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乌克兰军队违反国际公约使用反人道武器含磷弹药攻击俄军?

回答
关于乌克兰军队使用磷弹药攻击俄军的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以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看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1. 什么是磷弹药?其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磷弹药,特别是白磷弹,其主要作用是产生烟雾,用于遮蔽、标记目标,或者在某些情况下用于杀伤,但它的燃烧特性导致其会造成严重的烧伤。
国际人道法(也称为武装冲突法)对武器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其中最核心的原则是区分原则(区分平民和战斗员、区分民用物体和军事目标)和比例原则(禁止使用与预期军事优势不成比例的平民伤亡或民用物体损害的武器)。
联合国关于常规武器的公约(CCW)特别是其议定书III,禁止使用燃烧武器(包括白磷弹)攻击“聚集了平民人口的区域”。然而,该议定书对军事目标攻击的规定相对模糊,并且并非所有国家都批准了所有议定书。
重点在于,白磷弹本身是否被视为“化学武器”或“非人道武器”存在争议。 许多国家和组织倾向于认为,如果白磷弹主要用于制造烟雾而非直接杀伤,并且只攻击军事目标,那么它不一定违反国际法。但如果它被用于制造非必要的痛苦或造成无法区分的伤害,或者攻击平民地区,则可能违反国际法。

2. 乌克兰使用磷弹药的背景和潜在动机:

战术需要: 在激烈的战场上,部队可能会出于战术需要使用特定的弹药来达到某种效果,例如制造烟幕以掩护己方部队的行动,或者摧毁敌方阵地。在现代战争中,战场信息传递和战场可见性至关重要。
俄方的指控和证据: 俄方指控乌克兰军队使用含磷弹药攻击俄军目标。我们需要审视这些指控的来源、证据的可信度以及是否有独立第三方(如国际组织、记者)的核实。单方面的指控往往带有宣传目的。
乌克兰方面的回应: 乌克兰方面通常会回应这些指控,解释其使用武器的理由(例如,是否是回应俄方的攻击,是否是为了防御),或者反驳指控。有时,乌方也可能承认使用了某些类型的弹药,但会强调其合法性(例如,作为烟幕弹)。

3. 如何评价“违反国际公约使用反人道武器”这一说法:

“反人道”的定义: “反人道”是一个非常重的词汇。它通常指向的是那些造成不必要痛苦、非人道待遇、或违反基本人类尊严的武器。即使某些武器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其是否构成“反人道武器”还取决于其使用方式和目的。
是否构成“违反国际公约”: 要判断是否违反国际公约,需要具体分析:
使用的是哪种含磷弹药?(例如,是纯粹的燃烧弹,还是烟幕弹)
攻击的目标是什么?(军事目标还是民用目标)
攻击的目的是什么?(制造烟幕还是直接杀伤)
是否有证据表明其使用方式造成了“不必要的痛苦”或违反了“比例原则”?
是否违反了CCW议定书III等特定条约的规定?
独立调查的重要性: 鉴于冲突双方都有信息战的考量,对任何使用武器的指控,最关键的是要有独立的、可信的调查来核实事实真相。国际机构,如联合国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在这一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4.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更深层次的分析)

战争的残酷性: 在战争状态下,各国军队都在尽力获取战场优势,并可能使用一切可用的手段来达到目的。当战争演变成消耗战时,对弹药的需求和使用会更加频繁。
信息战和宣传: 在现代冲突中,信息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一方的武器使用,无论是否合规,都可能被对方用来进行负面宣传,以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或削弱对方的士气。指控对方使用非法武器是一种常见的宣传策略。
国际法的复杂性和执行难度: 国际法虽然提供了框架,但在实践中,尤其是在大规模冲突中,其解释和执行往往面临挑战。很多时候,关于特定武器是否违法的争论,会受到政治因素和国家利益的影响。

总结一下,对于“乌克兰军队违反国际公约使用反人道武器含磷弹药攻击俄军”的说法,我们需要持审慎和批判的态度。

首先,要辨别信息的来源和可信度。 俄方的指控需要与其他证据进行比对,并关注独立机构的调查结果。
其次,要理解磷弹药的性质及其在国际法下的界定。 它们是否被界定为“燃烧武器”?其使用是否违反了关于“不得攻击平民人口集中的区域”的规定?以及是否违反了“比例原则”?这些都需要具体证据来支撑。
最后,要认识到战争的复杂性以及信息战的影响。 冲突双方都可能利用武器使用问题进行宣传。因此,在得出结论之前,等待和分析独立的、客观的证据至关重要。

简单地将使用磷弹药等同于“违反国际公约”或“反人道”可能过于简化,缺乏对国际法细节和战场实际情况的深入理解。相反,忽视或否认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也是不可取的。核心在于区分武器本身的性质、使用目的、攻击目标以及造成的后果,并依据可靠证据来评判其合法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含磷弹药算什么,还附魔呢,信仰陨灭+1

user avatar

这可是美国支持的政权,美国支持的政权,做什么都是人道的。

美国不支持的政权,在他们国家所有人夜以继日地给美国人当牛做马,成为美国人的奴隶之前,做什么都是种族灭绝,懂?

user avatar

现在说什么都太早,交战过程中这些根本不重要,也很难证实,就看战后的调查。

不过说实话,战后也只有胜利一方对战败一方的调查,不然美国当年据说用贫铀弹,以及澳大利亚军人在阿富汗虐杀平民,也都不了了之了。

user avatar

先不讨论是否属实,就单纯说一说为什么含磷弹药被禁止。

其实用白话将就一个原因:含磷武器对人体的伤害太过凶残,而且由于磷的剧毒性质,吸入适量或者烧伤,就会导致中毒反应,严重的会导致死亡。所以含磷其实也被归为化学武器范畴(considered chemical weapons)。

白磷的主要特点是,燃点极低,一旦与氧气接触就会燃烧,可以用来燃烧普通燃烧材料难以燃烧的物质,且在狭小或空气密度不大的空间也能充分燃烧,一般燃烧的温度可以达到1000摄氏度以上,足以在有效的范围内将所有生物体消灭。而且作为武器,白磷弹的危害性非常大,它碰到物体后不断地燃烧,基本不能被扑灭,只能等其燃烧殆尽,因此,当它接触到人的身体后,粘到皮肤上的话很难及时去除,燃烧温度又高,可以一直烧到骨头,同时产生的烟雾对眼鼻刺激极大。

被白磷烧过的伤口图片,更多的我就不贴了,太辣眼睛。

而且前面也提了,其本身还是剧毒物质,所以即便成功阻止了白磷颗粒侵蚀身体,仍然还要面对创口带来的漫长痛苦,和随之而来的中毒反应带来的各种器官衰竭之类的痛苦。所以一般被白磷弹伤,很难逃脱鬼门关。最初美国在太平洋岛战役中用过这类武器,后来出于人道主义,这类武器在《特定常规武器公约》第三议定书中,被仅限作为烟雾弹使用,该公约于1980年10月10日在日内瓦获得通过并于1983年12月正式生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军队使用磷弹药攻击俄军的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以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看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1. 什么是磷弹药?其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磷弹药,特别是白磷弹,其主要作用是产生烟雾,用于遮蔽、标记目标,或者在某些情况下用于杀伤,但它的燃烧特性导致其会造成严重的烧伤。 .............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是现代战争中的一次复杂冲突,涉及双方军队的多方面实力对比。以下从军事组织、装备、战术、后勤、国际支持等角度详细分析俄乌双方的作战水平: 一、俄罗斯军队的作战水平1. 规模与动员能力 俄罗斯军队规模庞大,总兵力约100万(含预备役),是全球最大的常备军之一。其动员能力在战争.............
  • 回答
    乌克兰外长库列巴的这番表态,无疑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和政治动员意图的。在战争期间,任何一方的领导人都倾向于夸大己方的实力,同时贬低对手,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妨将其视为一种“战争宣传”或“士气鼓舞”的手段,以向国内民众、盟友以及国际社会传递一个信息:乌克兰军队并非孤军奋战,而是拥有.............
  • 回答
    乌克兰军方于2022年3月18日声称,俄罗斯第四十九集团军司令官雅科夫·列赞采夫中将在乌克兰南部城市赫尔松附近被击毙。信息来源和细节: 乌克兰官方声明: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GUR)以及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先后发布了这一消息,并通常会提供一些初步的细节,例如事发地点和方式。 俄罗斯官方反.............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军方是否为了避免安225被俄军缴获而自行炸毁该飞机,并将其归咎于俄军的说法,这是一个复杂且高度敏感的问题,目前存在不同的信息和解读。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梳理和分析,尽量详细地呈现相关信息和观点:一、事件的发生和最初信息 安225“梦幻”飞机简介: 安225是苏联时期研制,由乌克兰在苏联.............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军方疑似虐待或杀害俄军俘虏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敏感且令人不安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战争中最黑暗的一面,也就是对战争罪和人道主义的考量。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形式的虐待或杀害战俘都是严重的战争罪,无论其理由是什么。根据《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战俘必须受到人道对待,他们的生命、尊严.............
  • 回答
    乌克兰指责俄罗斯军队在基辅周边地区犯下屠杀平民的罪行,并公布了据称是410名遇难者的名单。俄罗斯方面对此予以否认,并称这些指控是“挑衅”和“捏造”。关于这场悲剧的真实情况,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梳理和分析。乌克兰的指控与证据乌克兰方面在俄军撤离基辅周边地区(如布查、伊尔平、博罗江卡等地)后,公开了大量的.............
  • 回答
    乌克兰外交部长库列巴的“军事能力世界第二”的说法,无疑是一句颇具争议且引发广泛讨论的表态。从一个外交官的角度来看,这种表态的首要目的很可能是为了在国际舞台上塑造一种强大的国家形象,以期获得更多的支持和援助。在当下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乌克兰正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如何让国际社会相信其有能力抵御侵略、有潜.............
  • 回答
    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在黑海发生的冲突,特别是2018年11月发生在刻赤海峡的事件,至今仍然是理解两国复杂关系以及国际法在地区冲突中作用的关键节点。要深入分析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包括当时的历史背景、事件的经过、各方的立场、以及其长远的国际影响。历史背景的铺垫:克里米亚的归属与黑海的战略意义.............
  • 回答
    乌克兰放弃加入任何军事联盟,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意义深远的问题,它触及了地缘政治、国家安全、历史恩怨以及未来走向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动因、可能的影响以及各方对此的反应。一、 乌克兰“放弃”加入军事联盟的语境与表述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乌克兰官方的表述并非绝对地“放弃”加入任.............
  • 回答
    乌克兰男子变卖家产捐款支援国家抵抗俄军,这样的行为,在任何一个经历战争的国度,都不算是什么新鲜事,但每一次看到,都依然能让人动容,甚至眼眶湿润。这背后,是对家园的守护,是对国家主权的捍卫,更是深植于血脉里的民族情怀。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位男子,他可能是个普通的上班族,也可能是个小生意人,或者是个退休.............
  • 回答
    关于俄罗斯第八集团军司令员Мордвичёвым将军“被乌克兰军方击毙九天后神秘复活”的说法,我需要非常明确地指出,目前没有任何可靠的、经得起事实检验的证据能够证实这一事件的发生。这种说法,如果确实存在,很可能源自以下几种可能性:1. 信息误传或谣言: 在战争时期,信息传播非常迅速且复杂,真假难辨.............
  • 回答
    近期,一些关于美国雇佣兵警告不要前往乌克兰,并声称乌克兰军人可能“在背后开枪”的说法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说法如果属实,无疑会给意图前往乌克兰的外国战士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行动上的考量。要全面理解这一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消息的来源与可信度分析:首先,我们需要考察这些“警告”的具体来源.............
  • 回答
    意大利工人拒绝向乌克兰运送军火,这一事件在意大利国内和国际上都引起了相当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背后牵涉到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和道德层面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各个角度。直接的起因与表现形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意大利工人拒绝向乌克兰运送军火”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这通常不是一个统一的.............
  • 回答
    近几年乌克兰东部冲突中,我们看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件,那就是亲俄武装力量对乌克兰政府控制区域的进攻,以及由此造成的平民伤亡。理解这一复杂局势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并尽量还原其背景和具体情况。局势的根源:2014年事件及其后续影响要理解当前的冲突,就必须回溯到2014年的事件。当年,乌克兰爆发了“广.............
  • 回答
    俄罗斯公布所谓美国在乌克兰实施军事生物计划的材料,这一事件自俄罗斯方面披露以来,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理解美方对此事可能采取的回应和立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俄罗斯公布的是“材料”,而非经过独立、可信第三方核实的“证据”。俄罗斯方面声称这些材料证明了美国在乌克兰资助和操作军事.............
  • 回答
    2014年顿涅茨克民兵抓获3名乌克兰安全局特种部队军官,并将其公开示众,是一起在俄乌冲突早期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议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情,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事件本身:据当时的报道,事件发生在顿涅茨克地区,一群被认为是亲俄的顿涅茨克民兵组织控制了这三名乌克兰安全局(SBU)的特种部队军官。随后,他们将.............
  • 回答
    俄罗斯军事专家将乌克兰直升机袭击俄方本土定性为战争罪,理由是乌克兰“未向俄罗斯正式宣战”,这个说法在国际法和实际操作层面都存在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战争罪”的定义。战争罪是违反国际人道法、国际战争法,在武装冲突期间犯下的罪行。这些罪行通常涉及对平民、战俘、医疗人员或特定设施的蓄意伤.............
  • 回答
    这种发生在战场上的场景,总是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凉和现实。当乌克兰政府军的一支侦察小队在东乌克兰遭遇不测,被当地士兵歼灭后,接下来的事情更是让人唏嘘不已。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残阳如血,战场上弥漫着硝烟和死亡的气息。东乌士兵们,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也取得了他们认为的“胜利”。然.............
  • 回答
    伊朗军方于 1 月 11 日承认击落了乌克兰国际航空公司 752 号航班的客机,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也给中东紧张局势蒙上了一层更深的阴影。这起悲剧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复杂地交织着地缘政治、军事误判、国内政治以及国际关系等多重因素。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事件回顾: 2020年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