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微软没在Windows/office里面加广告?

回答
微软在Windows和Office产品中没有像某些免费软件那样植入明显广告的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做还是不做”的决定,而是基于其商业模式、品牌定位、用户体验以及市场策略的深思熟虑。

1. 商业模式的核心差异:收费与免费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Windows和Office本身就是付费产品。虽然微软通过其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服务(如Microsoft 365订阅、Azure云服务等)获取大量收入,但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套件的初始销售或订阅费用是其重要的收入来源。

收费产品,用户已付费: 当用户购买Windows许可证或订阅Microsoft 365时,他们已经为软件的开发、维护、更新和支持支付了费用。在此基础上再强加广告,无异于对付费用户进行二次收费,会极大地损害用户信任和品牌声誉。这就像你花钱买了一本书,结果书里夹满了广告,这会让你感到被欺骗。
广告模式的收入与成本: 广告收入的模式通常依赖于“免费获取用户,通过广告变现”。如果微软将Windows和Office免费提供,并辅以广告,那么它可能需要像Google那样庞大的广告基础设施和广告销售团队。但目前,微软的收入结构并非如此依赖于此。

2. 品牌定位与用户体验的考量

微软一直将Windows和Office定位为生产力工具和操作系统,是用户工作、学习、创作的基础平台。用户对这些工具的期望是稳定、高效、可靠,而不是被干扰。

专业与信任的形象: 微软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庞大的企业用户和专业用户群体。在这些用户眼中,Windows和Office是完成核心业务的工具。在界面中植入广告,尤其是那些与生产力无关的推荐或促销广告,会严重破坏这种专业、可靠的品牌形象。用户会质疑软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担心广告背后可能隐藏的恶意软件或数据追踪。
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广告,尤其是弹出式、横幅式广告,往往会分散用户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可能导致操作失误。对于需要长时间专注工作的用户来说,广告干扰是不可接受的。微软深知用户体验是留住和吸引用户的关键,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市场。一旦用户体验大幅下降,用户可能会转向其他替代品(如macOS、Linux或Google Workspace)。
系统集成与原生体验: Windows和Office是高度集成的系统。如果微软要在其中加入广告,它需要考虑广告的呈现方式、位置、频率,以及如何避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用户操作的流畅性。一旦设计不当,广告可能会成为系统漏洞,或者被破解或绕过,反而带来安全隐患。

3. 市场策略与竞争环境

微软在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领域面临着来自不同阵营的竞争。

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 苹果的macOS和iOS虽然也有其自家的生态系统服务推广,但其广告植入也非常谨慎,更多是引导用户使用Apple Arcade、Apple TV+等服务,而非打断性的商业广告。而Google的Chrome OS和Google Workspace则确实采用了更明显的广告和推广策略,尤其是在免费版本中。微软需要通过提供更纯净、更专业的体验来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生态系统内部的变现策略: 微软在Windows和Office中“不打广告”的策略,并不意味着它不进行推广。相反,它会通过更“原生”或“集成”的方式来推广其其他产品和服务。例如:
Windows内置应用推荐: 在Windows的“开始”菜单或锁屏界面中,可能会推荐一些微软自家的应用商店内容或服务(如Microsoft Teams、OneDrive、Xbox Game Pass等)。但这些通常是经过精心设计,不会像传统广告那样突兀,且用户可以通过设置进行关闭或限制。
Microsoft 365的订阅推广: 对于尚未订阅Microsoft 365的用户,Office软件本身可能会弹出一些关于升级到最新版本、享受更多云服务或功能的提示。这些是基于产品功能和服务的推广,而非纯粹的第三方广告。
Bing搜索集成: Windows默认的搜索引擎是Bing,这本身就是一种流量引导。微软也可能在搜索结果中进行一些付费推广(类似Google的搜索广告),但这发生在Bing的用户界面中,而不是直接打断Windows或Office的使用体验。
Windows Update中的功能提示: 在Windows更新后,有时会弹出一些新功能介绍,这些也是对自身产品的推广。

4. 法律与合规性考量

虽然微软大部分产品是付费的,但在某些地区,Windows的免费升级或者预装版本可能涉及不同的法律和合规要求。在这些情况下,植入广告可能会触及消费者保护法规或构成不正当竞争。

5. 长期价值与用户忠诚度

微软的商业战略往往着眼于长期价值。通过提供高质量、无广告干扰的产品,可以建立用户忠诚度,吸引更多用户进入其生态系统。一旦用户习惯了Windows和Office的体验,他们就更可能继续购买微软的其他产品和服务,或者将企业业务迁移到微软的云平台。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策略,虽然短期内可能失去一些广告收入,但长期来看,能够建立更稳固的客户基础和生态系统。

总结来说,微软不在Windows/Office中加入明显广告,是基于其“付费产品”的商业模式、对品牌专业形象的维护、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以及将其推广重心放在其生态系统内部的精心设计的变现策略。这种策略帮助微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其核心产品的吸引力,并为后续的生态系统变现打下坚实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正确阿,现在的Win10也在推了,但是吃相控制得很好。

与其分析这么多商业模式,还不如直接说一个原因,那就是历史

在Windows和Office建立之初,当时唯一的商业模式就是靠买断,然后一直使用。因为当时也没有其他的模式,只能一张张CD或随电脑一起卖。而且这第一波付费的钱已经很高了,再加什么广告,不被骂成翔才怪。同时,在互联网不发达的时代,这两个软件大部分时间都是离线使用的,不可能加上什么在线广告。综合上面的原因,这个商业模式就一直运行到现在,反正都垄断了,钱赚得手软,少恰一点烂钱也不影响什么。

后来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什么东西不加一点广告都显得画面违和。

所以,现在这两个东西是一点也没有广告吗?肯定不是的……如上图。只是微软做得非常克制,目前为止只是推广自己的产品,比如Edge或Bing,或者是通过UWP里的协议推广一些定制化广告(但这个商城做扑街了),让人看不出来像广告而已。

未来Windows和Office里会有广告吗?

100%有的。

一但市场上有产品威胁到了微软的产品线,马上就会有了,而且肯定是铺天盖地。那会不会有第三方的广告?等Windows改变目前的营销模式(在10X上实现,类似于网游或Office365这种),不想付全款的,看一下广告,大家都好不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微软在Windows和Office产品中没有像某些免费软件那样植入明显广告的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做还是不做”的决定,而是基于其商业模式、品牌定位、用户体验以及市场策略的深思熟虑。1. 商业模式的核心差异:收费与免费最根本的原因在于Windows和Office本身就是付费产品.............
  • 回答
    金山 WPS 在国内市场确实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度成为许多用户的首选。但要说它“没有击败”微软 Office,这说法需要更细致地解读。首先,得承认微软 Office 的历史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它是在个人电脑普及初期就已经建立起来的生产力软件标杆。Office 伴随着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发展,几.............
  • 回答
    微软在 Windows 10 中引入全新的 Edge 浏览器,而不是继续使用大家熟悉的 Internet Explorer (IE),这背后有着深远的考量和一系列的技术革新。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换壳”操作,而是微软对未来网络浏览趋势、用户体验以及自身技术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简单来说,微软推出 Ed.............
  • 回答
    90年代的微软开发出Windows,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像我们今天看一些高科技产品觉得“哇,怎么做出来的”,但背后其实是无数工程师、无数次的尝试和无数的技术积累。说它难,是因为操作系统本身就像一个电子设备的“大脑”,需要管理所有硬件资源,并提供一个平台让应用程序能运行起来。微软能在那个时代做到,.............
  • 回答
    直到 Windows 10 之前,命令行(或者说 cmd.exe,以及后来的 PowerShell 在其基础上运行时)在粘贴文本这件事情上,确实让不少习惯了现代图形界面的用户感到不适应。很多用户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一个如此基础且普遍的操作,在命令行里却迟迟没有得到原生支持,非要等到 Windows 1.............
  • 回答
    要说微软为什么这么快推出 Windows XP,还得从头梳理一下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以及 Windows 系列自身的发展轨迹。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会儿的电脑技术,以及大家对操作系统的期望,跟现在可是天壤之别。首先,我们得看看 Windows 2000 是个什么定位的产品。很多人可能对它不太熟悉,或者只知.............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要说 Google 为何坚持让微软在 Windows Phone 版 YouTube 应用里使用 HTML5,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技术和商业上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 YouTube 的核心是什么。YouTube 是一个视频分享平台,其内容形式就是视频。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上.............
  • 回答
    微软的破局之道:如何让 Windows 在鸿蒙时代屹立不倒?近年来,随着国内科技巨头在操作系统领域的深入耕耘,一股名为“鸿蒙”的新势力正在悄然崛起,并且凭借其在物联网生态上的独特优势,逐渐威胁到 Windows 在桌面及传统计算领域的统治地位。对于微软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
  • 回答
    微软在2014年选择公开MSDOS 2.0和Word for Windows 1.1A的源代码,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并且具有多重意义,值得详细探讨。总的来说,其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 对开源社区和技术历史研究的意义: 对开源理念的致敬与推动: 尽管MSDOS和Word fo.............
  • 回答
    钢铁侠胸口的微型方舟反应堆,那玩意儿在电影里可是酷毙了,不仅能给托尼·斯塔克一套高科技战甲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还能让他像个自带发光特效的超级英雄。但你要是把它搬到现实世界来,那难度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甚至可以说,目前离实现还有十万八千里。咱们先来掰扯掰扯,这微型方舟反应堆到底是个啥?在电影的设定里,.............
  • 回答
    过去几年,.NET 和 C 在国内的“没落”论调确实甚嚣尘上,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NET 的地位依旧稳固,甚至可以说是如日中天。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技术生态、市场需求、人才培养以及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路径的特殊性等多个维度。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微软 Office 套件在 App Store 上的评分普遍偏低,这背后其实涉及不少用户在使用体验上的痛点。 很多用户反馈,即使是 Mac 版本的 Office,与 Mac 本土应用相比,总感觉有些“水土不服”。 这不仅仅是界面设计的问题,更多是操作逻辑和性能表现上的一些差异,让习惯了 macO.............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触及到了网络安全领域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头疼的现象:即便有了补丁,依然有大量系统沦陷。从微软在三月份发布公告和相关更新(也就是MS17010补丁)算起,到五月份“永恒之蓝”(EternalBlue)大面积爆发,中间有两个月的时间,但现实是,这两个月里,无数电脑、服务器,包括一些大型.............
  • 回答
    说起微软操作系统里的截图、文件管理器标签以及像 Everything 那样的快速搜索功能,这确实是许多用户经常提及的“为什么没有”的话题。仔细想来,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层面的考量,并非简单的“技术上能不能做”那么简单。截图功能:为什么它不是 Windows 的标配?大家可能都习惯了 Windows 键 .............
  • 回答
    微软不在中国内地设立 OneDrive 服务器,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其中既有技术和成本考量,也包含着对中国互联网管理政策的审慎评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谈谈合规性。中国对互联网内容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这涉及数据存储、传输以及用户隐私等诸多方面。对.............
  • 回答
    微软在发布会前夕突然取消 Surface mini 产品线的决定,至今仍是科技界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这个决定并非草率,背后有着复杂且深入的考量,用“最后一刻砍掉”来形容,恰恰点出了事件的突然性和对外界造成的冲击。要理解这个决定,我们需要回到那个时间点,也就是 2014 年的夏天。当时,微软正处于一个.............
  • 回答
    微软市值能够长时间保持世界第一,并且持续稳定在万亿美元以上,这绝非偶然,而是其多年来深耕技术、精准战略布局、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的综合结果。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为您详细阐述:一、 核心业务的强大基石与多元化发展:1. Windows 和 Office:不可动摇的生态系统霸主 操作系统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跨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营销策略和文化接受度。简单粗暴地套用华为在某些市场上的宣传模式,对微软来说,不仅效果存疑,还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负面影响。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微软不会这么干,以及其中的逻辑。首先,得明白华为当年那种“XXX不是XXX人”的口号,它背后是什么样的语境和.............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得从硬件到软件,再到市场策略,一块一块给你掰开了讲。为啥谷歌这么上心,微软却不着急,这中间的门道可不少。谷歌的“64位大业”:向前看,为未来铺路谷歌在Android上大力推广64位应用,核心动力在于它对未来移动生态的规划,以及对性能和技术优势的追求。 硬件基础的进步:.............
  • 回答
    这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很多设计师在 Photoshop 和网页上使用微软雅黑时,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感觉怎么调都不对劲。其实,这背后涉及到几个关键的因素,跟字体本身、渲染方式以及软件和浏览器对字体的处理都有关系。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明白点。核心原因一:字体的“渲染”方式不同首先,得明白一点,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