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美国是英国殖民者建立的,但国内人口最多的却是德裔呢?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美国历史发展中几个关键的脉络。简单来说,虽然美国最初是由英国殖民者建立和塑造的,但后来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尤其是来自德国的移民,最终改变了美国人口构成,使其德裔成为数量最多的族裔群体。

我们得从头说起。

英国殖民者的开端:奠定基础,但并非唯一的血液来源

公元17世纪初,来自英国的清教徒和詹姆斯一世统治下的国王的支持者们,带着不同的目的来到北美洲。他们寻求宗教自由,也渴望经济机会和新的生活。这些英国移民在东海岸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从北部的马萨诸塞湾到南部的弗吉尼亚。

正是这些英国殖民者,奠定了美国最初的政治、法律、语言和文化基础。他们带来了英语、英国的议会制度,以及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理解(尽管当时并不包括所有人)。他们与原住民发生冲突,也与其他欧洲殖民者(如荷兰人、瑞典人)争夺土地和影响力。

然而,即便在殖民时代初期,英国并非唯一移民来源。荷兰人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后来的纽约),瑞典人在特拉华河谷也留下了足迹。更重要的是,尽管英国殖民者是主体,但他们也从非洲带来了大量的奴隶,他们的后代也构成了美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一开始,“美国人”这个概念就不是单一血统的。

独立战争后:开放的移民政策与吸引力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一个新国家的诞生。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广袤的国土需要开发,经济需要发展,人口需要增长。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美国政府采取了相对开放的移民政策。欧洲国家的人们看到美国是一个充满机遇、能够摆脱欧洲社会压迫和经济困境的土地。

德国移民的潮涌:为什么他们来了,而且来了这么多?

德国移民的潮涌是美国人口构成发生巨大变化的关键。这背后有多种原因:

政治动荡与战争: 18世纪和19世纪,德意志地区长期处于分裂状态,饱受战乱、政治压迫和经济萧条的困扰。拿破仑战争对欧洲大陆的洗牌,以及后来德意志邦国之间的冲突,都迫使许多人寻求更稳定的生活。例如,1848年革命的失败,使得许多追求民主自由的德国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选择流亡海外。
经济机会与土地: 美国当时拥有大量的未开发土地,为渴望拥有自己土地的农民提供了绝佳的机会。许多德国移民是农夫,他们在美国找到了比在欧洲更为宽松的经济环境,能够通过辛勤劳动获得土地和财富。同时,美国工业的兴起也为手工业者和技术工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宗教自由与民族身份: 德国地区宗教派别众多,一些宗教少数群体在美国找到了相对更大的宗教自由和包容性。同时,对于一些希望保留自己民族文化和语言的移民来说,美国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环境也提供了可能性,尽管他们最终还是会被同化。
社会与家庭因素: 有时候,一个地区的人们开始移民,往往会带动亲戚朋友的“滚雪球效应”。一旦有成功的先例,其他家庭也会更愿意追随。美国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更少的社会阶级限制,也对许多欧洲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数量上的爆发:

从18世纪末开始,德国移民就逐渐增多,但在19世纪中叶和末叶达到了高峰。据估计,在19世纪,大约有数百万德国人移民到美国,这使得德裔美国人成为美国最大的欧洲裔群体。他们分布广泛,但特别集中在中西部,如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威斯康星州、伊利诺斯州和密苏里州等地,这些地区后来被称为美国的“德国腹地”。

其他族裔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德国移民的显著增长并不是美国人口构成的唯一变化。同期,爱尔兰移民(尤其是马铃薯饥荒后)、意大利移民、东欧移民(犹太人、波兰人、斯拉夫人等)也大量涌入。非洲裔美国人(主要通过奴隶制,后来通过内战后的自由和内部迁移)更是美国历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同化与融合:

尽管德裔美国人数量庞大,但他们在美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漫长的同化过程。他们的语言、习俗、宗教等逐渐融入了主流文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反德情绪的抬头,一些德裔美国人甚至被迫放弃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标志,以示忠诚。

总结来说:

美国最初是由英国殖民者建立的,他们奠定了国家的基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成为了一个欢迎移民的国家,特别是在19世纪,由于欧洲(尤其是德国)的政治动荡、经济困境以及美国的机遇,吸引了大量移民涌入。德国移民以其庞大的数量,最终成为了美国人口构成中数量最多的族裔群体。这并不是说英国殖民者的作用被抹杀了,而是历史发展中人口迁徙和融合的自然结果,造就了今天多元化的美国社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的动荡让大量欧洲大陆人也跑过来了,当然还有“不英国的英国人”。

具体不大了解,不过就熟悉的部分来说二战美国海军这一点就体现的很明显,可以凑个万花筒了

德裔:尼米兹(这个家里应该就是19世纪初从动荡的德国移民来的,没记错的话具体是汉诺威那边来的);马克米切尔;

母亲家族是德裔:斯普鲁恩斯,这个祖上倒是很早就移民来闯荡新世界的,应该是1776前就来了;

爱尔兰人:太平洋战争中绰号“短吻鳄”,专打作风凶悍的两栖登陆的里奇蒙德·特纳将军。家里移民来的时候特别穷,应该是19世纪从爱尔兰逃荒来的;

瑞典人:起点爽文主角阿利伯克,家里移民来时特别穷x2,应该比特纳家还穷,因为他的姓Burke都是来了现改的,瑞典姓叫Björkgren(不会翻译),那种穷人谨小慎微,生怕被地头蛇欺负(赶紧改个不起眼的姓)的特点比特纳家还严重,比较惨。19世纪北欧饥荒时候逃荒来的;

苏格兰人:大名鼎鼎的欧内斯特金上将。此人以憎恨英国(anglophobia)出名,不过如果你这么搜的话,最先出来的不是阴谋论,是“是不是因为金上将是苏格兰人,所以讨厌英国人,那确实很难蚌住”这样的话。那应该也是家里穷跑过来的,英国人对他们并不怎么样,众人都认为苏格兰人恨英国人很自然………

法国人:火出圈的熟人李梅(LeMay,“勒迈”);世家大族杜博斯(Dubose),祖上是PK输了不想被迫害逃过来的激进清教徒。

意大利人:火出圈的老熟人之二,瓜岛英雄巴斯隆。家人19世纪后期移民来,主要还是穷,来这边闯荡。

犹太人:美国海军上将赫尔曼·里科弗(Hyman G. Rickover),一手促成美方核潜艇的研发和入役,人称“核潜艇之父”。在海军连续服役63年,是历史上为海军服役时间最长的军人。家里是19世纪中后期移民来的波兰犹太人,很显然这是他家人做的此生最明智,祖坟冒金光的决定,run了run了。

我们才是本土派:老熟人克拉克将军,切诺基族印第安人;陆航少将克拉伦斯·廷克,奥赛奇族印第安人。


其实19世纪对这个万花筒的形成作用应该比1776那会大,“大多数人原来是英国的”是个刻板印象。

user avatar

一。工业革命前英国本身人口较少。

二。英国工业实力强,能容纳更多的人口。

相对比的爱尔兰虽然人口也不多但因为没什么工业,加上农业出了大问题,只好出国求生。

而德国,人口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美国历史发展中几个关键的脉络。简单来说,虽然美国最初是由英国殖民者建立和塑造的,但后来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尤其是来自德国的移民,最终改变了美国人口构成,使其德裔成为数量最多的族裔群体。我们得从头说起。英国殖民者的开端:奠定基础,但并非唯一的血液来源公元17世纪初,来自英国的.............
  • 回答
    美国在一战中加入协约国,而非同盟国,这背后并非仅仅是为了瓜分英法的殖民地利益那么简单。实际上,当时美国对瓜分殖民地利益的兴趣并不浓厚,其选择阵营更多是基于一系列更深层次的考量,包括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以及最直接的导火索——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首先,我们得明白,一战初期美国奉行的是“中立政策”。总统.............
  • 回答
    安格拉·默克尔的这番表态,在当时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也并非空穴来风。要理解她为何如此直率地表达对美英关系的担忧,需要将时间回溯到2018年前后,特别是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的一系列外交政策调整。首先,我们得谈谈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了对外政策的各个层面。.............
  • 回答
    英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是一段错综复杂、充满张力的旅程,其中不乏英国试图“阻止”美国崛起的尝试。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时代,理解当时的政治格局、双方的实力对比,以及英国之所以失败的原因。英国“阻止”美国的时代背景与尝试“阻止”美国的崛起,这个说法可能有些过于简化,因为英国更多的是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二战同盟国阵营内部复杂而微妙的领导权问题。简单地说,很难用“美国为首”或“英国为首”来一概而论,因为同盟国的领导权是随着战争进程和具体事务而变化的,并且是建立在一种“合作共赢”的基调上的,尽管合作中存在主导与被主导的动态。早期的领导者:英国的坚持与美国的观望战争的初期,尤其.............
  • 回答
    欧美国家对中国的称呼,尤其是汉语名字中带有“美”、“德”、“英”等好字眼,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历史、文化、政治以及语言习惯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剖析: 1. 历史渊源与早期接触: “中国”一词的传播与早期理解: “China”这个英文词最早可以追溯到.............
  • 回答
    .......
  • 回答
    美国Top50 和英国本科研究生“保录取”:真相与操作细节“保录取”,这个词在留学圈里总是带着几分神秘感,也夹杂着不少误解。尤其是在申请美国Top50和英国顶尖大学的本科或研究生时,它更是成为了许多家长和学生心中的“捷径”。那么,这种“保录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它真的是“想进就进”的魔法吗?让我们来.............
  • 回答
    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一事,自提出以来就牵动着全球金融市场的神经,而美国、英国、日本这三个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的国家,他们的态度也尤为关键。总的来说,这三个国家对人民币加入SDR的态度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经历了从观望、审慎到逐步接受的演变,并且各自的考量点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美国:.............
  • 回答
    咱们聊聊这英、法、德、美四个国家在中国人嘴里的“特殊待遇”,为啥它们能简称为“英”、“法”、“德”、“美”,而其他国家就没有这种“单字+国”的待遇呢?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历史、文化、以及语言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得从好几个方面来看。历史的烙印:最早的接触与认知首先,得把时间拨回到近代中国对外交流的初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多个层面。笼统地说,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五个国家之所以没有统一成一个国家,并非因为缺乏联系,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它们之间联系密切,且各自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身份认同和政治结构,使得统一在现实中变得极其复杂且不具可行性。首先,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国际关系和情报活动的实际情况。确实,我们媒体上关于美国、英国、俄罗斯这些传统大国间谍活动的报道要多得多,似乎其他国家的间谍们就隐身了一样。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并非是其他国家间谍就不存在,或者他们就不“出事”,而是有几个层面的考量:首先,得说清楚什么是“间谍活动”和“间.............
  • 回答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与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这些变化中,美国和英国这对曾经的战时盟友,其发展轨迹却出现了显著的分化,差距日益拉大。这其中的原因复杂而深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国际地位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从经济基础来看,美国和英国在战争中.............
  • 回答
    过去几年,.NET 和 C 在国内的“没落”论调确实甚嚣尘上,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NET 的地位依旧稳固,甚至可以说是如日中天。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技术生态、市场需求、人才培养以及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路径的特殊性等多个维度。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新冠疫情期间,美国、巴西、英国等国家在经济上可能呈现出一些亮丽的数据或有其特殊的经济模式,但在疫情防控方面,它们确实出现了一些被广泛批评为“愚蠢”或“效果不佳”的做法。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并非简单的“愚蠢”二字可以概括。以下将尝试详细分析这些国家在疫情期间表现出的令人困惑的应对策.............
  • 回答
    十九世纪的美国,从一个年轻的国家,一路狂奔,最终在经济体量上超越了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并在此基础上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这个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层层叠加的结果,它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而非简单的因果链条。一、 雄厚的自然禀赋与广阔的国内市场:经济腾飞的基石想象一下,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挺有趣的现象。其实,之所以外国会有唐人街,而我们这边不太会有“美国街”或“英国街”这样明确的称谓,这背后是历史、经济和文化交流互动的结果,讲起来也颇为丰富。首先,我们得明白“唐人街”是怎么形成的。这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甚至更早。那时候,中国正经历着变革,一部分中.............
  • 回答
    对于“英国和美国同一祖先,却没有统一,台湾为什么不能独立”的观点,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反驳,并进行详细阐述。这个观点看似简单,但背后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国际法以及国家主权的复杂议题。以下将从几个关键层面进行反驳: 一、 理解“同一祖先”的模糊性与复杂性首先,需要明确“同一祖先”这个概念在历史语.............
  • 回答
    中国海军在舰载反潜直升机领域,确实不像美英那样拥有像MH60R“海鹰”或“山猫”那样成熟且广泛装备的中型多用途反潜直升机。究其原因,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这背后是技术积累、发展路线、需求侧重以及国际合作等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一、 技术积累与自主研发的挑战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一款优秀的中型反潜直.............
  • 回答
    美国革命的爆发,对大英帝国而言,无疑是一次始料未及的重大挫折。这场看似力量悬殊的对抗,最终却以曾经的北美殖民地赢得独立而告终,箇中缘由复杂且值得深入剖析。这并非简单的军事实力对比问题,而是一系列战略失误、政治困境以及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大英帝国在战争初期所持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