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打破对男性的刻板印象了。”
“怎么打破的?”
“让男性穿上带有女性刻板印象的衣服。”
男性连衣裙
GUCCI 应该来天朝采风
图片出处:#华裳九州#
好了,资本家们终于对这个伸手了
(这个我也会做,笨猫设计,纯手工制作,只卖你们1000美刀,岂不美哉!)
实话说,真要给男性做连衣裙的话,那还是万能的小黑裙呀,本来就是从男装得到灵感,所以作为男装才没有违和感,不是么。
上图,洗洗你们被Gucci污染的眼睛。
更别说高加索还有经典的黑色连衣裙Chokha
“Gucci为对抗男性性别认同的有害刻板印象,推出男士连衣裙,售价1.49万元人民币。”
— 我什么都没说,我只是把新闻原文复制粘贴了一下。
我感觉现在谈“刻板印象”什么的,越来越扯。
知乎上经常所说的“生化环材”专业是坑专业,但是不知道大家了解不了解,这世界有个“性别研究专业”。
性别研究有本科,硕士和博士。
大陆我不知道有没有这个专业,不过香港和台湾都有,外国一堆一堆的。
我也不知道这专业毕业了能干点啥。
然后我翻了一下台湾的性别研究,发现论文是这么写的:
《性別化的實驗室:陽剛氣質與科技實作》 国立清华大学
本文来自於作者在台湾理工科高等教育实验室中的参与观察与访谈。透过台湾实验室的个案,试图理解科学与工程领域实验室中的性别权力关系与科技实作中的性别意涵,不仅分析女性经验,将男性经验也纳入,从ANT、性别化、阳刚化与复数阳刚气质的角度切入,试图回答造成科技领域中男女参与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可能的改变方向。
本研究从ANT 的网络连结观点发现实验室是一个性别化的场域,学习成为科技人的过程,也同时是一个性别化的过程,从一开始选择科系与实验室中的性别化考量,到进入实验室後在训练、分工、技术与空间面向中,透过串联不同的网络而性别化。在性别化的实验室中,怎样的人可以在其中优游自得备受称赞呢?我接着论证实验室中存在更细致的性别权力关系,工程实验室更被建构为阳刚化的场域,透过互动模式、师生关系、技术风险与训练要求串连浮现。首先实验室存在以男性为主的「亏」实作互动文化,而实验室透过物质、论述与实作呈现标准化的阳刚科技人样态,研究生必须在实验室中展现出标准化的阳刚科技人样态,展现霸权阳刚气质,才能成为实验室主流的科技人,而实验室透过两种权力运作维持阳刚化的实验室:一方面透过中心集权的垂直权力网络维持,另一方面透过分散式的凝视维持霸权阳刚化科技人样态,达成对於实验室中其他样态的男性与女性的边缘化。
然而,相对於霸权阳刚主流样态,实验室中的行动者有其多元的生存策略,这些策略的实践使得实验室中多元的异质男性女性样态浮现,如男性对於霸权阳刚的拥抱/融入/转化/抵抗策略,以及女性对於本质化阴柔想像的顺从/翻转/抵抗。实验室中复数的男男女女试图抵抗/维持/共构/转化实验室与社会文化中对於男性/阳刚,女性/阴柔的本质化连结,协商男性女性类属下的性别意涵,多元化实验室中科技人的样态,这种科技实作所蕴含的性别效果,也说明了实验室中科技与性别相互缠绕、相互建构的关系。最後我指出实验室中不同性别权力关系的存在可能性与条件,并提出未来改变的可能方向。
这啥?
我学了一堆的新词。
还有这个
《国小校园生活性别政治运作之研究》国立清华大学
摘要
本研究以南部迪士尼国小做为研究个案,以女性主义为研究取向,采质性为主量化为辅的研究方法,透过参与观察法、深度访谈、文件分析等方式搜集资料,扎根理论作为理论的编码来处理原始资料与论述分析,并以叙说的方式说明本研究脉络。本研究共9位教师参与各别访谈和12位高年级学生参与团体焦点访谈,透过观察以及与受访者之深度互动对话,更深入的探讨校园空间在性别政权下规划与运用、教师人员组织结构分工,以及学生非正式课程实施等三个层面的潜在课程中,隐含有关性别政权、性别角色期待、性别化分工、性别阶层化、性别化气质和性别化课程等六个性别向度运作情形,所呈现的性别意识型态,以及学校形塑性别化的历程。希冀透过检视国小在进行性别化所扮演的角色,进而检视学生与教育人员所处的环境,亦即提供学校去性别意识型态的参考。
本研究之结论结果如下:
本研究发现,校园性别不平等的潜在课程来源主要有三项:第一、权力/空间之性别分化;第二、性别特质主导之教师人员分工;第三、性别分化的非正式课程。
一、权力/空间之性别分化
本研究发现校园空间规划与运用,隐含四项不对等的性别权力建构来源,产生性别空间的权力倾斜:第一,国小校园中的建筑、雕像与空间规划仍充斥着以男性主体的阳刚思维;第二,国小校园男性占据绝大多数运动空间的使用,女性使用的空间几乎仅剩教室内,成为校园空间的边缘人,符应了社会中男主外女内的性别意识型态;第三,在男强女弱的父权社会权力压迫下,女厕成为危险与脏乱的弱势空间;第四,男子气概校园的形成主要是透过校园空间规划与运用的潜在课程实践,再制了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性别意识型态,特别是在最足以展现男子气概充满阳具崇拜的躲避球场。
二、性别特质主导之教师人员分工
本研究结果发现国小教师人员分工,隐含四项不对等的性别权力建构来源,形成性别特质主导的文化:第一,生活经验中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塑造出男行政、女教学的性别角色期待,进而形成男行政、女教学的性别垂直分工,再透过以男性居多的校长进行人事的安排,进而巩固人事安排中男性为主体的父权体制;第二,行政工作依其工作性质,产生阳刚/训导、双性化/总务、阴柔/辅导与教务的性别气质水平分工。第三,教师级务分配依教师性别气质,产生阳刚/高年级、未分化/中年级、阴柔/低年级的性别气质水平分工;第四,在社会、行政与家长集体性别意识型态与权力的运作下,强化男/阳刚/高层、女/阴柔/基层的性别分工,巩固既有的性别阶层化现象。
三、性别分化之非正式课程
研究结果发现,学校非正式课程隐含三项以男性为中心的性别课程建构来源:第一,学校社团活动课程透过机关及学校制度化推动、社会性别角色的楷模学习、活动本身的性别气质,以及家长对子女的社会期望,产生男体育/女艺文性别气质分化的课程;第二,透过校庆运动会中的社会楷模,反映出性别分工的社会价值,不断强化既有的性别阶层化;学生体育竞赛不断强化男性/阳刚和女性/阴柔的性别气质,呈现男主/女从的性别区隔;第三,学校儿童自治镇长竞选活动,男生透过社会性别角色楷模学习强化权力动机及主导的角色,加深了男性参政及掌权的权力欲望。
本研究依据本研究发现与结论,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我最喜欢这一段
“男子气概校园的形成主要是透过校园空间规划与运用的潜在课程实践,再制了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性别意识型态,特别是在最足以展现男子气概充满阳具崇拜的躲避球场。”
有点笑场。
这明明就是设计师对裙子刻板印象很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