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印度推出百亿美元激励计划,以跻身全球半导体主要供应国,其难度如何?

回答


印度计划通过百亿美元激励计划跻身全球半导体主要供应国,这一目标面临多重复杂挑战,涉及技术、供应链、国际环境、政策执行及市场等多个维度。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印度半导体产业现状
1. 基础薄弱
印度目前的半导体产业仍处于早期阶段,主要依赖进口芯片,本土制造能力有限。其半导体产业集中在消费电子领域(如手机、家电),但缺乏在存储器(如DRAM、NAND)、先进制程(如7nm以下)或高端逻辑芯片(如CPU、GPU)的生产能力。

2. 产业链不完整
印度的半导体产业链尚未形成闭环,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到测试的各个环节均依赖外部技术。例如,印度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如光刻胶、晶圆)均需进口。

3. 人才储备不足
印度的半导体人才储备相对不足,尽管有大量理工科毕业生,但具备先进制程设计、芯片制造工艺、半导体材料科学等专业技能的人才稀缺。



二、技术挑战
1. 先进制程技术门槛高
设备依赖:半导体制造需要高精度设备(如光刻机、蚀刻机),这些设备主要由荷兰ASML(光刻机)、美国应用材料(MOCVD)、日本东京电子(刻蚀机)等企业提供。印度可能难以获得这些设备,尤其是美国对半导体设备的出口限制(如《芯片与科学法案》)。
工艺技术:先进制程(如7nm以下)需要复杂的工艺技术,印度目前缺乏相关研发能力,需依赖外部技术授权或长期技术引进。

2. 设计能力不足
印度的芯片设计能力主要集中在低端领域(如ARM架构的处理器),但缺乏在高性能计算、AI芯片、物联网(IoT)芯片等领域的自主设计能力。
EDA工具(如Cadence、Synopsys)和芯片设计软件(如Verilog)的使用经验不足,限制了设计效率和创新。

3. 材料与封装技术瓶颈
半导体制造需要高纯度硅晶圆、光刻胶、化学试剂等材料,印度的供应链无法满足高端需求。
封装技术(如Chiplet、3D封装)需先进工艺,印度在这一领域处于起步阶段。



三、供应链与基础设施挑战
1. 供应链依赖外部
印度的半导体产业链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例如:
晶圆制造:印度目前没有晶圆厂(如台积电、三星),需依赖海外代工厂。
封装测试:印度的封装厂(如Wipro、TCS)能力有限,无法满足高端需求。
设备与材料:印度无法生产半导体设备或关键材料,需进口。

2. 基础设施不足
电力供应:半导体制造对电力稳定性要求极高,印度的电力供应不稳定(如“停电危机”)可能影响生产。
物流与运输:印度的物流体系不足以支持高精度芯片的运输(如防震、温控要求)。
研发设施:印度缺乏高端半导体实验室和测试平台,限制了技术验证能力。



四、国际环境与政策限制
1. 美国技术封锁
美国对印度的半导体产业可能实施限制,例如:
设备出口限制:美国可能限制印度获得先进制程设备(如EUV光刻机)。
技术授权限制:印度的芯片设计可能被限制使用美国技术(如ARM架构)。
供应链审查:美国可能将印度半导体产业纳入“供应链安全”审查范围。

2. 中印竞争与技术依赖
印度可能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如硅片、光刻胶)或设备(如部分刻蚀机),但中美科技竞争可能限制这种依赖。
印度的“去中国化”战略可能加剧其在半导体供应链中的孤立。

3. 国际技术标准与认证
印度的半导体产品需符合国际标准(如ISO、IEC),但目前缺乏相关认证能力,可能影响出口。



五、市场与经济挑战
1. 市场需求有限
印度的半导体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如手机、家电),但全球半导体市场(约7000亿美元)中,印度的份额极低(约0.5%)。印度需通过技术突破或市场拓展(如5G、AI、汽车电子)提升需求。

2. 成本与竞争力
印度的劳动力成本(如芯片制造)可能高于东南亚国家(如越南),但印度的劳动力密度和市场规模可能形成规模效应。
印度的半导体制造成本(如电力、土地、设备)可能高于美国或中国,需通过政策补贴抵消。

3. 外汇与资金压力
印度的半导体产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晶圆厂建设、设备采购),但印度的外汇储备和融资能力有限,可能依赖外部投资(如台积电、三星)。



六、政策与执行挑战
1. 政策协调与执行力
印度的半导体政策需协调科技部、工业部、贸易部、财政部等多个部门,政策连贯性可能不足。
政策执行依赖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但印度的行政效率和企业创新能力可能不足。

2. 法律与知识产权保护
印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可能无法有效保护本土半导体企业的创新成果。
印度的外资准入政策(如《外国投资促进与便利化法案》)可能限制外资进入半导体领域。

3. 环境与监管限制
印度的环保法规可能限制半导体制造的排放标准,增加企业成本。
印度的半导体产业需符合全球环保标准,可能面临更高的合规成本。



七、可能的突破点
1. 政府与企业合作
印度政府可能通过“半导体走廊”(Semiconductor Corridor)计划,吸引外资在印度建立晶圆厂或封装厂(如台积电、三星)。
印度的科技公司(如TCS、Wipro)可能与国际厂商合作,参与芯片设计或制造。

2. 技术引进与本土化
印度可能通过技术授权或合作,引进先进制程技术(如台积电的NVM技术)。
印度的半导体企业可能与国际EDA公司合作,提升设计能力。

3. 人才培养与教育
印度可能通过“国家半导体计划”(National Semiconductor Mission)培养高端人才,加强与高校(如IIT、IISc)的合作。



八、结论:难度极高,但并非不可能
印度要成为全球半导体主要供应国,需解决技术、供应链、国际环境、市场等多重问题,难度极大。但若政府能集中资源,通过政策激励、技术引进、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可能在2030年内实现部分突破。然而,短期内印度的半导体产业仍需依赖外部技术,难以完全摆脱对美国、中国等国家的依赖。

关键挑战总结:
技术门槛:先进制程设备和工艺难以获得。
供应链依赖:需突破对海外设备和材料的依赖。
国际限制:美国技术封锁可能阻碍发展。
市场容量:印度的半导体市场需求有限。
政策执行力:政策协调和执行能力不足。

印度的百亿美元激励计划可能加速其半导体产业的起步,但若要成为全球主要供应国,需长期投入和系统性突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两点。

一、

生产激励计划(PLI)是印人党政府内部在2018年提过的一个方案。这个计划主要是政府出钱,促进相关领域的产业出口,出口越多,拿到的补贴越多,类似于中国的出口退税。

原因是,在莫迪的第一任期内,其经济增长率一个劲的下降,其他经济方面的成绩也不好,但是为了应对2019年的大选,还是要提出一些经济刺激计划,于是PLI就这么产生了。

2019年底,莫迪政府具体指明了十个主要产业,但是到2020年3月的时候,只给出了医药、医疗器械、电子产品这三个行业的具体补助金额。

然后,印度政府每过一段时间就增加几个主要产业。到目前为止,一共有13个主要产业可以获得这个计划的扶持,补助金额也水涨船高。具体如下:


新闻中说的那个,对半导体产业的百亿补贴,我并没有从涉及PLI的官方文件中找到。但是,也不排除政府的相关部门先放风,然后再列入政府文件中去。

像2020年11月加的那么几个,都是民间企业和政府官员在推,然后打包做成政策。

而提出这个计划的部门是青年与体育部,部长是阿努拉格·塔库尔(Anurag Thakur)。这人47岁,很年轻,前喜马偕尔邦首席部长多马尔的儿子,属于喜马偕尔邦的名门望族。7月份的时候,莫迪为了搞明年的选举,改组了内阁,把这人提上来。想急着搞一套自己的政绩,可以理解。


二、

印度政府搞的一些大动作,一定要放到全球大背景下看。

莫迪搞PLI计划,起初是三个行业,医药、医疗器械、手机产业。搞这个,是因为2019年的时候,有人把印度70%的原料药依赖中国的事情捅上去了。

而这个时候呢,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供应链问题成为焦点之一,美国搞弹性供应链,要求鸡蛋不能都放在中国这一个篮子里。大家记性好的话,应该会记得2018-2019年的时候,很多媒体炒作大量企业搬出中国。

印度人觉得这个是机会,莫迪在2019年5月连任后就准备推这个。很多关于印度承接中国产业链的报道,也是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的。大家不信可以去查。

而到了2019年底的时候,莫迪政府拿出具体方案了。其中包括对自己的明星产业——医药行业,在该行业的上游,也就是原料药产业进行大规模的补助,包括对几个大型的医药制造园区的修建进行政府补助。

不过呢,这个补助时间跨度比较长。虽然很急,但不急于这一时半会儿。

然后2020年初到了。

这时候印度人发现,我艹,出来了一个新冠这么个东西,牛逼到把中国弄的封城了,很多企业停产停工。尤其是武汉周边的一些医药企业一停产,印度这边的下游药企就难受了。

莫迪政府觉得,困难是暂时的,赶紧把自己的原料药产业扶持起来,完善医药供应链。在疫情全球大流行中拥有药品的生产能力,相当于战争中有枪,饥荒中有粮。这时候,莫迪政府体会到中国那句话——危机、危机,危中带机。然后从医药行业开始推PLI。

印度媒体叫喊,要在供应链领域中“取代中国”一直持续到今年的二次疫情爆发,去年的疫情爆发对这种取而代之的心理,完~全~没~有~影~响~

但是呢,到2020年第二季度的时候,中国经济开始复苏。印度开始面临大流行,然后3月底封城,整个印度经济受到了巨大影响,很多产业、企业都TM歇菜了。这时候,印度国内企业都需要资金渡过难关,印度政府在这方面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保产能,然后才能促就业。所以才有了2020年11月份的差不多十个行业的PLI。


为什么还有个无人机呢?

这就要说到2020-21年的中印边境事件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热点冲突了。

在这次边境对峙中,解放军用无人机搞侦察,搞火力演练,搞后勤,搞救助等,风风火火。印度这边在去年边境问题爆发后,才紧急购买了一些无人机,今年到货,感觉用起来还真不错。这一时期,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爆发了纳卡战争,无人机的作用十分亮眼。而中国是全世界无人机产业的中心。这些都刺激了印度要搞无人机。

但是呢,印度没有此类产业。在加勒万河谷事件之前,印度全国上下只有2-3家无人机企业,而且还是初创,还处于搞PPT骗钱阶段。等到政策一出来,差不多是今年6月份的时候,我在网上随便一找,就有十几家印度的无人机企业。。。。。


类似的还有光伏行业和锂电池行业。

如果拜登政府没上台,气变减碳新能源就不会成为全球议题,没有这个议题,新能源也不会这么火。而今年初的时候,全印度上下,没有一家锂电池生产企业。印度唯一一个具有研发锂电池能力的,只有印度政府管理下的DOS,因为这个是空间研究组织,属于航天部门,火箭、卫星之类的需要锂电池。

政府一出台这个政策,印度空间研究组织(DOS)就成了香饽饽,和很多民营企业合作搞锂电池的研发生产。比如印度最大的摩托车生产企业,原本生产铅酸电池,现在也搞合作生产锂电池了。


平常不注重扶持,现在感觉重要了,然后着急火燎的出政策,结果导致一拥而上。这种临时抱佛脚,拍脑袋做的政策,能有多大效果?


半导体也是一样。

印度人多少知道半导体行业属于高资本、高技术的产业,像印度这种国家根本搞不来。在最初的生产激励计划中,也只是把他附属于“非手机类的电子元器件”。

是什么原因导致印度人要把半导体行业单独划分呢?

因为,世界半导体的生产中心在东亚。大陆、台湾、韩国是三个最核心的生产基地,其中台湾生产了全球一半以上的芯片。而中国大陆要在未来几年里收复台湾,这是明摆着的事情。届时,中国大陆+台湾+受中国影响的韩国,就会控制全世界的芯片供应。

今年3月份的时候,英特尔宣布,将在未来几年里投资200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两座新的芯片厂。预计工厂将于2024年投产,新厂将有能力生产7nm以上制程的芯片。目前,全世界7nm的芯片,基本上只有台积电在生产。而英特尔的这条新闻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还在生产成本的概念上打转转,分析来分析去,说英特尔这么办很不划算。我觉得,看不懂世界大势的人,脑子里总是缺一根筋。


印度人已经意识到了这点,所以这两年,印度人在与其完全无缘的芯片产业链问题上,疯狂叫嚣。前段时间有这么一条新闻,台湾要和印度在半导体领域合作。

印度的半导体产业会因此而发展吗?

我觉得肯定不会。

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条件哪个比印度差?去美欧日办厂,难道不香吗?

说到底,印度搞这么个新闻,其实就是回应台湾。而台湾看准了印度想要取中国而代之,拿着芯片合作的幌子,拉印度介入台湾问题。

而印度不具备发展芯片行业的基本条件,在芯片行业搞生产激励,完全就是无根之水,引来的都是只会做PPT、准备骗印度钱的苍蝇,而不是货真价实的企业。

user avatar

“在芯片制造业方面,不存在所谓的弯道超车和跳跃式前进。”中芯国际(SMIC)联合首席执行官梁孟松曾于8月直言,台湾籍的梁孟松先前曾任台积电的资深研发处长。

别说印度了,中国想要实现弯道超车都很难。美国对中国的半导体围堵策略相当成功,受到美国的围堵,目前中国在高阶芯片的制造和供应上已经被严重“卡脖子”。分析人士认为,就算中国有心“闭门造芯”,自主研发出高阶芯片的制程也道阻且长。

半导体“弯道超车”难

位于台北的资深创投人士、蓝涛亚洲总裁黄齐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半导体业在技术和管理制度上都有一定的学习曲线要慢慢累积,就像练武功一样,不可能从一段马上跳级到十段,因此,很难弯道超车。不过,他说,虽然在半导体技术上落后,但中国有人、有钱,还有市场和生态系的优势,或许有机会可以缩短和美国的差距。

黄齐元说:“像5G,像云计算,电动车,还有这个互联网的高运算平台,这些最大的市场都是在中国大陆,所以中国大陆如果说要想要追上来的话,只要把这些的应用的生态系跟这个半导体结合,就是不要把半导体落单,但是跟整个的应用生态系结合,做一个垂直整合。我觉得不能说弯道超车,但是缩短和美国之间的差距,不是没有可能的。”

对于所谓的“弯道”,位于台北的科技顾问乌凌翔将其定义为“技术变迁”,例如从真空管变成电晶体的技术或从电晶体升级为积体电路的机会。

他表示,以目前半导体的理论或技术基础都没有出现什么大变迁,也就是没有什么大弯道之际,中国要追赶上美国,可能会拖很长的时间。乌凌翔表示,中芯是中国芯片产业的龙头,目前在14奈米芯片量产上仍步履蹒跚,严重落后台湾晶圆大厂台积电好几代,因为台积电已经在量产4奈米芯片,试产更先进的3奈米芯片,以及积极研发2奈米芯片。

黄齐元判断,中国在半导体发展上落后美国至少五到十年。不过,他说,中国基于材料的优势,未来在第三代半导体上或可异军突起,超越美国。

user avatar

谢邀。

“主要供应国”有点难,做个备选产能还是有希望的。


很多人逻辑就没整明白。

中国搞半导体难,那是因为我们要搞一个高度自主的体系,基本等于从地基挖起。

印度是这种么?

印度的所谓“Semiconductor Hub”,说白了就是招商引资。人家不挑战任何现有的知识产权与美帝长臂管辖,只是单纯拿出本国比较廉价的生产要素,找一个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参与机会而已。

那以印度的劳动力成本(印度普通的理工大学生毕业月薪在2万卢比左右,也就是小1700元人民币)和部分邦的执政能力(马哈拉施特拉邦就害行),要打份工还不容易么?

半导体里的机电产品和光学设备这两大块,印度搞点小加工是有希望滴。


我在知乎上算比较早一批吐槽印度的了,但还是经常被打成印吹。

一聊产业转移,提到越南的增长就容易成越吹;一聊制造业标准化,提到日本的丰田就容易成日吹。

其实这有个鸟好吹的。产业以及背后投资的流动,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账算得来就转,算不来就留,仅此而已。

印度这些年的工业化步履蹒跚,肯定没有莫迪老仙嘴里说的那么好;但要当人家啥也没成,那眼睛也多少有点瞎了。

莫迪老仙14年登上大位,那年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是345亿美刀;

19年这个数字是506亿美刀。

我国在14年成为全球第一大FDI目的国,当年流入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为1280亿美刀;到19年,这个数字是1400亿美刀。

绝对值我们依然远超印度,但印度的增长势头确实不错,即使这些数字是莫迪老仙靠疯狂举债打鸡血打出来的。

而且要注意:全球加总的跨国投资,这几年基本都是一万三四千亿美刀。一个国家涨得快,那就是抢了其他国家的被投资机会。

这个角度说,印度的工业化虽然跌跌撞撞,但好歹还是在爬。


再者,去年的疫情以及今年我国的外贸暴增,不可能不对全球投资——尤其是政府主导的产业投资——产生影响。

今年我国外贸板块疯了,前十一个月加总,出口总额达到19.58万亿元,比去年增长21.8%,比19年增长25.8%。

今年前十一个月的贸易顺差是3.77万亿元。(如果对台贸易没有逆差,全年数字能突破5万亿元...)

任何国家都能反应过来:全球供应链对中国的集中度太高了。再这么集中下去,中国的任何风险都会通过供应链刚性传导过来。

这和看好看衰中国没啥关系,再看好也得开始准备后手,转移一部分产能到其他国家,哪怕这个国家的社会治理、劳动力素质、基建水平都比中国拉得多。


因此印度只要不摆大烂、不因政治原爆发严重内乱,总是能接到一块蛋糕。

我刚才翻苹果的前200家供应链工厂名单(占苹果BOM采购成本的98%),位于大陆的密密麻麻,估计一百多家。

印度也有孤零零的7家。

今年印度批准了富士康、纬创、和硕的投资计划,预期未来5年内要吸引智能手机制造领域约1450亿美刀的投资。全额做到我不信,但搞个五六百亿美刀不成问题。

三星手机现在在印度的年产能就有6000万部,规划五年后到1.08亿部。

现在印度商务部又在和岛内的商务部门谈半导体投资,台积电和联华电子都有意向。搞个试点慢慢做,挺有希望的。


总之,除了我国,其他国家的半导体产业大体上可以看出一个体系,这些国家在同一个体系里有不同分工而已。

印度像我国那样搞半导体是不可能的,但参与分工的可能不仅有,而且还挺大。

而且这确实会变相减少流入我国的高科技及制造业投资,不是粘重威胁,但也不能一笑而过。

user avatar

做个对比吧,台积电要在日本开一个厂子,主做汽车芯片,投资是145亿美元,其中日本政府要给的补贴就要70亿美元。

要知道日本还有充足的基建,电力和各类型技术与产业人才。而这些印度全都没有。

印度这个百亿美元激励计划,在芯片产业砸个响都困难。

user avatar

许多人可能误会了印度的投资规模。

此前印度信息技术及电子部长瓦希诺(Ashwini Vaishnaw)表示称:

政府批准的7600亿卢比投资,可望在未来四年吸引17兆卢比的投资,创造13.5万个岗位,包括3.5万个高收入岗位。

即政府投资100亿美元,带动民间和外国资本约2300亿美元,这才是总数。

100亿刀肯定不够,印度人自己也知道。

不过这个规模即便真的能做到,也很难实现其「建立半导体产业强国」目标。

目前半导体行业已经是彻底的红海,包括美国、欧洲、日本都在斥巨资投入,为争夺产业链整合与突破,十分惨烈。

印度缺乏相应的科技基础,也没有足够的产业人才储备,很难短期内成功。

退一步讲,即便真的成了也不行:

印度一旦真的在半导体产业上实现突破,就会遭到美国、欧洲等先进国家的集火打击,其产业链承受不了全面制裁。

印度国内市场虽然规模也不小,但明显没到脱离欧美也能独自生存的地步。

更何况前面还有台湾、韩国两个障碍。

台湾与韩国近年来的全面竞争,结果就是让芯片价格被压到了利润微薄的地步,这让后来者根本无法进场与其竞争。

毕竟前期投资几千亿美元,结果被价格战压得根本不能回本,谁会去干呢?

总不能印度资本家就一心为国了吧?

这2400亿美元砸下去,多少会有些成果,比如目前已经开工的四座晶圆厂和十五座半导体封装厂,但就也仅限于此了。

再往上的关键人才、技术,印度都没有。

而这些都是战略性技术,美国、欧洲都不可能提供,台湾、韩国则更不用说。

印度自己追赶....那真是要猴年马月了。

反正短期内这事肯定是做不到的。

目前,印度的经济总量与英国相当。

英国自己的体量都不可能维持强大的半导体产业链了,即便英国不论在科技、人才储备还是政策扶持上都比印度强。

烧钱只是第一步,即便印度舍得烧几千亿美元,但之后呢?还能继续跟吗?

印度经济总量2.6万亿美元,政府+社会资本能拼凑出2400亿已经是极限了。

但面对美国政府+民间不惜砸下上万亿美元的势头相比....能把差距缩小吗?

不论是光刻机、原材料还是代工制造,都是全球顶级资本的投入才能完成的。

AMSL实际上是全欧洲的资本汇聚。

第一岛链(台韩日)的半导体产业链,基本是靠整个西方世界的资本与技术。

印度是个人均2000刀的贫穷国家。

能出多少资源跟整个西方世界硬拼,能顶住巨额投资前20年完全不盈利吗?

所以印度很难实现其「宏伟愿景」。

user avatar
一位政府消息人士对路透表示,以色列的塔式半导体、中国台湾的鸿海和新加坡的一个财团都表示有兴趣在印度建立芯片工厂,英国的韦丹塔资源集团则想要在印度建立显示器工厂。

印度的半导体计划的基础是吸引外资,而不是立足于本国研发。

换句话说,这就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买办计划。

技术研发消费原材料供应都在国外,印度负责生产加工。

这种计划有什么难度?

印度的药品生产居于世界前列,但是有几瓶药的专利属于印度?

现代工业的顶端是专利,加工成品这种事情,如果中国愿意长期走这条路,中美贸易战根本不可能打起来。

印度就是看到中国现在已经准备彻底抛弃低端加工,走上自主拥有技术专利,占据高科技领地这条路,于是两眼放光,看见希望了。

对于欧美日本这类发达国家来说,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才是符合他们的认知。

过去几十年,欧美国家对于中国的期望就是如此,遍地买办,处处是高污染加工厂。欧美设计一个芯片赚上百美元,中国就挣个块八毛的挺好。

买办型国家是最容易被控制的国家,这也符合西方国家的政治诉求。

历史上印度的国家领袖最好的真的还就是尼赫鲁,他一生致力于建设一个不受任何外国列强控制的印度,独立自主开展大国外交。不管他最后有没有做到,但他就是印度的高光时刻。他留下的政治遗产惠顾到今天。

而现在的印度政府,正在以最快速度抛弃印度的独立思想,毫无廉耻地拥抱帝国主义。

就从现代工业来说,印度还有什么属于印度的骄傲?

印度可以说是找不出任何一个具有优势的有独立自主产权的东西。也可能有,但是孤陋寡闻的我一点印象都没有。

现在的印度就是一条肥牛,而它甘愿把自己的鼻子伸出来,让帝国主义资本家的绳子穿过去。

这种买办计划,这种一辈子翻不了身的计划,生产再多的半导体,有什么用?

97年金融大鳄怎么血洗东南亚的?

辛辛苦苦起早贪黑挣的块八毛,你以为这是劳动所得,也可以改善人民生活?

血的事实告诉大家,人家不仅心安理得拿走100美元,最后这块八毛也要统统拿走。然后假惺惺给你慈善募捐粮食,你还得感恩。

印度的这计划那计划,最后就是遍地买办,一起搜空印度全部的钱包,一个镚子也不放过。然后再给印度出一个主意,我贷款给你,你去想辄抢中国吧。

印度这是在加速,人人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这里面不知道有多少欧美游说集团上下其手,伙同印度买办坑死印度,然后再祸引中国。

想一想就让人喉咙发痒,一口粘痰随时喷涌而出。

user avatar

还不到intel一年的研究经费…………想想中国搞京东方亏了多少钱吧


英特尔在2020年的研发支出继续超过其他所有半导体供应商,约为129亿美元



难道印度要在牛粪芯片上玩真的?这个领域,印度倒是领跑者


牛粪芯片_百度百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印度计划通过百亿美元激励计划跻身全球半导体主要供应国,这一目标面临多重复杂挑战,涉及技术、供应链、国际环境、政策执行及市场等多个维度。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印度半导体产业现状1. 基础薄弱 印度目前的半导体产业仍处于早期阶段,主要依赖进口芯片,本土制造能力有限。其半导体产业集中在消费电子领域.............
  • 回答
    印度政府雄心勃勃地计划推出一项高达 1.35 万亿美元(约合 100 万亿印度卢比)的十年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这项计划被视为印度经济增长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其潜在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探讨:一、 对印度国内经济的正面影响: 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直接拉动 GD.............
  • 回答
    印度斯坦报业的推特谣言:“中国200亿贴息贷款换印度撤军”——一场混淆视听的舆论战最近,一条关于“中国向印度提供200亿美元贴息贷款以换取印度撤军”的推特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而散布这一消息的源头则指向了印度斯坦报业(The Hindustan Times)。这条耸人听闻的谣言,如果稍加细究,.............
  • 回答
    印度推出牛粪芯片,声称可减少手机辐射,让人免于疾病,这一说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科学、技术、商业和文化等多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进行深入的分析。一、 声称的科学依据与技术可行性首先,我们需要审视其核心声称:牛粪芯片可以“减少手机辐射”并“免于疾病”。 手机辐射的本质: 手机发射的是射频电磁波.............
  • 回答
    印度的数字支付推广,这可不是一时兴起,背后是一盘大棋,目的很实在,也非常多元。你想想,一个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经济活动又那么活跃,现金支付的弊端就太明显了。首先,咱们得从“便利性”这个最直接的好处说起。以前买个菜、打个车,都得揣着一兜子零钱,找零钱的麻烦就不说了,有时候还会遇到钱不够、假币这些糟.............
  • 回答
    在印度推广“人生而平等”的思想,是一项触及社会深层结构、历史遗留以及文化习俗的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任务。这并非一蹴而就的政治宣传,而更像是播撒一颗种子,需要耐心、策略以及对印度多样性的深刻理解。要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着手,以一种贴近人心、富有生命力的方式来阐述和实践。一、 从根源出发.............
  • 回答
    俄罗斯与印度的军事合作由来已久,向来是两国战略关系的重要支柱。最近,关于俄罗斯有意向印度推销其最新一代防空系统S500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双方在复杂地缘政治背景下,军事技术交流和战略利益考量下的一个重要动向。S500系统:俄罗斯防空技术的巅峰.............
  • 回答
    印度推销LCA“光辉”战机单价8500万美元,这价格确实不低,尤其是在国际军火市场上,这个数字会引起很多关注和疑问。很多人听到这个价格,第一反应可能会是:“印度是不是在‘割韭菜’?或者说,这个价格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 这么高昂的价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傻子”这个词,仿佛只有不明就里的人才会买。但.............
  • 回答
    古驰推出男士连衣裙,是为了挑战男性性别认同中的有害刻板印象。这一举动可以说是时尚界一次大胆的尝试,旨在打破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性别二元划分,鼓励人们重新审视和拥抱更广阔的自我表达。我们得承认,社会对男性的期望,尤其是在着装方面,一直存在着一套相当严苛的“规则”。“男人就该穿裤子,女人就该穿裙子”,这种.............
  • 回答
    印度政府要求推特(Twitter)删除批评莫迪政府的网络帖子,这一事件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关于言论自由、政府审查和社交媒体平台责任的深刻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事件的背景与印度政府的立场:印度政府要求删除帖子的理由通常集中在几个方面:1. 国家安全与公共秩序.............
  • 回答
    在中国,传统医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提到“传统医学”,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中医”。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现实因素,使得中医在中国根深蒂固,而像印度医学(如阿育吠陀)这样的其他传统医学,虽然也在全球范围内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但在中国却未能获得同等规模的推广。历史渊源与文化认同:首.............
  • 回答
    关于法国在2019年5月7日左右推荐印度入常这件事,确实是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值得关注的动态。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背后的原因、可能的走向以及大家普遍的看法。法国为啥要推荐印度入常?首先,得理解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P5)的地位有多重要。这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拥有否决权,.............
  • 回答
    这是一个颇具深意,也极富想象力的问题。当外来种群在印度这片古老土地上扎根,并且面临着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压迫时,他们是否可能爆发起义,进而推翻这个制度?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剖析其中的复杂性,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揭开其内在的逻辑和潜在的阻力。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外来种群”的定义。这里所说的.............
  • 回答
    印度历史上是否有像中国“陈胜、吴广起义”那样,明确以推翻种姓制度为主要目标并大规模爆发的起义,答案是:没有一个能完全与中国陈胜吴广起义相提并论、以“推翻种姓制度”为直接口号和核心目的的大规模起义。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印度历史上没有对种姓制度的反对和挑战。印度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社会运动、宗.............
  • 回答
    我对印象笔记这次推出的“VERSE”功能,觉得挺有意思的,也算是个不小的动作。简单来说,它就是把AI能力给整合进了笔记里,你想怎么用,它就尽量帮你实现。核心功能和亮点: “摘要”功能: 这个是大家最先能想到的,也是最实用的。平时我们笔记里塞了很多东西,长篇大论的会议记录、零散的读书笔记、甚至是你.............
  • 回答
    印度电影啊,说起来真是让人着迷。它们就像一瓶浓郁的香料,混合了歌舞、爱情、家庭、社会议题,还有那种让你热血沸腾的英雄主义。每次看完,总觉得心头被填得满满的,不是那种空虚的饱,而是充满了色彩和情感的充实感。最近脑子里一直盘旋着几部电影,每一部都有它独特的魅力,让你在笑中带泪,在泪中感受到力量。要说“好.............
  • 回答
    想深入了解印度神话的博大精深,这绝对是个绝妙的起点!印度神话不像我们熟悉的单线叙事,它更像是一张错综复杂的网,充满了神祇、英雄、哲学思想和文化习俗。所以,入门研究方法和书籍推荐,咱们得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明确研究的方向和自己的兴趣点。 印度神话体系太庞大了,如果你想一口吃成个胖子,那肯定会消化不良.............
  • 回答
    印度的低种姓阶层(尤其是达里亚,即“贱民”)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反抗和抗争,但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的规模、背景和性质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源于印度独特的社会结构、宗教传统、历史进程以及政治环境。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种姓制度的宗教与社会根基1. 印度教的神圣性 印度教将种姓制度视为“神圣.............
  • 回答
    印度的种姓制度,一个传承千年的社会结构,确实给处于最底层的人们带来了难以想象的苦难。那些被称为“不可接触者”(Dalits)的群体,长久以来不仅在社会经济地位上被剥削,更在精神上承受着极度的歧视和压迫。他们的生活,常常被描绘成在污秽、贫困和暴力中挣扎,仿佛被社会彻底遗弃。在这种极端压抑的环境下,是否.............
  • 回答
    你提到的这张“推飞机”照片事件,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例子,反映了信息传播中的一些普遍现象,尤其是网络时代。“德里精神”与烟台真相的乌龙:这件事的核心在于信息内容的“误读”和“借用”。当印度网民看到这张照片时,他们可能看到的是一个充满力量、团结一致的画面,尤其是面对某种困难(比如飞机出现问题需要人力推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