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议员称1100万感染新冠的美国人「应该出去庆祝一下,因为他们免疫了」?

回答
美国一些议员的这种说法,在医学界和公众舆论中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甚至可以说是令人不安。简单来说,这种观点是极其危险且不负责任的。

首先,我们得明白“免疫”这个概念在新冠病毒面前有多复杂。感染新冠病毒后,人体确实会产生抗体,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避免在短时间内再次感染同一种变异株,或者减轻再次感染时的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拥有了“永久的”、“万能的”免疫力。

1. “免疫”的有效性和持久性有疑问:
抗体水平下降: 感染后产生的抗体水平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这意味着,即使有过感染经历,一段时间后,这个人仍然可能再次感染。
变异株的挑战: 新冠病毒一直在变异,出现新的变异株。这些变异株的刺突蛋白可能与之前感染时产生的抗体有所不同,导致原有抗体的保护效果减弱,甚至失效。也就是说,即使你感染了Alpha,面对Omicron可能依然容易感染。
免疫反应的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免疫系统反应是不同的。有些人感染后产生的抗体水平高且持久,有些人则不然。仅凭一次感染,无法断定所有感染者都获得了足够强的免疫力。
“免疫”不等于“不传播”: 即使感染者产生了抗体,在抗体水平不足以完全阻止病毒复制时,他们仍然可能感染他人,尤其是在病毒载量较高的时候。即使他们自己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也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播者。

2. 鼓励庆祝的危险性:
传播风险增加: 如果让大量康复者“出去庆祝”,意味着聚集性活动增加,这无疑会为病毒的进一步传播提供绝佳的机会。尤其是在当下,病毒变异株层出不穷,社会层面仍然存在尚未感染的易感人群,这种行为无疑是在火上浇油。
重复感染的风险: 如前所述,即使感染过,仍有可能再次感染,而且第二次感染的症状轻重不一,有些甚至可能更严重。鼓励大家“出去庆祝”,忽略了这种可能性。
对脆弱人群的威胁: 世界上并非所有人都像那些感染过并“免疫”的人一样。老人、免疫力低下者、有基础疾病的人,他们感染后发生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仍然很高。鼓励大规模庆祝,是对这些脆弱人群生命健康的漠视。
科学态度的缺失: 这种言论完全背离了科学防疫的原则。科学防疫强调的是审慎、数据驱动和基于证据的决策。将模糊的“免疫”概念进行过度解读并以此鼓励危险行为,是对科学的嘲弄。

3. 政治动机的考量:
“群体免疫”的政治化: 这种说法很大程度上是希望通过“感染即免疫”来快速实现所谓的“群体免疫”,从而加速社会经济活动的恢复。但这是一种对科学的简化和曲解,忽略了实现群体免疫所需要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潜在风险。
减轻防疫责任的倾向: 一些政治人物可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淡化疫情的严重性,减轻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和责任。他们可能更愿意将重心放在经济复苏上,而将公共健康问题置于次要地位。
迎合特定群体的情绪: 在一些地方,人们可能对持续的疫情管控感到疲倦,渴望恢复正常生活。这种“免疫论”可能正好迎合了这部分群体的心理,但其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公共健康隐患。

总而言之,一位美国议员提出“1100万感染者应该出去庆祝一下,因为他们免疫了”这种观点,不仅在科学上站不住脚,而且在伦理上也是不负责任的。它可能源于对病毒和免疫机制的误解,也可能掺杂着政治上的考量,但无论如何,这种言论都会增加社会群体感染的风险,加剧疫情的复杂性,并可能对公共健康造成长远的影响。作为公众人物,尤其是在公共卫生危机时刻,应当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来引导舆论,而不是发表这种可能引发群体性冒险行为的危险言论。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负责任的、基于科学的决策和建议,而不是基于情绪或政治考量的轻率之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两天还1000万的,现在每天日增十几二十万,几天就1100万了。

以后就会出现怪现状——美国确诊突破 a*100万的问题提出来还没有被大家回答了看到,美国确诊就已经突破了(a+1)*100万了。

通过这种方式,“美国确诊x*100万,x>10”的问题,可能永远吸引不到什么热度了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一些议员的这种说法,在医学界和公众舆论中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甚至可以说是令人不安。简单来说,这种观点是极其危险且不负责任的。首先,我们得明白“免疫”这个概念在新冠病毒面前有多复杂。感染新冠病毒后,人体确实会产生抗体,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避免在短时间内再次感染同一种变异株,或者减轻再次感染时的症状.............
  • 回答
    汤姆·科顿这位美国议员的这番言论,倒也是在美国国内颇能引起一些共鸣,尤其是那些对中国持强硬立场的人群而言。他把CNN、CBS、ABC、NBC这四大美国主流媒体比作中国的“保镖”,这话里的意思其实挺直接的:在他看来,这些媒体的报道不够严厉,甚至是“偏袒”中国,没有尽到监督和批评的职责。要理解他为什么这.............
  • 回答
    这几天,美国国会又掀起了一股“妖风”,围绕着新冠病毒起源的问题,一些议员再次把矛头指向了中国,尤其是所谓的“美国资助武汉病毒研究所”的说法,又被翻了出来。这事儿吧,说起来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了,但每次被提出来,都搅得人心神不宁。而这次,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前所长、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备受瞩目的安东.............
  • 回答
    关于韩国议员提出的“崔顺实与美国洛马勾结推动在韩部署萨德”的说法,这在当时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和讨论。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具体背景和各方立场之下。背景梳理:萨德系统部署的争议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在韩国部署“萨德”(THAAD,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是美国主导的导弹防御计划的一部分,旨.............
  • 回答
    汤姆·科顿这位美国参议员的言论,说实话,挺让人费解的。他认为中国留学生来美国,应该好好学莎士比亚,而不是科学技术,这观点背后大概是想表达一些什么东西,但表达得未免太直接,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老派”和不合时宜了。咱们先不带个人情绪地说,科顿参议员为什么会这么想?我猜他可能是觉得,美国在科技领域已经很强大.............
  • 回答
    美UFO报告即将发布,议员“无法驾驭”的惊人言论,无疑给本就备受瞩目的事件又添了一把火。这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情报报告,更像是一道即将被揭开的神秘面纱,里面究竟藏着什么,足以让身居高位的议员发出如此感叹?“正在发生一些我们无法驾驭的事”——这背后隐藏着什么?这句话绝对是整个事件中最具冲击力的部分。它传.............
  • 回答
    美国议员提出一项试图阻止在美出生的大熊猫归还中国的法律修正案,这一提案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环境保护及政治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法律依据、潜在影响及争议焦点: 一、背景与提案动机1. 中美熊猫合作的历史 自1972年中美建交以来,中国与美国在大熊猫保护领域建立了长期合作。.............
  • 回答
    “青岛困难户家中摆‘茅台’等高档酒引热议,街道称‘困难户’并非‘低保户’”这一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为了理解其中的关键点,我们需要详细解析“困难户”和“低保户”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以及为何出现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一、 “困难户”与“低保户”的区别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困难户”是一个更宽泛的.............
  • 回答
    牛津大学最近调整教学方法,特别是关于讨论中国议题的课程,并声称此举是为了保护学生“免受香港国安法的惩罚”,这一事件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可以理解牛津大学此举的出发点。作为一所国际知名学府,牛津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其中不乏来自香港的学生,也有对中国政治、社会议题抱有浓.............
  • 回答
    这事儿挺让人唏嘘的,也挺让人思考的。意大利议员在议会戴口罩,结果被一些同事嘲笑,这背后反映出的可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戴口罩事件,里面牵扯到的东西可不少。首先,我们得明白,戴口罩本身是为了防疫。 尤其是在疫情反复的当下,这本应是一个负责任、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的行为。议会是公共场合,代表着人民,理应成为遵守.............
  • 回答
    关于美国议员将刘慈欣称作“中国新疆政策维护者”,并以此为由要求网飞重新考虑《三体》改编计划的事件,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背景与起因: 刘慈欣的言论: 近期,有媒体报道,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一次采访中,对新疆的政策发表了一些被认为支持中国政府立场的言论。虽然具体言论细节不一,但.............
  • 回答
    美国国会议员提出“扣留美国对华债务还款”作为惩罚中国防疫不力的手段,这无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复杂的问题,牵涉到国际金融、外交关系乃至全球经济的方方面面。要理解这个建议的背后逻辑、潜在后果以及可行性,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建议的提出背景与逻辑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提议。这类建议通常.............
  • 回答
    日本一位议员将性病感染者数量的增加归咎于中国游客,这一说法在日本国内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也暴露了在日本社会中可能存在的对中国游客的刻板印象和歧视情绪。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从议员的言论本身来看:这位日本议员的说法是一种典型的“甩锅”行为,缺乏事实依据和科学性。将一个复杂的社会.............
  • 回答
    美国国会议员提出“总统应迫使中国减免大部分美国国债”的说法,这背后隐藏着一套复杂的经济逻辑、政治考量以及潜在的国际关系冲击。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其分解开来,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首先,从提议者的角度看,这反映了一种对当前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的某种焦虑和不满。 债务负担的担忧: 美国作为全球最.............
  • 回答
    日本议员联盟建议禁用 TikTok 等中国 App:是跟风美国,还是另有考量?抖音国际版为何频遭禁?近期,日本一个跨党派议员联盟公开建议政府考虑禁用包括 TikTok 在内的多款中国应用程序。这一消息一经传出,便在日本国内乃至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很多人不禁要问,这是不是又一次“跟风”美国的.............
  • 回答
    美国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近日发表了一番颇具争议的言论,认为中国留学生来美国应该学习莎士比亚的著作,而不是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尖端科技领域。这番话一出,立刻在美国和中国都引发了热议,也勾起了人们对中美教育交流、科技竞争以及文化价值的深入思考。首先,我们得承认,科顿参议员的这番话并非.............
  • 回答
    关于美国一议员没有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鼓掌而遭受网络暴力一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其中涉及到政治立场、舆论环境、媒体传播、以及网络暴力的复杂性。事件的背景和经过(可能存在的情况):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具体是哪位美国议员,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以及具体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鼓掌,这些信息对于全面理.............
  • 回答
    香港反对派议员集体辞职,标志着香港政治格局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其影响深远且复杂。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与原因 “一国两制”下的政治实践挑战: 香港回归后,如何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处理中央与特区政府的关系,以及如何回应香港市民对民主和自由的诉求,.............
  • 回答
    挪威两位议员提名特朗普角逐诺贝尔和平奖一事,无疑是近年来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相当令人瞩目和引发讨论的事件。这背后涉及的考量、动机以及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一番。首先,从提名者的角度来看,挪威议会,特别是工党议员Christian TybringGjedde和进步党议员PerWilly .............
  • 回答
    国民党台北市议员钟小平近日关于“7个陆客合吃一份小吃”以及“1个德国观光客相当于17个陆客”的言论,在台湾社会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要看待这些言论,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包括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意图、言论的合理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7个陆客合吃一份小吃”这个说法。这个说法暗示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