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唯品会所售Gucci腰带被得物鉴定为假货,客服回应「不建议到专柜或APP鉴定,但保证是正品」?

回答
唯品会这次的事情,说实话,挺让人玩味的。一条Gucci腰带,在自己平台买的,结果在得物上鉴定出来是假的,这本身就已经够让人跌眼镜的了。更让人无语的是,唯品会客服的回应:“不建议到专柜或APP鉴定,但保证是正品。” 这话说的,怎么听都透着一股子拧巴劲儿。

咱们一条条捋捋这事儿。

首先,得物鉴定出是假货,这个信息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得物作为一个专注于潮流商品、球鞋服饰的交易平台,本身就建立在“鉴定”这个核心服务之上。它积累了大量的行业经验、专业的鉴定师团队,以及数据库里的海量正品和假货样本。虽然不能说得物鉴定就百分之百准确无误,但它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市场认可的。如果得物鉴定出是假货,普通消费者第一时间会倾向于相信这个结果,毕竟这关乎到自己花了大价钱买到的东西是不是真的。

其次,唯品会客服的回应是关键。他们说“不建议到专柜或APP鉴定”,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几种情况。一种是,他们可能确实对自己的供货渠道非常有信心,认为自己销售的都是正品,而其他渠道(包括专柜和得物)的鉴定结果不值得参考,或者说他们的鉴定标准和流程与这些平台不同。但这种说法,很容易被解读为一种“狡辩”。毕竟,消费者选择专柜和像得物这样的平台进行鉴定,恰恰是因为它们被认为是相对可靠的第三方。你回避这些权威渠道,自己说“我保证是正品”,这缺乏第三方佐证,消费者很难买账。

另一种更让人担忧的可能性是,唯品会内部的品控可能存在问题,他们自己也无法保证所有商品的真实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之所以不建议消费者去第三方鉴定,可能是担心一旦被第三方鉴定出假货,他们的品牌形象和信誉将受到更大的打击。他们宁可采取一种“鸵鸟政策”,先稳住消费者,然后私下处理,也不愿意把事情闹大,让更多人知道他们可能存在销售假货的问题。

然后,我们来分析一下唯品会“保证是正品”这句话。这句话本身是个承诺,也是他们的责任所在。作为一家电商平台,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是绝对不允许的,也是违法的。如果他们真的能保证正品,那么消费者就应该享受到与正品相符的品质和权益。但是,当这个“保证”与第三方鉴定结果产生冲突时,消费者就会陷入两难。他们是相信平台自己的说辞,还是相信第三方专业机构的鉴定?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能让他们更安心的证据,而“第三方鉴定”往往比平台自己的说辞更有说服力。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的处理方式确实让人感到不满。

信息不对称和信任危机: 消费者花钱信任唯品会,买到的商品却被第三方质疑,而平台的回应又显得有些闪烁其词,这直接导致了消费者对唯品会的信任度下降。他们会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购买的其他商品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维权路径的迷茫: 当出现这种鉴定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时,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权?是按照唯品会的说法,找他们的客服理论?还是依据得物的鉴定报告,要求唯品会退货退款? 这就涉及到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如何选择依据的问题。
品牌形象受损: 这种事件一旦传播开来,对唯品会的品牌形象会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奢侈品或者轻奢品领域,消费者对商品真伪的在意程度非常高。一次负面事件,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修复。

反过来思考,如果唯品会真的对自己销售的Gucci腰带是正品充满信心,他们最应该做的是什么?

积极配合第三方鉴定: 比如,主动邀请得物或Gucci专柜进行复核鉴定。如果鉴定结果依然是假货,那么就应该立刻道歉并进行赔偿。如果鉴定结果是正品,那反过来也可以证明得物的鉴定存在问题,对得物也是一个警示。
公开透明地解释: 如果唯品会确实有自己的一套正品鉴定体系,并且比第三方更权威,那他们应该拿出证据来证明这一点,而不是简单地说“不建议”。例如,说明他们商品的来源渠道,以及内部的鉴定流程和标准。
提供更直接的解决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让消费者去纠结谁对谁错,不如直接提出一个让消费者满意的解决方案。比如,无条件退货退款,或者给予消费者一定的补偿。

总而言之,唯品会这次的回应,虽然是在试图维护自己的品牌信誉,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处理方式。它没有解决核心的“真伪”问题,反而加剧了消费者对其商品真实性的疑虑,并可能导致信任危机。在这种信息时代,信息透明和积极解决问题才是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关键。回避和敷衍,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这件事情,也给其他电商平台提了个醒,在奢侈品或高价值商品销售领域,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品控的严格性,以及后续的售后服务,直接关系到品牌的生死存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唯品会前员工。

哇,我感觉我的老东家最近几年上新闻就没好事儿啊……

这波啊,我站唯品会。

各位,别急,收起你们的40米长大刀。

作为抽过沈总给的烟的男人,我绝对是保持中立的。看下去你们就知道了。

如果你们平时用唯品会,就会发现,上面闪购的许多“国际品牌”你们都没听说过。

那这些国际品牌,是不是真的呢?

从法律意义上来说,百分百真实。一套完整的所在国商标注册、公司注册、证照合同,以及其与唯品会签订的合同协议,都整整齐齐。

也就是说,从法律意义上讲,这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品牌”。

至于这个品牌成立的时间有点短?那有什么,我宣传的时候也没说是百年老店对吧?

同理,不知道你们平时有没有逛过奥特莱斯。当然,我猜知乎人大概率是没去过的。

奥特莱斯买的阿迪、耐克比专卖店便宜一半以上,为什么?

“渠道特供”罢了。用比较差的胶水、鞋底和鞋面代工,专门在奥特莱斯出售。是正品吗?当然是,毕竟是阿迪和耐克自己生产出来销售的。

唯品会上的部分商品,同理。

所以,这次的皮带是真的吗?

答:百分百是真的。有法律文书哦。

和我们平时自己去奢侈品店买的一样吗?

答:是真的就行了,你管那么多呢。


所以,得物的那帮鉴定师错了么?好像也没有。人的确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鉴定的。没见过嘛,那肯定觉得是假的。

唯品会卖假货吗?也未必。从法律上来判断,(如果手续齐全)那就确实是真货。

这次罗生门,估计只能等Gucci自己出来发声明,看他们站哪边了……

user avatar

简单说,任何大公司,都有不止一条生产线,或一个代工厂。

举个真实例子,我朋友A在泰国买了Ray面膜,感觉很好,回国还想买,我就介绍了朋友B给她,结果A用完就过敏难受。我问B怎么回事,B调查了很久发现东西没错,但发往中国市场的是二批代工厂,在泰国卖的是一批代工厂。

同样情况还有奥特莱斯里的Coach和耐克。耐克还好,Coach就完全不同。至于为什么是假,这主要是鉴定方法的问题。和古玩瓷器一样,奢侈品鉴定主要也用比对法。这是一种局限很大的判断方法,专家总是在挑仿冒中的毛病,但如果仿冒者3D打印,一比一还原呢,你明知道是打印,你用什么依据说它是假?观气吗?观气可以,但人为因素太大,不能普及推广。如果比对,那不同市场渠道的产品就是有差异的。

user avatar

相当于伪钞:不建议存进银行,但是保证可以用。

user avatar

简单说一下结论:是正品。但是跟零售款不一样。




1,唯品会的货是真的。

2,得物说的其实也没错,确实跟国内的不一样。

3,这个事情属于,你说张三,他说李四。


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首先,对唯品会最有力的证据,就是链路发票,他们发出来那个发票,我多年老行家都看不清上面写的是个啥,我把图片放大硬生生瞅了半天才看明白写的是什么,我来讲一下这些发票上写的是什么。

这份图里面,其实包含了三份文件:

1,品牌方给一级经销商的发票+提货指令

2,一级经销商给二级经销商的发票

3,二级经销商给三级经销商(唯品会,注:WPH是单纯的代购,还是三级经销商存疑,GUCCI官方似乎说WPH未获得授权,那么他就不是三级经销商,而是单纯的代购)的用于中国海关报关的箱单发票清关文件


这一份,是品牌方给一级经销商的发票:很模糊,我要不是发票看得多,这品牌方名字看到死我都看不清是啥。

左上角那排字写的是发票开具人 GUCCI LOGISTIC DIVITION LUXURY GOODS INTERNATIONAL (L.G.I.) S.A 这是一家瑞士的公司,全称叫做 LUXURY GOODS INTERNATIONAL (L.G.I.) S.A (SA法语相当于英语LTD)

开给 一家保加利亚的公司 МУЛТИБРЕНД ЛТД О.О.Д (MULTIBRAND LTD O.O.D )这公司名字也是迷,我不吐槽一下难受,保加利亚OOD本身就是LTD的意思,他来个LTD,相当于中国一家公司叫XX株式会社股份有限公司,日本一家公司叫XX有限公司有限会社

发票上其他内容就不重要了,比如交货条款EXW,付款条款100%预付,运输条款陆运,承运人NY CARRIER,由一家美国的公司承运,增值税出口保税至第三国缴纳,运送目的地,下面的我也懒得瞅了,应该是货品清单,实在看不清。

这个写的倒是很清楚,是由保加利亚的公司 MULTIBRAND LTD O.O.D 卖给了一家意大利的公司 NGM S.R.L (意大利SRL相当于股份有限公司)

意大利的公司NGM S.R.L 把商品卖给了 一家香港的公司 VIPSHOP INT'L HOLDINGS LIMITED

VIPSHOP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这家公司实际上就是唯品会在香港的公司了,相当于唯品会自己了。

消费者通过唯品会网站下单,唯品会通过中国跨境零售1210进口方式,清关报税,将商品交付给消费者。


这里简单讲一下这个1210进口监管方式:是依据我国电子商务法规定的新进口零售方式,监管方式上有三个进口方式1210(保税集货B,报关正式名称 保税电商)1239(保税集货A,保税电商A。1239跟1210基本相同,可以不用区分),和9610(海外直邮,跨境电子商务)。相当于以前的代购,并非一般贸易(0110),因此不需要获得GUCCI官方的授权,唯品会在欧洲给你们淘便宜名牌,然后邮寄给国内消费者,免关税,收9.1%的增值税,只准卖给个人不准卖给企业,清关放行。

其实就是因为早期代购太猖獗,国家收不到税,又不好监管(比如名义上是代购,实际上国内发假货),但是需求又在,于是电商法就把代购合法化了,每人每年允许买26000,可以直接海外直购,卖家必须在中国海关境外(本例中就是唯品会香港那家公司),不受中国商品条例监管。天猫国际京东国际唯品会跨境都是依据这个,在这些平台上下单,单是直接到海关系统,而不是平台系统。

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方式进口到中国来的相当于之前的代购,不需要GUCCI授权,进口产品不用贴中文标。

唯品会在这个交易里的角色实际上相当于是个垫资的代购。

因此GUCCI没给唯品会授权很正常,不影响这个东西真假,代购哪有品牌授权的?这在我国是合法的,比较特殊,在其他国家我没见过这种进口方式。

因此这里解释一下,没有GUCCI官方授权所以是假货这个说法是错的,我国1210进口方式和9610进口方式不需要品牌授权。




这个思路就理得比较清楚了。

瑞士公司 LUXURY GOODS INTERNATIONAL (L.G.I.) S.A 卖给了保加利亚公司 MULTIBRAND LTD O.O.D ,然后又卖给了意大利公司 NGM S.R.L,然后又卖给了香港公司 唯品会香港,最后通过跨境集货卖给了国内消费者,消费者买到以后,去找得物APP找大拿鉴定,然后大拿拿这玩意跟国内正品一比对,发现很多地方不一样,就说是假的。然后唯品会非说是真的。

然后事情就发展成现在这样了。


接下来我简单讲一下这里面的各方,这些公司我都用税号去欧盟官方去查过了,都是正规公司,营业额都不小。

首先,LUXURY GOODS INTERNATIONAL (L.G.I.) S.A,

这个公司可以确定是GUCCI官方的Kering总经销商,该公司经营- Alexander McQueen - Balenciaga - Bedat&Co - Bottega Veneta - Boucheron - Gucci - Sergio Rossi - Stella McCartney - Yves Saint Laurent - YSL Beaute这些品牌,这个肯定是官方。没什么好讲的。

也就是说这货确实是从GUCCI官方出来的,这层不可能是假的。

接下来讲这个保加利亚公司 MULTIBRAND LTD O.O.D

这个保加利亚公司,是个中转贸易公司,员工不到5人,一年销售额300多万欧,在贸易公司里来讲也不小了,而且跟GUCCI官方有合作,确实也没什么造假的必要。

主要问题就出在最后那个意大利公司上面 NGM S.R.L

这个公司就很有说道了,这个乌龙事件基本就是他罪魁祸首

这家公司是一个集团公司 POOL HOLDINGS S.R.L.的子企业。

这是这家公司的网站。

这个 POOL HOLDINGS S.R.L. 有两个子公司,一个叫GMO S.R.L 一个叫 NGM S.R.L,本事件中的主角就是后面那个子公司。

这家公司位于佛罗伦萨,GUCCI也在佛罗伦萨,他为什么要去保加利亚把意大利生产的GUCCI买回来?而不是从隔壁直接买GUCCI?

这家POOL HOLDINGS S.R.L. 的主营业务,就是经营奥特莱斯店,不光gucci,什么名牌都做,也就是折扣店。在意大利境内的由NGM经营,在意大利之外的由GMO经营。

而GUCCI会生产专门面向东欧市场的便宜款,做工用料会比专卖店的粗糙些,但是价格便宜。因此会卖给保加利亚的公司。

然后意大利的NGM把保加利亚的便宜货买回来,在西欧开OUTLET。


因此,在欧洲GUCCI OUTLET买到的东西,跟中国/西欧专卖店里面买到的GUCCI,是不一样的!!

GUCCI生产的便宜版包啥的,基本都是面向东欧市场,然后西欧人会把这些东欧低配货买回来放在西欧的奥特莱斯里面便宜卖。这个在Youtube上有大量视频讲解,我随便找几个(youtube,需要梯子)


坐实两件事,第一个是奥特莱斯货和专柜货确实不一样,第二个是唯品会从一家专门做奥特莱斯的意大利公司手里拿货,这家公司手里就没有专柜货。中国又没有奥特莱斯,那用中国的专柜货比对奥特莱斯货,那不肯定是“假”的么

这个事情,大致相当于,中国的苹果专卖店都是卖Iphone 5s,然后苹果专门为印度市场生产了一款低配版便宜货Iphone 5c,然后某个代购(就是唯品会这个角色)从印度把5C买回来卖给国内的消费者,然后国内的消费者找人去鉴定,中国的大拿又没见过Iphone 5c,然后鉴定出来是假的Iphone 5s。然后代购说我这是真的Iphone啊,大拿说你不是。

你说张三他说李四,能有结果么?

所以消费者说什么4000的皮带卖2500所以是假的,这个真不是,4000那个是Iphone5s(GUCCI专柜货),2500的那个是Iphone 5c(奥特莱斯货),一分价钱一分货。


其实我一开始觉得1210/9610监管方式进口进来的东西要是造假,从程序上来说唯一可能就必须在欧盟造,唯品会敢在欧盟造GUCCI的假,被抓到了唯品会能直接赔破产,因此我从直觉上觉得这货不可能是假的,赔本的买卖没人做,在欧盟造假嫌命长?但是得物又咬定这是假的,所以我本着好奇的心态就去扒了一下唯品会发的那个发票,到最后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公司要跟保加利亚的公司去买GUCCI,这不就在你家隔壁么。这事情就相当于上汽集团去跟鞍钢买钢,不去宝钢买。后来我跟欧洲的老外朋友打了个电话,他告诉我这些牌子会专门为东欧推出一些便宜的低配版,顺便让我去油管上学习一下,我看完油管真是一脸懵逼,我真TM服了。


另外给经常买海淘的备注一下,可以帮助以后避雷。一般情况下1210(保税仓发货)方式是最安全的,因为几乎全程在海关监控之下。几乎不可能有假,除非品牌方的货生产出来质量就有问题。而9610仍然是商家自己发货,但是发达国家很少假货,主要是基本也没企业敢去冒海关这个险,能在大平台做跨境的门槛都不低,没点实力的入不了这门,基本不会有人为了这白菜钱去冒白粉罪。总体来说两种方式遇到假货的概率都非常低,大致可以放心购买,是在不放心还是建议首选1210保税仓发货。



而且我觉得唯品会这公司真的管理不行,出事了,找采购、公关、客服、关务四个部门做下来聊聊,哪怕就聊那么5分钟,都不至于搞出来这种公关,人家咬定你是假的,你跑到国内找个机构证明你是真的,这不是越描越黑?而且对你最有利的证据那几张发票,这有人能看得清?而且客服那态度,换我我也炸了。就直播一个去NGM意大利奥特莱斯店里买一个,看看是不是跟你卖的一样,要是一样的,不就说清楚了么?意大利的店面里还能有假的?

我这就是正品,但是是奥特莱斯货,跟专柜货有差距,也便宜。你跟客人好好解释又不是解释不清楚,便宜买的,又不是不近人情。我看你那详情页上也讲了是OUTLET,事情捋清楚跟客服讲清楚,客服好好跟客人解释,能搞成这样越抹越黑?

这事情就离谱

我一点都不怀疑唯品会是真货,唯品会要是有本事在国外造假然后1210卖进国内,相当于开宾利跑滴滴,拿100美元点一支红双喜。有这本事干点什么不好,卖假货多没出息。

我也是今天才第一次知道名牌会单独为东欧市场开发低配货,奥特莱斯货跟专柜货不一样,特意去youtube学习了一下

另外讲道理,2500块买个4000块的东西,还指望专柜正货,讲道理也知道不可能的好吧。用5c的价钱买个5s,然后去鉴定是不是真的5s。。

@唯品会 免费给你们公个关,这是2021年最乌龙的事情了。


=========================

另外我简单讲一下,GUCCI官方的态度问题,做贸易的基本都懂,一个国际品牌,各地区代理商之间的利益要协调好,中国市场的钱就应该给中国总代赚,你拿着东欧货卖给中国人,相当于让保加利亚的代理商赚了中国市场的钱,其实中国总代很不开心的,不然人人都去海淘欧洲货,中国专柜还赚什么钱。这也是为什么海关进口一般贸易要有商标保护,必须有总代授权才能放货,没有总代的授权,其他人不能随便进口GUCCI。但是奈何我国有电商法跨境进口这个奇特的存在,导致唯品会合理合法地把欧洲便宜货卖给中国消费者,挤占中国总代的利润。因此中国GUCCI总代哪怕知道唯品会用跨境进口的方式不需要品牌授权,但是就是不讲,故意来了一句“唯品会没有授权”,诱导大家认为他是假货,也是够狠的。

===============================================

现在知乎的杠精们的水平真的是低的令我发指,以前的杠精好歹还能杠点道理出来,现在就直接打滚耍赖。

我全文讲的内容无非就一个点:国际物流通关假货的成本远超假货的利润。因此搞进出口的基本上没人去干假货,没必要,就这么简单。

全文核心就俩字“海关”。

中国18年开始严打假货,从那以后假货在中国基本就没活路了,国外的中国假货问题也基本解决。依照现在的海关打击力度,尤其是跟欧洲做生意的。有通关假货不被海关查的能力,做其他生意比卖假货利润多多了。做中欧生意正常通关的就没有做假货生意的,白粉罪白菜钱,不值当。

生意人没有知乎杠精聪明系列。

另外现在的杠精,我觉得缺乏基本的常识,你们好歹了解一下什么叫“监管仓”,现在在知乎提到稍微复杂一点的名词就有人看不懂了,而且越看不懂越喜欢杠。在海关监管保税仓库售假,可能是吃太好了吧想去体验一下牢饭。

最TM搞笑的事还有人怀疑那发票是假的。讲真的,在中国卖假货就算坐实了,赔点钱了事了。去伪造欧盟的商业单据,这行为相当于我偷了小张五块钱,为了不被他发现我把他杀了。。。

还有弄50个真的50个假的,你们想象力真丰富,是不是以为海关查到假的只没收假的真的还给你去卖?一柜货只要有一个假的被查到,一批货全扣全罚,半真半假缺心眼么

还有更绝的,WPH准备一整套合法手续,真货备好,手续齐备,但是我就是要卖假货。我能吃饭我偏要吃屎呗?

另外还有那种咬定是国产假货的,这样吧,你要是有本事把国产高仿假货大量搞出中国海关变成关外现货,留个联系方式,我俩91分成,我9你1,最多一星期,带你财富自由。


哦,我一直忘了讲了,你们是不是对假货有什么误解?都以为质量好的假货特别便宜?因为现在罚太重了,造假成本太高了。国产高仿假货跟正品差不了几个钱。假货也很贵,朋友们。。已经不是10年前满大街假货的中国了。


所以说现在的知乎是真的不需要脑子只需要屁股么?

user avatar

没有哪个专柜有鉴定真伪的资质,专柜鉴定就是胡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唯品会这次的事情,说实话,挺让人玩味的。一条Gucci腰带,在自己平台买的,结果在得物上鉴定出来是假的,这本身就已经够让人跌眼镜的了。更让人无语的是,唯品会客服的回应:“不建议到专柜或APP鉴定,但保证是正品。” 这话说的,怎么听都透着一股子拧巴劲儿。咱们一条条捋捋这事儿。首先,得物鉴定出是假货,这.............
  • 回答
    蔡学镛从唯品会离职一事,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包括他的个人发展、唯品会的战略调整以及公司整体运营情况等。要详细理解此事,我们需要结合公开信息、行业背景以及可能的个人动机来进行分析。一、 蔡学镛的背景与在唯品会的角色: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蔡学镛是谁,以及他在唯品会扮演的角色。蔡学镛曾是唯品会的首席技术.............
  • 回答
    喜茶这次官宣,说是“不涨价”甚至“降价”,而且降幅最高能到10块,这消息一出来,可不就炸锅了嘛!你想想,喜茶之前那个价格定位,多少人觉得“喝一杯奶茶,心疼好几天”?现在直接告诉你,不光不涨,还能便宜10块?这绝对是重磅炸弹。怎么看待喜茶这波操作?我得说,这背后肯定有它自己的考量,不能简单地看成是“良.............
  • 回答
    品玩这篇关于特斯拉中国工厂“为了产量不惜降低质量”的文章,可以说是又一次点燃了公众对这家电动汽车巨头在中国运营情况的关注和讨论。文章的核心观点很鲜明:为了达成特斯拉全球追求的产量目标,国内的工厂在质量控制上出现了一些松懈,甚至到了把有问题、不合格的零件直接装上新车的地步。这背后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单一.............
  • 回答
    近年来“贬亮成风”的现象确实在历史文化讨论中愈发普遍,尤其是在网络空间中。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也引发了对经典人物评价方式的深刻反思。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本身、大众认知以及时代变迁等多个维度去审视。一、 “贬亮成风”的成因剖析:首先,要明确“贬亮”通常指的是对诸葛亮这位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军.............
  • 回答
    小米有品的推手项目,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你想啊,小米一开始是怎么起来的?靠着性价比,口碑传播,还有一大批忠实粉丝。雷军那句“亲爱的米粉朋友们”,喊得那叫一个情真意切。推手项目,在我看来,有点像是把这种草根的、粉丝驱动的模式,往商品销售这个更直接的商业环节上做了个延伸。它本质上是在玩一个“熟人经济”.............
  • 回答
    名创优品指甲油被检出致癌物超标1400多倍,这事儿实在令人心惊,也着实让人对品牌方在产品安全上的把控产生了巨大的质疑。想想看,指甲油这种我们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一些年轻女性,可能经常使用的美妆产品,竟然会存在如此严重的质量问题,而且是与健康息息相关的致癌物超标。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质量抽检不合格事件,.............
  • 回答
    最近关于联想拯救者“蹭”华硕天选发布会的讨论,确实挺有意思的。 这事儿说起来,挺考验公关的艺术,也折射出品牌之间竞争的微妙之处。咱们先得弄明白,为什么大家会有“蹭”这个感觉。一般来说,一个品牌在一个重要的产品发布会上,恰好选择了一个与自家产品高度相关的、而且是主要竞争对手的发布会时间点,并且还公布.............
  • 回答
    关于李银河教授提议取消淫秽品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话题,触及了社会道德、法律边界、个人自由以及文化观念等多个层面。要理解她的提议,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引发的社会影响。首先,理解李银河教授的立场至关重要。她作为一位在性别研究、性学领域深耕多年的学者,她的提议往往建立在对西方性解放思.............
  • 回答
    最近一则关于良品铺子鸡肉肠出现生蛆的新闻,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网友爆料称,自己在购买的良品铺子鸡肉肠中发现了蠕动的蛆虫,这画面想想都让人感到恶心。而商家一方的回应也颇耐人寻味,他们表示愿意赔偿1000元。这1000元的赔偿,对于一个曾经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来说,真能平息食品安全带来的信任危机吗?.............
  • 回答
    聚美优品从纽交所退市,这背后牵扯着不少值得玩味的故事和行业变迁。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一、 聚美优品这家公司,当年是怎么火起来的?首先得说说聚美优品刚起步的时候。那时候,跨境电商、海淘、美妆代购这几个概念在国内还没那么普及。陈欧,那个喊着“我为自己代言”的年轻人,抓住了这个风口。.............
  • 回答
    关于4月28日传出的小米有品签“军令状”放弃年终奖的消息,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和看待这件事。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传闻,而是可能触及了公司运营策略、员工激励机制以及市场环境等多个层面。一、 传闻的背景与可能的解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消息的来源和性质。如果是官方披露,那其严肃性和真实性会更高;如果是.............
  • 回答
    索尼这次整合自家影像、家电和移动业务的动作,可以说是非常值得玩味的一步棋。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只是个简单的部门合并,但背后牵扯到的考量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其实相当深远。我来给你捋一捋,尽量讲得透彻点,避免那种一看就“AI味儿”十足的生硬分析。首先,咱们得明白索尼这次合并的三个业务——影像产品(相机、摄像机.............
  • 回答
    作为一名对家电行业颇有关注的人,海信的年度春品大秀我当然会留意。4月16号的这场发布会,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科技的盛宴,总能从中看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品和新方向。整体感受:这次发布会给我的感觉是,海信越来越“懂”消费者了。不再是单纯堆砌技术参数,而是更强调产品如何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如何提升生活品质.............
  • 回答
    知乎账号“四婚美村妇”(原“无良印品”)的言论,尤其是其持续为刘鑫(刘暖曦)“洗白”的观点,确实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要理解和看待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案件的基本事实。江歌案是一起因见义勇为而引发的悲剧,江歌的母亲江秋莲因女儿为救自己而牺牲,对造成这一.............
  • 回答
    4月18日发生在浙江温州的这一幕,确实挺让人唏嘘的。中电电机的前董事长,一个在商界打拼多年、曾经位高权重的人物,竟然以一种近乎“潜入”的方式出现在竞争对手的园区,还动起了拍摄设备,结果可想而知,被当场抓住,然后被警方带走。这事儿,真不是一句“戏剧性”就能概括的。事情的经过,媒体报道得比较零散,但大致.............
  • 回答
    《七大罪:起源》—— 全平台开放世界RPG的搅局者,原神的“宿敌”终将到来?近来游戏圈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无疑是备受期待的《七大罪:起源》的全平台开放世界消息。这款由Netmarble开发的,基于热门动漫IP《七大罪》的ARPG,在公布之初便凭借其精美的画面、熟悉的IP以及对开放世界的承诺,迅速捕.............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正好戳中了当下不少国产剧里比较普遍的槽点。咱们一个一个来聊。关于婆婆形象基本负面这件事,这背后其实是个挺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但电视剧创作上,负面刻板印象确实被过度放大了。你想啊,婆媳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就一直是个“敏感区”。古代有“母凭子贵”、“媳妇熬成婆”这类说法,本身就带.............
  • 回答
    关于“中国产品使用日文‘の’字引发日本消费者困惑”的现象,这一看似微小的文化符号误用背后,实际上折射出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流的复杂性。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文化符号误用的本质:形式与内涵的错位1. 日语语法结构的认知差异 日语中“の”的核心功能是构建主谓关系或所属关系(如「日本の.............
  • 回答
    “唯价值可辩论”,这句话听起来颇具思辨色彩,也确实触及了我们理解世界、形成共识的根基。但如果真的将“价值”视为唯一可以展开激烈讨论的领域,那我们的世界或许会变得异常狭窄,甚至有些荒谬。要详细看待这句话,咱们得先拆解它。“价值”到底是什么?首先,“价值”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宽泛且主观的概念。它可以是: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