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擦亮眼睛了,这将是本世纪上半叶最值得观察的一次由货币、财政政策对一个大国新形态问题做出深远影响的重要节点。
上世纪的能源供应链危机,美国也遭遇过一波高通胀滞胀。
然后当时采取的方式是紧缩货币,抬高无风险利率。打压了市场对必需品的资金吹捧热度。
然后减税+削减政府开支,促进投资,提高研发投入,提高大学,企业等研发人员待遇。
然后渡过了那次通胀危机,并且靠这内在和外在努力将能源价格锤下去,将苏联的外部收支打爆。
如果今天美国人最终决定做刻舟求剑的蠢事,那么将是我们的重大利好。
长期以来,互联网上从04-05年,在天涯论坛,就开始流传这样一种构思,即美帝等到中国的债务泡沫吹的够大之后,主动加息刺破自身泡沫,采取紧缩措施,吸引美元回流,从而达到收割目的。
这就是最标准的刻舟求剑,基本上就是照搬里根时代针对苏联的阳谋重新套娃一下弄出一个对中版本。
我对这种看法历来都是嗤之以鼻。
包括土耳其里拉崩盘,一堆人跳出来说什么美帝收割土鸡。你拉倒吧,实际上是土鸡政府自己收割民间美元购买力,华尔街虽然吃到很多土鸡的高息,但一个不慎可能就是本金拿不回来。
至于通过做空土耳其里拉套利,主要问题是没有对手盘。
详情自己看我这个回答。
那么回到美帝身上,当前的美帝如果用里根时代的策略复刻一下,是不会取得同样效果的。
强势紧货币,高无风险利率政策是目前的美国无法长期承受的。这也是为啥大家看到美联储总在嘴炮加息,嘴炮紧缩,实际上缩个购债规模都颤颤巍巍的原因。
表面上看,逻辑似乎可以闭环 货币紧缩-高息环境-国际热钱回流-加税征税-产业链回流-完成危机摆脱。
但目前,美国人遇到的通胀快速上冲并非全部由货币超发引起。
要论货币超发的力度,美国也不过是疫情以来才开始追赶日本,欧盟的水平。
根本原因在于供应链失能,基建老化,美国人消费量又大于欧日,贫富差距也大于欧日。而且欧日韩之中许多国家在做一般工业产成品加工上,保留的供应链比美帝多。
要是照搬里根模式,你推高无风险利率,固然有热钱回来,但本身这些年美股已经吸引了大量国际热钱啦。一旦无风险利率推高,美股必崩无疑。
到时候了不起热钱集体跑去买债券,苟着罢了。但你美帝主动拉爆全球无风险利率,自然带动着中日韩欧盟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起拉到难以承受的高位。
这对修复供应链可不是什么好事。
拿船运行业举个例子。
目前滚装船订单排队排的飞起,船厂前些年垫资坐船都赔的要精神分裂了。
现在面对那么多订单都不得不谨慎处置,不敢随便扩产接单。
好家伙,你再来个无风险利率全球拉高几个档次,我还扩产?我特么吃错药了?还是老总脑瓜子被龙门吊砸过?
切记,紧缩只是抑制过热需求,但不能让真实需求消失!
即使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没钱消费的美国佬,都纷纷把口红和电影票房推上史无前例的销售额高峰。
欲望不会因为你加息就消失。
如果联储带头打响无风险利率推高战役,那么中日韩,墨西哥,越南,这些加工制造业的主要基地,难道会发神经宁愿给资本家贴高息也要继续扩产确保美国人用上物美价廉的物资吗?
更不用说,美国如果试图用关税武器让部分产业链回流美帝,也不靠谱。回美帝重开大工厂大产线,那不是一般的决策,必须考虑深远,心里有杆秤,一算就算十年以上的趋势。
今天还是打牌的登子,下一届万一又是极右翼红脖出个总统上来了,一切大变样,咋说。
哪怕很多制造业愿意回去,可行性调研怎么也要弄个一年半载,选址考察弄个一年半载,州政府谈判,联邦政府谈判弄个一年半载。
但是你美帝的关税已经开始加了。
那么美帝屁民就会发现,即使联储加了息,搞起了紧缩,物价也降不来多少。但是由于通缩环境,自己的工作岗位那就是成千上万的减少。
里根上台之前的美帝,刚刚达到美国史上(有数据以来)中产阶级财富占全国财富比重的巅峰。换句话说就是帝国正在巅峰状态,民富国强。
所以里根紧缩之后可以寅吃卯粮,爆砍联邦预算,减税,补贴创业和研发。
现在美帝中产财富占比刹不住车的往下走,联邦预算大部分只剩下最难砍的硬骨头,福利支出,国防。
拜登朝拿什么来模仿里根朝的措施?
仅仅依靠联储在货币政策上走钢丝,你把联储的大佬全剁了也改变不了基本面的情况。
其实关键就在于,长期以来,美帝的国之根本被腐蚀太多了,文恬武嬉。供应链被一群跨国巨头掌握,人家为成本原因不在关键时刻进行逆周期扩张产能救助屁民,合理合法。
这样,国际化供应链上的其他国家,尽管仍没有谁综合实力能追上美帝,即使中国也还不行。
但大家也不是待宰的羔羊了,至少具备通过供应链转嫁一部分通胀给回美帝的能力。
美国人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联储不要轻举妄动,紧缩不能大好快上。只能极微幅度的有序紧缩。稳定压倒一切。
自救还得靠实业兴邦,指望调整一下利率就解决问题那是痴心妄想。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更有可能的是今年明年联储几波加息下去,大伙儿坐个过山车,市场嚷嚷受不了。
一旦见到供应链稍有好转(可能跟紧缩都没关系),估计马上又回归宽松。
美股在这个位置,固然可以泡沫爆炸,但你想想,要是道琼斯先到44000再炸下来是不是更刺激?
不过我同样反对美帝要亡的过分乐观主义想法。
美帝绝不会倒在欧盟前面,要崩也是欧盟先垮台。
自己做了个简图,两者都是稳定上涨,但美国CPI应该还会有个猛增的曲线。
美国人赚美元花美元,就算美国物价翻倍,人均生活水平也比中国要高的。
另外,只要美国持续不断地发钱,就能在中文互联网上不断地赢麻。
反观某国CPI上涨不及预期都能在微博亡国,新冠疫情日增过百也是哀嚎遍野,真是和世界灯塔比不了。
在美国物价涨到中国6倍以前,看都不看,我对美国的“高合法性”有充足的信心。
就算美利坚真的亡国了,我相信中文互联网也能给美国招魂,毕竟美利坚的精神国度不需要实体。
给XX势力递刀子:其实国内的物价也在疯狂上涨,比如华中科技大学西一食堂,热干面价格在十年期间从1.5元/碗上涨为2.5元/碗,涨幅高达66.67%!值得庆幸的是,鸡蛋和豆浆仍然维持在1元,早餐价格综合上涨22.22%,再这样下去一个月1000的伙食费就要不够了!
像美国那么大规模发钱,物价肯定会普遍上涨的,这在一开始就能预测到,并非意外,而且由于疫情原因,开工不足,生产萎缩,导致供不应求,也推高了物价。
但我还是支持这种做法,如果底层老百姓都能领上几轮钱,这个物价上涨幅度是可以接受的,真正抱怨的是中产阶级,发的钱抵不上日常开销的增加。
形势不是小好,是大好。为美国人民点赞。
技术上的分析,我也看不懂,但大受震撼。只能坐等美国华人发超市价格图片来驳斥我们,并且发出996、房贷之类的反击。不发不是美国人。
那个,以上我只不过是把前两月回答10月11月的答案重新贴一遍。反正想不出其它新的了。
对了,往好里想,至少人二阶导数变负了。
假消息,美国人均大别墅,天天吃牛排,一元炸鸡随便吃。
啥都不干一个月最低工资7000美元。
美国的通胀每月都有个提问,已经没意思了。通胀肯定会影响平民的生活,也是没什么争议的。至于高华,他们小日子过得好也不一定是说谎。国家遇到困难,小日子却越过越好的阶级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没有什么奇怪之处,而且他们过得好不好跟我们没啥关系。
真正和我们有关系的是他们的话术。
你会发现无论是高华、神神还是左任,最近都非常喜欢这一话术来讽刺社会:“慈禧说‘我也是大清的4亿分之一,我怎么没感到任何压迫’”。然而,正如同“当美国指责你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它自己已经有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当他们使用“慈禧没感到压迫”话术时,总是会闲庭信步般的出现在美国通胀相关问题下,秀出自己大涨的package与portfolio,并表示“我也是美国的3亿分之一,我怎么没感到任何通胀的影响,小日子还越来越好了”。这就是教科书般的洗衣粉示例了。
而神神,自然也是上一秒还在复读“慈禧没感到压迫”,下一秒就出现在“高华没感到通胀”的评论区下点赞,这符合他们的一贯水平。
预期为7%,符合预期,不慌。
看到在美国的同学晒57000刀的新冠治疗费账单了,不知道有多少是通胀所赐……
7%比大多数人的之前的预期低一点,当然昨天鲍威尔已经几乎官泄了。第一周的美股大跌基本是按7.5%倒逼美联储来排练的。
二阶导暂时停下来了,打断了上升趋势。
下个月看通胀怎么走很关键。去年美国是6.9%通胀+5%GDP,考虑到过去长期低通胀,2020年还收缩了一下,爆发一年还勉强说的过去。但是以后GDP肯定要放缓的,今年的花街预期也不算低,好像是GDP4%-4.5%,但是通胀预期比2021年低,但是除非上半年趋势向下,否则可能性不大。
如果今年通胀下不了5%,明年甚至年底滞胀就来了。
其实我还是坚持去年的观点,这波通胀本身并不会太严重,周期性的金融波动,迟早会退去。
现在的通膨一方面是2020年货币放水的太厉害,一方面是疫情导致的工厂大面积停工,供应链紧张。
放水在今年3月就会停,今年加息已成定局,货币肯定要开始紧缩,市场上超发的量收一收。之前美国对新冠的措施有些举棋不定,一方面是当时新冠的病情很厉害,医院出现挤兑,一方面是期待疫苗有效。
现在新冠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传染性越来越强,病毒威力越来越弱,疫苗注射率已经达到峰值,每天一百多万例的感染,医院也没出现挤兑,公众对病毒的防疫措施已经不太在意。政府已经有了全面开放的民意基础和医学基础,所以美国今年肯定要全面开工,不再估计新冠传染的问题。
那么无论是未来是否出现新的新冠变异,美国现在铁了心复工,供应链问题迟早会得到部分解决。
不能把美国想的那么好,但也不能把美国想的那么差,2020年是新冠最具冲击力的一年,再经过2021年新冠虽然传染力增强,但是世界范围内没有出现更大规模的恐慌,那么从长远看,新冠这股风迟早是要刮完的。
全球的经济迟早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所以现在看到的通胀数据,更多的是从疫情的异常状态逐渐回归到正常状态的一个过渡期,这个时候的数据波动往往带有一定的假象。
就像08年的金融危机在09年的时候仍然风声鹤唳,但是在10年左右势头就迅速扭转了,如果你要看09年的新闻你以为金融危机要持续个十年。
看待问题要去除表象看本质,现在通胀数据40年来最高是事实,但是美国的失业率从12%一路降到上个月的3.9%,美国经济的底气还在,并且恢复的也很快,疫情已经快过去了,供应链主要是工厂之前停工的连锁反应,现在开始复工了,这波通胀数据很可能会是几年内的峰值。
所以先等等看,看接下来3个月通膨的数据怎样,合并一块来看才能看出趋势。
这一次不是常见的生产过剩、劳动力过剩、供过于求、商品积压造成的经典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而是生产不足、劳动力缺乏、劳工工资上涨、供不应求、商品脱销造成的物价上涨,这种情况很多年没见着了,会怎么发展还真不清楚。
次贷危机将利率降到零。彻底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吸毒容易戒毒难。
升息,嘴上说说而已。
这好像没什么好说的了,我再想想还有什么以前没讲过的。
这个东西↑,隔夜逆回购协议。容量依然在一点六万亿美元的水平上。
然后,美元M1已经突破了20万亿↑。
美元M0也接近6.4万亿。
对比一下哦,2021年末:人民币M0 9.1万亿,M1 64.7万亿,M2 238万亿,中国名义GDP 114万亿;美元M0 6.4万亿,M1 20万亿,M2 21.6万亿,美国名义GDP 23.5万亿。而2019年末的时候:人民币 M0 7.5万亿,M1 56万亿,M2 200万亿,名义GDP 99万亿; 美元M0 3.4万亿,M1 4万亿,M2 15.5万亿,名义GDP 21.7万亿。
(注意美国的GDP数据一般引用的是实际GDP,而中国的GDP总量数据则一般引用名义GDP,而GDP增长率则两国都用实际增长进行核算。)
先做个差:
再做个商:
美国当下的基础经济循环(主要依赖M1的消费和生产)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两年M1巨量增加,但其中只有很少的量完成了一次转手,更多的M1只是停在银行和金融机构手里;而投资端货币也同样出现了奇观,M2与M1差值从11.5万亿骤减到1.6万亿,这数字就离谱,一个隔夜逆回购就有1.6万亿,其他9.9万亿全都归零了属于是。
这可能吗? 不知道,所以说是奇观,瞎猜一下,可能很多流动性不高的广义美元根本统计不到,或者统计到了美联储不愿意公布。
调个美国历史数据对比一下,2017到2019年,美国名义GDP增加量(1.8万亿,+9%)是M1增加量(0.33万亿,+9%)的5.4倍,甚至是M2增加量(1.5万亿,+11%)的1.2倍。
哎,我不是川粉,真不是。那几年美国的基础经济循环确实做得挺不错的,不过时也命也。平心而论嘛,一旦你洞见美国社会的真实状态,面对新冠,你也会觉得既然横竖都是一刀,把钱拿去打口好棺材,好过买口烹自己的大锅。
说回当下的美国经济问题。
M1增加400%,M2增加38%的情况下,CPI只不过从2019年末的258涨到了2021年末的280(+8.5%),这是印钱引起的通货膨胀吗?
但另一方面,这个物价必须控制住,cpi两年涨了8.5%但名义GDP只增加了8%,美国的蛋糕变小了。再考虑到分蛋糕上的不公平,上层和下层的食利阶级所分到的蛋糕显著变多,而中间的诚实劳动者却没有得到足够比例的蛋糕,切身的体会着物价上涨所带来的生活成本提高,最终不得不选择消费降级,后果就是普遍而言的消费力下降,同时劳动意愿降低。
数据上的表现就是劳动参与率和失业率双双降低,但缺工却十分严重,生产恢复缓慢。
因此,美财长耶伦希望今年(2022)底前把cpi控制到2%。
这是一个很恐怖的任务,尤其是和经济恢复合并在一起时候,现在美国的M0是6.4万亿,按照疫情前经济循环OK时的比例,这个量级的M0要对应40.8万亿的名义GDP,和当前差值是17.3万亿(+73.8%)。(同样的估算方式中国国内经济完全恢复所带来的额外通胀只会有5.3%)
(这里虽然要避免使用货币乘数这个词,但实际概念类似。)
所以,以现在的节点粗略估计,美国经济一旦完全恢复,开始良好循环,美国将面对73.8%额外的通货膨胀。
虽然不可思议,但是美国的数据就是这样,即使印了那么多钱,被破坏的流动性依然是支离破碎的,循环碎成了渣渣。因此我们看到随着美国经济的恢复,通货膨胀一路走高(这里面还存在着垄断商操纵价格和国会议员发国难财,这个已实锤,不再赘述)。
2021年12月cpi同比增长的7%,看着好像二阶导数专为负值了,但这其实只是因为12月含一个holiday season,每年这个时候cpi增速都会变慢一点。
第一点,很明确,就是经济转起来,别都把钱焐着生蛋,多投资,多消费。但仔细看看就会发现,美国民众消费已经很给力了。
名义个人可支配收入两年增加了1724.5美元。
名义个人消费支出两年增加了1736.9美元。简单计算,消费收入比这两年是提高了的一点的(89.3%→90.4%)。
甚至消费占GDP的比重也是提高了的。
同时存款率也来到了疫情前的低水平。应该说美国的居民已经卯足劲儿消费了(政府也是铆足了劲在消费),所以,问题大概在于美国企业的消费严重缩水,或者说是生产和再生产消费减少了。原因也算明确:
生产普遍变贵了。
相比疫情之前,美国的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提高了20%,远高于cpi增量,生产成本提高过快(快过cpi),导致自己生产的产品更加没有竞争力了,越生产亏得越多,自然没有生产热情。
一个简单的解决思路就是把国内物价提起来,加关税,搞贸易保护,利用爱国热情,搞MAGA。(眼熟吧?但我真不是川粉。)
实际上这并不可行,美国的消费/可支配收入比例已经高达90%了,再提物价会使更多在就业市场处于弱势的人活不起,而被逼上梁山(零元购)。
而且目前的情况是,物价因为垄断而在少数领域提升过快(肉,油,房),而劳动者的收入也没有跟上,导致其他领域物价没有了上升空间。同时高端消费品和低端消费品之间的体验壁垒也并没有很高,于是消费者开始主动消费降级,包括住房,也开始从城市核心地带高价格低体验的单元房/联排别墅向郊区甚至城乡结合带低价格高体验的独栋别墅迁徙。这种工作和生活中心向低人口密度地区的转移也让依托高人口密度多样化需求的服务业雪上加霜。
可以看到,美国的经济问题是各阶层实体理性决策的结果,要扭转起来会格外的困难。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政府正在做的一些反自由主义,反垄断,甚至反科学反常规的尝试,目的是尽快恢复经济循环,尽快恢复常规运行模式,以尽快遏制住不断流失的人才、资本,以及未来期望。
然而一旦循环恢复,生产力发展恢复,那美国便不可能保持名义GDP/M0比为3.6,美国经济健康时比值应该在6左右,现在这个值偏离正常值太远了,循环恢复之后通货膨胀势必会直冲云霄。
而这一波能给美国印出来的纸无限赋值的老实人变聪明了,也会算账了,甚至还展示了一下腹肌。其他经常被割的经济体也割出了经验,纷纷选择了毒丸策略,先展示自己有搞飞自己通胀的能力,反正也不指望自己的主权货币国际化,贬值通胀都不算事,工资也跟着涨就是,这种情况,美元进去反而更亏。
所以,美国这一波大约是要自己吃掉自己产的通胀了,而这一点则会和短时间快速恢复经济循环的目标相矛盾。若两年恢复经济循环,就需要承受每年30%的通货膨胀;若五年恢复经济循环,就需要承受每年10%的通货膨胀。
但如果不控制通货膨胀,美元因此大幅贬值,那恐怕会影响美元霸权。其实这已经有所显现了:
如果美元币值继续大幅度变动,放弃使用美元结算的项目会越来越多。美元霸权也就可能迎来终结。
尤其是当美国的高科技装备研制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对美国的预期降得越来越低的时候,这种情况就更容易发生。美军能按住零星的起义,却已按不住如燎原之势的大范围起义。
于是,现在对美国的预期会越来越悲观,美国越来越可能需要通过“卖国”来维持自己的国体,只不过是卖给谁,卖多少,卖什么的问题:
你看我们还没有讨论新冠的病理性影响:若日后新冠都如omicron这样,那每六个月全部员工感染一遍新冠,不考虑死亡和后遗症,光是无序的病假隔离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就会远大于每六个月完全停工两周。每年算52周,企业的运营效率因为新冠降低便会大于1/13=7%,基本上会把大部分美国企业的利润都亏完。
你看,无论美国怎样选择,美国的霸权看起来都要维持不住了。
物价涨得确实满厉害的,前两天刚算了一下,我们一家四口,2021年花了14万美元。没买什么奢侈品,没有长途旅行,一周叫一到两次外卖,小孩没读私校。
别的不算,每周进一次Costco 没个两三百出不来,买的食物基本都吃完了也没什么浪费,加上去中国超市买菜的钱,外卖钱,一个月光是吃饭就要两千多,恩格尔系数爆表。
不过有大半年的时间我家里请的是住家保姆,有五口人吃饭,为了省钱每周自己开车单程三十几迈接送阿姨。后来老二去了daycare,我们就只能请半天的通勤保姆了,还是千挑万选找了个工钱便宜的老太太。五六十岁带孩子的保姆,最最起码也要四千一个月往上了。
幸好今年我跳槽进了工业界,否则还真的会有点压力。不过话说回来,今年用工荒加通胀,愿意工作的人只要跳个槽收入涨两三成是最起码的,我年底的时候没promote公司都主动给我涨了两成薪水。某些工种比如装修师傅卡车司机,收入都是翻着倍的涨,这点物价上涨不至于影响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就知道会有很多阴阳怪气的人,说物价上涨也不行,说不上涨也不行,反正都让你们懂完了。在美国生活怎么会了解美国呢?对吧?
我家收入和开销确实不具有代表性,我家之前请的那个住家保姆更能代表蓝领阶层的收入吧。阿姨一家是江苏常州人,农村的没什么文化,之前一直在上海打工一个当保姆一个清洁工。女儿女婿八零后和我差不多年纪,大专学历,以前在国内是一个当前台一个送外卖,有个女儿。前几年美签比较容易的时候全家拿着旅游签证黑了下来,z庇留下来的,绿卡也还没有。现在他们一家有三口人在工作,她当保姆,她老公刷盘子,她女婿当卡车司机,女儿生了个老二在家带孩子。一家人都是现金工,一年下来全部收入到手有16万到20万美元不等(卡车司机收入比较高,保姆也不便宜,她当时就是想涨价我觉得太贵了,孩子也两岁了就请她走了)。
开销方面,她家在北郊我们本地最好的学区租了一套town house月租1800,开一辆尼桑七座车去年买的新车,因为收入都是现金,她家还拿了各种福利,食品卷医疗白卡之类的一个不少。外孙女已经上初中,虽然没有绿卡也能就近入学,读的学校是本地最好的,钢琴芭蕾一个不少学。她家现在的生活基本上可以类比为一家子都是外地人在上海打工,没有户口却可以送孩子读上海的复旦附中,住个小联排,开辆上海牌照的新车。虽然没有上海户口不能领养老金,但是手头攒了不少钱可以等孩子长大了自己回老家去养老。
大V还转了一个图,应该是美国人自己分析的重大军事活动与CPI的关系。
==============
补一个大V贡献的图,美国供应链指数。
含1948年到现在的情况。
大家可以数一数波峰,找一找对应的时间,以及波峰跟通胀的关系。
再看看是否跟美国的军事扩张、收缩节奏有相关性。
=============
记得知乎大V曾贴过美国历史通胀数据图,
时间上看,二战以来,美国的历次高通胀波峰,其前端三年内都是美国海外军事行动的大收缩。
所以能否这样看:
正常海外扩张年份,美国的通胀可以通过货币政策与世界劳工抹平;
一旦其海外军事行动大收缩,就进入到还债阶段,于是对内提高通胀,加快债务偿还;
由于战争是要驱动其国家公民对外行使军事暴力,需要针对性的经济利益驱动,于是前期需要针对性的对内发债,完成利益蛋糕的准备,收缩来临后再还债;
至于这个高通胀,是行政主观因素使然,还是经济客观规律使然,不得而知,可能半斤八两?
因此美国的通胀,如果大幅升高,必然是其国土内部综合因素的体现。剔除掉疫情的特别债务,这部分的债务应该比较好算清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