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英国和印度的军费开支差不多,印度国防给人买买买的感觉?

回答
英国和印度,两个在军事领域都颇有建树的国家,它们的军费开支情况一直以来都颇受关注。乍看之下,两国在军费上的数字或许会让人觉得“差不多”,但深入剖析,印度国防那种“买买买”的强烈感知,实则源于其背后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军事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多考量。

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军费开支差不多”这个表述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简化。尽管绝对数字可能接近,但两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经济体量、以及承担的安全责任是截然不同的。英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军事强国,其军费开支更多地是维持一支高技术、精锐化的常备军事力量,以应对全球性的安全挑战,并履行其作为北约重要成员国的责任。而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军费开支则需要平衡国内的经济发展、社会福利需求,同时还要应对复杂的周边安全环境,包括与邻国的边界争端、恐怖主义威胁等等。

正是这种“复杂周边安全环境”和“应对多样化威胁”的需求,构成了印度“买买买”感知的重要基础。

1. 地缘政治现实与战略纵深:

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周边环境并不平静。与巴基斯坦长期的战略竞争,以及与中国的边界摩擦,都要求印度必须保持一支强大且能够有效应对潜在冲突的军队。这种“两线作战”的压力,迫使印度在国防装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提升上投入巨大。不像英国,虽然也参与国际维和与反恐行动,但其本土面临的直接军事威胁相对较小,更多地是依赖于盟友和技术优势。

印度需要同时考虑海、陆、空、天、网等多个领域的安全,并且要确保自身在关键区域拥有战略纵深和制衡能力。这意味着它需要能够投射力量、维护海上通道、保护领土完整,并且在区域冲突中占据优势。这种需求驱动着其对各种先进军事装备的持续采购。

2. “买买买”背后的国防现代化与自给自足目标:

印度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进其国防现代化进程,目标是提升军事实力、改善装备性能,并逐步实现一定程度的国防工业自主化。然而,在很多高精尖技术领域,印度仍旧依赖于外部采购。

技术差距与替代需求: 印度军方认识到,其现有装备的许多技术已经落后,难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例如,在空军方面,虽然拥有大量苏制战机,但面对日益先进的隐形战机和空中预警系统,其战斗力已显不足。因此,引进第四代、第五代战机,以及相关的先进传感器和武器系统,就成为必然选择。
“Make in India”与现实的张力: 印度政府大力推行“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政策,鼓励本土国防工业的发展。然而,国防工业的成熟需要时间、技术积累和大量的研发投入。在短期内,为了应对紧迫的安全需求,印度不得不从国外采购先进装备,同时也伴随着技术转让和合作生产的协议,以期在未来能够逐步提升本土制造能力。这种“买”与“造”的并存,使得印度的军费支出呈现出一种持续高涨、采购动作频繁的特点。
军种间的平衡与发展: 印度陆军、海军、空军都需要进行现代化升级。海军需要提升其远洋作战能力,包括航母、驱逐舰、潜艇以及反潜能力;空军需要新一代战斗机、运输机、直升机和无人机;陆军则需要更新坦克、火炮、防空系统以及士兵的单兵装备。这种多军种、全方位的装备更新需求,自然导致了庞大的采购清单。

3. 军购的政治与经济考量:

军购并非完全是纯粹的军事需求,也掺杂着一定的政治和经济考量。

提升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印度希望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国际力量,而强大的军事实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石。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军事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印度也在向世界展示其军事实力和现代化进程,从而提升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经济刺激与产业带动: 大规模的军购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刺激本国经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虽然其中很多是外部采购,但一些项目会要求技术转让和本土合作生产,这客观上为印度本土企业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4. 战略储备与力量投射:

印度不仅要应对直接的军事威胁,也需要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好准备。这包括建立强大的战略储备,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维持军事行动。同时,随着印度在全球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力量投射能力也需要得到加强,例如通过海军的远洋部署和空中运输能力。

总结一下,印度国防那种“买买买”的强烈感知,并非仅仅是“军费开支差不多”的简单数字对比所能解释的。它是一个复杂系统下的产物:

严峻的周边安全环境 迫使印度持续强化国防力量。
国防现代化和技术差距 驱动着对先进装备的需求。
“印度制造”战略 在现实中与进口采购并行,形成“买”与“造”的交织。
多军种、全方位的装备更新 导致了持续高涨的采购需求。
提升国际地位和经济带动 等政治经济因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比之下,英国虽然也保持着先进的军事力量,但其安全环境相对稳定,更侧重于高科技、精锐化和全球性部署,其“买买买”的感知就不会像印度那样强烈,更多的是一种持续的技术升级和维护。印度则是在一个更动态、更具挑战性的环境中,努力构建一支符合其国家定位和安全需求的、现代化且有战斗力的军队,这使得其国防采购活动显得尤为活跃和引人注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额……,其实英国造的更多,也更先进。

别的不谈,就拿战斗机来说,大英可是一次性订购了138架F35,皇家海军嘴上说着造不起45,转头就撸了两艘6万吨航母,全球同时拥有2艘及以上大型航母的国家只有英美中,法俄别说现在(当时两艘1143.5型没造完),历史上也没有。

此外,英国皇家海军计划投入数百亿英镑建造下一代核潜艇,目前第一块钢板已经在2016年切割,这个建造计划总价值高达310亿英镑,折合410亿美元,说是印度5年的装备采购费用一点也不过分……

而且就目前来看,印度远远作战能力不如英国。

虽然两者军费相当,但英国皇家空军、皇家海军作战能力均超过印度,印度空军虽然一直号称买买买买,但其真正算得上有作战能力的只有不到270架苏30战机,这苏30还是俄罗斯的坑钱型号。

英国除了已经订购的138架F35在逐渐交货以外,还订购了160架台风,目前已经基本上交货完毕。

皇家海军更不用说,在携带F35B的伊丽莎白女王航母打击下,印度基本上毫无还手之力,尤其是皇家海军还拥有机敏和特拉法尔加级核潜艇。

印度无非赚个嘴上功夫罢了,如果你仔细留意新闻,就会发现全球国家捆一块看上去都没有印度买买买的多(事实上印度确实在国际军火采购市场上号称肥羊……),而战斗力印度怎么可能跟老牌军事强国英国相比,别的不说就几艘机敏过来,就你印度那水下作战能力怕是海军都要被一锅端了。

一家BAE吊打整个印度军火圈,不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国和印度,两个在军事领域都颇有建树的国家,它们的军费开支情况一直以来都颇受关注。乍看之下,两国在军费上的数字或许会让人觉得“差不多”,但深入剖析,印度国防那种“买买买”的强烈感知,实则源于其背后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军事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多考量。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军费开支差不多”这个.............
  • 回答
    要说印度和英国的GDP差不多,但军费开支的“画风”却截然不同,这确实是个值得玩味的话题。不能简单地用GDP数字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军事投入,背后牵扯到太多复杂的因素,我给你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它反映的是.............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深刻,也触及到了印度社会一个非常令人痛心和困惑的现实。印度确实是多种宗教的摇篮,其文化深植于对精神、道德和社群的强调,按理说,这应该能提供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向善的力量。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令人担忧的强奸犯罪率,这之间的矛盾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跳出“宗教信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的真实感受。与其说是“高大上”或者“难受”,不如说是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认知和听觉习惯在我们大脑中造成的“熟悉感”和“陌生感”的差异,进而影响了我们的情感反应。让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剖析一下:1. 历史文化与语言的联结: 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口音的英语: 想象.............
  • 回答
    英国殖民印度,为何没有催生出香港那样独特的城市?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虽然两者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但它们的地理环境、历史进程、殖民政策以及发展轨迹都截然不同,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城市形态。首先,我们必须理解香港和印度在地理位置上的巨大差异。香港,作为一块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弹丸之地,其地理位.............
  • 回答
    英国殖民者在印度推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确实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何不直接使用机枪等武力来镇压印度人民的反抗?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和道义层面的考量,绝非简单的“武力镇压就能解决一切”那么简单。首先,我们要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性质。甘地的运动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反抗,它是一种 .............
  • 回答
    英国在殖民时期之所以没有废除印度的种姓制度,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背后牵涉到政治、经济、社会以及英国殖民者的认知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不是英国人没有“想过”,而是他们一方面觉得干预过于复杂且可能适得其反,另一方面也从自身利益出发,默许甚至某种程度上利用了这一制度。首先,我们要理解,种姓制度在印度已.............
  • 回答
    英国的殖民扩张历史波澜壮阔,其动力和方式也随着时代和地点的不同而演变。要理解为何英国在对印度的殖民过程中采取了占领的方式,而其许多其他殖民活动以贸易为主,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历史、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重因素。贸易驱动的早期殖民:一种循序渐进的策略在英国殖民早期的漫长岁月中,贸易确实是其对外扩张最主.............
  • 回答
    印度被英国统治了近两百年,这是一个漫长而深刻的历史时期,它对印度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复杂而持久的影响。要理解为什么即便在英国统治下,印度许多方面仍然显得“原始落后”,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英国的统治本身,更要看到历史的演变、根深蒂固的社会结构以及统治方式带来.............
  • 回答
    我曾经对英国有着一种近乎神圣的滤镜,想象中那里是历史与现代交织的优雅之地,是彬彬有礼的人民和遍地经典的英式花园。直到我真正踏上那片土地,经历了一些事情,才让我对这份美好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有些许遗憾。最让我感到失落的,是关于效率和服务的体验。我一直以为,像英国这样发达的国家,在公共服务和商业运作上会是.............
  • 回答
    XM777 155毫米榴弹炮的故事确实有些意思,它牵扯到国际合作、军品外销以及技术引进等多个层面,我来给你详细说道说道。首先, XM777 榴弹炮的研制主体是英国宇航公司(BAE Systems)。这背后有历史原因和战略考量。在冷战后期以及冷战结束后,西方军事力量之间有着紧密的合作和技术交流。英国作.............
  • 回答
    英国人统治印度期间,他们的“种姓”地位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这与印度传统的种姓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却在实际的社会权力结构和日常互动中,扮演着类似但又截然不同的角色。简单来说,英国人并没有直接纳入印度传统的瓦尔那(Varna)或刹帝利(Jati)体系,而是以一种“外来统治者”的身份,建立了一套新.............
  • 回答
    提到印度最南端,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阳光明媚的海滩和独特的文化,但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的漫长岁月中,这片土地并非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充满了分裂与融合的精彩故事。在古代,印度最南端的这片区域,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及其周边地区,并没有一个单一的、囊括所有土地的“国家.............
  • 回答
    印度在被英国统一和统治的这段历史,对于印度人民来说,绝非简单的“荣耀”二字可以概括。它是一段复杂、多层面、充满矛盾和深刻影响的时期,其留下的遗产至今仍触动着印度社会。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英国的统治客观上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印度的“统一”。在英国到来之前,印度次大陆虽然文化联系紧密,但在政治上却是分.............
  • 回答
    英国人啊,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就像他们的天气一样,有时阴沉沉的,有时又阳光灿烂得让人意外。不过,如果非要我来说说我的印象,我大概会从几个方面聊聊。首先是他们的“绅士风度”和“淑女气质”。 这绝对不是什么空穴来风的说法,而是深入骨髓的东西。在英国,公共场合的秩序感特别强。排队是天生的技能,没.............
  • 回答
    英国和波兰在历史上都经历了王权削弱的过程,但最终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这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社会和政治因素。简单地说,英国的王权削弱最终导向了君主立宪制和议会至上的稳定发展,而波兰则在政治失序和外部干预中走向了亡国。下面我们来详细剖析其中的缘由。英国:王权的逐渐驯服与议会的崛起英国的王权削弱并非.............
  • 回答
    二战初期,英国能够在与德国的空中对抗中,尤其是在不列颠空战中取得那样的“55开”局面,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复杂交织的结果。这背后是双方工业实力、技术水平、军事战略、人员素质乃至国家意志的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剖析:一、 技术与工业的较量:谁的产品更胜一筹? 飞机设计与性能.............
  • 回答
    近代英国和中国都存在鸦片消费,但鸦片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冲击,其恶劣程度远远超过了英国。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国在鸦片问题上的具体情况、社会结构、经济状况以及历史背景。两国对鸦片的态度与消费模式的差异首先,最根本的区别在于鸦片在中国成为了一个国家性的、社会性的灾难,而英国的鸦片消费则更多地停留.............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这宋朝和英国的募兵制,为啥一个军事上没啥名气,一个却成了“日不落帝国”。这事儿,可不是简单募兵俩字就能概括的,里面学问大着呢。首先得明白一个事儿,募兵制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国家花钱养兵。兵是职业军人,吃的是国家俸禄,干的是打仗保家卫国的活儿。但怎么养?养多少?怎么用?这背后牵扯到国.............
  • 回答
    英国在一战和二战中的胜利,毫无疑问是其历史上光辉的一页。这两场战争不仅巩固了其作为世界强国的地位,更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日不落帝国的辉煌。然而,时至今日,提及英国的国际地位,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其相对昔日荣光的下滑。这其中的逻辑并非简单的“赢了就一直强下去”,而是涉及一系列深层次的经济、政治、社会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