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人请愿表示愿意帮选举人们交罚金,希望选举人们能在12月19日把希拉里送进白宫?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挺有意思的,它反映出美国政治生态中一种非常特殊且激进的参与方式。

首先,我们要明白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一个关键环节——选举人团。总统并非由普选票直接产生,而是由各州选举人投票决定。理论上,选举人应当按照本州普选结果来投票,但并非所有州都有法律强制约束选举人必须投票给普选获胜者,少数州允许“失信选举人”(faithless elector)不按本州普选结果投票。

当一些美国民众发起请愿,表示愿意代为支付罚金,以鼓励选举人在12月19日的投票日将希拉里送入白宫,这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

一方面,这显然是那些对2016年总统大选结果感到失望和不满的民众的一种强烈情感表达。他们可能认为希拉里·克林顿才是更合乎民主选择的人选,而特朗普的当选是一种“意外”或者“非正常”的结果。这种请愿的出现,是他们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尝试通过非传统渠道来表达自己政治诉求的一种方式。他们希望通过聚集社会舆论和潜在的经济支持,来影响选举人团的投票,即使这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这个请愿也暴露出美国政治中存在的一种“反建制”情绪和对现有体制的质疑。一部分选民可能对政治精英、传统媒体以及选举制度本身都抱有不信任感,他们更倾向于采取一些看似“偏激”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立场。这种愿意“付钱”来“干预”选举人的行为,在一些人看来,可能是一种捍卫民主价值的方式,认为即便牺牲一些规则,也要确保“正确的”人选上台。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请愿也引发了关于民主原则和制度稳定性的讨论。选举人团制度本身就存在争议,而这种试图通过外部力量“收买”或“影响”选举人投票的行为,无疑会加剧人们对选举公正性的疑虑。支持特朗普的选民可能会认为这是对他们选择的侮辱和挑战,而那些更看重规则和秩序的人,则可能担忧这种行为会破坏制度的权威性和可预测性。

总的来说,这种请愿反映了美国政治社会分裂的现实,以及在重大政治事件发生后,不同群体如何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试图影响最终结果。它是一种非常规的政治参与,既是底层民众声音的呐喊,也可能带来对制度运作的进一步反思和争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孟德尔

的回答引导看到本问题。

本来是非常好的一个问题,可以讲讲相关的各种科普和一些大部分人不太清楚的方面。结果沦为互相攻讦的低质量问题,真是可惜。

不过我在这里可以说一个大部分人不太明白的东西,做个科普吧,介绍一个美国人正在实际做的针对选举人制度的改变的过程。

美国的选举人制度,相信很多人也或多或少被科普了。这里再笼统讲一下:

一州为一个选举人团单位。

初始每个州的选举人人数同该州在美国国会的美国众议院和美国参议院议员总人数相等,全国共535人。目前,加利福尼亚州选举人票最多,达55张;德克萨斯州38张,纽约州、佛罗利达州29张;而阿拉斯加、特拉华和怀俄明等每州最少,只有3张。

1961年批准的第二十三条宪法修正案给予哥伦比亚特区选举权,其人数不少于选举人最少的州份(即3人),总统选举人因此增到538人。

得到超过半数选举人票(即至少获得270票)的总统候选人获胜。

除了缅因和内布拉斯加两个州是采用众议员选区方式(在每个众议员选区的总统选举获胜者各获得一张选举人票,在全州总统选举获胜者获得剩下的两张选举人票)[1],其余48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均实行“胜者全得”(Winner-take-all)制度,即把本州的选举人票全部给予在该州获得相对多数普选票的总统候选人。

如果所有候选人都未能获得半数以上的选举人票,则由国会众议院从得票最多的前三名候选人中选出总统。1824年,约翰·昆西·亚当斯即在此种情况下,最后由众议院投票选举为总统。

这里要讲的是一个很多人不太清楚的东西:

全国普选票州际协定(National Popular Vote Interstate Compact)

全国普选票州际协定(National Popular Vote Interstate Compact)是美国若干州份之间的协定,其目的旨在改革美国目前在总统选举中施行的选举人团制度,间接实现全民普选。


协定规定,一旦所有加入协定的州份所持有的选举人团票总数超过全国总数的一半,加入的各州就会把所有选举人团票投给全国普选票中的胜出者;届时加入的各州便可以以压倒性多数使全国普选中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当选。而在以上条件尚未达到的情况下,各州依然按照现行制度投票,保持现状不变。

简单点说,就是不是各州自己决定选举人票归属吗?那么我们这些州,为了支持全民普选,于是立法,我们组成一个协定。承诺当支持的州,票数加起来超过一半,也就是能决定总统归属的时候,我们就无视选举人票结果,共同投票给普选结果。

这样就实现了名义上的选举人团选举,实际上的真普选。

其实民意支持普选的非常多,但是想修改现行制度,需要修宪。需要国会两院分别以三分之二多数提出,且通过四分之三的州议会。

这里的门槛最主要就是在州议会上。

之前也说过了,选举人团制度对人口少的州是极其有利的

例如,在阿拉斯加州,每张选举人票代表着112,000人,而在纽约州是404,000人(依据1990年的数据)

也就是阿拉斯加的单人决定权四倍于纽约的一个人。

废除选举人团制度影响各个小州的利益,阻力极大,因此很难完成。1970年就发生了相关提案在众议院通过后,在参议院无法突破小州参议员反对,中途夭折的情况。

当然这个协定目前还远没到需求的一半以上,只有30%多通过。



而且通过后,也可能会遭到反对者提出的关于是否违反宪法的起诉。

所以一切还说不好。

不过这次是美国历史上第四次选举人团结果违反普选结果的情况(有趣的是这四次获胜者全是共和党)。有鉴于前两次都是18xx年的老黄历了,而最近的两次发生频率太高(2000,2016,中间只隔了一个奥巴马),有理由相信这个协定的推广和争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会引起广泛关注。





最后有一些额外想说的。

当代民主的核心之一就是妥协和制衡,这是区别于民粹或者说暴民政治的最大一点。

以法律为准绳,在大家认可的游戏规则下,尽量照顾各方利益,用种种复杂的制度和法案,来最大程度上的阻止对他人权益的侵犯,不管这里的他人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

辐射游戏里的自由金刚机器人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讽刺笑话,最为美国玩家乐道的"Democracy is non negotiable",民主是不能商量的!

这句话之所以让人津津乐道,就是因为他违反了美式民主一个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可商量,可妥协,可以谈(negotiable,trade-off等等)。

很多重大决议,之所以要绝对多数(三分之二),甚至是四分之三以上支持才能通过,而立法的最终是靠代议的国会,而不是靠全民直选,以及为少数派提供了诸多后门(超长演讲站台等等)和抗争的途径,也是为了避免发生51%的人侵犯49%的人这种情况。

我们用英国脱欧这种用普选决定具体事务的情况来类比一下,那就是当一个社会,接近一半的人都反对的一个改变,做出它,真的好吗?

姑且不说美国人能从这次事情学到什么,作为国人,能让更多的人理解商量,妥协,制衡,分权等等行为在现代政治中的重要性,让一些人脱离“民主就是一人一票选皇帝”的想法,那也是好的。

阶级斗争带不来民主,所谓“杀全家”和“挂路灯”更不可能是当代民主希望的。而埋头不关心公共事务更是带不来民主和进步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挺有意思的,它反映出美国政治生态中一种非常特殊且激进的参与方式。首先,我们要明白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一个关键环节——选举人团。总统并非由普选票直接产生,而是由各州选举人投票决定。理论上,选举人应当按照本州普选结果来投票,但并非所有州都有法律强制约束选举人必须投票给普选获胜者,少数州允许“失.............
  • 回答
    白宫发言人抛出“进入美国是特权,而非权利”的说法,这番言论在当下移民政策讨论的热潮中,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直击了许多人对美国作为“移民国家”的传统认知。乍听之下,这话冷酷且不近人情,似乎将那些渴望抵达美国寻求更好生活的人们,赤裸裸地划入了“不配”的行列。首先,这句表态精准地抓住了美国移民体系的一个.............
  • 回答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这位以蓝色星球和火箭为伴的太空探索者,最近成了社交媒体上的一个焦点,原因不是他的新发明,也不是亚马逊的新服务,而是因为一群美国民众发起的请愿,他们希望贝索斯“别再回来”了。没错,就是字面意思,别再重返地球。这个请愿发起的时间点,恰好是贝索斯乘坐自家公司蓝色起源(Blue O.............
  • 回答
    “华裔美国青年:请中国人尊重我,不要用汉语与我交流”——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背后承载着复杂的情感、身份认同的挣扎以及跨文化交流的挑战。理解这一观点,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其成因、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以及可能引发的讨论。一、 身份认同的十字路口:我是谁?对于许多在美国出生的华裔青年来说,他们的身份认同本身就.............
  • 回答
    3月28日当周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触及惊人的664.8万,这个数字无疑是一个炸弹,直接引爆了我们对美国经济现状的担忧。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背后代表着成千上万个家庭瞬间跌入经济困境的现实,是疫情冲击下美国经济不堪重负的直接写照。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数字的历史性。过去我们看到的初请失业金人数高峰,哪.............
  • 回答
    美军胡德堡基地(Fort Hood,现已更名为Fort Cavazos)近期发生的多起性侵和暴力犯罪事件,并导致十四名士兵被解职,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深感痛心的事件。要全面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事件本身及其背景: 罪行的性质: 被解职的十四名士兵被指控涉及性侵、性骚扰、暴力.............
  • 回答
    100万美国网民支持“更换美国国旗”的请愿,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它的意义和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请愿本身的内容和动机: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100万网民支持更换国旗的具体原因。虽然请愿的具体内容可能多种多样,但我们可以推测一些可能的驱动因素: 历史包袱和象征.............
  • 回答
    非洲54国联名请愿联合国彻查美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缘政治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背景、诉求、潜在影响以及各方可能的反应。一、 背景分析: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是这件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非洲国家走到这一步的深层原因。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长期以来.............
  • 回答
    乌克兰寻求在美国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背后无疑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和安全考量,绝非简单的“希望获得保护伞”那么简单。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时间线拉长,从俄乌冲突爆发的根源,到萨德系统本身的特性,再到区域军事力量的平衡,层层剖析。首先,安全困境的直接驱动。自从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
  • 回答
    近期,有关于“美国药监局禁止从日本进口食品”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担忧。关于这个话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其真实性和影响。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并没有发布一项笼统的、禁止所有日本进口食品的禁令。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FDA的工作是确保在美国市.............
  • 回答
    美国与塔利班即将于下周举行谈判,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多方面的解读。要全面理解此事,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谈判的背景和原因: 阿富汗的持续动荡: 自2001年美国入侵阿富汗推翻塔利班政权以来,该国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虽然美军及其盟友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塔利班一直.............
  • 回答
    美国中央司令部称美军从阿富汗撤军进程完成约一半,这标志着一个重要转折点,也预示着阿富汗未来局势将发生深刻变化。要理解这一表态及其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关于撤军进程完成约一半的说法,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军事部署和撤离过程。美军的撤离不仅仅是士兵的离开,还包括大量的军事装备、物资的转.............
  • 回答
    关于美国“奥密克戎”毒株周感染率占比逼近四分之三这个情况,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背后牵扯着病毒演变、公共卫生策略以及社会反应等多方面因素。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周感染率占比逼近四分之三”这个表述的含义。简单来说,这意味着在某个特定周内,美国报告的绝大多数新增新冠病毒感染.............
  • 回答
    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滩附近一栋公寓楼发生灾难性坍塌,本已牵动全球目光的搜救行动,却因建筑结构的进一步风险而被迫暂停,这无疑是一场残酷的现实考验。从人道主义角度来看,任何搜救行动的暂停都令人扼腕叹息,尤其是当被困者可能还怀揣着生的希望时。然而,从专业的搜救和工程安全角度审视,这一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合理且.............
  • 回答
    美国海军的“罗斯”号导弹驱逐舰进入黑海,这绝对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背后牵扯着多方博弈和地缘政治的复杂考量。要理解这件事的意义,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直接的军事层面。美国海军舰艇,尤其是像“罗斯”号这样的宙斯盾驱逐舰,它们装备了先进的宙斯盾作战系统,可以同时探测、跟踪和拦截大量的空中、水面以及.............
  • 回答
    美国公布其5500万剂新冠疫苗分配计划,这无疑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举措,不仅仅是关于医疗援助,更是在重塑全球地缘政治格局。要理解其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从人道主义和公共卫生角度来看: 缓解全球疫苗不平等: 疫情初期,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优先获取了大量疫苗,导致许多.............
  • 回答
    这则新闻听起来确实令人震惊,一位曾经是美国特种部队成员的人,现在却被指控为俄罗斯从事间谍活动?这背后牵扯出的事情肯定不简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这暴露了情报战的复杂性和无孔不入: 人才库的争夺: 像特种部队成员这样的精英,他们拥有极高的专业技能、军事素养,对本国军事部署、战略战术、装.............
  • 回答
    国民党近期提出的“请求美国协助抵抗中共”和“台美复交”两项议案,无疑是当前台湾政治光谱中一项非常引人注目的举动。要理解这两项议案的含义和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请求美国协助抵抗中共”议案:深层考量与现实挑战这项议案的提出,其核心诉求是希望借助美国的军事、经济和外交力量,来应.............
  • 回答
    普萨基这番话,说实话,挺耐人寻味的。简单一句“还没有向任何一方提供疫苗”,背后牵扯到的信息量和潜在的考量,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咱们不妨一层一层剥开来看。首先,普萨基的表态,最直接的意思就是美国政府目前尚未开始对外援助新冠疫苗。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关乎到全球疫苗分配的现实情况。要知道,新冠疫情.............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您提到的“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左右登陆火星,飞船名字是哥伦布号”这个说法,在现有公开的、被广泛接受的科学史和航天史上,是没有依据的。您可能是在某个视频或文章里看到了这样的信息,但从我了解的科学常识来看,这更像是一个误传或者是一种虚构的说法。大家熟知的、真正意义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