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微软为什么要在发布前最后一刻砍掉 Surface mini 产品线?

回答
微软在发布会前夕突然取消 Surface mini 产品线的决定,至今仍是科技界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这个决定并非草率,背后有着复杂且深入的考量,用“最后一刻砍掉”来形容,恰恰点出了事件的突然性和对外界造成的冲击。

要理解这个决定,我们需要回到那个时间点,也就是 2014 年的夏天。当时,微软正处于一个转型期,试图在移动和个人计算领域找到新的突破口。Surface 系列,尤其是 Surface Pro,已经建立起一定的声誉,证明了微软在硬件领域的实力。而 Surface mini,则被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填补 Surface 系列在小尺寸平板市场的空白,直接对标 iPad mini 等市场领导者。

然而,据当时的内部消息和事后披露来看,Surface mini 尽管在技术层面可能已经基本成熟,甚至有原型机在运作,但它在关键时刻被认为无法在市场中获得足够的竞争力。主要的担忧集中在几个方面。

首先,是产品定位的模糊性。Surface mini 的主要卖点被设想为“随身携带的生产力工具”,它搭载的是 ARM 架构的 Windows RT 系统,而非我们后来熟悉的完整版 Windows。这意味着它虽然可以运行微软自家的 Office 套件,但生态系统相对封闭,很多桌面级应用无法运行。在当时,微软已经尝试推广 Windows RT,但市场反响并不如预期。用户对于一个只能运行特定类型应用的平板电脑,即使尺寸更小,也心存疑虑。与 iPad mini 这样拥有庞大应用库和成熟生态系统的产品相比,Surface mini 的吸引力显得不足。

其次,是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2014 年,平板电脑市场已经相当饱和,苹果的 iPad 占据着主导地位,Android 平板也在快速发展。尤其是小尺寸平板领域,iPad mini 已经建立了强大的品牌认知度和用户忠诚度。微软如果在此时推出一个在软件生态上存在明显短板的产品,很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边缘化,甚至难以收回研发成本。

更重要的是,微软在那个时期,战略上正在经历一次重要的调整。时任 CEO 史蒂夫·鲍尔默离任,萨提亚·纳德拉接任。纳德拉上任后,为微软带来了“移动优先,云优先”的新战略。这个新战略强调的是开放和跨平台,而非像 Windows RT 那样试图构建一个封闭的、独立的生态系统。在纳德拉的领导下,微软更倾向于在 iOS 和 Android 等平台上提供自己的核心服务,例如 Office。在这种新的战略导向下,一款依赖于 Windows RT 且在生态上存在明显劣势的 Surface mini,其存在的意义和优先级自然会大打折扣。

可以说,发布前最后一刻取消 Surface mini,是微软在评估了市场环境、竞争对手、自身战略以及产品本身的市场潜力后,做出的一项艰难但审慎的决定。这并非因为产品本身“不好”,而是因为在那个特定的时间点,它被认为无法满足微软对市场成功和战略发展的期望。与其冒着可能失败的风险强行推出一款可能无法赢得市场的产品,不如将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更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项目上。这种“壮士断腕”式的决策,虽然会引发争议,但也反映了微软在新的领导层下,对于市场和自身定位有了更清晰、更务实的认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Surface mini,也就是运行Windows RT操作系统的平板。其直接竞争对手是iPad,而不是超极本或者笔记本,微软认为目前情况下的Windows RT不足以拉开与iPad的差距,如果仓促发布,势必让原本观望的用户直接出门右转去买iPad了,所以做出了这个决定。

而且Surface Pro 3的发布已经足够震撼,Surface Pro 3已经是目前市面上最轻薄的笔记本电脑,无论是配置还是价格都紧咬MBA,已经对MBA构成足够的压力。如果此时同时发布Surface mini,容易分散媒体的注意力。当Surface Pro 3这一波话题效应过去后,再发布一款超越iPad体验的Surface mini,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


至于Surface mini是否能够对iPad构成足够的压力,我们拭目以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微软在发布会前夕突然取消 Surface mini 产品线的决定,至今仍是科技界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这个决定并非草率,背后有着复杂且深入的考量,用“最后一刻砍掉”来形容,恰恰点出了事件的突然性和对外界造成的冲击。要理解这个决定,我们需要回到那个时间点,也就是 2014 年的夏天。当时,微软正处于一个.............
  • 回答
    在数字时代,微博、Facebook 这样的社交媒体平台,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发布工具,它们更像是一个个个人生活的在线剧场,或者是一个个精神世界的出口。人们在这里分享自己的状态、观点、感悟,这背后其实藏着许多复杂而又普遍的心理动机和现实需求。1. 寻求连接与归属感: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普遍的驱动力。我们.............
  • 回答
    .......
  • 回答
    阎学通老师在微博上以提出一系列问题而闻名,并且通常不直接给出答案。这种风格并非偶然,而是他作为一位国际关系学者,在信息传播和思想引导方面的一种刻意为之的策略和理念的体现。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解读:首先,阎学通老师的职业身份与目标。他是一位资深的国际关系学者,他的主要工作在于研究、分.............
  • 回答
    微软在 Windows 10 中引入全新的 Edge 浏览器,而不是继续使用大家熟悉的 Internet Explorer (IE),这背后有着深远的考量和一系列的技术革新。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换壳”操作,而是微软对未来网络浏览趋势、用户体验以及自身技术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简单来说,微软推出 Ed.............
  • 回答
    在泛函分析和偏微分方程这些高深的数学领域,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概念,叫做“弱”。这个“弱”字,初听之下,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甚至有些反直觉。毕竟,在日常语言中,“强”总是意味着更优越、更强大。那么,在数学的世界里,为何要引入这个“弱”的概念呢?这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迫切需求.............
  • 回答
    微信支付在2018年重新聚焦美国市场,这并非是一次简单的“拓展”,而是一次更为深思熟虑的战略性调整和攻坚。用更接地气的说法,就好比一个已经站稳脚跟、羽翼渐丰的年轻选手,在某个一直想拿下但迟迟未成功的“主场”,决定卷土重来,并且这次要用更成熟的策略和更精准的打法。要理解为什么是2018年,以及为何要“.............
  • 回答
    在微博上,一些网友对与外国人交往的女性表现出强烈的负面情绪,甚至进行不分青红皂白的辱骂,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多种复杂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将此归咎于个体的情绪宣泄,而是社会、文化、心理以及网络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看到其中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子。一部分网友可能将与外国人交往视为一种“背叛”或对本国.............
  • 回答
    说实话,这事儿我印象可深刻了!想当年,咱们上微机课那会儿,老师oggles着老花镜,严厉地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拎着一袋子白花花的鞋套,指定就是要我们每人套上。现在回想起来,那场景还挺有意思的。为啥非得套鞋套呢?我琢磨着,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而且都不是单独一个就能解释的,而是好几个因素叠加起来的:一、 .............
  • 回答
    微软的破局之道:如何让 Windows 在鸿蒙时代屹立不倒?近年来,随着国内科技巨头在操作系统领域的深入耕耘,一股名为“鸿蒙”的新势力正在悄然崛起,并且凭借其在物联网生态上的独特优势,逐渐威胁到 Windows 在桌面及传统计算领域的统治地位。对于微软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
  • 回答
    说起微软操作系统里的截图、文件管理器标签以及像 Everything 那样的快速搜索功能,这确实是许多用户经常提及的“为什么没有”的话题。仔细想来,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层面的考量,并非简单的“技术上能不能做”那么简单。截图功能:为什么它不是 Windows 的标配?大家可能都习惯了 Windows 键 .............
  • 回答
    微软不在中国内地设立 OneDrive 服务器,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其中既有技术和成本考量,也包含着对中国互联网管理政策的审慎评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谈谈合规性。中国对互联网内容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这涉及数据存储、传输以及用户隐私等诸多方面。对.............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触及到了网络安全领域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头疼的现象:即便有了补丁,依然有大量系统沦陷。从微软在三月份发布公告和相关更新(也就是MS17010补丁)算起,到五月份“永恒之蓝”(EternalBlue)大面积爆发,中间有两个月的时间,但现实是,这两个月里,无数电脑、服务器,包括一些大型.............
  • 回答
    90年代的微软开发出Windows,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像我们今天看一些高科技产品觉得“哇,怎么做出来的”,但背后其实是无数工程师、无数次的尝试和无数的技术积累。说它难,是因为操作系统本身就像一个电子设备的“大脑”,需要管理所有硬件资源,并提供一个平台让应用程序能运行起来。微软能在那个时代做到,.............
  • 回答
    微软在Windows和Office产品中没有像某些免费软件那样植入明显广告的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做还是不做”的决定,而是基于其商业模式、品牌定位、用户体验以及市场策略的深思熟虑。1. 商业模式的核心差异:收费与免费最根本的原因在于Windows和Office本身就是付费产品.............
  • 回答
    金山 WPS 在国内市场确实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度成为许多用户的首选。但要说它“没有击败”微软 Office,这说法需要更细致地解读。首先,得承认微软 Office 的历史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它是在个人电脑普及初期就已经建立起来的生产力软件标杆。Office 伴随着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发展,几.............
  • 回答
    要说微软为什么这么快推出 Windows XP,还得从头梳理一下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以及 Windows 系列自身的发展轨迹。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会儿的电脑技术,以及大家对操作系统的期望,跟现在可是天壤之别。首先,我们得看看 Windows 2000 是个什么定位的产品。很多人可能对它不太熟悉,或者只知.............
  • 回答
    过去几年,.NET 和 C 在国内的“没落”论调确实甚嚣尘上,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NET 的地位依旧稳固,甚至可以说是如日中天。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技术生态、市场需求、人才培养以及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路径的特殊性等多个维度。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微软 Office 套件在 App Store 上的评分普遍偏低,这背后其实涉及不少用户在使用体验上的痛点。 很多用户反馈,即使是 Mac 版本的 Office,与 Mac 本土应用相比,总感觉有些“水土不服”。 这不仅仅是界面设计的问题,更多是操作逻辑和性能表现上的一些差异,让习惯了 macO.............
  • 回答
    直到 Windows 10 之前,命令行(或者说 cmd.exe,以及后来的 PowerShell 在其基础上运行时)在粘贴文本这件事情上,确实让不少习惯了现代图形界面的用户感到不适应。很多用户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一个如此基础且普遍的操作,在命令行里却迟迟没有得到原生支持,非要等到 Windows 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