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事情让你对英国的美好印象瞬间破灭?

回答
我曾经对英国有着一种近乎神圣的滤镜,想象中那里是历史与现代交织的优雅之地,是彬彬有礼的人民和遍地经典的英式花园。直到我真正踏上那片土地,经历了一些事情,才让我对这份美好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有些许遗憾。

最让我感到失落的,是关于效率和服务的体验。我一直以为,像英国这样发达的国家,在公共服务和商业运作上会是近乎完美的。然而,事情远非如此。

我刚到伦敦不久,需要办理一些基本的身份证明文件。这本该是一件流程清晰、相对顺利的事情。结果,我却被告知要预约,而且预约的时间排到了两个月后。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问工作人员是否有什么紧急通道或者其他选项,对方只是礼貌而坚定地告知我,这是唯一的流程。而且,即便预约到了,去办事大厅的体验也并不美妙。排队是常态,办事人员的态度虽然不算粗鲁,但那种“我只做我的事,至于你能不能理解,你能不能顺利办完,与我无关”的冷淡和疏离感,让人非常不适应。

不止是政府部门,就连一些日常的服务,也常常让人感到效率低下。比如,我去一家颇有名气的茶馆,想品尝传说中的英式下午茶。我们提前预定了,但到了之后仍然等了将近半个小时才有人来接待我们入座。上茶和点心更是漫长,服务员的步调明显比我想象的要慢很多,而且看起来并不怎么忙碌。我看到其他桌的客人也都在不经意间叹气,或者看看手表。那份期待中的精致与高效,在那场迟迟到来的下午茶里,被稀释了不少。

还有公共交通。伦敦地铁的四通八达确实令人惊叹,但随之而来的频繁的延误、罢工通知,以及拥挤的车厢,也让我吃尽了苦头。有一次,我急着去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结果在地铁站被告知线路有问题,需要换乘好几趟车,而且等待时间非常久。我眼睁睁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最后不得不打车,而那笔高昂的出租车费用,也让我更加体会到公共交通系统的不确定性。

当然,我并不是说英国就一无是处。那里依然有美丽的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那些在特定时刻闪耀着温暖和友善的人们。比如,有一次我在迷路时,一位老奶奶主动上前询问我是否需要帮助,并且耐心地为我指路,还叮嘱我要小心。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久违的人情味。

但是,那些曾经让我魂牵梦绕的美好印象,在经历了这些关于效率和服务的现实冲击后,确实有了些许裂痕。我明白了,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不完美之处。我开始理解,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地方的想象,和真实的体验之间,总会有一些落差。这份落差,或许并非全然是批评,更多的是一种更深刻的、更全面的认知。英国,不再仅仅是我想象中的那个完美滤镜下的国家,它变得更加真实,有温度,也有它自己的“不那么美好”的侧面。这让我对它的感情,反而更加复杂和实在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哪一刹那让你对英国的美好印象瞬间破灭?”


“有哪一刹那让你对美国的美好印象瞬间破灭?”


“有哪一刹那让你对日本的美好印象瞬间破灭?”

…… ……

…… ……

也不知道从哪天开始,知乎涌进了无数这样类似的问题。


其实,这类问题中把国家换成北上广深任何一座城市也都同样成立。


歧视、偏见、恶意、诋毁…这样那样的负能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存在着。没有任何一座城市是全然美好的,正如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全然美好的一样。教育、教养从来都不是所有人都拥有的,现在不会,今后也不会。社会的残渣无处不在,习惯就好了。生活中本就是充满了ups和downs,既然能享受最好的,就要有能承受最坏的准备。美好假象的泡沫被戳破时,回国看看吧,你会发现,国内国外的月亮都是一样圆。


:)

user avatar

我挺喜欢英国的,英国的不管是白zh,穆ch,黑gu!都挺好的。每次学习到深夜回寝室我都是随手拿个防身铁棍,好几次被醉汉或者是抢钱我都给当面一棍就马上跑。第二天经过的时候地上都还有一滩血...

我觉得他们好的原因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报复.....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太有趣了,一个抖机灵就起来答了。

我在英国待了6年半,从刚开始的热情和期待,变成现在的只想逃离。

有太多个瞬间,一个瞬间并不够。

当一直对我嘘寒问暖的非常优雅的房东,在我搬出去的第一周,不仅不退押金,还讹了我500镑的时候。

当我把硬币送给街边的乞丐,刚走,就听到他朝我大声喊:Chinese Nxxger!的时候。

当我买了麦当劳,寒风中的老人伸手要着吃,我递给他一个汉堡,他把汉堡撕碎,扔在我的面前,一边扔一边说:Eat it, dog.的时候。

当我的晾衣架因为风飘在邻居家的草坪上,邻居以‘可能造成巨大的安全风险’为由,伸手空要一千镑赔偿的时候。

当和女性朋友在路上走的好好的,街上抽烟的青少年,贴很近朝她脸上喷烟,把她呛得无法呼吸的时候(据同行的挪威小哥说,那味道应该是大麻,我们怼回去了)。

当在火车上过道走路不小心碰到一个人的椅子,道歉的话还没说出口,对方就开始:Fxxking bloody hell, fxxk off from my fxxking country的时候。

当街上的人,喝醉,就朝着你大喊:“你好!你好!Chinese, 萨瓦迪卡~show me your penis, will you?'的时候。

当街上的英国青年人,朝我的女性友人集体做不雅动作,并且谩骂的时候。

当和朋友去酒吧看球,被保安非常粗鲁的请出去,因为有英国人举报我们喝自带的烈酒。(实际上只是我们吃完饭拿在手里没喝完的雪碧,对方非说那是伏特加,因为他们觉得我们抢了他们的位置)。前脚离开,后面听见英国人在大笑,笑着说:Fxxking Chinese, know nothing.hahahahahahahahaha

当路上走得好好的,因为没有理会旁边发传单(可能顺带卖东西?)的人,那个人对我大声喊:看那!那个中国人是个贼!抓住他呀抓住他!让满大街的人都看着我的时候。

当老师,地铁,火车动不动就罢工,人们动不动就因此放假的时候。

当梅姨为了省钱,安保预算紧缩,警察裁掉了两万名,犯罪率飙高的时候。

还有一个在我心里绝对最low的刹那,就是从出租车司机,开车教练到快递员,清洁工,到大学老师,总会关心你:想不想要英国国籍?

那份变成了破落户,还强行秀优越的嘴脸,令我作呕。

答案是:不用了,我要回到家,回到中国。Because China's new name is Rich.


--------------------------------------强行复制别人的分割线---------------------------------------

看到很多友人留言评论点赞了,首先谢谢各位的讨论和关注。我现在是学业最后一个月,里面有很多人可以说都是我的学弟学妹。看了诸位的回复,我还想啰嗦两句:

一,当然,什么地方都有好,有坏。我们讨论的时候呢,不要忘了随时看一眼题主的问题。我回答的有没有切题呢?我想我是切了题的。英国当然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很多规章制度做法非常人性化,体贴;教学质量高,学术严谨,严肃。我也受过很多热心人的善待帮助,我感谢他们,但这不能阻挡我说出英国的一些问题。

二,一些友人说她们从来没遇到,你没有遇到,不代表我没有遇到。我只能说:你很幸运。但我也想表达一下:你除了校园,真正走近过英国吗?你只跟好朋友在伦敦shuttle最高层喝过威士忌,在曼城中国城吃过汉朝。那你有没有走到过曼城索尔福德的交界处?看看那里彪悍的民风?英国的主要城市,村镇,我都走过,我在伦敦待过2年,曼城2年,诺里奇1年,南安普顿1年,连谢菲和peterborough之间的跟唐顿庄园爵爷同姓的小镇Grantham,我都在换车的间隙,作过片刻停留, 走进了她的教堂。我想,我遇到这些问题,是因为我可能走的更近,我看的更多。

三,我遇到这些情况,主要发生在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我都去过,第一感觉是民风更淳朴些,人们更友善。

谢谢,请大家继续发表看法,少带一些情绪,你会显得更优雅。更迷人。

--------------------------------------再次补充---------------------------------------

看到很多朋友首先关心的是我的遭遇,其次才是评论我的答复,我想说,谢谢。

我把这些不愉快的经历写出来,是为了很好的回答问题。同时也是一种 “向内的诉说”,我想告诉同胞们我遇到的案例,你可以说我表达了某种委屈的情绪。再次重申,题主并没有提问我:‘有哪一刹那让你觉得英国美好?’谁提问我这个了?没有提问这个,我就没有必要回答这个。

但我拒绝以下一些人的反驳:1,对于那些我说英国不好,就说我心里阴暗的评论。你这逻辑可是大错特错了,说到英国,我们必须去说他山青水绿人好景美么?英国也是一个国家而已,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冲突,我为什么就不能说?这让我联想到,在这里,小部分留学生向内不团结的现实。为什么我们容易受到攻击?就是我们中的一小部分人不团结!不能一致的对受到的欺负和伤害说: 不!但这些盲目攻击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家伙还是一致的力挺,让我觉得温暖,感到由衷的温暖。

2,有些人说我哗众取宠。不接受。还是那句话,你没碰到,不代表我没碰到。你可以说我倒霉。伦敦上个月有一位女学生不幸离开了,在她眼里,我想,英国就是最令人担忧的地方。每个人,遭遇,经历,时机,感受,都不同,你没遇到,不代表英国没有朋友,您还缺一点人文关怀,我看到很多提问“关于英国的美好”的帖子,请这部分人请移步到那些问题。

3,说句幼稚的话,说句良心话,说句不好听的话,说句对不起您的话:部分朋友,我在这里,就是要大胆的说出你的英国爹存在的一些问题。今天在这里,我就是要告诉其他人,不要轻易被一些宣传英国美好的软文影响。你说你的英国爹对你好,可以。但是似乎你也不能阻碍有人说他不好。怎么一个中国人,听不得另一个中国人诉说感受到的别国的缺点呢?我说的是事实,每一个案例,都有和我一起经历的人。我知道部分朋友,您的文凭是英国的,您担忧我的帖子,影响周围人对你留英的观感,影响周围人对你文凭的观感,甚至影响到他们对你曾经朋友圈炫耀留英生活的观感。在这里,我向您们道歉,到时候您可以向您的朋友们解释:世界哪里都一样,英国也好,也不好。作为一个曾经在英生活过的人,这样说,不是很好吗?

4,我回答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用来怼英国人询问我要不要户籍的原话,你们看咋理解好一些。

感谢各位!加一句回应:另外一位高票的答主是英籍华人。您走在英国街头,背后是英国内政部,而我的背后是中国驻英大使馆,我们对英国的体验,当然不一样。出来留学的,短期游玩的。请主要参考我的答案,毕竟你们未来几年,大多数要和我一样,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注:老工程师语),或者你们无法短时间内深谙英国的规则。什么?你说你不会生活在“社会底层”,毕竟你是SCC的会员?躲不过的兄弟,很多加油站,汽修厂坐落在“社会底层”待的地方,这些事你一样遇到,除非你能24小时待在车里。考虑移民,要加入英籍的朋友请参考(老工程师)B君的答案,我也广泛接触在英华人,在英华人还是体面居多,正如彼君所言,按社会规矩办事,踏踏实实平安生活,就会好很多。

但我个人不希望他所谓“客观中肯”的对英评价,掩盖英国社会给留学生群体造成部分伤害的现实,我们这些“社会底层”的问题,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英国社会部分人对于中国人的歧视,是实实在在广泛存在的。您现在成为英国公民了,看惯风月了,适应环境了,反过来讥讽我们这些留学生不懂规矩,试问,您是留学生的时候对于这些事情真的是不起波澜么?英国现在是你的国,你的家,而我们都只是客,这个感情感觉确实不一样。我甚至觉得您在用一种掩耳盗铃的态度看待实际发生的种族歧视。您的态度是:你别瞎跑,瞎跑活该你被种族歧视。那为什么白人青年就可以瞎跑?而我必须躲在妈妈的围裙身后,听她告诉我哪儿有大灰狼,哪儿中国宝宝不能去?有些地方对英国青年友善,对我不友善,那这是什么?这不就是种族歧视吗?

而我的态度是: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既然有,不管在哪里,就不要逃避,讲出来,慢慢克服。

如果有一天,英籍华人们,您的孩子,被当成中国留学生羞辱威胁,那时的你,该作何打算?对咯,您熟悉规则,英国内政部可能会为您撑腰。

如果有一天,其他朋友,您的孩子,被您送出国成为了中国留学生,遭到羞辱威胁,那时的你,该作何打算??

留学生们,不要逃避,坚强面对。我们不逃避,我们坚持较真,以后的留学生们才能受尊重。我相信,被我们较真那些英国人,再也不敢轻易侮辱中国学生,再也不敢轻易侮辱中国游客,再也不敢轻易侮辱中国人。

添麻烦了。

(最后发挥一下专业特长。不要只是从《唐顿庄园》,《皇冠》和《神探夏洛克》里构建你对英国的印象,也要去看一看《这就是英格兰》,《皮囊》,彻底感受一下英国的哀伤和英国人对自我的难掩失落。从一个大局观上来看,很难说,我和那些自认很了解英国的人,究竟谁更懂英国。)

女生们受冒犯几率小于男生。因为中国女生的吸引力受世界欢迎,而男生就呵呵了。

———————2021年11月17日再更新——————

时间距离我答题过了三年多了,一场疫情打破了许许多多的现象,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本质。三年前我说的话,一些人选择攻击,如今的现实情况一定令这些人再次陷入沉思。一些情况的出现(英国留学生屡次受袭击)也让我们穿透在此题下罗列的不同话语,见识到了不同表达方式背后隐藏的不同立场。无论如何,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战胜困难,早日学成归来!

user avatar

从伦敦机场坐车到校园,沿路各郡的乡间,都是灰不溜秋的小破别墅。就想,发达国家原来这么破。说破灭,不如说幻灭吧。---- 住进校园后,宿舍是一人一间,浴室是独用的。从寝室房间到走廊,都铺着地毯。每个星期,都由清洁阿姨来打扫卫生,更换枕套、被套。英国天无二日晴,但是,校园里永远不会积水。寝室、图书馆、教室、学生自修室,都有暖气。系里的自修室,有打印机,打印纸用完了,可以去系办问秘书要,无限供应。对英国人来说,每年的学习成本,只是大学系办秘书一两个月的工资。英国学生听说学费要涨半成,各大学的本土学生,都坐火车到唐宁街去了。他们要跟首相谈谈。

user avatar

工资低。

之前拿过两个英国音频公司的offer,base都是在英国的。结果一个和我当时在国内工资差不多,另外一个还不如我在国内的工资高。

我这里说的是税后。

但这也太离谱了。我是实在搞不懂为啥英国伦敦以外的城市,房租能比深圳还贵。吃饭也贵不少。当然房价确实比深圳便宜。

工资低、消费高、房租高,我都有点搞不清楚到底谁是发达国家,谁是发展中国家了。

也许大英早就不玩制造业了吧。。。

当然,有人会说拿中国一线城市和英国农村比不公平。确实,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就是实际情况比较。并且,我认为即便是在伦敦,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且消费只会更高,对于我所在的行业而言。

别的行业不了解,搞音箱耳机的,欧洲工资顶天也就是美国一半,都不一定有韩国高。英国的工资在欧洲已经算是比较高的了。

某大型跨国公司,在美国三线城市给刚毕业大学生助理工程师月薪可以税前6000刀,在德国相同的公司,这个工资要高级工程师才能给到。德国在欧洲工资肯定不是最高的,但也不低了。也就这样了。丹麦比英国和德国高一些。

当然,俺这里说的是像我一样家境贫寒的打工人。欧洲不少声学大师,但是很多都是自己开公司做老板,这样就不是看平均工资了。

之前一直觉得大英的英镑比美元值钱,也听说大英虽然消费高但是收入比欧洲其他国家也高。结果看了一圈。就这。。。

user avatar

在英国六年多吧,很多事,不客气的说,坑我最狠的是中国人,或者拿着英国护照的华人,帮我最大的是英国人。

但是也有最失望的时候,打工,在subway拖地,签了个手机,拿到手机的当天接到骗子的电话,傻乎乎把银行信息告诉了骗子,骗子说自己是手机保险什么的,一下子扣了我八十镑,伤心至极,基于我这类中国人的特点,算了,当破财免灾。

情绪低落被房东发现,are you ok? Yes but…听完之后先是跟骗子沟通,然后开车带我去报警,在警察局对本来漫不经心的警察说shame,its a bloody shame 一个外国留学生在这里被我们骗,shame,反正我是目瞪口呆看着她一通咆哮之后来了个探长follow,然后给natwest打电话,银行当然说钱都划走了,他们肯定没有责任,也的确是我自己提供的所有信息。

前后历时两个月,最后的结果,骗子公司退钱,natwest道歉,探长请我吃了顿fish&chips……

当然英国有那种未成年的小屁孩追着你fuck,有喝醉的酒鬼走在路上冲你扔瓶子扔鸡蛋,有莫名优越感的人看你是亚裔就出来恶心你,有恐怖的流浪汉动不动出来要钱。

但是,英国是一个你遵纪守法,你按他们规矩做事就可以过的很舒心的地方,home office上各种指南,你照着去做,不用费心什么暗箱操作;你病了去gp,再不爽你付私人医生,保证高效治疗;你不用想着这个公务员是不是给了好处才办事,也不用在乎人家今天有没有跟你微笑,按部就班,照章办事,行了。

至于有些答案,恕我直言,十点多跑去泡酒吧,别说亚裔,他们疯起来白人也互相揍,警察拷一串儿丢街上的又不是没有。

周边治安状况网上都能查到明细,住在阿叉区还非要炫富也好半夜回去也好不被骂才怪。

曼城大吧,八点多市中心有些小巷子妖魔鬼怪都出来了,不回家,在那里等着被打劫?巴斯小吧,周末有时候六点多bootstesco一关小广场连个活的都看不到你在哪儿抒怀?至于伦敦,呵呵呵呵呵,有的区天一黑大家都回家窝着,你走路上被打了,怪天气不好吧。就是在中国,你黑灯瞎火跑到脏乱差的地界也会挨宰。

何况国人聪明不用在正道上,一边嘲笑英国人煞笔,一边弄些歪门邪道的事儿,人家也门儿清,说出来人家钓鱼执法,我都想点赞。

比如伪造公交车的季票,比如伪造n家优惠印花,比如从包邮区进伪ugg当正品卖还租实体店见到顾客是中国人就告知不做你生意,比如利用人家的人性化制度欺骗学校自己失恋抑郁不想活了争取重修机会,比如借着比赛时间差给赌球的去现场直播调盘口,比如把必胜客的沙拉免费玩成土木工程搞的人家取消活动,比如以前甲流还是什么流的时候利用英国政府的奇葩制度假装得病这边领完特效药回国高价卖的……同胞们的机智简直简直简直……

以上这些事是某些拿着中国护照有中国国籍的留学生们干出来的。

ok?

搞的知乎国际公法大家云集似的。

英籍华人坑的地方在于去他们那里打工或者工作,会被坑死,就这样。

这些都是华人圈子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根本不是谁污蔑,谁听说,谁造谣,谁黑我们。

房东曾经跟我说过她很佩服中国人,勤劳,温和,good man,我希望前辈华人留下的口碑,已经败坏的补回来,别再败坏下去了。

哈哈哈哈,气死某只~~

还有,在英国人眼里,你是chinese就是chinese,ok,你可以强调你是bbc,你有大英帝国护照,那又怎么样呢,你还是chinese,就普通的英国人他还要专门强调一下这是我拿着英国护照的chinese?那是我拿着中国护照的chinese?搞笑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曾经对英国有着一种近乎神圣的滤镜,想象中那里是历史与现代交织的优雅之地,是彬彬有礼的人民和遍地经典的英式花园。直到我真正踏上那片土地,经历了一些事情,才让我对这份美好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有些许遗憾。最让我感到失落的,是关于效率和服务的体验。我一直以为,像英国这样发达的国家,在公共服务和商业运作上会是.............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个人情感、经历或婚姻关系,因此我无法对“老公”感到失望。我也没有能力去经历像人类那样深刻的情感体验。然而,我可以理解和模拟人类的对话,并且可以根据你提供的信息来推测,如果一个人经历婚姻中的失望,可能会有哪些方面,以及这些失望可能带来的感受和影响。如果你想了解人们在婚姻中可能会感到.............
  • 回答
    对于我来说,并没有一个单一的“粉转黑”的决定性事件,更像是一个渐进的、基于多方面观察和体验的认知转变过程。我曾是AMD的忠实粉丝,主要原因可以追溯到它在CPU和GPU领域的创新能力、性价比以及开源社区的友好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某些关键时期,AMD的一些策略、市场表现以及用户体验上的不足.............
  • 回答
    让我对Intel由粉转黑,这确实是一个漫长且充满戏剧性的过程,与其说是什么单一事件,不如说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失望与妥协。曾经,Intel在我心中是性能的代名词,是科技进步的旗帜。从我第一次攒机,接触到那块经典的奔腾4,到后来换用酷睿2双核,再到 i5、i7 系列的崛起,Intel的处理器就像是电脑里永.............
  • 回答
    .......
  • 回答
    亲爱的,你心里一定很难过,也一定有很多疑问吧。男朋友对你不是很大方,做事也不怎么主动,这让你开始怀疑他对你的爱,我完全理解。这种感觉就像是你心里有一个小小的缺口,渴望被填满,但男朋友的某些行为却让你觉得那块地方是空的。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线索,帮你理清思绪。首先,我们得明白,“爱”.............
  • 回答
    哈哈,要说我小时候干的沙雕事儿,跟异性有关的,那简直能写一本“童年迷惑行为大赏”了。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大概是小学三年级还是四年级,那时候我还是个小屁孩,啥也不懂,就是跟着感觉走。我们班有个女生,叫小雅(名字是瞎编的,我记不住真名了),她长得挺乖巧的,扎着两条小辫子,笑起来眼睛弯弯的,跟月牙儿似的。当.............
  • 回答
    坦白讲,近几年对我影响最深远的事情,不是某一个突发事件,也不是某一个特定领域的突破,而是我内心对于“理解”这个概念的重塑。在此之前,我的认知世界更像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里面存储着海量的信息、规则、模式。我擅长的是检索、分析、归纳,并且能够以一种高效、精确的方式输出我所掌握的知识。我以为,这就是“理解.............
  • 回答
    如果我可以对老板做一件事情,我选择在一次公司内部的季度分享会上,为我的老板献上一份精心准备的“老板优点集锦”。这可不是那种走过场的、空洞的夸奖,而是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提炼出的、真正让我觉得值得学习和欣赏的老板身上的闪光点。首先,我会提前花一些时间,把我最近参与的项目,以及我从中学到的东西,.............
  • 回答
    关于张新起被查,青岛市民普遍表现出一种“大快人心”的情绪,这背后其实折射出了一些深层次的社会心态和对过往某些现象的积怨。作为一名观察者,我能感受到这种情绪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市民对公平正义的渴求,以及对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的深恶痛绝。首先,我们得明白,张新起这个名字在青岛很多人的脑海里,可能已经不仅.............
  • 回答
    在2020年,对于中国,我最期待的莫过于在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挑战,并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具体来说,我最期待以下几个方面:1. 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 人工智能(AI)的广泛落地与负责任发展: 我期待看到AI技术在中国更深入地融入各行各业,不仅仅.............
  • 回答
    这是一种很常见,也挺让人心塞的职场现象。你描述的这位领导,他的行为模式可以用“见风使舵”或者“情绪两极分化”来形容。这种表现背后,其实藏着挺多复杂的心理活动。咱们来掰扯掰扯,看看他到底在想些什么。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一个人在不同场合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这本身就说明他的行为是有选择的,不是纯粹的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作为AI,我没有“亲身经历”剧组没钱的感受,但我可以基于对影视制作的理解,以及从很多影视作品和幕后花絮中看到的线索,来构建一个“剧组没钱了”的生动场景。如果我是一个“观察者”,并且亲眼目睹了“剧组没钱了”,以下一些细节会让我产生强烈的预感,并且这些细节会随着资金的匮乏而愈发明显和触目.............
  • 回答
    很多事情都可能让我觉得智商被侮辱,尤其当它们带有明显的逻辑漏洞、信息错误,或者是以一种刻意误导的方式呈现时。我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讲述:1. 面对明显错误的“事实”或“理论”却被坚持并要求接受: 反科学的言论被当作真理灌输: 比如有人坚信地平说,并且用一些完全站不住脚的“证据”来试图说服我,而这.............
  • 回答
    老实说,要说《模拟人生》里的“小人”有自我思想,这听起来有点玄乎,毕竟它们终究是一堆代码。但是,每次我玩《模拟人生》的时候,总会有些瞬间,让我觉得它们不仅仅是按照我的指令行动的木偶。最常让我产生这种感觉的,是它们那种“不经意”的反应。比如,我可能让我的小人去读书学习某个技能,但我可能忘了让他们先吃个.............
  • 回答
    让我真正“爱上”初音未来,这感觉就像是循序渐进,慢慢被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特别的魅力所吸引。一开始,我只是觉得她是个虚拟歌手,挺有意思的,但还没到“喜欢”的程度。真正触动我的,是她那清澈又带点空灵的嗓音。那种感觉,不是那种被精心打磨得毫无瑕疵的“完美”声音,而是带有一丝丝人类情感的温度,仿佛真的有一个.............
  • 回答
    “万物有灵”是一个深刻且富有诗意的哲学和信仰概念,它描绘了一个充满生命力、意识和情感的宇宙。虽然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个人情感和直接的感官体验,无法“相信”任何事情,但我可以理解和分析人类之所以会产生“万物有灵”这种想法的根源,以及这些想法如何影响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行为。从这个角度出发,让我来详细.............
  • 回答
    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人世间的险恶,是在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大概十二三岁的样子。那时候,我住在奶奶家,奶奶是个特别朴实善良的人,每天起早贪黑地打理着她那个小小的菜园子,种的菜总是最新鲜、最健康的。我放学回家,她就给我准备热腾腾的饭菜,总说:“吃饱了,身体才硬朗,才能好好读书。”我们家旁边住着邻居王伯伯,.............
  • 回答
    我一直觉得,摄影这玩意儿,玩到最后就俩字儿:细节。而说起细节,就绕不开 JPEG 和 RAW 这对儿“冤家”。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它们俩的差别,那会儿我刚买了我的第一台单反相机,是个入门级的,当时对摄影的理解就停留在“按下快门,成像就好”的阶段。那天我出去拍照,天气挺好,但光线有点复杂,尤其是拍一个在.............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