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现象和新问题比较感兴趣,从新现象中发现新问题,最好能用新方法解决或给出理论解释。
让人感到兴奋的自然是问题得到解决、理论边界得到拓展、老法可以新用、新方法得以被创出等等。
当年作为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一个在读硕士,我对生物没啥兴趣,但偏偏对钢琴扒谱有兴趣——主要是幻想自己能把那些牛逼的曲子弹出来。于是为了辅助扒谱,自学了FFT画时频图,并从此入门了信号处理的领域。
还曾经尝试用传统ANN自动识别钢琴音高,但是效果不好,主要是当年还没有卷积网络这个东西。现在还被字节跳动给做出来了。
作为一个曾经跳出又回到科研世界的人,我对这个问题有很多感触。
在做出重返科研工作的决定之前,我就必须要问自己,在这个社会主流将科研视为低收益的时代,我为什么一定要回去?科研能够吸引到我,而其他行业难以吸引到我的东西是什么?
当时我想到的,大部分是科研所共有的特性。例如,可以发表论文,自己的名字会被半永久地记载,加入到全人类的知识库中。当然,从事任何工作,做到顶尖极致,都会得到记载和认可。但我只是个普通人,对我来说,在科研行业里通过论文的方式留下自己的痕迹,是最容易做到的。虽然这些论文绝大部分都只会被很少的人看到,但对我来说,我把记录和贡献本身看得更为重要一些。
例如,有更多的机会和聪明的人共事,也能有更多的机会看到世上最聪明的人做出的工作。这种特性可能既是福利,也是诅咒。越是看到他人的天才和成就,越会摧残自己的信心;但看到那些设计精妙,数据和理论完美契合的工作时,还是会有一种智力上的愉悦感。
其他一些科研行业共有的特性,比如可以到世界各地开会,可以有较多在众人前演讲的机会,可以相对自由地安排工作时间等等,我觉得有很多其他行业也同样可以做得到。
但上面这些也只不过科研的共性。我想,真正能够让一个人持久感兴趣的东西,需要更特殊一些。
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他们的兴趣一定各不相同。我误打误撞地进入了分子光谱学的领域,最吸引我的就是谱线中展现出的精确又富有美感的规律。分子谱线的位置和强度,可以通过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准确地计算出来。而通过这些计算,就能反推出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我对这样一条认识微观世界的逻辑线感到着迷。我最高兴的时候,可能就是看到和预测完美匹配的实验光谱的时候——
我不是什么科研天才,并不能指望靠科研拿到什么国际大奖,或成为领域泰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会越来越操心事业上的得失。能不能发好论文,能不能拿到有分量的奖,能不能申请到经费,能不能找到教职。每做成一件事,每完成一个项目,就又陷入对新项目的忧虑之中。因此,个人成就所带来的幸福感,相对比较短暂。可能只有到退休的时候(如果那时仍能身在科研之中的话),把自己过去的工作串起来回顾,才会有新的感触吧。
既然回归了科研,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得久一些,坚持到那一天的到来。
我提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被真的用到了地里。
毕竟农业是个非常非常脚踏实地的学科,脚踏实地到离了地大家都不会干活了。
同样,农业不太在意理论上是怎样的,毕竟你理论说的再对,逻辑再好,实践条件不符合理论要求,你也没办法说服现实改变模样。毕竟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管是种粮食蔬菜水果绿化药材,大家目的都是为了盈利。
所以这一行还是从地里来到地里去,搞来搞去大家和农民都没太大区别。
算了半天发现原来的理论错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