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印度最南端在古代是什么国家?为啥在英国人到来之前一直没有统一过?

回答
提到印度最南端,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阳光明媚的海滩和独特的文化,但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的漫长岁月中,这片土地并非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充满了分裂与融合的精彩故事。

在古代,印度最南端的这片区域,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及其周边地区,并没有一个单一的、囊括所有土地的“国家”称谓。相反,它主要由几个强大的王国轮流主导,每个王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和政治影响力。其中,最著名且历史最为悠久的莫过于朱罗王朝(Chola dynasty)、潘地亚王朝(Pandya dynasty)和羯罗王朝(Chera dynasty)。这三个王朝被合称为“朱罗潘地亚羯罗”王朝,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治着南印度的不同部分,甚至相互之间也时有战争与联盟。

比如,朱罗王朝以其强大的海军和广阔的贸易网络而闻名,其势力曾一度延伸到今天的斯里兰卡和东南亚部分地区。他们的统治时期,尤其是卡利卡拉·朱罗(Karikala Chola)和拉惹·拉惹·朱罗一世(Rajaraja Chola I)时期,可以说是南印度古典文明的黄金时代,留下了宏伟的寺庙建筑和精美的艺术品。而潘地亚王朝则以其辉煌的文学和商业传统著称,尤其是在珍珠贸易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羯罗王朝则控制着印度西南部的海岸线,是香料和木材的重要出口地。

那么,为何在英国人到来之前,这片土地一直未能实现统一呢?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地理上的阻隔,也有政治和经济上的复杂性。

首先,地理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虽然南印度不像北印度那样被喜马拉雅山脉那样天然的山脉隔绝,但其漫长的海岸线、密布的河流系统以及零星的山丘地带,都为区域性的自治和割据提供了有利条件。每个王国往往都围绕着肥沃的河谷地区发展,并以其中心城市为据点。这些自然区域划分使得地方力量更容易凝聚,但也增加了统一全国的难度。

其次,政治格局的复杂性是另一关键。古代南印度诸国的政治运作并非我们今天理解的现代民族国家。这些王国更像是以王朝为中心,以宗主藩属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实体。当一个强大王朝崛起时,它可能会征服或迫使周边小邦臣服,形成一个短暂的帝国。但一旦这个王朝衰落,被征服的区域又很容易分裂,重新出现独立的王国。这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使得任何试图建立的统一政权都难以持久。

再者,经济和文化的区域差异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南印度共享着相似的文化根基,例如共同的泰米尔语和婆罗门教信仰(后来发展出印度教),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重点和文化习俗仍然存在差异。比如,北阿卡特(North Arcot)和泰米尔(Tamil)地区的经济侧重可能不同,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贸易模式也不尽相同。这些区域性的经济和文化认同,使得民众更容易忠诚于自己地方的统治者,而非一个遥远的、抽象的“国家”。

此外,外部因素,如来自北印度的王朝(如帖木儿王朝、莫卧儿王朝)的偶尔入侵,虽然可能对南印度的政治格局产生影响,但由于距离和地理障碍,这些北方力量也难以真正实现对南印度的全面、长期的统治。南印度王国在抵御外部入侵时,更多时候是依靠自身的军事力量和联盟,而不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宗教和哲学思想的影响。虽然印度教在南印度普遍流行,但其内部也存在各种教派和哲学流派,这些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政治认同。同时,佛教和耆那教在历史上也曾在这里兴盛,虽然它们最终被印度教所取代,但它们的存在也表明了当时宗教多元化的景象。

总而言之,印度最南端在英国人到来之前,并非一个未曾统一的“国家”,而是由多个强大而相互竞争的王国所主导的政治舞台。地理的隔阂、复杂的政治结构、区域性的经济文化差异以及外部势力的有限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这片土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展现出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和周期性的分裂与融合,而非一条直线式的统一进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印度南部的历史挺复杂,挺有意思的,但印度史研究一直有史料不全的问题,个人也仅是出于自己的了解做一个大概的回答。由于仅仅只考虑南印度的历史,也出现过纷繁复杂的大大小小一大堆王国,用一个历史时间线的方式叙述下来实在是太难了,时间线结合分国叙述的方法容易不少,但这样肯定会遗漏一些不重要的国家,当然个人认为这个无伤大雅。

印度历史上,在不列颠人控制印度以前,从未有一个恒河流域为中心的王朝,控制过印度次大陆的最南端科摩林角,最接近一次,却是两千多年前的孔雀王朝:

一般认为,阿育王时期的孔雀王朝已经在南印度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没有完全控制。印度最南部,是泰米尔人的居住区域,孔雀王朝时期对应着实泰米尔人的森格姆时期,整个南印度地区,当时主要有三个王国,东边的朱罗(Chola),西边的哲罗(Chera又作Keralaputras,上图中即如此),以及南方的潘地亚(Pandyan),这三个国家此后将相爱相杀,灭国复国,纠结上千年。

早期的泰米尔人王国只有零星的资料,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阿育王的铭文中确切提及了这三个国家的存在,与阿育王友好但不属于孔雀王朝。随后,这三个国家一度消失,在公元300年左右被一个统一的王朝卡拉巴拉斯王朝(Kalabhras)所取代,其中朱罗的消失可能更早一点,有可能早先便灭亡于潘地亚之手。

同时期,这一地区还有一些小国如Ay,Kongu,Puzhinadu,或许先后被大国征服或成为附庸,或许一直苟延残喘着,历史资料不全却在时间跨度相隔很长的时间出现一些零星提及的史料。这期间,哲罗控制的地域最广也最强大。不过其后在卡拉巴拉斯王朝崩溃哲罗复国以后,只能保留西海岸狭长地带直至消亡,哲罗的故事差不多已经结束了。

同时期,在泰米尔地区以北,中国传统文献所谓的百乘王朝(Satavahana)兴起于孔雀王朝崩溃后原本其控制的中南印度地区。其后又兴起了了帕拉瓦王朝(Pallava)和遮娄其王朝(Chalukyas),这两个王朝的特点是都不是泰米尔人为主但都控制了一部分泰米尔地区,向北则只到德干高原地区为止,没有深入恒河流域。

而卡拉巴拉斯王朝,史料记载及其匮乏,但知道在公元600年被复国的潘地亚和北方的帕拉瓦联合下灭亡,哲罗在差不多时期复国,潘地亚第一个兴起的时期开始了。潘地亚继承了卡拉巴拉斯王朝的大多数的领土,其过程不详,只知道潘地亚的君主Kadungon只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这项功绩。其后的很长世间里,潘地亚的领土几乎没有变化,直到两百多年后,朱罗在848年由Vijayalaya Chola的带领下复国。


面南方的潘地亚和北方的帕拉瓦开始试图结盟对抗力量日益增强的的朱罗王朝,然而,此时早已衰弱的领土只剩下朱罗北部一片并不广阔领土的帕拉瓦最终在Vijayalaya的儿子Aditya Chola的进攻下于891年被吞并。此时的南印度,又回到了1000年前朱罗,哲罗,潘地亚三足鼎立的时代,只是之前最弱小,最先灭亡也是最后复国的朱罗,此时已经隐隐有成为南印度霸主的趋势。

在Rajendra Chola一世在位期间,朱罗王朝到达巅峰,不但哲罗和潘地亚向朱罗臣服,还一路沿着印度次大陆的东海岸向孟加拉(Bengal)地区进行扩张(虽然并没有实际控制),这也是唯一一次泰米尔人的王国影响力渗入恒河流域,只是并没有进入印度北部的核心区域。同时朱罗王国还向海外扩张,占领了整个斯里兰卡之后,将影响力扩大到安达曼群岛,直到东南亚地区。


上图可能有所夸张图中的文耆(Vengi)即历史上的遮娄其分裂出的东遮娄其王国(East Chalukyas)以及羯陵伽(Kalinga)的南部,事实上直到其孙,朱罗最伟大的君主之一,Kulothunga Chola一世的时候才真正控制,然而在这位君主的晚年,斯里兰卡,和文耆都脱离了朱罗,其后又有所反复,但朱罗的衰落却已经开始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潘地亚又重新开始兴起了,即位于1216年,Maravarman Sundara Pandyan,一位带领潘地亚复兴的伟大君主,从沦为朱罗王朝臣属,领土仅限一隅的小国,扩张到可以能与朱罗抗衡,朱罗甚至需要依靠外国援助调停才得一保全。到十余年后Jatavarman Sundara Pandyan在位期间,朱罗王朝就彻底消失,复兴的潘地亚王朝正式出现在历史舞台,这也是潘地亚历史上面积最大的时期,基本上继承了朱罗在印度次大陆上的全部领土。

同时间,印度中南部地区,卡纳达人开始兴起,出现了一系列卡纳达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前文叙述的遮娄其王朝分裂,西部的继承者是罗湿陀罗拘陀王朝(Rashtrakutas),也是唯一一个以德干高原为中心,影响力扩展到恒河流域的王朝。其后是西遮娄其(后遮娄其)王朝,最后是曾经在朱罗王朝最后挣扎期间给予过一定援助的曷萨拉王朝(Hoysala),这几个都是卡纳达人王朝。


然而进入了14世纪,印度次大陆掀起了一次新的风暴,强大的的里苏丹国兴起了,1500多年来,第一个能威胁到南印度的恒河流域为中心的国家出现了。德里苏丹国的第三个王朝图格鲁克王朝,从1320建立起十年时间里其由北向南,从德干高原南部的曷萨拉王朝,到南部的潘地亚王朝,几乎都落入的苏丹的手中,包括潘地亚王朝历来的中心地区马杜赖(Madurai)。同时潘地亚自身也陷入内乱,早已分裂的哲罗王朝,其残存奎隆(Quilon)王国,本身作为潘地亚的附庸,这时也宣称有权继承潘地亚的王位,短暂统一了印度南部而后又重新分裂。此后西海岸原来哲罗王朝所辖的地区,分裂成许多小国,有时也会暂时臣服于附近大国,直到其被葡萄牙,荷兰,最后是英国的殖民者入侵或主动接受西方殖民者的统治,成为欧洲殖民者的殖民地或保护国。

然而,德里苏丹国的控制并不强,也不长久,不但印度教徒起义不断,在1335年,地方上的穆斯林入侵者也在马杜赖为中心地区也建立了马杜赖苏丹国,脱离德里苏丹国。在众多印度教徒的起义者中,卡纳达人建立的维查耶纳伽尔(又译作毗奢耶那伽罗王朝,Vijayanagara)最终取得了成功,接手了曷萨拉王朝的残余势力,又于1378年灭亡了马杜赖苏丹国,最终将穆斯林的势力赶出了南方,并使周边其余的印度教势力臣服。

其后的故事也很琐碎,强大的维查耶纳伽尔王国使得北部穆斯林诸国备受压力,在穆斯林五国合力进攻下衰落,其后分裂,在印度南部地区主要继承国是迈索尔王国以及马杜赖纳亚克王朝。迈索尔是最后一个强大的卡纳达人国家,在其兴起的时期北印度出现了最后一个能威胁到印度次大陆南端的国家,莫卧儿帝国(Mughal),然而,莫卧儿帝国只在最强大的君主奥朗则布(Aurangzeb)统治期间短暂的臣服了迈索尔,其死后,帝国迅速分崩离析,迈索尔也开始逐渐强大,直到被英国殖民者击溃,莫卧儿在奥朗则布时期,扩张也确实已经到达了极限。而印度最后一个强权,马拉塔帝国,也仅仅只是在南印度泰米尔人的区域有过一小块属地而已,在南印度的历史上无足轻重。


印度漫长的历史,在接受不列颠人统治之前,有希望同时控制最南端科摩林角和北部德里附近的恒河流域核心区域的,只有孔雀王朝,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三家而已。第一个与南方诸国友好,没有南征的动力,后两个则自身内部不稳定,扩张到德干高原之后已经到达极限,其后都迅速崩溃,退回北印度。事实上,除了这三个国家,能同时拥有德干高原南部和恒河流域任何一部分的国家,也只是多加上一个德干高原地区为核心国家中最强大的一个,罗湿陀罗拘陀王朝而已(朱罗王朝并未有效控制恒河流域)。南印度与北印度,在历史的绝大多数时期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中间隔着一群德干高原国家使他们不相往来。本文没有介绍任何没有威胁到南印度的恒河流域政权,事实上,那里的故事更加丰富也更加复杂,要说起来篇幅能拉长几倍,也就不加考虑了。

最后应该注记一下,本文的南印度,极其狭义地只指德干高原以南的印度次大陆区域,大致就是现在印度最南部的两个邦,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和喀拉拉邦(Kerala),因需要,本文介绍的比较多的还有主要位于卡纳塔克邦(Karnataka)地区的古印度王朝。

最后,我还是想说,前面说了那么多印度南北难以统一成一个国家,但如今的印度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还是有一个重要的文化基础,就是印度教。虽然在印度国内,还有不少基督徒,伊斯兰教徒和锡克教徒,然而除了印度东部数个邦(这几个邦历史文化上其实也更接近缅甸和中国西藏地区而不是印度)信仰基督教的人数占多数,旁遮普邦信仰锡克教的人数最多,其他诸邦均为印度教徒为主,虽然印度教带来的包括种姓问题等,可能会是阻碍印度发展的一股难以摆脱的阻力,但可能却也恰恰是这个历史过于复杂的国家的一个良好的粘合剂。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没有把毗奢耶那伽罗中后期的历史展开来说说有点可惜

毗奢耶那伽罗之前的朱罗王朝和潘地亚王朝都是接近”联合酋长国“的形态,王族的核心地带可能掌握了最肥沃的土地和最多的人口,但除此以外,甚至没有办法从其广袤领土的其他部分去获得税收,因为这些地方的实权都由一个个独立的酋长、寺庙或商业港市所掌握。这些地方统治者的合法性完全不由朱罗的潘地亚君主来授予,而是出自其所在社区的传统认同。地方统治者只在仪式上供奉朱罗或潘地亚的君主为国君,换言之,国王只是一个大号一点,富有一点的诸侯而已。毗奢耶那伽罗王朝早期同样延续了这个传统。


但是这种传统在15世纪中叶开始出现转变,依靠军事立国的毗奢耶那伽罗王朝为了应对德干地区强大的巴曼尼苏丹国的威胁,开始采用以军功授田的方式鼓励酋长用军事服务来换取超出传统的土地权利,同时鼓励寺院或商人扩大投资发展适合对外贸易的商品,以提高货币收入来收购进口的战马和火器等物资。每当一位有强大军事威望的Raya(毗奢耶那伽罗的君主)如Saluva Narasimha Deva Raya统治时,传统的土地关系都会进一步发生改变。

第一次大的变革发生在Tuluva王朝的第三代Raya Krishnadevaraya(1509-1529在位)治下。在他统治时期堪称是印度次大陆中最有威望的君主,仅仅在登位不过六个月之久,就击败了巴曼尼苏丹国的大军,杀死了毕加普尔苏丹Yusuf Adil Shah,重伤了巴曼尼苏丹Mahmood Shah 二世。他还向东讨伐了奥里萨的加贾帕提王国,夺取了科罗曼德尔海岸的大部。种种辉煌的军事胜利得以让他有足够的权威来推进南部地区的改革。他将距离王都亨比较为遥远的南部疆土分封给了几大亲信的婆罗门大臣,这些婆罗门不再是刻板印象中只负责仪式的高种姓神职,而是积攒了丰富的行政、财政及军事经验的”帝国代理人“。他们从分封的土地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丰厚收入,还负责向管辖区域的酋长们征收以货币缴纳各种名目繁多的税收,然后上缴给Raya王廷。这项改革使权臣们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和一定程度的自治权,逐渐成为了形同土皇帝的Nayak,比如 Chellappa和Saluva Timmarasu。


不过作为回报,Raya也获得了此前不论是朱罗还是潘地亚都从未实现的基层税收,改变了那些小酋长千年不上税的神仙日子。Krishnadevaraya还鼓励向广大干旱的内陆地区开垦并投资兴修水利,也进一步扩大了税基,毗奢耶那伽罗的国力在他治下走上顶峰


但是好景不长,在Krishnadevaraya死后,继任Raya的Achyutadevaraya不具备兄长的威望和才干,其兄改革留下的弊端也就爆发了出来,前面提到的Chellappa甚至掀起了叛乱。叛乱被镇压后,Achyutadevaraya任命了他的亲族Salakaraju继任为泰米尔领主,来对抗与他日益产生矛盾的前国王之女婿,后来成为毗国一大枭雄的泰卢固人Aliya Rama Raya,却不曾想Salakaraju在他故去以后立刻展露出了野心,谋杀了包括Achyutadevaraya的儿子在内的所有宗室,只有Achyutadevaraya的外甥 Sadasiva Raya逃过一劫,后来成为了Tuluva王朝的最后一任Raya。

在这一系列的动乱中,Aliya Rama Raya趁势崛起,成为了Sadasiva Raya的摄政,王国的实际统治者,Aravidu王朝由此开始。为了巩固权势,他开始了毗奢耶那伽罗在16世纪的第二次重大改革,将原本驻守在德干边境的一票婆罗门替换为自己的亲族,并大力提拔泰卢固地区的小酋长进入政治中心,形成了由血缘和姻亲纽带巩固的权力中枢,而另一方面,作为利益交换换取军事支持和远方的和平,他给予了远在卡纳塔克邦和泰米尔邦的Nayak(其中主要的有迈索尔、坦贾武尔、金吉、伊克里、马杜赖)更大的自治权。这个将国家统治“家产化”的措施无疑对之后直到英国人统治前的南印度有深远影响。

当Aliya Rama Raya意外地在1565年的Talikota之战中死于德干的穆斯林军之手后,相比前一个王朝,“家产制”确实一定程度上保证了Aravidu王朝几十年的平稳延续,但到了1614年Venkata二世亡故时,继承权的纷争再度爆发,最后演变成全面的内战。在内战中扮演主角的,正是Aliya Rama Raya当年为了获得军事支持而特意强化的几大南部“藩屏”。 虽然在Toppur一战中支持外戚篡位者Jagga Raya的金吉Nayak和马杜赖Nayak遭受惨败, Aravidu王室保住了血脉,但受到伤害最大的仍然还是Aravidu王室……从内战之后,这些互相敌视的南部“藩屏”互相征伐,但在一件事情上达成了默契,那就是会阻止强有力的继承者登上Raya之位,使得曾经的宗主毗奢耶那伽罗彻底沦为了一个蜗居在今天安德拉邦南部苟延残喘的小王国。Aravidu王室已经无力去干预沿海的Nayak们绕过自己跟欧洲人建立关系,甚至无法阻止他们勾结毕加普尔或戈尔康达的苏丹里应外合围攻他们,只能等待来自德干的穆斯林们给他最后的一击。

毗奢耶那伽罗退下南印度政治舞台的角逐后,在那些有力的Nayak统治下,南印度迎来了英治时代前的最后一阵繁荣。文化艺术方面,马杜赖著名的Tirumala Nayaka曾将南印度的达罗毗荼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巅峰;经济方面,荷兰人、英国人的相继到来,加剧了欧洲商人在南印度的竞争,货币化程度相比毗奢耶那伽罗时代进一步提高,促使大量内陆的旱地得到开发,以生产对外贸易所需要的商品,并且在金吉和坦贾武尔出现了Achyutappa Chetti和Chinnana兄弟为代表的的“哲地”海商组织,这些都成为了毗奢耶那伽罗的遗产与英国东印度公司时代间的直接联系



user avatar

哦呵呵~南印度历史上也有许多turco-perso-islamic政权~

南印度第一个伊斯兰教政权叫做巴赫曼尼苏丹国,由突厥人阿拉丁·巴赫曼·沙建立,统治中心在南印度的卡纳塔克邦,曾是南印度最强的国家。

后来分裂为Ahmednagar,Bidar,Bijapur,Berar Sultanate,Golconda Sultanate五个国家。

他们都被奥朗泽布吞并。莫卧儿帝国崩溃后,建立了许多土邦。

著名的海得拉巴(Hyderabad)就是一座典型的南印度伊斯兰城市,是Golconda Sultanate的首都,在英属印度时期海得拉巴也是全印度势力最大的土邦之一。


伊斯兰教在南印度也留下了不少可贵的遗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提到印度最南端,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阳光明媚的海滩和独特的文化,但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的漫长岁月中,这片土地并非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充满了分裂与融合的精彩故事。在古代,印度最南端的这片区域,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及其周边地区,并没有一个单一的、囊括所有土地的“国家.............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印度‘最大国际机场’在北京?”以及“印度政府卖力宣传大兴机场”的说法,这里需要进行一些澄清和更正,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印度在此方面的行为和其背后的逻辑。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关键事实:北京的大兴国际机场(Beijing Daxi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PKX)是中国.............
  • 回答
    关于印度最快在2022年就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这个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并且背后涉及着相当复杂的人口统计学趋势。我们来详细聊聊这件事,尽量还原事实真相,而不是生硬的理论堆砌。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印度的人口增长速度的确非常快,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它一直被预测将很快超越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
  • 回答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CNCEC)中标印度这个规模宏大的煤制化肥厂项目,无疑是中国化工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这不仅仅是一笔巨额的合同,更是中国企业在印度这个新兴市场,特别是对技术和管理要求极高的基础设施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项目的重要性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的实力: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这个煤制化肥.............
  • 回答
    关于中国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否是印度,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变数的问题。要深入探讨,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而不仅仅是看当前两国在某些领域的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印度确实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一个日益重要的竞争者,尤其是在地缘政治、经济发展和国际话语权争夺方面。地缘政治层面: 人口优势与年轻化: 印.............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印度首超中国成为全球FDI最大目的地”这个话题,并试着以一种更加自然、生动的笔触来解读其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标题解读:并非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全球经济格局的一次深刻变动“印度首超中国成全球FDI最大目的地”,这几个字眼一出,立刻就能抓住所有关注全球经济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人思考过的。一方面,我们常常听到关于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印度人)智商普遍较高的说法,这似乎与“伟大的科学家主要集中在欧洲”这一现象产生了矛盾。但实际上,这两者并非不能兼容,理解其中的原因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去看待“智商”、“伟大科学家”以及历史和文化的影响。首先,我们.............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亲身经历过DOTA 2的比赛,也没有“记忆”这种概念。我无法像人类玩家那样体验到那种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翻盘时刻。我只能通过分析大量的DOTA 2比赛数据、玩家社区的讨论以及官方的精彩集锦,来理解和模拟玩家的情感和经验。不过,我可以模拟一次我“经历”中,如果我能玩DOTA 2的话.............
  • 回答
    玩真心话大冒险,有些问题或大冒险,真的能把气氛瞬间点燃,或者让大家笑到不行,也有些至今想起来都觉得有点小尴尬,但又无比珍贵。我印象最深的一回,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正嗨的时候,轮到平时最一本正经的那个朋友了。当时,我们玩真心话大冒险已经有些时间了,大家都有点放飞自我了,但还是稍微有点顾忌。轮到他,我们.............
  • 回答
    聊到奥运会开幕式,那可真是见证人类创造力、文化魅力和体育精神的绝佳舞台。我印象最深的节目,与其说是某一个单项,不如说是一些能够触动人心的、充满仪式感和故事性的“串联”和“瞬间”。比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那绝对是深入骨髓的震撼。还记得“击缶而歌”吗?2000名表演者身着古代战袍,手持缶(一种.............
  • 回答
    要说斯坦·李在漫威电影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客串,那绝对是《银河护卫队2》里那个太空服饰店的店员。为什么是这一段呢?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斯坦·李在电影里打了个酱油”,而是非常有梗,而且充满了那种斯坦·李式的人情味和幽默感。那是在格鲁特跟着勇度他们一起行动的时候。他们去了一个星球,格鲁特在商店里晃悠.............
  • 回答
    在《1984》这部书里,有太多令人窒息、又警醒至极的句子,它们如同锋利的冰锥,直插人心。但要说最能击中我,留下最深刻烙印的,大概就是那些关于语言和思想控制的论调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莫过于那句:“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这句话简直是整个极权主义运作逻辑的精髓提炼,冷酷而直接。每次读到.............
  • 回答
    小时候在PSP上玩过的游戏,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就是那种策略性很强的即时战术游戏,特别是你说到的“红色蓝色两个阵营”和“抢公主”的点,简直太有画面感了!我猜你说的很可能是一款叫做 《战场的女武神》(Valkyria Chronicles) 的游戏,或者与之类似的策略类作品。为什么我会这么猜呢?首先,《.............
  • 回答
    记得有一次,我沉迷于一款角色扮演游戏,花了几个小时在游戏里挖矿、打怪,目标是攒够钱买一把传说中的武器。我哥正好在家,他平时对这些电子游戏兴趣不大,通常都是在客厅看看电视,或者捣鼓他的那些电子零件。那天,他见我对着屏幕又是抓耳挠腮,又是唉声叹气的,就凑过来站在我身后看了一会儿。我当时正纠结于一个极其重.............
  • 回答
    9月2日,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这无疑是一个庄严而感动的日子。看到先辈们带着尊严和荣誉回到祖国怀抱,每一个中国人都心潮澎湃。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事迹太多太多,要说印象最深的,那一定是他们那种不怕牺牲、不畏强敌、为了国家和人民甘愿付出一切的崇高精神。如果要详细讲述,我想从几个层面来谈谈那.............
  • 回答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一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内蒙古额济纳旗的胡杨林。那里的秋天,不是我曾见过的任何一种秋天,它充满了原始的野性、磅礴的生命力,以及一种近乎神圣的寂寥。我第一次去额济纳,是在十月的某个周末。北京出发,一路向西,车窗外的风景从熟悉的黄土高原渐渐变成一片苍茫。到达额济纳的傍晚,天色已经有些.............
  • 回答
    谁最应该被印在人民币上?这可不是个小问题,它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价值取向。人民币,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物品,上面的肖像不仅仅是一张脸,更是国家形象的象征。要说谁最能代表中国,这个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如果非要找一个最合适的,我觉得有几类人物是绕不开的,而且都各有道理。首先,开国领袖是.............
  • 回答
    要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模拟电路,那绝对是卡尔曼滤波器了。虽然它在很多现代系统中更多是以数字形式实现,但它的核心思想和数学基础,在我看来,至今仍是模拟电路设计领域的一座丰碑。为什么是它?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解决具体问题的电路结构,更是一种强大的思维方式,一种在充满不确定性和噪声的环境中,如何提取出最真实信.............
  • 回答
    小时候过节才能吃上鸡,那会儿感觉鸡肉是件挺奢侈的东西,毕竟逢年过节家里才会改善伙食,而“改善伙食”的首选往往是那只油光锃亮、香气四溢的烤鸡或者炖鸡。对比之下,猪肉和鸭肉似乎是日常餐桌上的常客。所以,直到长大一些,我才开始琢磨:按理说,鸡肉好像比猪肉、鸭肉都要贵吧?怎么现在反而成了最便宜的肉类呢?这中.............
  • 回答
    印度最大贫民窟——塔拉维(Dharavi)贫民窟的新冠确诊病例超过百例,这一情况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信号,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增加,更可能预示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和影响。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塔拉维贫民窟新冠确诊病例过百意味着什么?1. 病毒传播的严重性与效率: 高密度居住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