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纽约时报文章《新冠!撤退!》?

回答


《纽约时报》的标题《新冠!撤退!》("Covid! Retreat!")可能是指该媒体对美国在新冠疫情中采取的某些政策或行动的评论,但具体文章内容因时间、语境和立场不同而存在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该标题可能涉及的背景、立场和影响:



1. 背景与可能的立场
时间与事件:该标题可能出现在20212022年美国疫情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当时美国政府在疫情初期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如口罩令、封城),但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升和病毒变种的演变,部分政策逐渐放宽,甚至出现“撤退”(如放松口罩令、取消旅行限制)。
立场分析:
批评性视角:《纽约时报》可能批评美国政府在疫情初期的过度反应(如过度封锁、疫苗接种政策的争议),认为其政策导致经济和社会成本过高。
支持性视角:也可能支持“撤退”政策,认为疫情的科学风险已被控制,过度限制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生活。
中立分析:文章可能试图平衡不同观点,分析撤退政策的利弊,而非明确支持或反对。



2. 美国疫情政策的争议点
初期严格措施:
科学依据:美国政府在疫情初期(2020年)基于病毒传播速度和医疗系统压力,采取了封城、口罩令等措施。
争议点:部分专家认为这些措施在科学上存在争议(如对病毒传播的预测不足),且对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巨大冲击。
后期调整与“撤退”:
疫苗接种与变种应对:随着疫苗的普及和奥密克戎变种的出现,美国逐步放宽限制,但部分州仍维持严格政策。
政治与舆论压力:拜登政府在2021年试图推动统一政策,但各州政策分歧显著,导致“撤退”政策在不同地区呈现差异。



3. 《纽约时报》的立场与影响
媒体角色:
作为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通常以客观、独立的立场报道疫情政策,但其立场可能受到政治倾向影响。例如,支持“撤退”政策的报道可能更倾向于批评早期过度反应,而支持严格措施的报道则可能强调科学依据。
文章可能的论点:
科学视角:分析病毒传播模型、疫苗有效性,指出“撤退”政策的科学合理性。
经济与社会视角:强调疫情对经济、就业、心理健康的影响,批评过度限制的代价。
政治视角:批评政府政策的不一致性,或对某些州的“撤退”政策持批评态度。



4. 国际视角与争议
全球对比:
美国在疫情初期的政策与欧洲、亚洲国家的严格措施形成对比,部分国家(如英国)在2021年后期也采取“撤退”策略,但美国的政策调整更早且更广泛。
中国等国家的“清零政策”与美国的“与病毒共存”策略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国际争议。
对全球的影响:
美国政策的“撤退”可能影响其他国家的防疫策略,例如推动疫苗接种、放松旅行限制等。
但部分国家(如印度)因疫情反复,仍坚持严格措施,形成全球防疫策略的分化。



5. 社会与公众反应
公众舆论:
支持“撤退”政策的群体认为疫情已可控,过度限制导致经济崩溃(如美国2020年经济衰退)。
反对者则担忧病毒变异、医疗系统压力,呼吁保持警惕。
政治影响:
“撤退”政策可能被部分政治团体(如共和党)视为对民主党防疫政策的反击,但也可能引发对政策不一致性的批评。



6. 需要关注的深层问题
科学与政治的博弈:
疫情政策的制定往往涉及科学、经济、政治等多重因素,媒体在报道时需平衡不同立场。
长期影响:
美国的“撤退”政策是否导致疫情反复(如2022年奥密克戎大流行),以及对后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冲击。
国际合作与责任:
美国在疫苗分配、病毒变异监测等方面的责任,可能影响全球防疫合作的公平性。



7. 总结与反思
《纽约时报》的标题《新冠!撤退!》可能反映了对美国疫情政策调整的复杂评价。该文章的立场取决于其具体内容,但总体上可能强调:
1. 科学与政策的平衡:疫情应对需兼顾科学依据与社会成本。
2. 政策调整的必要性:过度限制可能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代价。
3. 国际经验的借鉴:美国政策调整需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避免重复错误。

然而,这一标题也可能引发争议,例如:
对“撤退”政策的过度乐观:是否低估了病毒变异风险?
对早期措施的批评是否过于片面:是否忽视了疫情初期的科学不确定性?

最终,疫情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科学、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而媒体在其中扮演着信息传递和公共讨论的桥梁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套用知乎某些人的说法:美国赢麻了,好日子还在后头呢。你和我说病毒变异?大是大非面前居然谈科学?美国说新冠撤退了就是撤退了。

user avatar

还不如用股票的技术分析,国外叫technical analysis,简称TA。凡是看到国外分析走势提到TA的不要一脸懵,指的就是股票的技术分析。

先看美国大盘图:

这明显是一个W形底,但是还没有完全形成,在2K到4K区间有强阻力,如果能放量突破该阻力区,则W形底基本确立,预示着股价将会走牛。所以接下来重点要看阻力区的突破情况。

参考下图

W形底的详细分析王珺莎:一旦遇到“W底”形态,大胆买入!股价必定飙张创新高

再看世界大盘

红线处是强支撑。蓝线形成下降楔形,如果能有效突破下降楔形的上沿,则形成bull flag图形,预示着股价将走牛。当然如果强力下破红线强支撑,则走熊。

user avatar

阿富汗是世界新冠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里面的人大部分都感染了好几遍,撤侨的包机四分之一核酸阳性,即最后一次感染在最近十几天内的人,就有四分之一……

一架飞机测出52例阳性?原来是包机撤侨!都是从阿富汗接回来的

但阿富汗有什么“病毒困扰”吗?显然没有,对吧。美军撤军、塔利班进军,这些事的发生,似乎完全看不到新冠疫情带来的任何影响。

所以,只需要积极学习阿富汗抗疫,提升国民对死亡和后遗症的承受能力,到阿富汗人的水平,就可以了。

user avatar

这已经是《纽时》第几次立flag了……

神秘大撤退?

——全球新增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曲线图,请品鉴:

神秘吗?

一点都不神秘好吧,这不就是正常的波谷期吗。


——或者以美国为例再看看呗,请品鉴:

除了第四波被新鲜接种的疫苗成功摁住之外,其他每一波都非常醒目……

就这,还能让专家感到不解?

咦,原来这位专家是Scripps的老板,著名心外科专家Eric Topol老师啊,

那就完全不奇怪了,当老夫没问。


另外,老夫一直在强调,以美国的疫情走势散装程度而言,盯着全国的涨跌看,永远看不出什么名堂,

应该州为单位来评估美国疫情走势。

(其他地理大国/人口大国也同理)

甚至有时候细分到州都还不够,说不定还需要细分到郡。

——比如说,请品鉴:

上面是截止10月7日美国各州新增确诊人数变化趋势热力图。

州和州之间的疫情变化路径截然不同,

把这么50条数据强行揉出一个全国总数,能说明啥问题?啥都说明不了好吧……


或者具体一点啊,

——咱先选个岁月静好的例子,请品鉴:

以上是加州,相对于美国全国来说,根本没有第一波,也几乎没有第五波;

——咱再选个岁月蹉跎的例子,请对比品鉴:

以上是明州,相对于美国全国来说,第一波死麻了,但几乎没有第二波,第三波明显早于全国平均,第四波偏高,第五波则刚刚起爆。

所以我们能不能说,

疫情在加州神秘撤退了,在明州却没有撤退?

那么在美国全国层面上看,到底撤没撤退?


并且吧,哪怕在看起来岁月静好的加州内部,也存在严重的散装问题……

——请品鉴:

Central Valley地区都开始医疗挤兑了,上面的曲线图看得出一丝端倪不?

摊手~


关于疫情走势吧,以色列首席防疫专家Salman Zarka说得就很到位:

This is our life from now on, in waves.

这句话啥意思呢?

咱不妨来看一篇新鲜出炉的预印本吧,

——请品鉴[1]

标题:对伊朗新冠病毒感染症的详细流行病学重建揭示了新冠病毒在部分省份具有高罹患率

虽然只是预印本,但有牛津大佬Aris Katzourakis老师坐镇,应该不用担心质量。

简单来说,Katzourakis老师他们发现:

伊朗某些地区早在2020年9月就通过自然感染实现了70%以上人群抗体阳性;

少数省份(比如Sistan and Baluchistan)在2021年1月的罹患率就超过了100%,到了2021年6月甚至超过200%,也就是说平均每人感染过2次以上新冠病毒

——请品鉴:

那么如此高的抗体阳性比例,是否能够让新冠疫情在伊朗神秘大撤退呢?

——请品鉴:

以上是Katzourakis老师用超额死亡数标记的伊朗全国疫情走势,其中横轴是时间,纵轴是平均每10万人超额死亡人数。

——以及:

以上是Sistan and Baluchistan省的情况。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波峰波谷


最后,总结总结吧,

什么神秘大撤退,不存在的。

还是以色列人说得好:

This is our life from now on, in waves.


老夫的公众号和WB同时开张,欢迎来品鉴。

请搜索:拍照稀烂的焦虑怪

参考

  1. ^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1.10.04.21264540v1
user avatar

已经达成的应死尽死,也能包装成为神秘撤退,良心在哪里?

还是这次瘟疫,本来就为了消灭不讲科学莽撞顽固的低端人口?

user avatar

上次看到美国媒体和中国公知们吹美国疫情要结束的时候,老唐还是美国总统

我估计老唐下次当美国总统的时候,美国媒体和中国公知们还在吹美国疫情就要结束了

user avatar

美国人早就不关心新冠疫情问题,美国的政治体制就不是为了解决这类问题而设定的。

当初北美十三州拥立华盛顿为大元帅,就是为了不纳粮,自立一字并肩王。

华盛顿也曾经想过要集权美国,结果没干成。

现在美国有50个州,人人想的是自己的利益,老少长幼,生死有命。

这种话题,为什么不在夏天极盛的时候高喊?

因为夏天的气候,病毒自己就会躲一躲,看起来没啥事。

这过了金秋时节,严寒的气候马上就来了,美国又没有阻挡北风的高山,一冷下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就是冰雪一片,新冠病毒大规模繁殖的季节就来了。

美国的股市债市,资本家的生意,最需要的就是好消息。如果没有好消息,那就造一个出来。

没有什么比《新冠!撤退!》这样的消息更猛的了。

美国现在收割外部跟20年前比起来,越来越差。

搞不定外部世界,那就搞一搞内部,吹一吹《新冠!撤退!》的集结号。

至于是不是真的吹了?

反正谷子地竖起耳朵,也没有听见。

司号员根本就没吹。

资本家不想被咬死,那就只好让老百姓顶上,你听《新冠!撤退!》已经吹了。

到底吹没吹?

反正报纸上说吹了。

最后你去看一看美国的旧窑厂,里面埋的都是谁?

这些人不会有人给他们平反,他们的死保住了资本家的钱包,政客们宝座。

就在前不久,共和党决定暂时不阻止暂缓债务上限提案。

这个冬天,美国继续发债度日,进一步推高债务上限。

民主党共和党,你以为他们是冤家对头?其实他们俩只要私底下谈好了交易,转过手来,就一起给老百姓吹号。大家都顶住,胜利的好消息马上就到了。

以为可以听好消息的人最后都埋在了旧窑厂。这就是历史的宿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