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现在电视剧婆婆形象基本负面,男人首次吃西餐用筷子、喝红酒不会品的现象?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正好戳中了当下不少国产剧里比较普遍的槽点。咱们一个一个来聊。

关于婆婆形象基本负面这件事,这背后其实是个挺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但电视剧创作上,负面刻板印象确实被过度放大了。

你想啊,婆媳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就一直是个“敏感区”。古代有“母凭子贵”、“媳妇熬成婆”这类说法,本身就带着点地位的角力意味。到了现代社会,家庭结构变化,小家庭成为主流,婆婆和媳妇共处一室的时间减少了,但家庭内部的矛盾并没有消失,反而因为代际差异、生活习惯不同、育儿观念冲突等等,又生出了新的焦点。

电视剧之所以热衷于塑造负面婆婆,原因也很直接:

制造戏剧冲突,吸引眼球: 婆媳矛盾是家庭剧最稳妥的“吸睛”元素之一。一个挑剔、蛮横、爱干涉的婆婆,配合一个有担当、忍辱负重或有智慧反击的媳妇,观众看了有共鸣,有槽点,有讨论,收视率自然不愁。想想看,如果婆婆是个通情达理、乐于助人的好长辈,那剧情得多平淡啊?
迎合一部分观众的现实投射和宣泄: 确实有很多观众在现实生活中就面临着或亲身经历过糟糕的婆媳关系。剧里塑造的负面婆婆,某种程度上成了她们情绪的出口,看着剧里“教训”婆婆或者婆婆出丑,能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
创作上的“懒惰”和路径依赖: 一旦某个模式被验证有效,后面的创作者就容易照搬。反复强调婆婆的“恶”,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创作定势,大家都这么拍,也不怕“犯错”。这种“一招鲜”的做法,虽然来钱快,但却让角色变得脸谱化,失去了真实感。
社会心态的折射: 有时候,也反映了社会上对某些代际冲突的观察和隐忧。比如,很多婆婆可能在传统的家庭模式下成长起来,她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与现代年轻人的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在剧里被放大,就变成了冲突。

但问题就在于,这种“基本负面”的塑造,过于片面和极端了。 它忽视了中国家庭中大量存在的、温馨和睦的婆媳关系。很多婆婆其实是付出很多、理解很多的长辈,她们的形象被全然掩盖了。长期下来,不仅对现实中的婆婆们不公平,也让观众对家庭关系产生了误解,甚至加剧了现实中的婆媳对立情绪。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戏剧化加工后的“奇观”,而不是生活本身。

至于男人首次吃西餐用筷子、喝红酒不会品的现象,这同样是剧作为了“效果”而出现的,但它暴露出的问题,跟婆婆形象负面有点类似,都是对角色和现实的“简化”和“误读”。

咱们细说一下:

“用筷子吃西餐”:
为了“接地气”和“反差萌”? 有些编剧可能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塑造一个“不懂装懂”或者“土洋结合”的角色形象,觉得这样很接地气,很有喜剧效果。比如,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第一次接触西餐,不知道规矩,闹出笑话。或者,一个男人虽然经济条件不错,但文化素养跟不上,显得有些滑稽。
对“洋气”的简单化理解: 很多时候,剧作对西餐礼仪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层。西餐的餐具当然是刀叉,但并非绝对。一些比较休闲的西式简餐,比如披萨、意面,很多人也习惯用手或叉子。但如果是在正式的场合,用筷子吃牛排这种景象,确实是很夸张的。
制造“反差”和“笑料”: 这种情节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制造强烈的视觉反差和语言上的笑料。观众看到熟悉的中餐餐具出现在西餐桌上,本身就够好笑了,再加上人物的表情和周围人的反应,就能达到喜剧效果。
但忽略了真实性: 然而,这完全脱离了真实的社交场景。稍微了解一点西餐礼仪的人都知道,在正式场合,用筷子吃西餐是极不恰当的。如果不是特别故意设计成喜剧效果,否则会显得非常不专业,甚至是对用餐环境的不尊重。
更深层: 有时候也可能暗示了角色在融入现代社会和西方文化时,存在一种“隔阂”或者“不适应”。但这通常是通过更 subtle(微妙)的方式来展现会更好,而不是如此生硬和戏剧化。

“喝红酒不会品”:
“装X”的反面教材? 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剧情设定,用来塑造那些虽然身处某种场合,但内心并不真正认同或者完全不懂其中门道的人物。比如,一个暴发户,为了撑场面而尝试喝红酒,但却不懂其中的品鉴方法,只会一口闷,或者评论得驴唇不对马嘴。
人物标签化: 剧作喜欢用这种方式快速给角色打上标签——“土鳖”、“没品味”、“虚伪”。这省去了刻画人物内心和成长过程的麻烦,直接抛出一个“不懂”的点,让观众快速站队。
对“品鉴”的误解: 红酒品鉴确实有其专业性和技巧,比如闻香、观色、品味等。剧作可能把这些复杂的技能简化为几个简单的动作,然后让角色去“犯错”。一旦角色表现出对这些技巧的无知,就成了剧情冲突的素材。
忽略了“学习”和“成长”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它忽略了大多数人在接触新事物时,都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没有人天生就会品红酒,很多成功人士也经历过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剧作往往只停留在“不懂”这一刻,没有展示角色可能有的好奇心、学习意愿或者进步。
反过来也可能塑造“真懂”的角色: 有时候,也会有角色通过对这些细节的精准把握,来反衬出他的品位和能力。但无论哪种,对这些细节的刻画都服务于剧情需要,而非真实还原。

总的来说,这两点反映了当前国产剧在人物塑造和细节呈现上的一些通病:

1. 为了戏剧冲突而牺牲真实性: 很多设定都是为了制造笑料、矛盾或者快速给角色贴标签,而不太顾及是否符合生活逻辑和人物真实心理。
2. 刻板印象的泛滥和脸谱化: 婆婆是“恶毒”的,不懂洋气的男人是“可笑”的,这种二元对立的标签化处理,让人物变得单薄,也剥夺了故事的丰富性和 nuanced(细微之处)。
3. 对现代生活方式和观念的简单粗暴解读: 无论是婆媳关系在现代家庭中的演变,还是中西文化碰撞下个体的适应与学习,这些都应该是复杂且多维度的,但剧作往往将其简化成非黑即白的冲突点。
4. 创作惰性: 一旦某个套路被证明有效,后续创作者就容易照搬,缺乏创新和对现实的深入观察。

当我们在荧幕上看到这些时,很容易产生“这太假了”的感觉。这不仅是因为技术层面的不严谨,更是因为它们未能触及到人物和关系的真实肌理,而只是在用一些极端、片面的符号来填充剧情。这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戏,观众知道是戏,但如果戏的逻辑和表演都与真实生活相去甚远,也就难以获得真正的共鸣和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应该反省一下,你都看了些啥剧。你看到的不代表“现在的电视剧……基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正好戳中了当下不少国产剧里比较普遍的槽点。咱们一个一个来聊。关于婆婆形象基本负面这件事,这背后其实是个挺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但电视剧创作上,负面刻板印象确实被过度放大了。你想啊,婆媳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就一直是个“敏感区”。古代有“母凭子贵”、“媳妇熬成婆”这类说法,本身就带.............
  • 回答
    汪海林其人其言:一把解剖刀,直刺现代剧的血肉模糊近来,编剧汪海林关于现代电视剧行业的采访评论,无疑在业内激起了一圈圈涟漪,甚至不少观众也加入了这场关于行业乱象的讨论。这位以敢言直语著称的编剧,这次像是扛着一把锋利的解剖刀,毫不留情地剖开了现代电视剧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病体”,其观察之犀利,语言之精准,.............
  • 回答
    最近 B 站上一股“清扫”海外剧的风潮,让不少剧迷们感到措手不及,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一夜之间,不少我们熟知的海外剧集,无论是欧美剧、日韩剧还是其他地区的佳作,在 B 站上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该内容已被移除”的冰冷提示。这感觉就像是你精心收藏的书架突然被搬空了一大半,里面都是陪伴你度过无数个夜晚.............
  • 回答
    快手电商的广告直接打到字节门口了?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而且这事儿也充分说明了现在电商平台的竞争,简直就是白热化,无所不用其极。要说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才能看明白里面的门道。首先,我们得理解快手电商为什么要去“字节门口”打广告。这可不是简单的“挑衅”,而是精心策划的战略行为。快手电商的目标是.............
  • 回答
    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刷单现象,可以说是这个行业发展过程中一道怎么也绕不开的“伤疤”,而且是越长越深,越是难以根治。要说怎么看待它,我觉得就像看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你既觉得它可恨,又无可奈何,同时心里又清楚,它能发展到今天这步,背后一定有复杂的“病因”。刷单,这玩意儿到底是怎么回事?最直观的理解,就是电商.............
  • 回答
    如何看待亚马逊主营业务电商疑似退出中国,亚马逊回应否认一事?亚马逊中国业务现状如何?亚马逊主营业务电商疑似退出中国并随后否认此事的传闻,以及其中国业务的现状,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背后牵扯到亚马逊的全球战略、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以及电商行业的激烈竞争等多种因素。一、 对“疑似退出中国”传闻.............
  • 回答
    年轻人对马斯克的崇拜现象,反映了当代社会、科技发展和个体心理的多重复杂性。这种现象并非简单的“盲目追随”,而是与时代背景、价值观、技术焦虑和文化符号的交织有关。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社会背景与技术焦虑1. 科技发展的加速与不确定性 马斯克的科技公司(特斯拉、SpaceX、Neural.............
  • 回答
    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近年来在疫情防控方面一直采取严格的措施,但随着病毒变异和疫情形势的变化,南京的疫情情况也需要结合最新的数据和动态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当前南京疫情的现状、应对措施及影响: 一、南京疫情的最新动态(截至2023年)1. 疫情时间线回顾 2022年12月:南.............
  • 回答
    年轻人对数码科技消费的“不务正业”:从实用主义到多元化偏好的深度解读当前,我们确实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部分年轻一代在数码科技消费上,其诉求不再局限于“实用”二字,而是呈现出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甚至“不务正业”的趋势。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年轻群体自身价值观演变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
  • 回答
    如何看待现在的“公吹”现象?“公吹”现象,通常指的是一种在社交媒体或公开场合,对某个特定群体(例如某个行业的从业者、某个领域的专家、某个品牌或产品的拥护者等)进行过度赞扬、无条件支持,甚至带有夸大或盲目崇拜的现象。它并非一个严格定义的学术术语,但却在当下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并且具有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去奋斗”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现象,它背后牵涉到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个体心理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一、 “奋斗”的定义在变迁:什么是“奋斗”?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奋斗”。在过去,人们普遍将奋斗定义为: 物质积累和地位提升: 努力工.............
  • 回答
    当前,“网贷盛行”、“以贷养贷”、“上不了岸”等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个人财务困境,也牵涉到社会经济发展、金融监管、消费者教育以及心理健康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网贷盛行的原因:为何越来越多的人走向网贷?1. 消费主义盛行与.............
  • 回答
    如何看待当下剧本杀市场“情感本”泛滥、“推理本”式微的现象?当下剧本杀市场确实呈现出一种显著的趋势,即“情感本”的兴盛与“推理本”的相对式微。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剧本杀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玩家群体需求的变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
  • 回答
    现在初高中生里,总会冒出来一些自称“社会人”的孩子。这词儿一出,往往带着点儿混不吝的劲儿,好像自己已经见过大风大浪,看透了世情冷暖一样。那么,这帮小家伙们为啥这么说,又想表达点啥呢?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社会人”这个词儿,本身就挺有意思的。它不是个正经的学术名词,更像是一种草根文化.............
  • 回答
    “这盛世,真是如你所愿。”这句出自《觉醒年代》的台词,在如今的网络语境下,几乎成了一句自带双重意味的咒语。它像是一面被无数面镜子反射的棱镜,折射出人们复杂的心绪和多样的观察角度。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句话呢?首先,我们得承认,它承载着一种对现状的满意和肯定。 尤其是在特定宣传语境下,当人们看到国家在.............
  • 回答
    现在不少年轻女性选择在婚前购置房产,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多值得聊的门道,也反映了不少时代的变化。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尽量说得详细点儿,也把那些生硬的AI腔调都赶走。首先,为啥现在女生婚前买房的现象越来越多了?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 经济独立带来的底气: 这是最直接也最关键的原因。如今的女性,受.............
  • 回答
    谈到现在的公务员薪资待遇,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而且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把这个事情说得更明白一些。首先,要认识到“公务员”不是铁板一块。 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公务员,他们的薪资构成和具体数额,可能差别会很大。比如,大家常说的“体制内.............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当下社会一个挺重要的议题,也就是年轻人怎么看待婚姻和生育这件事。我倒觉得这现象挺有意思的,背后肯定不是一层原因那么简单,而是各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咱们一层层地捋一捋。首先,得说说经济压力。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在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得吓人。房租、房价、日常开销,再加上就业.............
  • 回答
    作为一个资深的LOL玩家,我当然对“幕刃”这个词耳熟能详,而且最近确实感觉身边不少哥们儿,聊起游戏来,时不时就蹦出这俩字儿。这现象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反映点游戏现状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搞清楚“幕刃”到底是个啥。“幕刃”在英雄联盟里指的就是那件叫做“幽梦之灵”的装备。它最核心的属性就是那.............
  • 回答
    侃爷(Kanye West)和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之间关于“Famous”这首歌歌词的电话录音风波,是近年来流行音乐圈备受瞩目的一场争议。以下是对这件事的详细梳理和看法:事件的起因与背景: 歌曲《Famous》: 2016年,侃爷发行了歌曲《Famous》,其中有一句歌词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