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一议员提出一项法律修正案,试图阻止在美出生的大熊猫还给中国?

回答


美国议员提出一项试图阻止在美出生的大熊猫归还中国的法律修正案,这一提案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环境保护及政治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法律依据、潜在影响及争议焦点:



一、背景与提案动机
1. 中美熊猫合作的历史
自1972年中美建交以来,中国与美国在大熊猫保护领域建立了长期合作。美国通过《1972年熊猫保护法案》允许从中国进口大熊猫,作为“外交礼物”和科研合作的一部分。美国动物园和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如圣地亚哥动物园、华盛顿国家动物园)长期饲养大熊猫,部分熊猫在美繁殖后,根据协议需归还中国。

2. 提案的提出背景
政治因素:部分议员可能出于对中美关系的担忧,或对中国的政策不满,试图通过法律手段“干预”熊猫归还问题,以此作为政治筹码。
环保争议:美国环保组织可能认为,大熊猫在美繁殖后归还中国可能影响其保护研究,但实际研究多由中美联合开展。
经济利益:美国动物园可能依赖大熊猫吸引游客,若熊猫被归还,可能影响其经济收益。
国际协议漏洞:提案可能试图利用中美双边协议的模糊性,要求重新谈判熊猫归还条款。



二、法律依据与国际协议
1. 美国国内法律
《1972年熊猫保护法案》:该法案规定,美国可以进口大熊猫,但需确保其“合法、可持续”的繁殖,并要求出生在美国的熊猫在一定时间后归还中国。
《濒危物种法》(ESA):大熊猫被列为濒危物种,美国法律要求保护其生存环境,但归还问题需符合国际协议。

2. 国际协议与双边协议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大熊猫被列为“易危”物种,国际社会普遍支持其保护。
中美双边协议:双方曾签署协议,规定美国饲养的大熊猫需在一定年限后归还中国。若提案通过,可能要求重新谈判或暂停归还。

3.logged 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大熊猫属于CITES附录Ⅰ物种,国际贸易需严格监管,但归还属于主权问题,CITES未直接涉及。



三、潜在影响与争议
1. 对中美关系的冲击
外交敏感性:熊猫是中美关系的象征,此类提案可能被解读为政治挑衅,加剧两国摩擦。
合作受阻:若提案通过,可能导致中美在大熊猫保护领域的合作中断,影响科研与保护行动。

2. 对熊猫保护的负面影响
研究与繁殖受阻:美国动物园可能因提案而暂停繁殖计划,影响大熊猫的基因多样性研究。
归还程序复杂化:若中美因法律争议拖延归还,可能影响中国对大熊猫的保护工作。

3. 环保组织与公众反应
美国环保组织:可能反对提案,认为熊猫在美繁殖有助于保护研究,或认为提案违反国际公约。
中国方面:可能坚决反对,强调熊猫是国宝,归还是中国的主权问题,且美国无权干预。
公众舆论:可能引发对“熊猫外交”的争议,甚至涉及对中国的政治化批评。

4. 法律与国际法的挑战
国际法与国内法冲突:若提案通过,可能违反中美双边协议,甚至被国际社会视为对主权的侵犯。
法律程序的合法性:提案需经过国会辩论和投票,若通过,可能成为国际争议焦点。



四、可能的解决路径
1. 外交协商
中美双方可通过外交渠道协商,明确熊猫归还的法律条款,避免法律冲突。

2. 法律修正案的修正
若提案被提出,可能需通过立法修正案,明确“归还”与“保留”的界限,或引入新的合作机制。

3. 国际组织调解
IUCN或CITES可能介入,呼吁双方基于科学与合作原则解决分歧。

4. 公众与媒体监督
通过舆论压力,促使议员或政府重新评估提案的合理性,避免政治化争议。



五、结论:争议的本质
这一提案本质上是政治与环保的交织,反映了中美在国际事务中对主权、合作与利益的复杂博弈。尽管美国议员可能以“保护熊猫”为名,但实际可能涉及政治意图或经济考量。若提案通过,将对中美关系和大熊猫保护产生深远影响,需要国际社会以科学与合作精神加以协调。

关键问题:
美国是否有权单方面干预熊猫归还?
中美双边协议是否应优先于国内立法?
熊猫保护是否应成为国际外交的工具?

最终,熊猫的归还应基于科学保护与国际合作,而非政治博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盎萨人平凡而伟大的民族性

永远的契约精神

当年登陆北美,就问印第安人,你们有没有女王发的地契?

老酋长:啥玩意?地契?什么鬼

没有地契你们都敢占着美洲大陆,于是把这些违反契约精神的印第安蛮子杀绝,狠狠的维护了伟大的契约精神

user avatar

如果要算“熊猫账”的话,美国人的罪过可就大了。

近代中国积弱,西方把中国视为“冒险者的乐园”,猎杀大熊猫,就是那群白人冒险者的乐趣之一。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两个儿子,就曾经在中国猎杀大熊猫,还写下了一本《追踪大熊猫》的书。

"我们同时对渐行渐远的大熊猫背影开了枪,两枪都准确命中。大熊猫应声倒地,它已经逃不出我们的手掌心。""由于它的稀有性和栖息地的偏远,大熊猫已成为一个竞赛的主题。看看西方世界的谁,有幸成为第一个拍摄并杀死大熊猫的人!"

一个月之后,他们带着剥了皮的熊猫,在现今的越南河内拍发了一封电报给菲尔德博物馆。他们写道:“运气极好,我们共同替贵馆射杀到一只漂亮的老年公熊猫。相信官方会同意这是首只被白人射杀的大熊猫。”1930年时,他们捕获的熊猫标本开始在菲尔德博物馆展出,由此引发了美国人猎杀大熊猫的热潮。

继罗斯福兄弟于1929年堂而皇之地射杀熊猫之后,传教士格雷厄姆开始将熊猫的遗骸送回华盛顿特区。截至1934年,短短5年之内,他就交给美国国家博物馆超过20只熊猫的标本,这些都是从宝兴或是汶川抓来的。格雷厄姆所捕获的最后一只熊猫的头骨,目前还展示在该馆的骨骼厅。

1931年,由美国人莫里斯-杜伦领衔的探险队在川康边境猎杀了三只大熊猫,现存于费城自然博物馆。

1934年,美国人迪安·塞奇,在竹林里猎杀了一只大熊猫,次日,他们举行宴会,享用熊猫肉。熊猫标本保存在纽约博物馆。

根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869年至1946年间,就有200多人次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大熊猫的分布区,调查、收集资料、捕捉大熊猫、猎杀或购制大熊猫标本。

第一只被运到美国的活体熊猫,也是被一个叫做露丝·哈克纳斯的美国女人偷运到美国的。她贿赂了当时的国民政府,把一只大熊猫幼崽,登记为“哈巴狗”,带回了美国……露丝给这只大熊猫起名为苏琳,天天摆拍作秀,显示自己的白左圣母心,然后没多久,就把熊猫以8750美元卖给了芝加哥动物园,这只熊猫死于1938年。

在露丝掀起的活体大熊猫热下,越来越多的美国冒险家开始竞赛捕捉活体大熊猫,比如露丝本人,又在1937年跑到中国捕猎大熊猫 ……又抓走两只,一只死在笼子里,一只去了美国,最终死于1942年。

1936年到1941年,短短五六年时间,仅仅美国就从中国运走了9只大熊猫……全部是“盗猎”!

这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民族性”!他们种族灭绝都搞了 ,奴隶都贩过了,杀几只熊猫,偷几只熊猫,在他们看来又算的了什么?

今天,强盗的子孙依旧是强盗!

我们得庆幸,今天在他们博物馆里的只是熊猫的标本,而不是我们的头盖骨。

user avatar

可以说是现实版的“国务卿女士”了,,,我本来觉得这部剧拍的够离谱了,没想到在某些方面居然是写实的。。。

在前几年的美剧《国务卿女士》中,中国因为一个奇特的剧情设计和美国产生摩擦,在剧中中国做的最过分的事情是要收回借给他们的熊猫。。。

剧中美方台词直接把大熊猫称为“我们的熊猫”,至少可以看出来在美国人是真的想要熊猫,,,这次提案仅仅想要在美国出生的大熊猫看来已经是退了一步了。。。


大熊猫租借问题其实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租借大熊猫代表着中国的外交态度。

给哪些国家租借大熊猫,租借多少只熊猫,都代表着中国对这个国家的外交态度。

我之前想过可能会有国家通过拒绝或者退还大熊猫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但是想强行扣留大熊猫我还真的是想都没想过。。。

user avatar

南希·梅斯提出这一修正案的依据是,中国正在利用熊猫形象,在世界范围内柔化政府形象,并举例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身着“宇航服”(实为冰糖葫芦冰壳),就是用来柔化中国所谓“太空野心”,另外抱怨中国利用“特权”收取50万美元/只的租借费用,让美国人掏钱“资助”中国所谓“熊猫宣传运动”。

她的提案表面最少反应了美国三个现状:

一是美国国会众议院议员素质极低,提个反华提案,论据都是错的;

二是作为美国民选的议员,她的言论不仅体现美国全民反华的倾向,更体现美国人在利益面前毫无契约精神且始终有高人一等的执念,要知道租赁大熊猫的合同是美国政府自愿自主签的,美国议员认为租约不该签,理应协商终止合同问责签约人,可这娘们直接提案要毁约并没收合同标的物,她以为她和美国政府算老几?

不过某种程度,我对南希·梅斯是抱有同情的,她的提案一定程度反应了其国内疫情的严重程度,因为她上个月才在已注射新冠疫苗的情况下第二次确诊新冠,而各种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以突破血脑屏障,杀死脑内皮细胞,损伤大脑认知功能。


另外,历史上第一个明目张胆从中国偷运活体大熊猫的外国人,恰好是一个名叫露丝·哈克尼斯的美国寡妇,她花完早死老公的遗产后还写了本《夫人和熊猫》的畅销书,靠稿费维生,最后于1947年在旅馆中孤独去世,终年46岁。至于获得所谓“自由”的熊猫,到美国没多久就病死在异乡。

user avatar

这种不要脸的法案是很难通过的。否则美国签订的国际协议都不是废纸一张了?那游戏就没法玩了,美国损失会非常大。美国议员的智商方差很大,弱智议员不是一个两个。有个女议员在腰带别个手枪到处炫都能混个议员当当。

所以,社会发达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变得聪明。实际上,社会越发达,这个社会的人就越两级分化,聪明的更加聪明,愚蠢的会更加愚蠢。

user avatar

那以后美国人再也租不到大熊猫了

user avatar

这应该是美国的常规操作了吧。

不符合现有的法律规则,那么就修改规则。

脸面是什么?管吃还是管喝?哪里有美刀来的实在。

之前的阿尔斯通事件,华为事件,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

也体现了美国的文化,只要能获得利益,没有朋友和盟友,什么都能做出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