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考试,我是学霸,你问我旁边学渣提前交卷了说明了什么?说明他做不出题目了,继续做也就这分了。
既不该高兴也不该担忧。
因为
1:放不放开对美国疫情毫无影响。
2:即使对美国疫情有影响,对美国人也毫无影响。感染死人是已经死了的人的付出代价,和我活着的人有啥关系?美国人,做自己,不care!
先说结论,西方国家铁定会在看得见的短期未来,在打完疫苗和核酸阴性的条件下,全面开放自由流动无需隔离。欧洲和加拿大已经开放,美国十一月开放,前期的模范生澳大利亚和日本疫苗打得慢一点,目前也在朝这个方向前进。欧美在这个夏季躺平后迎来一波新的高峰,现在已经处于下降阶段,既然已经躺平,所以预计今后不会再有新的高峰。年末的假日出行可能会有反复,但是幅度应该不大。其他能想得到的国家,印度和印尼已躺平很久,目前情况稳定。泰国还在高峰,但是已经铁定继续开放。南美abc三国几乎快到尾声。本人做个大胆预测(欢迎打脸),疫苗接种率达到70%,自然感染率达到10%,总人口死亡率达到0.1-0.2%的国家将会率先走出疫情。当然这不是说疫情就没了,而是说疫情降低到大号流感的水平。前期控制得比较好的国家,比如新加坡,在躺平之后会经历一段痛苦的时间,根本的原因是疫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降低传播率,必须要有相当的人口自然感染。预计日本和澳大利亚躺平后会重复新加坡现在的情况。欧美如果到了明年三月还没有大的反弹,估计会有大量国家在高疫苗接种率的基础上跟进开放,即便会出现类似新加坡现在的状况,他们会认为这是必经之路,必须经历确诊数大量反弹和死亡增加的痛苦过程。
乐观预测,新冠在某些国家即将翻篇。当然有些人不喜欢这种预测,也欢迎用事实打脸
巨烦知乎的贴吧化。以前在知乎回答一个问题是要多角度验证自己的观点,反复推敲回答中遣词造句的,因为你知道高手在答,高手在看。现在的知乎回答问题既不需要认真审题,对题目中的时间“11月”,条件“完成疫苗注射”不需要做出任何解释,也不需要提出任何数据支持自己的意见,信口开河就行;更可怕的是,你认真的回答会被一群无脑喷子无需提出任何证据的乱喷一顿,无论他们能不能看懂论文,有没有一丁点数据分析能力。
和我其他回答一样开放讨论,但喷子删无赦。我到这回答问题是想抛砖引玉、和高手探讨并相互成长的,不是让没脑喷子来浪费我宝贵时间的。
一:美国宣布两个月后以完成疫苗注射为条件开放国门,是因为美国疫苗注射率加感染率跨过了群体免疫门槛,疫情从巅峰开始下降了。
和我在上面问题下的回答一样,群体免疫是被广泛认可的一个医学观点,当然条件是尽可能的通过疫苗获得免疫力而不是通过患病获得自然免疫力。想看计算过程的可以参见我的上一个回答,这里就直接引用计算结果了,在使用辉瑞,莫纳德疫苗的条件下,注射率在70-79%之间可以达到群体免疫门槛,自然免疫力和通过疫苗注射获得的免疫力同样有效。我们看看最近美国的数据:
美国于9月3日到达此轮疫情最高点,日新增感染人数191475人,这个时候他们的疫苗一次注射率62.9%,二次注射率53.5%;感染总人数4270万,除以总人口3.31亿,即通过患病获得免疫力的人群约为13%,疫苗一次注射率加自然免疫力比率两者相加正好在70-79%范围。
美国长期徘徊不前的疫苗注射率让人汗颜不已;美国13%的感染率让人望而生畏,要知道同样的比率在中国意味着1.8亿患者,这足以拖垮任何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系统;但他们总算,总算是跌跌撞撞走到了群体免疫门槛这一步了,算是比印度强吧。
我承认采用94%疫苗有效率的数据是为了方便计算,事实上,辉瑞,莫纳德疫苗有效率有95-37%的不同数据,如果将有效率设置在如此大的范围我们无法得到任何有意义的计算结果,好在最近柳叶刀的论文证明不同变异株并没有造成疫苗有效率明显下降,同时随着时间疫苗有效率的下降也被严重高估了,无论是文献权威性还是研究方法或者是样本数量,这个研究远比以色列卫生部37%的数据更为可靠。
二:新冠对美国国民的健康威胁在以月为单位的时间内,主要是日均新增感染人数和日均死亡人数两个指标完全有可能下降到2017-2018美国H3N2流感水准之下。
根据美国CDC数据,2017年11月-2018年5月是美国近十年的流感疫情高峰,感染人数四千五百万,住院人数八十一万,死亡人数六万一千。从感染人数看2020-2021新冠感染人数甚至不及H3N2,考虑到H3N2于1968年首次出现在香港,全球人群通过疫苗或者自然免疫或多或少都有一定抵抗力,新冠造成的死亡人数高一个数量级也并不令人意外,毕竟疫苗是目前降低重症率病死率的最有效手段。
由于新冠疫苗已经极大的降低了新冠病死率,具体请参照我的另一篇文章:
所以日均新增感染人数和日均死亡人数两个指标下降到2017-2018美国H3N2流感水准之下是一个有可能实现的目标,美国之所以将开放国门时间放在两个月之后就是希望进一步巩固防疫成果。而将新冠对国民健康威胁下降到流感水准以下,美国的当务之急是降低新冠病死率,将日死亡人数下降到61000/365即167人以下。通过疫苗降低病死率和降低新患人数是两个相关又有细微区别的问题:降低新患人数的关键是提高疫苗全民覆盖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提高高危人群疫苗覆盖率,以美国国情而言主要是提高高达38%肥胖人群以及高龄人群的疫苗覆盖率,特别是前者,因为肥胖带来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都能数倍提高新冠死亡率,而美国的情况肥胖又和贫穷,医疗保险无法覆盖的人群高度重合,是降低病死率工作的重中之重。
无论从降低新患人数还是降低病死率看,美国目前的防疫工作重点都不应该是加强针。
美国近十年流感的年平均死亡人数是35900人。平均到每天是98.4人。可能美国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将新冠威胁下降到这个水准以下。不过,既然2017-2018美国没有关闭国门,在新冠疫苗普及以后也就没了关上国门的理由,不是吗?
顺便提一下,根据中国CDC数据,中国每年流感死亡人数平均数是8.8万,这和WHO每年全球流感死亡人数在29-65万之间的数据高度吻合,平均到每天是241人。
三:全球防疫重大转折在美国开放之前就已经到来了,疫苗高注射率的诸多国家新冠疫情已经沉静化,但美国宣布即将开放国境依然有其积极意义。
全球防疫工作的转折点是有效疫苗的出现。我不认为有任何神智正常的人会否定疫苗在预防各种传染性疾病方面的重要作用。当然这一点被实际证明是欧美各国在几乎不限制人流的情况下越过了疫情高峰。疫苗注射率欧洲加拿大都在美国之上,所以相应的开放国门也都在美国之前,美国开放国门并承认WHO批准的全部疫苗是这一举措的积极意义所在,是的,打了疫苗不等于完全不会感染,不等于没有传染性。但这一方法找到了国家防疫,旅行者利益,各国注射疫苗种类不同等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不难想象,就像新冠疫情后美国关上国门的示范效应一样,也会对各国打开国门起到示范效应。
如果像脊髓灰质炎不死也会瘫痪,或者像麻疹不死也留一脸麻子,或者像非典死亡率高达10%,各国都会不清零不罢休。但是,如果日均死亡人数、感染人数都能下降到流感之下呢?
谁陪你清零?
抖机灵预警,说着玩的。
这可能预示一个新的国家即将因疫情受到巨大影响。
提出“群体免疫”,不久之后意大利、英国崩了;
第一次认为“群体免疫即将完成”,不久之后美国崩了;
第二次认为“群体免疫即将完成”,不久之后印度崩了;
第三次认为“群体免疫即将完成”,不久之后越南、日本崩了;
我有理由相信,又有哪个国家马上要出事。
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还能怎么样。
===================
@张志浩 你说的 疫苗搞注射率的国家疫情已经沉静化 ,我不过是举个新加坡的反例,然后就被你屏蔽了。 你回答里说想互相交流,但这手法看上去只是想圈粉。
既然都屏蔽我了,还把原来的回复删了,又重新发一条,你累不累啊。
接种完疫苗,并且持有 72 小时核算阴性证明。
这个“开门”条件说明美国对疫情防控依然远超其他地方多数国家。
当然,中国还不能学习他们,得继续摸美国屁股,等美国坚持开放半年,新冠重症率死亡率低到一定水准后才能逐步开放。两者有一个不达标,就继续观察美国。
这问题问的,好像美国曾经关上过国门似的……
而且, 美国即将开始实行的新入境政策实际上比之前更加严格. 是的, 之前有部分国家居民不能直接进入美国, 问题是, 通过其他不在名单上国家进入美国毫无障碍. 现在要求所有进入美国的外国公民必须完成接种, 实际上是比之前的政策更严格了.
这算哪门子的 "宣布打开国门"......
美国为首的很多国家已经错过了清零的时机,而且内需不够,很多行业都需要外来游客支撑,疫苗能大幅降低重病率和死亡率,在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程度后美国开放国门是一种必然选择,潜在威胁是病毒变异可能造成更严重的疫情,还有就是痊愈后仍然部分人有后遗症。
与之不同的是,国内始终坚持清零政策,而国内很多产业对国外游客依赖度要低很多,国内生命健康也有利于出口,没必要去放弃自己的政策去看其他国家。共存不是不可能,但前提是防治达到较高的水平,目前疫苗研发不过一年多,预防效果也不够好,国内应该还会长期坚持清零的政策。
中国国内不着急。
现在印度的情况能够代表躺平国家的情况。德尔塔死一大批人以后,大家对德尔塔也群体免疫了,死亡人数也就下去了。
英国能代表疫苗国家的情况,感染的多,死得少。一轮对德尔塔的群体免疫,没有造成医疗系统崩溃。中国的灭活疫苗似乎不错,看以色列和阿联酋的对比,两个疫苗普及国,阿联酋死亡一直不高。
美国的情况,介于英国和印度之间,因为很多红脖子就是不打疫苗,所以美国这一轮死人也不少。美国这一轮过去,又得十万人命,头铁的代价。
现在,德尔塔虐完一轮以后,世界基本平静了。我们等第三针加强针,不出新的魔王,打完以后世界太平。
但是,不出新魔王的概率有多大就不好说了。
上次1918大流感是三轮,现在新冠只虐了两轮。
新魔王的标志,是原始版本和德尔塔版本的抗体挡不住,能够造成新的医疗系统崩溃。
这个魔王不出, 人类跳过一劫,世界恢复正常。
这个魔王出了,中国等少数采取清零策略的国家之外,又会被虐一轮,送几十万,上百万人头。
中国采取清零策略,不出新魔王,就放开国门。
出了新魔王,关门看戏,等产能和投资都转移到中国。
所以,中国先不着急
我觉得我们好多政策还是过于保守了。
如果美国打开国门后问题不大,那留给我们的时间就真的不多的。
等到世界各国相继效仿,再之后印度也放开了,那我们就会成为唯一想要清零的国家。到时候防疫工作就会陷入被动,开不开?怎么开?
所以一开始就应该建立“疫贸区”。
把入境人员全部集中在一个超级机场。再以机场为辐射半径建立新城市。
在这里建最好的实验室和医院。盖最好的隔离酒店,最繁华的商业街,入境人员先在疫贸区生活14+21天。前14天为强制隔离期,住平价隔离酒店。后21天为缓冲期,可以自由在疫贸区生活购物。
为了吸引人,这里可以搞成免税区。35天后,你核酸检测没问题就可以去你原本要去的目的地。你在这边购买的东西,可以给你配送到目的地。这tm不得成为代购天堂?
这些人选择这个时候来到中国,个个都有钱的狠,你不刮他们的钱,你还给他们提供免费服务,键不键啊?
直接在疫贸区树满大屏,搞文化输出。建立传统文化产业街,让他们35天后出来就是中国通。
广西经济发展不是一直比较滞后吗?就把超级机场和疫贸区建在广西来拉动当地GDP,全国各地选拔志愿者去疫贸区当志愿者,给住房,给医疗福利。这不比援疆轻松?
而且好多东西都可以在这里搞试点推行。
如果武汉疫情结束的时候就开始建,现在应该已经可以叫小深圳了吧!
等疫情结束了,这里不比雄安区,大湾区牛逼?
其实美国开不开国门都一样。美国对外来国家入境的人员从来没有真正禁止过。只要是美国公民或者有绿卡的,无论他们从世界上哪个角落回美国,从pandemic以来一直是畅通无阻的。并且所谓的回来要隔离,全靠自觉,没有人检查监督。再者,美国境内各种不打疫苗到处浪的还少吗?这里大型球赛等早就恢复了,几千人的球场几乎清一色无口罩各种嗨。所以标题里的“重大转折“太夸张了,没啥转折,老美一直都是这样随心所欲,没把病毒当回事。当然除了老美,欧洲等基本也是差不多。
类似问题我在另一个回答里说过。其实国情不同,两个国家防疫策略没有可比性。
美国新增11万例,delta病毒可以突破疫苗,马上要去美国了该咋办? - 行博漫谈oncology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7025650/answer/2040288091
作为一线医生,看过不少极端案例(各器官衰竭),有过一些自己的病人死于covid(我的病人都是免疫力低下,得了covid死亡率更高),但是也看过更多更多完全无症状/或者很快自愈的病例(包括很多我自己的免疫低下病人)。还是上次回答的重点,有效的疫苗该打打,口罩该戴戴,像我这种high exposure risk的,也一路过来了。在正确的防护和有效的疫苗加持下,我们生活早就恢复正常了。外州旅行好几次了,party也开了, 球赛等各种集体活动也都没拉下(当然都戴了口罩)。这里的学校也都开学了,学校防护做得很好,大家戴口罩,哪怕学生们还没到打疫苗的年龄,开学一个多月目前只有零星几个病例。免费的covid pcr testing 到处都是,不放心经常去测测安慰下自己。总之,自己和身边人亲身实践下来,只要做好防护,以及有效的疫苗(mRNA),是完全可以过正常的生活的(而且还是在身边很多人反口罩反疫苗的环境下)。
当然,大部分人过正常生活和清零不是一个概念。两国民众对政府要求不同,国家对防疫要求不同。清零是个很高的要求,需要牺牲付出的从个人层面到经济层面都非常大。但是只要国家愿意人民愿意,那这个政策就是对的。同理,美国人不在乎,他们宁可死宁可生病也不打疫苗不戴口罩,政府管不了,人民自己也愿意,那对美国来说,这个局面也无可厚非。
最后,重申一下我个人对于中美防疫之争的想法。无论中国人,美国人,中国的美国人,美国的中国人,平头老百姓就应该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对别人家的事不用咸吃萝卜淡操心。因为对别国的情况幸灾乐祸或者过度忧虑,对自己的实际生活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影响甚至很可能有害。而远隔太平洋,两国人民雾里看花,看到的都是被媒体扭曲过的/带有政治propaganda的花而已(尤其言论封锁更厉害的一方)。所以,谁都没资格judge谁,谁也没必要judge谁。自己过得好,无论在中国,美国,还是外太空,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的忧患意识不足,没有看出来对华的经济包围网正在慢慢形成。
从新加坡决定开放的时候,我就觉得有点不对味了,现在美国也决定开放,我基本确定,西方国家大概率会在一年内全部开放。
新加坡是一个风向标,新加坡一直在中美间维持中立,新加坡如果决定开放,那等于说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都会执行开放政策。
日本,韩国是肯定跟随美国政策的,印度早已经躺平,越南和中国因为侨民疫苗分配的问题闹得非常不愉快,可以看到几乎整个东亚,南亚,东南亚的防疫政策将彻底倒向美国。
新加坡一垮,后面就全垮。而南美的巴西智利面对感染人数激增根本不做任何措施,面不改色。非洲根本拿不到充足的疫苗,政体的基层力量又不足,基本没有防疫的可能。
俄罗斯的经济撑不住长时间的封锁,只要英法德防疫政策改变,俄罗斯肯定要投桃报李。
而英国的防疫政策比美国还不如,美国一开,英国肯定要开放,英国一开,瑞典挪威早就不查新冠的感染病例了,他们这些国家会倒逼德国开放。
所以用不了多久,全球就会只剩下中国用14+7的出入境隔离政策,到时候对华的经济包围网就会自然形成,美国搞供应链和产业转移可就得心应手了。
而中国把清零当成政治成果和体制胜利来宣传,到时候面临全世界的解禁和感染人数上升,中国没有办法跟随他国搞这种松绑。因为中国的百姓已经被这种宣传所鼓舞,认为自己的道路是正确的。
到时候中国的政策就会陷入两难,不解禁,国外对华的经济封锁会越来越厉害,一旦其他国家复工复产,而中国执行严格的隔离政策必然让外贸承受重压,尤其是在美国的刻意引导下。
而一旦解禁,中国感染人数就会迅速攀升,在中国清零的宣传下,民众根本无法理解为何不采用清零措施,封闭小区,严查出入境,这就会又被迫回到自我隔离与世界的做法。
一年后,这个问题就会凸显,我们慢慢看吧,到时候会非常棘手。
卧槽,原来是没打开国门的情况下死了70万
对美国没啥影响,对我国与其他严控防疫国有很大影响。
我们的清零政策意味着,理论上只能对完全清零的国家放开。而世界上「放弃治疗」的国家越多,就越意味着我们在当前政策下永远无法放开国门。
与此同时,打开国门的国家越多,我国的防疫压力就会越大。「别人都放开了,你怎么还不放开」就可能成为后续的问题。
清零政策有点像囚徒困境。你清零别人也清零,或许是最好的结果。你不清零别人也不清零,大家互相伤害也无所谓。。。最可怕的是你清零别人不清零,那防疫压力都来到了你身上。
所以是的,这政策对美国自身无所谓,因为压力其实在我国。
中国入境要求:
1、所有赴华乘客(包括直飞和转机)要在起飞前48h内到使领馆指定的医疗机构做双阴检测;2、现场采样时,提醒该机构在出具检测报告后及时向中国使领馆备案(指定机构知道操作流程,提醒一下以防万一);3、拿到双阴检测报告后,通过微信小程序向中国使领馆申请带“HS”标志的健康码或带“HDC”标志的健康声明书,申请健康码;4、非中国籍公民,除了提交双阴报告,还需要提交包括行程单以及中国使领馆签发的有效签证。
美国11月份计划入境要求:
对打完疫苗的旅客放宽入境限制,只要接种完疫苗,并且持有 72 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即可。
这就是50步和100步 的区别。
中国没有拒绝入境,但是手续更复杂,要求更加严格。
美国对于入境人员仍然有要求,接种疫苗,持有 72 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有人讲正常化。
2019年国内外入境规定有这样的要求吗?
实际上都没有达到正常的要求,只是说美国正在逐步放松要求,距离正常还很遥远。
为什么还很遥远?
截至9月15日,全球已接种疫苗总数51.8亿剂次。
英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的疫苗接种率约为60%,美国和日本则略高于50%。
彭博社统计,中国疫苗接种率约为71%。
印度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7.5亿剂次,疫苗接种率仅约15%。
按照上述疫苗接种数据,欧洲国家将会有40%的人口面临拒绝入境,日本约有50%的人口不能进入美国,印度约有80%的人口被拒绝入境。
这就是一个数据上的变化,按照美国的计划,未来进入美国的入境人员会增多,中国则相对更加谨慎。
因此,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理解“打开国门”这个概念?
open---开着的;开放的;公开的。
也就是不再设置疫情障碍,拒绝入境的条款里面没有关于新冠防疫要求这一项,这一项被完全删除。完全恢复到2019年的入境要求。
我们按照全球70%的疫苗接种率来计算。实际上这一要求很难在一个较短时间内达到。起码有30%的世界人口不能获准进入美国。美国大门对于这30%的人口是处于关闭状态。
也就是美国的大门实际上打开了70%。
这种状态,并不是Open the door。
按照中国汉语理解应该是“虚掩着的大门”
这里说的还是一种很理想的状态。目前接种率超过70%的人口大国只有中国,其他的都是一些人口很少的国家。
按照实际情况出发,至少有一半的世界人口不能进入美国。因为美日这样的发达国家接种率也才刚到50%。
中国的入境管理更加严格,具体数据不好找,但是肯定不是零。我们按照印度15%的接种率来计算,再弱化一下,符合进入中国入境条件的人员占全球人口总数的10%。
那么10%和50%的差距有多少呢?
打开一半的国门能够被称之为Open the door吗?
实际上美国依然很小心的,只是在宣传策略上过于夸大。
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员是不能进入美国的。你根本拿不到签证。
半开的门绝对不是Open the door。
而是Open half the door。
有人不懂这里面的逻辑。这里的问题的关键词是美国是否已经打开大门。
作为对比,即便是中国入境率无限接近于零,但是绝不是零。不管是小点后面多少位,你能说入境人员为零吗?所谓的五个一无非是更加严格,尽头就是出入境人员为零。
中国的国门开放程度,和美国的相关性在哪里?
美国开放国门,中国就必须要开放?
出入境和海关这是一个国家的主权,主权问题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依照我的推论,美国真的是Open the door吗?
你要杠的重点是Open the door。
还是Open half the door。
这是有区别的。
从以色列的数据看
良好医疗条件下,完成全员疫苗之后的新冠感染死亡率大概在0.25%-0.3%
这才是美国人的底气,也是全世界的底气。
兔子熬鹰
鹰先熬不住,站出来当了小白鼠。
美国有什么好担心的?就像某些不治之症晚期患者担心用吗啡用多了上瘾?该担心的是其他国家。
转折个鸡。
你要搞清楚新冠是怎么病。
大号流感?
也许是真的。
死亡率确实不高,但是,这病最大的问题就是一旦感染,你轻症就上不了班。
你得了流感还可以去上班,得了新冠,中症重症去医院躺尸,轻症估计就得家里蹲,根本没有力气和精力去应付工作。
现在老米商场货架空空、各种肉:鸡肉、猪肉、蟹肉短缺。
是真的短缺么?农场里活鸡活猪活蹦乱跳的有的是。
是缺人。缺乏屠宰、加工的工人。
为什么缺人?
真的是老米政府发钱,一堆人躺赢,不去工作么?难道说,我一边收受政府补贴,一边工作不是更好吗,两份收入。你真觉得老米底层都是懒狗?能躺着就绝不站着?
我看新冠病毒的影响更加明显吧?
这种病,说句难听的,对生命并不致死,但是这种对全身器官进行攻击的病毒,导致你全身受伤,大概率产生巨大后遗症的病,一旦的病,只要上了轻症,我认为大概率就没法上班了。 而空气传播的的特点,导致一个工厂只要有一个人得病,就会感染周边一大片人,大概率这一大片人都得请假回家呆着。对工厂来说,一个两个工人减少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成批工人请假,那就问题大了。一线工人的减少,对经济打击是巨大而直接的。新冠一旦在某个地方流行,这个地区就会工厂停工,商场停业,公司停摆,无人可用,自然这些地区的经济就只能停摆。
现在土鳖国内有大量米国采购,为何?说白了东南亚、印度统统被新冠给日翻了,工厂停业,采购方只能找个工厂还在运行的,还有库存的卖方买货了。
1.虽然还没有全面入冬,本波疫情检测确诊率已经达到10%,距离今年1月9日的高峰14%只有4个百分点的差距。
2.再看流行毒株,德尔塔和德尔塔的徒子徒孙已经占据相当市场份额
3.一边接种疫苗,一边放松社会防控的情况下,疫苗和感染形成的抗体成为病毒进化的选择压
例如,已经有2259名美国人感染R.1毒株。
前哈佛医学院教授威廉·哈塞尔廷说,在R.1含有W152L突变,新突变可以使变种更好地避开通过接种疫苗而产生的抗体和既往感染造成的抗体。[1]
竟敢??这个词用得好!
合着全世界都要像中国一样才算正确?
简直是胡言乱语,自傲自大,确定不是50w?
你说“竟敢”?
不知道你是真不了解国际形势还是在这里挑动情绪?除了我们几乎所有国家都是走的群体免疫的路线,现在他们算是挺过了大爆发时期,疫情缓和了开放是正常的。
张文宏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和学会和病毒共存,但我们是铁了心要严防死守,我们地广人多,恐怕要耗费巨大的资源。
清零防疫的代价是十分巨大的。
我们仍然会继续坚持清零,这也是几乎唯一的道路,但需要清醒的认识到所付出的代价。
国家为什么要发展高铁战略?
不仅仅是因为物流,更核心的因素是人员的交流。
尽管互联网发展很快,但是现代经济体系人员的交流是无法替代的。很多沟通交流,很多消费娱乐,很多谈判合作,很多学术探讨,很多密谋划策,很多奇思妙想,很多亲密接触,都是需要线下面对面进行的。
封闭式防疫,就相当于交通工具从高铁变回到了绿皮车,甚至是马车。
出国,到其他国家隔离2+1;回国,隔离2+1,一来一回一个半月出去了,除非是极其重要紧急的事情,或者是你在国外要待很久,否则都不会选择从中国出去,或者来中国一趟。
更不要说现在开始限制个人护照的办理和续期。
这对国际交往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哪怕是国内,现在大家都尽量不跨省活动,以避免各种不必要的麻烦和潜在的风险,假设你去某地结果当地一下子变成中风险了,不管你自己有没有问题,可能你都要留出14天来应对各种麻烦事。
疫情爆发至今,因为我国防控做得很好,领先全世界做到全面复产复工,并且因此而获得了大量的海外订单增长,两位数的增长。
虽然外贸的规模大幅提升了,但因为原材料价格暴涨,以及人民币汇率调整缓慢的原因,这个我以前有文章谈过不赘述了,最后赚到钱的,要么是国有巨无霸企业,要么是搞国际物流的公司,实际上很多民营企业,很多老百姓,并没有赚到多少钱。
2021年全年我国GDP增速超过8%问题应该不大,两年平均增速5.5%左右,在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但是,今年8月份统计数据发布,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仅有2.5%,这是什么概念?同比是和2020年同期对比,2020年还记得吗?年初疫情爆发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各地的大部分人都是老老实实呆在家里面的,足足有几个月时间,当时有很多预测疫情解禁之后会迎来“报复性消费”,2.5%的增长扣除通胀,就没多少了甚至是负的。
外贸两位数增长,GDP保持每年5.5%的增长,为什么消费上不去?因为没钱,简单的道理。
而现在,随着海外其他国家逐渐的恢复生产,过去外贸冲起来的量势必会回落。当然,回落的意思不是说暴跌,而是有一部分份额别人会拿回去。可能未来中国外贸增长依然会持续,只是说不会再那么高的增长率了。
各地gwy开始减少收入,比如减少奖金。过去一直说要限制地方zf发债,我在这里斗胆立一个flag,不远的未来,从zy到各地zf,将会逐渐开始发债起量,大家拭目以待。
外资吸引,必定会持续加大力度,毫不动摇。
美国打开国门,如果说也认可中国的疫苗,那么对中国也将是一大利好,将会使得中美交流人员减少一半的摩擦时间。
大家不要在网上看到感觉美国乱成一锅粥了,在美国有亲戚朋友同学的可以问问,其实并没有国内媒体报道的那么不堪,很多地方秩序是没问题的,只要配合打疫苗,出门戴口罩,勤洗手,没有那么的水深火热。
我国这边,我听说深圳和香港之间已经部分打开了,但总体来说我国还是会坚持清零的政策,不会放开。只是如同我上面所讲,代价是巨大的,大家要有心理准备。
说个冷门的题外话吧,搞金融的,这两年圈内很多研究宏观的有个共识就是国内内需不足,滞胀,消费压力大,而且底层绝对比上层难受。
具体来说,很多消费品属于价格虚高而实际的需求不见得有增长,有钱人没东西买(国门都出不去你上哪花钱呢,游艇直升机你买得了么),底层的人想买没有钱(包括最近的房子,其实对绝大多数人应该不是降点价的问题吧)。
很多人可能还体会不到,利益受冲击严重的肯定知道我在说什么,本质上这些也是两极分化加剧的结果。再加上我们的货币政策一直是收紧的,未来放水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民生问题绝对比那个单纯的GDP要严重得多,上面比你我更清楚。
不想在这讨论钱跟命哪个更重要,当然你要真觉得日子比天天账户被塞钱的美国人过得好也行,反正也不可能造个平行世界看看另一条路,不过现在国外疫苗接种差不多以后互通开放是早晚的事,我们这边还在忙着勒紧裤腰带捉毒源,
没必要吃着碳水去操人家吃牛排的心吧
不要回答!
这题是新冠问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