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乌克兰数学家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自杀?

回答


关于乌克兰数学家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Konstantin Orelmazov)的自杀事件,目前公开的可靠信息较为有限,但结合俄乌冲突的背景和乌克兰学术界的现状,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事件背景的核实与可能性
身份确认:目前公开的资料中,尚未有明确的、权威的新闻来源(如BBC、BBC News、The New York Times等)直接提及“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自杀”的具体事件。可能的混淆点包括:
名字翻译问题:可能与乌克兰数学家或科学家的姓名存在翻译差异,例如“Orelmazov”可能是“Orelmazov”(俄语拼写)或其他类似拼写。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若该事件来源于社交媒体或非官方渠道,需谨慎核实其真实性。
时间线: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爆发后,乌克兰的学术界和知识分子群体面临巨大压力,包括战争带来的安全威胁、资源短缺、心理健康问题等。若该事件发生在2022年之后,可能与战争环境有关。



2. 乌克兰学术界在战争中的困境
安全威胁:乌克兰的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成为战争目标,许多学者和学生被迫逃离或处于危险中。例如,2022年乌克兰政府曾宣布“学术避难”计划,允许学者在外国继续工作。
资源短缺:战争导致基础设施损毁、资金中断,学术研究和教学面临严重困难。
心理健康危机:长期的战争压力、家庭分离、经济困难等,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焦虑甚至自杀倾向。
国际支持与孤立:乌克兰学术界在国际上获得一定支持(如欧盟、美国的援助),但部分学者可能因政治立场或与俄罗斯的关联而面临歧视或压力。



3. 可能的诱因分析
战争带来的直接压力:如果奥尔梅佐夫是乌克兰的数学家,可能因战争导致家人伤亡、研究中断或被迫迁移,从而引发心理崩溃。
学术与政治的冲突:部分乌克兰学者可能因与俄罗斯的学术联系(如曾参与俄罗斯科研项目)而面临政治压力,甚至被指控“间谍”或“亲俄”。
经济与生活困境:战争导致通货膨胀、生活成本飙升,可能加剧个人经济压力。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战争环境可能导致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而自杀可能与未及时获得心理支持有关。



4. 社会与国际反应
乌克兰社会的反应:乌克兰的学术界和公众可能对类似事件表示痛心,呼吁政府和国际社会关注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
国际社会的反应:若事件属实,国际媒体可能呼吁对乌克兰学术界提供更多支持,包括心理健康援助和安全保护。
学术界的孤立与团结:部分学者可能因政治立场而被孤立,但也有国际学术界通过合作(如远程研究、资金援助)支持乌克兰学者。



5. 对类似事件的反思
战争对知识分子的伤害:战争不仅是对平民的灾难,也对科学家、学者等群体造成深远影响。他们的死亡可能成为对战争的无声控诉。
对乌克兰学术界的关注:乌克兰的学术界是国家文化与科技的重要支柱,其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心理健康支持的必要性:在战争环境中,心理健康服务的缺失可能加剧悲剧,需国际社会和乌克兰政府共同行动。



6. 可能的误解与注意事项
信息的真实性:若该事件未被广泛报道,可能为个别案例或误传。需以权威来源为准。
避免政治化解读:自杀事件可能与个人经历、心理状态有关,需避免将其简单归因于政治或民族问题。
尊重个人选择:无论事件是否属实,自杀是个人悲剧,需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看待。



总结
如果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的自杀事件属实,它可能反映了乌克兰学者在战争中的艰难处境。这一事件提醒我们,战争不仅是对平民的伤害,也对知识分子群体造成毁灭性影响。国际社会需加强对乌克兰学术界的支持,包括心理健康援助、安全保护和资源援助,以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同时,需谨慎核实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准确而引发不必要的争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补充一下这位来自顿涅茨克国力大学的数学家遗书全文:

『你好,我的名字是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写这篇文章时,我思维正常,记忆准确,如果你正在阅读它,那么很可能我将永远不会再写任何东西。

不久前,当我非常认真地考虑在俄罗斯互联网上不可以被提及的这件事情(指自杀)的时候,我开始在网上寻找一些自救视频。在其中一个视频中,一位心理学家说,驱使人们自杀的最主要的想法是:“世界欠我的,世界辜负了我的期望。”我确实被他说服了,我意识到当前的情形不适合做出这种举动——问题解决了,我很快恢复了生活。

但这正是我现在想的:“世界欠我的,世界辜负了我的期望。”

世界应该努力改正错误,但它并没有这样做。世界应该由有思想、有同情心和负责任的人组成,事实并非如此。世界应该允许人们拥有创造和选择的自由,它不断地把自由拿走。世界应该认为这些需求是正常的,但现在这些基本需求反倒成了奢求。

2月24日开始的事情改变了我的一些存在主义立场,恐怕我们的语言中还没有任何词语能尽述正在发生的事情。

2018年,我来到俄罗斯从事科学研究。我来这里是因为我爱上了一门在乌克兰尚未被引入的科学——加法组合学。真正地坠入爱河,疯狂地坠入爱河,就像人们爱上另一个人一样。我日夜陪着她。我的科学成绩很一般,但这并不矛盾,因为在普通的爱情中,我做得甚至更差劲。

我一直对俄罗斯的政治持批评态度,我一直认为俄罗斯文化高过它,认为文化有能力逾越政治。这种幻觉在我的脑海里几乎没有动摇过,但现在它彻底落空了。维索茨基、菲拉托夫、什帕里科夫、阿斯特拉罕、塔尔科夫斯基、米哈尔科夫(除了他的恶魔演绎)、维诺格拉多夫、林尼克、施克雷多夫、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对于这场大多数俄罗斯人现在支持的行动,这些和其他许多名字恐怕根本说明不了问题。事实上,支持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最滑稽的是,每个人仍然相信,通过武力,你可以实现一切目的。

通过残酷地破坏生活,你可以让人们忘记眼前发生的事。

通过缝上每个人的嘴,你就能让思想窒息。

这似乎是政治或心理学领域的东西,但不是,它存在于文化中。这不是应对现实的策略,而是对主体现象本身态度的表达。这也是“存在决定意识”。

2月26日,我试图离开俄罗斯。这有点愚蠢,因为我没有想清楚。我不后悔,但我后悔我没有在23日做这件事,当时明明已经有了这么做的理由。

我想去保卫我的国家,保卫它不被别人夺走。我想去为了保护我的总统,这是我们自己选的,这感觉就像老板觉得自己保护随从一样。顺便说一下,在2019年我没有投票给泽伦斯基。到了2023年,我也不可能再投票给他。但是,不管这对我来说有多不愉快,选择的自由以及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自由对我来说都是重要的。很难向许多俄罗斯人和亲俄罗斯的乌克兰人解释,来自外部强加的改变,即使在各个方面都有助于改善福祉,仅仅因为这些改变也是来自外部的强迫,这都让人无法接受。

在上大巴时,我被逮捕了。我想,这是因为我太多嘴了——我轻率地把自己的计划透露给了某人。

当我被捕时,我认为我的自由被永远剥夺了,我直接告诉了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我对战争的所有想法。这很愚蠢,但我也没别的法子了。我唯一能击打他们的武器只有这些言语,于是,我尽全力出击。他们无助地试图回应我的说法,带着一副全然无辜的面孔无动于衷地重复着最生硬的宣传口号,看到此情此景,我甚至被逗乐了。

一进牢房,我就开始一门心思寻找一样东西——死亡。我用七种不同的方法至少尝试了十次。现在想想,其中一些尝试是荒谬的,显然无法达成我的目的,但这些都是真诚的尝试。坐在牢里,我唯一梦想的事情就是能够被释放,以便能够最终成功完成我的任务(顺便说一句,我仍然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后来又放我走了)。

对我来说,不自由比死亡更可怕。我一生都在努力获得一切方面的选择自由——食物、职业、居住地、用什么肥皂洗手以及为哪个政党投票。我只吃我觉得好吃的东西。如果找不到,我宁愿饿着。而应对缺乏自由的问题只有两种解决办法——要么逆来顺受,要么拒绝接受。逆来顺受就是当你自由地选择如何过你的一生,然后突然有一天你被人锁起来,唯一剩下来的自由是你可以自行选择读哪本书。我只能通过拒绝接受、拒绝保持不自由来对抗缺乏自由——如果它们阻止我选择如何生活和在哪里生活,我宁愿不生活。

我真的很爱顿涅茨克,尽管是一种奇怪的爱。尽管童年很糟糕,但我还是在这个城市写了我的第一个程序,第一首诗,第一次登台,第一次挣钱。在这座城市的中心,每一家商店和每一个公园的道路转角,对我来说,都满载着我在那里想出的一个韵脚、解出的一道问题,充满着一个个名字、面孔、愉快和可怕的事件。

我非常爱基辅——在这个城市,我第一次找到了独立的生活,我第一次体验了饥饿和孤独,我第一次真正地爱上了别人,写出了我最好的诗。在那里的时候,我曾经每三天写两首诗。罗塞尼夫运河上的每一座桥,利索瓦亚后面森林里的每一棵树,胜利公园里的每一张长凳,对我来说,都饱浸着痛苦和爱。

我非常爱莫斯科——这是第一次“站稳脚跟”,获得经济独立的地方。在那里,我证明了我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定理,在那里,我第一次真正相信自己的力量。那里还有察里齐诺宫!

我为这场战争的每一方都感到痛苦。但我亲眼看到,是谁在保卫自己的土地,是谁在攫取别人的土地。我亲眼看到,是谁在捍卫为自己的生命负责的权利,又是谁在为自己的堕落辩护。

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生存还是毁灭。我一直试着时不时地问自己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如果一个人不经常问这个问题,那么生命的延续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个有意识的选择。

这个问题众所周知,但莎士比亚紧跟着还提出了另一个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对我来说,答案是明确的:保持沉默,撒谎,假装在你周遭或灵魂深处什么都没有发生,这是不值得的;被抓住,在监狱里度过余生,这是不值得的;逃避所有人,给别人带来麻烦,不断寻求帮助,成为惊弓之鸟,这是不值得的;去打游击,在别人的国土上带来伤害——加倍的不值得。我是一个乌克兰人,一个有着不同文化的人(我知道有人会认为这是一个弱点,这也没关系)。我不知道还能怎样继续我有尊严的生活。

在某个时刻,我得到了第二次逃跑的机会。我非常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并为没有利用这次机会而道歉。我太害怕他们会再把我关进监狱,说真的,在第一次被关时,我已经做了太多的傻事。

更不用说我对整个人类和人性感到失望了。在21世纪,一支军队在半夜袭击一个全然没有威胁的邻国。而且每个士兵都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却假装不明白。当这个国家的部长说“我们没有袭击”时,记者们将它播了出来。每个记者都明白这是一个谎言,却假装不明白。当数以百万计的人看到这个,并明白正在发生的事情将会影响到他们的良心和历史时,他们假装与之无关。当黑被称为白,柔软被称为苦涩,人们没有窃窃私语,没有挤挤眼睛彼此示意,仿佛这完全是出自本人的认知。当世界认真讨论它75年来一直试图预防的事情的可能性,而不讨论任何新的预防模式;当真理再一次出自武力,和平再一次来自背叛和虚伪。

当这一切在我周围发生的时候,我已经对人类的不同道路失去了希望。我完全失去了为这些人或与这些人一起做任何事的欲望。我意识到这样的倒退迟早会发生,但我没有想到,这一切可以如此迅速、如此容易地实现,就像拨动一个开关一样。

我不能说我为自己的生活感到羞愧,但它本可以更好的。我再没有时间去做很多其他人不会做的事情,这些事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但是,现在有必要吗?

我曾想做一个应用程序来促进选择的专注力,允许人们通过连续几天回答相同的问题来在自己内心“投票”。我一直抱着这个想法,但现在谁还需要选举和公投,谁真的对自己的意见感兴趣?

我想给塞迈雷迪定理涂上色彩,把数学证明变成一种艺术形式。我相信数学值得你这么做。

我想帮助人们摆脱认知扭曲和逻辑矛盾,寻求并构建自己的世界模型。我觉得我做得很好。

现在这已经不重要了,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怜悯,而是为了强调意义。

我的懒惰是不可原谅的,我曾以为我有很多时间。大错特错。

在我的乌克兰朋友面前,我有些羞愧。相信我,我从未希望或做过任何对乌克兰不利的事,我一直对自己说,如果突然发生了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我随时准备离开。

不幸的是,我没有成功,我只是没有很好地处理这件事……关押我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官员说我是叛徒,但在2月24日上午,我认为自己才是被出卖的人。是的,尽管我在理性上承认战争是可能的,但在情感上,它确实让我感到意外,这种讶异的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曾天真地认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这是我犯的第二个大错。

落在基辅街道上的每一颗炮弹,也都落在了我的身上。读着新闻报道,我想象着这些街道遭到炮击。从第一天到现在,我一直全心全意和你们在一起,尽管我没有救过任何人……

我是个绝对的无神论者。我不相信有地狱,死后我哪儿也去不了。但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地方比现实更珍贵了,在现实中,一部分人重新陷入野蛮,而另一部分人对此有意纵容。我不想与他们任何一边站在一起。

最后,当然还是一首诗:

俄罗斯人想要“不要战争”的海报吗?

问问穿盔甲的防暴警察,

问问地下潜水员,

问问那个王座上的人。

俄罗斯人想要破碎的城市吗?

问问那些堵塞的火车。

俄罗斯人想要被摧毁的医院吗?

问问干涸的婴儿眼窝。

俄罗斯人想要改变什么吗?

问问其他媒体。

俄罗斯人想要根除纳粹主义吗?

问问学生,上面写着“嘘”。

你的名片将会是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年份,

一个真正不可动摇的民族,

准备好沐浴在血液和粪便中,

只要没有“不要战争”的海报。』

user avatar

找到了心中所爱风华正茂的数学家不该死 的,该死的另有其人。

本来亲如兄弟的俄乌两军前线将士不该死的,该死的另有其人。

背井离乡又家破人亡的乌克兰平民不该死的,该死的另有其人。

一国同胞同文同种的无辜乌东百姓不该死的,该死的另有其人。

因俄乌战争动荡局势失去口粮的人不该死的,该死的另有其人。

挨了子弹炮弹导弹炸弹的可怜人们不该死的,该死的另有其人。

可不该死的,每天都在死,我眼睁睁看着和我一样的他们,一个一个死,一家一家死,一批一批死,一百一百死,一千一千死,一万一万死,一代一代死。没人记得他们的名字,也没人知道他们是谁的孩子。说得好听点,算是个值得敬仰或痛惜或悼念或纪念的统计数字,运气好偶尔能值得个默哀三分钟或是降半旗一天,说得难听点,也就是个“xx+人”的那个“+”,“x万余人”的那个“余”,“more than”的那个“more”。不该死的,死法是那么千奇百怪,几乎可以开一个死法博物馆,可在战火中又那么稀松平常,有良心的心痛一时,没良心的“止增笑耳”。不该死的,死得是那么令人撕心裂肺而又悄无声息,如同一滴淡水落入杀戮的死海。不该死的,死得是那么毫无意义,昨天才刚和自己的同胞兵戎相见,今天还要为和东亚国的战争流尽最后一滴血,明天就要转头去与大洋国你死我活,鲜血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制成了人类社会齿轮转动的润滑剂,轻微的偏航,就是亿万人的永别。

可该死的,该死的,我同样眼睁睁看着他们,躲在豪宅里,游艇上,地堡中,末日战机上,安稳地坐在窗明几净温暖如春却孕育罪恶的办公室里,慵懒地躺在金碧辉煌古色古香却沾满鲜血的宫殿里,装模作样地站在前线和墓碑前,一个一个的,都活得无比滋润,一批一批的,都雄才大略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只需要叙说几个故事,篡改几段历史,制造几件事端,引导几次舆论,培育几代仇恨,描绘几张蓝图,喊出几句口号,发布几篇文章,蒙蔽几双眼睛,人民的鲜血和汗水,热爱与仇恨,未来与孩子,就将予取予求,如核反应堆一般稳定供能。

这样的世界无疑是令人失望的,但是和这位数学家不同的是,暂时,我还不想把我深爱的世界拱手让给暴君、疯子、小人、走狗和蠢货。渺小的我将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让不该死的人都好好活着,让该死的人死无葬身之地。

康斯坦丁,真是个熟悉的名字,多年以前我们都在小学课本中的《凡卡》里见过,不过那是位叫康斯坦丁·马卡里奇的老爷爷,他似乎永远在乡下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你是无神论者,那么就只好祝你身上的每一个分子原子离子,都能在离开你追求自由的不朽灵魂后,回到你魂牵梦萦的故土,组成无比灿烂而又美好的事物。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在你离去之后,你将会看见一座又一座美丽的城市和和一个又一个灿烂的民族从深渊中升起。在他们争取真正的自由的奋斗中,在他们的胜利与失败之中,在未来的漫长岁月中,你会看见这一时代的邪恶和前一时代的邪恶(后者是前者的自然结果)逐渐赎去自己的罪孽,并逐渐消失。

user avatar




随便说几句。

首先要说的是张首晟,他是杨振宁的首席弟子,也是被杨振宁寄予厚望的“神童”,2010年获得欧洲物理奖,2013年包揽了物理界所有重量级奖项,2014年获得美国富兰克林奖。而杨振宁对他的评价则是:张首晟拿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这样一位顶尖科学家,却在美国意外死亡,美国警方给出的解释是张首晟因抑郁而自杀。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件事发生的前不久,张首晟接受华为公司委托,研究中国芯片,并即将获得重大突破。他在国内提出了国产芯片跨越式发展的构想,利用“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生产出“拓扑绝缘体”,这将领先美国整整一个时代。

可惜天不遂人愿,12月1日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同时在11月28日张首晟实验室宣布与华为展开新一轮的产品研发合作三天后,张首晟也在美国同一天身亡。12月3日晚,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的元器件供应商——Prodrive突发大火。

有些不怀好意者称他是因为投资区块链失败而自杀,但是张首晟死后,丹华资本投资了的区块链项目,2019年BTC 全年上涨 90%。2021年张投资的Chia币上架首日即大涨817%,但这一切已和他没关系了。

另一位科学家叫做肖翔,他是中科院的博士,被誉为中科院天才热核专家,下一代核物理接班人!

当年他负责我国的核潜艇研发任务,是该项目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与此同时,他还将参与核动力航母的研发任务,并在其中发挥巨大作用。但不幸的是,在2009年搭乘飞机从里约飞往巴黎转机回国的时候,飞机失事,肖翔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还有一位是中国的天才数学家任伟,他在芝加哥大学专研数学成为博士,被称作是在数学领域内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人物。尤其是在计算机方面,任伟造诣非凡,研究出十分独特的算法。这项成果可以应用于军事科技领域并帮助我国取得重大突破。

但是就在他26岁即将归国的前一天,却突然在洛克菲勒教堂附近离奇死亡,美国警方这次给出的解释又是抑郁自杀。根据其亲友的描述,任伟性格活泼开朗,大大咧咧,面对生活也积极乐观,根本没有任何精神上的疾病,患上抑郁症更是不可能。

有多少人为他们对人类失望?

当然被刺杀死掉的伊朗科学家家法赫里扎德等,在某些人眼里更不算人,更不会因此对人类失望。


2007年1月,伊朗著名核物理学家阿尔德希尔·哈桑普尔死于毒气中毒。
2009年6月,伊朗原子能组织成员、德黑兰一所大学研究员、伊朗核专家沙赫拉姆·阿米里在沙特阿拉伯朝圣期间失踪。2010年1月12日,伊朗德黑兰大学核物理学家马苏德·阿里·穆罕默迪在一次摩托车炸弹爆炸中丧生。随后,伊朗政府逮捕了名为贾迈利·法什的伊朗籍凶手并将其判处死刑。伊朗媒体报道称,法什供认自己曾获得以色列特工的资助。
2010年11月29日,伊朗原子能组织核物理学家马吉德·沙里亚里被凶手安装在其汽车上的炸弹炸死。
2011年7月23日,伊朗核物理学家达里奥谢·雷扎伊·内贾德在其家门口遭枪击身亡。
2012年1月11日,伊朗首都德黑兰发生汽车爆炸,伊朗从事铀浓缩工作的化学专家穆斯塔法·艾哈迈迪·罗尚当场死亡。

user avatar

奥尔梅佐夫写道:“我希望能保卫我的祖国,保卫它免受那些想把它从我身边夺走的人的伤害。”他特别强调,对他来说,不自由比死亡更糟糕,他宁可死,如果没有自由。

user avatar

2022年2月24日增加

正因为对身边的俄罗斯人还怀着热情期许,才会震惊于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表现得很友好的各个邻居、同事、朋友们展露出的截然不同的一面。——相信遗书中提到的“某人”,也曾是他亲近的朋友。
因为还有爱、还有信任,才会被伤害。

说句可能夸口的话,我或许能略微感受到一点点他的悲痛与苦闷。
在俄乌战争期间的本国舆论下,我也领略到了什么是反差。

From: 如何看待乌克兰数学家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自杀? - 知乎 (zhihu.com)

和原文作者一样,刚刚开战后,我也被那种可以称为沙文主义的言论吓了一跳,不论是哪一方的沙文主义!

请允许我分享我很认同的这两个回答。

@槿灵兮 @knowone 如果不希望我转,麻烦私信或者评论区说一声,我看到了会删掉。


我想起了罗素说的We have found that the men who know most are the most gloomy. 这句话来自他和爱因斯坦反对核武器的联合宣言。也必须承认,开战本身,以及我看到开战后网络上的反应,以及这位数学家的自杀,对我来说打击都不小。记忆中麦克米伦教授(Margaret Olwen MacMillan)曾经在Paris 1919的最后说:

How can the irrational passions of nationalism or religion be contained before they do more damage? How can we outlaw war? We are still asking those questions.

We are still asking those questions! 但愿还来得及找到答案。

以及,在这个消息刚刚出现的时候, @施瓦岑贝格大公 发了一个想法:

大公指的应该是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尽管早已经不可能问茨威格本人了,但现在来看,茨威格自杀的直接原因应该也是对人类文明的失望。而这位数学家也说他“对人类极度失望”,因为“士兵假装不知道在杀人,记者明知谎言在宣传,数以百万计的人明明知道以他们的良心可以改变历史,但是他们选择与己无关”。我想某种程度上他看到了和茨威格看到的类似的情景。

而复盘历史,再看看现在,“士兵假装不知道在杀人,记者明知谎言在宣传,数以百万计的人明明知道以他们的良心可以改变历史,但是他们选择与己无关“的一个原因是侥幸心理,或者一种麻痹的心态。正如茨威格所说,当时欧洲很多人,都以为那些灾难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不会更坏了”,并且我在很多事情上,我都能看到很多人,不论在哪个国家和地区,都或多或少存在这种倾向。然而很不幸,我们看到纳粹还有这样那样的一些力量,就在利用这种心态——先用一点小的剂量,看人们的反应,看社会能不能承受或者说忍受这样的野蛮,暂停一下,一段时间后再慢慢的加大剂量。历史上,纳粹这个手段非常的有效,剂量越来越大,最后整个欧洲都变成了废墟。那今天会不会也重蹈覆辙呢?在有可以摧毁地球生态系统的核武器的今天。

最后我还想提一句,就是如果看不懂现实,去看一下历史;如果看不懂历史,再来看一下现实

顺带,在刚刚开打的时候,我就回想起了去年看到的一个想法:

想想“我们真的从过去吸取到了哪怕一定点教训吗?今天的世界在真的比起30年代更加安全更加稳定吗?我们今天的掌握万千普普通通你我凡人平凡生活的世界领袖们真的比30年代更加明智吗?”这个问题。

以及很赞同这个回答:

我的其他回答和文章:

什么音乐歌曲你听着听着就哭了? - 知乎 (zhihu.com)

有哪些读起来想哭的句子? - 知乎 (zhihu.com)

有没有一句让你看到想哭的句子? - 知乎 (zhihu.com)

如何评价《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篇文章? - 知乎 (zhihu.com)

如何看待卫健委答复「禁止地下商业买卖卵子」提案,提出「健全合法捐卵、储卵途径」?合法捐卵意味着什么? - 知乎 (zhihu.com)

2021 年你的「年度之歌」是哪首?为什么会选择这首歌? - 知乎 (zhihu.com)

临近期末,妈妈送儿子插满课本的生日蛋糕,孩子崩溃大哭,如何看待这种教育方式?怎样做会更有效果? - 知乎 (zhihu.com)

为什么人们指责法西斯主义,却不指责经济大萧条(详见描述)? - 知乎 (zhihu.com)

如何评价罗素的和平主义思想? - 知乎 (zhihu.com)

母亲节 - 知乎 (zhihu.com)

【柚姬】【小松未步相关】あなたがいるから(因为有你) - 知乎 (zhihu.com)

世界中の誰よりきっと(比世界上的任何人都爱你) - 知乎 (zhihu.com)

悲剧的种子早已种下(目录) - 知乎 (zhihu.com)

威尔逊杂谈 - 知乎 (zhihu.com)

user avatar

(数学家们的一个梦想就是自己的数学可以永远流传下去。以此文简要介绍一下Konstantin Olmezov的数学贡献。)

Konstantin Olmezov主要的工作领域是additive combinatorics(additive number theory),我在网上找到了他的4篇paper,主要方向是sumset estimate以及higher energy的研究。

energy是连接analysis和additive combinatorics的有力工具。比如说在number theory中,我们常常关心某个集合上的三角级数的估计。比如研究 。有时候我们想知道是不是 对于所有非平凡的 ,这关系到比如集合的pseudorandomness(在 -norm的意义下)。这时候的一种研究方式就是研究energy: (这里我们假设所有的事情发生在某个有限阿贝尔群 上)。这时候,研究三角级数的问题,在Balog-Szemeredi-Gowers定理的意义下,部分的转化为了研究doubling constant 。这里 。Konstantin Olmezov的大部分工作主要集中在对后者的研究上。

Konstantin Olmezov的第一篇文章是与Semchankau和Shkredov合作的对energy上界的估计:On popular sums and differences of sets with small products 。这个文章主要在研究这么一类问题:首先我们关系的有理数/实数集合中有两个阿贝尔群,加法和乘法。我们可以分别的对其定义上文提到的energy:additive energy( )和multiplicative energy( )。一般来说,如果additive energy比较小,说明这个集合包含的加性结构不多,也就蕴含着这个集合多多少少被乘法的阿贝尔群控制,从而 比较小。所以一般我们会期待 被 控制。2009年Solymosi用非常漂亮的几何关系证明了另一个方向,即multiplicative energy被 控制: 。Konstantin Olmezov的这篇文章主要结果证明了在 时, 。虽然他们的结果需要限定 ,即 具有很强的几何结构,但是这篇文章的证明非常有趣:作者们发现了在 时,那么 的superlevel set在 的作用下几乎不变(见文章的Section 4)。

Konstantin Olmezov的另外两篇我找到的文章是在研究discrete convex set的sumset估计:Sharpening an Estimate of the Size of the Sumset of a Convex Set 以及 Additive Properties of Slowly Increasing Convex Sets 。我们考虑 上的凸函数 (即 ),我们想知道 上有限个点的一维投影是否能完全的反应凸性:即对于集合 满足 时,是否有 。理解convex set的sumset estimate,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著名的sum-product conjecture。在Konstantin Olmezov之前,convex set的最好结果来自Shkredov,他证明了 。Konstantin Olmezov在这段最开始提到的第一篇文章里,把这个结果提升到了 ,是当时的世界纪录。这个结果最近被Rudnev和Stevens改进到了 。上面的第二篇文章里,Konstantin Olmezov考虑如果集合具有更强的凸性(即额外要求 和 非正),那么我们可以得到更好的sumset estimate。

Konstantin Olmezov还有一篇与很多合作者合作的文章,是关于Wiener index of graphs:Wiener index and graphs, almost half of whose vertices satisfy Šoltés property。关于这个topic我了解的不多,希望会有更了解这个问题的答主解读。

user avatar

他的死亡,是一场悲剧。

但是在悲剧之上,站在他的遗体上的那些还在用他来玩认知战的两拨人

都毫无疑问的,丧失了基础的人性。

至少在这个人的墓碑面前,你们两边能不能闭上嘴?

好歹给自己保留一点人性吧。

user avatar

当今这个世界,我真心羡慕那些不是真爱科学只是把科研当碗饭的人。

自从最近十年右翼浪潮加速席卷各国,科学现在越来越是个屁。

科学无国界的理想被践踏,无利于竞争和倾轧的研究被轻视,过去接受多国支持的科学家现在是被怀疑、调查和迫害的对象,科学常识被置于国家和民族立场之下,不符合立场的逻辑和结论被围攻被网暴,出了事儿政客把科学家被挂出来背锅。

突如其来的全球性灾难,过去几十年,人类拍摄了电影《2012》,写出了小说《三体》,人们曾经幻想全人类在共同的灾难面前联手,依靠科学,无往而不胜。

结果等来的是世界上最强大先进的几个国家第一时间抛弃科学。把持这些国家的那帮人类精英,有要叫嚷着往身体里注射消毒液的总统,有围攻、威胁顶尖科学家的议员和政客,有今天自然起源明天病毒人造的精神分裂外交部,有宣扬双黄连治新冠的权威媒体,有要搞群体免疫的政府,要民众隔离自己偷偷聚会的首相和官员,有把疫苗安全性和防疫当成舆论战筹码的官僚,有发动侵略战争拿出常规病毒学研究资料说是生物武器的战争罪人,还有打了鸡血甘心为上面这些玩意儿在网上征来伐去,相互仇恨的普罗大众。

数学也好,科学也罢,真理,一路走好。

user avatar

不久以前,有人争论这样一个问题:凯撒、亚历山大、铁木真、克伦威尔等人,哪一个是最伟大的人物?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十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至于那些政治家和征服者,不过是些大名鼎鼎的坏蛋罢了。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伏尔泰《哲学通信》

R.I.P. 愿天堂没有战争,可以安心研究数学。

user avatar

稍微利用一下搜索引擎,查找一下这件事情的相关信息,就会发现:

所有关于这件事的来源,都是来自一名叫做Dmitry Zakhvatov的人所提供的一面之词,都是在这个人的Telegram上发表的,没有其他佐证。

这个人似乎生活在莫斯科,似乎是一位律师,也可能是“人权律师”。人权(human right)二字在外网的描述中似乎没有在他的头衔中出现过,倒是国内的某些自媒体或者爬虫营销号里经常以“人权律师”来称呼他。

这个人与CNN关系密切,似乎经常接受CNN的采访。

这个人供职于一个叫做“OVD-Info”的“人权项目”,这个项目是这样描述自己的:

“OVD-Info是一个独立的人权媒体项目,致力于俄罗斯的政治迫害。我们帮助那些因行使集会自由权和其他基本政治权利而受到迫害的人。”

哈哈哈哈哈哈哈,这感觉太熟悉了。看到这里的大家都已经明白了。

要么,整件事情完全就是一个子虚乌有的事情。

要么,就是一个毫不相干的事情,却被这个“人权律师”移花接木,添油加醋,改编成了这样一个故事。

user avatar

自俄乌战争后

乌克兰但凡是稍微有点身份的人离世后都可以上知乎热搜,包括这次自杀。

由此可见现在国外的舆论机构对国内网络舆论的操纵渗透。

由于我国有网络长城,美国不能直接操纵我们的媒体网民,所以舆论不像国外的舆论一边倒。

美国人是真的傲慢,自大,恶心,无理,强盗文明,昨天晚上看秦刚大使接受采访,美国女主持人把这些表达的淋漓尽致,最后说我们新疆有人权问题,说完几秒后就直接结束,TMD,美国佬都该死,这个国家该为他们所做过的坏事付出代价!【秦刚做客美国王牌节目9分钟被打断23次!】 b23.tv/VLlQful

美国都是刽子手【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 b23.tv/qNPczDB

user avatar

顿涅茨克的人,在2019年能参加乌克兰大选投票?

还投给波罗申科?

自杀应该是真的,大学出几个自杀的再正常不过了。

但遗书是谁写的,不好说。

user avatar
谁还记得前年被谋杀的伊朗顶级核工业科学家?你如何看待?
不,你不如何看待,因为操控这个世界舆论的那部分人不想让你看待。你连看待的机会都没,他们不会让看待这个事情的声音传出来。因为这危害到了操控世界舆论的那部分人的利益。
华人科学家邱香果博士被软禁你如何看待?
不,你不如何看待,因为操控这个世界舆论的那部分人不想让你看待。你就算看待了,也不会有人知道。因此这事情在外网上基本不怎么讨论。
能让你看待的,都是被那些人精心安排的,炒作起来有利于他们的事件。这不,一个符合他们利益的事件出来了,媒体就铺天盖地了!
真脏!不是这个自杀的数学家脏,而是控制舆论霸权的这群恶魔脏。
你在这里慢慢看待吧,最好流出几滴眼泪。以后当他们对中国人民开刀的时候,能多出几个圆圆。

原作者地址:

@果酱君

如此好的回复,居然在我点完赞后被v酱们投诉掉了。于是趁着浏览器还开着,立刻全部复制,修改了一些可能被利用的敏感词后重发了一遍。

至于我怎么看待,

昂撒和纳粹做的孽,却要让包括这个数学家在内普通乌克兰民众去还。真为他们感到不值啊。

user avatar

这TM要是个假新闻就搞笑了。

反正我一直都觉得,在中国一天出门不骗几个人,真是白活一天。

user avatar

康斯坦丁遗作;

“我对人类极度失望,士兵假装不知道在杀人,记者明知谎言在宣传,数以百万计的人明明知道以他们的良心可以改变历史,但是他们选择与己无关。”

一位学生的话;

user avatar

保家卫国之下三种乌克兰人

第一种,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以死明志)

面对俄罗斯联邦安全局阻止返回乌克兰,以死明志。

我能想到的只有那些当年被美国强行扣留无法返回新中国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为代表)

第二种,维尔尼杜布、波罗申科(毁家纾难)

蒂拉斯波尔警长主帅(摩尔多瓦一直的联赛冠军,带队掀翻过皇马)57岁高龄亦然拿枪返回祖国,大儿子等他死后上阵,小儿子身体原因上不了战场负责照顾家里。

虽然知道政治不正确,但是还是想起了当年毁家纾难的东南亚华侨们,即使知道死路一条,宁愿毁家纾难。即使知道政府买办,也是父亲带儿子,哥哥带弟弟,卖了家当买上汽车,在滇缅公路上顶着鬼子飞机的轰炸,为前线运送物资。

波罗申科乌克兰前总统,泽连斯基的铁杆反对派,差点被泽连斯基送进去。乌克兰糖果业寡头(你买到的大部分紫皮糖都是他家的)

开战前返回乌克兰,基辅保卫战最困难的时候,波罗申科自费组织民团,拿着机枪加入到保卫基辅当中,并且无条件支持泽连斯基。



第三种,季莫什丘克、伊利亚·吉瓦(贪生怕死)

乌克兰和俄罗斯打仗,他在俄罗斯泽尼特俱乐部任教,拒不回国也不辞职,更不支持祖国,乌克兰媒体称他为叛徒,球衣已经被扔出乌克兰足球博物馆,在乌克兰取得的所有荣誉被剥夺,也被禁止在乌克兰参加所有足球活动。

作为对比,拉基茨基,是来自乌克兰的俄罗斯族球员,从来不唱乌克兰国歌,从顿涅茨克加盟泽尼特后还退出了乌克兰国家队。但这次战争爆发后当天就在社交媒体支持祖国乌克兰,还获得了同队队友的支持,现在已经和泽尼特解约。

我是拜仁球迷,寂寞哥曾经是我仅次于猪队最喜欢的一位后腰。不过这次我真的不站寂寞哥这边,祖国被打,他在敌国也不发声支持祖国,荣誉被剥夺,遭受全乌克兰口诛笔伐,前妻带两孩子讨要生活费不给(住在慕尼黑的俄罗斯人)

伊利亚·吉瓦,这就么个东西,乌克兰最高拉达唯一叛变者,乌克兰汪精卫。谣言制造者。

七进七出基辅发明者,知乎大部分人都知道他的光辉事迹。开战之前润去西班牙,之后又润去了俄罗斯,这么东西建议他看看汪精卫下场,死了也能给你挫骨扬灰!

user avatar

伊朗顶级核工业科学家被这个世界的阴暗势力暗杀,你如何看待?

不,你不如何看待,因为操控世界舆论的那部分人不让你看待,你连看待的机会都没,不让看待这个事情的声音传出来,因为这危害到了这些奴隶主的利益。

华人科学家邱香果博士被软禁你如何看待?

不,你不如何看待,因为操控这个世界舆论的那部分人不想让你看待,因此这事情在外网上基本不怎么讨论。

能让你看待的,都是被那些奴隶主们精心安排的,炒作起来有利于他们的事件。这不,一个符合他们利益的事件出来了,媒体就铺天盖地了!

真脏!不是这个自杀的数学家脏,而是控制舆论霸权的这群恶魔脏。

你在这里慢慢看待吧,最好流出几滴眼泪,多培养出几个信奉普世价值的蠢材,以后当他们对中国人民开刀的时候,能多出几个方方。

知乎是怎么了?不审查内容吗?给钱就上热搜?学学大洋彼岸你的同行吧

user avatar

(我寻思外交部都在如此胁迫下都不把俄乌战争定性是侵略战争,知乎这里评论区直接类比为日本侵华战争,还一口一个“善意侵略”,请问外交部说了是侵略吗?外交部一直在谴责北约的拱火,北约是主因,乌克兰自己把自己绑上战车,评论区的大聪明们一个比一个自由民主,比外交部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一个西方政治话语权愚弄的殉道者。

他是一个数学家,但不代表他在战争上理解成熟。我国出兵朝鲜时,一样有军方、学术界文化界的学者持有反对意见,甚至因为认为中国一定失败,为了中国人民将信息完全传达给美国,这个人是民族主义者、爱国者张东荪

如果朝鲜战争败了,我丝毫不怀疑张东荪会写出和这个数学家一样的文字,甚至和这位数学家一样自杀。

充分说明了,知识分子是非常容易因为接触的意识形态和信息产生误判的。

从他的遗书来说,他丝毫不理解为什么俄罗斯要出兵乌克兰,也把造成乌克兰问题的所有原因都推给了俄罗斯,这个和西方媒体的洗脑是相关的。而乌克兰问题成因是复杂的,俄罗斯特别行动是经年累月的警告——突破底线——警告而爆发的。他生活在俄罗斯,为了母国准备回去做志愿兵可以理解,但他完全坦白的情况下,被拘留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直接告诉了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我对战争的所有想法。这很愚蠢,但我也没别的法子了。我唯一能击打他们的武器只有这些言语,于是,我尽全力出击。他们无助地试图回应我的说法,带着一副全然无辜的面孔无动于衷地重复着最生硬的宣传口号,看到此情此景,我甚至被逗乐了。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放任一个居民(非公民)回去持有武器投敌。而在他的滤镜下,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话语和陈述全部变成了“无助地试图回应我的说法”、“最生硬的宣传口号”,这个场景中最无辜的不是数学家吗?自认为俄罗斯是无故出兵,乌克兰和他的总统都是无辜的,捍卫自由而战的。认为加入北约是乌克兰的自由选择,别人无权干涉,丝毫不管俄罗斯人民的安全和利益。至于俄罗斯国家安全局,我不相信他们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他们都应该比我们还懂这场战争的意义和正义性,何来“无助”、“生硬”?也就是数学家根本听不进去而已。

我真的很爱顿涅茨克,尽管是一种奇怪的爱。尽管童年很糟糕,但我还是在这个城市写了我的第一个程序,第一首诗,第一次登台,第一次挣钱。在这座城市的中心,每一家商店和每一个公园的道路转角,对我来说,都满载着我在那里想出的一个韵脚、解出的一道问题,充满着一个个名字、面孔、愉快和可怕的事件。

那么他的故乡发生的十万平民的残忍虐杀,亚速营在其敬爱的总统领导下的事实呢?数学家知道吗?哦,他平时根本接触不到这些信息,毕竟所谓的互联网,就是西方的互联网。

即便数学家没有投票给泽连斯基,他也为“民选”政府投票。但是他不知道的是,颜色革命之前的“民选”总统是亲俄的,即便颜色革命之后,亲西方的总统也只有46%的选票,亲俄的候选人也达到了40%以上。而在颜色革命之后,乌克兰纵容亚速营打击空袭俄罗斯族人,削减俄语学校,禁止说俄语,这些在数学家看来也是“民选”的。

在顿涅茨克的居民被残杀的时候,数学家正在莫斯科潜心学术,他的闲暇时间可以刷到推特、脸书的所有信息,那里却对乌东已经开启的战争视若无睹,哪怕那是他的家乡

在21世纪,一支军队在半夜袭击一个全然没有威胁的邻国。而且每个士兵都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却假装不明白。

他是真的认为,俄罗斯是在没有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对乌克兰动武的。

所以,他认为这场战争是“突然”的、是“不必要”的、俄罗斯人民是“纵容”的、“装作无辜”的。

而对于大部分俄罗斯人民来说,这就是为了生存和发展的战争。就好像我们不能等美军领导的联合国军占领全境朝鲜再跨过鸭绿江打战,而是在对方跨过三八线就要出兵一样。

作为乌克兰人民,他可以扛枪卫国,也可以以死明志,但不能死的不明不白,不能被愚弄。他只看到了俄乌战争对乌克兰的摧残,但是却没有看到北约对乌克兰的愚弄,没有看到俄罗斯人民在制裁下过了多少年,没有看到乌东地区被纳粹整得多惨。他的遗书中,处处是对俄罗斯的控诉,对西方愚弄他的人半句话都没有,他对人类失望得不明不白。


如何看待?

1、互联网有国界,建立互联网主权和边界是正确的,在俄罗斯的数学家根本倾听不到俄罗斯的声音,何其可笑!俄罗斯已经与西方主导的互联网断联,将要步入主权互联网时代。

十年前乌东、他的童年的家乡就已经在哭泣了,今天他才听到乌克兰的哭声!

2、科学和艺术有国界,因为西方政治的操弄,一个数学家竟然也开始认为:“维索茨基、菲拉托夫、什帕里科夫、阿斯特拉罕、塔尔科夫斯基、米哈尔科夫(除了他的恶魔演绎)、维诺格拉多夫、林尼克、施克雷多夫、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是邪恶的。

说明一旦人的思想一旦被愚弄之后,任何艺术形式、任何古往今来的艺术家,都会打上“敌方”和“我方”的印记,西方甚至连天鹅湖都禁演,思想就和这位数学家一某一样。

3、政治历史教育有时甚至比科学教育更重要。一个他长期生活的城市和国家,一个他经常打交道的民族,甚至团队都是俄罗斯的同事和领导,仅仅因为一次战争和西方的信息封锁就能让他推翻所有在俄国的亲身感受,坚定反俄、反俄罗斯文化艺术家和人民并自杀,不得不说西方搞意识形态确有一套。

4、一个西方政治话语权愚弄的殉道者,他的死或许是高尚的,但绝不是存粹的,因为他的信息和政治观点不是完全而是片面的。悲剧的是,他根本不知道这一点。

user avatar

需要讲无国界的时候,会吹数学无国界。

需要讲有国界的时候,这时候就要讲数学家有国界了。

user avatar

#毕生努力#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如果你非常幸运的找到了毕生追求的方向,尤其是纯理论方向,而且你打算终身投入,

那么对政治立场问题你必须要有一个解决方案。

下面这话你要仔细听好,对你真的能扎扎实实地获得最大终身成就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就是不要首先把自己视为某个党派成员、某个民族成员,而是要把自己看作一个介于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存在。

你要平视所有人类。

只有平视人类,你才有最大的机会在纷繁复杂的立场斗争中,至少保住自己的专注,不轻易迷失自己的使命。

这不是说你不可以有某种现世的、甚至鲜明的个人立场,这不是说你要把自己仅仅看作“恰好出生/生活在xx国的地球人”。

不,你完全可以认同鲜明的个人身份。

你只是要记住,你所负担的这个无人能替代的使命,是超越具体的国家、具体党派、甚至具体时代的。

那是人类的事。

这才是你的本职。

抛弃这个本职,去扛枪、垒沙包、发传单,你是在浪费你能起到的最大作用,抛弃你的责任,而绝不是在“勇于承担”。

你是在为了一群人,抛弃最全人类的责任。

你所要代人类取得的东西,具体是经过谁交到全人类手中,不如“最终交到全人类手中”这件事本身重要。

我是在为人类做这件事”,这是从事这种终极事业最大的心灵避难所,足以把你从一切的失望、挫折和恐惧中解救出来而有余。


而你一旦抛弃这个自觉,你的职业生涯实际上就逻辑必然的高度的依赖于身边政治环境的稳定,而你却又偏偏会失去应对一切巨变有余的韧性。

问题是,“环境稳定”这件事,很难持续你的一生。人的一生太长了,你很难指望环境持续稳定四五十年。

四五十年里,遇到一次,刚已折矣。

于是不是英年早夭,就是中道崩殂,甚至功亏一篑、晚节不保。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而直白的概率问题。


学海已无涯,没有足够的超越性,你很难长久。

不能长久,何必追求?

长久先于一切。

user avatar

为这位伟大的数学家默哀

但是,对于这个问题底下的某些殖人来说,现在又开始重视“国家与民族”了?你们之前可不是这么说的

user avatar

看看这1450的嘴脸啊

一篇文章补充了这位数学家的背景,让别人更加具体地了解他的身份和从事的工作,最后写“默哀”

结果来个1450说,除了“默哀”都是废话

属实令人震惊了,敢情你哀悼一个人但是根本不想了解他的生平。强调他是数学家却根本不关心他的数学工作内容是什么。

其实无非就是1450自己都觉得这个“数学家”不够牛逼,你把生平给“抖出来”,影响他们卖惨。所以你怎么能纪念他的生平!

所以说,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带节奏,引导让大家“伤心”痛失人才,影响大众对俄乌冲突的观感。至于这位“数学家”本人,不好意思,1450眼里就是一工具人罢了,谁要知道他生平事迹。你居然敢说他生平事迹,这让1450怎么吹牛卖惨带节奏,影响别人对俄乌局势的情绪!

1450的不懈努力,大概很快会让其他人对乌克兰方的“同情”都消磨殆尽。

user avatar

放弃对所处环境的热爱,是尚有良知的人获得短暂心灵安宁的第一步。

仔细看完了这位数学家的遗书,其实真正破灭了他对生活的希望的,并不全然是乌克兰正在遭遇的不幸,更多的是他所同样热爱的环境下、同样喜爱的身边群众们的冷漠无知、颠倒黑白。

正因为对身边的俄罗斯人还怀着热情期许,才会震惊于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表现得很友好的各个邻居、同事、朋友们展露出的截然不同的一面。——相信遗书中提到的“某人”,也曾是他亲近的朋友。

因为还有爱、还有信任,才会被伤害。


说句可能夸口的话,我或许能略微感受到一点点他的悲痛与苦闷。

在俄乌战争期间的本国舆论下,我也领略到了什么是反差。

一个个在铁链女、996问题下似乎在为人权发声的正义之士,面对赤裸裸地入侵、面对平民的死难,都可以粉饰成俄罗斯无奈的卫国反击。一个个日常生活中会给你推荐餐厅、分享最近在听歌曲及宠物趣事,表现得岁月静好的熟人朋友,能够理所当然地将远方的哭声当作喜庆的背景音,开始畅想火箭弹洗地台湾。

而以上,都是我现实中真的相处过觉得不错、甚至一直以来都心存感激的朋友。所以我真心没觉着一边倒支持俄罗斯是舆论引导的结果,每一个在网上诉说极端言论的,都是我们身边具体实在的个人。

每个人都应当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每个人都装作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或者装作知道发生这些事的原因。

就例如这位乌克兰数学家的遗书之下,占据前列的也仍然是这种表演艺术者的评论:

——而我已真的不关心他们到底是虚伪的伪装,还是无可救药的愚蠢。

说实话,这几年下来,我已经将自己的关注面不断缩小了,已经习惯用嘲弄的视角自我防卫,但即便是这样小心维护的自留地,仍然可以被一场“无关于己”的战争冲得七零八落。

更何况身处其中的当事人呢?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哪怕物理上限于种种原因无法另觅场所,精神上也一定要足够抽离。

抽离于所属性别、所在地域、所处族群,牢记自己只是身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在思考、在说话;牢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任何事物,也绝不要期望可以作出任何改变...但凡有这样的期待,痛苦就会随之而来了。

user avatar

澳大利亚人在阿富汗割喉小孩,他怎么不自杀?

乌克兰在屠杀东乌俄族,他怎么不自杀?

哦,我明白了。

他是个白人贵种啊,其他人在他眼里不是人,死就死了,无法触动他掉眼泪。

对于白人贵种自杀,我只想说:

开香槟喽!!!!

user avatar

默哀

走好

这个世界不值得认真!

user avatar

“当在 21 世纪,一支军队在半夜袭击了一个完全陌生、完全没有威胁的国家。”

这是真的吗?

user avatar

对人类失望了,这我能理解。

但让一个数学家,一个热烈地爱着数学的数学家说出“数学对我已经不再重要了”这种话语,何等的绝望……

user avatar

题目中的名字打错了,全名应该Konstantin Olmezov。

他生前是Janos Pach领军的莫斯科MIPT中组合学与离散几何中心的一员。Janos Pach是离散几何和极值组合领域的大牛,之前在美国。19年来过河北开会,感觉是性格很好的一个领导者。应该也是近年才去莫斯科领导这个组的,还有之前非常出名的00后Dmitriy Zakharov(高中时解决了锐角集问题)目前也在这个组里。

Olmezov的研究领域是arithmetic combinatorics,可能也受几何组的影响,生前写的一些工作多涉及到convex set上的additive properties,比如说sumset、difference set,doubling constant等等。

默哀。

user avatar
  1. 首先,这个数学家应该真的只会数学,不怎么懂历史和政治,因为他对人类失望的理由,这几千年来从未停止过,在东乌、中东、非洲甚至欧美也没有停止过。
  2. 他还不够勇,既没有直面惨淡的人生,也没有正视淋漓的鲜血,请不要拿他和钱老比,他不配。钱老回国前受到的折磨,以及坚定的回国信念,这位数学家比不了。美国人的残忍和非人性程度,现在的俄罗斯也比不上。
  3. 27岁,那么也就是说苏联解体的时候尚未出生,那么认为乌克兰和俄罗斯“毫无关系”确实不是他的错,那这一点他作为爱国者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这两国非常陌生……怎么得出的结论来的?
  4. 但是关于爱国多说一句,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是他去莫斯科之前了,那……
  5. 这一切是在报道真实的前提下。但是我对报道真实性存疑(人应该是没了。但针对具体细节,甚至对自杀还是他杀存疑,对可能的凶手身份一样存疑)。
  6. 希望世界和平吧,不管哪儿哪儿都别打了。但我个人真的觉得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毕竟战争的本质是对资源的争夺,而资源随便怎么样都是不够的。我们只能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贸易战、舆论战、防疫战、网络战也是战争】。人类命运共同体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实现吧。
user avatar

如果他真的热爱乌克兰,就应该弃笔从戎加入俄军去解放祖国,或者加入俄罗斯科研机构,努力提升俄罗斯导弹击中乌克兰军事设施的精确制导能力。

自杀不能解决问题,更不能拯救祖国,只会增加悲剧。

政治地位上,虽然乌克兰和台湾省不是一回事。但确实有很多爱国的台湾人已经投奔了祖国大陆。

没有俄罗斯的乌克兰是不完整的,为了乌克兰早日拥有俄罗斯、统一俄罗斯。

这个乌克兰数学家应该弃笔从戎,为俄军发光发热,争取俄罗斯早日解放乌克兰,然后统一乌克兰。

乌克兰统一俄罗斯 = 俄罗斯统一乌克兰。

所以加入俄军打乌军 = 早日解放祖国,而且祖国面积还变大了。

望广大乌克兰人民快速觉醒,加入俄军反抗西部纳粹。也放弃加入北约的想法,这样中国也可以有一个能分担很多压力的盟友。

user avatar

话不多说了,和平万岁吧。天堂没有战争,希望他安息。这场战争已经造成了很多无辜的生命逝去,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转载一下遗书全文:

你好。我的名字是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Konstantin Olmezov),我正在写这篇头脑清晰、记忆力强的文本,如果你正在阅读它,那么我很可能永远不会写任何东西。


曾几何时,当我真的很认真地思考在俄罗斯互联网上什么不应该被命名为[自杀]时,我开始为自己寻找一些自救视频。在其中一篇文章中,这位心理学家说,促使几乎每个人考虑这样做的主要想法是:“世界欠我的,世界没有达到我的期望。”我被这个想法灌输了,我意识到这样的位置不适合那种情况——问题解决了,我很快恢复了生活。


但现在这正是我所想的:“世界欠我的,世界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世界应该努力纠正错误。并且不这样做。世界应该由有思想、有同情心和负责任的人组成。事实并非如此。世界应该允许创造力和选择的自由。他一直在拿他们。世界应该认为这些要求是正常的。他认为它们定价过高。


2 月 24 日开始的事情改变了我的一些存在立场。可怕的是,我在书中读到的所有迹象都很容易被那些昨天才似乎过着完全日常生活的人获得。恐怕我们的语言还没有文字来表达正在发生的事情的程度。原来,要想成为书本和歌曲的英雄,不读不听就足够了,数百万人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2018年我来到俄罗斯做科学。我来是因为我爱上了乌克兰没有代表的一门科学——加法组合学。爱上真实的、疯狂的——就像人们爱上的人一样。和她一起度过了日日夜夜。我对这种爱情并不太热心,我的科学成就非常有限,但这并不矛盾,因为在普通的爱情中,我的事情更糟。


我一直对俄罗斯政治持批评态度,一直认为俄罗斯文化优于它,能够超越。我脑海中的这个幻​​觉几乎没有动摇,但现在它一下子彻底地落了下来。维索茨基、菲拉托夫、什帕利科夫、阿斯特拉罕、塔可夫斯基、米哈尔科夫(在他的恶魔演绎之外)、维诺格拉多夫、林尼克、什克雷多夫、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恐怕这些和许多其他名字对大多数现在采取行动的人来说毫无意义得到大多数当代俄罗斯人的支持。如此之多,我们甚至无法想象。然而,他们[民族主义战争贩子]得到了支持。


可笑的是,大家还相信,凡事都可以靠武力来实现。通过足够用力地打破生命,你可以让人们忘记他们眼前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说,通过闭上每个人的嘴,你可以让思想窒息。这似乎是来自政治或心理学领域的东西,但不,它存在于文化中——这不是一种处理现实的策略,而是一种对主题现象的态度的表达。这就是“存在决定意识”的本质。


---


2月26日,我试图离开俄罗斯领土。这是一个有点愚蠢的行为,但只是在它构思不周的程度上。我不后悔,但我只后悔没有在 23 日这样做,当时有所有原因。


我去保卫我的国家,保卫它免受想要从我手中夺走它的人的伤害。为了保护我自己选择的总裁,承担着老板保护下属时同样的责任。顺便说一句,在 2019 年的第一轮中,我没有投票给泽连斯基。在 2023 年,我不会投票给他。但是,无论他对我来说多么不愉快,选择的自由和对所选择的事物负责的自由,以及对后果的全部体验负责,对我来说很重要。很难向许多俄罗斯人和亲俄罗斯的乌克兰人解释,即使在所有方面都有助于改善福祉的外部强迫改变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它们也是来自外部的强迫。这就像从超级监管下退出一样。


在上公共汽车时,我被逮捕了。我认为,原因在于我的口音不好,以及我贸然与一个人分享了我的计划。当我被捕时,我认为我的自由被永远剥夺了,我直接告诉了FSB我所想到的一切。这是愚蠢的,但不可能是其他的。这是我能击中他们的最后一击,我用尽全力击中。我什至被他们多么无助地试图回答我,多么朴实无华地重复着最粗鲁的宣传陈词滥调而一脸无辜的表情感到好笑。


进入牢房后,我开始只寻找一件事——死亡。我以七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了至少十次尝试。他们中的一些人,从这里看,很可笑,他们的厄运似乎很明显,但这些都是真诚的尝试。而我唯一的梦想,坐在那里,就是被释放,以便能够以正常的成功机会提交最后一个(顺便说一句,我仍然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让我走)。


对我来说,不自由比死亡更糟糕。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在努力争取在任何事情上都有选择的自由——在食物、职业、居住地、用什么肥皂洗手以及投票给哪个政党。我总是只吃对我来说好吃的食物,如果这不可能,我宁愿忍受饥饿。对付不自由只有两种方式——压制和拒绝。压抑是如果你自由地选择如何过你的一生,然后你被关起来,你开始选择在被关起来的时候读哪本书。我只能通过不接受、拒绝停留在缺乏自由的境地来对抗缺乏自由——如果他们阻止我选择生活的方式和地点,我宁愿不生活。


我真的很喜欢顿涅茨克,尽管有一种奇怪的爱。尽管童年很恶心,但这仍然是我写第一个节目、我的第一首诗、第一次上台、赚到我的第一笔钱的城市。这座城市,在它的中心,每一个商店和每一个公园的小径都充满了某种韵律,某种我在那里解决的问题,名字,面孔,愉快和可怕的事件。每条赛道的每一个角落。


我非常爱基辅——我第一次找到独立生活的城市,我第一次经历饥饿和孤独,我第一次真正坠入爱河,写下了我最好的诗篇。在那里的某个时候,我在 3 天内写了 2 节经文,和以往一样多。 Rusaniv 运河上的每一座桥,Lisovaya 后面森林里的每一棵树,胜利公园里的每一个长凳,都充满了他们的痛苦和他们的爱。


我非常爱莫斯科——我第一次“站起来”、获得经济独立的城市,在那里我证明了我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定理,在那里我第一次真正相信了自己的力量。察里齐诺在哪里!


在这场战争中,我伤害了每一方,但我亲眼看到谁在保卫自己的土地,谁在接管别人的土地。


---


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存在还是不存在。我总是试图不时问自己。在我看来,如果一个人不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那么生命的延续对他来说不是一个有意识的选择。


这个问题是众所周知的,但作者紧随其后的是另一个问题:是否值得毫无怨言地忍受命运的耻辱。现在对我来说答案是明确的:保持沉默、撒谎、假装周围或灵魂中没有任何事情发生是不值得的;代替,终生坐牢,无能为力——不配;躲着大家,给别人添麻烦,不断地寻求帮助,害怕大家是不值得的;党派,在其领土上伤害另一个国家是双重不值得的,我是乌克兰人,一个不同文化的人(我知道有人会认为这是一个弱点,好吧)。我看不到有尊严地继续我的生活的方法。


在某些时候,我希望第二次尝试离开。我非常感谢给我它的人,我很抱歉没有使用它。我还是很害怕他们会第二次把我关进监狱,而且说真的——我在第一次拘留期间做了太多愚蠢的事情。


更不用说我对人类和整个人类感到失望的事实。在 21 世纪,一支军队在半夜袭击一个完全陌生、完全不危险的国家。每个士兵都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却装作不明白。当这个国家的部长说“我们没有攻击”时,记者们就播出了。每个记者都明白这是一个谎言,并假装不明白。当数以百万计的人看到这一点并明白正在发生的事情将取决于他们的良心和历史时,他们会假装与这无关。当黑色称为白色,愉快称为苦涩时,不是在密谋的耳语中,也没有眨眼,而是仿佛来自自己。当扎多诺夫关于一个美国人说“俄罗斯人很残忍,因为他们在波尔塔瓦附近袭击了瑞典人”的笑话不再是一个笑话,不再是关于美国人和瑞典人的笑话时。当世界正在认真讨论其 75 年来一直试图预防的事情的可能性,而不是讨论任何新的预防模式。当权力再次声称是真理的主要来源,而背叛和虚伪 - 和平的主要来源。


当这一切都发生在我周围时,我完全失去了对人类不同道路的希望。我完全失去了为这些人或与这些人做任何事情的愿望。我明白这样的回滚迟早会发生,动物是不可救药的。但我没有想到,它可以这么快,这么简单,就像切换一个拨动开关一样。


我们过去生活的目的有意义吗?很明显,一切都会回归,但它会像无能为力一样回归,就像渣男一时兴起一样容易崩溃。


我不能说我为自己的生活感到羞耻,但它本来可以更好。我没有时间做很多其他人不会做的事情,这会改善人们的生活。然而,现在有必要吗?


我想做一个提高选择意识的应用程序,允许一个人在自己内部进行“公投”,连续很多天回答同一个问题。我实现了这个想法,但现在谁需要选举和公投,谁对自己的意见非常感兴趣?


我想给 Szemeredi 定理上色,把数学证明变成艺术交汇处的一件艺术品,变成电影规模的东西。我相信数学值得。


我想帮助人们摆脱认知扭曲和逻辑矛盾,寻求和制定自己的世界模型。我觉得我做得很好。


现在这已经不重要了,我写这个不是为了引起怜悯,而是为了强调意义。


我非常懒惰,认为我有很多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


面对我的乌克兰朋友,我有些惭愧。相信我,我从来没有希望或对乌克兰做过任何坏事,即使现在开始的事情突然开始,我也始终牢记我准备离开。不幸的是,我只是没有成功,我只是没有足够熟练地处理这件事......拘留我的FSB官员说我是叛徒,但在2月24日早上,我自己感到被背叛了。是的,不管它多么荒谬,但即使早就理性地和大声地认识到战争是可能的,在情感上它还是让我意外地感到惊讶。我天真地认为,与乌克兰人打交道的法律上的微妙之处意味着在某个关键时刻爆发的可能性。我把头伸进老虎的喉咙太深了。这是第二个大错误,我要付出代价。


落在基辅街头的每一粒炮弹都伤害了我。阅读报道,我想象着这些街道和地区的景色。从第一天到现在,我一直全心全意地和你在一起,虽然很明显,带着那些感情,我并没有拯救任何人……


我是一个绝对的无神论者。我不相信地狱,我哪儿也不去。但这对我来说比现实更珍贵,一部分人重新陷入野蛮,另一部分人沉迷其中——甚至在合唱中疯狂地举起双手,甚至从前线“撤离”。我不想和其中任何一个在一起。


最后,当然是诗句[原韵完美,但为了保留原意,这些韵在本译文中省略]:


俄罗斯人想要“没有战争”的​​海报吗?

询问装甲防暴警察,

询问地铁潜水员

问那个紧紧抓住王位的人。


俄罗斯人想要破碎的城市吗?

询问拥挤的火车。

俄罗斯人想要摧毁医院吗?

问婴儿干涸的眼窝。


俄罗斯人想改变一件事吗?

向其余媒体询问此事。

俄罗斯人想根除纳粹主义吗?

用字母“Z”向学生提问。


这可怕的一年将是你的名片,

真是一群不可动摇的人,

准备好沐浴在血中,即使在粪便中,


但如果没有海报“没有战争”。

user avatar

想不到在一班跳梁小丑里 也有不食周粟的好汉

user avatar

科学没有国界,天才没有坟墓,但人类有故乡。

这个故乡不是什么“科学家有国界”,而是思想原料的原产地,是记忆的母床,是再超然于世外的、具有人类高度的先知,也有的童年。

而和一些人想的恰恰相反,天才、先知、科学家恐怕并不会把自己的故乡、童年和世俗腐烂的组织、宗派、身份标记划等号.对他们来说,故乡童年是他们依然为人类服务而不是作为算法计算出宇宙尽头的一道红线与提醒——恰恰是为了维系住他们慈悲的能力,依然为人的能力。

而不是像有的人那样,以为这不过是能力贫弱到只能够临摹的画家看到自己终生复绘的一堵老墙坍塌后的程序崩溃。重要的不是复制,而是万物的连续与联系。

你可以以此认为他软弱,唯独不能以为是无知,或者说不够“智能”.

user avatar

只能说数学这个最纯粹的学科,出最纯粹的人的几率总是会大一些。

user avatar

别的我也不说什么了,逝者安息。他“对人类绝望了”,这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恐怕会成为有识之士的常态,无论是关于俄乌战争还是其他的事情。我建议生者保护好自己的身心,不要陷进“政治性抑郁”中太深了。世界无比疯狂,“看世界”看得太久,容易掉san。


评论的有些人可能不太懂我想表达的话。我一直是“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支持者。这位自杀的数学家只提到俄罗斯,实际上不用我提醒大家也知道“大恶人”远不止俄罗斯。

user avatar

对人类失望。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对人类失望不仅仅是对其中一方失望。而是对各方都失望。失望之后,觉得人类不可能好了。于是选择了离开。

这不是一个单纯对某一方的谴责。这是对双方的谴责。

我也有类似的情绪。

差不多是开始制裁猫的时候,这个情绪达到了定点。

“人类果然傻哔”。我的猫这样看着我。

我想了想,还是决定同意它的看法。

“一直就是这样傻哔啊。”我想了想,对它说。

它不理我。

不过早知道人类是傻哔的。所以我才能在这个人类之中,活的很舒服吧?

我是不会因为对人类有什么失望的。因为连希望都没有过。

一个制裁猫的人类,能有什么可希望的呢。

大家也不要因为这些破事儿去抑郁了自己。毕竟,猫说

不值得。

user avatar

数学家?

别又是个像女演员那样的纳粹吧

这人的行为就好比

1945年一个在美国的日本人

听说美国给日本扔了两颗原子弹

然后愤怒地跟周围的美国人说

“我要回去保卫日本 我要回去反击侵略者”

你猜美国人会不会把他抓起来

user avatar

冒险更新一下两点:

1.这个事儿确实是真的。我去某书上跟MIPT实验室确认了,回复见图。请大家知道这个渠道之后,也不要再去重复问了。

MIPT网站上已经将他显示为“Former Member" (曾经的成员)。

Members – Laboratory of Combinatorial and Geometric Structures (combgeo.org)


2. 根据他的简历,这位其实是仍在MIPT学习的数学硕士。论文一共四篇,大致是发了两篇,另两篇还在pending状态。 中文语境下说是”数学家“,属实有些夸大了。 最高赞的叙述方式很容易让人误会他是这个组的负责人。当然我并不是想拿这种细节做什么文章,纯属澄清一下事实。

(机翻)我于1995年出生在乌克兰。我于2016年毕业于顿涅茨克国立技术大学,专攻编程专业。与此同时,在2014-2015学年,我在Yandex数据分析学院学习了一年,但当我的兴趣与随后的教育材料分开时,我就离开了。

2018年,我改变了专业,进入了MIPT关于组合分析的硕士课程。我的兴趣集中在算术组合学上,我的硕士论文与凸序列结构有关。



原回答:

第一次回答俄乌战正相关的问题。主要是为了提供一下原始消息源,因为问题描述中有些翻译差得太离谱了,容易给人误导。他的遗书全文(俄文的英文译版),包括他朋友的声明,放在最后。因为很长,我也不想全部翻译,只关注于还原这个事件本身的部分。如果感兴趣想全部看一下的,可以机翻。


比如,问题描述中说:

1.“也许处于愤怒,他说话很不客气,而且告诉了其他人他要回乌克兰的计划”,相关原文是“The reason for this, I think, is my bad tongue and one person with whom I rashly shared my plans. ” 我的理解是,他认为,是他之前说了一些不和谐的话,加上莽撞地告诉了某人自己离境的计划(泄露了),所以才会被FSB逮捕。而不是说逮捕过程中他说话不客气,更没有出现”愤怒“这个词。。

2. “在争执中,他动手打了执法者”。没有这回事,原文是:“I directly told the FSB everything that I thought about what was happening. It was stupid, but it couldn't be otherwise. It was the last thing I could hit them with, and I hit with all my might.”

是说被逮捕以后,他直接告诉FSB了自己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战争)的看法。说这是他最后所能做的“打击”他们的事情, 并尽他全力”打击”。可能他的态度那时会比较激烈,不知道有没有言语争执,但至少双方谁也没有动手。。。

等等 。。


这是个极致追求Freedom的人,有多追求呢。。是如果觉得食物不合口味,宁愿挨饿都不会吃的程度。。。

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在努力争取在任何事情上都有选择的自由——食物、职业、居住地、用什么肥皂洗手,以及投票给哪个政党。我总是只吃对我来说好吃的食物,如果这不可能,那我宁愿忍受饥饿。
All my life I have striven to have freedom of choice in everything - in food, in a profession, in a place of residence, in what soap to wash my hands and for which party to vote. I always ate only the food that was tasty to me, and if this was not possible, then I preferred to endure the hunger.


被FSB逮捕后,他就觉得永远失去了自由(“When I was arrested, I considered that my freedom was taken away forever")。他是一直觉得不自由勿宁斯的。("Unfreedom is worse than death for me")。然后他在号子里面就开始寻斯了,至少用七种方法尝试了十次。。。


但是从他的遗书和相关新闻中,也可以看出这个事情本身的基本经过:

  1. FSB逮捕了他,但是双方没有发生什么肢体冲突。
    逮捕原因,个人推测可能是因为他发表的一些言论,比如“我要回去保卫我的国家,云云”,原文“I went to defend my country, to defend it from someone who wanted to take it from me.”。 而据他朋友的声明 ,是FSB"捏造了一项行政指控" ("administrative protocol ") 。
  2. FSB在号子里也没拿他怎么样,而只是”无助地试图回答我,他们以绝对无辜的面孔重复着最粗俗的宣传陈词滥调。“(" I was even amused by how helplessly they tried to answer me, how unsophisticated they repeated the most crude propaganda clichés with an absolutely innocent face"), 而且甚至把他逗乐了 (”I was even amused“)。
  3. FSB把他拘留了15天就放了,有他一位朋友的声明("As a result, he received 15 days (jail time"), 以及他自己发的照片为证。图上文字大意为”离开FSB监狱时的最后一张照片,(后面省略)....."

4. 出来以后,接到了奥地利一个大学的邀请,但貌似还是不能离境。总之最后想不开了,在telxxx上发了遗书(俄语),就在家自S了。。。("he received an invitation to one of the universities in Austria to continue his studies there. The problem was to somehow leave the country.")


从整个过程来看,基本上就是一个发布了某些言论,被处以行政拘留15天处罚的事儿吧。。。至于无法离境的问题,战时状态就不要用平时的标准去衡量了吧。乌克兰也禁止18-60岁男性出境。

然后我个人的观点吧,我不懂数学,但也是觉得挺可惜的。不过这位在其它方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实在是有点过于理想主义,说得不好听点,类似某些女泉份子的巨鹰行为。当然也有一个比较大的因素,自己国家卷入战正所导致的心理应激创伤。

不过这里我有一点疑惑,作为一个出生和生活在东乌的人,2018年才去的俄罗斯。那么自2014年以来,亚速营之流在东乌的所作所为,他是不知道的吗,还是认为那些是正当行为? 不过怎么说呢,对什么事情痛心,什么时候痛心,都是个人自由,也不能强求。。。

总而言之,挺可惜的,不过我个人觉得这种行为没有任何意义。。。

结果连某些Fake News都不报道,最终死者只是被国内某些人,拿来作为一个带节奏的工具罢了。



遗书英文译版:

Before he passed away, Konstantin posted the following message in his channel:

Hello. My name is Konstantin Olmezov, I am writing this text of sound mind and vivid memory, and if you are reading it, then most likely I will never write anything.

Once upon a time, when I was really seriously thinking about what should not be named [suicide] on the Russian Internet, I began to look for some self-help videos for myself. In one of them, the psychologist said that the main thought that drives almost everyone contemplating doing this is: "the world owes me and the world has not lived up to my expectations." I was imbued with this idea, I realized that such a position was inappropriate for that situation - and the problem was solved, I quickly returned to life.

But now this is exactly the thought that I think: "the world owes me and the world did not live up to my expectations."

The world should strive to correct mistakes. And doesn't do it. The world should consist of thinking, sympathetic and responsible people. And it is not. The world should allow freedom of creativity and choice. And he keeps taking them. The world should consider these demands normal. And he considers them overpriced.

What began on February 24 changed some existential positions in me. It is more than terrible how easily all the signs that I read about in books are acquired by people who only yesterday seemed to be leading a completely everyday life. I'm afraid our language doesn't yet have words to express the extent of what's going on. It turned out that in order to be like the heroes of books and songs, it is enough not to read or listen to them, and that millions are capable of this.

I came to Russia in 2018 to do science. I came because I fell in love with a science that was not represented in Ukraine - additive combinatorics. Fell in love for real, crazy - like people fall in love with people. Spent nights and days with her. I was not too zealous in this love, my scientific successes are very modest, but there is just no contradiction in this, for in ordinary love my affairs are even worse.

I have always been critical of Russian politics and have always considered Russian culture to be superior to it, to be capable of transcendence. This illusion in my head almost did not stagger, but now it fell at once and completely. Vysotsky, Filatov, Shpalikov, Astrakhan, Tarkovsky, Mikhalkov (outside his demonic rendition), Vinogradov, Linnik, Shkredov, Tchaikovsky, Rachmaninov, Scriabin - I'm afraid these and many other names speak nothing to the majority of those whose actions are now supported by the majority of contemporary Russians. So much so that we can't even imagine. And yet, they [the nationalist war mongers] are supported.

The funny thing is that everyone still believes that everything can be achieved by force. That by breaking life through the knee hard enough, you can make people forget what happened before their eyes. That, by shutting everyone's mouths, you can make thoughts suffocate. It would seem that this is something from the field of politics or psychology, but no, it is there, in culture - this is not a strategy for working with reality, but an expression of an attitude towards the very phenomenon of the subject. This is the very essence of "being determines consciousness."

---

On February 26, I tried to leave the territory of Russia. It was an act somewhat stupid, but only to the extent that it was ill-conceived. I don’t regret it, but I only regret that I didn’t do it on the 23rd, when there were all the reasons for it.

I went to defend my country, to defend it from someone who wanted to take it from me. To protect my president, whom I myself chose, feeling in this the same duty that a boss feels when protecting his subordinate. By the way, in 2019, in the first round, I did not vote for Zelensky. And in 2023 I would not vote for him. But, no matter how unpleasant he may be for me, the freedom of choice and the freedom to be responsible for what is chosen, responsible up to the full experience of the consequences, are important for me.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explain to many Russians and pro-Russian Ukrainians how forced changes from the outside that serve to improve well-being even in all respects can be unacceptable simply because they are also forced from the outside. This is something like pulling out from under hyper-custody.

While boarding the bus, I was arrested. The reason for this, I think, is my bad tongue and one person with whom I rashly shared my plans. When I was arrested, I considered that my freedom was taken away forever, and I directly told the FSB everything that I thought about what was happening. It was stupid, but it couldn't be otherwise. It was the last thing I could hit them with, and I hit with all my might. I was even amused by how helplessly they tried to answer me, how unsophisticated they repeated the most crude propaganda clichés with an absolutely innocent face.

Once in the cell, I began to look for only one thing - death. I made at least ten attempts in seven different ways. Some of them, looking from here, are ridiculous and their doom seems obvious, but these were sincere attempts. And the only thing I dreamed about, sitting there, was to be released in order to be able to commit the last one, with normal chances of success (by the way, I still don’t understand why they let me go anyway).

Unfreedom is worse than death for me. All my life I have striven to have freedom of choice in everything - in food, in a profession, in a place of residence, in what soap to wash my hands and for which party to vote. I always ate only the food that was tasty to me, and if this was not possible, then I preferred to endure the hunger. There are only two ways to deal with unfreedom - repression and rejection. Repression is if you freely choose how to live all your life, and then you are locked up and you start choosing which book to read while you are locked up. I can fight lack of freedom only by not accepting, refusing to stay in the very situation of lack of freedom - if they prevent me from choosing how and where to live, I would simply prefer not to live.

I really love, albeit with a strange love, Donetsk. Despite the disgusting childhood, this is still the city where I wrote my first program, my first poem, went on stage for the first time, earned my first money. The city, in the center of which every shop and turn of the path in every park is saturated for me with some kind of rhyme, some kind of problem that I solved there, names, faces, pleasant and terrible events. Every corner of every track.

I love Kyiv very much - the city where I first found an independent life, I experienced hunger and loneliness for the first time, I truly fell in love for the first time, wrote my best poems. While there, at some point I wrote 2 verses in 3 days, as much as ever. Every bridge over the Rusaniv Canal, every tree in the forest behind Lisovaya, every bench in the Victory Park are saturated for me with their pain and their love.

I love Moscow very much - the city where I first "got on my feet", gained financial independence, where I proved my first and only theorems, where I truly believed in my strength for the first time. Where is Tsaritsyno!

I hurt for every side in this war, but I see with my own eyes who is defending their land and who is taking over someone else's.

---

There is such a hackneyed question: to be or not to be. I have always tried to ask myself from time to time. It seems to me that if a person does not ask himself about this regularly, then the continuation of life for him is not a conscious choice.

The question is well-known, but the author follows it with another one: is it worthy to endure the disgrace of fate without a murmur. The answer to it for me now is unambiguous: to be silent, to lie, to pretend that nothing is happening either around or in the soul is unworthy; to substitute, to sit all your life in prison, in impotence - unworthy; hiding from everyone, bringing trouble to other people, constantly looking for help, being afraid of everyone is unworthy; to partisan, to harm another state on its territory is doubly unworthy, I am a Ukrainian, a person of a different culture (I understand that someone will consider this a weakness, and okay). I see no way to continue my life with dignity.

At some point, I had hope for a second attempt to leave. I am immensely grateful to the people who gave it to me, and I apologize for not using it. I'm still too afraid that they will put me in jail a second time, and seriously - I did too many stupid things during the first detention.

Not to mention the fact that I’m left disappointed in man and humanity in general. When, in the 21st century, an army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attacks a completely foreign, completely non-dangerous country. And every soldier understands what he is doing and pretends not to understand. When the minister of this country says "we did not attack", and the journalists broadcast it. And every journalist understands that this is a lie, and pretends not to understand. When millions of people watch this and understand that what is happening will be on their conscience and history, they pretend that they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it. When black is called white, and pleasant is called bitter, and not in a conspiratorial whisper, and without a wink, but as if from oneself. When Zadornov's joke about an American who said that "the Russians are cruel because they attacked the Swedes near Poltava" ceases to be a joke and ceases to be about the American and the Swedes. When the world is seriously discussing the possibility of what it has been trying to prevent for 75 years, and not discussing any new models of prevention. When power again claims to be the main source of truth, and betrayal and hypocrisy - the main source of peace.

When this is all happening all around me, I completely lose hope for a different path for humanity. I completely lose the desire to do anything for these people or with these people. I understood that such a rollback would happen sooner or later, that the animal was incorrigible. But I did not imagine that it was possible so quickly and so simply, as if by switching a toggle switch.

Does it make sense what we used to live for? It is clear that everything will return, but it will return just as powerless, and just as easily crumble at the whim of a scumbag.

I can’t say that I am ashamed of my life, but it could have been better. I did not have time to do a lot of things that no one else will do and that would improve people's lives. However, is it necessary now?

I wanted to make an application that promotes awareness of choice, allowing a person to conduct "referendums" within himself, answering the same question for many days in a row. I lived this idea, but who needs elections and referendums now, who is seriously interested in their own opinion?

I wanted to colorize Szemeredi's theorem, to turn a mathematical proof into a piece of art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arts, into something of the scale of a movie. I'm sure the math deserves it.

I wanted to help people get out of cognitive distortions and logical contradictions, to seek and formulate their own model of the world. I think I did well.

Now this is no longer important, and I am writing about this not to arouse pity, but to insist on significance.

I was unforgivably lazy and thought I had a lot of time. It was a big mistake.

---

I am somewhat ashamed in the face of my Ukrainian friends. Believe me, I never wished or did anything bad to Ukraine, and I always kept in mind my readiness to leave in the even that what started now does suddenly start. Unfortunately, I just didn’t succeed, I simply didn’t approach this matter skillfully enough ... The FSB officers who detained me spoke to me as a traitor, but on the morning of February 24, I myself felt betrayed. Yes, no matter how ridiculous it may be, but even having long recognized rationally and aloud that war is possible, emotionally it came as a surprise to me to an unexpected degree. I had a naive confidence that legal delicacy in dealing with Ukrainians implies the possibility of breaking out at some critical moment. I stuck my head too deep into the tiger's throat. This is the second big mistake, I have something to pay for.

I am hurt by every shell that falls on the streets of Kyiv. Reading the reports, I imagine the views of these streets and districts. From the first day until now, I have been with you wholeheartedly, although it is clear that with those feelings I did not save anyone …

I am an absolute atheist. I don't believe in hell, I'm going nowhere. But this nowhere is dearer to me than reality, where part of the people fell back into savagery, and the other part indulges in it - even throwing up their hands in choral insanity, even "evacuating" away from the front line. I don't want to be with either one or the other.

And finally, of course, the verse [original rhymes perfectly, but for the sake of preserving original meaning, these rhymes are left out of this translation]:

Do Russians want "no war" posters?
Ask the armored riot police about it,
Ask the subway divers about it
Ask the one who clung to the throne about it.

Do Russians want broken cities?
Ask the crowded trains about it.
Do the Russians want destroyed hospitals?
Ask the dried up eye sockets of babies.

Do the Russians want to change a thing?
Ask the remaining media about it.
Do Russians want to eradicate Nazism?
Ask students with the letter "Z" about it.

This terrible year will be your calling card,
Truly an unshakable people,
Ready to bathe even in blood, even in shit,

But if only there were no posters "no war".


朋友声明

Announcement of the news from his friend

Yesterday I was talking to a good guy, a Ukrainian mathematician named Konstantin Olmezov.

He left Donetsk because of the "they’re not here" (Russians) war. Entered the graduate school of the Moscow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Technology. Wrote a dissertation.

After the start of Putin's armed aggression against Ukraine, he tried to leave Russia, but could not. He was detained and an administrative protocol was fabricated against him.

As a result, he received 15 days (jail time). Upon leaving the special detention center, he received an invitation to one of the universities in Austria to continue his studies there. The problem was to somehow leave the country. He bought a ticket to Turkey. We agreed that escorting him to the airport was pointless. That he will try to go through border control on his own, and if problems arise, I will come.

We agreed to keep in touch.

And just now I received news that in the morning he committed suicide, leaving a suicide note that he is dying because he cannot bear the horror of what is happening.

Talented and promising mathematician. Olmezov Konstantin.

Damn you - those who started this war and those who are waging it.

You won't get away without the answer.

user avatar

她一定也爱着俄罗斯这个国家吧

所以才会感到悲哀,而不是简单的愤怒

想回到乌克兰并不困难,只要活下来总有希望

但是俄族和乌族之间恐怕永远也不会和解了


她很清楚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所以才会感到绝望

即使回到乌克兰又能怎么样呢。。。

user avatar

在这个时候,俄国为何阻止一个乌克兰人数学家离开俄国并拘留他?我觉得这毫无道理。

user avatar

截图存照。

二毛把大毛包饺子。指鹿为马,恐怖如斯。

user avatar

我也不太懂,自己国家的军人屠杀自己同胞的时候他都没对人类失望,让邻国揍了他倒失望的自杀了?

数学家的逻辑会这么奇怪的吗?

对此新闻存疑。

user avatar

理想主义者之死

user avatar

相比于用死控诉战争,我觉得他好好活着,等战争结束回国参与重建,利用自己的天赋,自己的学术水平,在科研上为国争光替民族赢的荣耀;在教育上替国家培养人才,才是最大的爱国。

乌克兰最坏的结果也不会亡国,就算沦为俄罗斯附庸,也比曾经灭亡的波兰好不知多少倍。同样是搞科研学术的,居里夫人一个女流之辈在学术上取得巨大成就之后依然心心念念不忘记推动复国运动。康斯坦丁.奥梅尔作为一个成年男性公民,不能在祖国遭受侵略时回国参加卫国战争固然遗憾,但是保留有用之身,战后回国重建一样是英雄。何至于用死亡去证明什么呢。

user avatar

自杀者并非不爱这世界——恰恰相反,从他的遗书里我能感受到强烈的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以及对失去她的恐惧。他清楚地看见了这个世界将要面临的不可避免的结局,惊恐地发现那里没有自己的立锥之地——那就只好去死了。还能怎样?

不可否认,他最后的呼喊里包含了太多情绪化的部分。但同样应该注意到,这最后的抉择仍不失却清醒和理智。当你对家乡、对人民、对艺术、对自由的渴求都被彻底阻遏时,往哪里走,已经不再重要了。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包括活着。

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些还在指责他“幼稚”“被洗脑”——我向来好奇,这些人对人生价值的定义是什么呢?就是被卷入一个不属于自己也不会给予回报的巨大机器里么?是从长篇累牍的演说里汲取“力量”么?抑或只是活着——仅仅存活,惯性一般地存活下去。

你们这群可畏的“成熟者”哪!我要对你们大唱赞歌:你们未曾拥有什么,也就不必害怕有所失去;你们既不存在失败的可能,也就必将永远胜利;你们平等地咀嚼丰肴盛馔与朽骨腐肉,博爱地豪饮脓与蜜;你们是这世界的主人,要把我们这些人间败类扫荡无遗!

再见!我且玩我自个儿的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乌克兰数学家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Konstantin Orelmazov)的自杀事件,目前公开的可靠信息较为有限,但结合俄乌冲突的背景和乌克兰学术界的现状,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事件背景的核实与可能性 身份确认:目前公开的资料中,尚未有明确的、权威的新闻来源(如BBC.............
  • 回答
    乌克兰副总理呼吁游戏厂商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并点名腾讯,这一事件反映了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社会通过经济手段施压俄罗斯的策略。以下从背景、动机、可能影响及各方反应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动机1. 俄乌冲突的经济压力 俄乌冲突已持续近两年,俄罗斯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包括制裁、能源价格飙.............
  • 回答
    乌克兰拒绝俄罗斯和谈提议的立场,以及近期谈判的重新尝试,是俄乌冲突中复杂局势的缩影。以下从多维度分析这一现象: 一、乌克兰拒绝和谈的核心原因1. 军事与安全考量 对俄军事威胁的持续感知:乌克兰认为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如2022年“特别军事行动”)和持续的领土要求(如克里米亚、顿巴斯)是直接威.............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共产党共青团领导人被逮捕的事件,需要从历史背景、法律框架和政治现实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读: 1. 乌克兰共产主义组织的现状乌克兰的共产党(KПU)在2014年乌克兰政权更迭后已不再活跃。根据乌克兰宪法和法律,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被明确禁止,所有与共产主义相关的组织和活动均.............
  • 回答
    泽连斯基提出在以色列与俄罗斯进行谈判的提议,这一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复杂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这一提议的背景、潜在动机、国际反应及可能影响: 1. 背景与动机分析 (1)泽连斯基的外交策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长期主张通过多边渠道解决俄乌冲突,强调“国际社会应介入调解”。他曾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
  • 回答
    关于乌克兰海空军在开战一小时内“全军覆没”的说法,这一表述并不准确,且存在明显的误解和信息偏差。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事实澄清1. 时间线与事件背景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乌克兰海空军在战争初期确实遭遇了重大损失,但“全军覆没”这一说法并不成.............
  • 回答
    如何看待乌克兰危机时期美国空袭索马里恐怖组织“青年党”?在理解美国在乌克兰危机时期空袭索马里恐怖组织“青年党”这一行为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战略考量、实际影响、道义和国际法角度,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或批评意见。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审视其背后的多重动机和潜在后果。一、 战略考量:何以在.............
  • 回答
    乌克兰允许平民在战争期间使用武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触及了国家主权、公民权利、战争伦理以及实际的军事和政治影响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理解,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乌克兰允许平民使用武器的背景与原因1. 俄乌战争的爆发与威胁:自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并支持乌东地区分裂势力以来,乌克兰一直.............
  • 回答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关于乌克兰公民投票决定在乌俄谈判中妥协内容的表态,是一个具有深刻政治、法律和社会意义的举措。理解这一表态,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泽连斯基表态的背景和动因 战争的残酷性和谈判的复杂性: 俄乌冲突已进入长期化、消耗战阶段。战争带来的巨大人员伤亡、经济破坏和社会创伤,使得.............
  • 回答
    乌克兰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哈尔科夫等地区在2014年以来出现的“独立”运动,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其根源、发展过程和后果都值得详细探讨。一、 历史背景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理解这些地区的“独立”企图,必须先了解其历史和地理的特殊性: 历史上的归属变迁: 这些地区在历史上并非一直是乌克.............
  • 回答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关于俄罗斯可能在本周三(指发布消息当天起算的那一周的星期三)发起进攻的声明,以及他呼吁乌克兰公务员在24小时内回国的举动,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猜测。要详细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信息来源和可信度: 情报共享: .............
  • 回答
    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呼吁“所有西方公司都必须撤出俄罗斯”的言论,是乌克兰在俄乌战争背景下,为向俄罗斯施压、削弱其战争能力而采取的一系列外交和经济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解这一呼吁的背景、动机、潜在影响以及各方反应,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背景与动机:1. 战争的现实与对俄罗斯经济的打击需求:.............
  • 回答
    乌克兰安全局(SBU)在公开场合枪杀参与俄乌谈判的乌克兰官员的事件,无疑是俄乌冲突中一个极为敏感且复杂的问题。这件事情一旦发生,将产生广泛的社会、政治和国际影响。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性质和潜在含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我们必须强调,在绝大多数正常的国家体系和国际法框架下,公开处决参与谈判的.............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前 100 名富豪已跑 96 名”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数字,如果属实,它将深刻反映出俄乌冲突对乌克兰经济和精英阶层带来的巨大冲击。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字可能是一个高度概括或存在一定夸大成分的说法,并非所有乌克兰的顶级富豪都离开了,也并非所有离开的富豪都是“逃离”的绝对.............
  • 回答
    乌克兰军方于2022年3月18日声称,俄罗斯第四十九集团军司令官雅科夫·列赞采夫中将在乌克兰南部城市赫尔松附近被击毙。信息来源和细节: 乌克兰官方声明: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GUR)以及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先后发布了这一消息,并通常会提供一些初步的细节,例如事发地点和方式。 俄罗斯官方反.............
  • 回答
    基辅市在俄乌冲突期间向普通民众发放超过10000支步枪的举动,无疑是极具争议性和影响力的。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这是一种极端情况下的非常规举措。在和平时期,公民拥枪的权利通常受到严格管制,政府不会轻易向非武装力量的普通民众发放攻击性武器。基辅市政府之所以这样做,最直接的原.............
  • 回答
    乌克兰寻求在美国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背后无疑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和安全考量,绝非简单的“希望获得保护伞”那么简单。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时间线拉长,从俄乌冲突爆发的根源,到萨德系统本身的特性,再到区域军事力量的平衡,层层剖析。首先,安全困境的直接驱动。自从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军队使用磷弹药攻击俄军的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以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看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1. 什么是磷弹药?其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磷弹药,特别是白磷弹,其主要作用是产生烟雾,用于遮蔽、标记目标,或者在某些情况下用于杀伤,但它的燃烧特性导致其会造成严重的烧伤。 .............
  • 回答
    乌克兰副总理亚历山大·库布拉科夫(Oleksandr Kubrakov)呼吁封禁俄罗斯地区玩家的游戏账号,这一事件在游戏社区和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一呼吁的背后逻辑,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解读。首先,从乌克兰的立场来看,这一呼吁并非孤立的政治表态,而是与当前正在发生的俄乌冲突紧密相连的。乌.............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少年向老兵举纳粹手势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理解。这其中涉及历史、政治、社会心理以及国际关系等复杂因素。事件的表面情况及可能的动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表面行为:乌克兰少年对一位老兵(很可能是参与二战的老兵,或者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老兵)做出了纳粹礼手势。纳粹礼是一种具有明确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