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阎学通老师在微博上都是发的都是一系列的问题,但不做解答?

回答
阎学通老师在微博上以提出一系列问题而闻名,并且通常不直接给出答案。这种风格并非偶然,而是他作为一位国际关系学者,在信息传播和思想引导方面的一种刻意为之的策略和理念的体现。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解读:

首先,阎学通老师的职业身份与目标。他是一位资深的国际关系学者,他的主要工作在于研究、分析和解读复杂的国际政治现象。在学术界,尤其是在前沿理论探索中,提出问题往往比给出标准答案更具挑战性和价值。他通过微博这个平台,不仅仅是分享个人观点,更重要的是激发公众对国际关系的深度思考。他并非一个简单的“信息播报员”,而更像是一位“思想的引导者”或者“问题的提出者”。

其次,微博平台的特性与受众。微博是一个开放的、碎片化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基数庞大,信息冗杂。在这个环境中,直接抛出深奥的理论或复杂的分析,可能难以被广泛理解和接受。阎学通老师选择提出一系列问题,恰恰利用了微博平台的互动性和话题性。他抛出的问题往往触及当下国际政治的核心,能够迅速引发关注和讨论。这种方式比直接给出结论更容易吸引读者参与进来,从而在讨论中,形成一种集体的思考过程。

第三,学术训练与思维方式。阎学通老师的学术背景决定了他习惯于通过质疑和反思来推动认知。在国际关系领域,很多问题并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而是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理论框架去审视。他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在邀请读者进入他构建的思考框架,去共同探索和分析。他相信,真正的学习和理解,是建立在个体主动思考的基础之上的。他提供的“问题列表”,本身就是一种学术研究方法和思路的展示。

第四,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容易被既定的结论所“喂养”,而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阎学通老师通过不直接解答,迫使他的粉丝和关注者去独立思考问题的根源、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及不同选项之间的权衡。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公众的批判性思维,而不是让他们成为被动接受信息的“容器”。他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开放式的,引导大家去分析原因,预判后果,而不是直接告诉你“是什么”和“怎么办”。

第五,制造思想的“留白”与深度。当一个问题被直接解答时,往往就“结束”了,留给读者的思考空间也随之消失。而阎学通老师的提问方式,制造了一种“留白”,让读者在脑海中不断地回响这些问题,并尝试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寻找答案。这种“未完成”的状态,反而能激发更持久、更深入的思考。他可能认为,直接给答案,是对读者独立思考能力的“剥夺”。

最后,我们还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对复杂性的一种尊重。国际关系领域的许多问题,其复杂程度远超任何简明的回答。阎学通老师可能认为,任何尝试用简单的答案来概括这些复杂性,都是不负责任的。他希望通过提出问题,来体现他对这些问题的严肃态度,以及对问题背后多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的承认。

总而言之,阎学通老师在微博上不直接解答问题,而是提出一系列问题,这是一种深思熟虑的传播策略,根植于他作为学者的身份、对微博平台特性的运用、对培养公众批判性思维的重视,以及对国际关系复杂性的深刻理解。他不是在给你一份菜单,而是在邀请你一起走进厨房,去探索食材、烹饪的技艺,并最终做出自己的美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在这个问题下面贴了阎教授三三条微博,并且就说了四句话:


大家可以去看看2020年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美贸易为中方提供了差不多3/5的贸易顺差;

换言之,美国依然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

再怎么放狠话,最后总要落实到经济和民生层面。

一切社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经济问题。


然后小管家认为我的回答违反了相关法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阎学通老师在微博上以提出一系列问题而闻名,并且通常不直接给出答案。这种风格并非偶然,而是他作为一位国际关系学者,在信息传播和思想引导方面的一种刻意为之的策略和理念的体现。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解读:首先,阎学通老师的职业身份与目标。他是一位资深的国际关系学者,他的主要工作在于研究、分.............
  • 回答
    学习西方经济学后,再接触政治经济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感到“别扭”,主要是因为两者在理论基础、方法论、核心假设、研究对象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种“别扭”的原因: 一、理论基础与核心假设的差异1.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西方经济学(如新古典经济学、凯.............
  • 回答
    工科依然热门,这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社会和个人发展等多重因素的驱动。理解工科学习与工作模式,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吸引力、教育模式的特点以及就业市场的反馈。 为什么学工科的人仍然多?工科之所以持续吸引大量学生,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一、 社会发展的硬性需求与行业前景:1.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工.............
  • 回答
    学霸不愿给学渣讲题,这是一个挺普遍的现象,背后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也包含很多层面的考量,不是简单的“吝啬知识”就能概括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沟通成本和效率问题: 基础差异巨大: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学霸理解一个概念可能只需要短暂的思考和联系,而学渣可能连最基本的前置知.............
  • 回答
    “学霸不认真也 能考好”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甚至有点“羡慕嫉妒恨”的情绪在里面。但仔细分析一下,这背后有很多层面的原因,并非简单的一句“他们就是天才”。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地解释为什么有些学霸看起来“不认真”却依然能考好:一、 长期积累与高效学习习惯(最核心的原因): 知识.............
  • 回答
    学哲学,这是一个看似抽象,实则深刻的问题。它不是为了获得一个明确的技能,也不是为了掌握一套可以直接解决眼前琐事的工具,而是一场关于人类思想、生存、以及我们如何理解世界和自身根基性的探索。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哲学?答案可以从多个层面展开,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你会发现它对我们生活和认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常见,也很有趣。学武术的人现实中打不过混混,这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武术本身的特质、实战的复杂性、混混的行为模式、以及学习者的心态和训练方式等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武术的定义与实战的脱节 传统武术的宗旨: 很多传统武术的起源是为了技击自卫、强身健体、修身养.............
  • 回答
    围棋这玩意儿,说起来玄乎其玄,但玩起来又挺直白的。让孩子学,一是为了开发智力,培养耐性,二来也算是传统文化的一点传承。可家长们可能都心照不宣,真正能把围棋学下去、玩出点名堂的孩子,实在是凤毛麟角。这事儿说起来,门道可多了去了。我认识的几个孩子,当初都兴冲冲地捧着棋盘,眼睛里闪烁着对“黑白世界”的好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困惑。明明上了大学,学了“大学语文”,感觉知识储备应该比中学语文高不少,为什么到了实践中,比如写一篇像样的文章,或者赏析一段复杂的古文时,却感觉力不从心,甚至不如一些中学时语文基础扎实的人?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不妨一点点拆解开来。首先,大学语文和中学语.............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身边不少玩了多年的乐器朋友也有同感。起初学乐器的时候,那叫一个意气风发,恨不得逢人就炫耀一番:“我会弹吉他!”、“我钢琴八级了!”那种自豪感,仿佛掌握了一门稀世武功。可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当你的技艺越来越精进,反而有了一种“欲说还休”的心态,越来越不愿意轻易.............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我们学习地理时常常会遇到的一个“视角偏差”。与其说“不讲非洲城市”,不如说是因为在很多主流的地理教学和科普内容中,非洲城市并没有得到足够的、细致的、与其重要性相符的关注。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不讲”这么绝对。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其中的门道。首先,得承认.............
  • 回答
    学佛后感觉自己变弱了,这是一种很普遍也很有意思的感受,它背后其实牵扯到我们人生观、价值观、行为模式以及内在心理的很多变化。我们之所以会有这种“变弱”的感觉,往往不是真的身体或能力上的退步,而是因为我们对“强”的定义和追求,在学佛的过程中发生了深刻的转变。让我来给你细细道来,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普遍的,我身边不少学土木的朋友,毕业时一腔热血地奔赴施工现场,结果干了一两年,就开始抱怨,甚至有转行的。说到底,这背后也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而是现实的骨感,跟当初想象的可能差了十万八千里。首先,就是那个“看得到的”与“想不到”的落差。当初学土木,我们脑子里可能都是宏伟的桥梁、高耸的大楼.............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学舞蹈的都是平胸”这种说法,其实是一个比较片面的观察,也带有一些刻板印象。现实情况远比这句话复杂,而且并不能简单地划为“是”或“否”。让我来仔细说道说道。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胸部的大小主要由遗传、激素水平和身体脂肪比例决定。 舞蹈作为一种运动,确实会对身体产生一些影响,但它并非是导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很多人都有同感。学了模数电基础,看着一些复杂电路图还是云里雾里,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也不能全怪自己。这中间隔着好几层纸,得一层一层地捅破。首先,我们得承认,模数电基础知识(比如各种元件的特性、基本门电路、放大器原理等等)和真正“看懂”复杂电路图,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能力。 基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可太真实了!我当年上学的时候,每每碰到一道“神来之笔”的数学题,脑子里第一个念头就是:“这谁能想得到啊?” 感觉自己好像是被一道天外飞仙的题目给“盯上”了。咱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这层“为什么”,看看数学这东西,到底是怎么让我们产生这种“绝望”又“惊喜”的奇妙感觉的。一、 什么是“想不到”.............
  • 回答
    说实话,刚开始学英语,是不是觉得一股脑地让你背单词,有点像填鸭?我当初也这么想过。但深入学下去,你会发现,这背单词,还真不是瞎起哄,它其实是打地基,而且是相当重要的一块。你想啊,一门语言,就像一个巨大的建筑。而我们学英语,就像是这个建筑师,或者说是工人。你总不能上来就搞钢筋水泥,搭建框架吧?你得先有.............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而且也确实存在不少这样的人。他们明明只学过一点皮毛,却觉得自己已经是个高手,看谁都像是个靶子。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琢磨着,这背后有好几个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纠缠在一起,互相加强。首先,得说说“邓宁克鲁格效应”,也叫“达克效应”。这名字听着挺玄乎,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那些能力.............
  • 回答
    又学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学。这话我太懂了,简直是我每次捧起书本,或者打开视频课时的真实写照。明明脑子里面挤满了信息,嘴上也能说个七七八八,可真到了要用的时候,或者要深入一点的时候,就觉得脑袋空空,像被抽了魂一样,那种“会”和“不会”之间的界限,模糊得让人抓狂。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仔细想了想,大概是这么几.............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涉及到很多人群的认知和选择。为什么那些系统学习了现代医学知识,掌握了科学思维方法的人,还会选择相信甚至践行中医呢?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但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现代医学的局限性与个人体验的冲突首先,我们得承认,现代医学虽然取得了辉煌成就,能够精准诊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