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亚特兰大警察6月12日枪杀黑人后警察局局长辞职?

回答
2020年6月12日,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发生了一起备受瞩目的事件,一名黑人男子雷沙德·布鲁克斯(Rayshard Brooks)在被警察射杀后,引发了广泛的抗议和公众的强烈反应。事件发生后不久,亚特兰大警察局局长埃丽卡·西尔斯(Erika Shields)宣布辞职。

要理解这一事件的背景、影响和相关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事件经过回顾:

事发经过: 6月12日晚间,警方接到报案称,一名男子在一家快餐店的停车场内睡觉,阻碍了交通。到达现场后,两名警察与布鲁克斯发生了争执。在争执过程中,布鲁克斯夺取了其中一名警察的泰瑟枪(Taser),并朝警察开枪,随后逃跑。在逃跑过程中,布鲁克斯转身并再次朝警察开枪,此时,另一名警察向他开了枪,导致布鲁克斯死亡。
视频证据: 事件的大部分过程被现场的监控摄像头和警察的随身摄像头记录了下来。这些视频成为了分析事件性质的关键证据。
警方后续行动: 涉事警察洛加斯(Garrett Rolfe)被指控犯有过失杀人罪。另一名在场的警察德文·布罗德里克(Devin Brosnan)则被指控犯有刑事不当行为。

警察局长辞职的原因和影响:

1. 回应公众愤怒和要求: 布鲁克斯被枪杀的事件,发生在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被明尼阿波利斯警察跪杀仅仅几周之后。当时的美国正处于一场由“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运动引发的广泛反种族歧视和警察暴力抗议浪潮之中。亚特兰大的事件迅速成为焦点,公众对警察暴力,尤其是针对非裔美国人的暴力,表达了极大的愤怒和失望。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警方领导层的问责成为民众的普遍呼声之一。
2. 承担责任的姿态: 警察局长埃丽卡·西尔斯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就宣布辞职,这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对公众愤怒的回应,并试图以此来平息事态,展现警方对解决问题的诚意。她表示,她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时机让她离开,并相信这是为了城市的最佳利益。
3. 内部和外部压力: 除了公众舆论的巨大压力外,警方领导层也可能面临来自市政府、民选官员以及警队内部的压力。在如此敏感的时刻,一位受人尊敬的警长辞职,也可能是一种避免进一步政治化的手段,或者是在权衡利弊后做出的决定。
4. 对警务工作的反思: 布鲁克斯事件以及随后爆发的抗议,再次凸显了美国警务工作中存在的深层问题,包括种族偏见、过度使用武力、以及处理敏感情况的培训和策略。警长的辞职,或许也与对现有警务模式的反思和改革的呼声有关。
5. 对警民关系的冲击与重建: 在一个本就高度紧张的警民关系时期,这类事件极易加剧不信任感。警长的辞职,可能会为新任领导人带来一个重塑警民关系、重建信任的机会。然而,一个人的去留并不能直接解决系统性的问题。

对事件的解读和后续思考:

正义与问责: 布鲁克斯事件引发了对正义和问责的深刻讨论。涉事警察被起诉,体现了对警察暴力行为进行法律追究的尝试。然而,许多人认为,即使警察被定罪,也只是解决问题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如何从根本上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改革的呼声: 这起事件进一步强化了要求警察系统改革的呼声,包括但不限于:加强对警察的培训(尤其是在处理心理健康问题和危机干预方面)、限制或禁止使用致命武力、提高警方透明度、以及进行更严格的监督和问责机制。
“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的影响: 这一事件是“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持续发酵的又一个重要节点。运动的广泛参与和社会关注,迫使公众和政府不得不认真面对和解决系统性种族主义和警察暴力的问题。
警长的个人选择与职业考量: 埃丽卡·西尔斯担任亚特兰大警察局长多年,是一个有经验的领导者。她的辞职,可能包含了个人职业生涯的考量,也可能是在极端压力下的艰难决定。她的离开,在某些人看来是负责任的表现,而在另一些人看来,这可能只是一个表面化的处理方式。

总结:

亚特兰大警察枪杀黑人事件及随后警局局长的辞职,是美国当前社会对种族歧视和警察暴力问题的集中体现和反应。这起事件不仅触发了广泛的抗议,也推动了对警务系统改革的更深层思考。警长的辞职,是在巨大的公众压力、政治考量和对警民关系的考量下的一种应对,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也并未完全解决问题的根源。未来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实质性的改革,来回应社会对公正、平等和安全的诉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貌似是头一糟,局长迫于形势压力,由于属下警察缘故,不得不辞职。

这就有意思了。

因为黑人违法、闹事、拒捕是每天每时每刻的都发生的事情,现在这个局长因为属下警察放枪打死了夺警棍逃跑的黑人,下次发生了相似的情况,警察开枪还是不开?

不开枪震慑的话,以后你警察还想逮得住黑人?

如果继续开枪的话,局长还想继续辞职?


等着看吧,上辈人贪得元厌、残暴无人性从非洲抓来黑人当奴隶,现在到了后代还孽债的时候了

user avatar

“杰伦新歌的前奏和『人生的旋转木马』有点像”

A.杰伦新歌和人生旋转木马有点像

B.杰伦新歌疑似抄袭人身旋转木马

C.杰伦新歌抄袭日本人写的曲子

D.杨坤说他十八年前就比杰伦强

问题是,人家说的是,前奏!有点像!而且前奏还是编曲,和杰伦写歌创作没半毛钱关系啊。可是部分文化水平低的粉丝看不见的,他们的骂声已经溢出了屏幕

出事警察局长:黑人假释犯不当行为后被警察击毙。

A.黑人不当行为后即被警察击毙

B.黑人因为一些小事被警察击毙

C.黑人被白人警察击毙

D.黑人因琐事被白人残忍射成蜂窝

0元购行动又发起了通知,板载!对了,白宫得改名一下!巧克力那个叫奶黄色!大总统眼眶再不处理就是赤裸裸种族歧视!

user avatar

Atlanta还因为这事又暴乱了呢。

现在美国抗议的问题是,只要黑人出事了,就能闹起来,参与抗议的人完全不在乎事情的来龙去脉。

他们需要的只是“警察打死黑人”这个概念,使抗议行为合理化,至于射杀黑人这件事本身是否合理,他们才懒得去管呢。

这就是刻意诱导下种族主义被完全点燃的后果。

想较好解决这个问题,最可行的方法就是像懂王之前说的那样,派军队来收拾摊子,但民主党不许啊。

民主党不仅不许镇压,他们还要下跪,求着黑人祖宗们赶紧闹,使劲闹,把懂王闹下台。

但就算懂王最后下台了,种族这把火越烧越旺,民主党自己能控制的了吗?


对原答案的补充:

(原答案在本段后面)

我懂很多人的想法:Brooks的行为有正当性,如果不是之前Floyd的事让他内心恐惧警察,Brooks也不会拒捕。

可是,Floyd事件和两名警察无关,美国现在的大环境不是他们两个人能决定的。

而对于两名警察能做的———处理Brooks酒驾这件事,他们两个在执法时,完全符合流程和规定。

因此,仅针对本件事而言,警察无过错。Brooks针对他们做出的拒捕、夺枪和持枪威胁行为,就是不合理的。

不同意见欢迎评论区冷静讨论,拒接抬杠。


针对评论区的质疑,讨论一下警察的行为:

1. 争执开始前警察的流程没什么问题:

依据美国1988道路交通法案,警察发现疑似酒驾先问讯,如果确认酒驾,则可以将其拘捕带至警局

Police procedure when encounter drunk driving:

s. 10 The Road Traffic Act 1988 states:

(1) [...] a person required [...] to provide a specimen of breath, blood or urine may afterwards be detained at a police station (or, if the specimen was provided otherwise than at a police station, arrested and taken to and detained at a police station) if a constable has reasonable grounds for believing] that, were that person then driving or attempting to drive a [mechanically propelled vehicle] on a road, he would [commit] an offence [...]

2. 针对Brooks举枪后警察的反击:

在看见Brooks持电击枪瞄准自己时,警察开枪完全是下意识的反应,目的是保护自己,哪顾得上对方,连开三枪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果真是刻意想杀Brooks,完全可以在追逐时就瞄准脑袋一枪解决,何必非要等到对方瞄准自己再手忙脚乱连开三枪。(评论区提醒,连开三枪是解除武装威胁的标准流程)

3. 唯一称得上有争议的一点,就是警察开完枪后在原地等待了两分半钟,而没有立刻叫救护车,这也是左媒抨击最多的地方。


以下是原答案:

我之前看Floyd事件的视频时,感觉非常难受,那三个警察做的确实过分,应当受法律制裁。

但对于12号警察射杀Brooks的事,我觉得警察的行为是合理的,如果硬要挑错,可能就是他们出于责任意识,跑去管了黑人的破事。

所以抗议的人把这两件事混为一谈,简直是笑话。

我猜可能有人不知道事件缘由,所以我找到一个比较详细的报道,内容具体到当天的每一句话(不想看大段英文的话后面有大致中文总结):

According to the Georgia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police responded to the Wendy's following reports that a man was asleep in his vehicle in the drive-thru.
The beginning of the incident is seen in footage from a body camera worn by Brosnan. The footage shows the officer arriving at the scene and approaching Brooks' vehicle in the drive-thru line. According to the timestamp on the camera, it's just after 10:40 p.m. ET on Friday.
Brooks is apparently asleep behind the wheel, and Brosnan knocks on the window to wake him up. The officer opens the door and says to Brooks, "Hey man, you're parked in the middle of the drive-thru line here." At first, Brooks does not appear to respond.
When he does wake up, Brooks appears disoriented and incoherent. Brosnan asks whether he's tired and then tells Brooks to pull over into a parking spot. Eventually, Brooks moves the vehicle after some more prodding from the officer, who had to wake Brooks a second time.
Brosnan approaches Brooks' parked vehicle and asks him whether he's been drinking. Brooks tells the officer he had only one drink. As Brooks searches for his license, Brosnan radios to make several requests for another officer to conduct a DUI test.
At one point, Brooks tells Brosnan that he's visiting.
"Who are you visiting?" the officer asks.
"My mother's gravesite," Brooks says.
"Oh, I'm sorry to hear that," Brosnan says.
A few minutes later, Rolfe arrives on the scene. After a quick explanation from Brosnan, Rolfe begins questioning Brooks as to how he got there. Brooks insists he doesn't remember being in the drive-thru line, and it appears he doesn't know where he is.
A few minutes after 11 p.m., Rolfe begins a field sobriety test. Brooks asks, "What should I do, sir?"
After several tests, Rolfe asks Brooks how he feels on a scale of 1 to 10.
"I feel kind of good, sir," Brooks says.
Rolfe then uses a Breathalyzer on Brooks, who explains he had been drinking and that it was his daughter's birthday.
"I think you've had too much to drink to be driving," Rolfe says. "Put your hands behind your back."
According to the body camera footage, it's 11:23 p.m.

这一部分简单来说就是警察Brosnan和Rolfe发现黑人男子Brooks在自己的车里睡觉,当时他的车停在汽车餐厅的购物通道上,所以他们敲窗户叫醒了Brooks,让他把车开到停车场里去。但Brooks神情恍惚,开车时还失去了方向,警察因此怀疑他酒驾,让他下车接受检查。


But as Rolfe attempts to handcuff Brooks, a struggle ensues.
It's hard to discern what's happening in footage captured by cameras worn by Brosnan and Rolfe. Both body cameras fall off in the altercation.
But dashcam footage from the officers' cruisers shows the three men on the ground struggling with each other. The footage from Rolfe's dashcam shows Brosnan readying his Taser as Rolfe holds Brooks from behind.
"You're going to get Tased," one of the officers says.
Another video filmed by a bystander in the drive-thru begins shortly after the struggle starts and shows Brooks grab the stun gun.
"Hands off the f***ing Taser," one of the officers says. "Hands off the Taser."
The struggle continues as one of the officers says, "Stop fighting."
Eventually, Brooks gets hold of the Taser and breaks free. As he stands up, he hits Rolfe in the face.
Rolfe steps back and unsheaths his own Taser, which he fires on Brooks as the man runs away, with Rolfe close behind.

经过问询,警察确定Brooks喝了酒,因此要暂时扣留他。在警察试图给Brooks带上手铐时,他激烈的反抗导致三个人陷入争执。Brooks在混乱中抢走了警察的电击枪,并且挣脱逃走,而Rolfe则紧跟在后面。


Only one camera, a surveillance camera from outside the Wendy's, captured what the others did not: the moment the encounter turned fatal.
In the surveillance video released by the GBI, most of Brooks' encounter with the police occurs just out of frame.
But as Brooks runs from the officers, he comes into view of the surveillance camera, followed by Rolfe. Both are carrying Tasers.
Rayshard Brooks was killed a day before he planned to celebrate his daughter's birthday
As he follows Brooks, Rolfe is seen switching the Taser from his right hand to his left, and reaching for his gun.
At that moment, Brooks turns back and appears to point the Taser at Rolfe, who unholsters his handgun and fires.
The footage shows Brooks fall to the ground.
While the surveillance camera filmed the moment Brooks fell, it did not include sound. But all the other cameras captured the sound of three gunshots.

摄像头拍摄到的视频显示,在追逐Brooks时,Rolfe把电击枪收了起来,从皮套里换成了真枪。而当Brooks转身用电击枪瞄准了Rolfe时,他果断地用真枪还击,连开至少三枪把Brooks放倒了。


警察叫你接受检查,

你反抗就算了,还给警察脸上来了一拳;

打就算了,还抢了警察的电击枪;

抢也就算了,还举起枪瞄准警察?

你这么作,可不就指望着这个结局?


怕有人理解错,我解释一下:

“作”这个词我特指Brooks举枪瞄准警察的行为。

反抗我可以理解,因为他从内心深处不信任警察,但瞄准这一举动我无法理解,完全没有必要。

举枪在美国是绝对的红线行为(作死行为),威胁性太高,给了警察开枪的正当理由,而对Brooks本身收益几乎为0。


这个问题突然火了,那请允许我尝试拯救一个冷门回答:

7000字长文,纯学术问题,有兴趣欢迎阅读。

user avatar

我要是那两个警察的其中一员,我肯定不会开枪,我会让这黑人跑,我就不追了。

何必呢,拿走的是个电击枪,又不是真枪。

这事儿要是在大游行之前,我可能会选择开枪,现在游行还没结束,我打死了黑人,我就是罪人,你看,最后搞得局长大哥都辞职了。甚至殃及池鱼,便利店都被烧了。

那你问:“黑人如果拿走了电击枪,去行凶伤人怎么办?”

那还能怎么办?

我倒是觉得现在这大游行,行凶伤人的黑人那么多,也不差这一个了。真枪他们都有,还差这一个电击枪?

归根结底,这问题就不是哪个人能够凭借一己之力解决的。

有人说搞禁枪,拜托,这事儿真不是军火商是反对主力,而是大量的民众自己也很反对。他们最基本的一个逻辑是:“现在搞禁枪,好人遵从法律,把自己的枪交上去,坏人直接找个地儿把枪藏起来,到时候好人遇见坏人,连自卫的能力都没有,坏人随便入室抢劫,好人都没办法反抗。”

有道理吗?

有道理。至少必然会有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的阵痛期。

由于黑人天然犯罪率高,所以他们把枪藏起来的可能性必然大。

到最后,黑人在大街上都是横着走,白人看着他们就躲。然后警察还不能随便搜查,随便镇压黑人,因为政治正确。只有等到犯罪发生了,警察才姗姗来迟。

怎么解决?

解决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坚决镇压那些挑事儿的人。

黑人犯罪率不是高么?我就搜查你。你不服?我就让你服!黑人如果继续挑事儿,那就继续镇压。

断网,封锁消息,继续镇压。

软硬皆施,给听话的黑人很多好处,给不听话的花生米。

直到哪一天黑人都服了,犯罪率低了,再罢手。

你说这套流程行么?反正在中国没问题。

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我们镇压暴恐分子的态度有多么的坚决。

暴恐分子犯了罪,立马就往大山里跑,我们的军人全副武装,在大山里追踪了几个月,全部击毙。

这就叫力度,有了这种力度,才能让那些人害怕。

美国人做不到,那就自己吃苦果吧。

只有不违法犯罪的黑人的生命才是珍贵的,违反犯罪的,不配说出“生命珍贵”这句话。

user avatar

弗洛伊德完全没有反抗,乖乖听话,被警察跪杀,确实冤。

这位老哥,抢了警察的泰瑟枪,还拿枪指着警察,这放在哪里,都有可能被击毙的……除了hongkong。

美国的事情,越来越魔幻,黑人说冤,种族歧视白人警察把我们不当人,杀人如杀鸡;白人红脖子也说冤,“黑命贵”,惹不起惹不起;警察也喊冤,我们受苦受累冒生命危险,因为几个人渣,被你们骂成都是人渣了;亚裔高华也喊冤,说我啥都没干,我还支持特朗普,结果被你们黑白一起欺负,抢老娘珠宝店不说,还打断腿……

弗洛伊德的事情不解决,这里警察正当执法,局长却推卸责任辞职了……政客们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煽风点火,明摆着“挑动群众斗群众”,自己置身事外啊。

就白左小清新、安那其们最开心,“天下大乱,形势大好”,白盔白甲,西雅图街头自治,唱歌跳舞,用爱发电,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走过路过的,都捐出10美元来……

什么叫用“种族矛盾”掩盖“阶级矛盾”啊?

种族、女权、同性恋、环保主义都来了,乱纷纷你唱罢我登场,一个个抢着给民主党政客做嫁衣裳。

真正的资本家们笑歪了嘴,你们砸的是你们底层自己的东西 ,抢的是底层自己的钱,烧的是自己街区的商店、超市、快餐店……和我黄老爷有什么关系?将来要重建,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老子还不是能赚钱?

这也是“天下大乱,形势大好”。


user avatar

本来我以为警察辞职是迫于无奈,但今天看了马前卒工作室的睡前消息,感觉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美国警察已经全国串联,成立了各种互助组织。警察工会有钱有势,游说国会拨款,钱拿来给警察发福利,还有各种额外费用。跪杀黑人的警察就是在警察工会出钱后,就保释出来了。每次出了事情,警察就辞职,避避风头,然后警察工会会在事后再次聘用他,警察在美国已经成了一股黑恶势力了。

这件事的警察局长,估计也是如此,这是对政府的要挟,你敢惩戒警察,全警局都辞职给你看,不怕把事情搞大,威胁政府

bilibili.com/video/BV1Q

user avatar

回顾今年2月,佐治亚州黑人青年艾哈迈德·阿贝里在慢跑时遭一对白人父子枪杀,当地一家电视台5月发布记录事发时刻的一段视频,引发民众愤怒。

6月13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中心一条街道的路面上用油漆涂写了“BlackLives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标语。

在本月13日,美国南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又有民众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活动,抗议前一天该市白人警察在执法中枪杀一名27岁黑人男子。黑人被枪杀,再次引发局势升级。

事情的经过是:根据事发快餐店12日晚间监控录像显示,一名黑人男子在快餐店外停车场与两名白人警察扭打。其间,该男子从警察手中夺过一支电击棒后逃走,警察立刻追赶;男子突然转身并用电击棒指向一名警察,这名警察随即向男子开枪。

根据佐治亚州调查局13日公布的初步调查结果,警方12日晚接到报警称,有一名黑人男子在快餐店门口停车并在车内睡觉,影响其他顾客停车取餐。警方赶到现场后对这名名为莱沙尔德·布鲁克斯的27岁黑人男子进行酒精检测,结果显示其曾饮酒。检测过程中布鲁克斯曾抵抗,警方欲将其逮捕。布鲁克斯遭警方枪击后,被送往医院但不治身亡。

涉事警察执法方式惹争议

美国的法律给予警察执法很大的权利,在警察执法时,只要他有理由相信自己正在和一个有武装(比如枪)或者危险的人打交道,认为会导致自己或公众受到生命危险时,允许使用致命的武力。

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美国公民被怀疑违法时,需要马上举起双手,放在让警察看得到的地方。因为历史多次证实,如果隐藏双手,又没有听从警察的指挥(如逃跑),警察有理由怀疑你持枪威胁到他自己或周围人安全,而不必要看到真正的枪,就可以对犯罪嫌疑人开枪,即使犯罪嫌疑人将面临严重的人身伤害危险甚至死亡。

所以这次亚特兰大事件中,布鲁克斯被击毙,开枪警察是有法律上的正当理由的,因为他拒绝配合,并且抢夺了警察的电击枪,在逃跑过程中试图对警察射击。有一些人认为电击枪不属于致命武器,但是,美国法律对于什么武器属于致命武器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一般来说,任何对警察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物品,哪怕是一根木棍,都可能被界定为致命武器。事实上,根据已有的判例,警察因此承担法律责任的几率不大。

不过,这次事件也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巨大关注和争议,包括受害者的律师家人以及许多民众认为,布鲁克斯当时在车上睡着了,警察执法为何不能以一种更缓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而要以一种逮捕的方式导致嫌疑人受到惊吓,从而激发他的恐惧情绪而逃跑。尤其是一开始时,这位醉酒男士的行为并没有对社会造成特别大的危害。

民众认为,警察的态度包括动不动就强制拘捕的方式,对嫌疑人会造成心理上很大的惊吓和恐惧,尤其在嫌疑人没有对社会造成重大危害的情况下。不管多恶劣的杀人犯,美国各州法律多数都没有判死刑,却因为警察拘捕刺激下的反抗就枪毙,民众认为很不合理。

同时,有民众提出,按照过去某警局庭审时的说法,警察对嫌疑人使用电击枪并不是用致死的武器。那么,当民众使用电击枪对警察挥舞时,也不应该成为对警察有致命威胁的认定,法律规定只有警察认定生命受到威胁时才可以开枪或使用致命武力。

截至6月13日,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数已突破207万,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1.5万。在疫情依然得不到控制的情况下,暴动一直处于星星之火可以燎然的态势,这个崇尚自由至上的国家,如何才能得到安宁?

期待当地国家领导人尽早带领该国人民尽快走出困境,世界是一个共同体,在鲜活的人命面前,都值得珍惜。


user avatar

人在美国,涉及美国政治匿了

建议大家先看视频,两个警察。一个娃娃脸,先来的,调查后本来没准备怎么样,让他去旁边睡就好了。

后一个警察,长脸的老手,来了之后就有严办的意思,强行接手娃娃脸的案子,从头开始询问死者,后面的才有一系列测试,拘捕,拒捕,打斗直至射击。

其实美国对酒驾非常松,因为大家都开车,大多数地方没什么公交,打车也很贵。20分钟车能要你6杯鸡尾酒 or 两个人饭钱。所以现实是,警察会在酒吧街站岗维持治安,明明这帮酒吧出来的人都要开车回家,但一辆车都不查……

警察都是业主捐出来特别维持治安的。因为酒吧街一般在闹市,而众所周知美国闹市传统上治安最差,所以他们的存在很有必要。但如果他们查起酒驾,本来酒吧算略奢侈,一杯啤酒就是一顿麦当劳套餐,你还要搭上10杯酒钱打车,没人会来玩了。(国内应该不敢想吧,好多警察还专逮饭店一条街呢)

所以即便法律规定了种种,很多情况就像娃娃脸一样放了。

我能感觉到后面的大长脸就是来找事的,也就是所谓“系统性歧视”,最后才弄出了这个悲剧。虽然他严格执法,你没法说他错了。但事实就是他在很有弹性执法的地方选择了严格,我不评价对错,说个观点供大家参考一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0年6月12日,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发生了一起备受瞩目的事件,一名黑人男子雷沙德·布鲁克斯(Rayshard Brooks)在被警察射杀后,引发了广泛的抗议和公众的强烈反应。事件发生后不久,亚特兰大警察局局长埃丽卡·西尔斯(Erika Shields)宣布辞职。要理解这一事件的背景、影响和相关.............
  • 回答
    关于美国亚特兰大和明尼阿波利斯部署少年后备役军官训练营(JROTC)以及“国防生童兵”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多重解读的议题。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概念和背景: 少年后备役军官训练营(JROTC Junior Reserve Officers' .............
  • 回答
    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在2021年3月16日发生的一系列枪击案,震惊了全美乃至世界。这起事件造成了8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亚裔女性,并引发了对亚裔美国人社区日益增长的仇恨犯罪的广泛担忧。事件经过及细节:事件发生在3月16日傍晚至夜间,亚特兰大市及周边地区(包括郊区的切诺基县)连续发生四起枪击事件:1..............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美国与欧盟将部分俄罗斯银行移出SWIFT国际结算系统,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一行动深刻影响了国际金融体系、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全球经济运行方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景、影响及可能的长期后果: 一、事件背景与动因1. 俄乌冲突与地缘政治博弈 2022.............
  • 回答
    美国议员提出一项试图阻止在美出生的大熊猫归还中国的法律修正案,这一提案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环境保护及政治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法律依据、潜在影响及争议焦点: 一、背景与提案动机1. 中美熊猫合作的历史 自1972年中美建交以来,中国与美国在大熊猫保护领域建立了长期合作。.............
  • 回答
    美国12月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这一数据(假设为2022年或2023年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数据背景、经济影响、政策反应及国际影响等方面展开详细解读: 一、数据背景:美国CPI的现状与关键变量1. 数据来源与计算 美国CPI由美国劳工统计局(B.............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突破90万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涉及多个层面的分析。以下从数据来源、统计方法、社会背景、政策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数据来源与统计差异1. 官方数据 美国疾控中心(CDC)和联邦政府统计的死亡人数约为90万,但这一数字存在争议。例如,截至2023年4月,CD.............
  • 回答
    《纽约时报》的标题《新冠!撤退!》("Covid! Retreat!")可能是指该媒体对美国在新冠疫情中采取的某些政策或行动的评论,但具体文章内容因时间、语境和立场不同而存在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该标题可能涉及的背景、立场和影响: 1. 背景与可能的立场 时间与事件:该标题可能出现在2021202.............
  • 回答
    美国在疫情后期宣布“打开国门”并调整防疫政策,被视为全球防疫策略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决策背后涉及复杂的国内外因素,其影响也远超单一国家,对全球公共卫生、经济、国际关系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美国政策调整的背景与动因1. 国内疫情形势与政治压力 疫情数据波动:.............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两个事件,需要先明确具体背景和时间点,可能存在一些混淆或误解。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赛的“重赛”事件1. 事件背景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巴西队因交接棒问题被取消资格。具体原因包括: 交接棒违规:巴西队.............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所谓“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的说法,目前并无权威官方渠道证实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且存在多方面逻辑上的矛盾。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 一、信息来源可能存在问题1. 媒体误报或误解 目前没有可靠媒体报道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的具体细节(如时间、演习.............
  • 回答
    美国总统拜登政府是否正式承认“亚美尼亚种族灭绝”事件(即19151917年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是近年来国际政治中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2021年4月24日,拜登在担任总统后首次以官方身份明确承认这一历史事件为“种族灭绝”,但这一表态引发了土耳其等国家的强烈反应,并成为地缘政治博弈中的重要节点.............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超过30万是一个令人深感痛心且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反映了公共卫生危机本身的影响,更揭示了美国社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数据背景与时间线1. 数据统计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实时疫情追踪系统,截至2021年1月28日,美国新冠死亡.............
  • 回答
    深度解析美国 11 月 CPI 同比上涨 6.8%:一次触目惊心的通胀信号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 11 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 6.8%,这一数字不仅再次刷新了近 40 年来的最高记录,更向市场和公众传递了一个强烈且令人担忧的通胀信号。这并非一个孤立的数字,而是多种复杂经济因素交织作用下的.............
  • 回答
    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滩附近一家公寓楼在2021年6月24日发生部分倒塌,造成多人失踪和伤亡。经过漫长的搜救行动,在废墟中找到幸存者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剩余的建筑在2021年7月4日被爆破拆除。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如何看待美国倒塌公寓剩余建筑被爆破拆除?将剩余建筑爆破拆除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
  • 回答
    关于美国将于“9·11”20周年之际从阿富汗全部撤军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对阿富汗自身、地区地缘政治、美国国内以及国际反恐形势等方面。以下将详细阐述:一、 对阿富汗自身的影响这是最直接和最受关注的影响。撤军将深刻地重塑阿富汗的政治、安全和社会格局。 塔利班.............
  • 回答
    《纽约时报》关于“中国不再尊重美国了——合情合理”的文章,无疑触及了当前中美关系中最核心、也最敏感的话题之一。要理解这篇文章的含义及其背后可能反映的观察和逻辑,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理解这篇文章的“标题即论点”:标题“中国不再尊重美国了——合情合理”(China no longer resp.............
  • 回答
    “美国光环”在当代中国青年中消退,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复杂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美国光环”的内涵及其在中国青年心中的演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美国光环”到底是什么?在过去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中国青年对美国的向.............
  • 回答
    如何看待美国和波兰都想经过对方手把米格29战机交给乌克兰?美国和波兰都希望通过对方将米格29战机移交给乌克兰,这一举动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军事战略、法律及外交层面的因素。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事件背景:乌克兰的迫切需求与米格29的特殊性 乌克兰空军的困境: 自俄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