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分大英狂潮下,是用机枪替美国教印度人合作?还是替苏联教印度人合作呢?
那是8月的一天早上,就在前一天,印度国民大会党(Indian Congress Party) 刚刚投票决定起义。
这一天,酷热难耐,我骑马跟着一队英国兵,他们带着布伦机枪,穿越位于老德里主街的月光集市(Chandni-Chawk),集市上挤满了人。我们的纵队由年轻的苏格兰士兵组成,他们都来自格拉斯哥贫民窟,性格坚毅,他们都是英国工党党员,满嘴脏话但待人友好,很讲兄弟义气,他们痛恨该死的英国军官,也痛恨该死的中东佬,不过这天早上他们别无选择。
街上满是暴乱者,被打得鲜血淋漓的学生挥舞着绿色和金色的国大党旗帜,大声高呼着“革命万岁”(Inquulab Zindabad),他们在屋顶朝我们投掷石块...不过,印度学生没有枪支。年轻的苏格兰社会主义者爬上屋顶,拿着布伦机枪,开始有规律地射杀下方的印度群众,一具具尸体重重地倒在街上。
短短几分钟,该纵队就成功“平定”了月光集市的暴乱。
——【美】白修德,回忆录《追寻历史》
用了啊,然后英国本土炸锅了,温斯顿·丘吉尔带头要求处罚指挥屠杀的Reginald Dyer,最后此人被下议院强迫退休。
从英国的角度看此次屠杀极为失败,用机枪逼迫对方合作纯属天方夜谭,英国在全世界各地屠杀从来都不是为了逼迫本地人合作,而是有其他的目的。在印度屠杀的唯一后果是在己方内部造成争议而且极大地削弱了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基础。英国对英属印度的控制一直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强,英国高度依赖部分印度人的支持来维持对英属印度的统治,但是这次屠杀使得亲英的印度人也开始集体倒向甘地一侧。
从印度角度来讲,非暴力式的运动是有用的。这一“有用”是建立在三个前提之上,第一,英国对印度的控制极为薄弱,即使英国人想要动武也没有那个能力在全印度动手(英属印度军队中英国人的比例常年低于三分之一,而且军队数量严重不足)。第二,英国国内普遍的反战情绪,经历了一战和二战之后英国国内极端反对任何武装冲突,英国政府很难主动挑起暴力冲突。第三,英属印度内部一盘散沙,整合自身的基本盘比挑起冲突更有重要
我很好奇怎么还有甘地是英国人捧上天的这种奇谈怪论 @胡玉书 ,这种就属于基础的历史常识都没有就出来xjb扯淡的。从一战开始他就是国大党的领袖,合着英国人从1915年开始就琢磨怎么鼓动印度人推翻自己的统治?那印度人真该给他们个一吨重的大奖章感谢他们为了解放印度做出的努力
因为在当时,一发机枪子弹已经比一个印度人要贵了,打一发亏一发。
继续维持对于印度的实际统治,并不会比现在赚的更多,但是需要付出的代价却巨大百倍。
这就是俗话说的“只要我把自己变成一坨屎,就没有人再敢踩在我头上了。”
印度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底层规则就是“只要我的人命比你的子弹要便宜,你就征服不了我。”
题主提到布尔战争,这已经是大英帝国盛极而衰的一场战争(1899—1902)。
此战前大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往上两百年里,除了拿破仑难收拾点,红龙虾们已经习惯了用火药武器和细红线阵列战术轻松收割地球上各种气候各种地形各种文明的各种部队。
所以布尔战争一开始谁都以为会很简单,二十万正规军打一万多民兵而已,当时是纯小鲜肉的丘吉尔是第一批部队。
结果打的惨烈无比,英国人这次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在已经有半自动驳壳枪的年代,平常习惯于非洲草原打猎的布尔人使用着各种欧洲最新后装步枪(二战中各国还在用的主力步枪),英国人还穿着大红色军装玩着阵列冲锋,绿色大草原里穿着伪装色猎装的布尔人打缓步排队前行的大红色高帽子龙虾兵类似打火鸡。
输急眼了的英国人最后用种族灭绝的方式才勉强赢了,3.8亿人口日不落大英帝国用集中营和8000多个碉堡对付总共40万布尔人(包括老人婴儿),数万布尔平民关进集中营后死去,拿起枪的男人被俘后不是枪毙就是驱逐出境。
没过几年,大英打了更惨的一战,众所周知,各种绞肉机,多少家英国贵族打成绝户。
再后来的二战还要惨,大英打到弹尽粮绝,黄金外汇散尽,全国上下靠美国施舍的Spam和鸡蛋粉才吃的上蛋白质。
这时候大英已经成了大嘤嘤嘤,还敢玩一次布尔战争?英国已经没有日不落了,英伦四岛人口仅仅是六千万。当时的印度有一亿五千万人。刚打完二战,哪个殖民地还有跟着英国平定印度的兴趣?
3.8亿人,财力雄厚的大英打0.004亿布尔人,惨胜。
0.6亿,穷到叮当响的不列颠要打1.5亿印度人?
这时候爱尔兰也在闹,1948年最终脱离英联邦,英国当时的力量能保住北爱已经是竭尽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