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剧太平洋战争里根本没有太平洋战争,都是在树林里瞎打?

回答
《太平洋战争》这部剧确实有不少观众会有“为什么战场总是在树林里?”的疑问,甚至觉得它“根本没打太平洋战争”。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不妨细细道来:

首先,要理解《太平洋战争》描绘的是哪一段太平洋战争。这部剧主要聚焦于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一系列残酷战役,尤其是从瓜达尔卡纳尔岛(Guadalcanal)开始,到硫磺岛(Iwo Jima)和冲绳岛(Okinawa)结束。这些战役的核心,其实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岛屿跳跃”战术。

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战略,并不是直接攻打日本本土,而是要一点一点地、以最小的代价(相对于直接登陆日本本土而言)夺取战略要地,然后逐步逼近日本。这些所谓的“要地”,很多时候就是岛屿上的陆地。而太平洋战场上,尤其是初期,岛屿上的陆地地形特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斗的形态。

所以,当你说“都是在树林里瞎打”,这其实是很形象地概括了许多太平洋战役的特点。很多太平洋岛屿,尤其是早期美军登陆的那些,比如瓜达尔卡纳尔岛、塔拉瓦岛(Tarawa)、塞班岛(Saipan)等等,它们的地形以丛林、沼泽、丘陵、火山岩为主。日本军队占据这些岛屿后,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形优势来抵御美军的进攻,会进行极其顽固和深入的工事建设。

你看到剧里陆战队员们在密林中跋涉,在茂密的植被下小心翼翼地前进,那是因为:

日本人的防御工事是“就地取材”的。 他们会在山坡、丛林深处挖掘隧道、碉堡,用沙袋、土石、木材加固,甚至利用天然的洞穴。这些工事往往隐藏在茂密的植被之下,很难被发现。美军的登陆虽然控制了海滩,但要推进到岛屿腹地,就必须穿越这些天然的屏障和日军预设的阵地。
丛林地形对进攻方是巨大的劣势。 视野受限,无法有效侦察,极易遭受伏击。潮湿闷热的环境、蚊虫叮咬、瘴气疾病,以及各种毒蛇猛兽,都会消耗士兵的体力和士气。而且,在丛林里,坦克等重型装备的机动性大大受限,很多时候还是得靠步兵一点一点“啃”下来。
“岛屿跳跃”战术的残酷性。 美军的目标是夺取岛屿上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为后续登陆做准备。但很多岛屿,尤其是那些防御坚固的,日军会死守到最后一兵一卒。这种情况下,战斗就变成了在岛屿陆地上,一个火力点、一个壕沟、一个掩体逐个拔除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你会看到士兵们在泥泞的战壕里、在阴暗的丛林里反复冲杀,冒着炮火和机枪扫射前进。

为什么会给人“没打太平洋战争”的感觉?

这可能更多是因为:

1. 太平洋战争的宣传侧重点。 很多时候,我们对“太平洋战争”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珍珠港事件”这样的大型海军交锋,或者是像中途岛海战那样,虽然不是登陆战,但规模宏大且有决定性的海战。而《太平洋战争》这部剧,它选择的视角是普通士兵的视角,聚焦的是那些极其艰苦和血腥的陆地战斗。海军和空军的作用在这部剧中是被间接体现的,是为陆战队登陆提供支援,但剧集的主角是陆战队员们在陆地上的拼杀。
2. 对“太平洋”概念的误解。 很多人可能把“太平洋”等同于海洋,认为战争就应该发生在海上。但实际上,太平洋战场广阔无垠,涵盖了无数的岛屿,这些岛屿才是争夺的焦点。而岛屿上的陆地,自然就成为了主要的战场。你看到的树林、泥泞、山丘,都是太平洋战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视觉呈现上的差异。 大海战的场面,例如炮弹爆炸、战舰倾覆,在视觉上往往比在丛林里埋伏、交火更具冲击力,也更容易被观众联想到“战争”的宏大叙事。而《太平洋战争》更多地是将镜头对准了战争的另一面:个人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与挣扎,这种近距离的、写实的描写,虽然震撼,但可能不像大规模海战那样直接刺激观众对“太平洋战争”的既有认知。

所以,与其说《太平洋战争》里“根本没有太平洋战争”,不如说它非常写实地展现了太平洋战场上,美军陆战队所面对的,那种在恶劣岛屿地形上的艰苦卓绝的陆地拉锯战。 它没有回避战争中最残酷、最基层的一面,那些在丛林、泥泞中浴血奋战的士兵,他们的经历,构成了太平洋战争中非常重要,也极其悲壮的一环。剧组之所以这样拍摄,是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让观众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士兵们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牺牲。

因此,当你在看《太平洋战争》时,看到那些士兵在树林里“瞎打”,其实他们是在冒着生命危险,在被日军严密设防的丛林中,一点点地为美国夺取太平洋的控制权而战。那些“树林”和“泥泞”,才是他们真正意义上的战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瞎打不至于,第二集还是第三集来着打完大骂弗莱彻(有没有直接指名道姓忘了),说海军把海军陆战队抛弃,也算提了海军………

题主心情非常可以理解,实际上“说好的太平洋战争呢”基本就是我当时第一次看这个片的感觉,而且肯定比题主骂的难听多了。

而且后来看了原作小说(当事人老兵的回忆),其实有一个海战就是1942.11.13-14那场瓜岛夜战是真的应该拍一下,因为原作提到了,不过是在岛上看见的火光炮声震天。书后边有个情节就是主角几个人最后换下来轮休的时候,看到一个本土送来的报纸就绷不住了,因为本土报纸上写了瓜岛的名字,现在通常而言根本觉得地球=我家小村的红脖子也知道主角几个人为之洒热血的地方叫啥名字了然后主角组几个大老爷们儿直接破防,说“我们竟然没有被遗忘”然后全哭了。这个如果你直接演的话一般观众可能很难体会,除非是我这么无聊的人,但如果拍个瓜岛海战呈现一下一场打得真的不精彩就是拿命和生辰八字硬(运气好)换来的胜利,那就都懂了。我记得电视剧似乎没强调这段。


只能说,题主想开点,海战题材真的是一分钱都赚不着。相对而言,如果想勉强看到几个镜头/几分钟“军舰互相打”,真的还要指望政治不正确的日本人,他们那些纠结的桥段,忍了吧,不爽就拉进度条。

题主实在是没得看了,可以重复播放《阿基米德大战》前5分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太平洋战争》这部剧确实有不少观众会有“为什么战场总是在树林里?”的疑问,甚至觉得它“根本没打太平洋战争”。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要理解《太平洋战争》描绘的是哪一段太平洋战争。这部剧主要聚焦于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一系列残酷战役,尤其是从瓜达尔卡纳尔岛(Gu.............
  • 回答
    将美剧字幕翻译成古诗,这实在是个极具挑战性的创意举动,也难免会引发一番热议。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种翻译的尝试,更像是一种文化的对话和艺术的再创造。它的出现,必然会触及翻译的本质、艺术的边界,以及观众的接受度等诸多层面。首先,这是翻译的“意境”之争。 传统的字幕翻译,首要任务是“信达雅”,即准确地传.............
  • 回答
    《指环王:力量之戒》美剧的开拍,对于无数《指环王》的粉丝来说,无疑是一件既激动人心又带着几分忐忑的大事。毕竟,托尔金老爷子笔下那个宏大、深邃、充满魅力的中土世界,已经被彼得·杰克逊那三部史诗般的电影奉为了无可撼动的经典。那么,这部Amazon斥巨资打造的美剧,究竟是锦上添花,还是会砸了招牌?咱们就来.............
  • 回答
    这事儿我经常听见,身边也有不少朋友是这么说的。他们一看几部《权力的游戏》、《纸牌屋》什么的,里面那些权谋斗争、人性剖析,觉得那叫一个深刻,一个真实。然后一对比,《西游记》里孙悟空闹天宫,《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挥扇,《水浒传》里宋江聚义…… 就觉得这些故事要么是神神叨叨的,要么是简单粗暴,不够“成熟”。.............
  • 回答
    雷蛇因赞助电竞网剧《你微笑时很美》而被网友抵制,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事件,涉及到对电竞行业的认知、影视改编的接受度、品牌方的选择以及粉丝群体的力量等多个层面。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事件的起因:赞助与争议焦点 赞助方:雷蛇(Razer)——雷蛇是知名的游戏外设品牌,.............
  • 回答
    电竞圈大佬隔空喊话《你微笑时很美》:授权风波背后是尊重与初心最近,一段关于电竞圈几位重量级人物在社交媒体上疑似隔空喊话网剧《你微笑时很美》的讨论甚嚣尘上。言语间,透露出的核心信息是:“没有授权,没有合作,但起码请尊重LPL。” 这句话一出,立刻在电竞圈乃至泛娱乐领域引发了轩然大波,也让这部原本就备受.............
  • 回答
    庆余年第一季的结局,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意犹未尽”。它不是那种让你拍案叫绝、大呼过瘾的完满收官,而是像一杯 dopiero 泡好的茶,虽然滋味已经出来了,但茶香还在袅袅,让你忍不住想继续品味。我们先捋一捋这个结局到底抛出了哪些“钩子”,留下了哪些悬念。首先,关于主角范闲的命运,依旧扑朔迷离。从剧.............
  • 回答
    《龙岭迷窟》79集,这三集简直就是整个剧集高潮的铺垫,节奏把控得炉火纯青,把原著中“龙岭迷窟”的精髓给拿捏得死死的,让人看得是欲罢不能。第七集:阴兵过境,诡异迷雾这集的重点,无疑是“阴兵过境”这个经典桥段的呈现。看过原著的都知道,这场景有多么渗人。《龙岭迷窟》剧组这次算是把这份恐怖感给还原出来了。 .............
  • 回答
    《无证之罪》里的郭羽,这人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又恨又怜。说实话,看他的时候,我心里就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各种情绪搅合在一起,说不清是同情多一点,还是觉得他活该。首先,他这人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怂”。不是那种那种小小的怯懦,而是骨子里透出来的,面对自己犯下的错,面对社会的压力,他选择了一条最窝囊、最投机.............
  • 回答
    咱就聊聊这《敌后便衣队》里的“包子雷”这玩意儿。说实话,这名字一听就挺接地气的,透着一股子土匪味儿,也挺符合当时那种艰苦朴素、就地取材的抗日精神。您别看这“包子雷”听着不像什么高科技武器,但它在剧里那可是个响当当的配角,让不少日寇吃了不少苦头。这“包子雷”到底是个啥?最直观的理解,就是把炸药包塞进一.............
  • 回答
    “耽改剧扎堆”现象指的是近年来中国影视市场涌现出大量改编自耽美小说的电视剧。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复杂的成因和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其影响更是值得深入探讨。一、 耽改剧扎堆现象的成因1. 原著IP巨大的粉丝基础: 耽美小说本身拥有一批忠实且活跃的粉丝群体。这些小说通常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关系.............
  • 回答
    看到《燕云台》的剧粉说“宋朝不是正统,燕云十六州一直都是大辽的领土”,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折射出一些历史观点的碰撞。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说,里面牵扯的不仅仅是燕云十六州,还有“正统”这个概念,以及不同朝代在历史叙事中的角色。首先,咱们得聊聊“燕云十六州”。这地方,简单来说,就是今天北京、河北北部.............
  • 回答
    咱们聊聊于正,这位在国产剧圈子里争议极大的编剧、制片人。一提他,绕不开的词就是“抄袭”。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件,而是贯穿了他相当一部分的创作生涯。那些年,于正“借鉴”过的剧,你都认识吗?要说于正抄袭的“光辉事迹”,那可真不少,而且题材跨度还挺大,从古代宫廷到现代偶像,几乎是“遍地开花”。 《.............
  • 回答
    TVB的金庸剧比大部分大陆翻拍的同名剧在豆瓣评分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背后反映了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 1. 时代的印记与情怀滤镜 开创性与先发优势: TVB的金庸剧,尤其是80、90年代的那些经典,是许多观众,特别是香港、台湾以及早期接触金庸武侠的大陆观.............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确实是很多人都讨论过,而且看法挺复杂的。我感觉“清宫剧美化清朝”这个说法,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它是对还是错,更像是一种现象的观察和解读。咱们一点点来捋捋。一、 “美化”从何而来?观众的感受和期待首先,为什么会有“美化”的说法?这很大程度上源于观众的观感。 视觉上的极致享受: 清宫剧,特别.............
  • 回答
    大女主剧的“没落”,这个说法,怎么说呢,有点复杂,也并非一夜之间就能下定论。更像是从一股洪流,变成了一股细流,或者说,是在经历一场大浪淘沙后的重塑。想想前几年,那真是“大女主”横行的时代。“斯内普教授”式的隐忍,在职场上乘风破浪,在情场上绝地反击,或者就是那种“凡人逆袭”的爽剧套路,一套一套地搬出来.............
  • 回答
    在国内的《权力的游戏》剧迷群体中,确实存在着一种比较有意思的现象:一部分看盗版的朋友,在面对腾讯视频引进的删减版时,常常会流露出一种“不屑”甚至“鄙视”的情绪。这种情绪的背后,其实挺复杂,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我们得承认,“原版情结”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驱动力。《权力的游戏》之所以能火遍全球,很.............
  • 回答
    关于B站会员番剧《我,小怼》中出现日军帽子后被悄悄修改且无解释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看待。这件事情触及了内容审核、平台责任、观众感受、以及历史敏感性等多个层面。一、 事件的发生与公众反应:首先,需要了解事件的大致经过: 发现与传播: 最初可能是部分观众在观看番剧时,注意到其中出现的.............
  • 回答
    《大明风华》作为一部历史题材剧,其台词风格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用一个时髦的词来形容,就是“接地气”。这并不是说它achronistic(时代错乱),而是它在保留历史韵味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现代人更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习惯和情感表达。这种“接地气”的处理,让原本可能显得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 回答
    看到“总局加强网剧监管,电视网络审查标准统一”这条新闻,我脑子里立马蹦出好几个想法。这事儿可不小,直接关系到咱们以后能在网上看到啥、怎么看,以及整个内容创作行业的变化。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加强网剧监管”这四个字,听着就让人有点儿紧张。过去几年,网剧确实是野蛮生长,内容那是五花八门,尺度也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