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称:美国f35战机近期在东海至少一次与歼20近距离接触?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国防部或太平洋司令部并未公开发布过类似声明,称F35战机在东海与歼20“近距离接触”。因此,这一说法可能源于媒体误报、误传,或来自非官方渠道的推测性言论。
“近距离接触”的定义:军事行动中,“近距离接触”通常指双方飞机在空域内接近到可以互相识别或通信的水平,但具体距离需根据飞行高度、航向和战术意图判断。若无明确证据(如雷达跟踪、目视确认或通信记录),此类说法可能缺乏实证基础。



2. F35与歼20的性能与战略意义
F35“闪电II”:
美国F35是第五代隐形战斗机,具备先进的隐身技术、传感器融合能力和网络中心战能力,主要部署在亚太地区,用于应对中国空军的威胁。
但F35的航程和续航能力有限,需依赖空中加油或基地支援,因此在东海区域的活动可能受到地理和后勤限制。
歼20“龙卷风”:
中国歼20是第五代隐形战斗机,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主要任务是执行制空权争夺和对地攻击任务。
中国空军近年来在东海和南海的军事部署显著增强,包括歼20、歼16等多型战机的常态化飞行。



3. 中美在东海的军事动态
美国的军事存在: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以“印太战略”为核心,包括在关岛、日本、韩国等地的军事基地,以及F35、F22等战机的常态化部署。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和空军第7航空队在东海区域的活动,可能与区域安全、反华战略或“自由航行”行动有关。
中国的反制措施:
中国近年来加强了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管控,部署了包括歼20、苏35、歼16等战机,并在相关海域进行巡航和训练。
中国空军多次在东海区域进行高强度飞行活动,可能涉及对美军事存在和飞行路径的回应。



4. “近距离接触”的可能场景与争议
飞行路径冲突:
美国F35可能在东海区域执行例行飞行任务时,与中国的歼20战机在空域内相遇,但双方并未发生直接冲突或通信。
此类事件可能被误认为“近距离接触”,但实际属于正常军事活动。
信息误传的可能性:
媒体可能将美国空军的飞行活动与中国的军事部署混淆,或误将对方战机的飞行路径解读为“接触”。
例如,美国F35在东海附近执行侦察或巡逻任务时,可能被中国雷达或目视观测到,但双方并未发生直接互动。



5. 国际法与军事规范
空域划分与飞行规则:
东海区域的空域划分涉及中美双方的主权主张和军事活动权限,双方均需遵守国际法和双边协议。
美国F35的飞行活动可能受到中国防空识别区(AIDC)的限制,但美国通常会通过外交渠道或协议避免冲突。
军事冲突的门槛:
若双方战机在空域内发生碰撞或误判,可能升级为军事冲突,但目前并无证据表明此类事件发生。



6. 中美关系与地区安全的潜在影响
战略竞争的加剧:
美国在亚太地区强化军事存在,与中国在东海、南海的军事互动,反映了中美战略竞争的常态化。
中国则通过增强空军实力和区域威慑能力,回应美国的军事部署。
地区安全的不确定性:
两国在东海的军事活动可能引发地区紧张局势,但双方均未公开表明采取军事行动的意图。



7. 总结与建议
信息核实:目前无可靠证据表明美国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正式声明F35与歼20“近距离接触”,此类说法可能源于误传或推测。
军事动态的复杂性:中美在东海的军事活动涉及战略竞争、技术对抗和区域安全,需通过官方渠道和可靠信息源了解真实情况。
避免误判:公众应关注权威军事分析机构(如美国国防部、中国空军发布的信息)和国际媒体的报道,而非单一来源的传闻。



最后提醒
军事行动和外交互动的复杂性远超简单“接触”事件,需结合多方信息和背景分析。对于此类话题,保持理性判断、关注官方信息,是理解中美战略博弈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源头是一个采访威尔斯巴赫的视频,视频本身并不热,就像一切最根源但也最一手的军事信息必然都不热一样。有能力也有兴趣去听原采访的,自行去油管搜索Aerospace Nation: Gen Kenneth S. Wilsbach即可。

采访时常1个小时,说了很多事情。有关J20和F35在东海接触的事儿,只是简单提了一下而已。

威尔斯巴赫的大致意思,以及围绕此采访展开的较为一手的美国军事新闻报道信息,可以总结为,F35和J20+KJ500,在东海发生了正常的接触。双方都保持了军事的专业性。美军的F35被KJ500在超射程范围发现并追踪,然后J20前来正常拦截。美军对中国空军的指挥、协同、通信的表现,印象深刻。但对中国空军打算用J20作为空优战机,还是多用途战机,目前并不确定。

以上内容,翻译成更简洁的话即:在没有预警机的情况下,J20对F35来争夺空优,结果不清楚,毕竟还没有发生过这种接触。但在KJ500存在的情况下,F35在超射程范围,即相当于裸奔。且这种发现,显然是追踪式的发现,即可引导攻击式的发现,即哪怕和J20无关,只要发射平台发射的导弹腿够长,F35就会面临单方面被摧毁的那种发现。


除以上内容外,本次采访的核心,是围绕美国军队的ACE训练展开的。

所谓ACE,全称为Agile Combat Employment。简单描述即,因为目前的空军基地过于集中(主要指嘉手纳和安德森),同时预测在战争发生时,基地的安全无法保障,于是空军的发展方向是,在区域内部署更多的中小型基地,在发生战争威胁时,主要基地的空军相关资产,可以先疏散到中小基地网络去,以维持战时的生存力。

然后,威尔斯巴赫主要谈了一下几点军事相关的事儿:

1,现在的空军核心进攻型资产,包括但不限于F22、F35、B2等,数量不足。一个办法是,我们需要大力发展无人平台,用数量来取胜。具体即,在战时,派遣大量的有人和无人平台,以此来消耗敌人的弹药。

2,无人平台的特性,不能是纯粹的靶机或假目标,而是依然需要具有一些功能,如导弹载具、电子战,等等。但关键是,数量要多,于是一定要足够便宜,使得在战时,其执行完任务,能飞回来当然很好,但被摧毁了,也不贵,还算是救了飞行员的命,就很有效。

3,ACE的目标达成,运输是核心。目前我们的C17数量,严重不足。同时,对于快速把空军资产疏散至中小型基地这样的任务,类似C130这种小型运输机,可能更适合,但目前数量也不足。面对这种匮乏,我们的应对是,在区域内的中小型基地,进行补给前置,而不是等战前执行ACE的时候,再去运输。

4,面对可变弹道的弹道导弹、隐形巡航导弹、超高音速导弹,我们目前的基地防空,是存疑的。与此同时,对ACE任务来说,中小型基地的基地保卫,目前是匮乏的。真的需要去防卫中小型基地,需要空运爱国者系统过去。但爱国者系统太大了,C17根本不堪重负。我们需要搞出一种小型化且可快速移动的基地防卫系统,C130可以随时运走部署的那种,以满足ACE任务下,中小型基地的防卫需求。

5,我们目前的中心化情报和决策体系,也要尽快朝着mesh化发展(可理解为去中心化),使得各个作战部队,有能力独自决策和作战,并彼此直接交换信息,而不是都需要通过总部。(意味着总部估计要没了)

6,(可以结合有关J20 vs F35的内容一起看)我们现在手头的预警机主要都是E-3,而E-3确实不太行,根本无法实现在足够远的距离发现敌人隐形空军资产的任务。我们需要把E-3更新为E-7。E-7比E-3强得多。

7,我们需要研发部署超远程空空导弹。然后,是否需要把F15都替换成F35,那并不必然。F15ex能力很棒,载重大。而且现在看来,最小的超远程空空导弹,也塞不到F35的内置弹舱里面。既然如此,既然咋都不隐型,那还不如由F15来外置。

8,至于现在中国空军飞行员的飞行小时数,已经是美军的两倍了这个说法,并不觉得这必然意味着我们美军就没有经验优势了。五代机和四代机的逻辑截然不同。飞五代机,能直接跳过很多飞四代机所必要的前置训练时间。中国空军依然主要是四代机,他们的飞行员的飞行时间,很多都是由这个必要前置训练时间所推高的。

9,操作五代机的方式和操作四代机完全不同。四代机核心在于训练,五代机核心在于维护。维护得好,不需要那么多飞行小时数;维护得不好,五代机和四代机没啥本质区别。我们的盟友们,是否能维护得好五代机,这很重要。

10,我们还有一大优势,即我们的盟友,和我们使用一样的空军平台(此处指F35)。而我们的交流和协同非常高效,于是他们的很多使用经验,我们能直接获得,使得我们不必然非要亲自去堆时间。反观中国,主要还是靠自己,根本没啥盟友。现在俄罗斯被乌克兰拖住了,就不用多说了。而哪怕是这之前,中俄两国空军时不时搞空军演习的时候,我们也观察到了,中国空军认为应该自己来领导,俄国空军认为应该他们来领导。反正就是,两国空军根本谈不上高效协同。中国空军说到底,还是只能靠自己。


以上就是本次采访的核心内容节选。

他表达了什么意思,透露了哪些信息,看客自行总结即可。

我来总结的话,以下为精炼要点:

1,美军在域内的基地,都不安全,于是需要搞ACE训练。

2,空军资产数量不足,于是需要大量搞便宜的无人机来消耗对方弹药。

3,用来搞ACE的运输机,数量不够,于是只能在中小型基地搞补给前置。

4,中小型基地不存在有效空防,需要研发部署一种小型化且方便移动的防卫系统。

5,KJ500可以在F35的射程外发现并锁定F35,且中国有超远程空空导弹,相当于F35单向挨打。

6,E-3真的不行,无法在足够远处发现中国的隐形战机,我们急需E-7。

7,有了E-7,我们还需要超远程空空导弹,才能对付中国的KJ500 + J20组合。

8,有了E-7,也有了超远程空空导弹,那也就不必然使用F35平台了,毕竟这种导弹,内置弹舱放不下,F15ex就很好。

结论:威尔斯巴赫退休后会进波音的董事会(误,划掉)


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想,但我看完这个采访后,站在美国人的角度,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累。

为了一个不得不坚持的军事目标(非要在对方老家追求军事压制),在对方已经越来越没有差距,甚至先手多多的情况下,非要去设计一整套军事部署,哪儿哪儿都是匮乏,哪儿哪儿都是需求,哪儿哪儿都是漏洞,哪儿哪儿都需要假设......

就......这是图个啥呢?

user avatar

又谈到空警500,又谈到j20拦f35,那基本就是肥电来我国沿海骚扰的时候被空警500或者其他单位抓到,然后被j20截下来。里面体现的信息有这么几点:

1、肥电隐身性能难以对抗我国的预警机或者其他态势感知单位。

2、肥电有可能未感知到自己被发现,从而导致自己被j20截住,说明肥电的电子对抗能力处于弱势地位。

3、肥电有可能感知到自己被发现,但是依旧被j20截住,说明j20的高速能力足以吊打肥电。(不过机动性碾压体现不出来)

4、和平时期出现在肥电边上的是j20,到战时可能就是pl15了。

另外这人没搞明白j20到底是多用途机还是空优机,说明美帝的情报指出j20多用途能力应当很强,但是在美军实际的体会中却发现j20的空优能力也很强,这也从侧面说明了j20设计的成功。

user avatar

从另一个角度回答:

1,再次证实中国中远程(PL15)/远程空空导弹(PLXX)具备A射B导协同交战能力,其关键技术之一双向数据链+GPS制导在中国对空导弹上已经铺开




2,以空警500为核心的远程空空导弹拦截体系实现了远程拦截(敌轰炸机比如携带LRASM的B1B)和节点打击(加油机预警机运输机等),在攻防两端都有重大意义

这一作战体系实际上超过了美国海军大力发展的海军一体化防空系统和CEC协调交战体系——后者主要用于防御,前者不但能防空,还能主动出击远距离攻击敌后方的预警机加油机等空中战斗力增幅器


至于中国海军版的CEC协同交战体系是否建立,海军055/052D/DL能否与空警500/歼20/10C/16实现协调探测和协同交战,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

毕竟作战斜距260KM的红旗9B早已获准外贸

标准6的防空射程或者说对高空目标射程也才240KM左右,370KM的最大射程是协同作战攻击海天线下中低空目标才能实现的



扩展阅读:

美国海军一体化防空系统和CEC协同交战体系大规模测试时间也就在2014-2016年,其关键武器就是标准6和AIM120D,而这一时间恰好接近AIM120D服役时间2015年

而中国应用于雷达和制导头的氮化镓技术在2010-2015年间成熟并大规模应用——比如2014年建设陆地模型的055,2016年伴随歼16一起服役的PL15等



虽然CEC协同交战和氮化镓元器件在雷达上应用并不直接相关

但这说明了中国军备发展以美国为目标的追赶乃至赶超

比如歼20的EODAS、PL15双向数据链+GPS实现的A射B导等等——所以,为啥海军一体化防空CEC协同交战不借鉴呢?甚至为什么不是已经搞出来了呢?

再比如

AIM120A在1992年实战,SD10在2002年才参展

AIM120C5在1999年服役 C7在2008年服役,SD10A在2008年参展

AIM120D在2015年服役,PL15在2016年服役


扩展阅读2:

美国空军寻求新预警机来代替E3,可能是E7改

美国海军未来也将单艘航母E2D数量从目前的4架提升到5-6架

老旧的E3由于性能落后已经无法满足隐身时代的作战需要,其对典型隐身目标的正向探测距离仅有80KM,需要多机组网配合从侧向探测隐身机,从而增大探测距离

user avatar

在油管上看了Kenneth Wilsbach在MIAS做得这次talk,时间其实很长,1个小时,内容也涵盖了很多方面,当然主要是关于中国的。他们甚至讨论了“中国是否从现在的俄乌冲突中学到了什么”(6:00起)这样有趣的问题,Wilsbach站在他的角度,谈了他“希望”我国能学到的东西,视频本身挺有意思,建议大家找来看看。

言归正传,谈谈其中涉及到J-20和F-35接触的部分及我的个人看法, 可能会有点长,不具备阅读超过千字的文本之后再下结论能力的人,或者看到和自己想像不一样的文字就自动套用敌对立场逻辑在评论区开喷的人,请自觉出门左转抖音


  1. 这个视频的性质是带有“专业军事科普”和政治意图的,无论是主持人的问题设计还是Wilsbach的言辞中都带有明确的“国会,打钱!”意图,例举如下:

视频9:20起:

主持人: 就“能力”问题,我们(美国)只有大概100架可以随时投入战斗的F22,大概150架F-35,20架左右的B-2其中只有不到十架随时可以投入各个战区作战,日渐老化的C-17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原文如此,我:???听到这里我黑人问号了),显然我们(美国)面临严重的能力上的挑战,请问这个问题会如何影响你的应对方案?

Wilsbach: 你说得很对,我们的计划只能基于一个“我们的力量不会再增长”的假设来制定,所以blahblahblah blah,中国的军事力量在为他们的国家提供防御方面是极为有效的(Their ability to defend their nation is VERY robust),比如A2/AD能力啊等等。blah blah blah```如果我们能有更多的资源和装备,这个计划当然会更加Robust,总之,我们很困难,但是我们很有志气,我们坚信我们可以胜利,当然了,(译者注:国会打钱。)

主持人:NOT VERY GOOD啊,看来我们和平时期还是忽视了一些问题的。我们还有些新平台比如B-21之类的,我们是否应该大量装备这些新平台呢?(Should we increase our plan for those platforms in our inventory?)

Wilsbach: Abosolutely! blahblahblah

主持人进一步提到,现在的美国空军作战中队数量只有海湾战争时期的三分之一,太少了(30分钟左右时)。

很明显了吧,这个视频希望营造的氛围。


2. 但另一方面,这个视频的主要受众是空军军人与学员(Cadets),显然他们不可能撒谎或者捏造对手过于强大的事实来摧毁他们学员的对敌意志。这个视频总体来说是非常坦诚的,Wilsbach在关于盟友能力方面的论述非常坦率直接,没有避讳美国及其亚太盟友的优势和中俄同盟的(不虚弱但低效的)本质(35~40分钟左右),这给了这个视频的其他内容足够的可信度。


3. 关于J-20的内容从47分钟开始,是一个提问环节的问答,Wilsbach在回答一个关于J-20的网络提问时谈到了这个问题里被广泛讨论的J-20和F-35的接触,全文transcript网上已经有了,基本是忠实的反映了视频原文的,这里仅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 首先,可以看出来Wilsbach对于中国J-20机队无论从平台性能还是从操作水平上都是充满尊重的,虽然他总是在自己的描述中增加了“relatively”这个弱化语气的词,但显然这只是因为他想避免过度夸赞潜在敌国空军力量而在网上被喷死的一个说话技巧,信不信对象换成澳大利亚,他的同样程度的赞赏会变成“deeply impressed”?
  • 其次,从当时说话的情境看,Wilsbach的发言并未经过过多的打磨,属于自己内心想法的“即兴表达“,这类表达虽然真实,但不能进行一层以上的逻辑推导,因此其他回答里的很多脑补,可以说是不成立的,至少说,没有证据表明这些逻辑推导为真,虽然也不一定为假。例如双方接触时是否挂有龙勃透镜,没有证据证明双方或者任何一方没挂,也无法可信地从Wilsbach的话里面做出相应的逻辑推导。个人倾向于认为双方均挂载龙勃透镜执行任务。
  • 第三,我更加感兴趣的是Wilsbach对于KJ-500和超远程空空导弹构成的Killchain的描述:

这段结合theaviationist的补充说明,可以说是非常确切的关于我国超远程空空弹性能的侧面描述了,我想Wilsbach作为美国太平洋战区空军司令部的领导,肯定比知乎上某些肆意唱衰我国装备的意图不明的人士拥有“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的信息渠道和判断力。说起来,他们的判断力可能还没我强,毕竟,PCAF 15联队的装备我上过,飞行员我也聊过。

user avatar

1是KJ500作为数字化AESA,算2010年代最先进技术应用,米帝空中平台暂时没有办法与之对标(比如当前的E3,而E2D就更弱鸡一点,US NAVY很苦闷),导致F35在对抗中处于感知弱势。

2是米帝海军航空兵在F35上延续了东海、南海对抗中的高强度,比超虫没啥改善(除了内油好多了=。=),也就说超虫VS升级后的J11B、J15、J16,肥电VSJ20,都比较吃亏,特别是作为盐水鸡本身就更吃亏了,F35A参与对抗会稍好一些,但主力从数量上讲未来会变成脚盆。。。

3是在双方既定交战区域,空军基地、海上平台的分布对米帝实在不太有利,外加现在区域拒止体系覆盖下,生存能力堪忧。

user avatar

一个F35的双机编队在无线电静默的情况下以不同的方向在东海附近飞行,在他们的战术威胁显示屏上标定了空警500的位置,所以这两架F35在空警500的探测范围外沿着切线飞行。

但是F35标定的空警500探测范围比实际的小,所以这两个目标被空警500的雷达烧穿了,而在F35的战术威胁显示器上并不知道F35已经被发现,因为空警500没有对这两个低可探测度的目标进行持续跟踪,并调整相控阵雷达入射角度对其进行锁定。

F35不知道被发现,空警500装作没看见,双方玩起了太极,空警500经过分析后认为这两个目标是F35,研判结果发给了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决定让两架歼20起飞,对这两架飞机进行了跟踪,并通过空警500的数据链对F35进行了模拟攻击。

然后歼20开了雷达在远距离上对F35进行搜索,以获取F35的的雷达反射数据。两架F35的战术威胁显示器上突然分别发现了空警500之外的另一个目标正拿着手电筒搜索他俩,于是赶紧机动规避。

虽然歼20距离F35较远,F35脱离了歼20的探测范围,但是很快,F35的战术威胁显示上又出现了那个手电筒,此时F35知道自己是被空警500发现了,然后呼叫了其他飞机在此空域对F35进行跟踪监视。

此时的F35只能选择加速向己方防空网方向奔逃,并打破无线电静默,向己方指挥中心汇报。而歼20在这个时间之内将自己与F35的距离拉进到了目视可及的范围,确认了这是两架F35,然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返回了基地。

user avatar

我比较好奇,这种吃憋的事为什么主动提起?

一种是你不提,对手或者媒体就要公布照片了,比如最顶级核潜艇被人开了脑门,F35 掉到海底。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隐晦的避战和要钱手段,你看吧不是我们不想打战,实在是对手太强,也不是不能打,得加钱。

user avatar

这次美军的官方发言跟之前我军东部战区的官方报道可以相互印证。



几个信息点:

1.跟美军F-35接触的是我军东部战区的王海大队(国内第一支成建制列装歼-20的作战部队)。

2.接触形式是空警-500预警机在海上探测到了可疑的低可探测飞行物,随即由战备值班的王海大队歼-20飞过去进行目视确认,确认是美军F-35后进行标准的伴飞、喊话和驱离。

3.接触过程中,美军对歼-20的直观印象是,歼-20首先是一架空中优势战斗机(有足够高的机动性),对我军指挥作战的印象是歼-20配套的作战指挥体系相当高效(表明空警-500+歼-20的组合对探测和拦截隐身飞机的效果相当好)。

4.美军对空警-500的印象相当深刻(探测,指挥,引导能力强大),在今后的训练和实战中将针对空警-500进行更多的打击权重分配。

5.对我军而言,空警-500预警机的数字阵列雷达在战备值班中展现出了对隐形飞机的良好探测效果,今后将继续完善和迭代。同时,也要针对敌方对空警-500的侧重打击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而歼-20越来越多的参与海上飞行管控,有利于作战部队的战备水平拉动和提升,为随时可能发生的军事斗争做好准备。

——————————————————————————

更新

视频来了,大家自己看。

https://www.zhihu.com/video/1488453091863785472

user avatar

以后的日常。

歼-20在几年前正式进入作战部队序列的时候,优先列装的就是东部战区空军。王海大队也是除了飞训基地外第一个公开报道的列装单位。

中国面临的五代机威胁本来就是在太平洋方向,无论是美军基地还是隔三差五来搞事的航母舰载机联队,都是要么东海要么南海。而应对威胁的核心装备基本就是空警-500(或者下一代预警机)、歼-20与可能的歼-16电战型。

美军的问题在于,能支持E-3级别的大型预警机的基地和单一基地的支持能力是有上限的(太平洋地区好像就阿拉斯加和嘉手纳俩),且很明显非常不安全,依靠咆哮者和舰载E-2的结果怕不是直接被猎火鸡——说到底还是兵力投送能力不足。

反正现在越看F-35是越像肥硕无比的白切盐水鸡了。要不别叫肥电了,就叫肥鸡——刚好他前辈叫raptor猛禽嘛。

又,麻烦知乎上某些什么空军决胜者之类的不知道什么玩意儿出来呱两声,没有你们的出现的话这问题就太无聊了。

user avatar

世界上首次5代隐身战机敌对双方实战对抗,可以载入历史了。

美国空军提到了要想办法切断空警500的数据链,20与35的相对近距离接触,PL15的超远程射程。

推测:

1 35在东海以隐身攻击模式潜入接近重要目标。(东海正在演习,这是35标准攻击模式,隐身战机最大的优势,神不知鬼不觉的潜入攻击)

2 被空警500超远距离发现,并引导20进行了拦截。(推测35被发现而自己不知,被20用PL15多次模拟远程攻击后,又被接近到目视距离拦截,算是完虐)

3 20本次是拦截模式作战,实战中根本不会接近到目视距离。35被20接近到目视距离才发现,说明20已经算是向“死人”示威了。

4 美军发现要打断空警500和20之间的数据链十分重要,否则35等于裸奔,随时会被20在完全懵圈状态下“打鹌鹑”,实战中,35极可能被打出惊世骇俗的交换比。

5 美军与我们在体系对抗中,目前发现三个极其要命的短板:第一个是空警500可以超远距离发现35,并通过数据链引导20拦截作战;第二个是PL15具有超远距离射程,预警机对预警机,美国的预警机会先被打掉;第三个是中近距离空优作战,35完全不是20的对手,而且20完全可以切换到隐身攻击航母模式。

user avatar

东海是准交战区,在这里的飞机挂龙勃透镜是不可能的,因为隐身机平时也要训练静默突防攻击。尤其是美国作为攻击方。

枪再锋利平时都是要磨的。

这是一个最起码的智商问题。连这个都能判断错,建议你们把他当成大韭菜。


另外很多人都已经爆过料了,f35的隐身性能比较糟糕。女王的f35b在南海的时候曾经被歼15玩弄过,飞行员为此立了一等功

user avatar

这就是以国防为目的的军事,和以侵略为目的的军事的不同

我们有预定的防卫半径和扎实的配套基建

你一个放弃根基的跨海进攻单位,也想有同等的战术能力?


另外,你一美国飞机往我们这儿飞啥

狗肚子里装不了二两香油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关于美国首例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凶杀案,一名老年人被袭击致死,而凶手声称是因为受害者“离他太近,违反了防疫规定”,这起事件无疑令人震惊和深思。首先,这起悲剧直接将疫情的紧张情绪与个体行为的极端化联系在了一起。在疫情初期,社会普遍存在着对病毒传播的恐惧和对防疫措施的依赖。这种恐惧和依赖,在某些人身上可能会.............
  • 回答
    这件事确实引发了非常大的争议,而且这种争议背后触及了社会价值观、法律公正以及公众舆论的复杂交织。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事件本身:残酷的现实与鲜明的对比首先,我们必须清楚事件的基调:一个生命逝去了,而且是两个无辜的生命,一个母亲和一个孩子。这本身就是一场悲剧,带走了两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当这些年轻的生.............
  • 回答
    6月美国通胀数据飙升,鲍威尔表态引市场高度关注美国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双双创下新高,这无疑给本已热议的美国通胀问题再添一把火。数据发布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发言更是将市场的目光牢牢吸引。他明确表示,如果通胀持续攀升,美联储已经准备好调整政策。这一系列信号,无疑为全.............
  • 回答
    蔡英文政府将太平岛定位为“海上前哨”和“战略支点”,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相关建设,其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和多重战略意图。首先,从“战略支点”的角度来看,太平岛的地理位置确实十分关键。它位于南海中央,距离台湾本岛遥远,但却是南沙群岛中唯一有淡水资源的岛屿,并且拥有相对稳定的陆地基础,可以起降飞机并停靠船.............
  • 回答
    2019年底,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标志着美国正式组建了第六个军种——太空军。这一举动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太空军事化、大国竞争以及未来太空战略的深入思考。太空军的诞生:背景与动因太空军的成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美国长期以来对太空战略认知演变的结果。过去.............
  • 回答
    《太平洋战争》这部剧确实有不少观众会有“为什么战场总是在树林里?”的疑问,甚至觉得它“根本没打太平洋战争”。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要理解《太平洋战争》描绘的是哪一段太平洋战争。这部剧主要聚焦于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一系列残酷战役,尤其是从瓜达尔卡纳尔岛(Gu.............
  • 回答
    这事儿啊,听着就让人挺憋屈的。一位中国留学生,满心欢喜地带着自己的宝贝大提琴坐飞机,还特意为大提琴买了张“座位”,想着给它一个舒适安全的旅程。结果呢?到了机场,美国航空(American Airlines)的人却告诉他,“飞机太小”,直接把他和他的大提琴拒之门外。这落差感,估计比坐过山车还刺激。咱们.............
  • 回答
    美国与欧盟将部分俄罗斯银行移出SWIFT国际结算系统,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一行动深刻影响了国际金融体系、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全球经济运行方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景、影响及可能的长期后果: 一、事件背景与动因1. 俄乌冲突与地缘政治博弈 2022.............
  • 回答
    美国议员提出一项试图阻止在美出生的大熊猫归还中国的法律修正案,这一提案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环境保护及政治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法律依据、潜在影响及争议焦点: 一、背景与提案动机1. 中美熊猫合作的历史 自1972年中美建交以来,中国与美国在大熊猫保护领域建立了长期合作。.............
  • 回答
    美国12月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这一数据(假设为2022年或2023年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数据背景、经济影响、政策反应及国际影响等方面展开详细解读: 一、数据背景:美国CPI的现状与关键变量1. 数据来源与计算 美国CPI由美国劳工统计局(B.............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突破90万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涉及多个层面的分析。以下从数据来源、统计方法、社会背景、政策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数据来源与统计差异1. 官方数据 美国疾控中心(CDC)和联邦政府统计的死亡人数约为90万,但这一数字存在争议。例如,截至2023年4月,CD.............
  • 回答
    《纽约时报》的标题《新冠!撤退!》("Covid! Retreat!")可能是指该媒体对美国在新冠疫情中采取的某些政策或行动的评论,但具体文章内容因时间、语境和立场不同而存在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该标题可能涉及的背景、立场和影响: 1. 背景与可能的立场 时间与事件:该标题可能出现在2021202.............
  • 回答
    美国在疫情后期宣布“打开国门”并调整防疫政策,被视为全球防疫策略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决策背后涉及复杂的国内外因素,其影响也远超单一国家,对全球公共卫生、经济、国际关系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美国政策调整的背景与动因1. 国内疫情形势与政治压力 疫情数据波动:.............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两个事件,需要先明确具体背景和时间点,可能存在一些混淆或误解。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赛的“重赛”事件1. 事件背景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巴西队因交接棒问题被取消资格。具体原因包括: 交接棒违规:巴西队.............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所谓“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的说法,目前并无权威官方渠道证实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且存在多方面逻辑上的矛盾。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 一、信息来源可能存在问题1. 媒体误报或误解 目前没有可靠媒体报道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的具体细节(如时间、演习.............
  • 回答
    美国总统拜登政府是否正式承认“亚美尼亚种族灭绝”事件(即19151917年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是近年来国际政治中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2021年4月24日,拜登在担任总统后首次以官方身份明确承认这一历史事件为“种族灭绝”,但这一表态引发了土耳其等国家的强烈反应,并成为地缘政治博弈中的重要节点.............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超过30万是一个令人深感痛心且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反映了公共卫生危机本身的影响,更揭示了美国社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数据背景与时间线1. 数据统计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实时疫情追踪系统,截至2021年1月28日,美国新冠死亡.............
  • 回答
    深度解析美国 11 月 CPI 同比上涨 6.8%:一次触目惊心的通胀信号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 11 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 6.8%,这一数字不仅再次刷新了近 40 年来的最高记录,更向市场和公众传递了一个强烈且令人担忧的通胀信号。这并非一个孤立的数字,而是多种复杂经济因素交织作用下的.............
  • 回答
    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滩附近一家公寓楼在2021年6月24日发生部分倒塌,造成多人失踪和伤亡。经过漫长的搜救行动,在废墟中找到幸存者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剩余的建筑在2021年7月4日被爆破拆除。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如何看待美国倒塌公寓剩余建筑被爆破拆除?将剩余建筑爆破拆除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