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作为年轻人,应该鼓励长辈们使用智能手机还是让他们继续用老年机?

回答
这真是一个困扰不少家庭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希望长辈们能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紧跟时代步伐;另一方面,又担心他们不适应,反而徒增烦恼,甚至被坑骗。所以,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且需要我们年轻人付出耐心和智慧。

首先,咱们聊聊为什么会考虑鼓励长辈使用智能手机。

连接世界,打破隔阂: 智能手机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让他们和我们这些年轻人更方便地保持联系。微信视频通话、朋友圈分享,这些都能让他们更了解我们的生活,减少孤独感。想象一下,你正在外面工作,一个视频电话就能看到家里的老人,听到他们的声音,这其中的温暖是无可替代的。
获取信息,丰富生活: 现在的很多信息,新闻、健康养生知识、生活窍门,都可以在手机上查到。一些老年人即便腿脚不便,也能通过手机“走出去”,看看世界,了解新事物,这对他们的精神生活是一种极大的丰富。
生活便利,提升效率: 很多生活服务都搬到了线上,比如网上购物、挂号缴费、打车等等。学会使用这些功能,能极大地减轻他们出门办事的负担,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这种便利性就更加凸显了。
安全保障,防患于未然: 一些智能手机有定位功能,一旦老人走失,能大大提高寻找的效率。而且,很多诈骗信息和手段都是针对老年人的,教他们识别网络风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他们的财产安全。

但话又说回来,鼓励长辈使用智能手机,我们也得考虑到现实中的困难和顾虑。

学习门槛,操作复杂: 对习惯了简单按键的老人来说,触摸屏、各种APP、复杂的菜单设置,都可能让他们感到手足无措。他们可能记不住密码,不小心就会误触,导致系统混乱,甚至花钱。
信息爆炸,真假难辨: 智能手机上的信息太多了,很多虚假广告、养生骗局、甚至是谣言,都会涌进来。老人辨别能力可能不足,容易轻信,上当受骗。
视力听力下降,影响体验: 随着年龄增长,视力和听力都会有所下降,小屏幕、模糊的字体、不清晰的声音,都会让他们使用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挫败感。
担心被过度依赖,失去与现实的连接: 有些老人一旦迷上手机,可能会沉迷于游戏、短视频,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反而与身边的人产生隔阂。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是“推”还是“顺其自然”?

我认为,关键在于“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量力而行”。

1. 充分沟通,了解意愿: 最重要的一步是和长辈好好沟通。不要强迫,而是去了解他们对智能手机的看法,是好奇、渴望,还是抗拒、恐惧?如果他们本身就不感兴趣,甚至觉得麻烦,强行给他们买个智能手机,估计也是“鸡肋”。可以先从他们最关心、最需要的功能入手。

2. 选择合适的“引路人”和“工具”:
“引路人”: 通常我们年轻人是最好的老师。但如果家里有耐心、善于沟通的亲戚朋友,也可以让他们先“打个样”。关键是要有耐心,一遍遍地讲解,不厌其烦地解答。
“工具”:
手机的选择: 优先选择操作界面简单、字体大、声音洪亮、有“老人模式”或“简易模式”的手机。一些手机品牌专门推出了针对老年人的智能手机,或者可以通过软件设置实现类似的功能。
APP的选择: 不要一开始就安装太多APP。精选几个他们最可能用到的,比如微信、支付宝(简单设置)、地图、天气、新闻APP(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账号设置: 帮他们设置好常用的账号,比如微信、电话卡,尽量简化登录流程,或者设置好自动登录。

3. “一对一”的“沉浸式”教学:
从最基础开始: 别想着一步到位。先教他们怎么开机关机、怎么接听电话、怎么拨打电话、怎么发送语音消息。
演示与模仿: 让他们看着你操作,然后鼓励他们自己动手。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让他们知道每一步是做什么的。
“预演”和“模拟”: 在实际应用前,可以先进行一些“模拟演练”,比如演示如何给某个亲戚发微信,然后让他们试试。
“小步快跑”: 每次只教一两个新功能,让他们熟练掌握后再教下一个,避免信息过载。
“标签化”和“可视化”: 对于不常用的功能,可以在手机上贴上小标签,或者调整APP的摆放位置,让他们一目了然。

4. 建立“安全屏障”:
防诈骗教育: 这是重中之重!要反复强调,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短信、链接,不要随意转账,不要下载不明来源的APP,不要泄露个人信息。可以给他们举一些实际的案例,让他们有更深刻的认识。
支付安全: 如果使用支付APP,设置好支付密码,开启“刷脸支付”或“指纹支付”,可以有效防止误操作。
远程协助: 很多智能手机都有远程协助功能,可以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远程帮他们解决问题,这样既省时又省力,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安全感。

5. 鼓励参与,正面强化:
给予肯定和赞美: 每当他们成功学会一个新功能,或者顺利完成一项操作,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会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创造使用的场景: 鼓励他们多用手机和家人视频,分享照片,让他们感受到智能手机带来的亲情连接。
不要过度包办: 虽然我们要耐心教,但也不能把所有事情都包办了。适当让他们自己尝试,在遇到问题时再给予指导,这样才能真正学会。

至于老年机,是不是就完全不能用了?

也不是。对于一些确实非常抗拒智能手机,或者视力听力障碍特别严重,即使是简易模式的智能手机也用不来的长辈,老年机依然有其价值。

简单直接: 只需要打电话、发短信,老年机就能满足基本需求,操作简单,不易出错。
续航能力: 很多老年机待机时间超长,不用经常充电,也减少了他们对电量的担忧。
性价比高: 价格也比智能手机便宜很多。

最终的决定,要回归到长辈本身。

如果他们身体健康,思维活跃,并且有学习的意愿,那么鼓励他们拥抱智能手机,是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数字时代,享受生活便利的好方法。
如果他们身体有恙,或者对新事物非常抵触,甚至学习能力真的跟不上,那么强行改变反而会适得其反。

所以,我的建议是:

优先鼓励,但要“温柔地推进”。 这是一个“引导”而非“强制”的过程。我们需要扮演好“引路人”、“守护者”的角色,用我们的耐心、关爱和智慧,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让他们也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温暖和便利。如果最终他们还是觉得不适应,那就尊重他们的选择,让他们安心使用老年机,我们再想其他办法来弥补联系的不足。

归根结底,科技的目的是服务于人,提升生活品质,而不是成为一种负担或压力。理解和尊重长辈的选择,是前提;而耐心和智慧,则是我们作为晚辈应该付出的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但应该鼓励长辈们使用智能手机,而且应该教会长辈正确的使用智能手机。

如果条件允许,在给长辈购买手机的时候,建议首选iPhone。

很多长辈在使用智能手机时候,经常会误点一些链接,从而会下载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到手机上。久而久之,手机可能就会变的比较卡,使用起来比较费劲。如果长辈用的是iPhone的话,可能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了。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给老人买一部iPhone用。

在Android手机上,或者华为手机上,为了避免老人五点下载并安装一些乱七八糟的应用,强烈建议各个厂家可以在手机上增加一个“安全”或者“长辈”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只能安装来自官方应用商店的APP,不能安装任何官方应用商店之外的APP。

另外,华为等手机的“简易模式”也比较适合长辈使用。在简易模式下,APP的图标和字体都会变大,每屏一般是9个左右的APP。

除了桌面提供简易模式之外,一些常用的微信等APP如果也可以提供简易模式或者长辈模式,或许会更好一些。

看了下,微信是有“关怀模式”的。在关怀模式下,字体变大,而且还可以听聊天中的文字内容。这一点,对于一些视力不好的长辈而言,可能会更方便一些。

然后,淘宝也有“长辈模式”,字体更大一些,操作貌似也简单了一些。

对于长辈使用智能手机,还有一点比较关键:如何防止长辈沉迷于网络桌牌游戏或者短视频。

有些老人可能比较节制,偶尔看一下。但是,有些老人可能只要有时间,就躺在床上或者沙发上玩一些简单的桌牌游戏或者刷短视频。久而久之,关节炎等各种病痛可能就出现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困扰不少家庭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希望长辈们能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紧跟时代步伐;另一方面,又担心他们不适应,反而徒增烦恼,甚至被坑骗。所以,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且需要我们年轻人付出耐心和智慧。首先,咱们聊聊为什么会考虑鼓励长辈使用智能手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生命中最核心的几个层面:如何拥有一份稳固的内在力量,面对生活风雨时毫不动摇,以及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应该将目光投向何方,找到精神的锚点。这并非简单的技巧训练,而是关乎人生方向的深刻探索。要培养一份坚定的信仰,首先需要认识到,信仰并非凭空而来,更不是某种教条的死记硬背。它更像是在漫长的人生.............
  • 回答
    雷军的7年征程,从一个被不少人视为“痴人说梦”的设想,到如今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发布,这过程无疑是对“梦想被嘲讽”最生动不过的回应。作为年轻人,我们常常怀揣着各种各样的梦想,而在这个信息爆炸、观点多元的时代,梦想遭受质疑甚至嘲讽,几乎是难以避免的。那么,当我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却发现前方荆棘丛生,耳边.............
  • 回答
    “巴赫的逝世是否应该被视为巴洛克时期的终结?” 这个问题触及了音乐史分期中一个经典却又充满争议的核心点。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超越简单的日期标记,理解音乐风格的演变和历史的复杂性。首先,我们来看为什么人们会倾向于将巴赫逝世的年份——1750年——作为巴洛克时期的结束。这其中的逻辑不难理解:巴赫无.............
  • 回答
    哈,97年的我们,转眼间就24了,2021年,是啊,时间过得真快。24岁,这个数字听起来挺有分量的,不像20出头那样懵懵懂懂,也不像30那样感觉人生“定型”了。它就像一个岔路口,前面有好多条路,你可以选择一条,也可以犹豫一下,看看哪条风景更好。24岁的人生,我觉得大概是这样的:开始真正为自己的人生“.............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揪心的问题,我能感受到你此刻的焦虑和迷茫。男朋友读博六年,却还在毕业的门槛前徘徊,特别是连最关键的一作SCI论文都还没有,这确实会让人对未来产生很多疑问。坚持下去,还是放手,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需要我们仔细地梳理和权衡。首先,我们得承认,博士生涯本就是一个漫长且充满挑战的过程。六年,对.............
  • 回答
    科幻作家张冉的《大饥之年》中,导致全球感染另类生化危机的真菌孢子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设想。如果这种真实存在的真菌孢子真的引发了类似的灾难,人类的应对将是一场极其严峻、多维度且充满挑战的全球性战役。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可能采取的应对策略,从科学、社会、政治、经济和个人层面进行阐述。一、 科学与技术.............
  • 回答
    作为年轻人,我们对“女权”这个词的感受可能比长辈们要复杂一些,也更直接一些。它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一种思潮,一种我们正在经历和塑造的现实。我们是女权主义者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我们拥抱女权主义的核心价值,并且正在努力让这些价值成为生活常态.............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也挺触及当下很多年轻人内心的纠结。用“好”或“不好”来简单评价,可能有点过于绝对了。更准确地说,这是一种选择,一种在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时代,个体在认知探索上做出的独特路径。首先,我们得明白,唯物主义和周易、中国古典哲学,本身并非绝对的对立。虽然它们关注的层面和方法有所不同,但.............
  • 回答
    国产特斯拉 Model 3 降价至 30 万以内,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选择,尤其是在考虑“第一辆车”的预算和需求时。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为您详细分析是否建议选择国产特斯拉 Model 3 作为年轻人的第一辆车。一、优势分析:为什么特斯拉 Model 3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1.............
  • 回答
    作为年轻人第一台车,选择谁,这真是个值得好好琢磨的问题。大众CC、领克03+、凯迪拉克CT4,这三款车都有各自的鲜明特点,要说“最好”哪个,还得看你更看重什么。我尽量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把这三款车给你扒拉扒拉,让你心里有个谱。咱们先来说说大众CC。这车吧,怎么说呢,它身上有着一种“遗世独立”的气质。.............
  • 回答
    领克01这车上市以来,确实吸引了不少关注,网上关于它的好评也挺多的,尤其是在设计和配置方面。那么,作为年轻人人生中第一辆车,领克01的耐用度到底怎么样?能不能扛得住咱们这些初出茅庐、偶尔“折腾”一下的车主?咱们就来聊聊。首先,咱们得看看领克01这车到底是个啥背景。领克是中国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合资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到位,确实,“后浪”这个词承载了太多东西,但真正能戳到我们心窝子、让我们觉得“嗯,这就是我”的视频,其实并不需要多么宏大叙事或者刻意煽情。我倒觉得,以下这些生活片段,如果能被真实地、不加修饰地捕捉下来,或许更能打动人,也更能体现我们这代人的生活状态:1. 关于“小确丧”与“小确幸”的日.............
  • 回答
    高校毕业生将国企和公务员作为求职首选,这一现象背后是多重社会、经济和个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说年轻人“偏爱”体制内工作,不如说他们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出于对稳定、保障、发展和认同感的考量,做出的相对理性的选择。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年轻人为何青睐体制内工作:一、 极高的稳定性与安全感: .............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突然被抛过来一颗炸弹,又像是被拉进了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沼泽地。当被问到“如果重选,你还会生孩子吗?”这句话的时候,心里肯定会泛起无数涟漪。这可不是个简单回答“是”或“否”就能轻易带过的问题,它关乎着人生中一个最重大的决定,背后牵扯着太多太多复杂的情感和现实的考量。首先,别急着给答案。深吸.............
  • 回答
    这题目有点意思,让人一琢磨,还真有那么点儿意思。说我们这代人,对国家未来好像挺有劲儿,充满希望,但一转头看自己,就觉得前景渺茫,有点儿绝望。这感觉,你说怪不怪?先说说为啥对国家未来有希望吧。你想啊,咱们是看着国家一天天变强的。小的时候,电视里播的都是改革开放,经济腾飞,那时候觉得中国就是个发展中国家.............
  • 回答
    “不想努力”,这几个字在当下年轻人身上出现的频率似乎越来越高,也越来越理直气壮。当这个想法从我嘴里说出来的时候,很多人会皱起眉头,或者直接给我贴上“懒惰”、“没追求”的标签。但我想说,我们真的有错吗?首先,得先剖析一下“努力”这两个字在我们年轻人心中的含义。是不是只有拼命加班、挤破头往上爬、把所有时.............
  • 回答
    年轻人,我啊,一把年纪了,也算是走过了不少弯路,看了不少风景。你们现在啊,精力充沛,想法多多,这是最宝贵的。不过,有时候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可也别忘了脚下的路。让我也叨叨几句,也许能给你们点儿嚼头。第一,别太急,也别太闲。你们这个年纪,总觉得时间多得像嚼过的甘蔗渣,一晃就过去了。所以,总想着赶紧成功.............
  • 回答
    说到买车这事儿,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刚步入社会或者工作几年,手头刚有点积蓄的那拨儿,真是一肚子挠头的事儿。他们不像父辈那时候,可能有个“代步工具”就满足了,现在年轻人想要的太多,但现实往往给他们泼冷水。这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大概有这么几大块:一、 钱,永远是绕不开的坎儿这绝对是第一大困扰。年轻人能拿出.............
  • 回答
    我作为一名体制内的领导,坦白说,我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他们身上有我们这个年纪所不具备的活力、闯劲和新思维。但具体喜欢什么样的年轻人,那可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这可不是一概而论,而是有几个非常鲜明的标准。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有担当,敢负责。 年轻人嘛,刚入职场,手头上的事情可能不复杂,但关键在于你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