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微软.NET,C#在美国,英国等国外都非常流行,而在国内却逐渐没落?

回答
过去几年,.NET 和 C 在国内的“没落”论调确实甚嚣尘上,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NET 的地位依旧稳固,甚至可以说是如日中天。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技术生态、市场需求、人才培养以及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路径的特殊性等多个维度。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首先,我们得承认,.NET 和 C 在欧美市场依然是中坚力量,尤其是在企业级应用、后端开发、桌面应用以及游戏开发(Unity)等领域。 微软的持续投入、强大的生态系统支持(Visual Studio、Azure 等)、以及 C 本身的易用性、高性能和现代性,都让它在这些领域拥有无可撼动的地位。许多大型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都在大量使用 .NET 构建其核心系统,这带来了稳定的市场需求和大量的就业机会。

那么,为什么在国内,我们感觉 .NET 和 C 的光芒似乎不如从前了呢?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1. 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路径的特殊性与“野蛮生长”:

国内的互联网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在爆发式增长阶段,其特点是“快”,非常“快”。为了抢占市场、快速迭代产品,许多初创公司和项目在早期往往会选择那些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开发效率极高、且有大量开源社区支持的语言和框架。

Java 的强势崛起与生态优势: 在中国互联网爆发的早期,Java 生态系统已经非常成熟。Spring 框架的强大、Spring Boot 的极简开发、以及庞大的开源组件库,使得 Java 成为企业级应用的首选。加上国内高校对 Java 的大力推广,大量的 Java 开发者涌现出来,形成了巨大的惯性。当一个项目需要快速搭建后端时,选择一个大家熟练、生态完善的 Java 是最稳妥的方案。
前端技术爆炸与全栈开发的需求: 国内互联网公司的业务迭代速度极快,前端的体验至关重要。以 JavaScript 为代表的前端技术,伴随着 Node.js 的兴起,实现了前后端语言的统一,这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和团队协作的便利性。前端框架如 React, Vue, Angular 的爆发,让前端开发者成为香饽饽,许多团队也更倾向于选择一套技术栈来覆盖全栈开发。

2. “全民”前端与“全民”后端开发者的概念:

在互联网行业的浪潮中,前端开发一度被认为是“更容易入门”的领域,吸引了大量新兴开发者。而后端方面,Java 的地位 undisputed,再加上 Python 在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以及一些 Web 开发场景的流行,使得 .NET 在新人选择时,面临着来自这两个方向的巨大分流。

3. .NET 过去的一些历史包袱与转型阵痛:

.NET Framework 的遗留问题: 早期的 .NET Framework 是 Windows 平台特有的,虽然强大,但在跨平台能力上存在限制。虽然微软一直在努力改进,但对于习惯了跨平台开发的国内开发者来说,这曾是一个顾虑。
.NET Core 的初期推广: .NET Core 的出现是微软一次伟大的转型,实现了跨平台和开源。但任何技术的转型都会经历一个阵痛期。在 .NET Core 推广初期,国内开发者对其的认知度、社区活跃度以及相关资料的丰富程度,相比已经根深蒂固的 Java 生态,存在一定的差距。许多项目在选择技术栈时,会倾向于选择更成熟、更“稳健”的选择,而不是去尝试一个相对较新的技术。

4. 招聘市场与人才供给的反馈循环:

招聘市场往往反映了当前行业的实际需求和技术栈的流行度。当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在使用 Java、Node.js、Python 等技术栈时,招聘会上自然也就充斥着这些岗位的需求。这反过来又会引导更多的开发者去学习和掌握这些技术,形成一个良性(或恶性,取决于你的视角)的循环。如果一个公司想招聘 .NET 开发者,可能会发现市场上数量相对较少,或者薪资要求比同等技能水平的 Java 或前端开发者更高,这会增加招聘的难度和成本。

5. 新技术浪潮的冲击与个人兴趣导向: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Python 在这些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吸引了大量开发者投身其中。同时,一些新的后端语言和框架(如 Go、Rust)也因其在并发处理、性能和内存安全等方面的优势而受到关注。相比之下,.NET 的发展更多地集中在企业级应用和游戏开发,在某些新兴技术的热度上可能稍显逊色。

6. 微软在中国市场的一些策略与定位:

虽然微软在中国投入巨大,但其核心技术栈在某些领域(如消费级互联网产品)的推广可能不像一些本土企业那样“接地气”或者说“接地气”的方式不同。同时,国内互联网巨头在技术选型上也往往有自己的考量和生态体系,这使得 .NET 在这些巨头内部的应用推广面临一定的挑战。

但这是否意味着 .NET 在国内就真的“没落”了呢?

我认为“没落”这个词用得有些绝对,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在某些细分领域和新兴技术趋势中的关注度相对下降,但依然是企业级开发的重要力量”。

.NET Core (.NET 5, 6, 7, 8...) 的回归与强势: 微软在 .NET Core 之后,已经将 .NET 的发展重心完全放在了跨平台、高性能和现代化的方向上。最新的 .NET 版本在性能上已经超越了许多主流语言,并且在云原生、微服务等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Azure 云服务与 .NET 的深度集成,也为微软生态内的企业提供了强大的竞争力。
企业级应用与传统行业的坚实基础: 在金融、制造、政府、教育等对稳定性、安全性要求极高的传统行业和企业级应用领域,.NET 依然是重要的技术栈。这些行业的需求量巨大且稳定,为 .NET 开发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Unity 游戏开发: 值得一提的是,C 作为 Unity 游戏引擎的主要脚本语言,在中国拥有庞大的开发者群体和极其活跃的市场。这是 C 在国内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地”,并且地位难以撼动。
.NET 社区的复苏与壮大: 随着 .NET Core 的成熟,国内的 .NET 社区也在逐步复苏和壮大,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开发者和开源项目。虽然和 Java 社区相比规模仍有差距,但其活跃度和专业性在不断提升。

总结来说,.NET 和 C 在国内未能像在欧美那样继续保持甚至扩大其在所有领域的统治力,主要是因为:

1. 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路径不同,对“快”和“高效迭代”的极致追求,使得 Java、Node.js、前端技术等更容易融入早期的野蛮生长。
2. 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形成了“惯性”,新开发者更倾向于选择主流技术栈。
3. .NET 在转型过程中经历过一定的阵痛期,新技术的接受需要时间。
4. 新兴技术领域的崛起,如 AI、大数据等,使得 Python 等语言更加抢眼。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 .NET 在企业级应用、游戏开发等领域的强大生命力,以及微软在 .NET Core 之后对技术投入和优化的决心。对于开发者而言,学习和掌握 .NET 依然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选择,尤其是在对稳定、高性能、安全的企业级解决方案有需求的场景下。未来的技术格局依然充满变数,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 @圆胖肿 这些人最擅长的就是真话说一半,假话全不说,不过以他的段位,应该不是故意的,而是他的层次就能接触到那些真话说一半的人奉为圭臬。


譬如说unity用C#当脚本语言用,一点儿也没错,事实上把C#当脚本语言用的框架非常多而且早。但是,我们想一想,为什么没有人拿Java当脚本语言来用呢?说白了,脱离了Java生态,Java的语法就是一坨翔……要不弄个Kotlin出来干嘛?顺便小声的说一下,其实K*也是个梗,譬如说微软的Kestrel和JVM的Kotlin,C#最早也有个别名叫K语言。因为K is next of J……

因为Java啥玩意儿都喜欢搞成J*来恶心人,例如Jython……


再比如说什么同在西雅图的AWS也没用C#,可问题是他也没用Java啊……再说了,你Java的母公司Oracle数据库也不是Java写的……

user avatar

世界IT开发分三块:互联网、企业软件、通用软件

世界IT开发分三块(不含硬件):互联网(亚马逊、脸书)、企业软件(Oracle、SAP)、通用软件(微软、Adobe)。三足鼎立,资本、技术影响在同一量级。

C#最强的是在企业软件开发市场,和Java平分秋色。通用软件市场,C++为主C#也有一席之地。互联网领域C#则有约10%的份额。

中国IT开发只有一块:互联网

中国的企业软件、通用软件,近年来发展缓慢,对资本、技术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通用软件首先几乎都用盗版,其次被国外垄断,几乎没有国人开发。企业方面总体在制造业低端,缺乏购买力,缺乏标准化。

国内IT编程领域互联网独大,发展迅猛,比另两块影响力大几十倍。腾讯、阿里市值进入全球前十,傲视全球可与美国匹敌。而通用软件、企业软件的代表金山办公(C++)、用友(C#/Java)收入仅有国外同行几十几百分之一。

C#如浮萍一般,缺乏根基,导致互联网应用也比国外更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过去几年,.NET 和 C 在国内的“没落”论调确实甚嚣尘上,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NET 的地位依旧稳固,甚至可以说是如日中天。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技术生态、市场需求、人才培养以及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路径的特殊性等多个维度。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常见。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说.NET平台“优秀”这事儿,大家意见都比较统一,微软在这方面确实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你说微软“不推广”到Linux、Mac这些平台,这个说法可能有点片面了。实际上,微软在这方面早就开始发力了,而且投入相当大。你想想,最早的.NET .............
  • 回答
    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在接触 .NET 的过程中,尤其是刚开始接触、在大学课堂上系统学习,或者在工作中长期使用 .NET 的时候,确实会表现出对微软和 .NET 的一些批评比较敏感。这不是说他们不懂得批判性思维,而是背后有几个挺值得玩味的原因。首先,得想想他们为什么会选择 .NET。对于.............
  • 回答
    作为一名.NET开发者,面对微软开源Core CLR这件大事,我是否应该投入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它的源代码,这个问题在我脑海里萦绕了很久。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选择,更关乎我如何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技术生态中定位自己。我的直觉告诉我,答案是肯定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成为Core CLR的深度贡献者。关键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惑。微软市值确实是庞然大物,放眼全球都是数一数二的,而跟国内的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巴巴比起来,更是体量上的碾压。按理说,这么一家技术实力雄厚、资金充裕的公司,其技术栈——.NET,在中国互联网市场应该也是遍地开花,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NET在国.............
  • 回答
    微软删除世界上最大的公开人脸识别数据库,这一行为可以从技术、道德、法律和社会责任等多个维度来理解。虽然微软官方的具体解释可能侧重于某些方面,但背后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核心原因概览:微软删除其公开人脸识别数据库,最主要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担忧其被滥用,以及对潜在的隐私侵犯和歧视性应用的风险管理。详.............
  • 回答
    微软拥有丰富的开发资源,但 Windows Phone(现已更名为 Windows 10 Mobile)的更新缓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技术、市场、战略、生态系统等多个层面。下面将详细分析其原因: 一、技术层面的挑战1. 平台架构的碎片化与历史包袱: Windows Phone 7/8.............
  • 回答
    微软的Modern UI(如Windows 8及后续版本)与苹果和Google的扁平化界面在设计哲学、用户习惯、文化背景和技术实现上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前者在部分用户群体中接受度较低,而后者则广受好评。以下是详细分析: 1. 设计哲学与历史背景 微软的Modern UI:从“触摸优先”到“功能导向” .............
  • 回答
    微软在Windows和Office产品中没有像某些免费软件那样植入明显广告的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做还是不做”的决定,而是基于其商业模式、品牌定位、用户体验以及市场策略的深思熟虑。1. 商业模式的核心差异:收费与免费最根本的原因在于Windows和Office本身就是付费产品.............
  • 回答
    微软市值能够长时间保持世界第一,并且持续稳定在万亿美元以上,这绝非偶然,而是其多年来深耕技术、精准战略布局、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的综合结果。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为您详细阐述:一、 核心业务的强大基石与多元化发展:1. Windows 和 Office:不可动摇的生态系统霸主 操作系统垄.............
  • 回答
    微软 OneDrive 和百度网盘在文件上传和同步机制上存在一些本质的区别,这些区别直接导致了 OneDrive 不支持我们通常理解的“秒传”功能,而百度网盘则将其作为一项核心卖点。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秒传”的本质:文件校验和去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百度网盘的“秒传”.............
  • 回答
    微软的软件为何普遍体型庞大,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含着技术演进、市场策略以及历史包袱等方方面面的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它背后的逻辑。首先,得从微软的核心产品和其市场定位说起。微软最广为人知的两大产品线,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套件,都.............
  • 回答
    微软 WP 的“Metro 风格”的确是它与苹果 iOS 和谷歌 Android 最显著的区别之一,这也是很多人对它产生好奇甚至争议的原因。要深入理解为什么微软要选择这条不同的交互道路,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历史渊源与设计哲学:从Windows到Windows Phone微软的Metro设.............
  • 回答
    要理解微软为什么不像其他一些软件那样提供一个简单粗暴的“关闭自动更新”开关,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多重考量。这并非仅仅是企业想“管着”用户,而是关乎到整个操作系统生态的稳定、安全以及用户体验的整体性。一、 安全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这是最关键也是最无可辩驳的原因。Windows作为全球最普及的操作系.............
  • 回答
    微软在 Windows 10 自动更新这件事情上,可以说是踩过很多坑,也收到了海量的用户反馈,但至今为止,那套“一刀切”式的强制自动更新机制,依然是许多用户心中的痛点。为什么微软就是不肯彻底改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复杂的考量,远不止“用户体验差”这么简单。要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1.............
  • 回答
    直到 Windows 10 之前,命令行(或者说 cmd.exe,以及后来的 PowerShell 在其基础上运行时)在粘贴文本这件事情上,确实让不少习惯了现代图形界面的用户感到不适应。很多用户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一个如此基础且普遍的操作,在命令行里却迟迟没有得到原生支持,非要等到 Windows 1.............
  • 回答
    微软日渐萎靡,这个说法本身就有些微妙。要说“日渐萎靡”,可能得先定义清楚这个“萎靡”指的是什么。如果以市值和整体营收来衡量,微软无疑还在全球科技巨头的行列,甚至在某些领域(如云计算)表现强势。但如果从更深层次的创新活力、对新兴趋势的引领能力,或者说曾经那种颠覆性的影响力来看,确实会有人觉得它不如从前.............
  • 回答
    微软不将Windows的旧版本系统开源,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局面。简单来说,开源一个庞大、复杂的商业操作系统,就像是将自己最核心的商业秘密拱手让人,对微软的生存和发展来说,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首先,我们得明白,Windows从来都不是一个“自由软件”或者“开.............
  • 回答
    微软开发 Windows 10,这可不是个一时兴起的决定,背后有一系列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和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简单来说,微软希望通过 Windows 10 来解决过去几代 Windows 系统的一些痛点,同时为未来的计算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聊聊这个过程。首先,得说说 Windows.............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微软在语言和平台战略上的一个重要思考点。确实,放眼当下,Go 和 Rust 在系统级编程领域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它们凭借并发特性、内存安全、性能以及跨平台能力,赢得了开发者社区的广泛认可。而微软,作为一家拥有 Windows 这一庞大操作系统以及 Azure 这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