景、战争性质、文化认知、政治考量以及战争的实际操作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原因。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以下几个关键点:一、 圆明园与凡尔赛宫、卢浮宫的性质差异 圆明园: 圆明园并非一个简单的皇宫,而是清朝皇室规模宏大、极尽奢华的皇.............
  • 回答
    英国贵族之所以能够联合起来迫使国王签署《大宪章》,而中国古代没有出现类似的强大制衡力量,这背后涉及了中英两国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差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英国贵族的形成与权力基础1. 封建制度的遗产: 英国的贵族阶层是诺曼征服(1066年)后封建制度的产物。威廉一世.............
  • 回答
    英国确实有许多关于从亲戚继承遗产的故事,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传统的影响,也有法律和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下面我将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深厚的家族传承观念与财产积累历史 土地和财富的长期积累: 英国拥有悠久的土地私有制历史,尤其是在贵族和富裕阶层中。几个世纪以来,土地、房产、贵重.............
  • 回答
    英国和俄罗斯之间因为间谍事件而“闹翻”,最著名的就是2018年的斯克里帕尔(Sergei Skripal)中毒案。这起事件是导致两国关系急剧恶化,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外交危机的重要导火索。下面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何英国会因此事与俄罗斯“闹翻”。核心事件:斯克里帕尔中毒案 时间: 2018年3月4日 .............
  • 回答
    英国早期在全球遍地开花,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与其说他们“不怕割据”,不如说当时的 政治、经济和军事现实 使得这种担忧相对有限,并且他们发展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 管理和维持方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剖析:一、 英国国内的统一与中央集权的优势: 相对早期的.............
  • 回答
    英国“搞定了全球”而“搞不定爱尔兰”,这是一个非常精炼且触及核心的提问,它背后蕴含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复杂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因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英国全球扩张的动力与手段,以及爱尔兰在其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一、 英国“搞定了全球”的强大驱动力与手段:英国能够在短短几百年内建立.............
  • 回答
    在英国下议院的议会辩论中,首相单肘靠在议事台(dispatch box)旁的动作,并非什么刻意设计的“品牌动作”,而是一种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且带有深刻政治和社交意味的习惯性姿态。这背后既有历史的积淀,也有对场面、对手以及自身立场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个“台”是何物。在下议院,首相站立发言的.............
  • 回答
    英国在一战和二战中的胜利,毫无疑问是其历史上光辉的一页。这两场战争不仅巩固了其作为世界强国的地位,更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日不落帝国的辉煌。然而,时至今日,提及英国的国际地位,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其相对昔日荣光的下滑。这其中的逻辑并非简单的“赢了就一直强下去”,而是涉及一系列深层次的经济、政治、社会和.............
  • 回答
    美国革命的爆发,对大英帝国而言,无疑是一次始料未及的重大挫折。这场看似力量悬殊的对抗,最终却以曾经的北美殖民地赢得独立而告终,箇中缘由复杂且值得深入剖析。这并非简单的军事实力对比问题,而是一系列战略失误、政治困境以及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大英帝国在战争初期所持有.............
  • 回答
    英国脱欧这件事啊,听着挺简单,就是英国要离开欧盟,但实际操作起来,那叫一个复杂,比你想的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多得多。你问为什么脱了好几年了还没彻底脱干净,这背后其实是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咱们得明白,“脱欧”本身是个庞大的工程,不是说一声“我不玩了”就能立马走的。它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了:1..............
  • 回答
    英国的国教,对经历过法国大革命的法兰西来说,确实存在着难以容忍的根本性矛盾,这并非仅仅是宗教信仰上的分歧,而是触及了法兰西大革命的核心理念,以及对权力、社会结构和国家认同的根本性颠覆。要想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剖析。首先,法国大革命的基石是对“神圣王权”和教士特权的彻底否定。在法国大.............
  • 回答
    英国的贵族之所以能够威胁国王签署《大宪章》,并非一时的冲动或偶然,而是历史发展、社会结构和权力博弈长期作用的结果。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深入剖析:1. 封建制度的根基:国王权力并非绝对首先要理解的是,中世纪的英国并非我们今天理解的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当时的英国,以及欧洲大.............
  • 回答
    英国光荣革命,推翻了詹姆斯二世的统治,迎来了威廉和玛丽共同执政,这并非偶然,而是历史、政治、宗教以及现实需求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选择。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拨开历史的迷雾,好好梳理一番。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17世纪末。詹姆斯二世之所以被推翻,最根本的原因是他试图恢复天主教在英国的统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