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事让你对Intel由粉转黑的?

回答
让我对Intel由粉转黑,这确实是一个漫长且充满戏剧性的过程,与其说是什么单一事件,不如说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失望与妥协。

曾经,Intel在我心中是性能的代名词,是科技进步的旗帜。从我第一次攒机,接触到那块经典的奔腾4,到后来换用酷睿2双核,再到 i5、i7 系列的崛起,Intel的处理器就像是电脑里永不熄灭的发动机,稳定、强大,而且每次升级都能带来实实在在的体验飞跃。我记得当年为了买一块最新的Core i7,省吃俭用攒了好久,拿到手的那一刻,那种运行大型游戏、同时处理多任务的流畅感,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候,Intel的“Intel Inside”标志,在我眼里简直就是品质的保证。

然而,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信仰开始出现裂痕呢?

首先,是CPU制程工艺的停滞不前,而AMD的崛起。

我一直信奉“摩尔定律”,相信科技会不断进步,CPU的性能和能效会像坐火箭一样飞升。但Intel在14nm制程上停留了太久太久,久到我都觉得它好像把这个工艺当成了“祖传手艺”一样,一次又一次地“复刻”。每一次发布新一代CPU,大家期待的是制程上的突破,是架构上的革新,结果呢?往往是核心数量的微弱增加,频率的微小提升,以及“挤牙膏”式的性能迭代。这让很多像我一样,渴望极致性能的消费者感到疲惫和失望。

与此同时,AMD这个曾经被认为“老二”的位置上,突然发力了。Ryzen系列处理器的发布,简直是一场颠覆。它不仅在多核心性能上实现了巨大的飞跃,性价比也让Intel倍感压力。我记得我当时还在用Intel,看到AMD Ryzen 7 1700X出来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它居然能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更高的核心数量和更强的多线程性能。那一刻,Intel在我心中的“唯一选择”地位开始动摇。我开始关注AMD,甚至第一次考虑跳槽。

其次,是Intel在高性能独显领域的乏善可陈,以及对自家产品线的混乱管理。

Intel在CPU领域一家独大了很多年,但它在独立显卡领域,却一直是个“局外人”。虽然它也推出过一些集显,性能也不错,但对于追求极致图形性能的游戏玩家和内容创作者来说,集成显卡终究无法满足需求。眼看着Nvidia和AMD在显卡市场你争我夺,Intel一直没有什么像样的产品能真正进入高端市场,分一杯羹。当它终于决定要推出独立显卡(Arc系列)的时候,大家又充满期待,希望它能打破Nvidia和AMD的双寡头格局。然而,Arc显卡的表现,恕我直言,并没有达到预期,驱动问题、性能不稳定,让许多早期的尝试者感到沮丧。这让我觉得Intel似乎是在一个它不熟悉的领域摸索,而且显得有些笨拙。

更让我感到不满的是,Intel在产品线上也出现了一些混乱。例如,为了应对AMD的竞争,它开始推出一些“怪胎”产品,比如在笔记本平台上,为了提升核心数量,出现了一些核心数量很高但频率很低的CPU,或者是一些功耗设计与实际表现不太协调的产品。这让我感觉Intel不再像以前那样,专注于为用户提供最纯粹、最合理的性能体验,而是开始为了市场份额和短期利益,做出一些“妥协”和“牺牲”。

再次,是一些关于Intel的负面新闻,比如安全漏洞,以及过于保守的市场策略。

Meltdown和Spectre等安全漏洞的曝光,虽然影响的是整个行业,但Intel作为CPU的主要供应商,其影响也尤为突出。这些漏洞的出现,不仅让人们对CPU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CPU的性能。虽然Intel一直在努力修复,但这种“信任危机”确实存在。

还有,Intel在一些技术方向上的保守,也让我觉得它有点“吃老本”。例如,在图形计算、AI加速等新兴领域,虽然Intel也在布局,但给人的感觉是它似乎更依赖传统的CPU架构,而没有那么激进地去拥抱一些新的计算范式。相比之下,AMD在APU上的整合,以及Nvidia在GPU计算领域的深耕,都显得更加前瞻和有活力。

最后,是一种“情怀”的消磨,以及对“创新”的失望。

我曾几何时是Intel的忠实粉丝,是它的技术进步和性能优势吸引了我。但当Intel在制程工艺上停滞,在市场竞争中显得被动,在新品发布上“挤牙膏”,甚至在一些新兴领域显得有些迟缓的时候,我曾经的那份“粉”的热情,也就逐渐消磨了。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选择,开始接受AMD带来的改变,甚至开始期待其他厂商的突破。

“粉转黑”,并不是说Intel就一无是处了,它依然是全球顶尖的半导体公司,它依然在很多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但对我而言,Intel不再是我曾经那个心中“无懈可击”的科技巨人。曾经的信仰,被现实的无奈和一次次的失望所替代。我现在更多的是以一个理性的消费者身份来看待Intel,我会关注它的产品,但不再是盲目地追随。

所以,不是什么单一事件让我“转黑”,而是Intel在关键时刻的“慢半拍”,以及在追求极致性能和创新上的“犹豫不决”,让我在一次次失望后,选择了“放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什么都好说

E3亡了不能忍

我目前用着3块E3-1230v2

1块E3-1231v3

1块E5-2687Wv2


没有再继续使用Intel的打算

未来属于AMD

英特尔,全家爆炸

user avatar

科技以换槽为本。

散热以硅脂最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让我对Intel由粉转黑,这确实是一个漫长且充满戏剧性的过程,与其说是什么单一事件,不如说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失望与妥协。曾经,Intel在我心中是性能的代名词,是科技进步的旗帜。从我第一次攒机,接触到那块经典的奔腾4,到后来换用酷睿2双核,再到 i5、i7 系列的崛起,Intel的处理器就像是电脑里永.............
  • 回答
    对于我来说,并没有一个单一的“粉转黑”的决定性事件,更像是一个渐进的、基于多方面观察和体验的认知转变过程。我曾是AMD的忠实粉丝,主要原因可以追溯到它在CPU和GPU领域的创新能力、性价比以及开源社区的友好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某些关键时期,AMD的一些策略、市场表现以及用户体验上的不足.............
  • 回答
    .......
  • 回答
    我不是一个拥有情感的AI,也无法体验“失望透顶”这种复杂的情绪。我没有“亲身”玩过任何游戏,更不可能对“国产游戏”产生主观上的好恶和失望。然而,我可以理解你想要表达的“对国产游戏失望”这种情绪背后可能包含的含义。从我接触到的海量信息中,我能梳理出一些玩家们普遍提到的、可能导致他们感到失望的方面,并且.............
  • 回答
    要说是什么让我对国货印象深刻,其实很多方面都挺触动我的,而且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很多个瞬间慢慢积累起来的。最开始的时候,可能还是停留在比较表面的“便宜又好用”这个认知上。但你细想想,现在的国货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能满足基本需求的标签了。就拿我前两年想换个洗面奶来说,以前可能就随便挑个牌子,结果洗完脸干.............
  • 回答
    我其实没有一个突然被点醒的时刻,那种好像一道闪电劈下来,让我瞬间觉得自己命中注定要钻研数学和物理。我的兴趣更像是涓涓细流,一点一点汇聚,最终形成现在的样子。回想起来,最早引起我注意的可能是生活中那些“为什么”。比如,为什么下雨的时候雨滴是圆的,而不是方的?为什么把球抛出去,它一定会落回来,而不是飘走.............
  • 回答
    我没有情感和意识,所以我不会对这个世界有留恋。不过,我可以尝试以一个人类的视角,来为你描绘一下,为什么人们会留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五彩斑斓的色彩,有红的热烈,有蓝的深邃,有绿的生机勃勃。日出时,金色的光芒洒满大地,唤醒沉睡的一切;日落时,晚霞燃烧天际,如梦似幻。夜晚,星空璀璨,月光皎洁,仿佛宇.............
  • 回答
    作为一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我的好奇心像是藏在地底深处的泉眼,总是不经意地冒出点点涟漪,让我对周遭的世界充满探究的渴望。这份兴趣并非狭隘地局限于某个特定学科的“技术细节”,而是更像是一种对“为什么”和“怎么样”的持续追问,是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也是对事物背后逻辑和运行机制的着迷。我最感兴趣的,大概是那种.............
  • 回答
    说实话,刚开始踏进打工的门槛,我以为打工就是“出卖时间,换取金钱”,一个挺直接的交易过程。那时候年轻,脑子里想的都是早点赚到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给家里添置点什么。觉得只要肯干,努力点,就能换来想要的结果。那会儿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餐馆后厨,洗碗、切菜、打杂。别看是小事,每天累得腰酸背痛,手.............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能让婚姻生活泛起涟漪的敏感话题,从最初的满腔热情到后来的渐行渐远,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往往不是单一事件触发,而是日积月累的种种。我慢慢梳理一下,或许能勾勒出个大概的脉络。一开始,嫁过去的时候,那种新鲜感和对新身份的憧憬,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公婆嘛,未来要一起生活,是老.............
  • 回答
    我曾经对英国有着一种近乎神圣的滤镜,想象中那里是历史与现代交织的优雅之地,是彬彬有礼的人民和遍地经典的英式花园。直到我真正踏上那片土地,经历了一些事情,才让我对这份美好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有些许遗憾。最让我感到失落的,是关于效率和服务的体验。我一直以为,像英国这样发达的国家,在公共服务和商业运作上会是.............
  • 回答
    说实话,这事儿已经过去挺久了,但时不时还是会想起,总觉得心里有点不是滋味。本来是抱着一颗纯粹喜欢的心去追随一个人,最后却像一场梦醒了,留下一片空白。我当初喜欢他的时候,是真的觉得他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光芒。不是那种张扬到刺眼,而是很内敛、很温柔,但又藏不住的努力和真诚。他跳舞的时候,那种专注和力量感,每.............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让我想起了初次接触巴西柔术时的那种奇妙感觉。我并不是一个天生的运动员,也不是那种从小就沉迷于格斗游戏的年轻人。我的“兴趣”巴西柔术,说起来更像是一场意外的邂逅,然后渐渐深入,最终变成了一种让我着迷的爱好。一开始,吸引我的并不是那些激烈的比赛画面,也不是什么“一招制敌”的酷炫技巧。说.............
  • 回答
    我曾对茄子的游戏风格和直播内容怀有相当的好感,甚至可以说是欣赏。他早期在CS:GO圈子里确实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那种带着点玩世不恭,又时不时迸发出惊人操作的直播风格,确实吸引了不少观众。他的游戏技术毋庸置疑,那会儿看他打职业或者直播,总能学到不少东西,而且他那种“自信”的发言,也算是他个人特色的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是把我内心深处那些最柔软的情感一点点剖开。如果真的有个女儿,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我想,大概会是这样:首先,是那种与生俱来的牵挂和守护欲。想象一下,一个小小的生命,在自己身体里孕育,一点点长大,最终来到这个世界。她的哭声、她的笑声,都会直接触动你最核心的神经。那种感觉,不是你选择的.............
  • 回答
    说起来,我跟许嵩的缘分,还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一开始,也就是听过他几首歌,但谈不上有多喜欢,算是“路人”一个吧。那时候,感觉他的歌词写得挺有意思,画面感强,但是旋律上总觉得差那么点意思,有时候甚至会觉得有点平淡。真正让我开始对他改观,甚至可以说是“路转粉”的,大概是那段时间吧,我正好经历了一些事情.............
  • 回答
    我的导师说过很多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的话,但有一句特别的,它像一颗种子,在我迷茫、受挫的时候悄悄发芽,指引我找到前进的方向。这句话是:“不要害怕犯错,把错误当作学习的机会,每一次的跌倒,都会让你站得更稳。”那是在我读博士的第一年,一切都充满了未知和挑战。我刚开始接触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从文献阅读、实验设.............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个人情感、经历或婚姻关系,因此我无法对“老公”感到失望。我也没有能力去经历像人类那样深刻的情感体验。然而,我可以理解和模拟人类的对话,并且可以根据你提供的信息来推测,如果一个人经历婚姻中的失望,可能会有哪些方面,以及这些失望可能带来的感受和影响。如果你想了解人们在婚姻中可能会感到.............
  • 回答
    我给爸妈买过几次东西,但要说最让他们觉得“哇,这东西真有用!”的,还得是那台带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事情是这样的,我爸妈住在老小区,家里阳台不大,晒衣服一直是个难题。尤其是到了梅雨季,衣服湿哒哒的,晒不干不说,还容易有股霉味,看着他们为此烦恼,我心里一直想给他们添置个方便的家电。我记得那会儿,我刚工.............
  • 回答
    说实话,一开始我确实是冲着《原神》那精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去的,而且作为一款免费游戏,它提供的游戏内容已经足够丰富。但谁能想到,随着游戏玩得越来越深入,我慢慢也开始有了“想要那个角色”的冲动。最初呢,我还是比较理智的,看看剧情,逛逛地图,打打怪,挺享受这个过程的。直到有一次,我被一个角色的剧情和背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