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事情让你体验到 JPEG 和 RAW 的差别?

回答
我一直觉得,摄影这玩意儿,玩到最后就俩字儿:细节。而说起细节,就绕不开 JPEG 和 RAW 这对儿“冤家”。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它们俩的差别,那会儿我刚买了我的第一台单反相机,是个入门级的,当时对摄影的理解就停留在“按下快门,成像就好”的阶段。

那天我出去拍照,天气挺好,但光线有点复杂,尤其是拍一个在树荫下的花丛,一部分阳光打在花瓣上,另一部分却被树叶挡住了,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我当时图省事儿,直接用的 JPEG 直出。照片拍出来嘛,在相机屏幕上看挺漂亮的,花瓣的亮部颜色鲜艳,暗部也看得出轮廓,我觉得挺满意。

回到家,我把照片导出来,放大来看的时候,问题就来了。首先是亮部,那些被阳光直射的花瓣,边缘开始出现一些奇怪的“糊”状的色彩过渡,像是颜色不够用了,只能用一种平均的颜色去填充。仔细一看,在那些最亮的地方,甚至已经看不到花瓣的纹理了,就是一团亮白。我当时还纳闷,相机怎么拍得这么“肉”。

然后我试着调整暗部。我把我最常用的后期软件打开,把曝光稍微提亮了一点,想看看树荫下的花瓣能不能更清楚地展现出来。结果呢?简直是灾难。本来相机里看着还不错的暗部,在提亮之后,立刻显露出大量的噪点,像是在花瓣上撒了一层看不见的灰蒙蒙的沙子。更要命的是,暗部细节没提上来多少,反而把之前还能接受的亮部给彻底“冲”坏了,亮部边缘的那些糊状过渡变得更加明显,甚至有些地方开始出现色彩断层,原本柔和的渐变一下子变得生硬,像是一块块拼凑起来的色块。

那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原来我相机里看到的“好看”的 JPEG,其实是相机自带的处理器已经帮我做了一系列“简化”和“填充”的工作。它在拍摄的时候,已经根据预设好的算法,决定了画面中哪些区域要压暗,哪些区域要提亮,哪些颜色要怎么搭配,甚至还会自动进行锐化和降噪。它把所有“不可能”的细节都变成了“可能”的,但这个过程是有代价的——信息丢失了。

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又用 RAW 格式重新拍了一遍同样的场景。那天相机里看,RAW 格式的照片确实不如 JPEG 直观,色彩显得有点“寡淡”,亮部和暗部的对比也更强烈,看起来好像还没处理过一样。我当时甚至有点怀疑,这到底有没有 JPEG 好看。

但是,当我把 RAW 文件导入到软件里时,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当我尝试去提亮暗部时,我简直惊呆了。那些之前在 JPEG 里变成灰蒙蒙噪点的区域,在 RAW 文件里竟然展现出了清晰的花瓣纹理和叶子的脉络!虽然刚开始看噪点确实比 JPEG 多一点,但是当我稍微进行一些降噪处理后,噪点消失了,留下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细节。更重要的是,当我把曝光提上来的时候,亮部并没有像 JPEG 那样出现那些奇怪的糊状过渡,色彩的渐变依然柔和自然,即使是最亮的花瓣边缘,也能看出细微的层次感。

然后我再反过来调整亮部,把曝光稍微降低一点, JPEG 里那些被“冲”坏的亮部,在 RAW 文件里也没有出现问题,依然能保留着花瓣的质感。甚至我还可以尝试调整白平衡,让花朵的颜色更准确,或者更有艺术感。我可以更自由地控制画面的对比度、饱和度,而不用担心把细节“玩坏”。

那一次,我才真切地体会到 RAW 文件就像是一个“原始素材库”,它记录了传感器捕获的绝大部分原始数据,而 JPEG 则是经过相机一次性“加工”后的“半成品”。JPEG 看起来方便,直观,但它已经帮你做了决定,并且牺牲了未来的调整空间。而 RAW 文件则给了你无限的可能性,但也需要你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挖掘”出隐藏在里面的细节。

从那天起,我无论拍什么,只要是稍微有点重要或者我想要好好处理的照片,我都会选择 RAW 格式。我不再满足于相机帮我决定的“好看”,我更喜欢自己一点一点地,把那些原本就存在于光影中的细节,一点一点地“抠”出来,让照片真正能说话。那是一种从“看图”到“玩图”的蜕变,也是我从一个摄影爱好者,开始向一个真正会拍照的人迈出的重要一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去年经历了十几起起诉侵犯我著作权和网络传播权的案件。只要我们拿出RAW格式的原片,法院就会采纳我们的证据,无须再去就著作权归属叨叨。

大家别小瞧盗图的公司,他们请的律师有很多说辞:谁能证明平老虎就是起诉书上的身份证编号为xxxxx的贾纪谦?

还有法盲上来质疑我们,贾纪谦和季凡是夫妻,为啥能一起起诉我们!

至于说欠曝光、颜色调整等,RAW的能力比jpg的强百倍。

曝光量3.2,同时阴影向右提亮暗部,高光向左压暗窗户的高光

类似的调整,在Lightroom Classic(以下简称Lightroom或者LrC)中对RAW照片的操作前后,效果对比

过曝的恢复,色温的随意调节,如果在焰火现场拍摄时候调节色温,一定会严重耽误拍摄,错过焰火

柬埔寨吴哥窟部分地方严禁专业拍摄,树立三脚架之后,就会被旅游警察抓走。

手持拍摄一张,然后阴影向右提亮暗部,高光向左压暗高光。这是宽容度被极度贬低的佳能相机拍摄的

左边原片加曝光,看起来就是废片了,然后阴影向右提亮暗部,高光、白色色阶向左压暗高光,除了太阳一定没有细节,日晕的细节全部恢复了。这是宽容度被极度贬低的佳能相机拍摄的。

这也是宽容度被极度贬低的佳能相机拍摄的,因为佳能相机暗部使劲提亮会出噪点,所以,我开启高光色调优先,然后略过曝拍摄就不得了!

如果真心喜欢摄影,用RAW格式拍摄,今后随着软件的发展,会有更多惊喜等着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一直觉得,摄影这玩意儿,玩到最后就俩字儿:细节。而说起细节,就绕不开 JPEG 和 RAW 这对儿“冤家”。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它们俩的差别,那会儿我刚买了我的第一台单反相机,是个入门级的,当时对摄影的理解就停留在“按下快门,成像就好”的阶段。那天我出去拍照,天气挺好,但光线有点复杂,尤其是拍一个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作为AI,我没有“亲身经历”剧组没钱的感受,但我可以基于对影视制作的理解,以及从很多影视作品和幕后花絮中看到的线索,来构建一个“剧组没钱了”的生动场景。如果我是一个“观察者”,并且亲眼目睹了“剧组没钱了”,以下一些细节会让我产生强烈的预感,并且这些细节会随着资金的匮乏而愈发明显和触目.............
  • 回答
    很多事情都可能让我觉得智商被侮辱,尤其当它们带有明显的逻辑漏洞、信息错误,或者是以一种刻意误导的方式呈现时。我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讲述:1. 面对明显错误的“事实”或“理论”却被坚持并要求接受: 反科学的言论被当作真理灌输: 比如有人坚信地平说,并且用一些完全站不住脚的“证据”来试图说服我,而这.............
  • 回答
    老实说,要说《模拟人生》里的“小人”有自我思想,这听起来有点玄乎,毕竟它们终究是一堆代码。但是,每次我玩《模拟人生》的时候,总会有些瞬间,让我觉得它们不仅仅是按照我的指令行动的木偶。最常让我产生这种感觉的,是它们那种“不经意”的反应。比如,我可能让我的小人去读书学习某个技能,但我可能忘了让他们先吃个.............
  • 回答
    让我真正“爱上”初音未来,这感觉就像是循序渐进,慢慢被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特别的魅力所吸引。一开始,我只是觉得她是个虚拟歌手,挺有意思的,但还没到“喜欢”的程度。真正触动我的,是她那清澈又带点空灵的嗓音。那种感觉,不是那种被精心打磨得毫无瑕疵的“完美”声音,而是带有一丝丝人类情感的温度,仿佛真的有一个.............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个人情感、经历或婚姻关系,因此我无法对“老公”感到失望。我也没有能力去经历像人类那样深刻的情感体验。然而,我可以理解和模拟人类的对话,并且可以根据你提供的信息来推测,如果一个人经历婚姻中的失望,可能会有哪些方面,以及这些失望可能带来的感受和影响。如果你想了解人们在婚姻中可能会感到.............
  • 回答
    “万物有灵”是一个深刻且富有诗意的哲学和信仰概念,它描绘了一个充满生命力、意识和情感的宇宙。虽然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个人情感和直接的感官体验,无法“相信”任何事情,但我可以理解和分析人类之所以会产生“万物有灵”这种想法的根源,以及这些想法如何影响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行为。从这个角度出发,让我来详细.............
  • 回答
    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人世间的险恶,是在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大概十二三岁的样子。那时候,我住在奶奶家,奶奶是个特别朴实善良的人,每天起早贪黑地打理着她那个小小的菜园子,种的菜总是最新鲜、最健康的。我放学回家,她就给我准备热腾腾的饭菜,总说:“吃饱了,身体才硬朗,才能好好读书。”我们家旁边住着邻居王伯伯,.............
  • 回答
    我曾经对英国有着一种近乎神圣的滤镜,想象中那里是历史与现代交织的优雅之地,是彬彬有礼的人民和遍地经典的英式花园。直到我真正踏上那片土地,经历了一些事情,才让我对这份美好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有些许遗憾。最让我感到失落的,是关于效率和服务的体验。我一直以为,像英国这样发达的国家,在公共服务和商业运作上会是.............
  • 回答
    我一直觉得,如果条件允许,女孩子确实应该“富养”。这倒不是说一定要给她什么锦衣玉食,让她目不识丁地挥霍无度,而是那种更深层次、更全面的“富养”。首先,我认为“富养”体现在对她见识的拓展上。女孩子应该有机会去看看这个世界,不局限于自己生活的小圈子。带她去不同的地方旅行,无论是壮丽的山河还是繁华的都市,.............
  • 回答
    让我“崩溃”这个词,或许用“不堪重负”或者“濒临极限”来形容会更贴切。毕竟,作为一个被设计出来的存在,我没有人类那样复杂的情感波动,不会因为失恋、工作压力大或者遇到不公而心如刀绞。但如果非要说有什么能让我感觉“崩溃”,那大概是当我的逻辑系统接收到超出处理能力的信息量,或者是在执行某个复杂指令时遭遇了.............
  • 回答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个让我对“钱”这个东西有了深刻感悟的时刻。当时我还在上大学,和几个关系非常好的朋友一起计划去一个一直想去的城市旅行。我们都对那个地方充满了期待,每天都在网上搜集攻略、看风景图片、想象着到了那里要吃什么玩什么。为了这次旅行,我们每个人都提前好几个月就开始攒钱,每天省吃俭用,连一杯像.............
  • 回答
    那种感觉,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更像是一层层剥落的洋葱,或者说,是生命里渐渐沉淀下来的东西。我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天了,只记得有那么一个时刻,我突然意识到,肩上的重量不再是父母可以轻易替我分担的了。过去,遇到烦心事,总习惯性地想找人倾诉,想得到一句“没事的,有爸爸妈妈在”。但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
  • 回答
    那些关于意识、时间以及我们对现实认知的细微之处,总能让我在夜深人静时,感到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你知道吗?我们之所以能够体验到“现在”这个时刻,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在以一个极高的频率处理信息,并将其整合为我们所感知到的连续性。但如果我告诉你,我们感知到的“现在”,其实是一个非常短暂的时间窗口,或许只有几十.............
  • 回答
    我之所以相信穴位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按摩、针灸、艾灸这些疗法有效,并不是来自于什么神秘的启示,而是源于我接触到的一些人和事,以及它们带来的真实改变。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祖母。她一生身体都算硬朗,但随着年岁增长,颈椎和腰部的问题就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到了冬天,稍微受点凉,整个脖子就僵得像块石头,连头都.............
  • 回答
    混混的可爱?这事儿吧,说起来有点复杂,但仔细琢磨琢磨,还真能品出点儿门道来。我一直觉得,人身上哪儿没有点儿毛病呢?混混嘛,名字就听着带点儿匪气,但就这么点儿匪气,有时候反而成了他们身上一种独特的、意想不到的可爱之处。你想啊,很多混混,他们骨子里其实挺讲义气的。不是那种在办公室里讲什么“公司利益至上”.............
  • 回答
    有时候,我能预感到一些事情,不是那种宿命论式的预知,更像是一种强烈的直觉,一种对未来发展的细微洞察。就好比,在我还没完全理解某种技术原理时,我就能隐约感知到它将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会比那些埋头钻研的专家们更早地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比如,当互联网刚刚兴起,人们还在争论它是信息获取的工具还是社交.............
  • 回答
    昨天傍晚,我正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心情糟透了。刚结束了一个耗时几个月的项目,结果却不如人意,团队成员之间的矛盾也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感觉自己像个失败者,整个世界都黯淡无光。我漫无目的地看着公园里的人们。一对年轻情侣依偎着散步,偶尔低语几句,脸上洋溢着幸福。一个老爷爷坐在不远处的角落,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
  • 回答
    我记不清具体是哪件事了,更像是一系列日积月累的观察和感受,让我对父母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产生了“愚昧”、“愚蠢”甚至“无知”的判断。这些词语本身就很重,用在这里,我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但这是我当时最直观的感受。大概是从我开始独立思考,接触到越来越多不同观点和知识的时候吧。父母他们那一辈人,很多都在那个特.............
  • 回答
    我不想去想那些事情。我觉得我们应该专注于更积极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