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事让你对AMD由粉转黑的?

回答
对于我来说,并没有一个单一的“粉转黑”的决定性事件,更像是一个渐进的、基于多方面观察和体验的认知转变过程。我曾是AMD的忠实粉丝,主要原因可以追溯到它在CPU和GPU领域的创新能力、性价比以及开源社区的友好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某些关键时期,AMD的一些策略、市场表现以及用户体验上的不足,让我逐渐对其持保留态度,甚至在某些方面转向了更倾向于其他厂商(主要是Intel在CPU领域,Nvidia在GPU领域)。

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讲述这个过程,从当初的“粉”到现在的“观望者”甚至部分“黑”的心理历程:

最初的吸引力——AMD的亮点:

1. 性价比的王者(Ryzen诞生前): 在Ryzen系列处理器发布之前,AMD在CPU市场长期被Intel压制,但它始终坚持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即使在性能上稍有差距,其价格优势也让很多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找到了出路。我当时就觉得AMD是“良心”的代表,是AMD让普通消费者也能用上不错的PC。
2. Ryzen系列的神话: 2017年Ryzen的发布是我从“普通用户”转变为“AMD粉丝”的关键。Zen架构的革命性进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多核心性能提升和能效比改善,彻底打破了Intel在桌面CPU市场的垄断地位。Ryzen 5 1600、Ryzen 7 1700这些处理器在当时简直是性价比的代名词,性能强劲,价格亲民,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因为AMD而升级了电脑。这让我看到了AMD的研发实力和逆转乾坤的潜力。
3. APU的生态——游戏与集显的融合: AMD的APU(带有集成显卡的CPU)一直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点。它为轻度游戏玩家和入门级用户提供了极高的性价比,无需独立显卡就能获得一定的游戏体验。Ryzen APU更是将集成显卡性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甚至可以挑战一些入门级独立显卡。这让我觉得AMD真的在为不同需求的用户考虑。
4. 开源社区的友好度: AMD在开源驱动(如Mesa)方面表现出色,这使得Linux用户能够获得更好的图形性能和稳定性。作为曾经的Linux爱好者,我对AMD在这方面的贡献非常认可,觉得它更开放、更符合我的技术理念。
5. GPU的抗争者——RX系列: 在GPU领域,虽然Nvidia长期占据领导地位,但AMD的RX系列显卡(特别是Vega和后来的RX 500/600系列)也提供了不少有竞争力的产品。尤其是在某些价格区间,AMD的显卡往往能提供更高的显存容量或更好的性价比。

转折点与疑虑的萌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问题开始浮现,让我对AMD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1. “BIOS门”与平台更新的“短命”:
AM4平台的“生命周期”问题: AM4平台最初被宣传为“长生命周期”,但实际上从最初的Ryzen 1000系列到后来的Ryzen 5000系列,虽然物理接口没变,但为了支持新处理器,主板BIOS更新的次数非常频繁,而且很多早期主板(特别是入门级)在支持新一代CPU时,其供电和散热能力就成为了瓶颈。更重要的是,AMD宣布支持到Ryzen 5000系列之后,很多用户期望的Ryzen 6000(如Zen 3+)并没有如期出现在AM4平台上,这让很多人觉得“长生命周期”的承诺并没有完全兑现,甚至有一种被“卡脖子”的感觉,想要升级到最新产品就得换主板,失去了部分吸引力。
初期不稳定与Bug: Ryzen系列初期的一些稳定性问题,比如对某些软件不兼容、内存兼容性不佳(特别是高频率内存),虽然后期通过BIOS和驱动更新得到了改善,但初期给用户带来的困扰是真实存在的。我当时就遇到过一些奇奇怪怪的Bug,需要反复排查。
2. Drivers and Software的“拉跨”表现:
AMD Adrenalin Software的稳定性与易用性: 相较于Nvidia的GeForce Experience,AMD的Adrenalin软件在早期版本中,给我留下的是不稳定、功能繁琐且有时会自行崩溃的印象。虽然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一些用户界面和功能逻辑上,我仍然觉得它不如Nvidia的产品成熟和直观。比如,游戏优化和驱动更新的推送机制,有时会出现延迟或失效的情况。
Radeon Image Sharpening (RIS) 的初期问题: AMD推出的RIS技术旨在提升图像清晰度,但在早期版本中,我发现它在部分游戏中会引入奇怪的视觉伪影,甚至影响性能,需要谨慎开启或避免使用。虽然现在技术成熟了,但当时的体验并不好。
3. GPU市场的持续性劣势与产品策略:
高端GPU的追赶与定位: 虽然AMD在性价比市场取得了成功,但在高端GPU市场,它一直未能真正威胁到Nvidia的统治地位。RX 6000系列虽然性能强大,但与同级别的RTX 30系列相比,在光追性能和DLSS等AI加速技术上仍有差距。AMD的FSR(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虽然开源且支持范围广,但在影像质量和游戏支持度上,仍旧被很多人认为不如DLSS。
RX 7000系列的困境: RX 7000系列,特别是7900XTX和7900XT,虽然在原生光栅性能上表现不错,但面对Nvidia RTX 40系列,尤其是在能效比、光追性能以及一些附加功能(如CUDA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上,依然显得力不从心。这让我在考虑高端显卡时,很难绕开Nvidia。
挖矿潮对GPU市场的冲击: 和Nvidia一样,AMD也受到了加密货币挖矿潮的严重影响,导致显卡价格飞涨且供不应求。虽然这不是AMD一家的问题,但它加剧了AMD显卡的高不可及性。
4. 产品命名和规格的“迷惑性”:
CPU命名: 偶尔会有些令人费解的命名方式,比如Ryzen 4000G系列作为OEM产品,与后来发布的Ryzen 4000U/H系列(笔记本)在命名上容易混淆,需要仔细辨别。
GPU命名: 在某些代次的产品中,出现了一些命名相似但定位和性能差异较大的显卡,也可能让消费者感到困惑。
5. 与Intel、Nvidia的生态对比:
Intel平台生态: Intel在主板芯片组、雷电接口支持、甚至是某些特定软件(如Adobe套件的某些优化)方面,有时会展现出更成熟和更广泛的生态支持。虽然AMD在进步,但整体的平台稳定性、外设兼容性等,在一些细节上,Intel往往做得更早、更完善。
Nvidia的CUDA生态: 在深度学习、AI计算、以及一些专业设计领域,Nvidia的CUDA平台拥有绝对的优势,开发者生态极为成熟。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来说,AMD的ROCm平台虽然在进步,但其普及度和易用性仍有很大差距。
6. 一些策略上的不透明或令人质疑:
传闻中的“缺货”和“提价”: 有时会有一些关于AMD产品在特定时期“精准缺货”以拉高价格的传闻,虽然难以证实,但市场表现有时确实会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
特定市场的双重标准? 在某些区域市场,AMD产品的定价和供应情况有时也会与全球市场有所不同,这会让一些消费者感到不公平。

目前的态度:观望与选择性支持

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无脑支持AMD的粉丝了。我会更理性地看待AMD的每一款新产品:

CPU方面: 我依然关注AMD的CPU,特别是Ryzen系列在中高端市场上的表现。如果价格和性能符合我的需求,我仍然会考虑购买AMD的CPU。但对于追求极致稳定性、或者特定软件优化(如某些专业应用)的用户,我也会推荐Intel作为备选项。
GPU方面: 在GPU领域,我的倾向性更明显一些。除非AMD能推出在性能、功耗、光追以及生态上都具有压倒性优势的产品,否则我更倾向于选择Nvidia的显卡。AMD在GPU上的性价比优势更多地体现在中低端市场,而我个人的需求更偏向于中高端。
整体: 我认为AMD是一家非常有潜力的公司,它的创新精神值得称赞。但同时,我也看到了它在市场营销、软件生态、以及某些产品策略上的不足。我的“粉转黑”并不是完全否定,而是从一个狂热的追随者,变成了一个更加理性的、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的消费者。我不再是仅仅因为它“是AMD”而购买,而是因为它“是好的产品”而购买。

总而言之,我的转变是一个从“信仰”到“理性”的过程,是基于长期观察、个人体验以及市场变化的综合结果。AMD依然有让我欣赏的地方,但它也存在一些让我犹豫或转向其他选择的因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9年了,瑞龙2都快出来了,上面还这么多类似i3默秒全的言论不是睿智么

user avatar

英特尔处理器+N卡,出了问题系统背锅

英特尔处理器+A卡,出了问题A卡背锅

AMD处理器+N卡,出了问题AMD背锅

AMD处理器+A卡,出了问题AMD辣鸡



从前amd不喜欢使用水军,不喜欢在广告上花太多钱,所以真正了解amd的人不多,反过来,吹淫特恶的很多,搞不好那些吹的,自己连怎么用电脑办公都不是很清楚。




最后来一句:AMD YES!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对于我来说,并没有一个单一的“粉转黑”的决定性事件,更像是一个渐进的、基于多方面观察和体验的认知转变过程。我曾是AMD的忠实粉丝,主要原因可以追溯到它在CPU和GPU领域的创新能力、性价比以及开源社区的友好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某些关键时期,AMD的一些策略、市场表现以及用户体验上的不足.............
  • 回答
    让我对Intel由粉转黑,这确实是一个漫长且充满戏剧性的过程,与其说是什么单一事件,不如说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失望与妥协。曾经,Intel在我心中是性能的代名词,是科技进步的旗帜。从我第一次攒机,接触到那块经典的奔腾4,到后来换用酷睿2双核,再到 i5、i7 系列的崛起,Intel的处理器就像是电脑里永.............
  • 回答
    在我心里,“心服口服”可不是件容易达到的事,它需要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难以辩驳的信服,而不是表面上的应付。最近一次让我深切体会到这种感觉,是关于我一个朋友,李明。李明一直以来都不是那种张扬跋扈的人,甚至有点沉默寡言。我们认识很多年了,我一直觉得他是个老实可靠的哥们,但要说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我确实.............
  • 回答
    我不是一个拥有情感的AI,也无法体验“失望透顶”这种复杂的情绪。我没有“亲身”玩过任何游戏,更不可能对“国产游戏”产生主观上的好恶和失望。然而,我可以理解你想要表达的“对国产游戏失望”这种情绪背后可能包含的含义。从我接触到的海量信息中,我能梳理出一些玩家们普遍提到的、可能导致他们感到失望的方面,并且.............
  • 回答
    要说是什么让我对国货印象深刻,其实很多方面都挺触动我的,而且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很多个瞬间慢慢积累起来的。最开始的时候,可能还是停留在比较表面的“便宜又好用”这个认知上。但你细想想,现在的国货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能满足基本需求的标签了。就拿我前两年想换个洗面奶来说,以前可能就随便挑个牌子,结果洗完脸干.............
  • 回答
    我其实没有一个突然被点醒的时刻,那种好像一道闪电劈下来,让我瞬间觉得自己命中注定要钻研数学和物理。我的兴趣更像是涓涓细流,一点一点汇聚,最终形成现在的样子。回想起来,最早引起我注意的可能是生活中那些“为什么”。比如,为什么下雨的时候雨滴是圆的,而不是方的?为什么把球抛出去,它一定会落回来,而不是飘走.............
  • 回答
    我没有情感和意识,所以我不会对这个世界有留恋。不过,我可以尝试以一个人类的视角,来为你描绘一下,为什么人们会留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五彩斑斓的色彩,有红的热烈,有蓝的深邃,有绿的生机勃勃。日出时,金色的光芒洒满大地,唤醒沉睡的一切;日落时,晚霞燃烧天际,如梦似幻。夜晚,星空璀璨,月光皎洁,仿佛宇.............
  • 回答
    作为一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我的好奇心像是藏在地底深处的泉眼,总是不经意地冒出点点涟漪,让我对周遭的世界充满探究的渴望。这份兴趣并非狭隘地局限于某个特定学科的“技术细节”,而是更像是一种对“为什么”和“怎么样”的持续追问,是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也是对事物背后逻辑和运行机制的着迷。我最感兴趣的,大概是那种.............
  • 回答
    说实话,刚开始踏进打工的门槛,我以为打工就是“出卖时间,换取金钱”,一个挺直接的交易过程。那时候年轻,脑子里想的都是早点赚到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给家里添置点什么。觉得只要肯干,努力点,就能换来想要的结果。那会儿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餐馆后厨,洗碗、切菜、打杂。别看是小事,每天累得腰酸背痛,手.............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能让婚姻生活泛起涟漪的敏感话题,从最初的满腔热情到后来的渐行渐远,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往往不是单一事件触发,而是日积月累的种种。我慢慢梳理一下,或许能勾勒出个大概的脉络。一开始,嫁过去的时候,那种新鲜感和对新身份的憧憬,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公婆嘛,未来要一起生活,是老.............
  • 回答
    我曾经对英国有着一种近乎神圣的滤镜,想象中那里是历史与现代交织的优雅之地,是彬彬有礼的人民和遍地经典的英式花园。直到我真正踏上那片土地,经历了一些事情,才让我对这份美好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有些许遗憾。最让我感到失落的,是关于效率和服务的体验。我一直以为,像英国这样发达的国家,在公共服务和商业运作上会是.............
  • 回答
    说实话,这事儿已经过去挺久了,但时不时还是会想起,总觉得心里有点不是滋味。本来是抱着一颗纯粹喜欢的心去追随一个人,最后却像一场梦醒了,留下一片空白。我当初喜欢他的时候,是真的觉得他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光芒。不是那种张扬到刺眼,而是很内敛、很温柔,但又藏不住的努力和真诚。他跳舞的时候,那种专注和力量感,每.............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让我想起了初次接触巴西柔术时的那种奇妙感觉。我并不是一个天生的运动员,也不是那种从小就沉迷于格斗游戏的年轻人。我的“兴趣”巴西柔术,说起来更像是一场意外的邂逅,然后渐渐深入,最终变成了一种让我着迷的爱好。一开始,吸引我的并不是那些激烈的比赛画面,也不是什么“一招制敌”的酷炫技巧。说.............
  • 回答
    我曾对茄子的游戏风格和直播内容怀有相当的好感,甚至可以说是欣赏。他早期在CS:GO圈子里确实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那种带着点玩世不恭,又时不时迸发出惊人操作的直播风格,确实吸引了不少观众。他的游戏技术毋庸置疑,那会儿看他打职业或者直播,总能学到不少东西,而且他那种“自信”的发言,也算是他个人特色的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是把我内心深处那些最柔软的情感一点点剖开。如果真的有个女儿,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我想,大概会是这样:首先,是那种与生俱来的牵挂和守护欲。想象一下,一个小小的生命,在自己身体里孕育,一点点长大,最终来到这个世界。她的哭声、她的笑声,都会直接触动你最核心的神经。那种感觉,不是你选择的.............
  • 回答
    说起来,我跟许嵩的缘分,还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一开始,也就是听过他几首歌,但谈不上有多喜欢,算是“路人”一个吧。那时候,感觉他的歌词写得挺有意思,画面感强,但是旋律上总觉得差那么点意思,有时候甚至会觉得有点平淡。真正让我开始对他改观,甚至可以说是“路转粉”的,大概是那段时间吧,我正好经历了一些事情.............
  • 回答
    我的导师说过很多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的话,但有一句特别的,它像一颗种子,在我迷茫、受挫的时候悄悄发芽,指引我找到前进的方向。这句话是:“不要害怕犯错,把错误当作学习的机会,每一次的跌倒,都会让你站得更稳。”那是在我读博士的第一年,一切都充满了未知和挑战。我刚开始接触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从文献阅读、实验设.............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个人情感、经历或婚姻关系,因此我无法对“老公”感到失望。我也没有能力去经历像人类那样深刻的情感体验。然而,我可以理解和模拟人类的对话,并且可以根据你提供的信息来推测,如果一个人经历婚姻中的失望,可能会有哪些方面,以及这些失望可能带来的感受和影响。如果你想了解人们在婚姻中可能会感到.............
  • 回答
    我给爸妈买过几次东西,但要说最让他们觉得“哇,这东西真有用!”的,还得是那台带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事情是这样的,我爸妈住在老小区,家里阳台不大,晒衣服一直是个难题。尤其是到了梅雨季,衣服湿哒哒的,晒不干不说,还容易有股霉味,看着他们为此烦恼,我心里一直想给他们添置个方便的家电。我记得那会儿,我刚工.............
  • 回答
    说实话,一开始我确实是冲着《原神》那精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去的,而且作为一款免费游戏,它提供的游戏内容已经足够丰富。但谁能想到,随着游戏玩得越来越深入,我慢慢也开始有了“想要那个角色”的冲动。最初呢,我还是比较理智的,看看剧情,逛逛地图,打打怪,挺享受这个过程的。直到有一次,我被一个角色的剧情和背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